最新如何提高奶牛繁殖力

合集下载

提高奶牛繁殖力的营养调控措施

提高奶牛繁殖力的营养调控措施
乳 成 分 的 影 响 . 国 奶 牛 ,2 0 ( ) 中 02 6 :
1  ̄1 2 5
生产者为增 加产奶量 和养殖 的经 济效
益 ,经 常饲 喂 高 蛋 白 日粮 ,特 别 是 在
产 后 阶段 .当 日粮 干 物 质 中粗 蛋 白质
期 子宫 分泌 物 的镁 、钾和 磷 的浓 度 ,
B t r 为高 蛋 白 日粮 由 于提 高 ul 认 e
了B UN 浓 度 。 使 子 宫 分 泌 物 中 尿 素 含 量 增 加 .改 变 了 发 情 周 期 中 的 黄 体
[ 6 】李 吕木 ,吴 东 , 夏 伦 志 等 . 泌 乳 奶 牛 饲 喂 包 被 赖 氨 酸 对 生 产 性 能 及
[ 杨 为 荣 ,姚 迪 欣 ,章 金 宝 . 4 】 奶
牛 饲 喂 棉 籽 对 生 奶 含 脂 率 及 饲 料 成 本
Hale Waihona Puke 的影 响. 上海 奶 牛 。1 9 ( ) 12 9 6 1 :2  ̄ 2 [] 韩 继 福 ,吴 其 宏 . 瘤 胃氨 基 5 过 酸 对 乳 牛 瘤 胃发 酵 、产 乳 量 及 乳 成 分
繁殖力的营 养调控措施
李 振 山 东 临沂 师 范 学 院 山 东 临 沂 2 60 703 在 生 产 中 .奶 牛 的 繁 殖 力 与 生 产 指 出 ,由 于 蛋 白质 采 食 量 的 增 加 , 提
其 应注重 烟 酸 、维 生素 B、B、胆碱 2
和生物素等 。
主要 参 考 文 献 ・
降 低 了 子 宫 内 的 p 值 。 尿 素 浓 度 和 H
子 宫 p 的 变 化 使 子 宫 内 膜 细 胞 分 泌 H
超 过 1%,会 增 加 空 怀 天 数 ,延 长 产 9

提高奶牛受胎率十二法

提高奶牛受胎率十二法

提高奶牛受胎率十二法1.肌肉注射维生素。

在母牛输精后当天和第5~6天,肌注维生素A50万国际单位、维生素D310万国际单位、维生素E50毫克,可使产犊后第一次授精母牛的怀胎率提高19.9%。

分别于授精后2天、6天、12天各肌注1次维生素正,每次剂量为250毫克,受胎率可提高6.8%~10.5%。

分别于产后20天、25天、30天各肌注1次维生素A,每次剂量为50万国际单位,不但能显著提高母牛的受胎率,且对以后性周期也有良好的作用。

在母牛授精后15~20分钟,肌注1次维生素E,剂量为500毫克,可使受胎率提高14.4%。

2.肌肉注射催产紊。

在母牛输精后5~7分钟肌注40万国际单位的催产素,受胎率可提高20%。

若在分娩后第二情期应用,效果更佳。

3.肌肉注射缩宫素。

在母牛输精后10分钟,肌注缩宫素100国际单位,对老龄牛子宫及复原不全的子宫具有加强蠕动、收缩,促进卵子、精子在生殖道内运行的作用。

4.肌肉注射促性腺素释放激素。

有些高产奶牛卵泡发育到一定程度而延迟不排卵或萎缩,肌注促排卵素3号200微克,卵泡会很快成熟排卵。

产后120天屡配未孕的高产牛,在输精前1小时肌注促排卵素3号200~400微克,可提高情期受胎率。

5.注射前列腺素。

母牛产后迟迟不发情,有的长达半年乃至1年之久,主要是卵巢上有持久黄体存在。

前列腺素有很强的溶解黄体作用,可促进平滑肌收缩、促进排卵、清除黄体囊肿。

在发情周期的第8~14天,在宫颈处注入前列腺素F20,0.15~0.25毫克,或肌注0.3~0.4毫克,用后2天左右黄体消退并开始发情。

6.肌肉注射黄体酮。

对发情延期排卵和卵泡发育不成熟的母牛,在输精前肌注黄体酮40~60毫克,注射后立即输精,每个情期输精、用药均是1次,可提高情期受胎率。

7.肌肉注射孕酮。

卵巢长期机能减退或囊肿,连续6天肌注油质孕酮,每次剂量50毫克,再配合肌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2400~3500国际单位,可显著提高奶牛受胎率。

