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同步模块综合检测及答案解析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同步模块综合检测及答案解析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同步模块综合检测及答案解析

模块综合检测(A)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对满足A B 的非空集合A 、B 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任取x ∈A ,则x ∈B 是必然事件; ②若x ?A ,则x ∈B 是不可能事件; ③若任取x ∈B ,则x ∈A 是随机事件;

④若x ?B ,则x ?A 是必然事件,其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A .4 B .3 C .2 D .1

2.要解决下面的四个问题,只用顺序结构画不出其程序框图的是( )

A .当n =10时,利用公式1+2+…+n =n (n +1)

2

计算1+2+3+…+10

B .当圆的面积已知时,求圆的半径

C .给定一个数x ,求这个数的绝对值

D .求函数F (x )=x 2-3x -5的函数值 3.最小二乘法的原理是( ) A .使得∑n

i =1[y i -(a +bx i )]最小 B .使得∑n i =1

[y i -(a +bx i )2]最小 C .使得∑n i =1

[y 2i -(a +bx i )2]最小 D .使得∑n i =1

[y i -(a +bx i )]2最小 4.用秦九韶算法求一元n 次多项式f (x )=a n x n +a n -1x n -

1+…+a 1x +a 0当x =x 0时的值时,一个反复执行的步骤是( ) A.?????

v 0=a 0v k

=v k -1x +a n -k (k =1,2,…,n ) B.?????

v 0=a n v k =v k -1x +a k (k =1,2,…,n ) C.?????

v 0=a n v k =v k -1x +a n -k (k =1,2,…,n ) D.?????

v 0=a 0v k

=v k -1x +a k (k =1,2,…,n ) 5.一次选拔运动员,测得7名选手的身高(单位:cm)分布茎叶图为 ??? 1817??

?

0 1

0 3 x 8 9

记录的平均身高为177 cm ,有一名候选人的身高记录不清楚,其末位数记为x ,那么x 的值为( )

A .5

B .6

C .7

D .8

6.一个游戏转盘上有四种颜色:红、黄、蓝、黑,并且它们所占面积的比为6∶2∶1∶4,则指针停在红色或蓝色的区域的概率为( ) A.613 B.713

C.413

D.1013 7.某调查机构调查了某地100个新生婴儿的体重,并根据所得数据画出了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新生婴儿的体重(单位:kg)在[3.2,4.0)的人数是( )

A .30

B .40

C .50

D .55

8.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出的结果为S =105,则判断框中应填入( )

A .i <6?

B .i <7?

C .i <9?

D .i <10? 9.二进制数111 011 001 001(2)对应的十进制数是( ) A .3 901 B .3 902 C .3 785 D .3 904

10.样本中共有五个个体,其值分别为a,0,1,2,3.若该样本的平均值为1,则样本方差为( )

A. 65

B.65

C. 2 D .2

11.废品率x %和每吨生铁成本y (元)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为y ^

=256+2x ,表明( ) A .废品率每增加1%,生铁成本增加258元 B .废品率每增加1%,生铁成本增加2元 C .废品率每增加1%,生铁成本每吨增加2元 D .废品率不变,生铁成本为256元

12.为了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在学生中的普及情况,调查部门对某校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6人得分情况如下:5,6,7,8,9,10.把这6名学生的得分看成一个总体.如果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这6名学生中抽取2名,他们的得分组成一个样本,则该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0.5的概率为( ) A.715 B.415 C.815 D.35

题号123456789101112

答案

13.某中学高中部有三个年级,其中高一年级有学生400人,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一个容量为45的样本,高二年级抽取15人,高三年级抽取10人,那么高中部的学生数为________.

14.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每天9∶00开园,20∶00停止入园,在下边的框图中,S表示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在每个整点报道的入园总人数,a表示整点报道前1个小时内入园人数,则空白的执行框内应填入______________.

15.为了了解学生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的情况,调查部门在某学校进行了如下的随机调查:向调查者提出了两个问题:

(1)你的学号是奇数吗?

(2)在过路口时你是否闯红灯?要求被调查者背对调查人员抛掷一枚硬币,如果出现正

面,就回答问题(1);否则就回答问题(2).被调查者不必告诉调查人员自己回答的是哪个问题,只需回答“是”或“不是”,因为只有被调查者本人知道回答了哪个问题,所以都如实作了回答.结果被调查的600人(学号从1到600)中有180人回答了“是”,由此可估计这600人中闯红灯的人数是________.

16.有20张卡片,每张卡片上分别标有两个连续的自然数k,k+1,其中k=0,1,2,…,

19.从这20张卡片中任取一张,记事件“该卡片上两个数的各位数字之和(例如:若取到

标有9,10的卡片,则卡片上两个数的各位数字之和为9+1+0=10)不小于14”为A,则P(A)=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

17.(10分)甲乙两人玩一种游戏,每次由甲、乙各出1到5根手指,若和为偶数算甲赢,否则算乙赢.

