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梗阻临床指南和诊疗常规

急性肠梗阻临床指南和诊疗常规

急性肠梗阻

【概述】

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称为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病症。肠梗阻不但可以引起肠管本身解剖与功能上的改变,还可导致全身性生理上的紊乱,临床表现复杂多变。

肠梗阻按发生的基本原因可以分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又可按肠壁有无血运障碍,分为单纯性和绞窄性两类。

【临床表现】

1.腹痛机械性肠梗阻发生时,由于梗阻部位以上强烈肠蠕动,表现为阵发性绞痛。如果腹痛的间歇期不断缩短,以致成为剧烈的持续性腹痛,则应该警惕可能是绞窄型肠梗阻的表现。

2.呕吐高位肠梗阻时呕吐频繁,吐出物主要为胃、十二指肠内容物;低位肠梗阻时,呕吐出现迟而少,呕吐物可呈粪样。呕吐物如呈棕褐色或血性,是肠管血运障碍的表现。麻痹性肠梗阻时,呕吐多呈溢出性。

3.腹胀一般梗阻发生一段时间后出现,其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

4.停止排气排便某些绞窄性肠梗阻,如肠套叠、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则可排出血性黏液样粪便。

5.腹部膨隆,可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肠扭转时腹胀多不对称。

6.单纯性肠梗阻可有压痛,无腹膜刺激征。绞窄性肠梗阻可有固定压痛及腹膜刺激征。

7.绞窄性肠梗阻腹腔有渗液,移动性浊音可呈阳性。

8.机械性肠梗阻肠呜音亢进,麻痹性肠梗阻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9.由于失水和血液浓缩,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都可增高。

10.呕吐物和大便检查若有潜血阳性应警惕肠管有血运障碍。

11.生化检查和血气分析可以了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状态。

12.X线检查可见气胀肠袢和液平面。

【诊断要点】

1.是否有肠梗阻存在根据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便和排气,以及肠鸣音变化与X线检查,肠梗阻的诊断一般不难。

2.是机械性梗阻还是麻痹性梗阻前者多须手术,后者常不必手术,故鉴别十分重要。

3.是单纯性梗阻还是绞窄性梗阻有下列临床表现者应怀疑为绞窄性肠梗阻:

(1)腹痛剧烈,发作急骤,在阵发性疼痛间歇期,仍有持续性腹痛。

(2)病程早期即出现休克.并逐渐加重,或经抗休克治疗后,改善不显著。

(3)腹膜刺激征明显,体温、脉搏和白细胞计数在观察下有升高趋势。

(4)呕吐出或自肛门排出血性液体,或腹腔穿刺吸出血性液体。

(5)腹胀不对称,腹部可触及压痛的肠袢。

4.是小肠梗阻还是结肠梗阻

5.是部分性还是完全性肠梗阻

6.梗阻的原因是什么

【治疗方案及原则】

1.胃肠减压。降低肠腔内压力,减少肠腔内的细菌和毒素,改善肠壁血液循环。

2.矫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输液所需容量和种类须根据呕吐情况、缺水体征、血液浓缩程度、尿排出量和比重,并结合血清钾、钠、氯和血气分析监测结果而定。

3.防治感染。应用抗肠道细菌,包括抗厌氧菌的抗生素。

4.伴有休克时积极抗休克治疗。

5.经过保守治疗,排除麻痹性肠梗阻,结核性腹膜炎导致的肠梗阻,肠梗阻症状仍未见缓解者,需手术治疗。

6.动态观察腹部体征和肠鸣音改变。

【处置】

1.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取决于梗阻的原因、性质、部位、病情和

患者的全身情况。

2.必要做胃肠减压以改善梗阻部位以上肠段的血液循环,纠正肠梗阻所引起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失调,以及控制感染等。

【注意】

1.积极的保守治疗,无论在单纯性肠梗阻还是在绞窄性肠梗阻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在肠梗阻诊断过程中必须辨明以下问题:是否有肠梗阻,是机械性还是动力性梗阻,是单纯性还是绞窄性,是高位还是低位梗阻,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梗阻,是什么原因引起梗阻。

3.对于绞窄性肠梗阻,应争取在肠坏死以前解除梗阻,恢复肠管血液循环,正确判断肠管的生机十分重要。

急性肠梗阻

急性肠梗阻 1.肠内容物因各种原因不能正常通过肠道,称为肠梗阻。 2.急性肠梗阻(acute intestinal obstruction)按梗阻发生的原因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和血运性肠梗阻。按有无血运障碍可分为单纯性肠梗阻和绞窄性肠梗阻。按梗阻的部位可分为高位小肠梗阻和低位小肠梗阻。 3.急性肠梗阻患者可有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 4.患者查体可见肠型、腹部压痛、肠鸣音亢进或消失。 5.单纯性肠梗阻患者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 6.当患者出现疲劳、嗜睡、乏力和心律失常等症状时,注意患者血钾情况,应立即补钾。 7.机械性肠梗阻多需手术解除;动力性肠梗阻则可用保守疗法治愈;绞窄性肠梗阻应尽快进行手术,而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可先试行保守治疗。 8.所有急性肠梗阻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积极治疗,主要措施有禁食,胃肠减压,检测血电解质、血气,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保证循环稳定,防治感染等。 9.超声检查在粘连性肠梗阻诊断中明显优于X线检查,通过超声影像可为临床提示肠粘连及粘连性肠梗阻的直接和间接征象,可作为该病首选的检查方法。 急性肠梗阻患者的处理流程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37岁,农民。主因“阵发性腹痛5天,加重伴呕吐2天”于急诊就诊。患者5天前进食后出现阵发性腹痛。腹痛时可见右下腹条索状肿块伴轻压痛,腹痛缓解后消失。无呕吐,仍排稀便。就诊于本地诊所,诊断为不全性粘连性肠梗阻,拒插胃管。抗炎、补液治疗病情好转不明显。2天前患者私自找街头游医服200ml剧猛攻下中药后,腹痛持续性加剧,进行性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伴呕吐。2年前行“阑尾切除术”,1年前有“不全性粘连性肠梗阻”行保守治疗后缓解。 体格检查:T 39.0℃,R 26次/分,P 115次/分,BP 90/70mmHg。表情淡漠,脱水貌。皮肤苍白,体表浅静脉塌陷。右下腹见长5cm瘢痕。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肠鸣音消失。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 月经史及婚育史:14岁初潮,月经周期28~30天,每次月经天数是5~7天。孕2产2。血常规:WBC 15.2×109/L,N%76%,Hb 130g/L。 【问题1】患者目前有无生命危险?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思路1:患者表情淡漠,脱水貌,皮肤黏膜苍白,体表浅静脉塌陷,提示患者有感染性休克。患者2天未进食,脱水貌,诉口渴,提示患者有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因此患

