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转移瘤
恶性肿瘤骨转移ppt课件

概述:骨转移的影响
恶性肿瘤骨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
•
骨骨相关事件
skeletal-related events (SRE)
骨痛的重新出现或加剧 50%~90%
病理性骨折椎体压缩、变形
脊髓压迫 (SCC)
10%~40%
<10%
骨放疗(因骨痛或防治病理性骨折或脊髓压迫) 骨转移病灶进展 高钙血症 10%~20%
诊
断
15
骨转移诊断
16
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
有恶性 肿瘤骨 转移临 床表现a 或中晚 期恶性 肿瘤b
ECT
(-) 筛检 ECT
局部 症状
无 有
ECT (+)
确诊检查 •X平片 或 •CT 或 •MR 或 •PETCTc 选择 检查 骨活检
未确诊 骨转移
密切观察 定期复诊
骨转移
•常规检查:全 面体检,血常 规、血生化、 血钙和电解质 •选择检查:骨 代谢生化指标
10
骨转移常见症状
剧烈骨痛50%-90% 病理性骨折10%-52% 脊髓压迫<10% 活动严重受限 高钙血症10%-20%
骨细胞生理学
破骨细胞前体 RANK—RANKL
增殖 活化
成骨细胞
占据吸收空洞 合成
OPG
H+ 蛋白水解酶
破骨细胞
H+
骨基质 钙盐沉积 溶解的骨盐 消化的有机质 动态平衡 钙盐沉积的骨
一、综述
骨转移是恶性肿瘤疾病进展的晚 期阶段,尤以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 结直肠癌等肿瘤常见,其发生率高达15 %~70%,其中骨转移患者1年内病理 骨折发生率为22%~52%%。骨转移伴 发的疼痛、骨折、功能障碍、心理障碍 等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癌症骨转移的这些问题,你必须知道

医诊通肿瘤癌症骨转移的这些问题,你必须知道肿瘤骨转移是如何发生的?从定义上讲,肿瘤骨转移是指某些原发于骨组织以外的恶性肿瘤经血行转移(少部分经淋巴转移)至骨组织,定植后逐渐形成新的肿瘤病灶,破坏正常骨组织,引起以疼痛、高钙血症、病理性骨折、神经压迫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通俗地讲,某种原发恶性肿瘤,如肺癌,原本与骨骼并无直接关系,但随着疾病进展,部分肿瘤细胞会从肺部原发病灶脱落进入血液循环,到达骨组织。
随着血管孔径变细,血液流速变慢,肿瘤细胞会沉降下来,在骨组织表面安家,即形成了骨转移。
当肿瘤细胞不断继续增殖,骨细胞的正常微环境会遭到破坏,进而骨组织会逐渐被肿瘤细胞蚕食。
哪些肿瘤容易发生骨转移?从过往经验来看,肿瘤骨转移往往发生在晚期癌症患者中,因过去医疗水平限制,这类患者大多数在确认骨转移发生前就去世了。
但随着现今对各类原发肿瘤的控制越来越好,反而更多的肿瘤患者被发现出现骨转移。
对于多数肿瘤类型,如能够做到对骨组织的改变早发现,早手术,那么随访下来,积极的治疗对肿瘤骨转移还是有效的。
对于某些分期较晚、手术难以根治的原发肿瘤,发生骨转移可能性比较大。
甚至很多患者就是以骨转移症状为首发症状前来就诊,经过系统检查才发现原发病灶,所以也不排除某些肿瘤起病早期就会发生骨转移。
经过统计分析,常见的恶性肿瘤中,乳腺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骨转移发生率最高,大概有60% ~75%,算是第一梯队;肺癌、肾癌、肝癌、恶性黑色素瘤次之,大概有20%~45%;消化道肿瘤比如胃癌、结直肠癌以及妇科肿瘤也可能发生骨转移,发生率一般在10%以内。
中轴线———脊柱是人体运动最重要的一环,肿瘤转移到脊椎上的情况多吗?理论上讲,癌症患者的每一块骨头都有可能发生转移,但统计下来,脊柱是最容易发生转移的部位,尤其是胸椎;其次才是骨盆、四肢长骨、肋骨等等。
肿瘤骨转移有哪些临床表现?第一,疼痛是肿瘤骨转移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特点主要是持续性的钝痛,并且进行性加重,夜间疼痛尤为明显。
肺癌骨转移最佳放疗时间是多久,能控制吗

