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导学案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

第十二章从水之旅谈起第一节温度和温度计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理解温度的概念。

2.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原理。

3. 知道摄氏温度的定义及常见温度值。4、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5、了解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使用方法。

重难点: 摄氏温度的规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

【自主学习】

(一)温度:我们把物体的叫做温度。P47先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

水和冷水中,然后两只手放入温水中,两只手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完成后小组讨论:“只凭感觉判断温度可靠吗?

放入热水中的手,再放入温水中时,会感觉到水是的;而放入冷水中的手再放入同一杯温水中时,却感觉水是的(填“冷”或“热”)。因此,单凭手的感觉判断水的冷热是不准确的。

(二)温度计:阅读P47“温度计”部分,然后进行试验:自制温度计。试验完成后,回答:

1、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2、这说明温度越高,液体的体积越__(选填大或小),这就是___现象。

3、把手捂到温度计的液泡上,你会发现什么现象,这说明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

理是什么?

小组讨论后总结:

(1)温度计的构造:

(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的性质

制成的。

(三)温度计的刻度原理:阅读P48“摄氏温度”部分,完成以下填空。

(1)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把的温度规定为0℃,把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一等份代表,摄氏温度的单位是。

注意:体会一下摄氏温度规定的含义:

如果现在你手里有一支没有画刻度线的温度计,需要你用摄氏温度将刻度线画上,具体的操作方法: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待液面稳定后,在液面位置记下0,然后再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入沸水中,因为液体受热膨胀,液面会上升,待液面温度后,在液面位置记下100,然后把从0到100的长度平均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代表1℃,记0的位置代表0℃,记100的位置代表100℃。并且还可以利用每一份的相同长度画出0℃以下和100℃以上的刻度。

(3)“-15.6℃”读作:或。

(4)人的正常体温是___________,我国最高气温是_______,最低气温

是_______,

4.思考并讨论:如果要给我们自制的温度计刻上刻度,如何刻呢?

(四)常用温度计:阅读P49-P50“温度计的使用”和“体温计”部分,

小组内交流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1.温度计的使用前:首先要认清它的和,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超过了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会出现现象。如果所测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所测的最低温度,会出现现象。

2.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正确方法:

(1)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被测液体中,上不要,下不要侧不要碰。

小组讨论:观察如下使用温度计的操作,判断正误,如果有错误,请指出错误的原因。

A

B C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待温度计的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停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相平。

(4)

3.体温计的量程是到,分度值是;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被设计成细管,可以防止水银玻璃泡;使用体温计前要,将玻璃泡内的水银甩回玻璃泡。

四、课堂小结:

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

五、达标检测:

1、温度计是一种常见的测量工具,图1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A.-4℃ B.-6℃.C.6℃ D.16℃.

2、某粗心的护士用体温计测得某病人的体温是38.8℃,仅用酒精擦拭后就给正常人和39℃病人测体温,则两次的体温计示

数分别为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体温计不能离开人体读数。

B.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C.体温计每次使用之前都要放在沸水中消毒。

D.人体口腔正常温度一定是88℃.新|课|标|第|一|网

4、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 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 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窒温

5、.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实验中,经过下列5个步骤,请填上正确的顺序______

A.选择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B.估计被测水的温度;

C.让温度计与被测的水充分接触;

D.取出温度计;

E.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6.-20℃的正确读法是()A.零下20度 B.零下摄氏20度C.负摄氏20度 D.零下20摄氏度

7.冬天,北方的气温最低可达-40℃,为了测量那里的气温应选用()

A.水银温度计

B.酒精温度计

C.以上两种温度计都可以

D.以上两种温度计都不行

8.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0℃,若没有甩过,又用它依次去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它们的实际体温为36.90℃和38.60℃,那么两次测温后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A.36.90℃和38.60℃

B.37.50℃和38.60℃

C.36.90℃和37.50℃

D.37.50℃和37.50℃

9、体温计使用后消毒方法正确的是()A、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B、放在沸水中煮 C、用医用酒精檫拭D、用清水冲洗

10.人们常说“今天最高气温是摄氏16度”。其错误在于。

11.一支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显示的温度为3℃,插在l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显示的温度是97℃,那么当它插入温水中显示的温度为30℃,温水的实际温度为。

12.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实验中,经过下列5个步骤,请填上正确的顺序______ _ __

A.选择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B.估计被测水的温度;

C.让温度计与被测的水充分接触;

D.取出温度计;

E.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13、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和认清它的。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右图中甲、乙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____℃,水的温度是℃。

14、如下图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我国南极科考队成功到达南极的最高点“冰穹”,该地的气温达零下80℃以下,用图示的温度计_______ _(选填“能”或”不能”)测量该地的气温。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的冰比0℃的水冷

B 可以用体温计测出开水的温度

C 寒暑表是用来测温度的

D 用体温计可以测出35℃以下的温度

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0℃的冰与0℃的水冷热程度相同B.-20℃的冰比-15 ℃的水温度高C.不能用体温计测沸水的温度D.体温计使用前若示数在35℃以上应先甩几下

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学习目标:(1)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

(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及熔点和凝固点

(3)了解熔化图象和凝固图象的物理意义

学习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图象表示出来。

自主学习:

一.问题引入:

1.夏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这是为什么?

2.自然界中物质存在 三种状态,且这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其中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 .

3.熔化与溶化不同,前者表示物质从固态到液态,后者表示物质溶化在溶剂中的过程.

