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斑点追踪技术的临床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合集下载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左前降支心肌桥患者左心收缩功能的价值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左前降支心肌桥患者左心收缩功能的价值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左前降支心肌桥患者左心收缩功能的价值心肌桥是指冠状动脉在冠状动脉某一段在心肌内径路通行,形成“桥”,一般在心肌厚厚的心肌起始部位内最常见,而且更多是在左前降支,少数在右冠状动脉。

当冠状动脉分支通过心肌时,快速运动的皮质冠状动脉造影会发生张力不足,压力不输性舒缩不协调,心肌的微血管阻塞和微循环障碍,心肌细胞代谢功能减退,心肌出现代谢性复活放电,引起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肌缺血等一系列病理过程,左心室的收缩功能随之受到影响。

对于左前降支心肌桥患者,评价左心收缩功能的价值至关重要。

本文将结合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探讨对左前降支心肌桥患者左心收缩功能的价值评价。

介绍三维斑点追踪技术。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是一种基于心脏多普勒超声图像处理技术的新方法,通过对心脏超声图像的处理和分析,能够准确测量心脏内任意点的速度、加速度等生理参数。

这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

在评价左前降支心肌桥患者左心收缩功能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能够提供准确的数据和图像,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介绍左心收缩功能的评价。

左心收缩功能是评价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是指心脏在收缩时,左心室的射血功能如何。

在左前降支心肌桥患者中,由于心肌桥的存在导致心肌供血受到影响,左心室的收缩功能往往受到抑制,严重影响了心脏的泵血功能,从而诱发一系列心脏疾病。

对于左前降支心肌桥患者,评价左心收缩功能的价值不言而喻,它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患者的心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保护患者心脏健康。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在评价左前降支心肌桥患者左心收缩功能方面的价值。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特点,能够准确测量左心室的收缩速度、射血分数等参数,从而提供了一个客观、科学的评价手段。

通过对左前降支心肌桥患者进行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异常,为医生提供及时的临床指导,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的治疗方案。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开题报告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开题报告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左心室功能的评价一直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问题。

传统的评价方法多采用超声心动图或者经胸壁心脏彩色多普勒进行检测。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对部分患者不适用或者误差较大,因此需要更加准确、可靠的评价方法。

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心脏疾病的研究中。

该技术可以获取心脏运动的实时动态图像,并且能够定量地分析心脏功能指标。

因此,将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应用于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左心室功能的评价,则值得深入研究。

二、选题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并且比较该方法和传统评价方法的差异,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左心室功能指标。

三、研究内容1. 分析传统评价方法在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左心室功能评价中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并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价值和优势。

2. 建立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左心室三维模型和运动轨迹图,并运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进行动态分析。

3. 采用超声心动图或者经胸壁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测方法,与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进行比较。

4. 分析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在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左心室功能评价中的优缺点,并评估其可行性和准确性。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将探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在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左心室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并验证该技术在该领域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研究结果将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左心室功能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同时,该研究也将促进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应用进展

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应用进展

创操 作 , 对操作人员 的技术 和设备的要求 较高 , 且检 查 的费用 昂贵 , 不能 被部分患者及其家 属接受。超声检查无创 、 经济 、 操 作 简便 , 且可重 复性 较强 , 因此 如何 提高 超声检查技 术对 冠心
病早期筛 查及 严重程度的预测能力 , 对患者有着重要意义 。
心内膜 感兴趣区的一种新 的测 量参 数 , 代表 心 内膜表面 积的变 化率, 是 c s和 L s的结合 , 能更全 面、 真实地反 映室壁运动 。 左
康状况 。因此 , 寻找一种能早 期诊断冠心病 的方法具 有重要意
义 。冠状 动脉 造影是 目前诊 断冠 心病的金标准 , 但 由于其为有
[ 中图法分类号 ] R 5 4 1 . 4 ; R 5 4 0 . . 4 5
App l i c a t i o n o f t h r e e -d i me n s i o n a l s p e c k l e t r a c ki ng e c h0 c a r d i 0 g r a p hy i n
常规超声心动 图检查未发生心肌梗死但 己有冠状动脉狭窄 的患者 , 其结构和功能可显示完全正常 , 因此对早期冠心病的诊 断
室的整体应 变包括左 室壁 整体纵 向应 变( G [ S ) 、 整 体径 向应 变 ( c s ) 、 整体 圆周应变( G C S ) 及 整体面积应变 ( G A S ) 。