肺癌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发病人群是40岁以上,烟龄超过20年的人,尤其是男性。
一般发现就属于晚期了,治疗难度较大,它的转移是肺癌治疗中常见的问题。
当肺癌转移到骨骼时,放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那么肺癌骨转移最佳放疗时间是多久,能控制吗?肺癌骨转移的最佳放疗时间肺癌骨转移的最佳放疗时间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肿瘤的生长速度。
一般来说,如果肺癌骨转移导致疼痛和其他症状,放疗应该尽早进行。
早期的放疗可以帮助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缓解疼痛和其他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如果肺癌骨转移没有导致疼痛和其他症状,放疗可以推迟一段时间,这是因为放疗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负担,而且肿瘤的生长速度可能较慢,不需要立即进行放疗。
因此,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最佳的放疗时间。
放疗对肺癌骨转移的控制效果放疗可以通过杀死癌细胞来减少肿瘤的负荷,从而减轻疼痛和其他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放疗的控制效果取决于肿瘤的生长速度和放疗的剂量和频率。
一般来说,放疗需要进行多次,每次间隔一定的时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放疗的副作用包括疲劳、恶心、呕吐、皮肤炎症、口腔炎症、脱发等。
为了减少这些副作用,患者需要采取措施,如保持良好的营养和水分摄入,避免暴露在阳光下,避免吸烟和饮酒等。
中医从患者整体出发,把扶正元气放在首位,注重调节患者机体内的环境,恢复气血、阴阳、脏腑的平衡,去除恶性肿瘤生存的环境,控制病情,抑制肿瘤细胞的扩散转移中医治疗主要采用中草药,药性较为温和,副作用小,几乎不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新的伤害,且适用范围较广,即使是年龄较大、体质偏弱的患者也同样可以适用。
三联平衡抗癌理论,是依据传统中医学理论,并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袁希福老中医在先人的基础上,总结出“三联平衡”学术理论,在实际的诊治过程中,抓住癌症患者的关键病机“虚、瘀、毒”,结合恶性肿瘤不同的治疗阶段,灵活运用扶正和祛邪的策略,兼顾患者局部(肿瘤)和整体(身体状态),短期疗效和长期调养的有机统一,从而达到改善预后,降低癌症复发转移风险,提高远期疗效的目的。
骨转移治疗方案

骨转移治疗方案骨转移是一种常见的癌症并发症,其在癌症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
骨转移是指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病灶转移到骨骼的过程。
该过程可引发一系列的骨相关疾病,如骨疼痛、骨骼破坏、骨密度减少等。
骨转移治疗方案旨在减轻患者的疼痛、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骨转移治疗方案,包括放疗、手术、药物治疗等。
一、放疗治疗骨转移放疗是一种常用的骨转移治疗方法,通过照射恶性肿瘤细胞所在的骨骼部位,抑制细胞生长,减轻骨疼痛,并防止骨骼破坏。
常见的放疗方案包括外部放射治疗和内部放射治疗。
外部放射治疗是指将放射线从外部照射到患者的身体。
该治疗方法可以减轻骨疼痛,并减缓骨骼病变的发展。
外部放射治疗一般需要连续进行多次,每次治疗时间较短。
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休息和饮食。
内部放射治疗是指将放射性物质直接注射到患者的体内。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准确照射到肿瘤细胞所在的骨骼部位,减轻疼痛,阻止细胞生长。