(1)若以A表示和为6的事件,求P(A);

(2)现连玩三次,若以B表示甲至少赢一次的事件,C表示乙至少赢两次的事件,试问B

与C是否为互斥事件?为什么?

(3)这种游戏规则公平吗?试说明理由.

18.(12分)甲、乙两艘货轮都要在某个泊位停靠6小时,假定它们在一昼夜的时间段中随机到达,试求两船中有一艘在停泊位时,另一艘船必须等待的概率.

19.(12分)某校举行运动会,高二·一班有男乒乓球运动员4名、女乒乓球运动员3名,现要选一男一女运动员组成混合双打组合代表本班参赛,试列出全部可能的结果,若某女乒乓球运动员为国家一级运动员,则她参赛的概率是多少?

20.(12分)假设关于某设备的使用年限x(年)和所支出的维修费用y(万元)有如下的统计资料:

(1)

(2)如果线性相关,求回归直线方程;

(3)估计使用年限为10年时,维修费用是多少?

21.(12分)某中学高中三年级男子体育训练小组2010年5月测试的50米跑的成绩(单位:s)如下:6.4,6.5,7.0,6.8,7.1,7.3,6.9,7.4,7.5,设计一个算法,从这些成绩中搜索出小

于6.8 s 的成绩,并画出程序框图.

22.(12分)随机抽取某中学甲、乙两班各10名同学,测量他们的身高(单位:cm),获得身高数据的茎叶图如图所示.

(1)计算甲班的样本方差;

(2)现从乙班这10名同学中随机抽取两名身高不低于173 cm 的同学,求身高176 cm 的同学被抽中的概率.

模块综合检测(A)

1.B [①③④正确,而②是随机事件.] 2.C [C 项中需用到条件结构.]

3.D [根据回归方程表示到各点距离最小的直线方程,即总体偏差最小,亦即∑n

i =1[y i -(a +bx i )]2最小.]

4.C [由秦九韶算法可知,若v 0=a n ,则v k =v k -1x +a n -k .]

5.D [由茎叶图可知10+11+3+x +8+9

7=7,解得x =8.]

6.B [由几何概型的求法知所求的概率为6+1

6+2+1+5=7

13

.]

7.B [频率分布直方图反映样本的频率分布,每个小矩形的面积等于样本数据落在相应区间上的频率,故新生婴儿的体重在[3.2,4.0)(kg)的人数100×(0.4×0.625+0.4×0.375) =40.]

8.C [由程序框图可知结果应是由1×3×5×7=105得到的,故应填i <9?.] 9.C [1×211+1×210+1×29+0×28+1×27+1×26+0×25+0×24+1×23+0×22+0×21+1=2 048+1 024+512+128+64+8+1=3 785.]

10.D [由样本平均值为1,知1

5

(a +0+1+2+3)=1,故a =-1.

∴样本方差s 2=15[(-1-1)2+(0-1)2+(1-1)2+(2-1)2+(3-1)2]=1

5

(4+1+0+1+4)=

2.] 11.C

12.A [总体平均数为1

6(5+6+7+8+9+10)=7.5,

设A 表示事件“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0.5”.

从总体中抽取2个个体全部可能的基本结果有:(5,6),(5,7),(5,8),(5,9),(5,10),(6,7),(6,8),(6,9),(6,10),(7,8),(7,9),(7,10),(8,9),(8,10),(9,10),共15个基本结果.事件A 包含的基本结果有:(5,9),(5,10),(6,8),(6,9),(6,10),(7,8),(7,9),共7个基本

结果.所以所求的概率为P (A )=7

15

.]

13.900

解析 设高二年级有学生x 人,高三年级有学生y 人,则40045-15-10=x 15=y

10,得x =

300,y =200,故高中部的学生数为900. 14.S =S +a

解析 每个整点入园总人数S 等于前一个整点报道的入园总人数加报道前1个小时内入园人数,即应填S =S +a . 15.60

解析 由于抛掷硬币出现正面和反面的概率都是1

2,因此我们可认为这600人通过抛掷硬

币,其中有300人回答了问题(1),另外300人回答了问题(2);对于问题(1),600人中每

个人学号为奇数的概率都为1

2,因此回答问题(1)的300人中,答“是”的约有150人,

故回答问题(2)的300人中,答“是”的人数为180-150=30(人),即300人中约有30人闯红灯,由此可估计600人中闯红灯的人数为60. 16.14

解析 从20张卡片中任取一张共有20种可能,其中各卡片上的数字之和大于等于14

的有(7,8),(8,9),(16,17),(17,18),(18,19)共5种,因此满足各条件的概率P =520=1

4.

17.解 (1)甲、乙出手指都有5种可能,因此基本事件的总数为5×5=25,事件A 包

括甲、乙出的手指的情况有(1,5)、(5,1)、(2,4)、(4,2)、(3,3)共5种情况,∴P (A )=5

25=1

5.

(2)B 与C 不是互斥事件.因为事件B 与C 可以同时发生,如甲赢一次,乙赢两次的事件即符合题意.