二、认识晶体(看课本95页完成下题)

(1)你认识的晶体有 、 、 、 。

非晶体有 、 、 、 。

三.探究物质的熔化、凝固特点:

1、铜工艺品和玻璃工艺品有不同的制作工艺,铜和玻璃分别属于 和

猜想:晶体和非晶体可能有 (相同或不同)的熔化规律。

2.设计进行实验研究冰块(或蜡和海波)的熔化过程。

1、注意:实验时,严禁用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冒盖灭(不能用嘴吹);万一洒出的酒

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立即用湿布铺盖。

2、照图5-2-5选择需要的实验器材,进行试验,并把所得数据填入表格。

(1)实验器材有:铁架台(横杆、铁夹)、 、试管、碎冰。

(2)组装实验装置时,试管用铁夹固定,位置尽可能低;根据试管的高度、温度计的长度固定 。

(3)将适量的碎冰放入试管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每隔0.5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冰的状态

化图象。

3.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但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烛蜡熔化时的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4.图2中 A 为晶体B 为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总结: 问题1:晶体在 时的温度叫

做 。晶体 熔点(选填 有 或 没有),

非晶体 熔点

问题2:晶体除熔化时有一定的温度,在凝固

时也有一定的温度,晶体在 时的温度叫

做 。晶体 凝固点(选填 有 或 没有),

非晶体 凝固点。有没有确定的熔点(凝固点)

是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 ,我们可以根据它

来鉴定物质。

问题3:熔化需要 (选填 吸热 或 放

热),凝固需要 。

【课堂展示】

1. 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根据该图像能够获得的合理信息

有: 信息一:海波的初温为25℃;

信息二:

信息三:

2.如图右所示,烧杯与试管中均放有冰块,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底部,

在烧杯内冰块逐渐熔化成水的过程中( ),并解释为什么?

A.试管内冰块不会熔化

B.试管内冰块会熔化一部分

C.烧杯内水温保持0℃

D.烧杯内水温高于0℃

3.

(1(3)水银温度计在-40℃时已无法使用; (4)在-265℃时氢气是固态.

4.

(2)

5.小玉漫步在雪后的海边,发现道路上的水都结了冰,但海水却没有结冰.她想到水的凝固点是否与水中含盐量的多少有关呢?

猜想: 含盐越多凝固点越 (高/低);

设计进行实验:

主要器材和装置:箱门透明的冰箱,三只烧杯,足量水,一些盐,三支温度计.

实验步聚:①在杯中装相同质量的水,分别加质量 的盐;

②将烧杯置于 ; ③观察温度计,记录 的温度.

下表是某组同学记录的数据.

归纳分析: 通过分析上述数据,你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

6.用钢浇铸铜像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一个凝固过程B.一个熔化过程 C.先熔化后凝固 D.

先凝固后熔化

7.在下图的四个图像中,表示海波熔化的图像是 ( )

8.某种晶体熔液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试分析:

(1)这是熔化图像还是凝固图像? (2)这种晶体的熔点是多少? (3)这种物质固态时是什么名称? (4)固液共存的时间有几分钟?

9.水的“自白”:我是水,我现在的体温如图所示,并且我还在放热.请你告诉我,我现在的体温是 ℃,我正在

(填“熔化”或“凝固”).;

10.冬季,菜农贮菜时,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利用了 .高烧的病人常用冰袋降温,这利用了 .

11.根据最新的天气预报,晚上气温将继续下降,这可急坏了橘子场主,因为严寒的天气可能毁掉一年的收获.怎么办?农场主只好吩咐他的工人给橘子树喷水,随着气温降低,水结成了冰,橘子保住了.请你说说农场主这样做的物理原理.

(1)此物质一定属于 体(填“非晶体”或“晶体”);

(2)此物质的熔点是 ,开始加热8分钟时,物质处于 态;

(3)在右图中用笔线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5.下面几种说法,是对还是错(1)同一种物质处于哪种状态与该物质此时的温度有关

. (

2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3)物质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4)非晶体没有熔点,所以熔化时不吸热.(5)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以下几

用.

8.如图2.2,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 种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甲在熔化过程中吸

热,温度 。

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导学案 (1)

学习目标:

1、了解汽化的两种方式、液化的两种方法,了解汽化和液化是互逆过程。

2、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知道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3、了解水沸腾时的现象,会画液体沸腾图象。

4、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预习自学:

1、物质由____态变为____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有 和 两种方式。

2、蒸发时需要 (吸热/放热)。

3、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蒸发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家中观察烧开水,了解水沸腾前、沸腾时的声音及气泡的大小变化。

沸腾前的声音 ,沸腾时的声音 。

沸腾前的气泡 ,沸腾时的气泡 。

5、水沸腾时 (需要/不需要)吸热,水的温度 (升高/不升高)。l 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 探究学习:

一、 小实验引入课题:

教师用酒精棉球在黑板上写“汽化”两个字,一会儿黑板干了。黑板上的酒精哪儿去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汽化

列举出生活中类似于“酒精跑到空气中” 的汽化现象:

总结:一、汽化

1、定义:物质由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_态。

2、汽化的方式有两种: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三、蒸发

活动1:观察蒸发现象

(1)在自己手背上涂些酒精,然后观察酒精的变化,手背上涂酒精处有何感觉?说明什么问题?

答:酒精由 ______态变为______态,涂酒精处感觉________。

说明:1、酒精发生了________现象; 2、酒精蒸发需要___________。

(2)将一支液体温度计插入烧杯内的酒精中,测量出酒精的温度,并停留一会儿,示数__________(是/否)变化;再把温度计从酒

精中拿出,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1、酒精内部__________(有/没有)

发生蒸发现象;2、蒸发______(有/没有)吸热致冷作用。

总结:二、蒸发

1定义:只在__________发生的汽化现象

2蒸发发生得_________(缓慢/急剧)。

3蒸发需要_____热,有致冷作用

4蒸发在________温度下都能发生。(得出这个结论,还要综合前面举的例子)

活动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看展示图片猜想,湿衣服要快速晾干的话,可以有哪些方法?

________(提高/降低)液体的温度,________(增大/减少)液体的表面积,_______(加快/减慢)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控制

变量法)

总结: 5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看“生活 物理 社会”分析坎儿井的作用:减少输送过程中水的_______和_________。

四、沸腾

活动:观察水的沸腾(学生分组实验)

1.看问题,思考并作出你的猜想。

a 沸腾是不是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内部发生吗?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沸腾发生得缓慢还是剧烈?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沸腾需要吸热吗?猜想:_____________。

d 沸腾能否在任何温度下自发进行?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

e. 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

2.设计实验方案

(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实验装置图(如右图)以及注意点:

用石棉网加热;用酒精灯外焰加热;烧杯中倒小半杯温水即可;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水中,不能碰到杯底杯壁;杯口盖一张纸以减少热量散失。

(4)实验需要记录的数据:

(5)实验需要观察的现象:

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数目_______(多/少),上升过程中体积变________(大/小);沸腾时,数目_______(多/少),上升过程中体积变________(大/小)。