内部放射治疗一般由放射科医生进行,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病情。
二、手术治疗骨转移手术治疗骨转移主要包括肿瘤切除术和骨固定术。
肿瘤切除术是指将骨转移部位的肿瘤组织切除,以减轻骨疼痛和恶化骨病变。
肿瘤切除术一般适用于单一骨转移病灶,且肿瘤在骨骼内部的患者。
骨固定术是通过将金属钉或螺钉固定在骨转移部位,来加固骨骼和减轻疼痛。
骨固定术一般适用于骨转移导致的骨折或骨不稳定的患者。
术后患者需要进行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以恢复骨骼功能。
三、药物治疗骨转移药物治疗骨转移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主要包括镇痛药物和骨强化药物。
镇痛药物可用于缓解骨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常见的镇痛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和非甾体类抗炎药。
在使用镇痛药物时,需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便秘和镇静。
骨强化药物用于提高骨密度和预防骨骼破坏。
常见的骨强化药物包括双膦酸盐类药物和雌激素。
患者在使用骨强化药物时,需要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和血液检查。
骨转移性恶性肿瘤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骨转移性恶性肿瘤的病因治疗与预防骨转移性恶性肿瘤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将原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骨骼并在骨骼中继续生长而形成的子肿瘤。
原发性肿瘤诊断明确,治疗后转移到骨骼,一般容易发现。
然而,当原发性肿瘤部位和症状隐藏时,转移性骨肿瘤作为主要医疗投诉时,诊断往往混淆,甚至转移性骨肿瘤作为骨原发性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
骨骼是肿瘤最常见的三个转移部位之一。
这种疾病多发生在51~60岁的老年人,男女比例为2.3:1。
儿童骨转移瘤主要来自肾上腺或交感神经节的神经细胞瘤。
常见于脊柱骨、骨盆和股骨。
乳腺癌、肺癌和前列腺癌是骨转移肿瘤中最常见的。
骨转移性恶性肿瘤(转移性骨肿瘤)是指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将原发于骨外器官或组织的恶性肿瘤转移到骨骼并继续生长形成子肿瘤。
40-60岁,多来自远处的癌转移,儿童则多来自成神经细胞瘤。
好发部位为躯干骨骼,常发生骨内转移的肿瘤依次为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肾癌等。
主要症状是疼痛、病理性骨折和脊髓压迫,疼痛是最常见的。
当癌症的转移部位在患者胸骨中部时,放射性疼痛可以围绕胸部和背部呈束带状。
当癌症的转移部位在患者的腰椎时,疼痛可以辐射到骶髂骨、髂前上棘和腹股沟的一侧或两侧。
如果疼痛辐射到腹股沟,会影响患者的膀胱功能或性功能障碍。
当癌症侵入骶骨时,会引起下腰或骶尾疼痛,有时疼痛也会辐射到会阴和肛门周围。
骨转移性恶性肿瘤的临床检查如下:1、X线检查:这种方法是骨骼检查中最常用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很难诊断骨转移癌的早期诊断。
一般只有当骨骼被癌症损伤1厘米以上,骨骼脱钙50%-70%时,X只有线平片才能观察到骨密度下降、骨小梁模糊或消失的局限性。
如果癌症侵犯了周围的软骨组织,X可观察局部软组织块影等晚期迹象。
2、同位素骨扫描:它是检查骨骼是否受到癌症侵袭的高度敏感的检查方法之一。
研究表明,同位素骨扫描可以进行X六个月前发现癌肿骨转移灶。
3、CT检查:这种方法可以让医生清楚地观察到癌症对骨骼的损伤。
肿瘤发生骨转移,有什么方法能治疗?