(3)这种游戏规则不公平.由(1)知和为偶数的基本事件数为13个.(1,1),(1,3),(1,5),(2,2),

(2,4),(3,1),(3,3),(3,5),(4,2),(4,4),(5,1),(5,3),(5,5).所以甲赢的概率为13

25

,乙赢

的概率为12

25.所以这种游戏规则不公平.

18.解 设甲、乙两船到达泊位的时刻分别为x ,y . 则????

?

0≤x ≤24,0≤y ≤24,|x -y |≤6.

作出如图所示的区域.

本题中,区域D 的面积S 1=242,区域d 的面积为S 2=242-182. ∴P =d 的面积

D 的面积

=242-182242=7

16.

即两船中有一艘在停泊位时另一船必须等待的概率为

7

16

. 19.解 由于男生从4人中任意选取,女生从3人中任意选取,为了得到试验的全部结果,我们设男生为A ,B ,C ,D ,女生为1,2,3,我们可以用一个“数对”来表示随机选取的结果.如(A,1)表示:从男生中随机选取的是男生A ,从女生中选取的是女生1,可”为事件E .

1 2 3

A (A,1) (A,2) (A,3)

B (B,1) (B,2) (B,3)

C (C,1) (C,2) (C,3) D

(D,1)

(D,2)

(D,3)

件有4个,故她参赛的概率为P (E )=412=1

3.

20.解 (1)作散点图如下:

结 果

由散点图可知是线性相关的. (2)列表如下:

i 1 2 3

4

5 x i 2 3 4 5

6 y i 2.2 3.8 5.5 6.5 7.0 x i y i

4.4

11.4

22.0 32.5

42.0

x =4,y =5,∑

i =15

x 2i =90,

∑i =1

5

x i y i =112.3

计算得:b ^

∑i =1

n

x i y i -n x y

∑i =1

n

x 2i -n x

2

=112.3-5×4×590-5×42

=1.23,

于是:a ^

=y -b ^

x =5-1.23×4=0.08, 即得回归直线方程为y ^

=1.23x +0.08.

(3)把x =10代入回归方程y ^

=1.23x +0.08得y ^

=12.38, 因此,估计使用10年维修费用是12.38万元. 21.解 算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i =1;

第二步:输入一个数据a ;

第三步:如果a <6.8,则输出a ,否则,执行第四步; 第四步:i =i +1;

第五步:如果i >9,则结束算法,否则执行第二步. 程序框图如图:

22.解(1)x=158+162+163+168+168+170+171+179+179+182

10

=170.

甲班的样本方差s2=1

10[(158-170)

2+(162-170)2+(163-170)2+(168-170)2+(168-170)2+(170-170)2+(171-170)2+(179-170)2+(179-170)2+(182-170)2]=57.2. (2)设身高为176 cm的同学被抽中的事件为A,从乙班10名同学中抽中两名身高不低于173 cm的同学有:(181,173),(181,176),(181,178),(181,179),(179,173),(179,176),(179,178),(178,173),(178,176),(176,173)共10个基本事件,而事件A含有4个基

本事件:(181,176),(179,176),(178,176),(176,173),∴P(A)=4

10=

2

5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全册教案

1.1算法与程序框图(共3课时) 1.1.1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 一、序言 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计算机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那么,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算法的学习是一个开始.同时,算法有利于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以前的学习中,虽然没有出现算法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在数学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大量的算法思想,如四则运算的过程、求解方程的步骤等等,完成这些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这就是算法的思想. 二、实例分析 例1:写出你在家里烧开水过程的一个算法. 解:第一步:把水注入电锅; 第二步:打开电源把水烧开; 第三步:把烧开的水注入热水瓶. (以上算法是解决某一问题的程序或步骤) 例2: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 解:算法1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 第一步:计算1+2,得到3;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3与3相加,得到6; 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的运算结果6与4相加,得到10; 第四步:将第三步中的运算结果10与5相加,得到15. 算法2可以运用公式1+2+3+…+n=2)1 (+n n 直接计算第一步:取n=5; 第二步:计算 2)1 (+n n ; 第三步:输出运算结果. (说明算法不唯一) 例3:(课本第2页,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可推广到解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说明算法的普遍性)例4: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的大致步骤是: 慕尧书城出品,正品保障。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同步练习全集 (含本书所有课时)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同步练习汇总 1.下列所给对象不能构成集合的是(). A.平面内的所宥点 B.直角坐标系中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的所宥点 C.清华大学附中高三年级全体学生 D.所宥高大的树 2.下列语句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0∈N+;②π∈Q;③由3,4,4,5,5,6构成的集合含宥6个元素;④数轴上1到1.01间的线段包括端点的点集是宥限集;⑤某时刻地球上所宥人的集合是无限集.A.0B.1C.2D.3 3.(易错题)由a2,2-a,4组成一个集合A, A中含宥3个元素, 则实数a的取值可以是(). A.1 B.-2 C.6 D.2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4.给出以下关系式: 2∈R, ②2.5∈Q, ③0∈?, ④3N ().

