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双胍类降糖药
如何选用磺脲类和双胍类降糖药

如何选用磺脲类和双胍类降糖药目前,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方法是使用口服降糖药,其中最常用的口服降糖药是磺脲类药物和双胍类药物。
这两种降糖药的种类很多,广大糖尿病患者在选用它们时常感到很困惑。
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向广大读者介绍一下如何选用这两种降糖药。
一、磺脲类药物磺脲类药物主要有两代。
第一代磺脲类药物主要有甲苯磺丁脲(D-860)、氯磺丙脲、醋磺己脲、妥拉磺脲等。
第二代磺脲类药物主要有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波脲、格列喹酮(糖适平)等。
磺脲类药物可直接刺激胰岛β细胞,促使其分泌胰岛素,故主要适合以下糖尿病患者使用:①尚存在相当数量(30%以上)且具有一定功能的胰岛β细胞、经控制饮食和加强锻炼不能使病情获得良好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
②已经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但每日胰岛素的用量在30单位以下的2型糖尿病患者。
③胰岛素每日用量超过30单位、但对胰岛素有抗药性或对胰岛素不敏感的2型糖尿病患者。
那么,面对种类很多的磺脲类降糖药,糖尿病患者应如何选择呢?临床实践证实,在选择磺脲类药物时,应从其疗效、不良反应及价格这三个方面综合进行考虑。
1疗效。
磺脲类药物的疗效主要有两个方面:①降低血糖。
不同的磺脲类药物其降血糖的作用是不同的,在常规剂量下,它们降血糖的作用大致如下: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甲苯磺丁脲>格列波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
②防治并发症。
格列吡嗪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增加血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故具有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格列波脲和格列齐特均可降低血小板的粘附性和聚集性,故具有预防和减轻血栓性疾病的作用。
格列喹酮是唯一不通过肾脏代谢的磺脲类药物,故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2不良反应。
磺脲类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易引起低血糖。
一般来说,氯磺丙脲的作用时间较长,最容易引起低血糖。
格列本脲和格列齐特的用量若特别大时,也容易引起低血糖。
常用磺脲类降糖药特点简表

(3)抑制肝糖异生,抑制肝糖输出。 4 适应症
(1) 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为肥胖而不能通过饮食控制及运动治疗控制 的高血糖患者首选。
(2) 2型糖尿病人经饮食加磺脲类降糖药治疗后,血尿糖仍然控制不满 意时,可加用双胍类降糖药。
(3) 1型和2型糖尿病人使用胰岛素治疗时,双胍类可与之合用,协助 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减少胰岛素用量,有时可使一些病情不稳定的病人 病情趋于稳定。
(1)胃肠道反应,如20%病人食欲下降、纳少、恶心、腹胀、腹泻、 上腹不适等,若从小量开始,餐中或饭后服用,或同服胃舒平,氢氧化 铝等药物可减少上述反应。
(2)大剂量双胍类降糖药可使尿中出现酮体,严重时出现乳酸性酸 中毒。
6临床应用 双胍类降血糖药有苯乙双胍、二甲双胍两类,其降糖作用缓和,单 独应用不发生低血糖反应。二甲双胍依生产厂家不同,组成成分和常用 剂量略有区别。见下表。 (1)降糖灵(苯乙双胍)。口服后易吸收,2~4小时达高峰,作用维持约4 ~6小时。服后约50% 从胃肠吸收,1/3在肝内苯环羟基化,后经尿排 出,其余以原形经尿排出。每片25mg,一般剂量75~100mg/日,分2~ 4次服用。有肝肾疾病患者降血糖作用并不明显,但易导致乳酸性酸中 毒,故不宜采用。 (2)降糖片(二甲双呱)。作用与降糖灵相同,但它对胃肠刺激较小,故 胃肠道副反应较轻,且不像降糖灵那样容易发生乳酸中毒。每片 0.25g,一般剂量为0.75~1.5g/日,分三次服。 (3)二甲双胍降血糖作用(空腹、餐后)及降HbA1c作用效果显著, 剂量足够大时与磺脲类效果相近。单用和联合其他降糖药可降低空腹或 随机血糖2~4mmol/L(20%-30%),降低HbA1c绝对值1%~2%。单独应用 很少发生低血糖,联合应用时则可发生。 (4)二甲双胍不增高血胰岛素,可使之稍降低,不增加体重,反可 稍降低,与磺脲类合用可减少体重的增加。 (5)二甲双胍可改善脂代谢,可不同程度降低甘油三脂、总胆固 醇、游离脂肪酸。 (6)二甲双胍可降低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物(PAI-1)。
糖尿病药物分类及代表药物

