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通过继电器控制电机正反转

单片机通过继电器控制电机正反转
单片机通过继电器控制电机正反转

作者:曾宏清

12V

- M

常开端常合端

控制端2 控制端1

公共端

外电源负外电源负正

M

+12V -

EMC国家标准对照表

1.标准代号标准名称对应国际/国外标准 GB/T4365-1996 电磁兼容术语 IEC50、IEC161(90) GJB76-85 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性名词术语 -- GB/T6113-1995 无线电干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规范 -- GB 3907-83* 工业无线电干扰基本测量方法 -- GB 4859-84* 电气设备的抗干抗扰度性基本测量方法 -- GB/T15658-1995 城市无线电噪声测量方法 -- GB8702-88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 GB/T13926.1-92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总论 -- GB/T13926.2-92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静电放电要求 -- GB/T13926.3-92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辐射电磁场要求 -- GB/T13926.4-92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电快速瞬变脉冲群要求 -- GB/T 14431-93 无线电业务要求的信号/干扰保护比和最小可用场强 -- GB4824-1996 工业、科学和医疗(ISM)射频设备电磁骚扰特性的测量方法和限值 CISPRII(90) GB4343-1995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动、电热器具、电动工具以及类似电器无线电干扰特性测量方法和允许值 CISPR14(93) GB4343.2-1999 电磁兼容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要求第2部分:抗扰度-产品类标准 CISPR14-2:1997 GB/T6113-1995 无线电干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规范 -- GB/T6113.2-1998 无线电干扰和抗扰度测量方法 -- GB/T17618-1998 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 CISPR24(97) GB/T17619-1998 机动车电子器组件的电磁辐射抗扰性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17624.1-1998 电磁兼容综述电磁兼容基本术语和定义的应用与解释 IEC61000-1-1 GB17625.1-1998 低压电气及电子设备发出的谐波电流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 IEC61000-3-2(1995) GB17625.2-1999 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不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 -- GB/T17626.1-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抗扰度试验总论 IEC61000-4-1(1992) GB/T17626.2-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IEC61000-4-2(1995) GB/T17626.3-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抗扰度试验 IEC61000-4-3(1995) GB/T17626.4-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IEC61000-4-4(1995) GB/T17626.5-1999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 GB/T17626.6-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抗扰度 IEC61000-4-6(1996) GB/T17626.7-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供电系统及所连设备谐波、谐间波的测量和测量仪器导则 IEC61000-4-7(1991) GB/T17626.8-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IEC61000-4-8(1993) GB/T17626.9-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 IEC61000-4-9(1993) GB/T17626.10-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屁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 IEC61000-4-10(1993) GB/T17626.12-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振荡波抗扰度试验 IEC61000-4-12(1995)

单片机控制继电器电路

单片机控制继电器电路 毕业论文 题目:单片机制作控制继电器的电路 目录 毕业论文 引言??????????????????????????????????????????????1 摘要??????????????????????????????????????????????2 第1章、硬件部分结构功能简介:?????????????????????2 1.1单片机介绍????????????????????????????????????3 1.2 AT89S51单片机的主要性能参数和主要引脚????????3 1.3、继电器介绍???????????????????????????????????6 第2章、原理图????????????????????????????????????7 第3章、系统设计预期目标:?????????????????????????9 第4章、工作原理:?????????????????????????????????9 第5章、下面是我总结的制板“八步走”???????????????10 第6章、制板中容易出现的问 题 :????????????????????11 第7章、本设计的C语言程序:???????????????????????11 第8章、总结??????????????????????????????????????13 第9章、答谢词????????????????????????????????????14 参考文献??????????????????????????????????????????14 引言 现代自动控制设备中,都存在一个电子电路一电气电路的互相连接问题,一方面要是电子电路的控制信号能够控制电器电路的执行元件(电动机、电磁铁、电灯

继电器的主要分类-继电器种类大全

继电器的主要分类?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 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1.按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或结构特征分类 1)电磁继电器:利用输入电路内电路在电磁铁铁芯与衔铁间产生的吸力作用而工作的一种电气继电器。 2)固体继电器:指电子元件履行其功能而无机械运动构件的,输入和输出隔离的一种继电器。 3)温度继电器:当外界温度达到给定值时而动作的继电器。 4)舌簧继电器:利用密封在管内,具有触电簧片和衔铁磁路双重作用的舌簧动作来开,闭或转换线路的继电器 5)时间继电器:当加上或除去输入信号时,输出部分需延时或限时到规定时间才闭合或断开其被控线路继电器。 6)高频继电器:用于切换高频,射频线路而具有最小损耗的继电器。 7)极化继电器:有极化磁场与控制电流通过控制线圈所产生的磁场综合作用而动作的继电器。继电器的动作方向取决于控制线圈中流过的的电流方向。 8)其他类型的继电器:如光继电器,声继电器,热继电器,仪表式继电器,霍尔效应继电器,差动继电器等。 2、按继电器的外形尺寸分类 1)微型继电器 2)超小型微型继电器 3)小型微型继电器 注:对于密封或封闭式继电器,外形尺寸为继电器本体三个相互垂直方向的最大尺寸,不包括安装件,引出端,压筋,压边,翻边和密封焊点的尺寸。 3、按继电器的负载分类