A .1 B .2 C .3 D .4 5.以实数x , - x , 2x , |x |, -|x |, 2x -, 33x -, 3 3x 爲元素所构成的集合中最多 含宥( ). A .2个元素 B .7个元素 C .4个元素 D .5个元素 6.已知x , y , z 是非零实数, 代数式xyz x y z x y z xyz +++ 的值所组成的集合爲M , 则M 中宥________个元素. 7.对于集合A ={2,4,6}, 若a ∈A , 则6-a ∈A , 那么a 的值是________. 8.用符号∈和?填空. (1)设集合A 是正整数的集合, 则0________A , 2________A , (-1)0________A ; (2)设集合B 是小于11的所宥实数的集合, 则23________B,1+2________B ; (3)设集合C 是满足方程x =n 2+1(其中n 爲正整数)的实数x 的集合, 则3________C,5________C ; (4)设集合D 是满足方程y =x 2的宥序实数对(x , y )的集合, 则-1________D , (-1,1)________D . 9.关于x 的方程ax 2+bx +c =0(a ≠0且a , b , c ∈R ), 当a , b , c 满足什么条件时, 以实数解构成的集合分别爲空集、含一个元素、含两个元素? 10.数集M 满足条件: 若a ∈M , 则11a M a +∈-(a ≠± 1, 且a ≠0), 已知3∈M , 试把由此确定的M 的元素求出来.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一章1.3算法案例 同步训练(3)C卷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一章1.3算法案例同步训练(3)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6题;共12分) 1. (2分)将二进制数110101(2)转化为十进制数为() A . 106 B . 53 C . 55 D . 108 2. (2分)下面进位制之间转化错误的是() A . 101(2)=5(10) B . 27(8)=212(3) C . 119(10)=315(6) D . 31(4)=62(2) 3. (2分)四位二进制数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是() A . 4 B . 15 C . 64 D . 127 4. (2分) (2016高二上·河北期中) 把1100(2)化为十进制数,则此数为() A . 8 B . 12

C . 16 D . 20 5. (2分) (2018高二上·齐齐哈尔月考) 下列四个数中,数值最小的是() A . B . C . D . 6. (2分)把三进制数1021(3)化为十进制数等于() A . 102 B . 34 C . 12 D . 46 二、填空题 (共4题;共4分) 7. (1分) (2016高一下·玉林期末) 十进制数100转换成二进制数是________. 8. (1分)把“十进制”数123(10)转化为“二进制”数为________ . 9. (1分) (2016高一下·衡阳期中) 将51转化为二进制数得________. (k为正整数)化为十进制数为35,则k=________. 10. (1分) (2017高二下·黄陵开学考) 若三进制数10k2(3) 三、解答题 (共2题;共15分) 11. (5分)(1)试把三进制10212(3)转化为十进制. (2)试把十进制1234转化为七进制. 12. (10分)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 案(完整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三. 学法与教学用具 1. 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教学用具:投影仪. 四.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 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互相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2.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9个实例: (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所有的正方形;

(5)海南省在2004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 (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 (7)方程2560 -+=的所有实数根; x x (8)不等式30 x->的所有解; (9)国兴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9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9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 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 用小写字母,,, a b c d…表示.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 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 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 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汇总(一册全)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算法的概念 1、算法概念: 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 算法的特点: (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3)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1.1.2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一)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二)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 框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 行B框所指定的操作。 2、条件结构: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课后习题及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练习(第5页) 1.用符号“∈”或“?”填空: (1)设A 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_______A ,美国_______A , 印度_______A ,英国_______A ; (2)若2 {|}A x x x ==,则1-_______A ; (3)若2{|60}B x x x =+-=,则3_______B ; (4)若{|110}C x N x =∈≤≤,则8_______C ,9.1_______C . 1.(1)中国∈A ,美国?A ,印度∈A ,英国?A ; 中国和印度是属于亚洲的国家,美国在北美洲,英国在欧洲. (2)1-?A 2 {|}{0,1}A x x x ===. (3)3?B 2{|60}{3,2}B x x x =+-==-. (4)8∈C ,9.1?C 9.1N ?. 2.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由方程290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2)由小于8的所有素数组成的集合; (3)一次函数3y x =+与26y x =-+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 (4)不等式453x -<的解集. 2.解:(1)因为方程290x -=的实数根为123,3x x =-=, 所以由方程290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为{3,3}-; (2)因为小于8的素数为2,3,5,7, 所以由小于8的所有素数组成的集合为{2,3,5,7}; (3)由326y x y x =+??=-+?,得14x y =??=? , 即一次函数3y x =+与26y x =-+的图象的交点为(1,4),

教学参考高一北师大数学必修3同步作业:第1章 第4节 数据的数字特征3 含答案

数据的数字特征同步练习思路导引 1.在8个试验点对两个早稻品种进行栽培对比试验,它们在各试验点的单位面积产量如下(单位:kg): 甲402 492 495 409 460 420 456 501 乙428 466 465 428 436 455 449 459 在这些试验点中哪种水稻的产量比较稳定? 解:比较甲、乙两组数据标准差的大小.S甲=37.5,S乙=14.7.S 乙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全套教案(全册完整版)