糖尿病药物分类及代表药物文章目录*一、糖尿病药物分类及代表药物*二、口服降糖药的6大误区*三、糖尿病患者六大禁忌药糖尿病药物分类及代表药物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还是一种终身疾病,很难彻底治愈。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的胰岛素绝对缺乏或相对不足,或是该物质本身质量及其他原因造成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而引起的以糖代谢为主的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的代谢混乱的一种综合病症。
那么糖尿病有哪些治疗药物呢?1、磺脲类药物常见药物:达美康、优降糖、美吡达、糖适平。
作用机理:磺脲类药物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口服降糖药物,它是通过与β-细胞表面特异受体的相互作用,刺激胰岛素分泌,当细胞外液中葡萄糖浓度上升时,胰岛β-细胞内 ATP/ADP比值上升,细胞膜上K+通道关闭,细胞膜去极化,Ca+ +通道开放,Ca+ +内流并启动胰岛素β-细胞释放胰岛素。
2、双胍类药物常见药物:美迪康、格华止、迪化糖锭。
作用机理:二甲双胍类药物能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能减少肝糖的输出,增强周围葡萄糖的摄取,减少脂肪酸氧化和增加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不刺激内源胰岛素分泌,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不仅可降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还可使HbA1c进一步降低,并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用量。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常见药物:如拜糖苹、倍欣等。
作用机理:α-葡萄糖苷酶是一种能使不被吸收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分解成小肠可吸收的单糖,而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则通过抑制该酶作用,而延迟或减少餐后血糖升高。
4、胰岛素分类: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胰岛素。
作用机理: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
外源性胰岛素主要用来糖尿病治疗,糖尿病患者早期使用胰岛素和超强抗氧化剂如(注射用硫辛酸、口服虾青素等)有望出现较长时间的蜜月期。
口服降糖药的6大误区1、胰岛素依靠型糖尿病病人不宜单用口服降糖药,当然双胍类降糖药及拜糖平与胰岛素合用还是很有效的。
2、糖尿病孕妇应一律停用口服降糖药,以免目前血糖控制不佳,同时引起胎儿发育有异常。
常见+6+种抗糖尿病药物异同点比较

常见+6+种抗糖尿病药物异同点比较常见 6 种抗糖尿病药物异同点比较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
以下是常见的6种抗糖尿病药物的异同点比较:1. 胰岛素注射剂(胰岛素):- 作用机制: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降低血糖水平。
- 使用方式:需要通过注射进行使用。
- 优点:对血糖控制具有快速有效的作用。
- 缺点:需要注射,可能引起低血糖。
2. 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 作用机制:降低肝脏糖原的产生,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 使用方式:口服药物。
- 优点:降血糖效果好,不会引起低血糖。
- 缺点: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反应。
3. 口服降糖药(磺脲类药物):- 作用机制: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
- 使用方式:口服药物。
- 优点:降血糖效果好。
- 缺点:可能引起低血糖、体重增加和胃肠道不适反应。
4. 口服降糖药(α-糖苷酶抑制剂):- 作用机制:抑制肠道中的α-糖苷酶,延缓葡萄糖的吸收。
- 使用方式:口服药物。
- 优点:降血糖效果好,不会引起低血糖。
- 缺点: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反应。
5. 口服降糖药(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作用机制: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 使用方式:口服药物。
- 优点:降血糖效果好,不会引起低血糖。
- 缺点: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反应。
6. 口服降糖药(胰岛素增敏剂):- 作用机制: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葡萄糖的利用。
- 使用方式:口服药物。
- 优点:降血糖效果好,不会引起低血糖。
- 缺点:可能导致体重增加。
上述抗糖尿病药物在降低血糖水平方面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使用方式。
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根据病情、患者个体差异和医生建议进行选择,以达到最佳的血糖控制效果。
口服降糖药