肠梗阻临床路径

肠梗阻临床路径 (2015年版) 一、肠梗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肠梗阻(ICD-10:K56.0/K56.2/K56.5-K56.7) 1. 2. 3. 弱或消失。 4.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都可增高,尿比重增高,血气分析、血生化、肾功能紊乱。X线检查可辅助诊断。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胃肠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经保守治疗无效拟行肠粘连松解术、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肠短路吻合术、肠外置术、结肠造口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9-18天。 1. 2. 1. (1 (2 (3 (4 2.其他根据病情可考虑选择:如消化系统肿瘤标记物检查、腹部超声检查、腹部CT、肺功能测定、钡灌肠或结肠镜、动脉血气分析、超声心动图等。 (七)选择用药。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2.根据患者病情,可考虑选择: (1)静脉用制酸剂: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 (2)注射用电解质:氯化钾、氯化钠、葡萄糖酸钙、碳酸氢钠等。 (3 (4 1. 2. 3. 4. 1. 粉酶。 2. (1 (2)出院3个月后复查胃镜。 2.术后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选用药物,用药时间1-3天。 3.术后饮食指导。

(十)出院标准。 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恢复正常饮食,恢复肛门排气排便。 2.切口愈合良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无皮下积液(或门诊可处理的少量积液)。 3.体温正常,腹部无阳性体征,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和腹平片基本正常,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2. 3. 4. 5. (ICD-9-CM-3:45.62/45.91/46.01/46.10/54.59)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急性肠梗阻急诊鉴别诊疗指南

急性肠梗阻急诊鉴别诊疗指南 【临床表现】 1.腹痛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一般为阵发性剧烈绞痛;绞窄性肠梗阻腹痛往往为持续性腹痛伴有阵发性加重;麻痹性肠梗阻腹痛往往不明显。 2.呕吐呕吐在梗阻后很快即可发生,高位小肠梗阻呕吐较频繁,呕吐物为胃液、十二指肠液和胆汁;低位小肠梗阻呕吐物为带臭味的粪样物;绞窄性梗阻呕吐物可呈棕褐色或血 3.腹胀腹胀一般在梗阻发生一段时间以后开始出现。高位小肠梗阻时腹胀不明显,低位梗阻则表现为全腹膨胀。 4 .排便排气停止在完全性梗阻发生后排便排气停止 5.全身体征肠梗阻患者因呕吐,水、电解质紊乱,可出现脉搏细速、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皮肤弹性减退,四肢发凉等中毒和休克征象。 6.腹部体征机械性肠梗阻常可见肠型和蠕动波。单纯性肠梗阻肠管膨胀,有轻度压痛。绞窄性肠梗阻可有固定压痛和肌紧张。当腹腔有渗液时,可出现移动性浊音;绞痛发作时,肠鸣音亢进。穿孔时,出现腹膜剌激征。麻痹性肠梗阻时, 则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病因】 1 .机械性肠梗阻最常见,凡由于种种原因引起的肠腔变 狭小而使肠内容物通过障碍。①肠壁病变,如先天性肠道闭锁、

狭窄、肿瘤、炎症等;②肠管受压如粘连带、肠管扭转、嵌顿疝、肿瘤压迫等;③肠腔堵塞如蛔虫团、粪块、胆石、异物等。 2 .动力性肠梗阻凡由于神经抑制或毒素刺激导致肠壁肌 肉运动紊乱,致使肠内容物不能运行,分为麻痹性和痉挛性两类。麻痹性多见,麻痹性是肠管失去蠕动功能,可以发生在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部大手术后、腹膜后血肿、腹部创伤。痉挛性是由于肠壁肌肉过度、持续收缩所致,比较少见,如慢性铅中毒,急性肠炎等可以见到。 3.血运性肠梗阻肠系膜血管发生血栓或栓塞,引起肠管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肠麻痹,失去蠕动功能,肠内容物不能运行。 肠梗阻主要病理生理变化有肠膨胀和肠坏死,体液丧失和电解质紊乱,感染和毒素吸收三大方面。 【院前急救】 1.禁食、水。 2.输液。 3.胃肠减压。 【急诊检查】 1.血、尿、便常规。 2.电解质、血气分析。 3.立位腹平片。 4.腹部B超。 【诊断要点】

