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佛山中考语文课文模拟试题.doc

2020 年广东省佛山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模拟试卷

说明:

1.试卷分第Ⅰ卷 ( 选择题 ) 和第Ⅱ卷 ( 非选择题 ) ,共五大题, 10 页,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 10 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

后得分不能超过 120 分。

3.本试卷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试卷上。

4.其余事项见答题卡。

第Ⅰ卷 ( 选择题共 20 分)

一、基础知识 ( 每小题 2 分,共 8 分)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拮据(j ū)享受(xiǎng)

..

B.绯红( f ēi)热忱(chén)..

C.倔强(ji àng)宛转(wǎn)

..

D.干涸(hé)贮藏(zhū)

..)(3 分)

歼灭( ji ān)

追溯(shuò)

魅力( mèi)

和煦(xū)

销声匿迹( nì)

面面相觑( qū)

惟妙惟肖(xi āo)

不屑置辩( xi è)

2.选出下列各项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 .初生牛犊反馈

B .丰攻伟绩跻身

C.再接再励挑衅D.消声匿迹天堑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目前,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理应引

....

起高度重视。

B、小邹真是别出心裁,制作的飞船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

C、我们就是要虚张声势,把大家的学习热情鼓动起来。

....

D、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了为所欲为的程度。

....

4、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A.是否有坚强的意志,是一个合格党员的关键参考要素。

B.通过这次测验,使我们明白了学习要精益求精的道理。

C.我们全校的学生将来都希望考上理想的大学。

D.“熟读唐诗三百诗,不会写诗也会吟”这句话,写诗的适用,为文的也适用。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5—10 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

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

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

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

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

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5.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本性

C、蹴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

B、所欲有甚于生者:超过

D、此之谓失其本心:丧失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A..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C..

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B..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

7.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

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B、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生命也是我喜爱的东西,然而

我喜爱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为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干苟且偷生的事情。

C、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如果人们喜爱的没有比生

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可以用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采用呢?

D、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采用这些方法去做就能够用来躲避祸患,然而却

有人不采用它。

8.对“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的翻译正确的是()A.丰厚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它,那么,这丰厚的俸禄对于我有

什么好处呢?

B.丰厚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授给我,那么,这丰厚的俸禄加在我身

上干什么呢?

C.丰厚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它,那么,这丰厚的俸禄加在我身

上干什么呢?

D.丰厚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授给我,那么,这丰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好处呢?

9.选出品读有误的一项()

A、本文以“鱼”比喻为正义,以“熊掌”比喻为生命;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是指“这种本性”,即“羞恶之心”;用原文

句子说就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C、“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是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

者得我”而受“万钟” 。

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生亦我所

欲”、“死亦我所恶”。

10.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A、这段文字运用了正反论证的方法论证中心论点。

B、第一段文字主要侧重于讲道理,第二段文字则侧重于列举事例。

C、本文中最能概括全篇主旨的句子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

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D、本段中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

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起到了突出中心论点的作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100 分)

三、现代文及名著阅读(共35 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1 至 21 题。

(一)

五猖会

1、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但我家的

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

剩的极其寥寥。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于是,完了。

2、我常存着这样的一个希望:这一次所见的赛会,比前一次繁盛些。可是结果总是一个“差不多”;也总是只留下一个纪念品,就是当神像还未抬过之前,化一文钱买下的,用一点烂泥,一点颜色纸,一枝竹签和两三枝鸡毛所做的,吹起

来会发出一种刺耳的声音的哨子,叫作“吹都都”的,吡吡地吹它两三天。

3、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

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

特别的庙。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

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

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

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

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

4、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

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

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5、“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6、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7、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

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8、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9、“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10、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11、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12、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

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

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

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13、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

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

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

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14、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15、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16、“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17、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18、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19、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20、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五月二十五日。

11、请归纳选文的主要情节。(2 分)

12、分析选文第 3 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 分)

13、怎样理解第 19 段中的“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3 分)

14、上文选自哪本名著?作者是谁?我们还学过其中的哪一篇课文?( 3 分)

(二)