1)微功率继电器 2)弱功率继电器 3)中功率继电器 4)大功率继电器 4、按继电器的防护特征分类 1)密封继电器 2)封闭式继电器 3)敞开式继电器 5、按继电器按照动作原理可分类 1)电磁型 2)感应型 3)整流型 4)电子型 5)数字型等 6、按照反应的物理量可分类 1)电流继电器 2)电压继电器 3)功率方向继电器 4)阻抗继电器 5)频率继电器 6)气体(瓦斯)继电器 7、按照继电器在保护回路中所起的作用可分类1)启动继电器 2)量度继电器 3)时间继电器 4)中间继电器 5)信号继电器 6)出口继电器

基于单片机ATS控制步进电机正反转

基于单片机A T S控制步进 电机正反转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目录 步进电机 (7) 附件A 源程序 .......................................... (12) 附件B 仿真结果 (15) 致谢 (18)

摘要 能够实现步进电机控制的方式有多种,可以采用前期的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或模拟与数字电路相结合的方式。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单片机的应用正在不断深入,同时带动传统控制检测日新月异更新。本文介绍一种用AT89S52作为核心部件进行逻辑控制及信号产生的单片机技术和汇编语言编程设计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步进电机背景与现状、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及其仿真都做了详细的介绍,使我们不仅对步进电机的原理有了深入的了解,也对单片机的设计研发过程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本控制系统采用单片机控制,通过人为按动开关实现步进电机的开关,复位。该系统还增加了步进电机的加速及减速功能。具有灵活方便、适用范围广的特点,基本能够满足实践需求。 关键词: AT89S52 步进电机 ULN2003 第一章系统分析 框图设计 根据系统要求画出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控制步进电机的控制框图如图2-1所示。

图2-1基于AT89C52单片机的控制步进电机的控制框图 系统主要包括单片机、复位电路、晶振电路、按键电路、步进电机及驱动电路几部分。 晶振电路 AT89C52单片机有一个用于构成内部振荡器的反相放大器,XTAL1 和XTAL2 分别是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端。石英晶体和陶瓷谐振器都可以用来一起构成自激振荡器。 晶振模块自带振荡器、提供低阻方波输出,并且能够在一定条件下保证运行。最常用的两种类型是晶振模块和集成RC振荡器(硅振荡器)。晶振模块提供与分立晶振相同的精度。硅振荡器的精度要比分立RC振荡器高,多数情况下能够提供与陶瓷谐振槽路相当的精度。图2-2为晶振电路。 图2-2 晶振电路 第二章系统设计 硬件连接图 根据图2-1,可以设计出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的硬件电路图,如图3-1所示。

单片机控制继电器实验

$%&'

驱动原理: 1、当AT89S51单片机的P3.6引脚输出低电平时,三极管T5饱和导通,+5V 电源加到继电器线圈两端,继电器吸合,同时状态指示的发光二极管也点亮,继电器的常开触点闭合,相当于开关闭合。 2、当AT89S51单片机的P3.6引脚输出高电平时,三极管T5截止,继电器线圈两端没有电位差,继电器衔铁释放,同时状态指示的发光二极管也熄灭,继电器的常开触点释放,相当于开关断开。注:在三极管截止的瞬间,由于线圈中的电流不能突变为零,继电器线圈两端会产生一个较高电压的感应电动势,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则可以通过二极管IN4148释放,从而保护了三极管免被击穿,也消除了感应电动势对其他电路的干扰,这就是二极管D1的保护作用。 二、继电器驱动程序 下面给出了一个简单的继电器控制实验源程序,控制继电器不停地吸合、释放动作,程序很简单。 图 2 注: 上面图中所示,CN2的1、2、3为继电器输出接线端子,其中1接到继电器的常开接点,2接到继电器的动接点,3接到继电器的常闭接点。当继电器吸合的时候,1-2将接通,相当于开关闭合。因此我们就可以在端子1-2上接线来控制其他电路了。 程序流程图 继电器控制ASM 源程序: ORG 0000H AJMP START ;跳转到初始化程序 ORG 0033H START: MOV SP,#50H ;SP 初始化 MOV P3,#0FFH ;端口初始化 MAIN: CLR P3.6 ;P3.6输出低电平,继电器吸合 ACALL DELAY ;延时保持一段时间 SETB P3.6 ;P3.6输出高电平,继电器释放 ACALL DELAY ;延时保持一段时间 AJMP MAIN ;返回重复循环 DELAY: MOV R1,#20 ;延时子程序 Y1: MOV R2,#100 Y2: MOV R3,#228 DJNZ R3,$ DJNZ R2,Y2 DJNZ R1,Y1 RET ;延时子程序返回