水的声音在沸腾前较________(大/小),沸腾时较_________(大/小)。 (6)停止加热,水__________(能/不能)继续沸腾。

(7)作出对应的温度—时间图像即T-t 图(见右图)作完图提问:沸腾前,

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___(不断上升/保持不变/不断下降);沸腾时,继

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_____(不断上升/保持不变/不断下降)。沸腾_______(需/不需要)吸热。

总结:三、沸腾

1沸腾是液态________和________同时发生的________(缓慢/剧烈)汽化现象; 2沸腾需要继续_______热,但是温度_______________;有大量的气泡上升,

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3沸腾_______(能/不能)在任何温度下进行,需要达到________才能进行。

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_____(相同/不同)。液体的沸点与_____________

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_____。

4

液体沸腾必须满足:①液体的温度必须达到_______; ②液体需要继续_________热。 了解几种液体的沸点87页。

阅读89课堂练习:

1、某同学在探究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在室外放了两只等量酒精的相同的烧杯,其中一只放在烈火日下,另一只放在附近的树荫下,一段时间后,比较两只烧杯中剩余酒精的多少,他这样做是为了验证( )

A 、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种类有关

B 、液体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C 、液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的关系

D 、液体蒸发快慢与表面气流快慢的关系

2、下列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 )

A 、将教室地面上的水扫开后地面易干

B 、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扇风

C 、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

D 、用塑料袋包装蔬菜放入冰箱内

3、在古代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到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为了新奇,美观

B .为了寻欢作乐

C .为了清洁房顶

D .为了解暑降温

4、下列不属于蒸发吸热的现象是( )

A .夏天,在地上酒水会感到凉快

B .刚从游泳池上来的人会感到冷

C .天热进,狗伸长舌头进行散热

D .冰溶化时,从外界吸热,温度不变

5、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做完“水沸腾”实验后,根据记录作出的水沸腾图像则从图像中我们可以看出:水的初温是: ℃,实验时水的沸点是: ℃,沸腾前共加热了 分钟。沸腾时,观察到水中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变 ,在实验过程中,想要缩短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可采用的措施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现象中,能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温度有关的是( )

A 、把洒在地上的水扫开,蒸发加快。

B 、在甲、乙两个相同容器内分别装有40℃和20℃的水,甲容器中的水面下降要快一些。

C 、在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装同温度的水和酒精,一段时期后,发现酒精容器中的液面下降得要快一些

D 、擦干手上的水,吹风时会加快蒸发

7、常用温度计不用酒精作为测温液体的原因是 ( )

A 、酒精易挥发会使温度计内的液体很快减少

B 、酒精热胀冷缩的程度小,会使温度计不灵敏

C 、酒精无色透明,不易染色不方便读数

D 、酒精沸点太低,不能满足日常的测量要求

8、通常情况下,已知液态氧的沸点是一183℃,液态氮的沸点是一196℃,液态氮的沸点是—268.9℃,利用液态空气提取气体,随着温度的升高最先分离出来的是 ( ) A 、氦气 B 、氮气 C 、氧气 D 、不好判断

9、将盛有水的试管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对烧杯加热相当长的时间,则 ( )

A .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也同时沸腾

B .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C .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稍待一会儿试管中的水才沸腾

D .烧杯中的水会沸腾,但试管中的水不能达到沸点,也不会沸腾

10. 图中有甲、乙两容器,装有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酒精,过了一会儿,则 ( )

A. 甲容器中酒精多

B. 乙容器中酒精多

C. 两容器中一样多

D. 无法判断

11. 夏天游泳时,在水里不觉得冷,上了岸觉得冷,这是因为 ( )

A. 水的温度高,空气的温度低

B. 空气比水容易传导热量

C. 人体表面的水分蒸发要吸收热量

D. 以上都不对

12. 夏天用电风扇吹,人会感到凉快,这是因为 ( )

A. 电风扇吹出的风能产生冷气

B. 电风扇吹出的风能降低空气的温度

C. 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吸收人体的热量

D. 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速人体表面水分的蒸发

13. 用苯在1atm 下的沸点是111℃,如果在 1atm 时,甲苯的温度是11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苯沸腾

B. 甲苯不沸腾

C. 甲苯继续吸热,则能沸腾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4. 在敞开的水壶里烧水,使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将 ( )A. 逐渐升高 B. 不变 C. 逐渐降低 D. 忽高忽低

15. 人从游泳池上岸被风一吹感到特别凉快,这是由于______的原因,一杯40℃的酒精,打开盖子酒精不断蒸发,余下的酒精温度______40℃(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16. 在烹炸食物时常会见到:滚开的油锅中,溅入一滴水后,会有剧烈的响声,并溅起油来。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90 95 100

0 1 2 3 4 5 二者缺

一不可

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导学案 (2)

教学目标:

1、知道缩短沸腾实验的方法,会总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2、了解液化的概念、液化的两种方法,知道汽化和液化是互逆过程。

3、会解释一些简单的液化现象。

4、通过做“模拟雨的形成”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预习自学:

1、对比蒸发和沸腾的各自特征,总结两者的异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由_______态变为_______态的现象叫做液化。液化需要________(吸/放)热。

3、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

学习过程:

一、提问引入课题

提问1: 上一节课中,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有的同学的实验时间比较长,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可以有哪些方法?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6、缩短实验时间的方法有:

①用_______水,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_______(温/冷)水, 可以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火力, 可以供给_________热量。

④给烧杯加_______, 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问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的特征有什么异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看课件显示的现象,并分析物质的物态变化。

a

.刚从冷藏室中拿出的苹果,表面不断凝结小水珠;答:水由_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__态。

b

.冬天,室内玻璃窗上的水珠; 答:水由

_________态变为

___________态。

总结:五、液化

1、定义:物质由______态变为______态的过程。

活动1: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

1、 教师在烧瓶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等沸腾以后,仔细观察瓶内和瓶口的上方,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答:在瓶口的上方和周围看到了_______________。它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说明:在瓶口的上方和周围发生了______

_______________现象。

2、 答:冷的金属盘底部出现________。说明:在金属盘底部也发生了_________现象。 手感觉金属盘底部变_______(冷/热),说明:液化需要___________(放热/吸热)。

总结: 2、液化需要________热。

3、比较一下液化和汽化的物态变化情况和吸热放热情况,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液化和汽化过程互________。 总结: 3、液化和汽化是_________过程。

4、从这个实验看,水蒸气要发生液化需要什么条件?