肠梗阻 指南

肠梗阻指南 概述 肠梗阻是指肠道内的食物、气体或液体无法正常通过肠道,导致肠道积聚食物、水分和气体,并引起肠道的炎症和蠕动功能障碍的疾病。肠梗阻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如肠道肿瘤、扭转、粘连、炎症等。本指南将介绍肠梗阻的常见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 症状 肠梗阻的常见症状包括: 1.腹痛:腹痛通常是肠梗阻的最早症状之一,可以是 剧烈的、阵发性的。疼痛的部位通常在腹部,可能会向其 他部位扩散。 2.呕吐:肠梗阻引起胃排空延迟,导致呕吐。呕吐物 可能是胃液、食物残渣或粪便样。 3.腹胀:肠梗阻导致肠道积聚气体和液体,引起腹胀 感。腹部可能会变得膨胀,并产生难以忍受的不适。

4.恶心和食欲不振:肠梗阻会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功 能,导致恶心和食欲不振。 诊断 临床表现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是否为肠梗阻。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腹痛、呕吐、腹胀和排气或排便困难。 实验室检查 血液和尿液检查可以提供有关患者身体状况的信息,但对 于肠梗阻的诊断没有直接帮助。然而,这些检查可以用于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腹部X线可以显示肠道积液、气体积聚 和扩张的肠道。这些改变是诊断肠梗阻的重要指标。 2.腹部超声检查:腹部超声检查可以帮助确定是否有 肠梗阻,以及梗阻的程度和位置。

3.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诊断工具,可 以显示肠梗阻引起的肠道积液、气体和扩张。 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可以用于观察直肠和结肠的情况,排除其他潜 在引起肠梗阻的病变。 治疗 保守治疗 对于肠梗阻患者,保守治疗是首选方法。这包括: 1.禁食:患者需要禁食以减少肠道负担,帮助肠道休 息。 2.静脉输液:通过静脉输液,为患者提供营养和水分, 以保持体液平衡。 3.肠减压:通过插入肛管,进行肠减压,以减轻肠道 的压力和腹胀感。

肠梗阻诊疗指南

肠梗阻诊疗指南 【病史采集】 1.腹痛:机械性肠梗阻为阵发性绞痛,腹中部较多见;绞窄性肠梗阻为剧烈的持续性腹腔痛; 麻痹性肠梗阻腹痛不明显或持续性胀痛。 2.呕吐:高位肠梗阻呕吐频繁,吐出物为胃、十二指肠内容物;低位膜梗阻呕吐出现迟,吐 出物可呈粪样。绞窄性梗阻呕吐物可为棕褐色或血性。 3.腹胀:高位肠梗阻腹胀不明显,低位及麻痹性肠梗阻腹胀遍及全腹,结肠梗阻腹周膨胀显 著,肠扭转等闭袢性梗阻腹隆起不对称。 4.停止排气排便:完全性肠梗阻多不再排气排便;肠套叠、肠系肠血管栓塞可排出果酱样或 血性粪便。 【体格检查】 1.全身检查:早期变化不明显,晚期可有脱水、酸中毒、感染和休克等表现,呼吸心脏功能 障碍。

2.腹部检查:腹胀,可见肠形、肠蠕动波。不同程度的压痛,绞窄性梗阻有明显腹膜刺激征, 可触及有压痛的肿块。肠鸣音亢进,可听到气过水音或高调金属音,绞窄性肠梗阻晚期或麻痹性 肠梗阻,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3.肛门指诊及腹股沟检查:肛诊注意有无包块、狭窄等,腹股沟有无腹外疝。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全血二氧化碳结合力和血清Na+、K+、Cl-检验,呕吐物 和粪便隐血试验。 2.X线检查:直立位或侧卧位透视或拍片。怀疑肠套叠作空气灌肠,乙状结肠扭转或结肠肿 瘤时可作钡剂灌肠。 【诊断】 根据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和腹部可见肠型或蠕动波、肠鸣音亢进等,一

般可作出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明确:是机械性还是动力性梗阻,是单纯性还是绞窄性梗阻,是 什么原因引起的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肠扭转、肠堵塞(肿瘤、肠蛔虫、粪便、异物、结石等)、 肠套叠、腹内疝、嵌顿或绞窄性腹外疝、肠系膜血管栓塞。 【鉴别诊断】 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腹膜炎。 【治疗原则】 解除梗阻,矫正全身生理紊乱。 1.非手术治疗: (1)适应证: 1)单纯性机械性不完全性肠梗阻; 2)单纯性机械性完全肠梗阻早期,如肠扭转、肠套叠等; 3)麻痹性或痉挛性肠梗阻。 2.治疗方法: (1)肠减压。 (2)矫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3)防治感染。

急性肠梗阻临床指南和诊疗常规

急性肠梗阻临床指南和诊疗常规 急性肠梗阻临床指南和诊疗常规 【概述】 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称为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病症。肠梗阻不但可以引起肠管本身解剖与功能上的改变,还可导致全身性生理上的紊乱,临床表现复杂多变。 肠梗阻按发生的基本原因可以分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又可按肠壁有无血运障碍,分为单纯性和绞窄性两类。【临床表现】 1.腹痛机械性肠梗阻发生时,由于梗阻部位以上强烈肠蠕动,表现为阵发性绞痛。如果腹痛的间歇期不断缩短,以致成为剧烈的持续性腹痛,则应该警惕可能是绞窄型肠梗阻的表现。 2.呕吐高位肠梗阻时呕吐频繁,吐出物主要为胃、十二指肠内容物;低位肠梗阻时,呕吐出现迟而少,呕吐物可呈粪样。呕吐物如呈棕褐色或血性,是肠管血运障碍的表现。麻痹性肠梗阻时,呕吐多呈溢出性。 3.腹胀一般梗阻发生一段时间后出现,其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 4.停止排气排便某些绞窄性肠梗阻,如肠套叠、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则可排出血性黏液样粪便。 5.腹部膨隆,可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肠扭转时腹胀多不对称。 6.单纯性肠梗阻可有压痛,无腹膜刺激征。绞窄性肠梗阻可有固定压痛及腹膜刺激征。 7.绞窄性肠梗阻腹腔有渗液,移动性浊音可呈阳性。 8.机械性肠梗阻肠呜音亢进,麻痹性肠梗阻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9.由于失水和血液浓缩,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都可增高。 10.呕吐物和大便检查若有潜血阳性应警惕肠管有血运障碍。 11.生化检查和血气分析可以了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状态。 12.X线检查可见气胀肠袢和液平面。