教育精品资料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全套教案(全册完整版)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名师教学视频全册播放 第一章算法初步 (1) 1.1算法与程序框图 (2)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共3课时) 1.1.1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 【课程标准】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1.理解算法的概念与特点;

2.学会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体会算法思想;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算法概念以及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难点】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过程】 一、序言 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 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 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计算机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 那么,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算法的学习是一个开始. 同时,算法有利于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以前的学习中,虽然没有出现算法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在数学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大量的算法思想,如四则运算的过程、求解方程的步骤等等,完成这些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这就是算法的思想. 二、实例分析 例1:写出你在家里烧开水过程的一个算法. 解:第一步:把水注入电锅; 第二步:打开电源把水烧开; 第三步:把烧开的水注入热水瓶. (以上算法是解决某一问题的程序或步骤) 例2: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 解:算法1 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 第一步:计算1+2,得到3;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3与3相加,得到6;

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同步练习含参考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一同步练习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课后作业· 练习案 【基础过关】 1.若集合中只含一个元素1,则下列格式正确的是 A.1= B.0 C.1 D.1 2.集合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是 A.{0,1,2,3,4} B.{1,2,3,4} C.{0,1,2,3,4,5} D.{1,2,3,4,5}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集合,用列举法表示为{1,0,l}; ②实数集可以表示为或; ③方程组的解集为. A.3个 B.2个 C.1个 D.0个 4.直角坐标系中,坐标轴上点的集合可表示为 A. B. C.

D. 5.若集合含有两个元素1,2,集合含有两个元素1,,且,相等,则____. 6.已知集合,,且,则为 . 7.设方程的根组成的集合为,若只含有一个元素,求的值. 8.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所有被3整除的整数; (2)满足方程的所有x的值构成的集合B. 【能力提升】 集合,,,设,则与集合有什么关系?

详细答案 【基础过关】 1.D 【解析】元素与集合之间只存在“∈”与“?”的关系,故1∈A正确. 2.B 【解析】由x-2<3得x<5,又,所以x=1,2,3,4,即集合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是{1,2,3,4}. 3.D 【解析】对于①,由于x∈N,而-1?N,故①错误;对于②,由于“{ }”本身就具有“全部”、“所有”的意思,而且实数集不能表示为{R},故②错误;对于③,方程组的解集是点集而非数集,故③错误. 4.C 【解析】坐标轴上的点分为x轴、y轴上的点,在x轴上的点纵坐标为0,在y轴上的点横坐标为0. 5. 【解析】由于P,Q相等,故,从而. 6.(2,5) 【解析】∵a∈A且a∈B, ∴a是方程组的解, 解方程组,得∴a为(2,5).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 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x∈R| x-3>2} ,{x| 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注意:B ?/B或B?/A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教案(全册)第一章算法初步 (1) 1.1算法与程序框图 (2)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共3课时) 1.1.1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 【课程标准】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1.理解算法的概念与特点; 2.学会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体会算法思想;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算法概念以及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难点】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过程】 一、序言 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 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 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计算机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 那么,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算法的学习是一个开始. 同时,算法有利于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以前的学习中,虽然没有出现算法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在数学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大量的算法思想,如四则运算的过程、求解方程的步骤等等,完成这些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这就是算法的思想. 二、实例分析 例1:写出你在家里烧开水过程的一个算法. 解:第一步:把水注入电锅; 第二步:打开电源把水烧开; 第三步:把烧开的水注入热水瓶. (以上算法是解决某一问题的程序或步骤) 例2: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 解:算法1 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 第一步:计算1+2,得到3;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3与3相加,得到6; 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的运算结果6与4相加,得到10; 第四步:将第三步中的运算结果10与5相加,得到15. 算法2 可以运用公式1+2+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直接计算 第一步: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5; 第二步:计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第三步:输出运算结果. (说明算法不唯一) 例3:(课本第2页,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可推广到解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说明算法的普遍性) 例4: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的大致步骤是: 第一步:根据题意,选择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第二步:根据条件列出关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方程组; 第三步:解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代入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三、算法的概念 通过对以上几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对算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解决某些问题时,需要设计出一系列可操作或可计算的步骤,通过实施这些步骤来解决问题,通常把这些 在数学中,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 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四、知识应用 例5:(课本第3页例1)(难点是由质数的定义判断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错误!未找到引 用源。是否为质数的基本方法) 练习1:(课本第4页练习2)任意给定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设计一个算法求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所有因数. 解:根据因数的定义,可设计出下面的一个算法: 第一步:输入大于1的正整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2017-2018学年高一数学必修1全册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A版】

