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重庆市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诸子百家的思想中,值得我们利用和借鉴的法家主张是()

A.“因材施教”和“温故而知新”B.“兼爱”“非攻”

C.法治、中央集权D.“无为而治”

2.青铜器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文明。后母戊大方鼎(又称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铸造于

A.商朝

B.西周

C.秦朝

D.汉朝

3.秦朝“焚书坑儒”,而西汉则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的根本目的是

A.压制知识分子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推行法家思想D.有区别地对待知识文化

4.一位新同学自我介绍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名称是一样的,试判断他姓()

A.秦B.夏C.宋D.唐

5.图示法有助于我们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下图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疆域四至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6.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重视民生、办实事,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满意,真正使群众成为利益的主体。习近平表达的这一治国理念传承了战国百家争鸣时期()

A.法家“中央集权”的思想

B.兵家“知已知彼”的思想

C.儒家“民本、和谐”的思想

D.道家“祸福相倚”的思想

7.下图为北京人复原头像,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下列对北京人的表述正确的是

A.会磨制技术和人工取火B.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

C.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D.会造房屋和使用陶器

8.小明正在修补一本残旧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在书中有这么一段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制代替……制,……天下变成……天下。”残缺部分的内容依次应是A.禅让制选举制家公

B.世袭制禅让制公家

C.禅让制世袭制公家

D.选举制禅让制公家

9.公元前209年夏,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是

A.商汤B.刘邦C.项羽D.陈胜吴广

10.从夏商两朝的兴亡中,我们得到的认识是,统治者应该

A.勤政爱民B.加强刑罚C.发展经济D.重视军事

11.农民起义中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史实发生在哪个时期()A.西周B.秦朝C.楚汉战争D.西汉

12.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

①城濮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牧野之战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13.与下图中“楚河汉界”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纣王与武王

B.项羽与刘邦

C.曹操与华佗

D.张骞与蔡伦

14.通过比较能更好地理解问题,请你指出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表现在

①利用磨光和钻孔技术制作骨针

②开始建造房屋

③能够人工取火

④脑容量与现代人接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5.下图反映的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白渠

16.《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这一措施的作用是

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

B.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

C.开创考试选官制度

D.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17.“要爱人,要广泛地理解和体贴别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应强加于人”。这体现了孔子的主要思想是

A.“仁”

B.“有教无类”

C.“无为而治”

D.“法治”

18.道家的创始人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

19.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指的是()

A.分封制B.封建制度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20.下图最能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这一结论的考古发现是

A.

B.

C.

D.

21.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空框中应填的是

夏→商→西周→?→?→秦→汉

A.西周、春秋

B.春秋、战国

C.东周、战国

D.西周、东周

22.西周后期国王与民争利被平民赶走,被迫逃亡的事件是

A.武王讨伐

B.国人暴动

C.商汤灭夏

D.涿鹿之战

23.与北京人相比,山顶洞人的显著进步表现为

①已采用磨制和钻孔技术制造石器

②已使用铁器

③已懂得人工取火

④已开始使用简单的语言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4.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

D.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25.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建国者没有打好基础

B.不注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C.国君的暴政

D.内部发生严重的叛乱

二、综合题

26.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尊敬,2011年1月11日,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孔子是哪家思想学派的创始人?根据材料一,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这一主张是孔子思想哪一内容的具体体现?

材料二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一个绝大的影响。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说明孔子在教育对象和教育方法上对教育事业留下了的“绝大的影响”?

(3)西汉时,汉武帝采取了谁的什么建议使该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在继承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方面,你有什么看法?

27.春秋战国是一个割据混战的时期,也是我国历史大变革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材料二鼓励农民开垦田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1)材料一中的“桓公”是哪国国君?“管仲相桓公”的结果如何?

(2)下图是战国七雄简易示意图,回答各字母所代表的诸侯国。

A._______ B._______ C._______ D._______

(3)根据材料二说出,这是_________时期发生的__________(人名)变法。这次变法有什么作用?

(4)你认为桓公首霸和秦国国势日趋强盛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1)材料反映了孔子的哪些教育思想?

(2)孔子在文化教育方面还有哪些贡献?如何评价?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同学们现在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以后也要像汉武帝那样为祖国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下面就请同学们回忆汉武帝的有关知识。

请回答:

(1)为实现思想上统一,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什么建议?武帝采取此项措施产生什么影响?

(2)汉武帝时期的主父偃提出了一项建议?