【诊断要点】 1.是否有肠梗阻存在根据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便和排气,以及肠鸣音变化与X线检查,肠梗阻的诊断一般不难。 2.是机械性梗阻还是麻痹性梗阻前者多须手术,后者常不必手术,故鉴别十分重要。 3.是单纯性梗阻还是绞窄性梗阻有下列临床表现者应怀疑为绞窄性肠梗阻: (1)腹痛剧烈,发作急骤,在阵发性疼痛间歇期,仍有持续性腹痛。 (2)病程早期即出现休克.并逐渐加重,或经抗休克治疗后,改善不显著。 (3)腹膜刺激征明显,体温、脉搏和白细胞计数在观察下有升高趋势。 (4)呕吐出或自肛门排出血性液体,或腹腔穿刺吸出血性液体。 (5)腹胀不对称,腹部可触及压痛的肠袢。 4.是小肠梗阻还是结肠梗阻 5.是部分性还是完全性肠梗阻 6.梗阻的原因是什么 【治疗方案及原则】 1.胃肠减压。降低肠腔内压力,减少肠腔内的细菌和毒素,改善肠壁血液循环。 2.矫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输液所需容量和种类须根据呕吐情况、缺水体征、血液浓缩程度、尿排出量和比重,并结合血清钾、钠、氯和血气分析监测结果而定。 3.防治感染。应用抗肠道细菌,包括抗厌氧菌的抗生素。 4.伴有休克时积极抗休克治疗。 5.经过保守治疗,排除麻痹性肠梗阻,结核性腹膜炎导致的肠梗阻,肠梗阻症状仍未见缓解者,需手术治疗。 6.动态观察腹部体征和肠鸣音改变。 【处置】 1.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取决于梗阻的原因、性质、部位、病情和

急诊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

急诊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 摘要:任何一种或多种肠内外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的顺利通过肠道, 称为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肠梗阻是目前常见的急腹症,在急诊外科 中常见,此病发展迅速,病情变化较快、病因复杂多样的特点,已经成为对人们 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的疾病,给患者、医生以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本文 就其诊断及治疗现状予以综述,为临床肠梗阻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肠梗阻;诊断;治疗;预防 引言 急性肠梗阻是目前常见的急腹症,在急诊外科中常见,此病发展迅速,病情变化较快、 病因复杂多样的特点,易造成严重的局部和全身性的病理生理改变,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容 易导致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并且容易反复发作,已经成为对人们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的疾病,给患者、医生以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随着目前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肠梗阻的发病 原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的深入研究,临床治疗效果上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本文就其诊断 及治疗现状予以综述,为临床肠梗阻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一、病因和分类 1.1按发生的基本原因可以分为三类: 1.机械性肠梗阻,最常见。可因①肠道管腔受到压迫,如肠粘连时压迫,肠管扭转,疝 气嵌顿;②肠腔堵塞,如粪便块,大的胆结石脱落,各种异物等;③肠壁病变,如不同部 位的肿瘤,先天性肠道闭锁,炎症性导致狭窄等均可引起。 2.动力性肠梗阻指肠管本身并无器质性的病变,常见的有急性腹膜炎,腹部大手术术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膜后血肿,人体重症感染引起的肠麻痹。 3.血运性肠梗阻是由于血栓导致肠管血运障碍。目前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动脉硬化 等疾病明显增多,现在此病也呈逐渐增多趋势。 1.2按肠壁有无血运障碍,分为二类: 1.单纯性肠梗阻,是指无血运障碍。 2.绞窄性肠梗阻,是指有肠壁血运障碍者。 1.3按梗阻的部位,分为两种: 1.高位,比如空肠上段,主要发生于十二指肠或空肠的梗阻,呕吐次数多,量多。 2.低位,比如回扭末段和结肠,呕吐次数少,量少。 1.4按梗塞的程度,又可分为两种: 1.完全性肠梗阻,是指肠腔内容物完全不能通过梗阻部位。

肠梗阻 病情说明指导书

肠梗阻病情说明指导书 一、肠梗阻概述 肠梗阻(ileus)是指任何原因引起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并有腹胀、腹痛等临床表现时的统称,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后,大多数患者能够治愈,排气和排便恢复正常,腹痛等症状消失,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 英文名称:ileus 其它名称:肠蠕动障碍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消化系统疾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遗传性 发病部位:肠 常见症状: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 主要病因:肠粘连、肿瘤压迫、肠套叠、腹部创伤、肠系膜血管栓塞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液检测、尿常规检查、呕吐物和粪便检查、X 线检查、CT 检查、MRI 检查、腹腔穿刺、纤维结肠镜 重要提醒: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以及停止排气排便的症状,严重时,会出现虚脱、休克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临床分类: 1、按梗阻发生的原因分类(1)机械性肠梗阻。(2)动力性肠梗阻。(3)血运性肠梗阻。(4)假性肠梗阻。 2、按肠壁血运有无障碍分类(1)单纯性肠梗阻:仅有肠内容物通过受阻,而肠管无血运障碍。(2)绞窄性肠梗阻:因肠系膜血管或肠壁小血管受压、血管腔栓塞或血栓形成而使相应肠段急性缺血,引起肠坏死、穿孔。 3、按梗阻部位分类分为高位小肠(空肠)梗阻、低位小肠(回肠)梗阻和结肠梗阻。结肠梗阻因有回盲瓣的作用,肠内容物只能从小肠进入结肠,而不能