肿瘤发生骨转移,有什么方法能治疗?在肿瘤发生转移的过程中,骨转移是一种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在日常生活中,一旦患者的肿瘤发生骨转移,将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严重的时候甚至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
那么,当肿瘤发生骨转移后,会有哪些症状?又有什么治疗方法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1骨转移是如何发生的在人体内,肿瘤会通过入侵的方式破坏身体其机能,使其发生病变。
简单来说就是,肿瘤细胞就像是一颗种子,通过寻找合适的生存环境,之后不断生长,最终开花结果。
只不过,这个结果并不是好的,破坏了正常组织,会给身体机能造成伤害。
与此同时,在正常情况下,人类的骨骼在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建立的骨骼生长平衡的状态被打破。
要知道,破骨细胞的作用就会使肿瘤发生转移,当破骨细胞失控,肿瘤细胞就会入侵。
再加上肿瘤发生骨转移时,具有发生早、发展快等特点,一旦入侵,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对患者生存期造成影响。
2肿瘤骨转移有哪些症状肿瘤骨转移的发生和肿瘤定植后侵蚀骨组织有关,主要症状有以下几点:(1)疼痛通常来说,肿瘤骨转移的主要症状就是疼痛。
在患病期间,患者会感受到病灶处持续性痛疼。
有时候患者疼痛会持续很长时间,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再加上疼痛的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会感觉到非常的疼,必须服用止痛药才能得到缓解。
(2)病理性骨折肿瘤发生骨转移的过程中,由于骨组织受到肿瘤细胞的侵犯,会产生溶骨反应,同时患者的骨强度会下降。
在外力冲击以及负重因素的影响下,患者很容易发生骨折,从而引发更加剧烈的疼痛。
在加上,这种骨折属于病理性骨折,和普通的骨折相比,治疗难度也比较大,恢复也比较慢。
(3)高钙血症人体内,肿瘤细胞对骨组织造成破坏后,骨质中的钙会被释放,进入到血液当中。
此时,血液中的钙含量就会增加,超过一定标准之后,患者的身体就会发生异常情况,可能会出现疲劳、恶心等症状。
(4)神经症状在肿瘤骨转移的过程中,脊柱是最容易被转移的部位。
转移性骨肿瘤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转移性骨肿瘤的病因治疗与预防转移性骨肿瘤是指原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主要是恶性肿瘤,通过各种方式转移到骨骼并继续在骨骼中生长,形成子肿瘤。
骨转移性恶性肿瘤是指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转移到骨骼并继续生长的恶性肿瘤。
转移性骨肿瘤主要通过淋巴或血液两种方式产生。
全身任何器官的恶性肿瘤都可以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转移到骨骼。
骨外恶性肿瘤转移到骨骼的主要途径是血液循环系统。
少数淋巴系统,如乳腺癌,可以沿腋窝淋巴管渗入肱骨近端。
原发性肿瘤转移到骨骼,主要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很少通过淋巴系统。
一、转移过程转移过程一般可分为五个阶段:肿瘤细胞从原发性肿瘤中脱落。
2.肿瘤细胞浸润周围毛细血管。
3.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形成并滞留肿瘤细胞栓子。
4瘤细胞穿出血管。
5.肿瘤细胞生长在滞留骨上,形成转移灶。
四肢骨的近心端的血运丰富,血流速度缓慢,瘤细胞易于在此处滞留并生长,形成转移灶,躯干系统易发生转移瘤,可能与脊椎静脉系统的解剖特点有关,该系统位于硬脊膜及脊椎周围,无静脉瓣,且与上下腔静脉相通。
当胸腹腔压力增加时血可逆流,增加了瘤细胞在该处停留的机会,形成转移瘤。
二、分型还有以下几种情况。
1、脊椎静脉型:由于脊柱静脉系统与头部、胸部、腹部、盆腔和四肢静脉有着广泛的交通关系。
脊柱静脉网络无静脉瓣膜,血流缓慢,可停滞甚至逆流。
肿瘤栓子可以通过运动挤压、重力和任何因素(如咳嗽、打喷嚏等)进入椎静脉系统。
(Batson椎静脉系统)直接移植到脊柱、胸部、骨盆等部位。
2、肺静脉型:肺肿瘤栓进入肺静脉,通过心脏、身体循环到骨等组织器官,因此肺、骨等器官可同时发病。