单片机控制继电器3页

用单片机控制继电器 首先看看继电器的驱动 这是典型的继电器驱动电路图,这样的图在网络上随处可以搜到,并且标准教科书上一般也是这样的电路图. 单片机是一个弱电器件,一般情况下它们大都工作在5V甚至更低.驱动电流在mA级以下.而要把它用于一些大功率场合,比如控制电动机,显然是不行的.所以,就要有一个环节来衔接,这个环节就是所谓的"功率驱动".继电器驱动就是一个典型的、简单的功率驱动环节.在这里,继电器驱动含有两个意思:一是对继电器进行驱动,因为继电器本身对于单片机来说就是一个功率器件;还有就是继电器去驱动其他负载,比如继电器可以驱动中间继电器,可以直接驱动接触器,所以,继电器驱动就是单片机与其他大功率负载接口.这个很重要,因为,一直让我们的电气工程师(我指的是那些没有学习过相应的电子技术的)感到迷惑不解的是:一个小小的芯片,怎么会有如此强大的威力来控制像电动机这样强大的东 西? 怎么样理解这个电路图? 要理解这个电路,其实也比较容易.那么请您按照我的思路 来,应该没有问题: 首先的,里面的三极管很重要.三极管是电子电路里很重要

的一个元件.怎么样理解三极管呢? 简单的来说三极管有两个作用一个是放大作用,一个是开关作用.(严格来讲开关作用是放大作用的极限情况,不过没关系,把两者分开,更便于理解它的工作原理).在这里,我们只了解它跟本电路有关的开关作用. 首先把三极管想成一个水龙头. 上面的Vcc就是水池,继电器是一个水轮机,下面的GND是比水池低的任何一点.刚才说过,三极管就是水龙头,它的把手 就是那个带有电阻的引脚. 现在,单片机的某一个需要控制这个继电器电路的输出引脚就是一只"手",当单片机的这个引脚输出低电平的时候,就像"手"在打开三极管"水龙头",水就从上往下流,继电器"水轮机"就开始转起来了.反之,如果是输出高电平,"手"就开始关"水龙头",继电器"水轮机"因为没有水流下来,就会停 止. 这就是三极管的开关作用. 简单的理解和记忆就是:三极管是一个开关器件,其实你真的可以将它看成是一个开关,只不过它不是用手来控制,而是用电压(电流)来控制的,因此,三极管有些时候也被称做 电子开关(与机械开关相区别).

51单片机PWM控制直流电机正反转

//程序说明:使用内部时//PWM0=P3^7PWM1=P3^5 PWM2=P2^0 PWM3=P2^4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sbit PWM0=P3^7; sbit PWM1=P3^5; sbit PWM2=P1^2; sbit PWM3=P1^3; uint i,j; void PWM_init() { CMOD=0x00;//PCA计数脉冲选择内部时钟fosc/12(0x02:fosc/2) CL=0x00;//PCA赋初值 CH=0x00; CR=1; //开始计数 } void zheng(uchar ZKB) { CCAP0L=255*(40-ZKB)/100;//占空比设置 CCAP0H=255*(40-ZKB)/100;//CL由ff-00溢出时,CCAP0H的值装入CCAP0L CCAPM0=0x42;// 8位PWM模式 CCAP1L=255*(40-0)/100;//占空比设置 CCAP1H=255*(40-0)/100;//CL由ff-00溢出时,CCAP0H的值装入CCAP0L CCAPM1=0x42;// 8位PWM模式 CR=1; //开始计数 } void fan(uchar ZKB) { CCAP0L=255*(40-0)/100;//占空比设置 CCAP0H=255*(40-0)/100;//CL由ff-00溢出时,CCAP0H的值装入CCAP0L CCAPM0=0x42;// 8位PWM模式 CCAP1L=255*(40-ZKB)/100;//占空比设置 CCAP1H=255*(40-ZKB)/100;//CL由ff-00溢出时,CCAP0H的值装入CCAP0L CCAPM1=0x42;// 8位PWM模式 CR=1; //开始计数 } void Delay(uint t) //延时函数

