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价值讲课稿

合集下载

《敦煌莫高窟》课件

《敦煌莫高窟》课件

03
社会参与的重要性
传承和弘扬莫高窟的文化遗产不仅需要政府和专家的努力,也需要社会
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05
敦煌莫高窟的旅游资源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旅游资源的特色与价值
01
02
03
艺术价值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遗 产,拥有丰富的壁画和雕 塑,展现了古代艺术的卓 越成就。
敦煌莫高窟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 为壁画和雕塑。
壁画内容丰富,包括佛像、菩萨 像、罗汉像、天神像、佛传故事 、佛教史迹等,以及建筑、山水
、花鸟等。
壁画的风格和技法也多种多样, 包括线描、平涂、晕染、沥粉堆 金等,以及工笔重彩、写意等。
敦煌莫高窟的文化价值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 宝库,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瑰 宝。
《敦煌莫高窟》ppt课件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 敦煌莫高窟简介 •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艺术 • 敦煌莫高窟的建筑风格 • 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与传承 • 敦煌莫高窟的旅游资源
目录
CONTENTS
01
敦煌莫高窟简介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壁画色彩丰富,以红、黄、蓝、绿等 色为主,形成鲜明而热烈的视觉效果 。
壁画的制作工艺与材料
壁画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打稿、上色、勾线和渲染等步骤。
制作材料包括天然矿石粉、植物颜料和动物胶等,这些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对壁画的色彩和保 存具有重要影响。
壁画的制作工艺和材料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材料的认识和利用,以及对艺术的追求和传承 。
壁画起源于史前时期,作为人类 表达情感和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

我心中的国宝演讲稿

我心中的国宝演讲稿

我心中的国宝演讲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观众: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我心中的国宝”。

国宝是指具有特殊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并被国家重视保护的珍贵文化遗产。

每一个国宝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结晶,承载着我们民族的记忆和文化传承。

我心目中最令我自豪的国宝是——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的敦煌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石窟之一。

它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艺术瑰宝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

首先,敦煌莫高窟在艺术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

在艺术上,敦煌莫高窟以其丰富多样的壁画和雕塑而著称。

这些壁画和雕塑记录了唐朝时期佛教艺术的高峰时刻,体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宗教状况。

这些精美的壁画不仅对研究古代绘画、雕塑和佛教艺术具有重要价值,也为世人提供了了解唐朝社会生活的重要依据。

其次,敦煌莫高窟在历史和文化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纪,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随着历史的变迁,敦煌莫高窟成为了汉唐时期的文化瑰宝,而今天的敦煌莫高窟成为了学者和游客探究历史的重要场所。

这里的文化遗产不仅代表了敦煌的历史和文化,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繁荣。

再次,敦煌莫高窟在保护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敦煌莫高窟的保存工作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经过多年的努力,敦煌莫高窟的保存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

通过修复、保护和整体管理,敦煌莫高窟的文化遗产得以保持完好,并且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最后,敦煌莫高窟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敦煌莫高窟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文明的辉煌和独特之处。

我们应该引以为傲,并加以保护和传承。

在总结中,敦煌莫高窟作为我心目中的国宝,不仅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还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我们有责任保护和传承这个宝藏,让后世子孙能够继续欣赏和学习其中的文化内涵。

谢谢大家!参考内容:1. 敦煌莫高窟的介绍与历史背景;2. 敦煌莫高窟在艺术、历史和文化方面的价值;3. 敦煌莫高窟在保护与传承方面的重要性;4. 敦煌莫高窟对于中华民族认同感的推动作用;5. 鼓励大家保护和传承敦煌莫高窟的文化遗产。

演讲:我心目中的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

演讲:我心目中的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

“我心目中的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演讲比赛莫高艺术光耀千秋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代表敦煌市转渠口中学小学部二百多名学生,参加《我心目中的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的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莫高艺术光耀千秋》。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被誉为“东方卢浮宫”,是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

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莫高窟有两种说法,一是“漠高窟”,即“沙漠的高处”。

二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

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

窟形建制分为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多种形制;彩塑分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壁画类别分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佛教史迹画、建筑画、山水画、供养画、动物画、装饰画等不同内容,系统反映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个朝代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

莫高窟还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文物宝库。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藏经洞。

在藏经洞中就曾出土了经卷、文书、织绣、画像等5万多件,艺术价值极高,可惜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定历史背景下,当时主持莫高窟的王道士愚昧无知,在晚藏经洞文物发现后不久,这些宝藏几乎被悉数盗往国外,仅有少部分保存于国内,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