3 D — S 1 ' E对左室整体功能的评价
早期冠心病患者未 出现明显节段性室壁运动 异常时 , 其 局 部心功能 已发生改变 , 心肌收缩功能下降 。 在临床应用 中, 左室 射 血分数 ( L v E F ) 是评估 左室功 能最常 用的 超声心 动 图参 数 。 然而, 测量 L V E F具有很多局 限性 , 如: 几何假设 、 图像 质量 、 主

斑点追踪技术评估脓毒症心肌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斑点追踪技术评估脓毒症心肌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r
o
Gb
r
a
i
nna
t
r
i
u
r
e
t
i
cpep
t
i
de,NTG
oBNP)呈显著负
p
pr
相关(
r=-0
92,
P<0
05),提示通过检测 LVGCS 可
毒症组与 健 康 对 照 组 下 壁 纵 向 应 变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积负荷相关 参 数,不 易 受 血 流 动 力 学 影 响,用 于 评 估
毒性休克患者恢 复 期(即 停 用 血 管 升 压 药)
LVGLS 与
爱等 [8]分析脓毒症 患 者 节 段 性 室 壁 运 动,结 果 显 示 脓
义.以上结果提示脓毒症易致整体及局部纵向心肌运
动功能受损,且 心 肌 受 损 程 度 可 能 与 SMD 严 重 程 度
发现脓毒症早期 心 肌 收 缩 功 能 损 害.LVGCS 为 非 容
c
cha
r
i
de,LPS)诱导心肌损害是 研 究 来自MDpopoys
的常用方 法. 刘 娟 娟 等
应 用 STI 对 脓 毒 症 兔 进 行
[
6]
研究,发 现 心 输 出 量 正 常 情 况 下,注 入 LPS2h 后
LVGLS 下 降,左 心 室 射 血 分 数 (
l
e
f
t ven
t
r
i
cu
l
a
r
t
r
a
ck
i
ngimag
i
ng,STI)逐 步 用 于 临 床 检 测 SMD. 本
文对 STI定量评估 SMD 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在心脏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在心脏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在心脏疾病中的应用进展杨杨【期刊名称】《临床超声医学杂志》【年(卷),期】2013(15)5【摘要】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STI)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项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可以三维立体追踪心肌运动,能更准确、更真实地评价心脏功能.本文就目前3D-STI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3D-STI) is a newly developed echocardiographic technology,which can track myocardial motion three-dimensionally,and make the evaluation of cardiac function more accurately and more really.This paper review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3D-STI in cardiac diseases.【总页数】4页(P330-333)【作者】杨杨【作者单位】225001 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扬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超声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1;R540.45【相关文献】1.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糖尿病心肌病左室功能的应用进展 [J], 刘雨;姜克新2.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心肾综合征患者心肌运动的应用进展 [J], 张华; 陈锐; 邱少东; 陈菲3.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儿童心脏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J], 高虹;闵杰青;樊伟;何文姬;王鹏4.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心脏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J], 曹清琼;郭瑞强5.二维斑点追踪技术与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在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的应用 [J], 赵亚西;汪海飞;刘艳午;曹礼庭;顾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房颤患者左房功能改变的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房颤患者左房功能改变的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房颤患者左房功能改变的初
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问题和背景
房颤是指心脏因为一些原因出现异常而导致心房不规则收缩的一种心律失常,是最常见、最持久的心律失常之一。

随着年龄的增加和心脏病患者数量的增加,房颤的患病率在逐年上升。

房颤会导致左房功能的改变,包括左房容积的增大、肌肉运动的异常以及左房壁的增厚等。

因此,对于房颤患者而言,及时监测和评估左房功能的变化十分重要。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采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房颤患者左房功能的改变,并对其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探索。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 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的数据来源于2015年至2020年间在某医院接受治疗的房颤患者。