奶牛繁殖

奶牛繁殖

第二阶段 产犊
子宫颈充分开张 犊牛娩出


1-2小时 (经产牛) 2-4小时(育成牛)

注意:
胎向
胎位
胎势
胎向

是正生或者是倒生 倒生危险性更大些

脐带断的早 时间紧迫

侧位从来都不正常
胎位

是犊牛的背部向上还是腹部向上
此图是胎儿通过产 道的正确胎位
胎势

犊牛的头和腿相对身体的方向
检查方法
找到卵巢后,可用食指和中指夹住卵巢系膜,然后 用拇指触摸卵巢的大小、形状、质地和其表面卵泡 的发育情况,
卵泡成熟期
卵泡不再增大,但泡壁变薄,紧张度增强,直肠 触摸有一触即破之感,母牛发情表现已不明显,不 接受爬跨,是输精配种的最佳时期。
发情表现时间分布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18:0024:00 00:006:00 6:0012:00 12:0018:00 发情率25% 发情率43% 发情率22% 发情率10%

产房
4m
4m
准备干净的产房必要时用石灰消毒。 此时大牛和小牛都是易感染的!
器具

防护塑料手套减少感染危险 干净的桶 肥皂和热水 2 条绳子和 2 短木棒
分娩的预兆
乳房增大(潜在水肿的问题) 盆骨韧带松弛 密封子宫的栓塞打开,奶牛排泄液体的粘液 .

第一阶段 子宫颈扩张

第三阶段 胎盘的娩出
在犊牛产出后,子宫的收缩会持续一段时间 这样收缩降低血液循环,有助于断开子叶,使 胎盘与子宫肉阜分离 胎衣应该在犊牛产出后6-12小时内排出

提高奶牛繁殖率的饲养管理措施

提高奶牛繁殖率的饲养管理措施
牛 的经济效益具有 重要意义 。
12 饲养管理不科学 .
营养对奶牛具有重要影
1 造成奶牛繁殖率下 降的因素
11 饲养环境条件恶劣 .
响,奶 牛营养 不均衡 ,可 能导致 奶牛 消化不 良、
部分奶牛场建厂时设 诱发 乳房炎和酮病 维生素及 矿物元素缺乏等 一 计不合 理,运动 场地和牛舍 面积过于狭 窄 ,通风 系列疾病 ,使奶牛体质下 降,淘汰率增加 ,给 奶
适 ,影 响奶 牛 的食 欲和 休 息 ,使奶 牛 体质 下 降, 病 ,使奶 牛的繁殖性 能降低 。营养 过盛 ,奶牛过 内分泌 失调 ,导致发情不 明显 ,排卵延迟 ,甚 至 于肥胖则不 宜受孕 ;另外 ,脂肪在 卵巢上沉积 易 全身性疾病 。奶 牛场设计不合 理还很容 易造 成环 使奶牛排 卵率降低 ,引起胚胎 或胎儿死亡 、产后 境污染 ,导致 牛舍卫生条件 差 ,使奶牛很容 易感 胎衣不下 、乏情期延长 。因此 ,饲养 管理 中,营 养不足 与过 盛均可 引起繁殖疾 病 ,营养对奶牛 的
畜牧兽医
饲养繁育
提 高奶 牛繁殖 率 的饲 养 管理措 施
买合 木提 ・ 衣 木 克 ,凯合 日曼 ・ 萨 ,全瑞 兰 a 穆
(. 1新疆巴州动物疾病控制与诊 断中心 ,新疆 巴州 2新疆巴州且末县塔提让 乡畜牧兽 医站,新疆 . 3西南大学动物科技 学院,重庆 .
中图分类号 ¥2. 1 8 3 9 文 献标 识码 B
C t e n c m ae w t o e m j v r t s( b d ob ec te n i n gC te r dn C ne i La n g r ic cr e o t e l g . a l a d o p r i t r a r ai i h r )f ef a l i La i , a l B e ig et n i i po n e ar d u t a h t, d h h 0 e e yi t on t e r on v i h su

