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康复中国专家共识

帕金森病康复中国专家共识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帕金森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为了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康复效果,中国专家们在深入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的康复治疗建议和共识。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由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引起。患者的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等。帕金森病的主要病因包括遗传、环境因素、神经系统老化等。

目前,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康复治疗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多个方面。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康复治疗可以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中国专家们在深入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帕金森病康复治疗的建议和共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康复目标:以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能力、肌肉力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为目标。

康复方法:采用综合康复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言语治疗等。

康复周期:康复治疗应尽早开始,并持续整个病程。

康复评估:定期进行康复效果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研究表明,正确的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中国专家们提出,康复效果评估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多维度评估方法,包括医生评估、患者自我评估、家属评估等多个方面。通过定期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需求和问题,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未来,帕金森病的康复治疗将更加注重个体化、综合性和全程管理。专家们认为,应进一步开展多学科联合研究,提升康复治疗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同时加强康复治疗的普及和宣传工作,提高患者和家属对康复治疗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随着科技的进步,康复治疗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也将不断涌现。未来,帕金森病的康复治疗将更加注重科技手段的运用,如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智能康复设备等,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康复服务。

帕金森病康复中国专家共识是提高帕金森病患者康复效果的重要参

考。通过专家们的共同努力和深入探究,相信未来帕金森病的康复治疗将更加完善,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它是由脑部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引起的,导致患者出现震颤、僵硬和运动障碍等症状。在中医领域,帕金森病属于“颤证”、“痉症”等范畴,病因病机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等。本文将就帕金森病的中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进行介绍。

帕金森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神经系统检查。患者通常出现不对称性肢体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缓等症状,且多伴有姿势平衡障碍、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等表现。中医在诊断帕金森病时,多结合患者的症状、舌脉及病史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患者的证候类型。中医认为,帕金森病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有关。因此,中医治疗帕金森病以补益肝肾、养血活血、化痰通络为基本原则。具体治疗方案包括口服中药汤剂,如六味地黄丸合芍药甘草汤加减等,以及中药针剂,如丹参注射液等。中药外敷、针灸、推拿等也是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

针灸是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常用方法之一。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和气血、舒经活络,从而减轻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常

用的针灸治疗方法包括普通针刺、电针、头皮针等。

推拿是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另一种方法。推拿治疗通过刺激肌肉、舒缓筋骨,可以缓解帕金森病患者的肌肉僵直、运动障碍等症状。推拿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按摩手法和力度。

在帕金森病的中医临床诊疗中,需要注意以下误区:

忽视患者全身状况:中医治疗帕金森病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如舌脉、饮食、睡眠等。若只症状缓解,忽视全身状况的调理,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忽视患者证候类型:中医治疗帕金森病需根据患者的证候类型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若忽视患者的证候类型,采用“一刀切”的治疗方法,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过度依赖中药:部分患者过度依赖中药治疗帕金森病,忽视其他治疗方法的作用。实际上,中药治疗只是帕金森病治疗的一部分,患者应综合采用中西医疗法,以提高治疗效果。

根据专家共识,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推荐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具体建议如下:

对于帕金森病患者,应首选神经内科就诊,接受西医药物治疗。在使用西药的过程中,可同时配合中医中药治疗,以减轻药物副作用和改善生活质量。

在中医治疗方面,建议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证候类型和全身状况,选用适合的中药汤剂、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

对于针灸和推拿治疗,建议在专业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中医在帕金森病的诊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和不足之处。虽然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可以辅助治疗帕金森病,但在临床实践中,仍需结合西医药物治疗及其他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此病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且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将介绍中国专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方面的共识,为广大患者提供指导和帮助。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腰椎间盘结构改变,使其向外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腰痛、坐骨神经痛等症状。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分为神经根型、椎间孔型、椎管内型等多种类型。

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患者通常会出现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等症状,且可能伴有肌肉力量减弱和感觉异常。体格检查可发现患者存在腰椎侧凸、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等特征。影像学检查(如MRI、CT等)可清晰地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位置和程度。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运动疗法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神经营养药物等,以缓解患者的疼痛和炎症反应。物理治疗包括电疗、热疗、冷疗等,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和肌肉紧张症状。运动疗法包括腰背肌锻炼、牵引、瑜伽等,可增强患者的腰部肌肉力量,提高稳定性,减轻症状。

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手术治疗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另一种选择。手术治疗包括椎间融合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等,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在手术前后,患者需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避免久坐、弯腰等动作,以减少复发几率。

为了达到更好的康复治疗效果,专家们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提出了以下建议: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提高

康复信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不良姿势,预防复发;再者,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为治疗提供依据;加强腰背肌锻炼,提高腰部肌肉力量和稳定性,减轻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和参与。通过科学的康复治疗,患者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减少该病症的复发几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需积极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等措施,以维护我们的身体健康。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我们期待未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领域有更先进的成果和治疗手段,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福祉。

2020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第二版)解读

2020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第二版) 解读 2012年第一版《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发布,对于规范我国DBS的手术开展起了重要作用。随着国内外相关指南的更新,人们对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PD)有了新的认识,《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第二版)》于2020年发布。 此版共识是在国家“十三五”课题支持下,由27所医院、5大领域、39位专家共同完成,与旧版相比,新版内容更丰富、更全面、更前沿。 共识正文分为四部分: 患者选择:更精准、更科学、更人性化; 手术治疗:步骤描述更详细具体,增加靶点选择指导; 术后管理:涉及药物、程控、康复、护理及患者教育;

