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兴趣小组

初二数学兴趣小组
初二数学兴趣小组

初二数学兴趣小组

一、学生名单

初一数学爱好者

二、活动时间

周四下午的第三节课

三、活动形式

课内辅导为主,课外自学为辅;讲解,自主学习和分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四、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领导的指示精神,课外兴趣小组着眼于超越课本,提高优生,达到数学知识的应用及数学解题能力的提高。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计划:以课本为纲,本着超越课本凌驾于课本之外的原则,使学生见识一些在课本上见不到的题型,通过方法指导学习,使学生达到既复习了基础知识,同时也开阔了视野。我经过探索实践,力求做到具有特色的以目标教学为中心,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突破口,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教学思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要求学生更深一步地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对于那些抽象的概念、定义、公式,直接给出时的效果总不太理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思维从形象逐步过渡、上升到抽象,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

2、培养他们对数学难题的直接兴趣。

3、合理安排各个竞赛知识的先后顺序。

4、个别学生的重点辅导。

由于兴趣小组不仅有室内的理论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所以给同学以动手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并不是仅仅用在“无聊”的计算上,而更大的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他们意识到学习数学的用处。当然也更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从素质的角度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更应该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更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

五、工作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展示数学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探索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数学素养上有较大的发展与提高,为学生进一步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引领学生走进神奇的数学的海洋。

六、工作思路:

1、处理好课内和课外、基础与兴趣之间的关系。

2、精心准备,上好每一节兴趣培养课,注重知识的现实性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不能强制要求训练和辅导。

4、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合理安排各个知识的先后顺序。

5、贯彻集体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形式。

6、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切实[培养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

7、通过兴趣班的活动,切实调动学生与数学的感情,对今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有帮助

七、活动内容:

第一周:有余数的除法的拓展

第二周:第一单元后的聪明小屋

第三周: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拓展

第四周:第二单元后的聪明小屋

第五周: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的拓展

第六周:第三单元后的聪明小屋

第七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拓展

第八周:第四单元后的聪明小屋

第九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再次拓展

第十周:第五单元后的聪明小屋

第十一周:图形与拼组的拓展

第十二周:第六单元后的聪明小屋

第十三周:混合运算的拓展

第十四周:第七单元后的聪明小屋

第十五周:时、分、秒的认识的拓展

第十六周:第八单元后的聪明小屋

另外,要经常引导学生养成总结的习惯,随时记录感受体会,留言点滴灵感,以形成数学知识技能的结构。数学课堂上,允许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理解,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培植学生深入探究的热情。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生基础等因素,有时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了使数学兴趣小组能吸引同学们的眼球,我们作为教师还应该继续加强专业理论和教法方面的学习;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还有学习习惯。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卷

第六章综合测试卷 (用时: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81的算术平方根是(B) A .±9 B .9 C .±3 D .3 2.如果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是a ,那么比这个自然数大1的数是(B) A .a +1 B .a 2+1 C.a +1 D .a +1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125的平方根是±15 B .-9是81的一个平方根 C .0.2的算术平方根是0.04 D .-27的立方根是-3 4.在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一组是(A) A .-2和(-2)2 B .-2和3 -8 C .-12 和2 D .|-2|和2 5.如图,数轴上A ,B 两点对应的实数分别是1和3,若点A 关于点B 的对称点为点C ,则点C 所对应的实数为(A) A .2 3-1 B .1+ 3 C .2+ 3 D .2 3+1 6.下列各数中是无理数的有(A) -0.333 3…,4,5,-π,3.141 5,2.010 101…(相邻两个1之间有1个0),0.373 773 777 3…(相邻两个3之间依次多一个7).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7.估算19+2的值是在(B) A .5和6之间 B .6和7之间 C .7和8之间 D .8和9之间 8.|6-3|+|2-6|的值为(C)