第三节 牛的繁殖技术与提高繁殖力的措施

第三节  牛的繁殖技术与提高繁殖力的措施

输精时间 行为上—接受其他牛爬跨而 站立不动时,再向后推迟12—18h配种效果 较好; 流出粘液—粘稠微混浊状,用手指沾取 粘液可牵拉7—8次不断时即可配种; 直肠检查—卵泡直径在1.5cm以上,波 动明显,泡壁薄,这时正是配种适期。 输精次数 输精一次或两次。按常规, 上午发现发情,下午输精,次日上午再输 第2次;下午发现发情,次日上午和下午 各输一次的配种方法。两次输精时间间隔 8—10h为宜。
当母牛开始努责、胎膜已经露出、胎 儿的前置部分开始进入产道时,可用手伸 入产道,隔着胎膜摸胎儿的方向、位置及 姿势是否正常。如果正常,就不需要帮助, 让其慢慢产出,如果方向、位置及姿势不 正常,就应顺势将胎儿推回子宫矫正,这 时矫正比较容易。 助产:正常分娩时,不要过早去帮助。 母牛阵缩、努责微弱,应进行助产。 注意:助产时,不可用力过猛。
3、激素诊断法:母牛配种20天,用已烯雌酚 10mg,一次肌肉注射。已妊娠的牛,无发情表现; 未妊娠的牛,第二天表现明显的发情。此法进行 检查的准确性达90%以上。 4、巩膜血管诊断法:母牛配种后20天,在眼球瞳 孔正上方巩膜表面,有明显纵向血管1~2条,细 而清晰,呈直线状态,少数中有分枝或弯曲,颜 色鲜红,则可判断为妊娠,其准确性在90%以上。 5、7%碘酒法:收取配种20~30天母牛鲜尿液10ml, 装入试管中,然后滴入2ml7%碘酒溶液,充分混 合5~6分钟,在亮处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呈 暗紫色 。
☆分娩过程 开口期:从子宫颈开始阵缩到子宫颈完全 扩张称开口期。平均为6小时(1~12小时) , 经产母牛较快,初产牛较慢 胎儿产出期:从子宫颈完全开张到胎儿 排出母体外称为胎儿产出期。产出期一般1~4 小时,初产母牛较经产牛慢,产双胎时两胎 相隔1~2小时。 胎衣排出期:胎儿产出到胎衣排出称胎 衣排出期。牛的胎衣正常排出期为4~6小时, 最多不超过12小时。超过这一时间可视为胎 衣不下。

简述提高动物繁殖力的措施

简述提高动物繁殖力的措施

简述提高动物繁殖力的措施提高动物繁殖力是农牧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可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这一目标:1.优化饲养环境: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是促进动物繁殖的基础。

这包括饲养设施的改善、卫生条件的提升、优质饲料的供应等。

优化饲养环境可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和健康水平,从而提高其繁殖能力。

2.合理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繁殖力。

这包括合理的饲养密度、科学的饲养配方、适宜的饲养方式等。

合理饲养管理可以使动物保持适当的体重和体态,增加其发情情况和繁殖能力。

3.选择高产种、良种:选择高产种和良种是提高动物繁殖力的重要手段。

高产种和良种在繁殖力、生产力方面都具备较高的优势,可通过选择优良品种来提高繁殖性能。

4.良好的繁育管理:良好的繁育管理可提高动物的出生率和存活率。

这包括合理的配种策略、科学的繁殖技术、健康的母仔管理等。

通过控制繁殖季节、选取优质的公母配种、提供适宜的母仔环境等,可以有效提高动物的繁殖能力。

5.疾病预防控制:动物的繁殖力往往受到疾病的严重影响。

因此,加强动物的疫病预防和控制是保障繁殖力的重要措施。

这包括进行定期的免疫接种,加强动物的疫情监测和防控,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

6.维护良好的遗传基因:良好的遗传基因对动物的繁殖力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科学的遗传改良和优化繁殖组合,可以培育出更具繁殖潜力的品种。