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增加对DBS相关并发症预防、处理的建议,包括手术、硬件、刺激相关并发症。 此外,第二版专家共识包含3个附录: 附录1术前评估:详细介绍评估内容及应用量表,涉及左旋多巴反应性评测、头颅结构的影像学检查、神经功能障碍的整体评估、Hoehn-Yahr分期、运动并发症评估、认知功能评测、神经心理评估、自主神经功能评测、其他非运动症状评估、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服药情况和左旋多巴等效剂量换算等; 附录2手术步骤和靶点精准定位:对术前准备阶段、电极植入阶段、植入延伸导线和脉冲发生器及靶点坐标的影像学定位、入颅点及植入电极的角度轨迹、MER辅助靶点功能定位进行详细规范,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外科进行手术; 附录3术后药物管理:包括DBS术后不同阶段的药物治疗建议、DBS术后药物治疗与程控关系、DBS术后药物调整次序和原则。 手术治疗 1. 手术团队

新版专家共识阐述了建立团队的必要性,在神经内外科、心理科和精神科的基础上,增加了康复科、影像科和麻醉科(必要时)。 (1)为了判断是否适合手术、手术的风险与近远期疗效以及确定最佳手术靶点,有必要建立一支DBS团队。 (2)团队至少由神经内、外科医生组成,必要时还应包括内科、心理科、精神科、康复科、影像科及麻醉科医生或相关技术人员等。 2. 靶点选择 此部分为新版专家共识新增内容。靶点选择是手术治疗的重要一环,共识指出,不同靶点总体有效,各有侧重,可根据患者需要、治疗目的进行选择。 位于基底节环路的丘脑底核(STN)、苍白球内侧核(GPi)是最常用靶点。两者均能改善PD的运动症状,在改善药物波动引起的运动障碍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同样有效。 STN-DBS在减少多巴胺能药物方面更有效; GPi-DBS对异动症的改善可能优于STN;

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

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 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疗法已经成为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有效方法。此疗法1998年在我国首次使用,至今已十余年.DBS疗法明显地改善了PD患者的运动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加,需要接受DBS疗法的患者将进一步增加。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DBS疗法的适应证和流程,以及进一步加强神经内、外科之间的密切配合与合作,特制定此专家共识。 一、DBS团队 通常国外PD患者的DBS转诊由神经内科医生或内科医生实施。我国目前大部分接受DBS疗法的PD患者是直接去有DBS手术能力的医院就诊,而不是由神经内科医生推荐。因此有必要建立一支DBS团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团队至少由神经内、外科医生组成,必要时还应有内科、心理科及精神科医生加入。DBS团队的作用是针对患者个体判断是否适合手术、手术的风险与近远期疗效、以及确定最佳手术靶点(如果进行手术)。 二、DBS疗法的适应证 1.原发性PD。 2.服用复方左旋多巴曾经有良好疗效。 3.疗效已明显下降或出现严重的运动波动或异动症,影响生活质量。 4.除外痴呆和严重的精神疾病。 三、患者选择 DBS团队通常采用他们认为最佳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评估。大多数中心都以复方左旋多巴治疗的反应性和MRI检查作为临床评估的必要标准。鉴于我国现状,对有

DBS疗法意向的患者首先应确定诊断,符合适应证者需进行系列评估。病程也是决定是否手术的指标之一。由于PD早期患者对于药物治疗反应良好,故不建议患者早期接受DBS疗法。另外,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如多系统萎缩(40%)、进行性核上性麻痹(20%)等在疾病早期,症状与PD相似,且对复方左旋多巴制剂反应也可良好,也是不建议过早接受DBS疗法。 1.诊断:(1)符合英国PD协会脑库(United KingdomParkinson's Disease Society brain bank原发性PD或中国原发性PD诊断标准;(2)遗传性PD或各种基因型PD,只要对复方左旋多巴反应良好,也可手术。 2.病程:(1)5年以上;(2)确诊的原发性PD患者,以震颤为主,经规范药物治疗震颤改善不理想,且震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患者强烈要求尽早手术以改善症状,经过评估后可放宽至病程已满3年以上。 3.年龄:(1)患者年龄应不超过75岁;(2)老年患者进行受益和风险的个体化评估后可放宽至80岁左右;(3)以严重震颤为主的老年患者,可适当放宽年龄限制。 4.药物使用情况:(1)对复方左旋多巴曾经有良好疗效;(2)已经进行了最佳药物治疗(足剂量,至少使用了复方左旋多巴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3)目前不能满意控制症状,疗效明显下降或出现了棘手的运动波动或异动症,影响生活质量或为药物难治性震颤,或对药物不能耐受。 5.病情严重程度:关期Hoehn - Yahr 2.5~4期。 6.合理的术后预期:医生在手术前,应就手术预期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建议包括:(1)手术不能解决所有的症状,部分症状不能通过手术缓解;(2)手术能缓解的症状是引起患者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3)不能根治PD,疾病会进

帕金森病康复中国专家共识

帕金森病康复中国专家共识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帕金森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为了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康复效果,中国专家们在深入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的康复治疗建议和共识。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由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引起。患者的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等。帕金森病的主要病因包括遗传、环境因素、神经系统老化等。 目前,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康复治疗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多个方面。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康复治疗可以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中国专家们在深入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帕金森病康复治疗的建议和共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康复目标:以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能力、肌肉力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为目标。

康复方法:采用综合康复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言语治疗等。 康复周期:康复治疗应尽早开始,并持续整个病程。 康复评估:定期进行康复效果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研究表明,正确的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中国专家们提出,康复效果评估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多维度评估方法,包括医生评估、患者自我评估、家属评估等多个方面。通过定期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需求和问题,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未来,帕金森病的康复治疗将更加注重个体化、综合性和全程管理。专家们认为,应进一步开展多学科联合研究,提升康复治疗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同时加强康复治疗的普及和宣传工作,提高患者和家属对康复治疗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随着科技的进步,康复治疗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也将不断涌现。未来,帕金森病的康复治疗将更加注重科技手段的运用,如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智能康复设备等,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康复服务。 帕金森病康复中国专家共识是提高帕金森病患者康复效果的重要参