A .5 B .5-2 6 C .1 D .2 6-1 9.下列等式正确的是(D) A. 916=±34 B .-179=11 3 C.3 -9=-3 D . ????-132=13 10.已知a =????π32,b =1,3 c =-12,则a ,b ,c 三个数的大小关系是(A) A .a >b >c B .b >a >c C .a >c >b D .b >c >a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 11.3-2的相反数是 2-3 ,绝对值是 2-3 . 12.比较大小:3+5__>__2+6,-π__>__-3.1416. 13.若将三个数-3,7,11表示在数轴上,其中能被如图所示的墨迹覆盖的数是 7 . 14.小红做了棱长为5 cm 的一个正方体盒子,小明说:“我做的盒子的体积比你的大218 cm 3.”则小明做的盒子的棱长为__7__cm. 15.已知a -2+(b +5)2=0,那么a +b 的值为__-3__. 16.若a +-a 有意义,则a +1=__1__. 17.数学家发明了一个魔术盒,当任意实数对(a ,b )进入其中时,会得到一个新的实数:a 2+b +1.例如:把(3,-2)放入其中,就会得到32+(-2)+1=8.现将实数对(-2,3)放入其中得到实数m ,再将实数对(m,1)放入其中后,得到的实数是__66__. 18.已知a ,b 为两个连续的整数,且a <15<b ,则a +b =__7__. 三、解答题(共46分) 19.(6分)求下列各式的值: (1)-1625 ; -45 (2)(3+6)+(6-3); 2 6 (3)0.09+3 8. 2.3

第六单元英语测试题

第六单元英语测试题 笔试部分 一写出下列数字相对应的阿拉伯数字 1 two ( ) 2 five ( ) 3 one ( ) 4 seven ( ) 5 ten ( ) 6 three ( ) 7 eight ( ) 8 four ( ) 9 six( ) 10 nine( ) 二、读算式,选答案,将序号写在横线上。 A.six B. seven C. three D. five E. ten F. eight 1. two + four =__________ 2. nine ÷ three =_____________ 3. four + ____________= nine 4.seven + three =_____________ 5. _______ - one = six 6.two × four =_______________ 三、将右栏答语前的序号填在左边的括号内。 ()How old are you? A. Ten gifts. ()How many gifts? B. Sure. Here you are. ()May I have a look? C. Thank you. ()Can I have some juice? D. I’m fine, thank you. ()How are you? E. Great! ()This is for you. F. Thanks. ()Happy birthday! G. OK. Here you are. ()Let’s eat the cake.H. I’m 10. 四从方框里选出最佳选项。(10分) A. Thank you. B. 5. C. Very well, thanks. D. No, thanks. E. I’m 8. ( )1. How are you? _________________ ( )2.How old are you? __________ ( )3. How many balloons? ____________. ( )4. Happy birthday. _____________ ( )5.Have some juice. ____________. 五搭配。 ()1.Happy teacher’s day. A Nice to meet you too. ()2.Nice to meet you. B Thank you. ()3.Can I have some cakes? C Sure. Here you are. ()4.Let’s go to school. D Good afternoon. ()5.Good afternoon. E Ok. 六单项选择 ( )1 A:Can I have some milk?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