答:水蒸气要_______(冷/热)的,_______(冷/热)水蒸气要遇到_______(冷/热)的物体,才能液化成水。

总结: 4、气体液化的条件:____ _的气体遇到______的物体才能液化成液体。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5、液化现象中,气体本身的温度有什么变化?答:气体本身的温度__________(升高/降低)了。

活动2:液化乙醚

看演示,用注射器吸入一些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孔。乙醚处于__________态; 向外拉动活

塞,观察到注射器内体积变_______以及乙醚处于_________态。说明:乙醚发生了_________(物态

变化),这是通过__________方法。

总结: 5、使气体液化的方法: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三、液化现象解释

(1) 如右图,冬天烧开水时,在最靠近壶嘴

的地方反而不出现“白气”,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右图,石油气是怎样液化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似的现象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3)上面两个例子中的水珠是怎样形成的?

a .刚从冷藏室中拿出的苹果,表面不断凝结小水珠;

b .冬天,室内玻璃窗上的水珠;

答:a 中的小水珠是_________中的_______水蒸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成的。

b 中的水珠是室_______(内/外)的______水蒸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4)还有哪些现象属于液化现象?怎样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展示

1、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异同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生

B 、蒸发和沸腾都只发生在液体表面

C 、蒸发过程平缓,而沸腾过程剧烈

D 、蒸发不需要吸热而沸腾需要吸热

2、烧开水时,从开水壶嘴中冒出的“白气”是 ( ) A .水蒸气 B .小水珠 C .热空气 D . 以上说法都不对

3、北方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地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_________遇到_________液化成的___________。

4、被100℃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100℃的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___________的缘故。

5、把烧红的铁棒放入冷水中,可以看到水面上出现“白气”,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先是__________,后是________。

6、气体打火机里面的丁烷气体,是利用__________的办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打火机里的.

7、运载火箭中的氧和氢都是以________状态装在火箭里的,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使它的________,便于___________和_________。

8、夏天自来水管外壁上的水珠是水蒸气由于遇冷发生的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________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罐里的。

9、由于水能够溶解多种物质,因此天然水总是溶有杂质,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水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水.如下图左图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0、(1)在如上图右图所示装置中,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气”,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 现象,雾状的“白气”实际是 ;

(2)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的温度将 (升高/不变/降低)。

(3)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是 。

11. 沸腾时观察到的现象是:水中形成______,上升时______,到水面______,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12. 在烧瓶中装一些刚停止沸腾的水,然后用抽气机抽去瓶中的空气,这时水面上的气压______(选填“减小”、“不变”或“增大”),可以观察到瓶中的水又沸腾起来了,可见______液面上方的气压可以使水的沸点降低。

13. 电冰箱是根据物质汽化时______热,液化时______热的原理制成的。

14. ______和______是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液化石油气是利用______的方法实现的。

15. 打开冰箱门,看到冒“白气”,这“白气”是______,这是由于______遇冷______形成的。

16. 人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100℃的开水烫伤厉害,这是因为______。

17. 在北方的冬天,汽车驾驶员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物作为汽车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这是因为这种混合液具有______。

18. 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放入病人口腔内。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19. 雾与露是空气中水蒸气______形成的。 ( )

A. 熔化

B. 汽化

C. 液化

D. 凝固

20. 在通常情况下,已知液态氧的沸点是-183℃,液态氮的沸点是-196℃,液态氦的沸点是-268.9℃,利用液态空气提取这些气体,随温度升高而先后分离出来的次序是 ( )

A. 氧、氦、氮

B. 氧、氮、氦

C. 氦、氧、氮

D. 氦、氮、氧

21. 深秋的早晨起床时可看到房间玻璃窗上有许多小水珠,这些水珠在 ( )

A. 窗玻璃朝房内的一面

B. 窗玻璃朝房外的一面

C. 窗玻璃的里外两面

D. 不能断定在哪一面

22. 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碗不与锅接触),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碗中的汤 ( )

A. 会沸腾的慢一点

B. 同时沸腾

C. 不会沸腾,温度为100℃

D. 不会沸腾,温度低于100℃

23. 对锅加热,里面的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如突然止火,水面上很快出现很多“白气”,这是因为 ( )

A. 沸腾时水不蒸发

B. 沸腾时水面上的蒸气高于100℃

C. 止火后水分开始大量蒸发

D. 止火后水面上的温度低于100℃;大量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形成“白气”

24. 夏天有人用湿毛巾包在牛奶瓶外,希望牛奶不致很快变质。从物理学角度来看,这种做法 ( )

A. 毫无意义,因为物体间温度相同时不发生热传递

B. 错误,湿毛巾包裹使奶瓶散热困难,牛奶反而要变质

C. 正确,湿毛巾中的水分蒸发,要从奶瓶吸收部分热,有降温作用,从而延缓牛奶变质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知道常见的升华现象和凝华现象

2、知道升华是吸热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3、能用物态变化说明云、雨、雪、露、霜的形成

重点难点:

1、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

2、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的理解及应用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

1、物质从______________的过程叫升华。物质_________ 叫凝华。凝华、升华是两个_____的过程。冰先熔化成水,再汽化____升华,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升华或凝华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在严寒的冬天,洗后的衣服挂在室外,由于气温在0 ℃以下,湿衣服上的水很快就结为冰.尽管这些冰不会熔化,但时间长了,衣服还是会干的,这就是因为冰升华为水气跑掉了.放置在衣箱里的卫生球或樟脑块,会逐渐变小,最后完全消失,只剩下一些黑色粉末状杂质,这也是升华现象.春天和秋冬早晨出现的霜,这是在温度下降到0 ℃以下时,由水蒸气直接凝固而成的,是一种凝华现象.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升华现象很不明显,只有部分固体物质容易升华.在生产中,人们常常用升华的方法来提纯一些容易升华的物质.例如,在化工生产中,就是利用升华的方法来提纯樟脑、碘、硫等物质.