这包括合理的育种选择、杂交育种、基因重组等措施。

7.科学施行配种措施:科学施行配种是提高动物繁殖力的关键措施。

根据动物的生产特点和要求,选取适宜的配种方法和配种对象,可以有效地提高繁殖能力。

这包括人工授精、人工受精、冻精使用等。

综上所述,提高动物繁殖力是农牧业发展中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优化饲养环境、合理饲养管理、选择高产种和良种、良好的繁育管理、疾病预防控制、维护良好的遗传基因和科学施行配种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动物的繁殖力,进而推动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奶牛适期配种技术

奶牛适期配种技术
奶牛适期配种技术
2023-11-10
目 录
• 奶牛配种技术概述 • 奶牛的生殖生理特点 • 奶牛的配种技术 • 奶牛配种后的护理及管理 • 奶牛配种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 奶牛配种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
01
奶牛配种技术概述
奶牛繁殖特点
01
02
03
生长周期长
奶牛从出生到配种需要经 历长时间的生长和发育过 程,一般需要2-3年。
03
提供良好的环境
为母牛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噪音和干扰,以确保其情绪稳定和
健康。
配种后母牛的管理
合理饲养
根据母牛的身体状况和胎儿的需求,制定合理的饲养计划,包括饲 料种类、饲喂时间和量等,以确保母牛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保持卫生
配种后应保持母牛圈舍的卫生,定期清理和消毒,以防止感染和疾 病传播。
优缺点
人工辅助交配能够提高配种的成功率和受孕率, 同时能够避免近亲交配。但是需要一定的技术和 经验,操作相对复杂。
使用情况
人工辅助交配适用于规模化养殖场和有经验的养 殖户。
人工授精技术
定义
人工授精是指通过人工方法采集公牛的精液,再将其输送到母牛的 子宫内进行受孕。
优缺点
人工授精能够提高配种的成功率和受孕率,同时能够避免近亲交配 。但是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操作相对复杂,且成本较高。
详细描述
根据奶牛的生理特点和遗传特性,制定个性化的配种方案,包括选择合适的公牛精液进行 人工授精,确定最佳的配种时间和配种方式,以增加受孕率和产犊数。
实施建议
选择有经验的兽医或繁殖专家进行配种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同时加强配种过程中的监测和 管理,确保配种计划的准确执行。
应用二:防止近亲交配的配种计划调整

提高奶牛繁殖力的综合技术措施

提高奶牛繁殖力的综合技术措施
异。
孕 后 ,受 精 卵 或 胚 胎 在 子 宫 内 游 离 时 间 长 , 一 般 在 受 孕 后 2个 月 左 右 才 逐 渐 完 成 着 床 过 程 , 而 在 妊 娠 最 初 1d又 是 胚 8 胎 死 亡 的 高 峰 期 ,所 以 妊 娠 早 期 胚 胎 易 受 体 内 外 环 境 的 影 响 , 造 成 胚 胎 死 亡 或 流 产 , 以 , 强 保 胎 , 到 全 产 成 为 提 所 加 做 高 产 犊 率 的 主 要 措 施 。 首 先 应 注 重 饲 养 管 理 , 行 科 学 饲 养 , 证 母 体 及 胎 儿 的 实 保 各 种 营 养 物 质 需 要 , 避 免 因 营 养 不 良或
发 情 观察 , 显 著提 高 母 牛发 情 检测 率 。 可 提 高 奶 牛 发 情 检 测 率 的 方 法 主 要 有 人 工 观 察 法 、 部 涂 漆 法 ( 养 ) 直 肠 检 查 法 尾 群 、
排 卵 一 侧 。实 行 两 次 输 精 , 隔 8 1 h输 问 -2
第 二次 。
维普资讯
Si u n Anma & V tr a S in e c a I | h eei ce c s n
No 1 . 0 2 V L2 , u 12 . 0 2 0 ( o 9 S m 4 )
提高奶牛繁殖力的综合技术措施
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忠
容。
35 治 疗 屡 配 不 孕 症 治 疗 不 孕 症 的 方 . 法 很 多 ,效 果 取 决 于 对 不 孕 症 种 类 的 正 确诊 断 。 4 提 高 奶 牛 产 犊 率 和 犊 牛 成 活 率 的 技
奶 牛 配种受 术 措 施 4 1 加 强 保 胎 ,做 到 全 产 .
3 提 高 奶 牛 受 胎 率 的 技 术 措 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奶牛繁殖力
如何提高奶牛繁殖力
在我们研究如何提高奶牛繁殖力系列文章的第三篇中,我们将探讨确保子宫健康的重要性。