XX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组长签字:

~~~~~~~~~~~~~~~~~~~~~~~~~~~~~~~~~~~~~~~~~~~~~~~~~~~~~~~~~~~~~~~ 二、课前自主学习 提问反馈上次内容,并且要求记住下面公式 ???? ??????-++-+-=??? ??-??? ??-??? ??-x x x x x x S n n 2 222 (211) ~~~~~~~~~~~~~~~~~~~~~~~~~~~~~~~~~~~~~~~~~~~~~~~~~~~~~~~~~~~~~~~ 三、知识梳理+经典例题 课题1平均数 知识点一、平均数 1. 用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可靠和稳定,它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有关系,对这组数据所包含的信息的反映最为充分,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用,但它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2. 用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它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但它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它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3. 用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也比较差,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但它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众数往往是人们尤为关心的一种统计量。 4.(1)要根据不同的实际需要,确定是用平均数、中位数还是众数来反映数据的平均水平。 (2)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3)一般地,对于n 个数x 1 ,x 2 ,… ,x n ,我们把1 2( x 1 + x 2 + … + x n ) (4)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唯一的,它不一定是数据中的一个。 5.性质:若x1,x2…… xn 的平均数是 x ? ,则: (1)nx1,nx2 …… nxn 的平均数为n x ?; (2)x1+b,x2+b …… xn+b 的平均数为 x ?+b; (3)nx1+b,nx2+b …… nxn+b 的平均数为 x ?+b

最新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

第六单元 百分数 一、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1、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百分数是指的两个数的比,因此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采用百分号“%”,百分数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 2、百分数和分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都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不同点: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所以不能带单位;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还可以表示具体的数,表示具体数时可以带单位。 3、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但要注意读百分数的分母时,不能读成一百分之几,而只能读作“百分之几” 4、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 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一)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成百分数: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2. 百分数化成小数: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同时去掉百分号。 (二)百分数的和分数的互化 1、百分数化成分数: 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否100的分数,再化简。 2、分数化成百分数: ① 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化成百分数。 ② 当分数不能直接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时,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三)常见的分数与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 21 = 0.5 = 50% 51 = 0.2 = 20% 8 5 = 0.625 = 62.5% 41 = 0.25 = 25% 52 = 0.4 = 40% 8 1 = 0.125 = 12.5% 43 = 0.75 = 75% 53 = 0.6 = 60% 8 3 = 0.375 = 37.5% 161 = 0.0625 = 6.25% 5 4 = 0.8 = 80% 8 7 = 0.875 = 87.5% 251 = 0.04 = 4﹪ 252 = 0.08 = 8﹪ 25 3 = 0.12 = 12﹪ 25 4 = 0.16 = 16﹪ 三、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一)一般应用题 1、常见的百分率的计算方法:

2020学年第一学期初二数学第六单元《一次函数》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学期初二数学第六单元测试题 命题:汤志良;审核:杨志刚;试卷分值 130分;知识涵盖:一次函数;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若点A (-2,m )在正比例函数12y x =-的图象上,则m 的值是…………………( ) A .14; B .14- ;C .1; D .-1; 2. 直线y=2x+2沿y 轴向下平移6个单位后与x 轴的交点坐标是……………………( ) A .(-4,0); B .(-1,0); C .(0,2); D .(2,0); 3.函数()21y a x b =-+-是正比例函数的条件是…………………………………( ) A .2a ≠; B .1b =; C .2a ≠且1b =; D .a 、b 可取任何实数; 4. 若一次函数y=(2-m )x-2的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0; B .m >0; C .m <2 ; D .m >2; 5. 已知函数y=ax+b 经过(1,3),(0,-2),则a-b=………………………………( ) A .-1; B .-3; C .3; D .7; 6. 一次函数y=(k-2)x+b 的图象在第二、三、四象限,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k >2 ; B .k <2; C .k >3 ; D .k <3; 7. 已知点 ()11,y -,()24,y 在一次函数y=3x-2的图象上,则1y ,2y ,0的大小关系是……( ) A .0<1y <2y B .1y <0<2y C .1y <2y <0 D .2y <0<1y ; 8.(2018?呼和浩特)若以二元一次方程x+2y-b=0的解为坐标的点(x ,y )都在直线 112y x b =-+-上,则常数b 的值为……………………………………………( ) A .1 2;B .2; C .-1; D .1; 9. 如图,直线y=-x+m 与y=nx+4n (n ≠0)的交点的横坐标为-2,则关于x 的不等式-x+m >nx+4n >0的整数解为…………………………………………………………………( ) A .-1; B .-5; C .-4; D .-3; 第9题图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知识点 1.收集数据,统计表。 师:我们班要和希望小学的六(1)班建立手拉手班级,你想向手拉手的同学介绍哪些情况呢? 学生可能回答: ①姓名、性别。 ②身高、体重。 ③兴趣爱好。 (1)调查表。 为了清楚地记录你的情况,同学们设计了一种个人情况调查表。 姓名性别 身高/cm 体重/kg 最喜欢的学科最喜欢的运动项目 最喜欢的图书长大后最希望做的工作 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特长 ①填一填. ②用语言描述清楚还是表格记录清楚? (2)统计表. 为了帮助整理和分析全班的数据,同学们又设计了一

种统计表. 如: XX班学生最喜欢的学科统计表 学科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其他 人数 ①根据上一张表中“最喜欢的学科”统计各学科人数. ②将数据填在统计表中. ③你认为用统计表记录数据有什么好处?你对统计表还知道哪些知识,与同学进行交流。 2.统计图。 (1)你学过几种统计图?分别叫做什么统计图?各有什么特征? ①条形统计图。 特征:清楚表示出各科数量的多少。 ②折线统计图。 特征:清楚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 ③扇形统计图。 特征:清楚表示各种数量的占有率。 (2)教学例1。 ①认真观察例题中的图表。 ②指出各统计图的名称。 ③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如:从扇形统计图看出,男、女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率; 从条形统计图看出,男、女生分别喜欢运动项目的人数; 从折线统计图看出,同学对自己的综合表现满意人数的情况变化趋势。 ④还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收集数据? 如:问卷调查; 查阅资料; 实验活动等。 ⑤做一项调查统计工作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3.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1)什么是平均数?什么是中位数?什么是众数? (2)出示例题。 身高/m 1.40 1.43 1.46 1.49 1.52 1.55 1.58 人数 1 3 5 10 12 6 3 体重/kg 30 33 36 39 42 45 48 人数 2 4 5 12 10 4 3 ①在上面两组数据中,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 a. 找出中位数和众数。 b.计算平均数。

八年级数学第六单元专训2 活用“三线合一”巧解题

专训2活用“三线合一”巧解题 名师点金: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只要知道其中“一线”,就可以说明是其他“两线”.运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或垂直关系,可减少证全等的次数,简化解题过程. 利用“三线合一”求角的度数 1.如图,房屋顶角∠BAC=100°,过屋顶A的立柱AD⊥BC,屋檐AB与AC相等.求顶架上的∠B,∠C,∠BAD,∠CAD的度数. (第1题) 利用“三线合一”求线段的长 2.如图,在△ABC中,AB=AC,AD=DB,DE⊥AB于点E,若BC=10,且△BDC 的周长为24,求AE的长. (第2题)

利用“三线合一”证线段(角)相等 3.在△ABC中,∠BAC=90°,AB=AC,D为BC的中点. (1)如图①,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BE=AF,试判断△D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如图②,若E,F分别为AB,CA的延长线上的点,仍有BE=AF.请判断△DEF是否仍有(1)中的形状,不用说明理由. (第3题) 利用“三线合一”证垂直 4.如图,在△ABC中,AC=2AB,AD平分∠BAC,E是AD上一点,且EA=EC.求证:EB⊥AB. (第4题)