知识点二、知道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2、放在衣柜内的樟脑丸,时间长了会变小,直至消失,这属于物态变化。

3、在有微风寒冷的天气里,树上出现的针状雾凇现象,这是形成的。

4、寒冷的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先成冰,冰衣服变干是_____直接________成________ 。

5、灯泡用长了变黑是钨在高温下先_______成钨蒸汽,再遇冷______成为固态钨附到灯泡壁上。

6、日光灯两端变黑,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升华B、凝华C、熔化和凝固 D、升华和凝华

知识点三、知道升华是吸热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7、给烧杯里的碘加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是直接变成紫色的,这就是碘的升华。在这个过程要给碘加热,说明

。热的碘蒸气遇到冷烧杯壁凝华成固态的碘,这说明碘凝华时要。

8、物质在升华时要,在凝华时要。(填“放热”或“吸热”)升华和蒸发一样都要,具有作用。

9、我国长江以北地区曾经发生了罕见的干旱现象。为缓解旱情,我省曾多次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实施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冷云层,就很快______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水蒸气便________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________为雨点降落到地面上,这就是人降雨。

知识点四、能用升华和凝华解释一些现象

10、夏天,小林为了解渴,从冰箱里拿出一枝棒冰,小林发觉硬梆梆的棒冰上粘着白花花的态的“粉”;一剥去包装纸,棒冰上就冒态的“烟”;他把这枝棒冰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外壁会出现态的“汗”。你能帮助解释这些现象吗?“粉”是水蒸气________所形成的;“烟”是水蒸气________所形成的;“汗”是水蒸气_________所形成的。

11、为了除去洗手间的异味,常在卫生间放入卫生球,卫生球发出的刺激气味的同时体积变小,最后消失,则卫生球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做一做】在锥形瓶里放入少量的碘粒,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移去酒精灯然后观察瓶中的变化。

【想一想】碘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变化过程中有没有出现液态的碘?

3、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碘颗粒,碘由态直接变为态,这一过程属于现象,这一过程需要(吸热或放热)才能完成。

4、烧杯壁上碘的结晶体是有态直接变为态,这一过程属于现象,这一过程放出了热量。

【联系生活知识拓展】

1、严寒的冬天,冰冻的衣服过一段时间也会干。属于现象,这一过程(吸热或放热)

2、刚从冰箱内那出的冻肉上结一层冰粉。属于现象,这一过程(吸热或放热)

3、白炽灯用一段时间后灯丝会变细。属于现象,这一过程(吸热或放热)

4、冬天,松花江两岸的树上形成美丽的雾凇。属于现象,这一过程(吸热或放热)

练习1: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

叫。

练习2:施行人工降雨时,是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成小水滴落下来。

课堂展示:

1、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灯丝变细、北方冬天窗户结窗花、衣柜里的卫生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雪堆(或冰雕)没有熔化变小、固体清香剂消失、霜、树挂、灯泡壁变黑、雾凇

是升华的:

是凝华的:

2.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产生“白云”,使舞蹈演员好象在云中飞舞。舞台上的这种“白云”是()

A.喷射的真实的烟雾;

B.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液化成的“雾”。

C.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

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雾”

3.在下面列举的现象中,不是升华现象的是( )

A . 碘加热时变为蒸气 B.萘制的卫生球日久变小 C .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 D .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

4.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升华吸热的是 ( )

A .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B .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

C .结束游泳上岸后身上会感到有点冷

D .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

5、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

A .熔化和汽化

B .凝固和凝华

C .凝固和液化

D .汽化和升华

6、去年冬季,大雾天气比往年频繁,而霜却比往年少见。从物态变化分析,“雾”的形成属于___现象,“霜”的形成属于___现象;“霜比往年少见”说明我市去年冬季平均气温比往年___(高/低)。

7、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熔化 B .凝华 C .汽化 D .升华

8、北方寒冷的冬天玻璃窗户 (内、外)表面常会出现“冰花”,这是 现象。

9、在发掘文物的活动中,文物工作者几乎从未发现古代的珍珠,可能是因为

10、请用物态变化的名称和吸、放热完成下列填空。

1)严冬清晨白霜盖地:______,_____热;

2)严冬室外水管被冻住:______,_______热;

3)棒冰在嘴里变成水:______,____热;

4)秋天清晨,露珠挂满树叶:______,____热;

5)放在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_______,______热;6)海水晒盐:______,______热。

1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露是空气中水蒸汽的一种汽化现象

B 、霜是空气中水蒸气的一种凝华现象

C 、雪是空气中水蒸气的一种升华现象

D 、雨是空气中水蒸气的一种凝固现象

12、下列几组物态变化中全部要放热的是 ( )

A 、凝固、升华、凝华

B 、凝华、液化、凝固

C 、熔化、汽化、升华

D 、熔化、汽化、液化

13、烧开水时,从开水壶嘴冒出的“白气”是 ( )A 、水蒸气 B 、小水珠 C 、热空气 D 、小冰晶

14、以下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 )

A.开冰箱门看到“白气”

B.气温持续在0℃以下,北方城市里的冰雕作品一天天变小

C.地上的水迹变干了

D.冬天的早晨,北方房屋的玻璃窗内侧结了冰花

15、下列自然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 )

A.早春河流上冰的消融

B.初夏旷野里的雾的形成

C.深秋草木上露的出现

D.严冬时的树木上的“雾淞”的出现

16、如果我们能够闻到某种固态物质的气味,说明这种固态物质具有 ( )

A.升华的特点

B.升华和凝华的特点

C.熔化和升华的特点

D.熔化和汽化的特点

●物理阅读

水、水蒸气和冰三态及其转换

水是一种常见的液态物质,当它受热的时候,会变成气体散逸到空气中,这种透明的无色无味的气体叫做水蒸气,这个由

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当液态水遇冷且温度降到0°C 以下时变成固态的冰,这个过程叫做冻结。在某些情况下,水到了0°C 以下还保持液态,叫过冷却水,过冷却水在雨、露、霜、雪的形成中也有重要的作用。

当冰遇热而温度达到O°C 以上时会变成水,这个过程叫熔化。在某些情况下,冰可以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为气态的水蒸气,这个过程叫做升华。

当温度高于O°C 时,气态的水蒸气遇冷而变成水,这个过程叫凝华。当温度低于0°C 时,水蒸气遇冷而直接凝聚成冰晶,

这个过程叫凝华。

通过蒸发、冻结、熔化、升华、凝华、这些物理过程,可以把地球上的水从这里搬到那里,从一种状态转变到种状态。雨、

露、霜、雪就是通过在大气中发生的这些物理过程而产生的。

露、霜、雾、雨、云、雹和雪的成因

自然界中有很多自然现象都和物理有关.其中的雾、露、云、霜、雪、雹是常见的自然现象,那么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云:(液化、凝华)空气中总是含有水蒸气的,这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地蒸发而来的,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

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很微小的颗粒,能被空气中上升气流顶起,形成浮云,所以云是由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组合而成的.