中国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中国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P)是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一种。1929年Critchley首先描述并将其命名为动脉硬化性帕金森综合征(arteriosclerotic parkinsonism),但随后的数十年中血管性因素在帕金森综合征中的作用备受争议。伴随着临床病理学研究进展,CT和MRI等影像技术亦可清晰显示脑白质损害(white matter lesions)、脑梗死和脑出血等病变,血管性因素在帕金森综合征中的作用逐渐得到认可。近年,VP日益受到关注,但目前国际上缺乏规范化的VP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临床研究的证据较少,也缺少国内研究的证据。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加,脑卒中和高血压等疾病患者也不断增多,VP患病率将进一步增高。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VP的诊断和治疗,我们依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和临床研究结果,制定了我国VP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对VP的流行病学、病理、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等予以介绍,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规范VP的诊断和治疗。 一、VP的流行病学 VP确切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并不清楚。依据不同的帕金森综合征研究人群,VP占2%-12%。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也可合并WML等脑血管损害。

但经病理学确诊的帕金森病只有1.4%-3.0%合并脑血管损害;而且脑血管损害与帕金森病的步态障碍并无关联。 VP常合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脑血管疾病史等。 二、VP的病理 VP病理学特征是存在血管因素所致的脑损害表现,主要为缺血,出血较为罕见;主要病变部位累及皮质下脑白质、基底节区、丘脑和中脑。 血管病理改变主要为脂质玻璃样变性等小动脉硬化;脑组织病理改变主要为腔隙(lacune)及脑白质损害,伴严重的少突胶质细胞脱失。其他引起VP的少见病因,如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inswanger病)、炎性血管病和Fabry病等特殊类型脑小血管病则各有不同的病理特征。目前VP病理学诊断尚缺乏统一的标准,与帕金森病的区别是,VP既没有严重的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脱失,也没有路易小体(Lewy body)形成。

2023中国帕金森病消化道症状管理专家共识(最全版)

2023中国帕金森病消化道症状管理专家共识 (最全版) 2023中国帕金森病消化道症状管理专家共识(最全版) 对于患有帕金森病的患者而言,消化道症状常常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大困扰。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些症状,中国帕金森病专家们经过深入研究和临床实践,综合各种治疗方法和措施,达成了以下关于2023年中国帕金森病消化道症状管理的共识。 一、个体化治疗方案 帕金森病消化道症状表现多样,因此治疗方案应该根据患者的症状特点进行个体化调整。早期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采取药物治疗,如抗胆碱药物,以减轻便秘、吞咽困难等症状。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应综合考虑药物治疗、营养支持以及手术干预的可能性,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二、饮食调整与营养补充 患有帕金森病的患者常常出现消化道症状,如吞咽困难、便秘等。饮食调整可以有效缓解这些症状。建议患者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以促进肠道蠕动。同时,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油腻食物,以免加重症状。对于一些饮食不均衡或者吞咽困难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适当的营养补充,如高能量、高蛋白的流质饮食或者使用胃肠外营养支持等。 三、规律运动与康复训练

有研究表明,规律运动和康复训练对于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消化道 症状具有良好的效果。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以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等消化道问题。此外,康复训练也可以帮助患者维持和改善吞咽功能,降低食物误吸的 风险。 四、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消化道症状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便秘症状,可以使用轻泻剂、肠道刺激剂等药物来促进肠道蠕动。对于吞咽 困难,可以使用抗胆碱药物来减少口腔、咽部和食道的肌肉僵硬,提 高吞咽效率。药物治疗的具体方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 制定和调整。 五、手术干预 对于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帕金森病患者,手术干预可以 作为一种选择。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胃灌肠术、置入幽门扩张器等。 手术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消化道症状,但风险较高,需慎重考虑。 综上所述,对于2023年中国帕金森病消化道症状管理的共识包括 个体化治疗方案、饮食调整与营养补充、规律运动与康复训练、药物 治疗以及手术干预等。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 症状严重程度以及个体差异,并全面评估潜在风险,制定出最合适的 治疗方案。希望这些共识能够对帕金森病患者的消化道症状管理提供 参考,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

帕金森病血压管理专家共识(第二版)(2023)要点

帕金森病血压管理专家共识(第二版)(2023)要点 随着临床实践及研究的进展,帕金森病(PD)已经从局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范畴扩展为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多系统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两大方面,其中以直立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OH)为代表的血压异常,作为一种常见的非运动症状(NMSs),可发生在帕金森病病程的任一时间点,既与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息息相关,也与抗帕金森病药物应用的副作用密切有关,并成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多项研究发现,在帕金森病患者漫长的病程中,20%~50%的患者会在不同时期出现血压异常的表现,主要包括OH、卧位高血压(SH)以及餐后低血压(PPH)。此外,许多治疗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药物会加剧血压波动,并可直接导致患者出现跌倒、晕厥甚至猝死和脑卒中等严重不良事件。上述问题为临床上如何有效管理帕金森病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本次拟系统总结近2年关于帕金森病血压管理的研究进展,结合临床实践,在初版基础上进行更新和修订,推出《帕金森病血压管理专家共识(第二版)》。 血压管理的原则和要求非运动症状是降低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血压异常作为帕金森病患者的一种非运动症状,在进行临床管理时必须要考虑到患者的整体状况,体现个体化、精准化的特点,以药物治疗为主,同时辅以必要的非药物疗法,以期使患者长期获益。总体而言,同帕金森病的治疗原则一样,血压管理的原则和目标最终是立足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症状,消除诱因,提升生活质量。