解放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敦煌艺术得到了空前的保护和开发。

现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艺术陈列中心,仿制了部分洞窟,使游客在莫高窟的观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莫高窟数字展览中心的建成运营,再一次表明了党和政府对敦煌艺术的呵护之情。

彩塑、壁画,佛教文化。

石窟艺术、伎乐飞天。

社会生活、风俗习……这些满载着艺术精髓的艺术,在丝绸之路上闪耀着熠熠光辉,连接着世界,播撒着文明。

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课件

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课件

• 壁画是敦煌艺术宝库中一个重要部分,这 些内容丰富的壁画代表中国绘画发展上的 一个重要阶段——宗教绘画发展的阶段。特 别是在隋唐以前其他绘画已很少留传的情 况下,它对我们了解、研究那时的绘画, 具有特别宝贵的价值。从这些古代宗教美 术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现实主义艺术传 统在复杂的条件下辩证地发展的道路,可 以看到当时的艺术家如何观察生活、概括 地描写生活。
112
窟 反 弹 琵 琶
都督夫人 太原王氏供养像
这是敦煌最美的唐代供 养人画,且最前的都督 夫人比真人还大。原画 已残破,这是名画家段 文杰的临摹作品,且带 有研究复原性质。都督 夫人、夫人女儿、奴婢 的服饰打扮各个合身, 主人面饰画钿,具见唐 代风韵。
217窟 西方净士变一角 盛唐
此图是出自盛唐 的经变画,绘制 时使用正确的透 视,细部和装饰 十分精细和准确, 是研究中国唐代 木构建筑的最佳 图像之一。
石窟的艺术价值
• 敦煌艺术是历代画家们创意性的杰作。在 壁画当中,没有完全相同的东西,即使是 描绘同样经变内容的艺术作品,画家们也 是根据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出了完 全不同的作品。
石窟的佛教价值
• 敦煌佛教文化博大精深,敦煌石窟佛教造像中, 菩萨的容貌姿态是最优美、最丰富、最动人的, 菩萨像展示了东方女性美的魅力,他的塑像被 人称为“东方维纳斯”,他的画像被世人称为 “东方圣母”。
• 敦煌石窟中,几乎窟窟都有说法图、经变图, 这些说法图和经变图画中都绘有各式各样的菩 萨,有的洞窟四壁都绘小菩萨,还有许多单幅 的菩萨图像。敦煌石窟中有上千幅的说法图和 经变画,仅经变画中的菩萨像,就数以万计, 是世界上保存菩萨画像最多的佛教石窟。
敦煌的雕塑
• 敦煌莫高窟艺术在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以前, 带有浓厚的北朝风格,还属于北朝佛教艺术的 范畴。人物造型、内容布局、窟形、色彩和装 饰纹样的运用,都与 北周洞窟艺术风格接近。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灭陈,南北统一的 政治局面开始形成,在文化艺术上开始走向其 极盛的时期。这一时期,丝绸之路空前通 畅, 政治使节、远征士卒、商旅队伍、僧者伎乐东 来西去,西来东去,一派兴盛繁荣景象。敦煌 玉门关、阳关之外,无尽的瀚海,不测的旅途 艰险,自然激发人们离别敦煌前向石窟寺布施、 祈求平安、鼓舞勇气的感情需求,为敦煌莫高 窟文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出现了质量和 数量上都超越前代的空前 现象。

敦煌莫高窟的文化价值与意义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与借鉴

敦煌莫高窟的文化价值与意义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与借鉴

敦煌莫高窟的文化价值与意义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与借鉴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是公元4世纪至14世纪的佛教艺术宝库,以其独特风格和丰富的内容闻名于世。

莫高窟内有数千个洞窟,壁画、塑像和经书等文物遗存丰富多样,展现了古代中国佛教的发展历程和艺术成就。

敦煌莫高窟的文化价值与意义不仅限于历史和艺术领域,它也对现代社会具有启示与借鉴价值。

首先,敦煌莫高窟展示了千年以来的文化传承与交流。

莫高窟的壁画和文物中融合了印度、波斯、中亚等多个文化元素,反映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和交流。

这种多元文化的交融对现代社会提供了启示,即文化传承和交流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现代社会应该重视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尊重和保护不同文化的传统和价值,促进文化的对话和交流,实现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其次,敦煌莫高窟呈现了中国古代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莫高窟内的壁画和雕塑描绘了佛教教义、佛陀传记以及修行者的境界,展示了佛教信仰的深度和广度。

这对现代社会提供了借鉴,即培养人们的精神追求和内在修养。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功利主义倾向使得人们渴望一种深刻的内在体验和精神满足。