2017-2018学年高一数学必修1 全册同步课时作业 目录

1.1.1-1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2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1.1-3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1.2集合间的包含关系 1.1.3-1集合的基本运算(第1课时)1.1.3-2集合的基本运算(第2课时)1.1习题课 1.2.1函数及其表示 1.2.2-1函数的表示法(第1课时)1.2.2-2函数的表示法(第2课时)1.2.2-3函数的表示法(第3课时)1.2习题课 1.3.1-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第1课时) 1.3.1-2单调性与最大(小)值(第2课时) 1.3.1-3单调性与最大(小)值(第3课时) 1.3.1-4单调性与最大(小)值(第4课时) 1.3.2-1函数的奇偶性(第1课时)1.3.2-2函数的奇偶性(第2课时)函数的值域专题研究 第一章单元检测试卷A 第一章单元检测试卷B 2.1.1-1基本初等函数(Ⅰ) 2.1.1-2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第2课时) 2.1.2-1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第1课时)2.1.2-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第2课时)2.1.2-3对数与对数运算(第3课时)2.2.1-1对数与对数运算(第1课时)2.2.1-2对数与对数运算(第2课时)2.2.1-3对数与对数运算(第3课时)2.2.2-1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1课时)2.2.2-2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第2课时) 2.2.2-3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2.3 幂函数 图像变换专题研究 第二章单元检测试卷A 第二章单元检测试卷B 3.1.1函数的应用 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3.2.1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 第三章单元检测试卷A 第三章单元检测试卷B 全册综合检测试题模块A 全册综合检测试题模块B 1.1.1-1集合与函数概念课时作业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联合国所有常任理事国组成一个集合 B.衡水中学年龄较小的学生组成一个集合 C.{1,2,3}与{2,1,3}是不同的集合 D.由1,0,5,1,2,5组成的集合有六个元素 答案 A 解析根据集合中元素的性质判断.

【同步练习】必修3 2.1.1 简单随机抽样-高一数学人教版(必修3)(解析版)

第二章统计 2.1.1 简单随机抽样 一、选择题 1.从某年级1000名学生中抽取125名学生进行体重的统计分析,就这个问题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00名学生是总体 B.每个被抽查的学生是个体 C.抽查的125名学生的体重是一个样本 D.抽取的125名学生的体重是样本容量 【答案】C 2.福利彩票“双色球”中,红球号码有编号为01,02,…,33的33个个体组成,某彩民利用下面的随机数表选取6组数作为6个红球的编号,选取方法是从随机数表第1行的第6列和第7列数字开始由左到右依次选取两个数字,则选出来的第6个红球的编号为 49 54 43 54 82 17 37 93 23 78 87 35 20 96 43 84 26 34 91 64 57 24 55 06 88 77 04 74 47 67 21 76 33 50 25 83 92 12 06 76 A.23 B.09 C.02 D.17 【答案】C 【解析】从随机数表第1行的第6列和第7列数字35开始按两位数连续向右读编号小于等于33的号码依次为21 32 09 16 17 02,故第6个红球的编号02,故选C. 3.用抽签法进行抽样有以下及格步骤: ①把号码写在形状、大小相同的号签上(号签可以用小球、卡片、纸条制作) ②将总体中的个体编号;

③从这容器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号签,将取出号签所对应的个体作为样本; ④将这些号签放在一个容器内并搅拌均匀. 这些步骤的先后顺序应为 A.②①④③B.②③④① C.①③④②D.①④②③ 【答案】A 【解析】用抽签法第一步要进行编号,然后做号签,放入容器,最后按照逐个不放回地抽取号签,所以这些步骤的先后顺序应为②①④③.故选A. 4.用随机数表法进行抽样有以下几个步骤:①将总体中的个体编号;②获取样本号码;③选定开始的数字,这些步骤的先后顺序应为 A.①②③B.③②① C.①③②D.③①② 【答案】C 【解析】随机数表法进行抽样,包含这样的步骤,①将总体中的个体编号;②选定开始的数字,按照一定的方向读数;③获取样本号码.所以把题目条件中所给的三项排序为:①③②,故选C. 5.关于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A.要求总体的个体数有限 B.从总体中逐个抽取 C.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不一样 D.这是一种不放回抽样 【答案】C 【解析】根据随机抽样的定义可知,要求总体的个体数有限,为了保证抽样的公平性,要求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是相同的.从总体中逐个抽取,这是一种不放回抽样.综合以上几点可知C错误.故选C.6.从10个篮球中任取一个,检查其质量,用随机数法抽取样本,则编号应为 A.1,2,3,4,5,6,7,8,9,10 B.–5,–4,–3,–2,–1,0,1,2,3,4 C.10,20,30,40,50,60,70,80,90,100 D.0,1,2,3,4,5,6,7,8,9 【答案】D 【解析】∵用随机数法抽样时,编号的位数应相同,并且不能有负数,∴选项A,B,C均不符合要求,