血压管理的具体要求如下: (1)初诊时常规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血压异常病史询问。 (2)初诊时推荐常规筛查帕金森病患者正在用的所有药物,以发现可能对血压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素。 (3)初诊及病程中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常规血压评估监测,对于有血压异常病史的患者推荐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并结合病史、查体,确定血压异常的类型予以对症干预。 (4)病程中推荐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家庭血压监测。 (5)病程中调整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方案时需要兼顾患者的血压状况及正在服用调控血压药物(如降/升压药物种类、剂量、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相互影响。 (6)推荐神经内科和心血管科/高血压科、康复科医师等以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对帕金森病患者血压的管理进行协作。血压异常的类型、处理原则及推荐建议 1 直立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OH)

神经指南:帕金森病冻结步态中西医诊治专家共识(2021)

神经指南:帕金森病冻结步态中西医诊治专家共识(2021)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运动迟缓等。中晚期PD常出现姿势不稳和步态异常(Postural instability and gait disorder,PIGD),其中姿势不稳主要表现为躯干倾斜、脊柱变形和身体稳定性异常;步态异常主要包括慌张步态、冻结步态(Freezing of gait,FOG)和其他表现形式如步幅变化、跨步长度减小、行走节律变化、双重任务执行功能障碍等。目前认为FOG的出现是帕金森病进入中晚期阶段的标志,可导致患者频繁发生跌倒、受伤乃至严重骨折,是加重疾病负担、严重威胁患者生活质量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随着药物研发、神经调控技术、体育锻炼方案以及可穿戴设备临床应用的不断完善,这些治疗手段在FOG诊疗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各有优势,但尚未形成统一共识。为了提高FOG诊疗水平,充分发挥药物、非药物治疗及其相互结合疗法的优势,更好地指导我国PD的临床实践,特组织国内从事PD和运动医学研究的专家,在以往中国PD治疗指南基础上综合近年来FOG药物治疗、中医疗法、体育锻炼、辅助可穿戴设备临床应用最新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专家临床经验,充分考虑疗效、风险及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经过多次讨论,反复凝练形成此专家共识。 01 冻结步态分型 2010年华盛顿特区研讨会将冻结步态(Freezing of gait,FOG)定义为“企图行走时或前进过程中步伐短暂、突然中止或明显减少”。常见分型如下: 1.1 根据多巴胺反应性分型 根据对多巴胺能药物治疗反应可将其分为三型,即(1)多巴胺反应型:关期为主的冻结,因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所致,对多巴胺能药物治疗反应较好,该型最常见;(2)多巴胺诱导型:开期为主的冻结与药物诱导相关,多巴胺能药物治疗效果差;(3)多巴

《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第二版)》(2020)要点

《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剌激疗法专家共识(第二版)》 (2020)要点 帕全森病(PD )是一种以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早期PD的药物治疗显效明显,但经长期口服药物治疗后,逐渐出现疗效减退及运动并发症。脑深部电刺激术(DBS 疔20世纪70年代出现是在脑内核团或特定脑区植入刺激电极, 通过脉冲电刺激调控相关核团或脑区的功能,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1987 年,法国Benabid将DBS应用于运动障碍性疾病的治疗,至今已逾30 年。该疗法于1998年在我国首次使用,目前在国内已得到广泛开展。 DBS疗法可显著改善PD患者的运动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随舂我国老龄人口的增长,需要接受DBS疗法的患者将进一步增加。 ―、患者的选择 (-)PD的诊断 原发性PD的诊断符合我国2016年发布的《中国帕全森病的诊断标准》,或符合2015年国际帕全森病及运动障碍学会(MDS )原发性PD的诊断标准。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 1. 原发性PD ,或者遗传性PD、各种基因型PD ,对复方左旋多巴反应良好。 2. 药物疗效已显著减退,或出现明显的运动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 3. 出现不能耐受的药物不良反应,影响到药物疗效。 4. 存在药物无法控制的震颤。 5. 除外严重的共存疾病:(1 )有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2 )有严重(难治性)抑郁、焦虑、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类疾病。(3 )有医学共存疾病影响手术或 生存期。 (三)术前评估 DBS术前需进行系统评估,评估PD患者的运动症状、运动并发症、非运动症状、生活能力等要素。

(四)手术时机 1. 病程:原则上,病程二5年的PD患者建议行DBS手术治疗。病程<5年,但符合原发性PD临床确诊标准的患者,手术适应证明确,建议病程放宽至4年。以震颤为主的PD患者,经规范的药物治疗震颤改善不理想且震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经过评估后建议放宽至3年。 2. 病情严重程度:有"开关〃现象的症状波动患者,关期的HoehnYahr 分期为2.5 ~ 4.0期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3. 年龄:手术患者年龄通常<75岁,若患者身体状态良好,建议适当放宽年龄限制。 二手术治疗 (—)手术团队 (二)靶点选择 (三)手术步骤 三、术后管理

帕金森病康复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帕金森病康复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帕金森病(PD)的症状复杂多样,常导致多种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目前药物治疗仍是PD的主要治疗方法,而康复治疗被认为可以改善PD患者多种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甚至有研究报道可延缓疾病的进展。本共识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指南和文献,总结了PD功能障碍规范化评定和康复方法。 图1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的PD康复 流程图 运动功能康复

躯体运动功能的康复训练方法 放松训练:常用深呼吸法和想象放松法。进行有节奏的躯干旋转和推拿按摩等方法可改善僵硬的肌群。 关节活动范围训练:进行躯干与四肢各个关节全范围的主动或被动活动,重点是屈曲肌群的牵伸和胸廓的扩张运动。要注意避免过度牵拉及疼痛。 肌力训练:重点训练核心肌群及四肢近端肌群。可利用手法和器械进行渐进式抗阻训练。 姿势训练:重点为躯干屈曲姿势的矫正,如借助姿势镜进行抗重力伸展训练。 平衡训练:包括坐位和立位下三级平衡(一级静态、二级自动态和三级他动态平衡)训练,可通过重心的高低、支撑面的大小和睁闭眼等调整训练难度;也可以借助平衡板、平衡垫和平衡仪进行训练。 步态训练:重点在于矫正躯干前倾姿势,改善由于追赶身体重心所致的慌张步态。建议患者行走时抬头挺胸,足跟先着地,可借助姿势镜进行原地高抬腿踏步和双上肢摆臂训练,改善上下肢协调性。