雨:(液化)云中的小水珠和小冰晶越来越大,达到一定程度时,上升气流无法支持,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冰晶熔化成水滴;

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

露:(液化)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在地面上草、木、石块等固体由于辐射热量,它们的温度下降速度快于空气温度的下

降,当草、木、石块等物降到某一温度而使附近的空气达到露点时,则有水珠凝结在这些物体上形成露.

霜:(凝华)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小冰晶,出现在地面上.当露点低于0 ℃时,则水蒸气直接凝华在地面物体上形成霜.人们有这样

的经验:有风或有云的夜间不会有霜有露,这是由于有风时地面的空气不易达到饱和;有云时也有热量辐射到地面,地面温度不易达到露点的缘故.

雾:(液化)雾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离地面稍远的空气中的尘埃上形成的.

雹:(凝华、熔化、凝固)如果雨在落下时骤然遇到0 ℃以下的冷空气,雨便凝固成冰块,冰块若遇地面向上的风暴把冰块向上吹入热空气层中,这层空气中的水蒸气便凝结在冰块四周,下落时又遇有0 ℃以下的冷空气上升时,冰块外面又结一层冰,如此反复上下,到冰块很大时,形成雹落下,这就是可怕的冰雹.

雪:(凝华)如果露点低于0 ℃,在高空中的水蒸气便直接凝成小冰晶,这就是美丽的雪花了.

什么是干冰

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这种固体不经熔化就可直接变成气体.所以叫“干冰”.

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如制造冰淇淋.“干冰”还是良好的保鲜剂.鱼、肉和其他易腐烂的食物装船运送几千里远,可用“干冰”保鲜这些食品.鸡蛋用“干

冰”冷冻保鲜几乎是无限期的.把玫瑰花放在二氧化碳气体中,花蕾可保持三天不开花.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闷热的夏天迟迟不下雨,就可将装有“干冰”的炮弹射到乌云密布的天空.不一会儿,瓢泼大雨倾盆而下.这是由于“干冰”气化吸热,促使水蒸气凝结成水滴,造成了人工降雨.

云雾产生诺贝尔奖

1894年秋天,英国物理学家威尔逊在苏格兰一个山上度假.山顶上经常云雾缠绕,变幻万千,游客们都被这迷人的景色所陶醉,威尔逊却突发奇想,要在实验室

里制造云雾.

回到实验室,威尔逊研究归纳了产生云雾的条件:一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必须处于饱和状态,否则水蒸气不会凝结成小水珠;另一个条件是空气中要有一些“凝结核心”,通常,空气中的尘埃起凝结核心的作用,这些微小颗粒上面经常聚集了一些电荷,这些电荷会将过饱和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无数直径很小的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构成了云雾的雾滴.

作为物理学家的威尔逊,除了弄清楚云雾的生成条件外,还想能否利用这个发现来研究物理现象呢?威尔逊在一个干净的瓶子里(即里面没有任何凝结核心)形成过饱和蒸气,这时如果有一个带电的微观粒子闯了进去,那么在其周围会凝结成一个雾滴、随着粒子的运动,在其运动轨迹上,就有一连串雾滴组成为一条径迹,这样,就把人们闭眼看不见的微观粒子的运动轨迹,变成了人眼能看见的由一连串雾滴组成的径迹.威尔逊发明的这个装置叫“云室”,他因这项发明而荣获192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

第五节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水资源现状和水资源利用及被污染的状况。

2、了解水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及当代水资源危机

3、促进学生学会将物理与化学、生物等学科联系的整合,思想和科学研究意识与方法,正确使用相关的研究器材与资料等,提高实验能力与实践能力。

4、注重学生的学科渗透,培养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重点]:如何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自主学习]:

1.水是之源,缺水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

2.我国水资源匮乏问题也很严重,中国饮用水源污染严重,大部分地下水都受到不同程度的。

3.造成水严重匮乏的是,污染水资源的罪魁是,只要原因是、、、。

4.我们应采取、和等多项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三、合作探究——我参与我快乐

1. 地球面积中70%是水,水够我们人类使用吗?对有疑问的问题进行交流。

2. 我国经常闹水灾,我国不缺水,对吗?

3. 造成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原因有哪些?

污染来源: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废水、工业废

弃物及海上溢油污染事件的频发等。(演示:浑浊的江水或河水;显微镜观察污水切片等。)表现:水资源生态平衡严重破坏,生活、生产用水严重缺缺,某些水生物大量死亡或灭绝,某些有害生物的爆发性繁殖,如:赤潮等。

面对这些,我们该怎么去节水呢?讨论:

1).你有哪些节水技术?

2).如果我校要节约用水,你能给校长提出哪些建议?

3).你觉得交得起水费就可以浪费水吗?

总结:节水、护水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世界水日是,

该如何去护水呢?探讨交流:(采取多种可行措施,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如防治水污染,植树造林等。)

四、展示提升——新展示新体验

1.解决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措施是节约用水。在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节约用水意义重大。下面的节水办法中不可行的是()

A.使用节水洁具

B.洗菜、洗衣剩下的水洗拖把、冲厕所。

C.减少每个人每天的饮用水

D.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喷灌技术

2.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人可以活30天;若是没有水,时限便缩短为3~4天,因

此水是人类生命的基本要素。右图是一个应急净水器。在大容器中倒入不能直接饮用的水(如泥水、海水等),将杯子放在容器中央,用塑料膜将容器口封好(容器边缘留一个小缝隙),上面压一块石头,使塑料膜形成一个凹面。将制成的净水器放在阳光下,几小时后杯中就可收集到从塑料膜上滴下的纯净水。这种净水器主要是利用

了和现象来达到净水目的。

五、课堂小结——寻经验找不足今天我学会

六、达标测试(每空8分,第7题10分,第8题18分)