敦煌莫高窟的佛教艺术与修行理念可以启发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提升个体的精神境界和素养。

此外,敦煌莫高窟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人文价值。

莫高窟壁画不仅反映了佛教的发展历程,也记录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这些壁画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国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社会结构、服饰风俗等。

这对现代社会提供了历史的参考和经验教训。

了解和研究历史可以帮助我们认清过去的错误与成就,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面对当下和未来,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智慧和方向。

最后,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与传承对现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莫高窟壁画和文物的保存、修复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和综合性的工程,需要综合运用文物保护、考古学、修复技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

这对现代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现代社会应加强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提升专业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注重技术创新和传承经验的总结,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宝贵的文化遗产。

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主题与内涵解读历史与文化的见证

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主题与内涵解读历史与文化的见证

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主题与内涵解读历史与文化的见证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之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以其丰富多样的壁画和佛教石刻而闻名于世。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辉煌成就,也是历史与文化的见证。

本文将对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主题与内涵进行解读,探索其深刻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一、佛教艺术主题敦煌莫高窟是佛教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其艺术作品多以佛教故事、佛陀形象以及佛教教义为主题。

这些主题的选择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流行密切相关。

佛教强调超脱尘世,修行追求解脱与智慧,因此莫高窟的艺术作品常常描绘佛教教义中的修行道路、佛陀教诲及菩萨的形象。

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以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二、丝绸之路文化的交融敦煌位于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上,多元文化在这里得以交融。

莫高窟的艺术作品中融入了希腊、印度、波斯等不同文化的元素。

比如,有些壁画中出现了希腊风格的赛马场景,印度特色的衣饰以及波斯风情的裁缝师。

这些元素的融入反映了当时丝绸之路贸易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敦煌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地方。

三、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再现莫高窟的壁画不仅有佛教艺术的表现,还描绘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比如,唐代的壁画中经常出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形象,这些作品不仅再现了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更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与文化水平。

通过这些艺术作品,我们可以窥探唐代社会的面貌,了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以及人物。

四、宗教信仰与民俗习惯的融合莫高窟的壁画中不仅含有佛教故事和形象,还融入了宗教信仰与民俗习惯。

比如,一些壁画中描绘了民间信仰的图腾与神像,反映了民间信仰在佛教艺术中的融合与发展。

通过这些艺术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多元性以及民间信仰在艺术中的表现形式。

五、宇宙观与生死观的体现莫高窟的壁画中还体现了中国古代宇宙观与生死观。

宇宙观方面,作品中常常出现天、地、人与其他生物的关系,传达了中国古代人对宇宙奥秘的思考与理解。

敦煌莫高窟艺术特点和价值

敦煌莫高窟艺术特点和价值

敦煌石窟的艺术特点和价值敦煌壁画艺术莫高窟根据其洞窟内壁画的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壁画1、早期是敦煌石窟艺术的成长时期,壁画内容有佛像画、佛教故事画,中国传统神话故事,装饰图案和供养人画像等,其中以佛教故事画为主。

2、中期壁画是石窟艺术的极盛时代,包括随唐两上朝代。

壁画内容,故事画减少,一开始就是按照当时的风土人情来描绘的。

反映的生活更加广泛,而且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也更加深刻,对主题的表现也更加明显3、。

晚期壁画包括五代、宋、西夏、元四个时期,供养人的画像,各族首领及其属集于一窟。

为莫高窟壁画艺术增添了不少光彩。

壁画题材简单,只有楼台亭阁、佛说法,天人围绕,莲花、水池、化生,没有任何故事情节,竟不知所画何以为名。

比较普遍采用的题材。

总结以上三个时期来看:奠高窟壁画从各个方面都表现了古代艺术家的创造才能和成就,而这些成就总是在继承了前代的优秀传统,观察研究了生活,以及进行辛勤的劳动才有可能获得的。

敦煌彩塑艺术敦煌莫高窟是建筑、彩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统一体,主题是彩塑。

彩塑艺术的发展大体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发展期。

早期洞窟形式.有禅窟,方形或长方形佛堂式和中心柱塔庙式等,早期的彩塑有三百多件。

体裁有浮雕(影塑)、高浮雕、圆雕。

浮雕题材主要有千佛、飞天等,高浮雕题材主要有楣梁上的龙头、羽人等,都是紧靠壁面捏塑的,形体比较扁平,圆雕题材主要是较大型的佛、菩萨、天王等,头部及身体体积比较饱满。