可通过增大步幅、增快步速、跨越障碍物、绕障碍行走和变换行走方向等方法调整步行训练难度。 转移训练:包括床上翻身和平移、床边坐起、坐位起立和床椅转移等训练。晚期患者应在床上定时翻身,可进行床椅间体位变换训练。 手功能活动训练:重点进行够取、抓握和操控物体训练,提高活动的速度、稳定性、协调性和准确性。如用不同大小、形状、重量和材质的杯子(纸杯和玻璃杯等)喝水,使用各种餐具和扣纽扣等。 双重任务训练:通常为步行的同时进行另一项运动或认知任务训练,如行走时举着一个盛满水的杯子(步行与携带双重任务),或边走边说出以“发”字开头的词语(行走与言语流畅性双重任务)。 运动策略:包括心理提示、外部提示和认知运动三种策略,训练时强调任务特异性,最适合在PD患者活动受限的场合进行训练,最好是在该场合,或尽可能模仿该场合。 心理提示策略训练要求将注意力有意识地集中于当前任务,以改善运动表现。如要求患者学会步行时要想着迈大步,转弯时要转大弯,写作时写大字。

《中国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临床大数据库建设专家共识》要点

《中国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临床大数据库建设专家共识》要点 大数据是指由于容量太大和过于复杂,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存储﹑检索﹑共享﹑传输和分析的数据集,是“精准医疗”的基石之一。 大数据具有“4V”特征:(1)数据容量(volume)大,常在PB(1 PB=1000 TB)级以上;(2)数据种类(variety)多,常具有不同的数据类型(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和数据来源;(3)产生和更新速度(velocity)快,时效性要求高;(4)科学价值(value)大,常蕴藏着新知识或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大数据的临床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对临床数据库的分析,对患者进行更有前瞻性的治疗和照顾,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 (2)通过对最新的数据库的分析提高对临床决策的支持; (3)通过对统计工具和算法的使用来改善临床试验的设计; (4)通过对大数据集的分析为个性化医疗提供支持;

(5)通过优化业务决策,以确保医疗资源的适当分配。 大数据时代下的医学科研具有3个主要特点: 第一﹑临床医学资源发掘﹑收集﹑整理和利用(标准化﹑科学化); 第二﹑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病因﹑诊断﹑治疗及药物开发); 第三﹑依托临床信息的生物医学资源的整理﹑利用及研究(基因﹑蛋白及代谢)。 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是一组以不自主运动﹑肌张力障碍和姿势步态异常等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疾病。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临床表现复杂,特别是在疾病的早期,临床症状可能不典型,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表现的临床症状亦有差异,因此需要建立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的临床大数据库,对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量表评估﹑生化指标﹑影像学资料﹑个体化药物治疗等数据进行收集, 并收集患者的外周血清﹑血浆﹑gDNA﹑唾液﹑脑脊液﹑皮肤﹑脑组织等生物标本资源,开展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的分子分型﹑分子标志物筛选﹑疾病早期诊断﹑药物基因组学﹑个体化治疗等方面的临床研究,筛选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的相关易感基因﹑生物标志物及特征性的影像学改变,创新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的临床诊疗技术,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规范化诊疗模式,

最新:帕金森病患者2022版共识规范诊治流程(全文)

最新:帕金森病患者2022版共识规范诊治流程(全文) 吞咽困难导致的进食减少、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是帕金森病患者重要的死亡原因,亟须重视。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第二位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可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严重残疾和寿命缩短,值得更多关注。消化道症状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超过80%的帕金森病患者受消化道症状的困扰,远高于健康人群;此外,消化道症状,包括流涎、吞咽困难、胃轻瘫、便秘,通常在帕金森病诊断前数年甚至数十年即可出现,提示其与帕金森病密切相关。且消化道症状往往被患者自己、医生所忽视,严重的消化道症状影响药物疗效,显著降低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 基于该现状,《中国帕金森病消化道症状管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重磅发布,系统阐述了帕金森病患者消化道症状的临床表现、评估手段和管理方案,提供了17条推荐意见。“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摘其要点整理如下,供各位同道查阅。 4种典型症状诊疗流程及要点

一网打尽 (一)流涎 流涎通常被定义为唾液过度蓄积或控制不良引起的外溢。帕金森病患者中有流涎症状者比例为32%~74%,早期即可出现。 有研究提示,晚发型帕金森病患者流涎的患病率高于早发型帕金森病患者;流涎与生活质量下降显著相关,甚至导致抑郁;吞咽肌群不协调、唾液吞咽减少导致唾液蓄积被认为是导致帕金森病患者流涎的主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某些药物的使用,例如氯氮平和胆碱酯酶抑制剂会导致唾液分泌增多进而流涎。 图1 帕金森病患者流涎评估与治疗流程图 1. 评估 “共识”列出7种评估帕金森病患者流涎的方法(图2),其中5~7项在帕金森病流涎相关研究中被使用,以客观评估流涎的改善情况,而