3、门静脉系统型:胃肠道肿瘤栓子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第一过滤站),然后通过下腔静脉进入心脏、肺、经体循环到骨骼等部位。
4、腔静脉型:经腔静脉回心,再经肺动脉到肺(第一过滤站),再经肺静脉、心脏、体循环到靶器官。
5、选择性转移:肿瘤栓子多发生在微小血管选择类似原发肿瘤灶环境的部位。
恶性肿瘤骨转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版

专家共识(GUIDELINE)的产生
等级 推荐级别 A I 类证据、多个一致性II、III、IV类证据 B II、III、IV类证据且结果多一致 C II、III、IV类证据但结果向矛盾 D 较少或缺乏系统的经验
双膦酸盐的使用适应症和用药时机
专家观点
推荐 双膦酸盐
不推荐 双膦酸盐
骨转移引起的高钙血症
√
骨转移引起的骨痛
√
ECT异常,X线(或CT、或MRI) 证实的骨转移
√
ECT异常,X线正常,但CT或MRI显示骨破坏
√
影像学诊断是骨破坏,即使没有骨痛症状
√
ECT异常,X线正常,且CT或MRI也未显示骨破坏
专家共识(GUIDELINE)的产生
局部 症状
有恶性肿瘤骨转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床表现a或中晚期恶性肿瘤b
筛检 ECT
确诊检查 X平片 或 CT扫描 或 MR扫描 或 PET-CTc 选择检查 骨活检
密切观察 定期复诊
骨转移
未确诊 骨转移
治疗前评估及治疗
常规检查:全面体检,血常规、血生化、血钙和电解质 选择检查:骨代谢生化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1WI
T2WI
T2WI压脂
腰椎转移瘤(肺癌):男,54岁。T1WI上病变呈低信号,
T2WI和T2WI压脂呈高信号。(正常骨髓T1WI上呈高信号, T2WI和T2WI压脂呈低信号)
T1W tumor
cord tumor
转移瘤伴压缩骨折
cord T2W
骨转移瘤的诊断
活检
骨的孤立病灶须鉴别原发或转移 成骨性转移须活检明确诊断 较小病灶可在CT或MRI引导下
多发骨转移化疗后,个别有症状病灶行局部放 疗,如多个部位有症状,可行半身照射或同位 素内照射
单发骨转移,明确诊断后可行放疗或手术
治疗
激素治疗
激素依赖肿瘤的骨转移有效 雌激素或睾丸切除:前列腺癌疼痛缓解率70~80%。 抗激素药物如三苯氧胺:乳腺癌疼痛缓解率1/3。 皮质类固醇激素
治疗
放射治疗
适用任何部位的骨转移,止痛作用快 放射源:深部X线、60Co 及高能X线 照射野:对预期生存6个月以上,照射野包括转移
灶并适当外放;脊柱照射野包括病变椎体及上下各 一个正常椎体
治疗
放射治疗
局部剂量:DT 40Gy~50Gy/20F~25F/4W~5W(注意 脊髓剂量<40Gy,目前常用DT 30Gy/10F/2W
Batson 发现硬脊膜和脊柱周围有一些没有瓣膜 的静脉丛,与脑、四肢、上下腔静脉相通,癌 细胞不通过肺和肝直接转移到骨。
恶性肿瘤骨转移发病率
尸检骨转移的发生率:30~70% 好发部位依次为:脊柱(69%),骨盆
(41%),下肢(25%),颅骨(14%), 上肢(10~15%)。
不同原发肿瘤骨转移的发生率
乳腺癌 前列腺癌 甲状腺癌 骨肉瘤 膀胱癌 肺癌 宫颈癌 肝癌 49~85% 33~85% 28~60% 33~40% 42% 32~55% 50% 16%
肿瘤出现骨转移的生存期(月)
乳腺癌 前列腺癌 肾癌 黑色素瘤 结\直肠癌 肺癌 宫颈癌 肝 癌
22 29.3 11.8 3~5 13
3.6 18 5
骨转移类型
溶骨性骨转移:破骨细胞的骨吸收,表现 为溶骨性病变,除原发的MM外,多为实体 瘤的腺癌转移而来
成骨性骨转移:破骨细胞通过破坏骨表面 准备位点为成骨细胞提供构建肿瘤的基础
混合性骨转移
骨转移的症状及并发症(SRE)
顽固性疼痛 功能障碍 病理性骨折 脊髓压迫 高血钙
骨转移瘤的诊断
时间—剂量分割:预后不佳者,短疗程少分割;生 存时间长,长疗程多分割(多数研究显示单次照射 与多次分割照射,止痛效果相仿)
止痛疗效;数天至2周,4周达高峰,8周平稳
治疗
放射治疗
半身照射:适用广泛骨转移且骨髓储备正常的 病人
剂量:每次6Gy~8Gy,剂量率 15cGy/min~45cGy/min
针对不同原发灶,采用不同的联合化疗
治疗
双磷酸盐类: 能抑制破骨活动,阻断病理性溶骨
骨磷:应用较多,早期病变效果好,长期服用减少 病理骨折
降钙素:抑制破骨细胞,抗骨溶解,不具备抗肿瘤 作用,只有止痛作用
博宁:抑制骨吸收作用为骨磷10倍,更有效缓解疼 痛,纠正高钙血症,对溶骨有修复作用
双膦酸盐
临床症状
疼痛, 以夜间痛、安静、休息时加重 疼痛早于X线改变 突发骨折为部分患者首发症状
生化改变
碱性磷酸酶升高:80%前列腺癌, 32~53%乳腺 癌
酸性磷酸酶升高:60~70%前列腺癌
骨转移疼痛
肿瘤相关因子释放破骨细胞活性
溶骨性骨质破 坏 疼痛介质:前列腺素、乳酸、白介素II
混合性:包括上述两种改变.