51单片机控制继电器

(51单片机系列)用单片机控制继电器 2008-01-13 22:10 首先看看继电器的驱动 这是典型的继电器驱动电路图,这样的图在网络上随处可以搜到,并且标准教科书上一般也是这样的电路图 为什么要明白这个图的原理? 单片机是一个弱电器件,一般情况下它们大都工作在5V甚至更低.驱动电流在mA 级以下.而要把它用于一些大功率场合,比如控制电动机,显然是不行的.所以,就要有一个环节来衔接,这个环节就是所谓的"功率驱动".继电器驱动就是一个典型的、简单的功率驱动环节.在这里,继电器驱动含有两个意思:一是对继电器进行驱动,因为继电器本身对于单片机来说就是一个功率器件;还有就是继电器去驱动其他负载,比如继电器可以驱动中间继电器,可以直接驱动接触器,所以,继电器驱动就是单片机与其他大功率负载接口.这个很重要,因为,一直让我们的电气工程师(我指的是那些没有学习过相应的电子技术的)感到迷惑不解的是:一个小小的芯片,怎么会有如此强大的威力来控制像电动机这样强大的东西? 怎么样理解这个电路图? 要理解这个电路,其实也比较容易.那么请您按照我的思路来,应该没有问题: 首先的,里面的三极管很重要.三极管是电子电路里很重要的一个元件.怎么样理解三极管呢? 简单的来说三极管有两个作用一个是放大作用,一个是开关作用.(严格来讲开关作用是放大作用的极限情况,不过没关系,把两者分开,更便于理解它的工作原理).在这里,我们只了解它跟本电路有关的开关作用. 首先把三极管想成一个水龙头.

上面的Vcc就是水池,继电器是一个水轮机,下面的GND是比水池低的任何一点.刚才说过,三极管就是水龙头,它的把手就是那个带有电阻的引脚. 现在,单片机的某一个需要控制这个继电器电路的输出引脚就是一只"手",当单片机的这个引脚输出低电平的时候,就像"手"在打开三极管"水龙头",水就从上往下流,继电器"水轮机"就开始转起来了.反之,如果是输出高电平,"手"就开始关"水龙头",继电器"水轮机"因为没有水流下来,就会停止. 这就是三极管的开关作用. 简单的理解和记忆就是:三极管是一个开关器件,其实你真的可以将它看成是一个开关,只不过它不是用手来控制,而是用电压(电流)来控制的,因此,三极管有些时候也被称做电子开关(与机械开关相区别). 图上还有一个东西,是保护二极管,如果不需要深入理解的话,你大可不必追就为什么有它存在,但是一定得记住,只要是用三极管驱动继电器的场合,一般都有它的存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它的接法:并联在继电器两端阴极一定是接Vcc 【电子制作实验室--转】 https://www.360docs.net/doc/ea16417871.html,/DJS.htm 这里我们先要安装好51试验板上的两个轻触按钮开关,我们采用的是 独立式按钮开关,也就是说将开关直接连接到电源的地和单片机的对应 引脚之间,这里K1接到单片机的P3.6引脚,K2接到P3.7。正常情况 下单片机的P3.6、P3.7都被程序初始化时置“1” 当有按键按下时对 应的单片机引脚被按钮开关下拉为“0”,这种方法比较直观,而且比

基于单片机的继电器控制..

目录 0 前言 (1) 1 总体方案设计 (1) 2 硬件电路设计 (2) 2.1单片机系统 (2) 2.1.1 晶振时钟电路 (2) 2.1.2 复位电路 (3) 2.2电流驱动系统 (3) 2.3发光二极管演示系统 (5) 2.4独立键盘系统 (5) 3 软件设计 (6) 3.1软件执行过程 (6) 3.2子程序模块 (6) 4 调试分析 (8) 5 结论及进一步设想 (9) 参考文献 (9) 课设体会 (10) 附录1 电路原理图 (11) 附录2 程序清单 (12)

基于单片机的继电器控制系统设计 胡启洋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 摘要: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继电器控制系统,由单片机、继电器、驱动电路、发光二极管、独立键盘等部分组成,主要使用了单片机开发板上STC公司生产的89C54RD+型号单片机及其最小系统、ULN2003A达林顿管驱动芯片、JQC-3F-05VDC-1ZS 型号继电器、四个发光二极管,运用定时器精准定时对继电器开关进行控制,并在继电器输出端使用发光二极管显示。在以上基础上,实现了8路继电器的循环控制功能。 关键词:单片机;继电器;驱动电路。 0 前言 继电器是当输入量(如电压、电流、温度等)达到规定值时,使被控制的输出电路导通或断开的电器。它可分为电气量(如电流、电压、频率、功率等)继电器及非电气量(如温度、压力、速度等)继电器两大类。继电器具有动作快、工作稳定、使用寿命长、体积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力保护、自动化、运动、遥控、测量和通信等装置中。 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 电磁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合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下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吸合。这样吸合、释放,可以这样来区分:继电器线圈为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成为“常开触点”;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 1 总体方案设计 针对本课题的设计任务,进行分析得到:本次设计通过单片机I/O口输出高低电平控制继电器的输入端,采用ULN2003A型号的达林顿管驱动芯片加大输入电流,使用内部定时器中断进行精准计时,实现继电器通断时间分别为1秒、2秒的精准控制,并实现通过继电器进行八路发光二级管循环1秒的控制。 该继电器控制系统的设计,在总体上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单片机及其最小系统电路,为了使单片机正常工作,需要加入晶振电路,为了使单片机方便使用,需要