2. 样本选择:拟纳入20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房颤患者,其中男性100例,女性100例,年龄在45岁至70岁之间,符合房颤诊断标准,且未接受手术治疗。

3. 实验流程:进行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进行左房功能的评估;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

4. 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运用可视化方法展示分析结果。

四、预期结果和意义
预计本研究能够通过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房颤患者的左房功能,探究其变化规律,为临床提供对房颤患者进行长期监测和诊断的依据。

本研究结果的得出,有望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技术支持,更深入地了解房颤的发病机制和预后情况。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在肥厚型心肌病中的研究进展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在肥厚型心肌病中的研究进展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在肥厚型心肌病中的研究进展
张晓妍
【期刊名称】《临床医学进展》
【年(卷),期】2024(14)5
【摘要】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室肌肥厚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原发性心肌病,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3D-STI)可以从三维的角度观察心肌运动特征,准确全面地评价心肌病变。

本文论述了3D-ST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中的研究进展。

【总页数】6页(P2659-2664)
【作者】张晓妍
【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内一科昆明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
【相关文献】
1.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心肌功能的应用价值
2.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心肌功能
3.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房心肌面积应变
4.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特性研究
5.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心肌力学特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室壁运动的研究进展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室壁运动的研究进展
的 临床 工 具 。 沈 燕 华 等应 用 S I 术 和 常 规 超 声 心 动 图 分 别 比较 冠 T 技
膜下 为左 手 螺 旋 纤 维 , 心 内 膜 转 变 为 右 手 螺 旋 纤 维 , 是 至 这
产 生 心 肌 扭 转 运 动 的解 剖 基 础 。左 心 室 壁 不 同层 面 的 心 肌
上会 出现 心绞 痛 或 者 心 肌 梗 死 , 出 现 心 肌 运 动 异 常 , 脏 并 心
2 S I 术在 评价 冠 心 病 中 的 应 用 T 技
2 1 对 心 肌 缺 血 的评 估 国 外 研 究 认 为 , 使 冠 心 病 患 者 . 即
未 发 生 心 肌 梗 死 , 心 室 局 部 心 功 能 已 有 细 微 变 化 , 与 冠 左 且
地 定 量 评 估 缺 血 心 肌 的形 变 。 2 2 对 心肌 梗 死 的评 估 . 急性 心肌 梗 死 是冠 状 动 脉 内 斑 块
通 过对 高 帧 二维 图像 的斑 点 回声 进 行 逐 帧跟 踪 , 一 个 被 迫 每 踪 的斑 点 回声 2 ~ 4 像 素 所 组 成 , 整 个 心 动 周 期 中 它 O 0个 在
中华 老年 心脑 血管 病杂 志 2 1 0 0年 9月 第 1 2卷 第 9 期
C iJG r t h el rHer B a n a at ri nVe sl i, e 01 , o 1 , o 9 se D sS p2 V l 2 N ・ 0
・8 5 ・ 5