毫无疑问,任何影响子宫生理状况的因素都会影响奶牛的再繁殖能力,所以在奶牛产犊后必须尽快使其生殖道恢复正常状态。

如果由于感染或产犊后残留物造成子宫不净,则奶牛将不会发情。

即使能够发情,受胎力也会受到影响。

现已知道子宫炎和其他产后感染会使受胎率降低达20%之多并且延迟奶牛恢复正常发情行为的进程。

许多奶牛表现出异常或发情周期缩短的原因就是产后感染影响了卵子在卵巢中的发育。

胎衣不下
产犊后12小时内未娩出胎盘的现象称为胎衣不下(RFM),在奶牛群中的发生率不应超过8%。

胎衣不下一般与孪生、流产、大犊、产乳热和难产有关。

不过,胎衣不下的主要原因是产犊前一星期内的应激。

具体感染包括钩端螺旋体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也会造成胎衣不下。

由于娩出胎膜需要有力的肌肉收缩,所以影响肌肉收缩的任何因素都会导致胎衣不下的发生率上升。

产褥热也可能是影响因素,与应激有关的额外肾上腺素也会造成肌肉收缩力下降。

虽然常常难以确定具体原因,但预防是降低胎衣不下发生率的最好办法。

为帮助预防胎衣不下,目标是:
• 避免应激,特别是由于群养因素(如从群体隔离或过度拥挤)引起的应激。

• 在奶牛产犊前进行干奶,并且避免干奶期过长。

• 避免围产期日粮能量过量,因为这会导致犊牛体格较大和增加难产的风险。

• 保持产犊区域清洁。

• 在辅助生产时确保良好的卫生措施。

• 确保足够的硒和维生素A与维生素D的水平,以提高肌肉收缩力。

• 干奶期内保证饲料中的正确钙磷平衡。

子宫炎
任何子宫感染都有可能增加卵巢活动开始时间延迟的风险以及更大的卵巢退化风险,其最明显表现是卵巢囊肿。

子宫炎在牛群中的目标发生率是
10~15%,但在英国牛群中常常超过50%。

成年奶牛和小母牛非常容易因为产犊时的免疫系统抑制而受到感染。

在感染消除之前,奶牛不会表现出正常的完全发情能力,也不会以理想方式受胎。

由于目标是避免感染,所以在产犊前后应保持高卫生标准。

产房可能成为感染源。

给奶牛提供具有充足清洁秸草的草场并避免过度拥挤。

密切观察新产奶牛并考虑建立特殊新产奶牛群。

奶牛在进入主群前应一直保留在该群中。

每天进行体温检查是监测新产奶牛健康的良好措施,越早发现感染,不良后果越少。

通常,直肠温度超过39.4˚C就表明奶牛受到其免疫系统无法抵抗的感染,因而需要帮助。

另外这还表明存在胎衣不下。

生殖道感染是奶牛产犊后生病的最常见原因。

生殖系统感染(如子宫炎)通常会使体温超过39.4˚C,且常常与产道分泌物(通常具有稀薄似水的浓度)的增加相关。

随着细菌数量的增加,分泌物会变得更加稀薄、散发气味并且为暗褐色。

治疗需要迅速并持续将体温降至阈值以下,因为生殖道越快恢复良好生理状况,奶牛就会越可能更快再次受胎。

在此阶段,应对奶牛进行人工产道检查并去除任何胎衣不下,插入产道药栓或进行注射可能在事实上延迟恢复,因为所有这些措施都会进一步抑制奶牛的免疫系统和影响将来的受胎力。

