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功能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功能主义(structural functionalism) 现代西方社会学中的一个理论流派。它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整体是以平衡的状态存在着,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会趋于新的平衡。结构功能主义,名谓主义,从某种意义上说实为一种广义的方法,这种方法只不过是社会学早已存在的对社会所做的普遍的、明确的科学分析的同义语,而这种科学分析方法,可以从功能主义开始说起。

一、理论发展:

(一)早期理论渊源

功能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从生物学占据统治地位的19世纪发展起来的。那时有关人体、微生物以及遍布全球的动植物的知识不断增长。孔德和斯宾塞提出了功能主义的最基本原则:社会与生物有机体在许多方面是相似的。这一观念中包含了三个要点:

第一,社会与生物有机体一样都具有结构。一个动物由细胞、组织和器官构成;与其类似,一个社会由群体、阶级和社会设置构成。

第二,与生物有机体一样,一个社会要想得以延续就必须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例如,一个社会必须要有能力从周围的环境中获得食物和自然资源,并且将它们分配给社会成员。

第三,与构成生物有机体的各个部分相似,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也需要协调地发挥作用以维持社会的良性运行。受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的影响,斯宾塞和他的追随者们都坚持任何系统都会自然地趋向均衡或稳定的观点,同时,社会中的各部分对社会的稳定都发挥了一定的功能。因此,从功能主义的视角来看,社会是由在功能上满足整体需要从而维持社会稳定的各部分所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

后来的一些学者吸收了“社会与生物有机体相似”这一功能主义的基本思想,并且对其进行了提炼和补充。从不严格的意义上可以说,孔德、斯宾塞开创了结构功能主义的先河。

1、强调社会的整体性质,即通过揭示带有整体性的“社会事实”研究各种人的行为和社会现象,而且他还把社会组织和价值系统对应

起来,研究社会组织与价值系统的内在联系。

2、杜尔克姆社会学的一个重点是社会团结和社会整合问题,他对社会团结和社会秩序的强调被后来的结构功能主义所继承。

3、杜尔克姆是第一个将因果分析方法和功能分析方法严格加以区分的人。杜尔克姆指出了功能关系和因果关系的不同,用实际研究和统计分析证明功能分析的重要性。

杜尔克姆的功能主义又影响了两个社会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他们二人给社会学提供了新的概念和分析方法, 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在对土著部落社会中创造性地运用了结构——功能分析,为后来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

系统层次观点以及各层次上需求多样性观点:系统存在三个不同层次——生物学层次、社会结构层次、符号性层次,如果各个层次上相应存在着生理上的健康、结构上的完善和文化上的统一的问题的话,那么各个层次都存在着一定要满足的需求或生存的必要条件,每一个层次俨然有不可替代的实存独特性,以及满足各自独特需求的独特过程,同时,系统层次又呈现出轻重高低的层面分级。他还提出了功能普遍性和功能不可缺少性的假设,即功能普遍地存在于任何文化现象之中,任何文化现象都发挥着不能被其他文化要素所取代的、必

建议用“生存的必要条件”一词代替“需求”一词,如此界定的功能分析或结构分析可得出如下要点:

1、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是使其组成部分实现最低限度的整合;

2、“功能”一词是指维持这种必要的整合或必要的团结的过程;

3、可以用对维持社会必不可少的一致的作用来说明每一社会的结

构特征。

一个社会系统,即一个社会的整个社会结构同社会习惯的整体,构成了一个“功能的统一体”,在这一功能统一体中各组成部分以一种充分和谐和内部一致的方式发挥作用。

(三)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

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结构功能主义这一

名称,他在以后的许多论著中,为形成结构功能主义的系统性理论作出了很大努力,并成为结构功能分析学派的领袖人物。帕森斯继承了传统的结构功能主义,他把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扩展为一般社会系统理论,企图建立包罗万象的社会行动体系。1937年他的《社会行动的结构》一书,企图将杜尔克姆、帕象托、韦伯等关于社会经济秩序的思想来一次大综合,构造一个独一无二的社会理论体系,为此他花尽毕生精力。大约在1945年,帕森斯正式提出了结构功能主来的社会学分析方法。他认为,动态分析方法应当可以同时精确描述一组相互联系的现象,最理想的办法是把系统的所有变量的相互关系表达出来。

帕森斯理论体系大体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社会行动论”。这是他对如何综合地研究当代复杂社会的一个基本假设。他接受了韦伯的“社会行动”的概念,林为社会生活主要表现为社会行动。只有理解社会行动者的行动,才能解释各种社会现象和过程的意义。“社会行动者”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群体或大组织,以至整个社会。因此社会系统的每个层次都可以与“社会行动者”的概念互换,即把社会组织和群体都看作“人格化”的行动者。

第二,“宏观功能论”。如何决定一种社会行动是否能得到价值认同呢?这就涉及到社会结构和社会功能问题。帕森斯接受了前人结构功能主义的思想,把系统引人社会学。1951年他出版了《社会系统》一书,提出了社会系统是决定社会行动的三个子系统之一。另外两个是文化系统和人格系统。文化系统即价值系统,它规定人类行为;社会系统即人际关系系统,它通过社会角色再现文化;人格系统则是由个人组成的子系统。三个子系统的总和就是社会整体。帕森斯认为既然社会系统是由相互依赖的社会行动者构成,那么社会部分的变化必然引起整个系统的变化。由此提出了所谓的“均衡模式”,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系统总是趋于稳定平衡状态。

第三,一般系统理论。帕森斯认为,社会是一个生命系统,而任何生命系统要维持生存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处理系统内部状态与应付外部环境;另一是追求目的与选择手段。由此他提出了系统存在的四个功能前提:

1、潜在模式保持功能:指系统根据某种规范保持某种社会行动的延续,这项功能由文化系统实现;

2、整合功能:指系统必须把各部分协调起来,成为一个功能的总体。这项功能由社会系统实现;

3、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