帕金森病运动处方专家共识(2021)要点

帕金森病运动处方专家共识(2021)要点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等运动症状和嗅觉减退、便秘、抑郁等非运动症状。研究表明,PD患者存在体适能下降,约为健康同龄人的1/3,具体表现为心肺耐力、肌肉力量、柔韧性及平衡功能下降;此外,PD患者易出现姿势步态障碍,如持续性或发作性的慌张步态和冻结步态(FOG)等。因此,PD患者跌倒风险是健康老年人群的3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科学运动可有效改善各阶段PD患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 1 PD患者运动前评估 1.1 运动耐力评估 处于“开期”的PD患者,在医疗监护情况下,可完成适宜的最大强度运动或次最大强度运动。 1.2 肌力评估 采用可重复一次的最大力量(1-RM) 测量肌力。 1.3 柔韧性评估

应评估不同部位的柔韧性。可采用双手背勾测试评估上肢柔韧性;坐位体前屈测试评估下肢柔韧性;坐位旋转测试评估躯干柔韧性。 1.4 平衡功能评估 采用以下工具评估平衡功能: 1.5 步态评估 采用10米步行测试(10MWT)评估步行速度;使用新版冻结步态问卷(NFOG-Q)评估FOG 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1.6 评估注意事项 (1) 建议每6~12个月进行病情进展及运动功能评估。 (2) 评估应在服药45~60min后、药物效果良好时进行;有症状波动者应分别在“开期”和“关期”状态下评估。 (3) 评估前热身5~10min。 (4) 评估时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保障患者安全。

2 PD运动处方 2.1 制定原则 应制定个体化的FITT-VP运动处方,包括:运动频率(F)、运动强度(I)、运动类型(T)、运动时间(T)、运动总量(V)及运动进度(P),确保在安全的前提下获得良好的运动效果。 2.2 运动处方建议 2.2.1 运动类型选择增强心肺耐力的有氧运动、增加肌肉力量的抗阻运动以及提高关节活动能力的牵伸运动等。 (1)有氧运动。 (2)抗阻运动。 (3)静态和动态拉伸运动。 2.2.2 运动强度目前,PD各阶段的最佳运动强度仍不明确,但较高强度的运动改善运动症状更显著。 2.2.3 运动时间和频率每日进行至少30min 的运动。如果难以坚持

2020帕金森病血压管理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帕金森病血压管理专家共识(完整版) 本共识总结了对PD进行血压管理的临床处理原则及推荐建议,并对如何判断不同类型的血压异常进行了归类和推荐,提出了针对性的干预策略。 近年来,随着临床实践及硏究的进展,帕金森病(PD)已经从局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范畴扩展为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多系统疾病,冥中以直立性低血压(OH)为代表的血压异常,作为一种常见的非运动症状(NMSS)f可发生在PD的整个病程任一时间点。PD中的血压异常既与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有关,也与抗PD药物应用的不良反应密切有关,并成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庾量(quality Of Iife r QOL )的关键因素。 多项硏究发现,在PD患者漫长的病程中Z约20%~50%的患者会在不同时期出现血压异常的表现,主要包括OH、卧位高血压(SH )以及餐后低血压(PPH),此外许多治疗PD运动症状的药物会加剧血压波动。冥中,以OH最为常见,多表现为头皐、疲劳和颈痛等症状,血压波动幅度大者可出现跌倒、皐厥和缺血性卒中,甚至猝死等严重不良事件。OH还与PD 患者认知功能减退,以及入院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增加有关。 PD患者中约45%存在SH,且可与OH同时发生,作为血流动力学的一对矛盾,对冥中一方的管理不当往往加重另一方的严重程度。长期夜间睡眠时段发生的不易察觉的持续性高血压状态与心脏和肾脏等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且可通过増加夜间尿钠排泄Z继而加重晨间OH发作。

上述问题为临床上如何有效管理PD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基于以上背景,在国内多位知名运动障碍疾病专家及高血压专家紧密合作的基础上,我们结合自身临床实践经验及国内外最新进展,系统总结了对PD 进行血压管理的临床处理原则及推荐建议,并对如何判断不同类型的血压异常进行了归类和推荐,提出了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在国内推出PD血压管理的专家共识。 —、血压管理的原则和要求 同PD的治疗原则一样,血压管理的原则和最终目标是立足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症状,消除诱因,提升QOL : ①初诊时常规对PD患者进行血压异常病史询问,了解患者有无血管危险因素及相关家族史; ②初诊及病程中对PD患者进行常规血压评估监测,对于有血压异常病史的患者可推荐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 ),确定血压异常的类型,予以对症干预; ③制定及调整抗PD药物治疗方案时,需要兼顾患者的血压状况及正在服用调控血压药物(如降/升压药物种类、剂量、疗 效及不良反应)的相互影响; ④推荐神经内科医师和心血管科/高血压科医师以多学科诊疗模式 (MDT )协作管理PD患者的血压。

2022中国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管理专家共识(全文)

2022中国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管理专家共识(全文)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特征包括动作迟缓、震颤、肌强直等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睡眠障碍是帕金森病患者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总体发生率约为47.66%~89.10%,并随病程逐年增加。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失眠、日间过度思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EDS)、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REM)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周期性肢体运动(periodic leg movements in sleep,PLMS)、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睡眠呼吸障碍(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SDB)等。在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中,其睡眠障碍明显重于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尽管帕金森病睡眠障碍在临床很多见,但却易被忽视。夜尿增多、日间思睡和睡眠维持困难可能是最常见的临床主诉。规范评估和管理帕金森病的睡眠障碍,对于提高帕金森病的整体诊疗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规范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组织专家编制了适合中国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专家共识,以期对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临床规范化处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本共识专家委员会参考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3版(international