综 述 .
向应 变 、 室壁 径 向应 变 、 脏 左 心 室 短 轴 圆 周 方 向 应 变 以 及 心 心 肌 的 旋 转 角 度来 评 价 心 脏 的 变形 。
1 2 斑 点 追 踪 超 声 心 动 图 的 原 理 及 其 可 靠 性 S . TI主 要 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的临床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摘要】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technology ,3D-STI技术)是结合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与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而新近发展的一
项新技术,可以从三维空间的角度来追踪回声斑点的运动轨
迹,进而评价多个方向的心肌节段运动,能更全面、准确地
评价心脏整体及局部功能,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此综述
主要阐述3D-STI技术的基本概念与目前其在临床中的研究
进展、局限性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三维;斑点追踪显像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4-4949(2015)02-0799-02
一、三维斑点追踪技术的基本概念
斑点追踪技术可以识别心肌声学斑点、追踪心肌的运动
轨迹并进一步测量心肌组织的位移,对心脏心肌运动轨迹的
研究来说,是一种简便、无创的可靠方法。3D-STI技术则是
通过对动态的心脏三维图像的分析,追踪心肌斑点在二维空
间内的运动轨迹,从而计算出心肌运动的形变参数。3D-STI
技术不受组织多普勒的角度依赖及二维斑点追踪技术二维
空间的限制[1] ,进而得到心肌运动的三维应变参数,能更
准确、更客观地评价心脏的功能。
二、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一)对冠心病室壁运动分析的评价
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对评估整体心功能
至关重要。朱文晖[2] 等选取冠心病患者150名,根据冠状
动脉造影结果的狭窄部位分成左前降支组、左旋支组、右冠
状动脉组及多支组,并选取正常对照组30例,用3D-STI技
术对各病例左室各室壁节段及整体节段的应变参数进行分
析。结果显示,各分组相对应节段收缩期峰值三维应变较对
照组均明显下降,应变下降节段的分布大体与冠状动脉造影
所提示病变冠状动脉的心肌灌注区域一致。有研究[3] 进一
步显示,对室壁心肌运动的分析,3D-STI技术与其他室壁运
动分析如心脏磁共振检查等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研究[4-5]表明3D-STI技术更能反映心肌的力学运动轨
迹,可通过检测冠心病心肌缺血坏死所致的局部或整体室壁
运动改变,分析其对冠心病定性诊断、异常室壁运动区域定
位以及狭窄对室壁运动造成的影响等,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
价值。
(二)对心肌病及同步化治疗后心肌运动的评价
1.扩张型心肌病是较常见而预后较差的原发性心肌病,
准确评估左室收缩功能对其治疗及预后非常重要。Duan等[6]
用3D-STI技术对6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非缺血性)及59
例健康者的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圆周应变、各节段纵向应
变进行测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扩心病组各节段上
述各参数应变均明显下降。
张瑞芳等[7] 应用3D-STI技术对25例正常人及21例扩
张型心肌病患者行再同步化术前与术后左心功能及心肌非
同步运动指标进行检测,测量指标包括左室平均长轴应变、
平均圆周应变、平均径向应变、左室16节段面积应变达峰
时间。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上述各项指标均较术前有所改
善。研究表明,3D-STI技术能够简便、准确地评价扩张型心
肌病患者心肌非同步运动的变化及再同步化治疗后心肌运
动的变化程度,可作为一种再同步化治疗疗效的评估手段。
2.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室腔进行性缩小,而心肌进行性
肥厚为特征的一种心肌病。传统的超声心动图发现肥厚型心
肌病的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比较容易,但早期发现收缩功能的
损害却相对比较困难[8] 。纳丽莎等[9] 选取早期肥厚型心肌
病患者70例,选取健康对照者70例,并用3D-STI技术分
析上述各组纵向应变、圆周应变、径向应变以及整体应变等
三维参数。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早期肥厚型心肌病患
者增厚节段纵向应变明显减低,而径向、圆周应变明显增加,
整体应变无明显差异,室间隔厚度与室间隔纵向应变之间存
在相关性。尹丽等[10] 的研究也证实3D-STI技术能够重复
性、准确地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局部心肌功能,可以敏
感地检测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早期局部收缩功能的异常及
心肌力学改变,为临床进行早期诊治提供有价值的指导信
息。
(三)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功能及肺动脉高压患者右
室功能的评价
1.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大部
分高血压患者即使出现左心室肥厚,甚至到达充血性心力衰
竭阶段,LVEF仍可以表现为正常,舒张功能异常易于常规
超声心动图检查中发现,而收缩功能出现异常在早期却很难
被检测到。李玉曼等[11] 用3D-STI技术对50例左室正常构
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及29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
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左室纵向、圆周、径向
应变均明显降低,而LVEF却无明显差异;研究发现,早期
虽然LVEF正常,但左室纵向、圆周、径向应变均减低,而
以上变化中以纵向应变的减低最为显著(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