3. 通常不会引起低血糖。
4. 该类药物易引起胃肠道刺激,应在饭后 立即服用为好。
三、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目前有拜糖平和倍欣2种
适应症: 1. 用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 2. 2型糖尿病较胖的、高胰岛素血症者。
3. 应用其他降糖药效果不满意者,尤其是 餐后血糖 控制不佳时。
2. 那格列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唐立。
胰岛素治疗
适应症:
1. 1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缺乏,需终生补充 治疗。
2. 2型糖尿病,经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不好的。
3. 出现并发症可考虑用胰岛素治疗
4. 手术、外伤、妇女妊娠、分娩时。
5. 2型糖尿病较瘦的、身体状况较差的应及早
用胰岛素。
胰岛素给药途径的改进:
1. 口服胰岛素:由于口服胰岛素易在 胃肠破坏,生物利用度低,近几年正 在研制能被机体吸收利用的口服剂型。
2. 吸入胰岛素:可通过粉末吸入或雾 化吸入,目前尚未成熟。
3. 胰岛素泵:通过设定胰岛素剂量连 续皮下输注胰岛素。
最后希望糖尿病患者能够象正 常人一样工作顺利,生活快乐!
服药时应注意:
1 . 一般在饭前服用。
2. 老年人应特别小心,有时可 引起低血糖
3. 初治的糖尿病人,尽量不用 或少用此类药物
二、双胍类口服降糖药 1、苯乙双胍 降糖灵,价格便宜。 2、二甲双胍 降糖片。
双胍类特点及注意事项:
1 .双胍类药物是通过抑制糖吸收、抑制糖 异生,增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达到降血 糖目的。
副作用:
该类药主要副作用是腹部不适、 胀气、开始剂量要小,应在第一口 饭时嚼碎服下。
四、噻唑烷二酮类:
医疗行业-简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的种类和优劣分析 精品

简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的种类和优劣分析糖尿病治疗的口服降糖药有五类:一、磺脲类:适用于II型糖尿病,消瘦的患者1.D860(甲糖宁,甲苯磺丁脲)2. 格列本(苯)脲(优降糖)3.消渴丸4. 格列吡嗪(美吡哒、优哒灵美、迪沙、依必达、瑞易宁等)5. 格列齐特(达美康)6. 瑞易宁(格列吡嗪控释片)7.*** 格列喹酮(糖适平)8. *** 格列美脲(迪北、万苏平、圣平、伊瑞、亚莫利):二、双胍类:适用于II型、肥胖的患者1.降糖灵(苯乙双胍)2.降糖片3.盐酸二甲双胍片三、苯甲酸衍生物(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适应于基础血糖正常的患者1. *** 瑞格列奈(诺和龙,孚来迪)2. 那格列奈(唐力、唐瑞、万苏欣)四、α-糖苷酶抑制剂:适用于饭后血糖高1. *** 拜唐苹(平)(阿卡波糖,Acarbose、卡搏平、倍欣)2. 伏格列波糖五、噻唑烷二酮类(格列酮类):适合肥胖患者1.罗格列酮(文迪雅)2. 吡格列酮(曲格列酮)(艾汀)其中,格列美脲、阿卡波糖(拜糖平)、罗格列酮(文迪雅)、吡格列酮和瑞格列奈进入市场较晚,但它们由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巨大的市场潜力而被称为“五朵金花”,其对应产品的代表品牌分别是亚莫利(万苏平,迪北...))、拜糖平、文迪雅、艾汀、诺和龙(孚来迪)。
注,打***的是我认为对老年II型消瘦患者比较好的药:)一、磺脲类:适用于II型糖尿病,消瘦的患者如果你是II型糖尿病,不胖的人,医生一定会首选黄脲类的药给你用,一般的讲,我们用黄脲类的药只用其中的一种,不可能用两种同样的黄脲类的药用在你一个人身上,你又用优降糖,又用美吡达是不对的,就用黄脲病类里一种药,而且开始用药都是用小量的开始,因为黄脲类的药能够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分泌多了以后,假如你血糖本身不太高,它可以引起低血糖,低血糖以后呢有症状不说有时候还有危险,所以开始小量,然后监测血糖,控制要是不理想,慢慢加量,所以这是黄脲类的用药是这样一个用药原则,朋友们要知道黄脲类用药一般是在饭前半小时用药,适合于不胖的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