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书法比赛

河北景县中学关于开展

“中国梦”硬笔书法比赛的通知

及实施方案

为响应党中央实现“中国梦”的号召,进一步推动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培养爱国青年,丰富课余生活,同时为我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方向,弘扬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的精神。校团委、学生会决定在高一、二年级举办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硬笔书法比赛。特此通知,望同学们积极参与。

一、本次活动由学生会文艺部、宣传部、学习部承办,各班团支书(或班长)负责具

体落实。

高一年级负责人:高一四班魏玲(1—12、23)、高一十七班王浩然(13—22);

高二年级负责人:高二二班潘国辉(1—11)、高二十八班王蕊(12--22),

二、参赛对象:高一、二年级全体学生(自愿参加)。

三、活动时间:2013年4月25日——2013年5月5日。

四、具体比赛流程:

1、由各班团支书负责组织本班学生进行班级内部初选,择优选取出五份左右作品。确

定纸张类型后(纸张有方格和竖格两种,可根据内容自由选取),于4月27日(本

周六)上午大课间前到本年级负责人处领纸。

2、各班初选选出的作品,由作者将其重新整理到学校统一发的纸上,并在作品正上方

中间处注明班级、姓名,交本班团支书。各班团支书以班为单位于5月1日(下周

三)下午大课间前交本年级负责人。

3、各年级负责人负责对本年级作品打乱并编号,于5月2日(下周四)交校团委。

4、经有专业知识的教师筛选后,最终选取优秀书法作品在学校宣传橱窗中展览并对获

奖者颁发荣誉证书。

五、注意事项:

1、各班团支书要以高度责任心做好组织动员工作,保障比赛顺利进行。

2、参赛者必须在其作品正上方中间标明班级、姓名,否则视为无效。

3、本次比赛为硬笔书法比赛,学生必须使用黑色钢笔或者签字笔书写,内容可自由发

挥不作为评比标准,但不可脱离主题。

校团委学生会

2013年4月25日

附:

中国梦简介

中国梦 - 由来习近平阐述“中国梦”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走进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这是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和中外记者见面之后,新班子的又一次集体亮相。再次亮相,重温历史。回首百年,感慨良多。

参观过程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阐述了引发广泛共鸣的“中国梦”话题。

中国梦 - 原文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同期盼。

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中国梦 - 历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习近平

历史昭示未来。看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看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看明天,“长风破浪会有时”。鸦片战争之后,实现民族复兴便成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几代中国人前赴后继、持续奋斗了170多年。

如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展现出光明前景。今天的中国人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这个“中国梦”,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高谈阔论白费光阴,瞻前顾后错过机遇。“空谈误国”在中国历史上并不鲜见,在党的历史上也有过教训。在信息高速时代,不切实际的空谈更是只能徒增“熵”值,无益建设。

从建立新中国到建设新中国,正是中国人民的革命实践与建设实践,开启了古老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成就举世瞩目、综合国力今非昔比、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改善、国际影响力迅速攀升,正是一代代中国人的艰苦奋斗和埋头苦干,让“中国梦”前景光明。

时间已经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空前。中共十八大已经为未来描画了美好的蓝图。

面对把一个13亿人口规模的发展中大国带入现代化的历史重任,面对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压力与和平崛起的烦恼,面对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中国共产党如何砥砺自身,如何通过实干凝聚党心民心,解决这个问题尤为重要也异常艰难。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年,中国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梦”并不遥远。

中国梦 - 意义习近平的讲话回顾历史,着眼当下,瞻望未来,透着一种深厚的历史感。中国梦,每一个人都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但之于中国社会整体而言,放在历史的长河当中,最有共识的中国梦应该还是民族的复兴。

每一个当下,都将成为历史;每一代人的努力,都会成为历史的一段。现在,我们既站在既往历史的终点,又站在未来历史的起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