治疗通常涉及使用抗生素,但可能包括复合维生素和食欲刺激剂。

但是,通过保持良好卫生状况进行预防是最有效的控制措施
在我们研究如何提高奶牛繁殖力系列文章的第四篇中,我们将探讨乳房健康对繁殖能力的影响。

虽然所有奶牛养殖场主都知道临床和亚临床乳房炎对产奶量的影响,但却不太清楚乳房感染对繁殖力的影响。

临床和亚临床乳房炎对受胎率以及胎儿损失和流产都有负面影响。

乳房炎对受胎力的影响中有一部分是由于奶牛需要与感染斗争的简单事实。

这会使奶牛的免疫系统处在应激状态下,同时导致能量流失,因为有部分
能量被用于抵抗感染。

但还有其他具体原因会影响具有临床乳房炎表现或体细胞数升高的奶牛的受胎力。

受胎率下降
研究表明,体细胞数量只要超过每毫升200,000个,无论增加幅度有多轻微,都会影响卵子在卵巢中的发育以及这些卵子在受精时的受胎情况。

在细胞数超过每毫升200,000时配种的奶牛的受胎率比未感染奶牛低8~20%。

从Genus ABS 繁殖系统管理管理的牛群的7000次配种所收集的数据表明,临近配种前检测的体细胞数具有最显著的影响。

增加流产发生率
患有临床乳房炎的奶牛出现流产的可能性是正常奶牛的两倍。

来自临床感染的细菌或者由于炎症而产生的毒素会通过血流传播并感染和破坏具有维持受胎作用的黄体。

当临床状况出现于产犊和第一次配种之间时发生的影响最显著(参见下图)。

和亚临床乳房炎对产奶量的影响,但却不太清楚乳房感染对繁殖力的影响。

临床和亚临床乳房炎对受胎率以及胎儿损失和流产都有负面影响。

乳房炎对受胎力的影响中有一部分是由于奶牛需要与感染斗争的简单事实。

这会使奶牛的免疫系统处在应激状态下,同时导致能量流失,因为有部分能量被用于抵抗感染。

但还有其他具体原因会影响具有临床乳房炎表现或体细胞数升高的奶牛的受胎力。

受胎率下降
研究表明,体细胞数量只要超过每毫升200,000个,无论增加幅度有多轻微,都会影响卵子在卵巢中的发育以及这些卵子在受精时的受胎情况。

在细胞
数超过每毫升200,000时配种的奶牛的受胎率比未感染奶牛低8~20%。

从Genus ABS 繁殖系统管理管理的牛群的7000次配种所收集的数据表明,临近配种前检测的体细胞数具有最显著的影响。

增加流产发生率
患有临床乳房炎的奶牛出现流产的可能性是正常奶牛的两倍。

来自临床感染的细菌或者由于炎症而产生的毒素会通过血流传播并感染和破坏具有维持受胎作用的黄体。

当临床状况出现于产犊和第一次配种之间时发生的影响最显著(参见下图)。

所以必须防止哺乳早期奶牛出现体细胞数上升和临床乳房炎。

乳房炎的传播途径:
• 存在未感染的乳区。

• 感染原传播。

减少乳房炎发生率的出发点是典型控制措施和实行全面的乳房炎控制计划,但常常被忽视并且与乳房炎对受胎力的影响有很大关系的一个方面是,干奶期和产犊前后的生理状况。

关注干奶期
哺乳晚期奶牛的乳房变得更容易受细菌感染,而且这些感染会被携带到下一个哺乳期。

这种情况会在奶牛干奶期短时加剧,这是因为用来治疗已有感染的时间会缩短。

也有可能出现干奶奶牛免于感染或者体细胞数低于200,000却在干奶期被感染的情况。

通过对奶牛正确干奶,并在随后特别注意干奶奶牛的环境可以降低干奶期感染的风险,注意事项包括:
• 避免饲养密度过大。

• 确保良好的通风状况。

• 定期去除脏垫草和确保垫草的新鲜和清洁。

• 防止干奶奶牛牛舍的高湿度。

另外还要注意分析新产奶牛的体细胞数。

有多少奶牛在干奶时细胞数低于200,000 而在产犊后细胞数上升,以及有多少奶牛在干奶时体细胞数高于200,000而在产犊后维持不变?这会向牧场管理者提供关于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很好线索。

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不患乳房炎能够改善繁殖力和增加牛奶收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