中期极盛期洞窟为方形佛殿式,一般都在正面大龛中列置以佛为中心的群像。

人物造型,一般头大,体壮,腿短,这是随代塑像在外型上的显特征。

由于河西走廊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等各方面的变化,以及佛教本身的衰落,佛教艺术也一既不振了。

敦煌石窟形制石窟形制指石窟的建筑规制与风格。

关于敦煌石窟的形制及其造型,在相关传世文献及考古文献没有留下可资利用的直接说明,仅仅有如“大像窟”、“涅槃窟”之类以外形特征而命名的记载。

敦煌莫高窟艺术特点和价值

敦煌莫高窟艺术特点和价值

敦煌石窟的艺术特点和价值敦煌壁画艺术莫高窟根据其洞窟内壁画的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壁画1、早期是敦煌石窟艺术的成长时期,壁画内容有佛像画、佛教故事画,中国传统神话故事,装饰图案和供养人画像等,其中以佛教故事画为主。

2、中期壁画是石窟艺术的极盛时代,包括随唐两上朝代。

壁画内容,故事画减少,一开始就是按照当时的风土人情来描绘的。

反映的生活更加广泛,而且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也更加深刻,对主题的表现也更加明显3、。

晚期壁画包括五代、宋、西夏、元四个时期,供养人的画像,各族首领及其属集于一窟。

为莫高窟壁画艺术增添了不少光彩。

壁画题材简单,只有楼台亭阁、佛说法,天人围绕,莲花、水池、化生,没有任何故事情节,竟不知所画何以为名。

比较普遍采用的题材。

总结以上三个时期来看:奠高窟壁画从各个方面都表现了古代艺术家的创造才能和成就,而这些成就总是在继承了前代的优秀传统,观察研究了生活,以及进行辛勤的劳动才有可能获得的。

敦煌彩塑艺术敦煌莫高窟是建筑、彩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统一体,主题是彩塑。

彩塑艺术的发展大体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发展期。

早期洞窟形式.有禅窟,方形或长方形佛堂式和中心柱塔庙式等,早期的彩塑有三百多件。

体裁有浮雕(影塑)、高浮雕、圆雕。

浮雕题材主要有千佛、飞天等,高浮雕题材主要有楣梁上的龙头、羽人等,都是紧靠壁面捏塑的,形体比较扁平,圆雕题材主要是较大型的佛、菩萨、天王等,头部及身体体积比较饱满。

中期极盛期洞窟为方形佛殿式,一般都在正面大龛中列置以佛为中心的群像。

人物造型,一般头大,体壮,腿短,这是随代塑像在外型上的显特征。

由于河西走廊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等各方面的变化,以及佛教本身的衰落,佛教艺术也一既不振了。

敦煌石窟形制石窟形制指石窟的建筑规制与风格。

关于敦煌石窟的形制及其造型,在相关传世文献及考古文献没有留下可资利用的直接说明,仅仅有如“大像窟”、“涅槃窟”之类以外形特征而命名的记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价值 学习—————好资料

精品资料 论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价值

内容摘要:始建于公元366年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尤以丰富多彩的壁画著称于世。尤以飞天壁画出名。 敦煌壁画容量和内容之丰富,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都不能媲美的,大部分洞窟都存有塑像,数量众多,堪称是一座大型雕塑馆。 莫高窟的声誉远远超越其他石窟,不仅因为它数量庞大的壁画、彩塑像、文献资料。还有它内在的佛教文化和佛教信仰。 莫高窟的艺术魅力来源于它的建筑艺术,彩塑艺术,壁画艺术,敦煌艺术。而四种艺术相辅相成,相互辉映铸造了这一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石窟。