江南古镇

①要研究江南的文化历史,就不能不读江南的古镇。假若把整个江南比作一曲委婉柔丽、行云流水般的乐章,那么古镇就是一个非常精彩的乐段。

②当你参观了一座座江南的古镇后,就会惊异地发现:这些古镇的设置是那么的规整,一条清流从远处飘逸而来,又从这里委婉流去,缱绻(qi ǎn qu ǎn 缠绵

难分之意)缠绵处就是一座古镇。假如说长江黄河是孕育华夏文明的摇篮,那么一

条条委婉曲流就是滋养古镇文明的清泉。穿梭往来的舟舸,举帆落帆,扬桨收桨之间,就把一座古镇同整个江南人文大背景勾织得异常和谐熨帖。

③街道一律临河铺筑,两排挤挤的房屋把天空夹出细长一条,有一排房屋干脆就是半间建在河面上的吊脚楼,足见其对水的依傍。青石板的街面,被千万双脚打磨得发亮,把一段邈远的历史融凝进去,却不留一丝痕迹。古街虽窄小,却并不失之于平直简约,一条条幽深的小巷细弄,一头勾联着古街,一头曲折曲折地延伸过去,把整一座古镇引宕得一波三折,有了音乐的节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那绵长清丽的诗意就该由古镇的小巷里抽绎出来。而夜卧古镇的吊脚

楼上,听“欸乃”橹音从远处飘来,又从你枕下飘向远方,载去你的遐想和憧憬。

一座座 " 如虹饮水 " 的古拱桥,巧连妙构,宛若一帧行草书法,笔墨淋漓之间,有

一缕墨韵衔接着,构成了整体的韵律和完美。

④对一条条漂泊的远舟来说,那古镇就是一处驿站。白天,他们在河道里经历

了风与浪的搏斗,在夕阳西下,落霞铺彩之时,挟着唱晚的渔歌,沾着浪尖的飞沫,泊进古镇平静的港湾里。那掌舵的老大或拉纤的汉子便循着窄窄的石级缓缓地走上来,在古街上溜达一下,舒张舒张疲乏的身躯。然后在临河的一爿小酒店里坐下来,

沽一壶酒,买两碟菜,慢悠悠地喝。把余下的一丝精力蘸着酽( yàn)浓的酒液,直喝到酥酥的微醉,然后枕着古镇的恬静酣睡一夜,蓄养出勃勃的精力,再供明天的风浪去销蚀。明天路程的终点也许还是一座古镇,就那么山一程水一程地漂泊过去,一座座的古镇就钩连着他们的今天、明天和后天,在时空的坐标轴上,古镇就勾画出他们一条条生命的曲线。古镇的性格异常温顺,就如羞于表达的朴实纯正的村姑,眉宇举止间却还是掩饰不住那脉脉的柔情。吊脚楼下笼着的一片幽水,正是她那诚挚的情怀,临河的一扇扇木窗,启阖之间,纳下片片匆匆去来的帆影。

⑤在古镇的人流里,你若驻足细听一听,就会发现许多还没有完全同化的口音,他们的祖先或许来自戈壁瀚海,漠漠黄土,因为那贫瘠的土地难以负载他们生存的沉重叹息,遂逐一脉弱水,在饱尝颠沛流离之苦后,终于择定将古镇作为自己的永久居地。只是用保住那方故土的语言,来寄托对它的永久思念。

⑥江南的许多古镇,你别看它貌不惊人,它或许就育过一代名震寰宇的文人墨客,一派流芳百世的学者教授。你看,古镇的四周是广袤的田野,一带萦纡的清流,一抹起伏的山影,就凸现出这么一个恬静的处所在一条幽深的小巷里,在一处青藤垂垂的院落里,隔了外界的喧嚷,避了市井的诱惑,面壁十年,精研邃思,而

一旦出露,怎不叫世人惊愕瞩目?!一部部辉煌巨著,一幅幅珍奇墨韵,蕴足了文

化底气,就从这里展开它的册页。

15、在作者看来,江南古镇有什么特点 ?作者在描写江南古镇时抒发了怎样的思想

感情? (4 分)

16、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写道:鲁镇的顾客“多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这种描写与第④段哪一句极类似?这样描写说明了什么 ?(4 分)

17、文中第②段有这样一句话“假如说长江黄河是孕育华夏文明的摇篮,那么一条

条委婉曲流就是滋养古镇文明的清泉” ,请结合全文,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 分)

(三)

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

①美国中学生头脑奥林匹克比赛中有一道竞赛题,要求参赛学生设计一种水上运载工具,但要打破常规造型,强调求异思维,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学生绞尽脑汗,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运载工具,可总摆脱不了大家熟知的船的形状和结构,惟独有一位学生构思奇特,他设计的作品像一只硕大的“水蜘蛛”,不像船那样在水上航行,而是像水蜘蛛那样在水面上“爬行”。这件作品在所有参赛作品中独树一帜,引人

注目。虽然这一设计最后在实际操作中失败了,但几乎所有的评委都给他亮了最高分。

②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实例。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新技术革命风起云涌,

各国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到了异常突出的地位。因为创造活动是人类生存与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人类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

③那么,怎样培养创造力呢?