人教版A版高中数学必修3全套经典教案第一套

人教版A版高中数学必修3全套教案 第一章算法初步 一、课标要求: 1、本章的课标要求包括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基本算法语句,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教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 2、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步骤,算法也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需要算法,在日常生活中做任何事情也都有算法,当然我们更关心的是计算机的算法,计算机可以解决多类信息处理问题,但人们必须事先用计算机熟悉的语言,也就是计算能够理解的语言(即程序设计语言)来详细描述解决问题的步骤,即首先设计程序,对稍复杂一些的问题,直接写出解决该问题的程序是困难的,因此,我们要首先研究解决问题的算法,再把算法转化为程序,所以算法设计是使用计算机解决具体问题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3、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理解并掌握几种基本的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 4、本章的重点是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过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解决问题的过程。点是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三种基本逻辑结构,经历将具体问题的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的过程,理解几种基本的算法语句。 二、编写意图与特色: 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算法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算法思想已经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古代数学中蕴涵了丰富的算法思想。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义务教育阶段初步感受算法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对具体数学实例的分析,体验程序框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以及算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1、结合熟悉的算法,把握算法的基本思想,学会用自然语言来描述算法。 2、通过模仿、操作和探索,经历设计程序流程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程序流程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3、通过实际问题的学习,了解构造算法的基本程序。 4、经历将具体问题的程序流程图转化为程序语句的过程,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 5、需要注意的问题 1) 从熟知的问题出发,体会算法的程序化思想,而不是简单呈现一些算法。 2) 变量和赋值是算法学习的重点之一,因为设置恰当的变量,学习给变量赋值,是构

高中数学 必修三 同步练习:1.1.2.3 循环结构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训练4 循环结构 一、循环结构的运行 1.下列各题中设计算法时,必须要用到循环结构的有( ) A.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B.求分段函数的函数值 C.求1+2+3+4+5的值 D.求满足1+2+3+…+n>100的最小的自然数n 答案:D 2.阅读右边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则输出S 的值为( ) A .-10 B .6 C .14 D .18 答案:B 解析:第一次循环,i=2,S=20-2=18,不满足判断框条件,进入循环体;第二次循环,i=4,S=18-4=14,不满足判断框条件,进入循环体;第三次循环,i=8,S=14-8=6,满足判断框条件,结束循环,输出S.因此,输出S 的值为6. 3.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n 的值为6,则输出S 的值为( ) A.105 B.16 C.15 D.1 答案:C 解析:i=1,S=1;i=3,S=3;i=5,S=15;i=7时,输出S=15. 4.如下图,程序框图所进行的求和运算是( ) A.1+ +…+ B.1+ +…+ C. +…+ D. +…+ 答案:C 解析:由S=S+ 及n=n+2知A,D 不对; 由S=0及n=2知B 不对.

5.若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则该程序运行后输出的值是() A.2 B.3 C.4 D.5 答案:C 解析:第一次循环,n==3,i=2;第二次循环,n=3×3-5=4,i=3;第三次循环,i=4,n==2满足条件,输出i=4. 故选C. 6.阅读下面的流程图填空. (1)最后一次输出的i=; (2)一共输出i的个数为. 答案:(1)57(2)8 二、循环结构的设计 7.某地区有荒山220公顷,从2015年开始每年年初在荒山上植树造林,第一年植树10公顷,以后每年比上一年多植树5公顷.试设计一个程序框图计算到哪一年可以将荒山全部绿化(假定所植树全部成活). 解:由题意知,第n年共植树造林y=10+(n-1)×5(公顷). 所以,所设计程序框图为: (建议用时:30分钟) 1.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k值为() A.3 B.4 C.5 D.6 答案:B 解析:初值为a=3,k=0. 进入循环体后,a=,k=1;a=,k=2;a=,k=3;a=,k=4,此时a<,退出循环,故k=4.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教案(全套)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算法的概念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2)能够用自然语言叙述算法。(3)掌握正确的算法应满足的要求。(4)会写出解线性方程(组)的算法。(5)会写出一个求有限整数序列中的最大值的算法。(6)会应用Scilab求解方程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体会解方程的一般性步骤,从而得到一个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这些步骤就是算法,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算法。由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同一个问题也可能有多个算法,能模仿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写出一个求有限整数序列中的最大值的算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我们对计算机的算法语言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明确算法的要求,认识到计算机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各有力工具,进一步提高探索、认识世界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算法的含义、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判断一个数为质数的算法设计。 难点:把自然语言转化为算法语言。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1、写出的算法,必须能解决一类问题(如:判断一个整数n(n>1)是否为质数;求任意一个方程的近似解;……),并且能够重复使用。 2、要使算法尽量简单、步骤尽量少。 3、要保证算法正确,且计算机能够执行,如:让计算机计算1×2×3×4×5是可以做到的,但让计算机去执行“倒一杯水”“替我理发”等则是做不到的。 教学用具:电脑,计算器,图形计算器 四、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 算法作为一个名词,在中学教科书中并没有出现过,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还没有接触算法概念。但是我们却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算法,熟悉许多问题的算法。如,做四则运算要先乘除后加减,从里往外脱括弧,竖式笔算等都是算法,至于乘法口诀、珠算口诀更是算法的具体体现。我们知道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算法,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算法,解线性方程组的算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算法等。因此,算法其实是重要的数学对象。 2、探索研究 算法(algorithm)一词源于算术(algorism),即算术方法,是指一个由已知推求未知的运算过程。后来,人们把它推广到一般,把进行某一工作的方法和步骤称为算法。 广义地说,算法就是做某一件事的步骤或程序。菜谱是做菜肴的算法,洗衣机的使用说明书是操作洗衣机的算法,歌谱是一首歌曲的算法。在数学中,主要研究计算机能实现的算法,即按照某种机械程序步骤一定可以得到结果的解决问题的程序。比如解方程的算法、函数求值的算法、作图的算法,等等。