反流,故又称“闭袢性梗阻”。任何一段肠袢两端完全阻塞,如肠扭转,均属闭袢性梗阻。 4、按梗阻程度分类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肠梗阻。根据病程发展快慢,又分为急性和慢性肠梗阻。慢性不完全性肠梗阻是单纯性肠梗阻,急性完全性肠梗阻多为绞窄性。上述分类在不断变化的病理过程中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例如单纯性肠梗阻如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绞窄性;机械性肠梗阻如时间过久,梗阻以上的肠管由于过度扩张,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慢性不完全性肠梗阻可因炎性水肿而转变为急性完全性梗阻出现的病理生理,有时在低位梗阻的晚期同样能出现这种转化。 二、肠梗阻的发病特点 三、肠梗阻的病因 病因总述:本病的病因复杂,肠内异物、肠套叠、肠扭转、蛔虫梗阻、异物或粪块堵塞、神经抑制、毒素刺激、肠系膜血管栓塞等,均可引发发肠梗阻。 基本病因: 1、机械性肠梗阻系机械性因素引起肠腔狭小或不通,致使肠内容物不能通过,是临床上最多见的类型。常见的原因包括:(1)肠外因素,如粘连及束带压迫、疝嵌顿、肿瘤压迫等。(2)肠壁因素,如肠套叠、肠扭转、先天性畸形等。

中医外科急性肠梗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急性肠梗阻 中医早有“关格”、“肠结”等类似肠梗阻的记载。并认为本病以腑证为主,病机大凡为气、血、寒、热、湿、食、虫等原因引起脾失运化,胃失通降,以致肠道传输失职,痞塞不通,上则呕吐,下则便结,气郁腹中,辘辘肠鸣作响,出现痛、呕、胀、闭四大症状。 粘连性肠梗阻为中医中药治疗的主要对象。 由于肠梗阻病情急、变化快,必须手术治疗的应该尽快手术治疗,不能手术治疗的可以暂作保守治疗。 【诊断】 1.详细询问病史,弄清痛、呕、胀、闭四大症状的具体情况。如腹痛的发作时间、性质、部位;吐的次数、量,吐出物的颜色、气味;胀的部位;排气及大便情况等。 2 .详细检查血压、脉搏、呼吸以及脱水等情况。腹部检查应注意外形、肠型、有无外疝、腹肌紧张、压痛、肿块、鼓音或浊音范围、移动性浊音以及肠鸣音等情况。 3 .呕吐剧烈,完全无肛门排气及无大便者,常为完全性肠梗阻;偶有大便或肛门排气,但腹胀仍不缓解者,常为不完全性肠梗阻。 4 .早期出现频繁呕吐而腹胀不甚者,常为高位肠梗阻;腹胀较著,腹痛较剧,而呕吐出现较晚者,常为低位肠梗阻。 5 .早期出现休克,或梗阻过程中突然出现脉搏快、血压下降、血白细胞升高、发热者,或持续呕吐中出现粪样臭味内容者,或腹部出现肌紧张、压痛、反跳痛、压痛点固定等情况者,均提示有肠绞窄之可能,应引起警惕。 6 .饭后或体位剧烈改变后突然发生的肠梗阻,而腹部似可触及肿块者,应考虑为肠扭转。 7 .婴儿哺乳期中,突然更换饮食后发生之肠梗阻伴有血便者,应考虑为肠套叠。 8 .如因胸、肺部严重炎症如胸膜炎、大叶性肺炎,以及腹腔炎症、脊髓损伤、神经官能症等所引起的肠梗阻,首先应考虑为动力性肠梗阻。 【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肠梗阻临床诊疗指南

肠梗阻临床诊疗指南 【病因】 1.肠管阻塞:如蛔虫团、粪块、异物等。 2.肠壁病变:如炎症、肿瘤、先天畸形等。 3.肠外病变:粘连束带压迫,腹外疝嵌顿,肿瘤压迫等。 4.肠管变形:如肠扭转,肠套叠等。 5.神经肌肉功能紊乱:如麻痹性肠梗阻(腹腔手术后,腹部创伤,弥漫性腹膜炎等病人发生),痉挛性肠梗阻(慢性铅中毒或肠道功能紊乱等病人)。 血管闭塞:如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 6.原因不明的假性肠梗阻等。 【诊断】 一、症状:痛、吐、胀、闭是各类急性肠梗阻共同四大症状。 1.腹痛:机械性肠梗阻多为阵发性绞痛,腹痛的同时,伴有高亢的肠鸣音。腹痛的间歇间期缩短,或剧烈的持续性腹痛,可能为绞窄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多持续性胀痛。 2.呕吐:高位梗阻,呕吐出现早且频,吐出物为食物,胃液,胆汁,胰液等。低位梗阻吐粪水。若为血性,常表示肠管有