用单片机驱动电磁式继电器的方法

在各种自动控制设备中,都存在一个低压的自动控制电路与高压电气电路的互相连接问题,一方面要使低压的电子电路的控制信号能够控制高压电气电路的执行元件,如电动机、电磁铁、电灯等;另一方面又要为电子线路的电气电路提供良好的电隔离,以保护电子电路和人身的安全,电磁式继电器便能完成这一桥梁作用。 电磁继电器是在在输入电路电流的作用下,由机械部件的相对运动产生预定响应的一种继电器。 它包括直流电磁继电器、交流电磁继电器、磁保持继电器、极化继电器、舌簧继电器,节能功率继电器。 (1)直流电磁继电器:输入电路中的控制电流为直流的电磁继电器。 (2)交流电磁继电器:输入电路中的控制电流为交流的电磁继电器。 (3)磁保持继电器:将磁钢引入磁回路,继电器线圈断电后,继电器的衔铁仍能保持在线圈通电时的状态,具有两个稳定状态。 (4)极化继电器:状态改变取决于输入激励量极性的一种直流继电器。 (5)舌簧继电器:利用密封在管,具有触点簧片和衔铁磁路双重作用的舌簧的动作来开、闭或转换线路的继电器。 (6)节能功率继电器:输入电路中的控制电流为交流的电磁继电器,但它的电流大(一般30-100A),体积小, 节电功能. 电磁式继电器一般由控制线圈、铁芯、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控制线圈和接点组之间是相互绝缘的,因此,能够为控制电路起到良好的电气隔离作用。当我们在继电器的线圈两头加上其线圈的额定的电压时,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吸合。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接通、切断的开关目的。 下面是一个小型信号继电器HK4100F-DC5V-SH的实物照片和主要技术参数。。。 HK4100F电磁继电器主要技术参数: 触点参数: 触点形式:1C(SPDT) 触点负载: 3A 220V AC/30V DC 阻抗:≤100mΩ 额定电流: 3A 电气寿命:≥10万次 机械寿命:≥1000万次 线圈参数: 阻值(士10%):120Ω 线圈功耗:0.2W

单片机控制直流电机正反转资料

目录 第1章总体设计方案 (1) 1.1 总体设计方案 (1) 1.2 软硬件功能分析 (1) 第2章硬件电路设计 (2) 2.1 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设计 (2) 2.2直流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2) 2.3 数码管显示电路设计 (4) 2.4 独立按键电路设计 (5) 2.5 系统供电电源电路设计 (5) 2.5.1直流稳压电路中整流二极管的选取: (6) 2.5.2直流稳压电路中滤波电容的选取: (6) 第3章系统软件设计 (7) 3.1 软件总体设计思路 (7) 3.2 主程序流程设计 (7) 附录1 总体电路图 (10) 附录2 实物照片 (11) 附录3 C语言源程序 (12)

第1章总体设计方案 1.1 总体设计方案 早期直流传动的控制系统采用模拟分离器件构成,由于模拟器件有其固有的缺点,如存在温漂、零漂电压,构成系统的器件较多,使得模拟直流传动系统的控制精度及可靠性较低。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微处理器已经广泛使用于直流传动系统,实现了全数字化控制。由于微处理器以数字信号工作,控制手段灵活方便,抗干扰能力强。所以,全数字直流调速控制精度、可靠性和稳定性比模拟直流调速系统大大提高。所以,本次实习采用了驱动芯片来驱动直流电机,并运用单片机编程控制加以实现。 系统设计采用驱动芯片来控制的,所以控制精度和可靠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并且驱动芯片具有集成度高、功能完善的特点,从而极的大简化了硬件电路的设计。 图1.1 直流电机定时正反转方案 1.2 软硬件功能分析 本次实习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以STC89C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由按键输入模块、LED显示模块及电机驱动模块组成。采用带中断的独立式键盘作为命令的输入,单片机在程序控制下,定时不断给L293D直流电机驱动芯片发送PWM波形,H型驱动电路完成电机正,反转控制;同时单片机不停的将变化的定时时间送到LED数码管完成实时显示。

单片机课设步进电机控制正反转(单片机爱好者)

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步进电机控制系统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湖北工业大学 2010 年秋季学期

目录 1.设计目的 (2) 2.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2) 3.题目及要求功能分析 (2) 4.设计方案 (5) 4.1 整体方案 (5) 4.2 具体方案 (5) 5.硬件电路的设计 (6) 5.1 硬件线路 (6) 5.2 工作原理 (7) 5.3 操作时序 (8) 6. 软件设计 (8) 6.1 软件结构 (8) 6.2 程序流程 (9) 6.3 源程序清单 (9) 7. 系统仿真 (9) 8. 使用说明 (10) 9. 设计总结 (10) 参考文献 (11) 附录 (12)