《帕金森病康复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帕金森病康复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以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进行性退变为主、多系统受累的缓慢进展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分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硬及姿势步态障碍的运动症状,以及认知情绪障碍、睡眠障碍、二便异常、疼痛和疲劳等非运动症状。PD的症状复杂多样,常导致多种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造成生活质量下降和工作能力丧失。目前,药物治疗仍是PD的主要治疗方法,而康复治疗被认为可以改善PD患者多种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甚至有研究报道可延缓疾病的进展。本共识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指南和文献,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框架为指导,总结PD功能障碍规范化评定和康复方法,以期提高我国PD康复治疗水平,推动PD康复的普及和发展,更好地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1 ICF框架下的PD康复流程 在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基础上,根据国际运动障碍协会(MDS)的PD诊断标准,明确PD诊断;然后在ICF框架下,进行PD功能障碍分析、评定和康复。ICF分类系统将功能状况分为三个维度,即身体功能与结构、个体完成任务或动作的能力和参与家庭及社会活动的能力。

在ICF中,功能障碍和疾病被认为是健康状况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继而导致活动功能受限或参与局限。 PD患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造成一系列不同严重程度的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主要针对患者的功能障碍,因此应对患者的功能障碍进行全面评定,目的是确定患者各种功能障碍的类型、严重程度和原因,以便制定客观和个体化的康复目标及计划,进行针对性精准康复治疗。 2 PD功能障碍的评定 2.1 疾病严重程度的评定 应用Hoehn-Yahr(HY)分期量表可对疾病严重程度进行粗略分期。该量表根据PD患者的症状和严重程度分为1~5期,其中PD早期指HY1~2期,中期指HY3~4期,晚期指HY5期。 2.2 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 运动功能障碍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其中,原发性障碍是指由疾病本身所致,而继发性障碍通常由活动减少甚至不动(主要为废用综合征)或PD药物副作用等因素引起。

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评定,看这一篇就学会了

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评定,看这一篇就学会了 帕金森(Parkinson'sdisease, 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以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为主,多系统受累、缓慢进展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及姿势步态障碍的运动症状,以及认知情绪障碍、睡眠障碍、二便异常、疼痛和疲劳等非运动症状。导致这一病理改变的确切病因目前仍不清楚,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氧化应激等均可能参与PD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过程。 目前,药物治疗仍是帕金森病的主要治疗方法。通过康复治疗能够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多种功能障碍、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有效的康复治疗还能够节约医疗成本、减轻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精准的治疗来源于评估,科学准确的评定为制订和调整治疗方案、预测预后提供依据,方便与患者及其他卫生专业人员沟通。以下通过欧洲帕金森病物理治疗指南推荐的评定工具从四个方面介绍对PD患者的评定。 一、评定方法 (一)预评定工具 帕金森病患者在初次就诊前应填写预评定信息表(PIF)以方便初次接诊该患者的物理治疗人员了解病史,进行有针对性的体格检查。 PIF包含:跌倒病史问卷、帕金森病患者特异性指数( PSI-PD),新冻结步态问(NFOG-Q),冻结步态视频及 10 米步行试(10MWT),快速参考卡(QRC) (二)测试物理治疗效果的评定工具 从平衡功能、步行功能、转移能力、体能、跌倒风险、姿势稳定性和作业能力来进行运动功能评定。 1、平衡功能测试:推放实验,Berg平衡量表,活动平衡信心,改善帕金森病活动量表,5次坐立试验 2、步行功能测试:10MWT,6分钟步行试验,快速转身试验,功能性步态评估

《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管理专家共识(2020)》要点汇总

186.《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管理专家共识(2020)》 要点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特征包括动作迟缓、震颤、肌强直等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NMS)。常见的NMS主要包括:神经精神症状(抑郁、焦虑、精神症状、认知障碍/痴呆、淡漠、冲动控制及相关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体位性低血压、便秘、流涎、泌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与药物相关的胃肠不适、多汗等)、睡眠-觉醒障碍(失眠或睡眠碎片化、日间过度嗜睡和睡眠发作、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行为障碍)、疼痛、疲劳、嗅觉及视觉障碍等。NMS涉及范围广,个体差异大,症状表现可能与PD本身或其他共病症状重叠,缺乏特异性,导致临床医师对其诊治存在困难。 一、神经精神症状 (一)抑郁和焦虑 抑郁是PD常见的NMS,发生率为2.7%~90.0%,可贯穿PD全病程,有时可在运动症状出现之前发生,是PD的前驱症状之一。 1. 治疗选择: (1)药物治疗: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DA): 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TCAs: (2)非药物干预: 认知行为治疗(CBT):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 2.推荐意见:(1)PD抑郁: 首选普拉克索或文拉法辛,均为临床有效药物。舍曲林、帕罗西汀、氟西汀以及西酞普兰对PD抑郁虽证据不足,因不良反应较轻,临床也可考虑使用,应该指出的是它们禁与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MAO-BI)合用,需注意SSRIs可能会使多达5%的PD患者震颤加重;60岁以上的患者若服用西酞普兰每日剂量超过20mg时,有QT间期延长的风险,建议心电监护。阿米替林临床可能有用,但需要注意抗胆碱能副作用、认知功能下降及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非药物干预 CBT可能有效、rTMS可能短期有效。(2)PD伴焦虑:目前缺乏PD 伴焦虑药物治疗的循证证据,仅有经验性建议: 如同时伴有抑郁者可参照抗抑郁治疗。如中等程度焦虑,可使用苯二氮类药物,如劳拉西泮或地西泮。 (二)精神症状 PD患者的精神症状,主要表现为幻觉、错觉和妄想等,也称为PD精神病性障碍(PDP)。 1. 治疗选择:

国内首个帕金森及相关运动障碍神经影像诊断专家共识发布

国内首个帕金森及相关运动障碍神经影像诊断专家共识发布 在帕金森病(PD)及相关运动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中,脑的结构及功能影像学检查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可帮助鉴别不同运动障碍疾病患者的脑内解剖学病变部位(定位)和功能障碍原因,并有助于临床药物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尤其是随着我国PD 诊疗的日益规范,神经影像学检查已成为PD 及相关运动障碍性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专家共识在国内多位知名运动障碍疾病专家和神经影像专家紧密合作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对PD 进行影像学检查的原则,并对头颅断层扫描、结构性MRI、功能性MRI、脑功能影像学检查以及经颅超声等相关检查在PD 诊断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归类和评价,提出了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解读的要点和注意事项,首次在国内提出了PD 及相关运动障碍神经影像诊断的专家共识,并期待随着实践经验总结和研究进展,后续将不断进行更新和修订。 诊断流程分类选择 1. CT 检查 CT 是最便捷、简单、经济的神经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发现一些主要的病变,包括脑出血、钙化、脑肿瘤等。目前并不推荐首选常规CT 检查对PD及相关运动障碍进行诊断。CT 检查仅对基底节部位占位性病变(肿瘤)和钙化病灶(Fhar 病)、类出血性病灶(非酮症性高血糖舞蹈症)等导致的运动障碍患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Fahr 病又称为特发性基底节钙化或家族性特发性基底节钙化,多以基底节及小脑齿状核的双侧对称性钙化为主要特征,患者临床可出现震颤、小脑功能障碍、认知功能下降等神经精神症状,而CT 检查有助于将其与其他非典型性帕金森样病或帕金森综合征鉴别。

同时,CT检查对颅内占位性病变,尤其是基底节区胶质瘤、生殖细胞肿瘤和海绵状血管瘤有着一定的排除诊断价值。此外,相对少见的急性运动障碍疾病,如非酮症性高血糖舞蹈症,患者若在MRI 结构像上出现T1 高信号,则需要行CT 检查以排除脑出血。 2. 结构性MRI 结构性头颅MRI 检查可通过设定不同的成像参数区分白质与灰质,同时也避免了辐射,在揭示白质病变、小梗死灶、亚急性脑出血以及脑干、皮层下区域、后颅窝的病变中较头颅CT 检查更优越。 T1、T2 加权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inversion recovery,FLAIR)扫描图像中,PD 患者通常可见第三脑室增宽(锥体外系萎缩所致)及脑沟增宽(弥漫性脑皮质萎缩),而这些区域的萎缩程度可以通过定量测量皮质直径或者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进行评估;患者出现黑质致密带萎缩,黑质短T2 信号消失时,则多选择对黑质致密带宽度、黑质致密带宽度/中脑直径比值及尾状核、壳核、丘脑等感兴趣区进行测量。评估萎缩程度时需要综合考虑年龄增长等生理性变化,兼顾相关临床支持性证据加以判别。 然而,目前基于这些形态学观察尚难以进行个体化PD 诊断。对于疑似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患者,采用T1 加权像测量中脑和脑桥直径可提高鉴别诊断的效能。正常对照者的中脑直径/脑桥直径比值约为2/3,多系统萎缩患者的该比值大于2/3,而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患者该比值则小于0.52。对于疑似P 型-多系统萎缩患者,常可在T2 加权图像上的丘脑部位,观察到近脑外侧裂的凸面消失,外侧边缘线条状高信号(壳核裂隙征)及丘脑萎缩等,T1 加权图像上脑干部位可出现脑桥十字征或米老鼠征;C 型-多系统萎缩患者则可见脑干及小脑的萎缩;脑组织铁沉积性神经变性疾病患者可见基底节部位的虎眼征;肝豆状

最新:老年帕金森病功能障碍全周期康复专家共识

最新:老年帕金森病功能障碍全周期康复专家共识 神经系统疾病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致残因素之一,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则是目前发病率和致残率增长最快的神经系统疾病“。由于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我国PD患者的数量快速增加,2016年我国的PD 患者数量已超过170万121。因此,需积极采取行动来预防PD进展,并进一步改善PD患者的生活质量。康复治疗可以延缓PD的进展,提高PD 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基于此,本共识聚焦于老年PD患者的康复评定与康复治疗,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专家共识、系统综述、随机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等文献类型,从“疾病”全周期、“人员”全周期、“机构”全周期、“地域”全周期4个维度定义老年PD患者的全周期康复过程,提出了“临床.康复-护理”无缝衔接模式。本共识旨在进一步总结老年PD常见功能障碍的规范化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方法,以便实现老年PD患者的全周期康复。 2.1“疾病”全周期 临床应用Hoehn-Yahr 分级将PD分为早期(Hochn-Yahr 分级为1~2.5期)、中期(Hoehn-Yahr 分级为3~4期)、晚期(Hoehn-Yahr分级为5期)。PD的前驱期可以持续20年,其发展过程是不可逆的,对PD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延缓甚至阻止疾病进展。Hoehn-Yahr分级为1~3期时,PD病情发展较慢,此时为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应及早诊断PD,并

在PD患者的运动症状发生前进行神经保护干预。 2.2“参与人员”全周期 在参与人员全周期中,临床专科医师指导老年PD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康复科医师负责老年PD患者的功能障碍评定,并制订康复治疗方案:护理人员对老年PD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日常护理:康复治疗师对老年PD患者进行康复干预,包括运动训练、物理因子治疗、作业治疗等。 2.3“机构”全周期“机构”全周期即三级综合性医院-二级/康复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疗全周期。 多数老年PD患者的确诊、康复评定、康复方案的制订一般在三级综合性医院或康复专科医院进行,老年PD患者的早期筛查、长期康复干预、护理和随访往往需要在二级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并且需要家庭照料者积极参与。 2.4“地域”全周期由于各地区医疗资源配备、医疗系统建设存在一定差异性,可根据各地区特点完善康复体系和流程。 PD患病率较高的地区(如福建、广西、新疆、河南、陕西、浙江)应加大行动力度,努力改善老年PD患者的康复医疗环境。部分欠发达地区的患者获得系统治疗的机会有限,且老年PD患者普遍存在行动不便等问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