血循环障碍。 3.腹胀:高位梗阻不明显或仅见到胃型,低位梗阻全腹膨胀,腹部隆起不均匀不对称,是肠扭转等闭袢性肠梗阻的特点。 4.排气排便停止:梗阻发生后多数病人不再排气排便。绞窄性肠梗阻,可排出血性粘液样粪便。 二、体征 1.一般情况: (1)神志:一般神志是清醒的,病情危重时则出现精神萎靡,昏迷,甚至休克。 (2)脱水,眼球凹陷,皮肤弹性减退,尿少甚至无尿。2.腹部检查 (1)视诊腹胀,需多次定期测量腹围,机械性肠梗阻可见肠型和蠕动波。 (2)触诊:单纯性肠梗阻,腹部可有压痛,但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绞窄性肠梗阻腹部可出现腹膜刺激征和固定的压痛。(3)叩诊:绞窄性肠梗阻腹腔有渗液,移动性浊音阳性。(4)听诊:机械性肠梗阻可闻及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或金属音若肠鸣音,突然减弱或消失说明肠坏死可能等。麻痹性肠梗阻,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2024肠梗阻诊疗要点

2024肠梗阻诊疗要点 肠梗阻是急诊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紧急情况仅次于急性阑尾炎及胆道疾病,位居第三位,根据梗阻部位可分为小肠梗阻和结肠梗阻。 小肠梗阻常见的症状为腹痛、呕吐、腹胀和肛门停止排气排粪。病情变化快,鉴别诊断困难,如诊治延误或不当,则后果严重。快速精准地检查确诊、及时果断地进行治疗是小肠梗阻诊疗的关键。 病因 约2/3的小肠梗阻是由手术所致的肠粘连造成的,虽然大部分患者在术后1年内出现,但有15~50%的患者可在术后10年后发生小肠梗阻。急腹症患者中有20%为粘连性小肠梗阻。 依据病因,可将小肠梗阻分为机械性小肠梗阻、动力性(麻痹性)小肠梗阻、血运性小肠梗阻和不明原因的小肠假性梗阻4类。 诊断 不论应用何种诊断措施,都应将目标关注于: (1)鉴别机械性肠梗阻与动力性肠梗阻;

(2)形成梗阻的病因学诊断; (3)区分部分(低位)梗阻和完全性(高位)梗阻; (4)明确是否发生了肠绞窄和肠坏死。 详细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是小肠梗阻初步诊断的临床依据。高质量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仍是肠梗阻规范化诊疗的重要环节;结合简单的实验室检验和影像学检查,可以在第一时间做出基本判断,提高诊断的及时性和准确率,同时降低对特殊检查的依赖性。 小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 治疗小肠梗阻,首先需明确是予以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以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有80%~90%的肠梗阻患者可予以保守治疗。在无腹膜炎体征的患者中,保守治疗的成功率可以达到90%。 非手术治疗策略与基本原则 国外多部共识均提出,如没有腹膜炎、肠坏死及肠缺血的小肠梗阻,推荐先行尝试非手术治疗,尤其对于重要器官存在合并症、免疫功能低下及接受手术治疗风险较大的患者,多选用非手术治疗。

小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推荐意见

小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推荐意见 肠梗阻是常见的急腹症,存在较高的漏诊、误诊、致死和致残率。《小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主要针对小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23条推荐意见。 小肠梗阻的诊断 推荐意见1:明确小肠梗阻的分类是诊断与治疗的基础(证据质量:A,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2:详细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是小肠梗阻初步诊断的临床依据(证据质量:A,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3: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对小肠梗阻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证据质量:C,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4:血D-乳酸盐和脂肪酸结合蛋白作为判断急性肠损伤的指标,对排除肠绞窄有重要价值(证据质量:C,推荐强度:弱) 推荐意见5:腹部X 线立卧位平片和超声检查对肠梗阻初步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证据质量:C,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6:平扫或增强螺旋CT 作为小肠梗阻的首选诊断检查(证据质量:A,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7:MRI 作为CT 不适用时和鉴别小肠黏膜炎性病变的重要替代检查(证据质量:B,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8:水溶性造影剂检查对明确小肠梗阻的部位和程度有重要意义(证据质量:A,推荐强度:强) 小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 推荐意见9:小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的策略和原则(证据质量:A,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10:生长抑素可改善小肠梗阻症状,提高非手术治疗效果(证据质量:B,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11:肠梗阻导管减压效果优于鼻胃管,可提高非手术治疗的效果(证据质量:B,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12:水溶性造影剂可减轻肠壁水肿,提高非手术治疗效果(证据质量:A,推荐强度:强)