步进电机的控制 1.设计目的 (1)熟悉单片机编程原理。 (2)熟练掌握51单片机的控制电路和最小系统。 (3)单片机基本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 2.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1)查阅资料,了解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 (2)通过单片机给参数控制电机的转动。 (3)通过按钮控制启停及反转。 (4)其他功能。 3.题目及要求功能分析 步进电机:步进电机是一种将电脉冲转化为角位移的执行机构。当步进驱动器接收到一个脉冲信号,它就驱动步进电机按设定的方向转动一个固定的角度(称为“步距角”),它的旋转是以固定的角度一步一步运行的。可以通过控制脉冲个数来控制角位移量,从而达到准确定位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控制脉冲频率来控制电机转动的速度和加速度,从而达到调速的目的。步进电机可以作为一种控制用的特种电机,利用其精度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控制系统中。 三相单、双六拍步进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三相单、双六拍步进电机通电方式:这种方式的通电顺

单片机控制继电器

题目是通过单片机来控制继电器从而达到通断电的效果,通过DC12V电压或者DC5V电压来控制AC220V的通断。然后达到的效果是类似5s通5s断,之后每1s累加一次,即下一次6s通5s断,再下一次7s通,5s断...... 直至40s通,5s断,持续循环这样的 附有我画的一部分原理图,因为刚接触,想知道一个继电器能实现吗?然后就是通过c语言编程实现功能呢还是需要怎么搞原理图 bit flag_one=0; //第一次工作标记 uchar num1s=0; //1s计数器 uchar n=5; //总秒数计数器 void mast() //主控 { if(flag_one==0) //如果第一次工作标记为0 这里是你要求的第一次5s开5s关 { jk=1; //继电器吸合 num1s=0; //延时5s while(num1s

jk=0; //继电器关闭 num1s=0; //延时5s 你要求开时间每次+1S 关时间不变while(n<5); //刚才没看见你最后一句话没写这段 if(n==40) //判断总次数如果总次数是40 { flag_one=0; //第一次工作标记清零 n=5; //总秒数计数器置5 } } void Server_Time0() interrupt 1 //定时器服务程序 { TH0 = xx; //重装定时初值1s TL0 = xx; //重装定时初值1s num1s++; //1s计数器自加 } void main() { Init_Time(); //定时器初始化没给你写基础程序了 while(1) { mast(); //调用主控程序 } }

继电器种类举例

继电器种类举例 继电器的种类很多,按输入量可分为电压继电器、电流继电器、时间继电器、速度继电器、压力继电器等,按工作原理可分为电磁式继电器、感应式继电器、电动式继电器、电子式继电器等,按用途可分为控制继电器、保护继电器等,按输入量变化形式可分为有无继电器和量度继电器。 有无继电器是根据输入量的有或无来动作的,无输入量时继电器不动作,有输入量时继电器动作,如中间继电器、通用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等。 量度继电器是根据输入量的变化来动作的,工作时其输入量是一直存在的,只有当输入量达到一定值时继电器才动作,如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热继电器、速度继电器、压力继电器、液位继电器等。 电磁式继电器 在控制电路中用的继电器大多数是电磁式继电器。电磁式继电器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使用维护方便,触点容量小(一般在SA以下),触点数量多且无主辅之分,无灭弧装置,体积小,动作迅速、准确,控制灵敏、可靠等特点,广泛地应用于低压控制系统中。常用的电磁式继电器有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中间继电器以及各种小型通用继电器等。

电磁式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接触器的相似,主要由电磁机构和触点组成。电磁式继电器有直流和交流两种。在线圈两端加上电压或通人电流,产生电磁力,当电磁力大于弹簧反力时,吸动衔铁使常开常闭接点动作;当线圈的电压或电流下降或消失时衔铁释放,接点复位。 热继电器 热继电器主要是用于电气设备(主要是电动机)的过负荷保护。热继电器是一种利用电流热效应原理工作的电器,它具有与电动机容许过载特性相近的反时限动作特性,主要与接触器配合使用,用于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过负荷和断相保护三相异步电动机在实际运行中,常会遇到因电气或机械原因等引起的过电流(过载和断相)现象。如果过电流不严重,持续时间短,绕组不超过允许温升,这种过电流是允许的;如果过电流情况严重,持续时间较长,则会加快电动机绝缘老化,甚至烧毁电动机,因此,在电动机回路中应设置电动机保护装置。常用的电动机保护装置种类很多,使用最多、最普遍的是双金属片式热继电器。双金属片式热继电器均为三相式,有带断相保护的和不带断相保护的两种。 时间继电器 时间继电器在控制电路中用于时间的控制。其种类很多,按其动作原理可分为电磁式、空气阻尼式、电动式和电

基于单片机的直流电机控制(正反转、开关控制)