(3)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什么钱币?(4)为强化监察制度,在地方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5)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汉武帝采取了什么行动?

(6)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什么时期?

30.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根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材料三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班固《汉书?艺文志》材料四从政治权力的角度来看,在这种政治制度形态下,专制君主一人掌握国家最高政治权力,独揽一切行政、立法、司法、军事、财政大权,长期占有并以世袭的方式世代延续。

——王义保《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的政治学分析》材料五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请回答:

⑴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⑵ 材料二所述现象,应归功于古代哪项工程的兴建?

⑶ 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其历史影响。

⑷ 材料四评述的是什么制度?请说出该制度的开创者。

⑸ 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等类型。你认为新时代强调的弘扬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哪种类型的文化?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文化自信,谈谈你的认识与建议。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因材施教”和“温故而知新”是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的主张;“兼爱”“非攻”是墨家墨子的主张;“无为而治”是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思想。只有C法治、中央集权是法家韩非子的主张。故答案选C。

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司母戊鼎出土于黄河流域的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A符合题意;后母戊大方鼎不是西周时期铸造,B不符合题意;秦朝和汉朝与题干信息不符合,C和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加强思想统治,西汉时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故选B

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B正确;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或秦王嬴政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秦朝,A排除;宋朝和唐朝都是秦朝之后的封建王朝,CD排除。故选B。

5.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给出的疆域范围可知是这个王朝是秦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B。

6.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法家“中央集权”的思想强调为民,以民为中心,没强调中央集权,故A 不合题意;兵家“知已知彼”的思想强调切实为民,没体现知己知彼,故B不符题意;“必须重视民生、办实事,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强调为民,传承了儒家"民本、和谐"的思想,故C符合题意;“福祸相依”强调的福和祸的关系,没强调为民,不符题意,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7.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他们仍保留猿的特征,但是手脚分工明确,会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并会保存火种,采集和狩猎,故B符合题意;ACD 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8.B

解析:B

【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禹之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开始实行世袭制,取代了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使得公天下变为了家天下,故选B。

9.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D符合题意。商汤与题干“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不符,A不符合题意。刘邦、项羽反秦发生在陈胜吴广起义后,BC不符合题意。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0.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苦,最终建立了建立了夏朝,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个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导致了夏朝的灭亡;商汤重用伊尹等大臣,商国逐渐强大起来,建立商朝。商纣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修筑豪华宫殿,制作炮烙之刑,镇压人民,导致了商朝的灭亡。由此可知,国君应该勤政爱民,而不能实行暴政,国家才能长治久安,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出自西汉司马迁所作《陈涉世家》中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一句话。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城濮之战发生在春秋时期;②桂陵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③长平之

战发生在战国时期;④牧野之战发生在商朝末年。②③正确,故B符合题意;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含①或④的ACD,故选B。

13.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他们为争夺天下,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便是来源于这段历史,B符合题意。ACD项人物与题干“楚河汉界”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并掌握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14.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知识可知,山顶洞人脑容量与现代人接近,使用打制石器,还学会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已经懂得审美,并且开始死后埋葬。所以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得多,所以①③④选项都符合题意。山顶洞人和北京人都不会建造房屋,②不符合题意。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的比较。

1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中的“鱼嘴”“飞沙堰”可判断此水利工程为都江堰。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在成都西北,由李冰父子主持修建,是一项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分为分水堤、宝瓶口和飞沙堰三部分。分水堤的前端像鱼嘴,后人称为都江鱼嘴。分水堤位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在分水堤和宝瓶口之间斜垒飞沙堰。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6.B

解析:B

【解析】

依据题干的“秦始皇”、“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可知与秦朝的郡县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形成了森严的等级与秦朝的郡县制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秦朝实行郡县制,郡下设县,这样皇帝可以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故B符合题意;开创考试

选官制度的朝代是隋朝,故C不符合题意;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制,故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说法不是郡县制的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认识题干的“秦始皇”、“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与秦朝的郡县制有关。秦朝实行郡县制的作用是有效地控制地方。17.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要爱人,要广泛地理解和体贴别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应强加于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仁。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有教无类”是指教育公平;“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法治”是指法家思想;选项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18.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C符合题意;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A不符合题意;孟子是儒家学派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B不符合题意;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不是荀子,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19.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就是分封制,“封建制度”指的是分封制。故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故选A。

20.C

解析:C

【解析】根据题干“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生动地展现了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稻秆、稻谷、所以答案选C。