椎 体 转 移 瘤
骨转移瘤的诊断
同位素骨扫描:
敏感性高(5%,3~6月 ),特异性相对低.有假 阳性3%~8%和假阴性约2%
表现为放射浓聚或减低区. 观察范围广,有下列作用:
肿瘤的分期 鉴别与疼痛有关的潜在病灶 分辨有症状病灶的部位
骨转移瘤的诊断
CT检查
能清晰显示骨骼的结构 对骨皮质和骨的矿物质含量改变敏感 在评价骨盆,肩胛骨和肋骨的病灶优于MRI 但在观察早期骨髓受侵不如MRI
肺癌肩胛骨转移
骨转移瘤的诊断
MRI
评价骨髓病变的最佳方法 能非常早期发现骨髓转移灶,敏感性与同位素
扫描相似,但特异性较高.如白血病,淋巴瘤和 骨髓瘤等. 对脊柱转移瘤, 不但能观察脊柱病变,还能清 楚显示脊髓的改变 能鉴别良性骨质疏松或肿瘤引起的骨折 MRI 上溶骨 性为T1W低信号,T2W高信号; 成 骨性为T1W和 T2W均低信号
治疗
治疗目的
姑息性、以减症和预防病理性骨折为目的。 具体治疗包括化疗或激素治疗、外科和放疗
等。 转移引起脊髓压迫,采取手术或手术+放疗
治疗
治疗原则
无症状、多发骨转移或化疗敏感的骨转移应首 选化疗(负重骨除外)
负重骨转移, 病灶>3cm、有病理骨折或骨折 倾向、有神经压迫症状、预期存活,应先手术 切除固定后再放疗
TNF 肿瘤侵犯骨膜、周围神经、软组织
骨转移瘤的诊断
X线平片
常用和经济方法,敏感性低,特异性高 三种典型表现:溶骨性,成骨性和混合性
溶骨性:骨小梁破坏,呈低密度.大多数转移瘤为这个 类型
成骨性:成骨细胞增生活跃,钙过度沉积,表现骨密度 增加.多见于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肾癌和甲状腺 癌.
骨转移瘤
山东省立医院放疗科
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机制
正常生理状态,骨骼的完整借助破骨细胞进行 骨 溶解,成骨细胞诱导新骨 形成。
肿瘤转移至骨引起骨破坏,有二个方式;
癌细胞直接破坏骨的矿物质性基质 间接刺激破骨细胞增强骨溶解
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机制
骨无淋巴组织,主要转移途径为血行,部分为 直接侵犯。
70%病人48h内疼痛缓解 1个月后可重复照射另一半身 照射上半身应注意补液,止吐和使用激素,并应予
肺校正
治疗
放射性同位素
一些可以产生高能ß线的放射性同位素与骨肿 瘤有高亲和性和抗肿瘤潜能
89锶、153钐、1意骨髓抑制
治疗
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