基于单片机的直流电机控制(正反转,开关控制)原理图如下: 程序如下: /*用电机来代表门的转动情况*/ #include //定义变量 sbit kaimen=P0^0; sbit zanting=P0^1; sbit fanxiang=P0^2; sbit P2_0=P2^0; sbit P2_1=P2^1; bit Flag = 1;//定义电机正反向标志 //函数声明 void motor_turn(void); //正反向控制 void Timer0_init(void); //定义定时器0初始化 /******************************延时处理***************************/ void Delay(unsigned int z)

{ unsigned int x,y; for(x=z;x>0;x--) for(y=110;y>0;y--); } /***************************************************************/ void Timer0_int(void) interrupt 1 using 1//定时器0中断处理主要用来处理换方向的时候 { TR0 = 0; TL0=(65536-50000)/ 256; //定时50ms TH0=(65536-50000)% 256; TR0 = 1; if(Flag == 1)//代表改变方向 { P2_0 = 0; P2_1 = 1; } else //方向不变 { P2_1 = 0; P2_0 = 1; } } /****************开始转动:人满时候开始转动**************/ void motor_start(void) { if(kaimen==1) { //Delay(10); if(kaimen==1) { P2_0 = 0; P2_1 = 1; } } } /***************有人但是人未满时或者有夹到人的时候暂停*************/ void motor_pause(void) { if(zanting==1) { Delay(10);

单片机控制继电器实现开关状态显示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 设 计 报 告 指导老师:吴兆华 学生:王竣民

机电工程学院 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设计报告 目录 一、设计题目 (3) 二、设计容与要求 (3) 三、设计目的意义 (3) 四、系统硬件电路图 (3) 五、程序流程图与源程序 (5) 5.1流程图 (5) 5.2源程序 (5) 5.2.1程序设计思想 (5) 5.2.2源程序清单 (5) 六、系统功能分析与说明 (7) 6.1系统主要组成部分 (7) 6.1.1 单片机最小系统部分 (7) 6.1.2 可编程的并行接口芯片8255A (8) 6.1.3 输入输出部分 (8) 6.2 可编程的并行接口8255A接口电路部分 (9) 6.2.1 8255A的引脚 (9) 6.2.2 8255A的部结构 (10) 6.2.3 8255A的工作方式 (11) 6.2.4 8255A的控制字 (13) 6.3 开关状态的读入与显示部分 (15) 6.4 指示灯显示部分 (15) 6.5 电路板的制作 (16) 6.5.1 PCB图的制作 (16) 6.5.2 电路板的腐蚀、钻孔和元器件的焊接 (17) 6.6 系统连线说明分析 (17) 七、设计体会 (18) 八、参考文献 (19)

一、设计题目 可编程的并行接口芯片8255A控制继电器实现开关状态显示控制。采用AT89S51单片机读取外部(8255的A口)的开关信号并将相应的信号通过8255的B口用LED 显示出来端口。 二、设计容与要求 用8051单片机和8255读取开关状态并显示开关状态。用8255的A口接8个开关,B口接8个发光二极管,读取开关状态后,将状态通过8个发光二极管显示出来。 三、设计目的意义 1、掌握单片机扩展外部数据存储器的方法。 2、掌握可编程的并行接口芯片8255A与单片机的硬件接口电路、8255A部结构及其编程方法。 3、掌握单片机的最小系统的设计。 4、掌握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 5、了解程序编写与调试的方法和技巧。 6、综合掌握所学的单片机指令系统和硬件接口电路知识,进行简单的最小系统开发。 四、系统硬件电路图 系统硬件图(图1)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复位电路、晶振电路和相关的控制信号)、外部扩展芯片8255A部分、外电路接通显示部分、及电源显示部分。 设计硬件电路图时,其基本思想:先通过万能板搭建试验平台,将编好的程序下载到51中,等可以达到预期要求后,最后在PROTEL中设计原理图与PCB,做出电路板。

基于单片机原理的步进电机的正反转程设计报告书

基于单片机原理的步进电机的正反转程设计报告书

电机控制课程设计报告书题目基于单片机原理的步进电机的正反转

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设计思路框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设计方案的模块解释................................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系统硬件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单片机最小系统原理介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 AT89C51的工作原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复位电路的工作原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3晶振电路的工作原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电机驱动电路原理介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系统软件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系统流程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系统程序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4.调试过程与结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5.总结与体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参考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7.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单片机控制继电器实验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首 页 |热销产品 |单片机轻松入门 |下载中心 |技术文章 |P r o t e l专区 |电子制作 |购物指南 |淘宝网店| 您现在位于:电子驿站 → 单片机轻松入门