利用“三线合一”证线段的倍数关系(构造三线法) 5.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B=AC,∠BAC=90°,BF平分∠ABC,CD⊥BD 交BF的延长线于点D.试说明:BF=2CD. (第5题) 利用“三线合一”证线段的和差关系(构造三线法) 6.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且∠ABC=2∠C.试说明:CD=AB+BD. (第6题)

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如图),则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为( ) A.2 B.3 C.4 D.5 2.下面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 A.对角线互相平分 B.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C. 对角线相等 D.相邻两角互补 3.平行四边形ABCD中,ang;A、ang;B、ang;C、ang;D 的度数之比有可能是( ) A.1∶2∶3∶4 B.2∶2∶3∶3 C.2∶3∶2∶3 D.2∶3∶3∶2 4.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它的外角和,则这个多边形是( ) A.三角形 B.四边形 C.五边形 D.六边形 5.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ng;A的平分线AE交CD于E,AB=5,BC=3,则EC的长( ) D E C A B A. 1 B. 1.5 C. 2 D. 3

二、填空题 6.平行四边形ABCD中,ang;A+ ang;C=100゜,则ang;B= . 7.一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为720deg;,则这个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等于_______. 8.已知.如图 Delta;ABC中,D、E、F分别是AB、AC、BC的中点 (1)指出图中有几个平行四边形 (2)图中与Delta;DEF全等的三角形有哪几个 (3)若AB=10cm,AC=6cm,则四边形ADFE的周长为 ______cm (4)若Delta;ABC周长为6cm,面积为12cm2,则Delta;DEF的周长是 _____cm, 面积是_____cm 9.如图,在□ABCD中,已知ang;ADO=90deg;,OA=6cm,OB=3cm,则 AD= ; AC= . 三、解答题 10.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Eperp;BD,CFperp;BD,垂足分别为E、F. (1)写出图中全等的三角形; (2)选择(1)中的任意一对进行证明.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

初中数学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4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某班七个兴趣小组人数分别为:3,3,4,y=2x+3,5,5,6,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4,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2 B.4 C.4.5 D.5 2.为响应“节约用水”的号召,小刚随机调查了班级35名同学中5名同学家庭一年的平均用水量(单位:吨),记录如下:8,9,8,7,10,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8,8 B.8.4,8 C.8.4,8.4 D.8,8.4 3.在一次测试中,某班23名男生的平均成绩为84分.27名女生的平均成绩为86分,则这个班的平均成绩是()分. A.85 B.85.08 C.84.92 D.85.06 4.某射击运动员在一次射击练习中,成绩(单位:环)记录如下:8,9,8,7,10.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8,8 B.8.4,8 C.8.4,8.4 D.8,8.4 5.某班7个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如下:5,5,6,x,7,7,8,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6,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7 B.6 C.5.5 D.5 6.数据5、6、7、8、9,这组数的平均数是() A.6 B.7 C.8 D.9 7.某学校绿化小组22人参加一治沙工程植树,其中4人每人种树6棵,8人每人种树3棵,10人每人种树4棵,那么这个小组平均每人种树的棵数为() A.6 B.5 C.4 D.3 8.数据1,2,1,3,3的平均数为() A.1 B.2 C.3 D.10 9.数据1,2,3,4,5的平均数是() A.1 B.2 C.3 D.4 10.小蓁与她的五位朋友参加保龄球比赛,如图为她们六人所得分数的盒状图.若小蓁所得到的分数恰为她们六人的平均分数,则小蓁得到多少分?()

最新苏科版初一数学第六单元-平面图形的认识(一)测试题

第3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 第六单元过关测试题(试卷分值120分) 姓名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如下图,直线l 、射线PQ 、线段MN 中能相交的是…………………………………( ) 2.(2014?义乌市)如图,经过刨平的木板上的两个点,能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而且只能弹出一条墨线,能解释这一实际应用的数学知识是…………………………………( ) A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 .垂线段最短; D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2014?乐山)如图,OA 是北偏东30°方向的一条射线,若射线OB 与射线OA 垂直,则OB 的方位角是…………………………………………………………………………( ) A . 北偏西30°; B . 北偏西60°; C . 东偏北30°; D . 东偏北60°; 4.(2014?