肠梗阻中西医诊疗规范

肠梗阻中西医诊疗规范 肠梗阻是由不同原因引起肠腔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道而出现的一组症候群。临床上以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为主症。按梗阻的原因分为机械性、动力性、和血运性肠梗阻;按肠管血供情况分为单纯性和绞窄性肠梗阻;按梗阻部位分为高位、低位小肠梗阻按梗阻程度分为部分和完全性肠梗阻;按发病缓急分为急性和慢性肠梗阻。属中医“肠闭”“肠结”范畴,多由寒、热、气瘀内结,闭阻肠道,腑气不通所致。 【病因及病机】 本病多由于饮食不节,劳累过度,寒邪凝滞,热邪闭阻,湿邪中阻,瘀血留滞,燥屎内结或腹部手术等因素,使肠道气血痞结,通降失调而成。若气滞血瘀,日久化火,肠道血肉败腐,可出现高热,神昏,谵语等危重之象;如热毒炽盛,正不胜邪,则可导致"亡阴"、"亡阳"之候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 出版社),《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胃肠外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1、腹痛:(1)阵发性剧烈绞痛:见于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2)间歇性、持续性、阵发性加剧腹痛:提示绞窄性肠梗阻(3)持续性腹胀不适,无阵发性腹痛,提示麻痹性肠梗阻。 2、呕吐:梗阻发生后很快发生,早期为反射性的;呕吐物为胃内容物。(1)呕吐频繁,呕吐为胃液、十二指肠液、胆汁的,见于高位小肠梗阻。(2)呕吐静止期长,1~2天开始呕吐呕吐物为带臭味的粪样物,为低位小肠梗阻。(3呕吐物为咖啡样物质,是肠管血运障碍的表现。(4)呕吐少为结肠梗阻。 3、腹胀:腹胀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1)高位小肠梗阻,腹胀不明显;(2)低位小肠梗阻全腹膨胀,有肠型。(3)麻痹性肠梗阻全腹膨胀显著,无肠型。(4)闭袢性肠梗阻腹部膨隆不对称. 4、停止排气排便 5、体征:(1)腹部视诊:机械小肠梗阻可见肠型和蠕动波;肠扭转时腹胀多不对称;麻痹小肠梗阻肠鸣音减弱或消失。(2)腹部触诊:单纯性肠梗阻可有轻压痛,无腹膜刺激征;有压痛性包快时,常为较窄的肠袢;较窄性肠梗阻可有局限性压痛和腹膜刺激征;移动性浊音见于绞窄性肠梗阻。(3)腹部听诊:机械性肠梗阻可听见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音或金属音;麻痹性肠梗阻,肠鸣音消失。(4)腹部X线检查:是判断肠梗阻的可靠方法之一;小肠充气或者出现阶梯状气液平面。结肠高度扩张等。 【鉴别诊断】 区别要点单纯性绞窄性 腹痛阵发性持续性阵发性加剧 呕吐腹痛后发生出现较早而剧烈 腹胀较轻不对称,有时无 压痛无或较轻较显著 肠鸣音亢进不亢进或金属音 包块无有 指诊阴性有血性粘液 体温正常升高 休克无或晚期出现早期出现 一般情况变化较少变化急剧

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指征

肠梗阻的手术指征 肠梗阻的原因和类型多种多样,大多数需手术治疗,手术指征应结合具体情况来定,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单纯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可观察24——48小时,如梗阻不能解除应手术治疗,观察期间如出现绞窄性肠梗阻表现应及时手术。 2.绞窄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观察不宜超过4——6小时,随时做好急诊手术准备,观察期间如病情有好转则可继续观察,否则应立即手术治疗。 3.病程超过6小时,就诊时已有绞窄性肠梗阻表现者急诊手术。 4.幼儿、年老体弱者、孕妇亦应采取积极的措施。 5.原因不明的肠梗阻应按绞窄性肠梗阻的处理原则治疗。 6.麻痹性肠梗阻病因解除后按单纯性肠梗阻处理原则治疗。 绞窄性肠梗阻的判断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病,因急性腹痛的原因很多,诊断上容易与其它疾病混淆,而且病程进展快,短期内可以发生严重病理变化,临床上延误诊治而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导致病人死亡的事并不少,主要就是对是否出现绞窄性肠梗阻的判断失误所致。 一.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1.存在肠梗阻的四个主要症状:痛、呕、胀、闭。 2.发病急剧,腹痛趋于持续加剧及部位固定,可伴有腰背部疼痛。

3.腹膜刺激征较早出现或腹部可触及压痛包块。 4.全身中毒症状重,脉搏加快,体温上升及白细胞升高。 5.早期出现休克症状。 6.同时伴有消化道出血体征:呕吐及自肛门排除血性液体,肛门指诊有帮助。 7.腹穿抽出血性液体(显著肠膨胀者慎行)。 8.有绞窄性疝的存在。 二.腹透、腹平片的特征性表现: 1.孤立的充气肠袢屈曲呈“咖啡豆”形。 2.绞窄的肠袢内充满液体表现为软组织阴影的“假肿瘤”征。 3.小肠全扭转时可见充气的小肠排列异常。 4.局限性肠袢突出,较其他肠袢为大,呈巨大液平面。 5.乙状结肠扭转时巨大胀气的肠袢从盆腔向上延伸到肝脏。 三.化验检查可了解血容量、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情况,但对判断有否绞窄性肠梗阻帮助不大。 还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判断,临床观察一定要细致,在判断不很明确时宁可采取积极的手术措施。