(湘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同步练习汇总

(湘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同步练习汇总 1.1.1 集合的含义和表示 1.下列集合中有限集的个数是(). ①不超过π的正整数构成的集合;②平方后等于自身的数构成的集合;③高一(2)班中体重在55 kg以上的同学构成的集合;④所有小于2的整数构成的集合.A.1 B.2 C.3 D.4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①集合N中最小的数是1; ②-a不属于N+,则a∈N+; ③所有小的正数构成一个集合; ④方程x2-4x+4=0的解的集合中有且只有两个元素. A.0 B.1 C.2 D.3 3.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x-5∈N+B.π?R C.1?Q D.5∈Z 4.已知集合S中含有三个元素且为△ABC的三边长,那么△ABC一定不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 5.由a2,2-a,4组成一个集合M,M中含有3个元素,则实数a的取值可以是().A.1 B.-2 C.6 D.2 6.若集合M中只有2个元素,它们是1和a2-3,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7.关于集合有下列说法: ①大于6的所有整数构成一个集合; ②参加2010年亚运会的著名运动员构成一个集合; ③平面上到原点O的距离等于1的点构成一个集合; ④若a∈N,则-a?N; ⑤若x=2,则x?Q. 其中正确说法的序号是__________. 8.由方程x2-3x+2=0的解和方程x2-4x+4=0的解构成的集合中一共有__________个元素. 9.若所有形如3a(a∈Z,b∈Z)的数组成集合A,判断6-+ 是 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 10.数集M满足条件:若a∈M,则1 1 a a + - ∈M(a≠±1,且a≠0),已知3∈M,试把由 此确定的M的元素求出来.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一章1.2-1.2.1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同步训练A卷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一章1.2-1.2.1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同步训练 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9题;共18分) 1. (2分)在编制将两变量a,b的数值交换的正确的程序中,必须使用到的语句是() A . 输入、输出语句 B . 输入、输出语句,条件语句 C . 输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 D . 输入、输出语句,循环语句 2. (2分)下列程序语句不正确的是() A . INPUT“MATH=”;a+b+c B . PRINT“MATH=”;a+b+c C . a=b+c D . a=b-c 3. (2分) (2017高一下·咸阳期末) 将两个数A=9,B=15交换使得A=15,B=9下列语句正确的一组是() A . B . C .

D . 4. (2分)阅读下列程序: INPUT a IF a>5 THEN b=2*a ELSE b=a*a+1 END IF PRINT b END 如果输入5,则该程序的运行结果为() A . 1 B . 10 C . 25 D . 26 5. (2分)如图所示的程序语句的算法功能是()INPUT “a,b,c=”;a,b,c IF a

END IF IF a

高中数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人教A版

习题1.2(第24页)

练习(第32页) 1.答:在一定的范围内,生产效率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而提高,当工人数量达到某个数量时,生产效率达到最大值, 而超过这个数量时,生产效率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而降低.由此可见,并非是工人越多,生产效率就越高. 2.解:图象如下 [8,12]是递增区间,[12,13]是递减区间,[13,18]是递增区间,[18,20]是递减区间. 3.解:该函数在[1,0]-上是减函数,在[0,2]上是增函数,在[2,4]上是减函数,在[4,5]上是增函数. 4.证明:设 12,x x R ∈,且12x x <, 因为 121221()()2()2() 0f x f x x x x x -=--=->, 即12()()f x f x >, 所以函数()21f x x =-+在R 上是减函数.

5.最小值. 练习(第36页) 1.解:(1)对于函数 42()23f x x x =+,其定义域为(,)-∞+∞,因为对定义域内 每一个x 都有4242()2()3()23()f x x x x x f x -=-+-=+=, 所以函数42()23f x x x =+为偶函数; (2)对于函数 3()2f x x x =-,其定义域为(,)-∞+∞,因为对定义域内 每一个x 都有33()()2()(2)()f x x x x x f x -=---=--=-, 所以函数 3()2f x x x =-为奇函数; (3)对于函数 21 ()x f x x +=,其定义域为(,0)(0,)-∞+∞ ,因为对定义域内 每一个x 都有 22()11 ()()x x f x f x x x -++-==-=--, 所以函数 21 ()x f x x +=为奇函数; (4)对于函数 2()1f x x =+,其定义域为(,)-∞+∞,因为对定义域内 每一个x 都有22()()11()f x x x f x -=-+=+=, 所以函数 2()1f x x =+为偶函数. 2.解:()f x 是偶函数,其图象是关于y 轴对称的; ()g x 是奇函数,其图象是关于原点对称的. 习题1.3(第39页) 1.解:(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