徐州)点A 、B 、C 在同一条数轴上,其中点A 、B 表示的数分别为﹣3、1,若BC=2,则AC 等于……………………………………………………………………………( ) A . 3; B . 2; C . 3或5; D . 2或6; 5.已知∠A=105°,则∠A 的补角的余角等于……………………………………( ) A.35°;B.25°;C.15°;D.5°; 6. (2013?大连)如图,点O 在直线AB 上,射线OC 平分∠DOB .若∠COB=35°,则∠AOD 等于……( ) A .35°; B . 70°; C . 110°; D . 145°; 7. (2013?南通)如图,用尺规作出∠OBF=∠AOB ,作图痕迹MN 是………………( ) A .以点B 为圆心,OD 为半径的圆; B .以点B 为圆心,D C 为半径的圆; C . 以点E 为圆心,O D 为半径的圆; D .以点 E 为圆心,DC 为半径的圆; 8. 如图,P 是直线L 外一点,A ,B ,C 在直线L 上,且PB ⊥L ,那么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线段BP 的长度叫做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 B .PA ,PB ,PC 三条线段中,PB 最短; C .PA 是点P 到直线L 的垂线段; D .线段AB 的长是点A 到直线PB 的距离; 9.(2014?河南)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射线OM 平分∠AOC ,ON ⊥OM ,若∠AOM=35°,则∠CON 的度数为……………………………………………………………( ) A . 35° B . 45° C . 55° D . 65° A. B. C. D.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试卷及答案

第六单元检测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D ) A.公孙衍.(yǎn) 丈夫之冠.(ɡuàn) B.管夷吾.(wú) 衡.于虑(hénɡ) C.遂.率子孙(suì) 无穷匮.(kuì) D.棘.门军(jí) 曩.者霸上(nánɡ) 导析:D “曩”应读nǎnɡ。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C ) A.孟子十分重视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他提出人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B.《周亚夫军细柳》节选自《史记》,《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C.《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原名列御寇,春秋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D.《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其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导析:C 列子是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B ) A.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B.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C.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D.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导析:B A项,“曾”同“增”,增加;C项,“厝”同“措”,放置;D 项,“被”同“披”,穿着。 4.默写。(5分) (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3)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富贵不能淫》) 5.下面四个句子中有两个病句,请写出修改意见。(4分) (1)他对工作认真负责,虽然身在病中,但他无时无刻不忘学校交给他的任务。 (2)看到他被雨水浇得像个落汤鸡,大家都忍俊不禁。 (3)有些人非常酷爱玩手机,结果功课学得完全一塌糊涂。 (4)教育局号召各学校行动起来,做好校园安保工作,防止校园安全事故再次发生。 答案:(1)①把“无时无刻”改成“每时每刻”或“时刻”;②把“忘”改成“记得”。 (3)去掉“非常”,去掉“完全”。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C ) 当狂风在你耳边呼啸时,你只当是;当暴雨在你眼前倾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初二第六单元测试题.docx

第7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 初中数学试卷 马鸣风萧萧 初二数学第六单元测试题 试卷分值13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果()2213m y m x -=-+ 是一次函数,那么m 的值是…………………………( ) A. 1 ; B. -1; C. ±1 ; D. 2±; 2. (2015?南平)直线y=2x+2沿y 轴向下平移6个单位后与x 轴的交点坐标是…………( ) A .(-4,0); B .(-1,0); C .(0,2); D .(2,0); 3. 若点A (-2,m )在正比例函数12y x =- 的图象上,则m 的值是………………( ) A .14; B .14 -; C .1; D .-1; 4. 若一次函数y=(2-m )x-2的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0; B .m >0; C .m <2 ; D .m >2; 5. 直线y=kx+b 不经过第四象限,则…………………………………………………( ) A .k >0,b >0; B .k <0,b >0; C .k ≥0,b ≥0; D .k <0,b ≥0; 6. (2014.深圳)已知函数y=ax+b 经过(1,3),(0,-2),则a-b=…………………( ) A .-1; B .-3; C .3; D .7; 7. 如图,直线y=-x+m 与y=nx+4n (n ≠0)的交点的横坐标为-2,则关于x 的不等式-x+m >nx+4n >0的整数解为……………………………………………………………( ) A .-1; B .-5; C .-4; D .-3; 8.已知直线l 经过点A (1,0),且与直线y x =垂直,则直线l 的函数表达式为…………( ) A. 1y x =-+ ; B. 1y x =--; C. 1y x =+ ; D. 1y x =-; 9. 小明从家出发,外出散步,到一个公共阅报栏前看了一会报后,继续散步了一段时间,然后回家,如图描述了小明在散步过程汇总离家的距离s (米)与散步所用时间t (分)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象,下列信息错误的是…………………………………………( ) A .小明看报用时8分钟; B .公共阅报栏距小明家200米;