④科学巨匠牛顿说,他所以取得伟大的成就,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巨人”可以理解为无数前人所创造的知识的化身。积累知识是基础,融通知识更重要。现代科学技术正朝着既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的方向发展,新知识的生长点往往出现在学科的边缘和学科之间的交叉处。学文科的学生应懂一些理科知识,学理科的学生也应涉猎文学艺术。法国化学家利希腾贝格说过:“一个只知道化学的化学家,他未必真懂化学。”广泛涉猎,博学多识,学贯古今,触类旁通,应该成为当代有志中学生共同的追求。

⑤我们掌握的知识越多,就越容易产生新的联想、新的见解、新的创造;但我们对某一事物的传统意义知之太多,又会阻碍思维的灵活性,使我们不由自主地被前人牵着鼻子走,从而形成智力屏障,导致创造能力的僵化。古今中外有不少人勤奋刻苦,但终其一生,有积累而无创造,为知识所累,为知识所困。同学们要学会把心智的“杯子”空出来,为思路的开拓变化留有充分的余地,使知识能灵活地聚合、置换、跳跃、碰撞,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⑥善于捕捉热线,随时记录灵感。“热线”就是酝酿成熟了的想法和思路,一

旦有热线闪烁就要抓住不放,深入挖掘。当然也要善于抓住转瞬即逝的“一闪之念”,对于那些突然闯入脑际的新思想、新概念、新形象,要随时摘记,定期整理,深入思考,激发创造。化学家诺贝尔就是受到笔记本中“硝化甘油掉在沙地上随即凝结起来”这句话的启发,成功地解决了硝化甘油的运输问题。每一位学生都要为自己准备

一本思想记录本,当新的思想、新的灵感在头脑中闪现的时候,及时把它记下来,长

期坚持,养成习惯,敏捷的思维品质和出众的创造才能就能逐渐培养出来。

18、细读全文,说说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3 分)

19、文中第 4 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分)

20、文中第 1 段举美国中学生头脑奥林匹克比赛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3 分)

21、本文思路清晰,请具体说明作者的行文思路。(3分)

四、积累与综合性学习(共15 分)

22、默写或按要求填空。(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③海日生残夜,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王湾《次北固山

下》)

④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 。( 周敦颐《爱莲说》)

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

理,至今还常常被人引用

是,。

的诗句23、下面的图案是北京奥运会会徽,请你结合图案内容说出其中所代表的两种含义。

五、作文( 50 分)

24、请从下面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个作文

(1)请你写一篇题目中有“感谢”一词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③不少于 500 字;如写诗歌,不少于 20 行。④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

名,否则扣分。

(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

章。读下面的文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康洁,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震中映秀镇中心小学的11 岁女孩,地震时,她带领

10名同学从教学楼四楼果断跳下,避免了他们活埋倒塌在瓦砾中,教学楼倒塌之

后,她又冲回废墟救援被埋老师,左脚受重伤。

地震发生时康洁正在学校 6 楼上课。震动稍稍平息,康洁就赶紧往外跑,眨眼

间就已经冲到教学楼 4 楼。当时有 10 名同学在她的身边,他们都不敢往下跳。“我

开始大喊,让他们赶快跳下去,有两名同学不敢从楼上跳下来,我就用脚踹他们,紧接着我自己也跟着跳下去了。”就是这样,在康洁的指挥下,连同她在内的

11 名学生全安然无恙。就在康洁他们落地的瞬间,身后 6 层的教学楼轰然倒塌。

刚刚脱险的康洁,立即又返回废墟中拖拉压在废墟里的老师,慌乱中,她的左脚脚

面被水泥板上的铁丝划出了8 厘米长的口子,皮肉外翻,筋骨可见。

家里的房子倒了,爸爸永远地走了,她哭了三天。

康洁是不幸的,不过康洁也是幸运的,她的镇定和勇气感动全国。

康洁在地震前后表现出来的异于常人的镇定和勇敢感动了很多人,她的事迹通

过全国媒体的大力宣扬被更多的人知晓,康洁出名了。她被冠以“小英雄”、“小飞侠”的称号,教育部网站上公布的首批嘉奖名单中,康洁也被授予“抗震救灾优秀

学生”称号。

要求:①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可

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但不要对材料进行扩写、续写、改写。④不少

于 500 字;如写诗歌,不少于20 行。⑤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否则扣分。

附加题(共 10 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2)题。(共 6 分,每小题 3 分)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 ,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 ?”父日:“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

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

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⑥ ,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 ”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注释】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吊:吊唁。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⑥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1).( (3 分)

)(2) 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 )

(3)孙叔敖再拜曰()

2.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 分)

2、请仿照下面句子,在写出两种幸福的情景来。

例句:在开满鲜花的小道上,一群群活蹦乱跳的少年追逐嬉戏是幸福的;在铺满黄叶的公园里,一对对银发夫妇相携漫步也是幸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