肠梗阻中医临床路径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腹痛(肠梗阻)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为肠梗阻(ICD-10:K56.0/K56.2 /K56.5- K56.7)的患者。 一、腹痛(肠梗阻)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腹痛(TCD编码:R10.402)。 西医诊断:肠梗阻(ICD-10:K56.0/K56.2 /K56.5- K56.7),行肠粘连松解术、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肠短路吻合术、肠外置术、结肠造口术(ICD-9-CM-3:45.62/ 45.91/46.01 /46.10/54.59)。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及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外科学》(李曰庆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吴孟超、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腹痛(肠梗阻)诊疗方案”。 腹痛(肠梗阻)临床常见证候: 1、气机壅滞证:腹胀如鼓,腹中转气,腹痛时作时止,痛无定处,恶心,呕吐,无夭气,便闭。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2、实热内结证:腹胀,腹痛拒按,口干口臭,大便秘结,或有身热,烦渴引饮,小便短赤。舌红,舌苔黄腻或燥,脉滑数。 3、脉络瘀阻证:发病突然,腹痛拒按,痛无休止,痛位不移,腹胀如鼓,腹中转气停止,无夭气,便闭。舌红有瘀斑,苔黄,脉弦涩。 4、气阴两虚证:腹部胀满,疼痛,忽急忽缓,喜温喜按,恶心呕吐,大便不通,乏力,面白无华,或有潮热盗汗,舌淡或红,苔白脉细弱或细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腹痛(肠梗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腹痛(肠梗阻)。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2023小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2023小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摘要 小肠梗阻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存在较高的漏诊、误诊、致死和致残率。大多数小肠梗阻的患者,早期采用非手术治疗及放置肠梗阻导管,可以缓解病情。然而,决定非手术治疗的观察窗口期、急诊手术时机及方式仍然存在很多争议。近年来,有关小肠梗阻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均有了进一步的进展,但在临床实践方面,尚缺乏权威的参考标准,国内尚无相关的共识和指南来规范其诊断与治疗。据此,在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中国国际医疗保健促进交流会加速康复外科分会的倡议下,我国本领域的专家组成编审委员会,结合当前的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参考国内外研究的主要结果和结论,依据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GRADE)系统证据质量评估及推荐强度分级,制定了《小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供相关专业的医生学习与参考,期望有助于提高我国小肠梗阻的总体诊治水平。 小肠梗阻是腹部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常见的症状为腹痛、呕吐、腹胀和肛门停止排气排粪。病情变化快,鉴别诊断困难,如诊治延误或不当,则后果严重[1]。20世纪以来,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分辨率螺旋CT等辅助检查设备的升级,小肠梗阻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明显提高。重症监护和小肠减压等技术,以及抗生素和生长抑素等药物的应用,使小

肠梗阻导致的病死率大幅降低。在当前专科细分的趋势下,临床上仍然存在诊疗策略不适当和过度依赖影像诊断的问题。在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和中国国际医疗保健促进交流会加速康复外科分会的倡议下,我国本领域的专家组成编审委员会,专家们结合当前关于小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的最新循证医学证据,聚焦当前诊疗领域的难点及争议点,遴选出本共识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制定小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综合策略。依据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估系统Ⅱ(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Ⅱ,AGREEⅡ)制定条目进行撰写。依据循证医学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按照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the 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对证据质量和推荐意见进行分级,证据质量等级分为“A、B、C、D”4级,推荐强度分为“强推荐”和“弱推荐”2级,见表1[2]。 一、小肠梗阻的诊断 推荐意见1:明确小肠梗阻的分类是诊断与治疗的基础(证据质量:A,推荐强度:强)

肠梗阻导管临床应用指南

肠梗阻导管临床应用指南 2017-11-15 建波视觉转自haoyishengpp 修改 微信分享: 一 肠梗阻的定义及类别 (一)肠梗阻的定义 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统称为肠梗阻,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排便及排气停止等症状。 (二)肠梗阻的分类 肠梗阻按发病原因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和血运性肠梗阻三大类。 1、机械性肠梗阻各种原因引起肠腔狭窄,使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可因 (1) 肠腔阻塞:如寄生虫、粪块、异物等。 (2) 肠管受压:如粘连带压迫、肠管扭转、嵌顿疝或者胂瘤压迫。 (3) 肠壁病变:如先天性肠管闭缩、炎症性狭窄、肿瘤等引起。

2、动力性肠梗阻由于神经反射或毒素剌激引起肠壁肌功能紊乱,使肠蠕动丧失或肠管痉挛,以至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但无器质性肠腔狭窄。可分为麻痹性肠梗阻和痉挛性肠梗阻两种。 3、血运性肠梗阻由于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使肠管血运障碍,继而发生肠麻痹,使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 临床上通常也把肠内容物通过障碍但无肠管血运障碍的肠梗阻称作单纯性肠梗阻,而通过障碍伴血运障碍的肠梗阻称为绞窄性肠梗阻。 其他分类:肠梗阻按梗阻部位分两类:高位梗阻(如空肠上段)、低位梗阻(如回肠末段、结肠梗阻)。按肠腔通畅程度分二类:完全性、不完全性。按发病缓急分二类:急性、慢性。若一段肠袢两端完全阻寒,如肠扭转,则称闭袢性肠梗阻。 上述各种类型的肠梗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三)不同部位肠梗阻发生的性质和频度

小肠梗阻中80%以上为机械性梗阻,这里面又有85%以上为粘连性梗阻。 大肠梗阻基本均为机械性梗阻,其中85%以上为大肠癌梗阻。 二 肠梗阻导管的发展演变 (—)肠梗阻导管(long tube )对比短管(short tube )在治疗方法上的演变 肠梗阻导管是日本医科大学齐藤昊先生命名的,在国外被称为(long intestinal tube/long tube)。肠梗阻导管现在已经成为针对粘连性肠梗阻不进行外科性治疗,用保守性疗法积极地对肠梗阻进行改善和解除的不可缺少的导管。 相对于胃管只能吸引胃内积存液体和胃液而言,使用肠梗阻导管可插入肠内,对咽下的空气、异常发酵产生的气体以及积存的因通过障碍亢进分泌的胃液和肠液直接进行吸引,从而可达到积极地排除梗阻的目的。 肠梗阻一旦发生,肠管内就会发生异常的肠内菌群变化,在不去除肠内容物的情况下,随着肠内容物的增加,肠管分泌异常亢进,使肠内菌群更加失调,形成恶性循环。在著名外科教科书《Principles of Surgery)中,Shields将狗的回肠做成闭塞状态,可观察到闭塞的肠管内水的分泌明显增加以及回肠吸收功能的停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