最新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六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六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本试题共两卷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第Ⅰ卷共2页,满分为32分;第Ⅱ卷共4页,满分为68分. 第I 卷(选择题 共32分) 注意事项: 第Ⅰ卷为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将选项写在相应位置。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 ABCD 中,∠A :∠B =7:2,则∠C 的度数是 A .70° B .280° C .140° D .105° 2.下列各式中是分式的是 A .3b B . x -1 C .3()4x y + D .m n m n +- 3.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下列四组条件中,一定能判定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的是 A .AD ∥BC B .AD ∥BC ,AB =DC C .OA =OC ,OB =OD D .AC ⊥BD 4.已知x =-2时,分式1 x -d 无意义,则d 可以是 A .2x +4 B .x +4 C .2-x D .x -2 5.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E 是BC 边的中点,连接DE 并延长,交AB 的延长线于点F ,AB =BF .添加下面哪个条件,可使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 .∠A =∠C B .∠F =∠CDF C .AD =BC D .CD =BF 111m x x x +=--时出现增根,那么m 的值为 6.如果解关于x 的分式方程 A .2 B .-2 C .1 D .-1 7.老师设计了接力游戏,用合作的方式完成分式化简,规则是:每人只能看到前一人给的式子,并进行一步计算,再将结果传递给下一人,最后完成化简.过程如图所示: 5题图 A B C D E F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练习卷含答案(6.数据的整理,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数据的整理 考试总分:124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30 分) 1.已知一组数据、、、、,那么是这一组数据的() A.众数 B.平均数 C.中位数 D.既是众数,又是平均数 2.样本中五个个体,其值分别为,,,,,若该样本的平均值为,则样本方差为() C. D. A. B. 3.有甲、乙两班,甲班有个人,乙班有个人.在一次考试中甲班平均分是分,乙班平均分是分.则甲乙两班在这次考试中的总平均分是() A. B. C. D. 4.一般具有统计功能的计算器可以直接求出() A.平均数和标准差 B.方差和标准差 C.众数和方差 D.平均数和方差 5.某校篮球队名同学的身高如下表: 则该校篮球队名同学身高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 B., C., D., 6.宾馆客房的标价影响住宿百分率.下表是某一宾馆在近几年旅游周统计的平均数据:在旅游周,要使宾馆客房收入最大,客房标价应选() B. C. D.

7.有一组数据:,,,,,对这组数据分析错误的是() A.众数是 B.中位数是 C.平均数是 D.极差是 8.为了解居民节约用电的情况,增强居民的节电意识,下表是某个单元的户住户当月用电量的调查结果: 那么关于这户居民月用电量(单位: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中位数是 B.众数是 C.极差是 D.平均数是 9.全国青年京剧大奖赛,共有七位武旦演员进入决赛.决赛中,位武旦演员得分各不相同.某武旦想知道自己是否进入了前三名,她除了知道自己的得分外,还必须知道统计出来的() A.平均数 B.中位数 C.最高分 D.最低分 10.我市今年月某日部分区县的最高气温如下表: 最高气温 则这个区县该日最高气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 B., C., D., 二、填空题(共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24 分) 11.一组数据,,,,的极差为,那么数据的值是________. 12.某校八位学生参加“湖南晚报小报童”活动,一天的卖报数如下表: 则卖报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13.厦门市月下旬前天的最高气温如下(单位:):,,,,,.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__. 14.若,,,的中位数是,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________. 15.数据,,,,的标准差是________. 16.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时,样本数据输入完后,求标准差应按键________;16. 数据、、、、的方差是________.(结果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17.数据,,,,,的平均数与众数相等,则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