1.造成世界上一些地方严重缺水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2.针对我国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及沙尘暴日趋严重,国家建议要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裸地面积,这样做可以减少土壤中水分的。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第一节内能

学习目标

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的单位焦耳

2.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知道对于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多;温度越低,内能越少。

3.知道做功和热传递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自主学习

一、内能

A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一切物体内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所以物体内部的所有分子都具有能。物体运动的越大,动能越大。物体的越高,分子热运动的速度,分子动能越。

B 黄山上耸立的巨石具有势能。当它耸立在山顶时,并不能对外做功,但当它下落时,它能够对外做功。它向下落的原因是因为地球和巨石间存在。

而物体内部的分子间既有又有,所以物体内部的分子也具有能。

C 在机械运动中,我们把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统称为。而在物体的内部,分子所做的运动叫做运动,我们把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能和能的总和,叫做能。

二、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A 问题:物体的内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B 我们选取物体内部众多分子中的一个分子为研究对象,来研究这个问题。

C由机械能可知物体的动能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同理,该分子的动能取决于分子的质量和热运动的速度,

D物体的重力势能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同理,该分子的分子势能取决于分子质量和分子间的间距,由于分子间的间距决定了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所以也可以说分子势能的大小取决于分子质量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

E C、D讨论的只是一个分子的内能,根据内能的定义可知,物体的内能的大小还与分子的个数有关。

F C、D、E所讨论从物体内部即微观角度分析了物体的内能的大小于什么因素有关,即与分子个数、分子质量、分子间距和分子运动的速度有关。

G 这些因素在宏观上表现为物体的质量,物体的体积和物体的温度。

H 一切物体都具有能。同一物体,同一状态,温度升高,内能,温度降低,内能

I 内能与机械能的关系

机械能与有关。

内能与和有关。

所以内能与机械能是的能量。

三、物体内能的改变

问题:我们已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讨论了物体的内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对同一个物体,如何使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呢?

1、热传递

A 以一根粗铁丝为例,我们如何使它的内能增加呢?,

B 以放到开水中烫为例,铁丝的温度,内能,开水的温度,内能。我们

把这个过程叫做热传递。

C 在中,被的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D 从热量的定义可以看出,热量的实质是能。它特指被的那一部分。

例如一杯开水它具有10000J的内能,粗铁丝具有1000J的内能。当将铁丝放入开水中时,开水放

出1500J的内能。发生热传递前,开水具有的10000J的内能能否叫做热量?。铁丝具有的1000J

内能能不能叫做热量?。热传递结束后,开水剩有 J的内能能否叫做热量?。铁丝具

有 J的内能,能不能叫做热量?。因此,热量仅指的内能。

E 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两个物体间存在。在什么情况下结束?。

F 举几个日常生活中热传递的例子。。

G 试述热传递的实质。

H 热传递的方向是。

I 热传递中的“热”指的是什么?

J 一个物体只有10J的内能,可能把自己的一部分内能传给10000J的物体吗?如果有可能,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

【课堂探究】

2、做功

A 除热传递的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外,还以什么方法可以使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冬天,我们常感到手很冷,如果将手放到热水中,可以使手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我们还常用什么方法?。(图16.2-4)

B 分析:在搓手的过程中,两手间存在力,且在力的方向上距离。所以搓手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克服摩擦的过程。

C 观察演示实验1。

D 当我们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时,我们看到。火柴头是被点燃的。这说明当我们迅速向下压活塞时,活塞对下面的空气有力的作用,且在力在方向上前进了一段距离,也就是说活塞对空气,使用空气的内能,温度,达到火柴点的燃点而燃烧。

E 这个实验说明;对物体做功,内能。

F 观察演示实验2

G 当塞子跳起时,我们观察到瓶内出现了。瓶内上方的水蒸汽是无色透明的,当塞子跳起时,此时出现的雾是(液态/气态),即此时出现了现象。回忆可知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和,显然,这里是因为当瓶内气体膨胀时,推动塞子时,对塞子做了功,使瓶内气体的内能,温度,水蒸汽遇冷液化而成。

H这个实验说明;物体对外做功,自身的内能。

I 综上所述可知,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四、拓展:不同场合中的“热量”

热量这个词仅在物理学中提到,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其它学科领域内也经常用到热量这个词。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内热量这个词是不同的。

在物理学中,热量是仅仅指在热传递的过程中,被传递的内能。所以我们不能说温度高的物体“具有”、“含有”的热量多。因为此时能量还没有被传递。我们只能说物体“具有”的内能多。换言之,内能它是一个状态量,与过程无关,而热量这个词时伴随着“热传递”这个“过程”的,所以它是一个过程量。

然而,在生活中或者医学领域,我们常说某某食品是“高热量”食品,运动时需要消耗大量的“热量”等。这里主要时指,它经过化学变化后能够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可见,同一个词,在不同的领域内,有不同的含义,在每一个学科内都有自己严格的定义而已。其实在前面我们已经接触过这类物体量了,例如“物重”。

【展示交流】

1、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0℃的物体没有内能 B: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C:物体间的内能可以转移 D: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2、把图钉按在铅笔的一端,手握铅笔使图钉在粗糙的硬纸板上来回摩擦,然后用手感觉图钉温度的变化,并解释这种变化。

3、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当热传递停止时()

A:两物体内能相等 B:两物体热量相等C:两物体温度相等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用物理学的术语解释“摩擦生热”和“钻木取火”。

5、下列哪些过程中,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

A:饮料中放入一冰块,饮料变凉 B:冬天暖气使房间变暖C:划火柴,使火柴燃烧 D:用太阳灶加热壶里的水

6、为什么说,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它的内能就越大?

7、以下四种情形,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钻木取火 B:烧水水变热 C:锯木头木头发热 D:两手摩擦发热

8、人造卫星进入大气层时,为什么会被烧毁?

9、在物理学中,“热”是个多义词,下面四句话里的“热”字各表示什么意思?