2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

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因此空框中应填的是春秋、战国。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国人暴动”,主要指周厉王即位后,宣布山川林泽收归国有,百姓严禁利用,对内采取高压政策。镐京内的平民阶级“国人”对此十分不满,引发暴动,后周厉王逃离镐京。B选项符合题意;武王伐纣,是指大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与各诸侯联军起兵讨伐商王纣,最终建周灭商的历史事件。A选项不符合题意;商汤灭夏指的是公元前1600年,商汤带领着商部落灭掉夏朝建立商朝的历史事件。C选项不符合题意;涿鹿之战,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蚩尤所进行的一场大战。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西周国人暴动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23.D

解析: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3万年的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人已懂得人工取火;开始掌握磨光和打孔技术、骨针。选项①③符合题意;春秋时期使用铁器;北京人已开始使用简单的语言。②④不符合题意,可排除。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不断进行争霸战争。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历史统一的趋势日趋明显。故正确答案为D。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2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夏桀和商纣、周幽王都是暴君,他们的暴虐统治引起众叛亲离,最终导致王朝灭亡,故C符合题意;ABD不属于它们灭亡的共同原因,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共同原因”是解题的关键,考查学生归纳能力。夏商周末代国君的暴政是导致灭亡的根本原因。

二、综合题

26.(1)儒家;“以德治国”;“仁”的学说

(2)开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3)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继承其优秀的方面,批判拒绝其落后的方面。【解析

解析:(1)儒家;“以德治国”;“仁”的学说

(2)开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3)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继承其优秀的方面,批判拒绝其落后的方面。

【解析】

【详解】

(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要以德来感化人民”可知,孔子主张“以德治国”;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仁者爱人。

(2)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孔子还是古代大教育家,开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3)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从此,儒家学说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开放性题目,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继承其优秀的方面,批判拒绝其落后的方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

27.(1)齐国。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2)A:齐 B:楚 C:秦 D:燕

(3)战国,商鞅,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

解析:(1)齐国。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2)A:齐 B:楚 C:秦 D:燕

(3)战国,商鞅,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重用人才、改革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桓公”指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君主齐桓公;管仲积极改革内

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军队,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按地图位置,战国七雄中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诸侯国依次是齐、楚、秦、燕。

(3)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可知这是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是在战国时期的秦国进行的变法。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作用是: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立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都起了重要作用。(4)根据材料内容可以总结出,齐桓公首霸和秦国国势日趋强盛是由于任用了人才管仲和商鞅,国家进行了有效的改革。

28.(1)教育思想:学习态度要老实;学思结合;要学会复习;要多请教,多提问。

(2)其他贡献及评价: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

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整理古代文献资料

解析:(1)教育思想:学习态度要老实;学思结合;要学会复习;要多请教,多提问。(2)其他贡献及评价: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

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整理古代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分析可知,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学习态度要老实;学思结合;要学会复习;要多请教,多提问。

(2)依据所学可知,孔子在文化教育方面的贡献及评价还有: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整理古代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29.(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统治思想;(2)“推恩令”;

(3)五铢钱;

(4)地方设刺史;

(5)派张骞出使西域;

(6)鼎盛。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

解析:(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统治思想;

(2)“推恩令”;

(3)五铢钱;

(4)地方设刺史;

(5)派张骞出使西域;

(6)鼎盛。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实现思想上统一,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武帝采取此项措施把儒家思想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统治思想。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的主父偃提出了“推恩令”,成功的解决了王国问题,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强化监察制度,在地方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地方设刺史,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

(6)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30.(1)甲骨文。

(2)都江堰。

(3)现象:百家争鸣。影响: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4)专制主义

解析:(1)甲骨文。

(2)都江堰。

(3)现象:百家争鸣。影响: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

(5)核心:观念文化。认识与建议: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文化自信,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结合时代传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交流互鉴其他优秀文化等。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商朝的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

文字叫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现在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文字来源于甲骨文。

(2)根据材料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末年,都江堰由秦国蜀郡郡守的李冰及其子主持建造的,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良田,使成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造福于人民。

(3)根据材料三“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儒、法、道、墨、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的局面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从政治权力的角度来看,在这种政治制度形态下,专制君主一人掌握国家最高政治权力,独揽一切行政、立法、司法、军事、财政大权,长期占有并以世袭的方式世代延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秦朝时期的秦始皇建立的。

(5)根据材料五“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时代强调的弘扬传统文化的核心是观念文化。第二小问是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文化自信,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结合时代传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交流互鉴其他优秀文化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