手把手教你学单片机 单片机控制继电器实验 下面是一个小型信号继电器H H K4100F电磁继电器 品 牌 :汇科(H U I K E) 型 号 : H K4100F-D C5V-S H 外形尺寸(m m): 10.5*15.5*11.8m m(W* 重 量 : 3.5g 产 地: 中国宁波 一、继电器驱动原理 增强型单片机实验板上H K4100F继电器驱动电路原理图,三极管T 电器线圈的一端,线圈的另一端接到+5V电源V C C上;继电器线圈两端并接一个二极管I 反向电动势,防止反向电势击穿三极管T5及干扰其他电路;R 点亮,这样就可以直观的看到继电器状态了。 H K4100F电磁继电器驱动原理图 图 2 上面图中所示,C N2的1、2、3为继电器输出接线端子,其中1接到继电 器的常开接点,2接到继电器的动接点,3接到继电器的常闭接点。当继 电器吸合的时候,1-2将接通,相当于开关闭合。因此我们就可以在端 子1-2上接线来控制其他电路了。 引脚输出低电平时,三极管T5饱和导通,+5V电源加到继电器线圈两端,继电器吸合,同时状态指示的发光二极管也点亮,继电器的常开触点闭合,相当于开关闭合。 引脚输出高电平时,三极管T5截止,继电器线圈两端没有电位差,继电器衔铁释放,同时状态指示的发光二极管也熄灭,继电器的常开触点释放,相当于开关断开。注:在三极管截止的瞬间,由于线圈中的电流不能突变为零,继电器线圈两端会产生一个较高电压的感应电动势,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则可以通过二极管I N4148释放,从而保护了三极管免被击穿,也消除了感应电动势对其他电路的干扰,这就是二极管D1的保护作用。 下面给出了一个简单的继电器控制实验源程序,控制继电器不停地吸合、释放动作,程序很简单。 程序流程图继电器控制A S M源程序: O R G0000H A J M P S T A R T;跳转到初始化程序

继电器产品概述

继电器产品概述 阿城继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原阿城继电器厂,以下简称“阿继”)是我国生产继电器品种最多、配套最全的企业。为了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需要,公司已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具有不同特点的、配套齐全、高可靠性的继电器壳体结构体系。 继电器壳体结构按安装方式分,有凸出式和嵌入式;按接线方式分,有盘后接线和盘前接线;按导线连接方式分,有螺旋和插接、压接;按供货方式分,有单件供货和组合箱供货。 按壳体结构分类: 概括说来,继电器壳体结构可分为四个系列:第一类为JK-□系列;第二类为JCK-10A系列;第三类为JK-□□K、H、Q系列;第四类为固定安装的壳体结构。这些结构形式已把目前国内广泛应用的继电器壳体结构,包括各兄弟厂生产的继电器壳体结构形式均包含其中,适用于各种继电保护及自动控制系统。 以下对这四类继电器壳体结构形式加以简要说明: JK-□系列: JK-□系列继电器壳体是插入式安装方式,端子接线为螺钉连接,结构简单,接触性能可靠,具有长期的运行使用经验。基本结构形式为凸出式后接线,在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增加少许安装附件就可成为嵌入式后接线或凸出式前接线形式。该系列壳体还可安装在机箱内,然后将机箱嵌入盘面安装。 JCK-10A系列 JCK-10A系列继电器壳体为采用国外先进接插方式的新型组合 继电器壳体结构。基本结构形式为凸出式后接线,在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增加相应安装附件,则可成为嵌入式后接线或凸出式前接线形式。该系列壳体也可安装在机箱内,然后将机箱嵌入盘面安装。它的特点

是接插件采用插针式接插方式,插拔灵活,接触可靠;接线端子数目多;电流回路接插端子带有自动短接机构。 JK-□□K、H、Q系列 JK-□□K、H、Q系列继电器壳体以嵌入式为基本结构形式。在基本结构形式的基础上增加相应安装附件,则可成为凸出式后接线或前接线形式。壳体的安装方式为插入式,端子连接为螺钉连接。 固定安装式继电器壳体结构 固定安装式壳体结构是传统的结构形式。壳体安装方式不是插入式,而是固定式,端子接线为螺钉连接。主要用于继电器的现场维护。壳体结构的主要形式为凸出式后接线和前接线。 按功能分类: 继电器元件从功能上分为有或无继电器和量度继电器两大类。 有或无继电器包括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信号继电器(包括冲击信号继电器)、干簧管及干簧继电器、极化继电器、重合闸继电器等类继电器。他们作为辅助元件,广泛用于电力系统二次回路的继电保护和自动控制装置线路中。 中间继电器即辅助继电器(Auxiliary Relay)主要用途是在继电保护和自动控制中用于扩大主继电器的触点容量和触点数目。 时间继电器主要用途是作为辅助元件,用于各种继电保护和自动控制装置中,以获得所需的延时。 信号继电器主要用途是作为辅助元件,在继电保护和自动控制装置中用作动作指示器。 重合闸继电器是构成重合闸装置的主要元件。在输电线路中发生的故障大部分是暂时性的。采用重合闸装置就可以自动地使线路重新合闸送电,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