(1)天气真热;(2)摩擦生热;(3)物体放热;(4)电炉很热。10、开启啤酒瓶的瞬间伴有“嘭”的一声,瓶中有一股“白烟”,试解释这一现象。

11、在使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用力向下压活塞,对于筒内的气体来说,可以增大的物理量是()

A:体积 B:热量 C:内能 D:质量

12、甲、乙两铜块,甲的质量是乙的2倍,把它们在沸水中煮足够长的时间,然后相接触,则()

A:热量由甲传给乙 B:热量由乙传给甲 C:甲、乙间无热传递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13、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0℃的冰块,内能一定为零。 D: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14、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了,则()

A:它一定吸收了热量 B:一定是别的物体对它做了功C:它的热量增加了 D:它的内能增加了

15、火柴可擦燃也可放在火上点燃,前者是用的方法,使火柴燃烧,后者是用的方法,使火柴燃烧,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6、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甲物体比乙物体的温度高,这说明( )

A :甲物体的内能大

B :乙物体的内能大

C :甲、乙两物体的内能一样大

D :甲物体的分子热运动剧烈

17、炮弹里火药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炸开弹壳后温度降低,是用 的方法减少了气体的内能。食物放进冰箱后温度降低,是用 的方法减少了食物的内能。

18、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B :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

C :温度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

D :热量从热量多的物体向热量少的物体传递

中考 一斑窥豹

1、下列现象中,利用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的是( )(2008年吉林中考)

A :冬天对手“哈气”手会感到暖和

B :来回弯折的铁丝温度会升高

C :冬季用热水袋取暖

D :自行车轮胎放气时,气门嘴处温度会降低

2、一名同学用锯锯木头,发现锯条发热,这是为什么?(2007年吉林中考)

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

2.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3.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4.记住水的比热容.

5.了解生活中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实例.

重难点:理解比热容的概念,了解生活中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实例,

请回答:

1、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壶水需要吸收的热量一样多吗? 说明物体吸热与 有关。

2、把一壶水烧开与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 说明物体吸热与 有关。

综上说明: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跟水的 有关,和 有关 。

3、阅读漫画思考:

思考:同样的太阳照射下为什么海水和沙子的温差那么大呢? 沙子好烫脚呀! 还是水中凉爽耶!

质量相等的沙和水升高相同温度时,沙比水需要的时间_____(长/短),升高相同温度时沙比水吸收的热量____(多/少),这说明:

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____(相同/不同)。

方法二: 在加热时间(吸收热量)相同的情况下,观察物体升高的温度是否相同。

4分钟所升高的温度/℃ 温度升高20℃所需的时间/S 10s 20s 加热时,使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使沙子和水受热均匀。四、进行实验沙

质量相等的沙和水加热时间相同时,沙和水吸收的热量_____(相等/不相等),升高的温度沙比水____(多/少),这说明:

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吸收相等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____(相同/不同)。

总结: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 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或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反映出物质本身的性质。

物理学中引入了比热容这个物理量,表示各种物质在这种性质上的差别。

比热容的定义:

1、我们把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符号:c。

2、常用单位:焦耳/(千克·℃)符号: J/(kg ·℃)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2.砂石的比热容是多少?它表示什么意思?

结论:

对同种物质来讲,比热容是一个确定的数值(相等的),跟物体质量的大小,温度改变的多少,物体的形状、体积、位置等无关,它仅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对不同物质来讲,比热容一般是不相同的。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同种物质的比热容相同。

1 .问:一滴水和一盆水的比热容谁大?

2. 问:把一根铁丝截为长短不同的两段,哪段铁丝的比热容大些?

3、问:冰的比热是多大?问:水和冰的比热不同说明了什么?

4、下列物质的比热容发生改变的是()

A 一杯水倒掉半杯

B 水凝固成冰

C 0℃的水变成4 ℃的水

D 将铁块锉成铁球

【展示交流】

一、填空

1、一块冰的比热容为,其物理意义是从中间一分为二后,其比热容为。

2、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是正确的是()

A、一块铁的比热容比一个铁钉的比热容大

B、50℃的水的比热容比100℃水的比热容小

C、把一桶水由地球移到月球上去比热容会改变

D、物质的比热容跟质量和温度无关

3、培育秧苗时,夜间多灌一些水,是利用水的

的特性,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温度降低较,使秧苗的温度不致,起到了保护秧苗的作用。汽车散热器内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相同的条件下水能吸收热量,冷却效果好。

4、“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民谚反映了我国新疆某些地区夏季昼夜气温变化显著,而沿海地区不像内陆地区昼夜气温变化那么大。其主要原因是砂石比水具有较小的()A、热量 B、密度 C、比热容 D、内能

5、在城市修建人工湖,不但可以美化生活环境,而且能有效调节周围环境的气温,这是由于水的大,在同样受热或冷却时,温度变化的缘故。

6、丁萌同学学习了比热容知识后,联想到热水袋,设计了一种水暖背心,冬天将袋内灌满热水,穿在身上可暖胸背,他的设计原理是()

A、水的比热容大,吸热本领强

B、水的比热容大,降温时放热多

C、水资源比较丰富

D、水的流动性强,穿起来柔软舒服

7、甲、乙两种不同物质做成的实心体,质量之比为3:1,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之比为2:3,则甲乙两种物质的比热容之比为

8、初温相同的铁块,甲的质量是乙的2倍,使它们分别放出相同的热量后立即接触,则()

A、热从甲传到乙

B、热从乙传到甲

C、甲乙间无热传递发生

D、温度由甲传到乙

9、汽车发动机是用水作冷却剂的,这是利用了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一辆汽车的水箱中装有10kg水,如果这些水的温度都升高了50o C,则它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J[ C水=4.2×103J/(kg·o C)]。

10、厦门是个美丽的滨海城市,在这座城市里,一年四季如春,日夜温差小,街道干净,花草繁多,环境优美。其中形成日夜温差小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南方,气温高不寒冷B.四面环海,海水比热容大,对气温起调节作用

C.街道干净,容易通风散热D.花草多,植物能起到保温作用,提高环境温度

11、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两种液体a和b,在相同的酒精灯下同时分别加热,它们升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

图像如下图所示。若它们升高的温度相同,加热液体的时间长,比热容的大小关系是Ca C b

(选填“>”、“=”和“<”)。

12、两个相同的烧杯里分别盛有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给它们加热,可以看到煤

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升高的快.若水和煤油的比热分别用C水和C煤油表示,则( )

A.C水>C煤油B.C水=C煤油C.C水<C煤油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13、如图所示是“比较水和煤油吸热升温特点”的实验装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