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的调查报告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实践考核表

实践课题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报告

姓名王雪教育层次专科

学号 010 省级电大山东电大

专业教育管理分校枣庄电大

指导教师王德山教学点枣庄电大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1、调查的目的: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社会各界和教育共同关注的焦点及讨论的热点。因为现代社会变得十分复杂,由于家庭的不稳定,还有各种因素无不影响着广大中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了适应社会、学校环境对于某些学生来说,无不是很困惑的事情。从各方面调查来看,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情况相较于令人担心。本文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试图分析其心理健康发展的规律,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好的依据。

2、调查的意义:

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问题发展的首要问题。然而,面对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家庭教育的弱化,不少中学生都存在各

种不同的心理障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那么,常见的中学生心理问题有哪些其影响的因素有哪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如何依据学生的心理状况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这是我们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阐述。

二、调查的过程与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调查枣庄市薛城舜耕中学七年级级部其中的两个班级。七年级十八班、七年级十九班、两个班级共有学生181人,发放问卷170份,实收有效表格89份,占抽样的%,其中七年级十八班41份,七年级十九班48份。

2、调查时间:2011年5月23日

3、调查地点:枣庄市薛城舜耕中学

4、调查内容:在调查中,我将我调查的的几个方面——强迫症、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和心理不平衡等问题作为调查的重点内容。

5、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

在调查过程中,我共发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89份。问答卷共有60条目。分为强迫症、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和心理不平衡等十大部分。问卷每个条目后设五个选择答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填表,针对较为严重的给予措施。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从总体情况上来分析,其中不存在问题完全健康的,平均得分在以下的学生共有51人,占抽样的%。存在轻度问题,平均得分在2分—分之间的,有31人,占抽样的%。存在中等程度症状的,平均得分在3分—分的,有7

3、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分析:

家长因素。①期望过高,很多家长对学生过度呵护、关心、干涉、指责以及虐待、漠视等行为,都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②家庭不和睦,尤其是家庭父母离异或再婚对学生影响犹大。很多这样的学生感到孤僻,敌对,焦虑,情绪不稳。③家长外出打工,对留守学生关爱不够。家长在学生眼里是“摇钱树”,学生在家长眼里是“败家子”,很多学生感觉无法与父母沟通,不少还出现在电话中和父母吵架的局面。

⑵教师因素。教师水平和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严而无度,严而无方,只重学习成绩忽视班级活动的开展,个别教师行为偏激,对学生研究不够,方法不恰当的让学生感到压力过大和过度焦虑。

⑶学校因素。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和“不出事”,取消了很多学生宣泄情感的活动,更多强调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较大。

⑷社会因素。家长之间盲目的攀比,独生子女成长背景,现代家庭构成的不稳定和学校追求对很多学生形成了多方面的压力而出现诸多的心理问题。

⑸学生的个体因素。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在成长过程中必然遇见很多新问题,在面对诸多问题的挑战过程中,自然表现出焦虑等因素,这决定了学生出某些问题是正常的。

四、对策和建议:

根据心的和要求,依据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全面渗透、全方位推进。

⑴领导重视,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和管理。树立正确的思想,对出现问题的学生不只是纪律要求,更要对其心理疏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设立专职心理教师加强监督发挥作用。

⑵采取多种措施正确预防和干预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计划地、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心理辅导和咨询,对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恰当的心理沟通和引导,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心理问题倾向较严重的学生加强关注,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早日康复;引导教师形成正确心理健康观,正确对待心理健康问题学生,营造宽松环境,很多轻微的问题都会因为学生自身调节和成长而消失。

2、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⑴以身作则,率先示范。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别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

⑵尊重孩子,不走两个极端。重视对学生精神生活的引导,加强家庭精神文化的投入。

⑶家长要经常和学校联系,取得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以免积少成多,日久天长,酿成大祸。

3、营造一个宽松,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培养学生一个完整的自我,一个人格健全的“我”。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环境育人,不良的社会环境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会各界和社区应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

育并促进其发展,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五、结论: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基本是好的,正常者占大多数,但心理健康有问题和问题较严重者也占一定比例。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首先表现在自责倾向上,其次是对人焦虑和身体症状。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且特殊阶段,迫切需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社会各界都应重视且积极参与到中学生的健康心理教育上来,一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