关键词:莫高窟 艺术魅力 文化

学习—————好资料

精品资料 莫高石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南北长约1600多米, 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内容 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也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一直到清代的一千五百年间,在三华里长的鸣沙山上壁上,密密层层地建造了四百八十多个洞窟,布满了彩塑佛像和以佛教故事为题材的壁画。彩色佛像共有两千多身,最大的一个高达三十三米。壁画的技巧高超,数量惊人,如果一方方连接起来,可排成五十多华里长的画廊。此外,在一个封闭的石室中,还发现了大量的价值极高的古代经卷,文书,画卷等。 之所以莫高窟的声誉远远超越其他石窟,其原因一是敦煌莫高窟开凿年代较早,迄今已有1643年的历史;二是规模宏大,现保存完好的洞窟492个,像蜂窝一样密密麻麻排列着,错落有致,绵延1600多米;三是雕塑,壁画十分精美,现存彩塑2499身,壁画45000平方米,有人称敦煌莫高窟既是一大雕塑馆,又是一个佛教艺术画廊。 100年前,敦煌藏经洞被发现、打开以后,许多外国探险者蜂拥而至,掠夺走大量珍贵的经藏、艺术珍品,在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美国掀起了敦煌学研究的狂潮。而直到1930年,陈寅恪先生始提出中国的敦煌学之名,国人才明白到敦煌的价值,许多国人才投入到敦煌的研究、保护中。敦煌是我国学习—————好资料 精品资料 著名的文化圣地,敦煌莫高窟蕴藏着中国大量的文化积淀,而我想深入的了解的是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价值,研究敦煌莫高窟的结构和艺术手法,包括图案、建筑、雕塑三个方面。 (一)建筑与结构方面 莫高窟开凿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前临宕泉,东向祁连山支脉三危山。南北全长1680米,现存历代营建的洞窟共735个,分布于高15-30多米高的断崖上,上下分布1—4层不等。分为南、北两区,其中南区是礼佛活动的场所,各个朝代壁画和彩塑的洞窟492个,彩塑2400多身,壁画4.5万多平方米,唐宋时代木构窟檐五座,还有民国初重修的作为莫高窟标志的九层楼。莲花柱石和舍利塔20余座,铺地花砖2万多块。北区的243个洞窟(另有5个洞窟已编入北区492个号中),是僧侣修行、居住、瘗埋的场所,内有修行和生活设施土炕、灶坑、烟道、壁龛、灯台等,但多无彩塑和壁画。 敦煌的洞窟里,我们既能观赏到中国传统的汉式建筑“人字披窟顶”和“阙形佛龛”,又能看到外来的印度式建筑,这是外来佛教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互相交融创造的一个极具特色的代表窟。 敦煌石窟存有500多个洞窟中保存有绘画、彩塑492个,按石窟建筑和功用分为中心柱窟(支提窟)、殿堂窟(中央佛坛窟)、覆斗顶型窟、大像窟、涅槃窟、禅窟、僧房窟、廪窟、影窟和瘗窟等形制,还有一些佛塔。窟型最大者高40余米、宽30米见方最小者高不足盈尺。从早期石窟所保留下来的中心塔柱式这一外来形式的窟型,反映了古代艺术家在接受外来艺术的同时,加以消化、吸收,使它成为中国民族形式 其中不少是现存古建筑的杰作。在多个洞窟外存有较为完整的唐代、宋代木质结构窟檐,是不可多得的木结构古建筑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敦煌的建筑特色有: 人字披顶:它的建筑形式是仿照中国传统屋顶样式建造的。它是莫高窟也是国内保存最古老的实物木质斗拱,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建筑提供了翔实资料。 学习—————好资料 精品资料 明窗:东壁门上方的明窗也是一个汉式建筑。这个明窗的位置,正好面对窟内中央的佛龛,从明窗射进来的光线也正好照到龛内主尊佛像的脸上和身上,无意中给这尊佛像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使这尊佛像显得更加慈悲、庄严,神圣而伟大。 平棋:在本洞窟后部的方形窟顶,绘满了平棋图案。 中心塔柱:洞窟的中心是一座方形塔柱,它连接窟顶和地面,支撑着来自窟顶的巨大压力。 阙形龛:在佛教洞窟中,阙就象征着佛教的天宫。 (二)在绘画方面 敦煌就是一个图腾 。 在古代,不管是东方或西方,雕塑和绘画往往和建筑是紧密相连的,特别是人类出现宗教信仰之后更是如此。当然,这两者的结合更多地是为着政治和宗教需要服务。 石窟艺术本就是一种宗教文化,取材于佛教故事,兴于魏晋,盛于隋唐。它吸收了印度健陀罗艺术精华,融汇了中国绘画和雕塑的传统技法和审美情趣,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汉化过程,是研究中国社会史、佛教史、艺术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珍贵资料。 石窟艺术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它所创造的像、菩萨、罗汉、护法,以及佛本行、佛本生的各种故事形象,都是通过具体人的生活形象而创造出来的。因而它不能割断与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联系,它不像其他艺术那样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但它却曲折地反映了各历史时期、各阶层人物的生活景象。 举世闻名的敦煌石窟艺术也不例外,在敦煌这座经历中国十个朝代一千余年的佛教石窟里,其壁画、雕塑与建筑的关系似乎从洞窟的开凿之始就是浑然一体的。甚至可以说有的洞窟的形制完全是在艺术家的指导下开凿的。许多由洞窟空间、光影产生视觉的神奇效果,至今仍令我们叹为观止。 这与敦煌民众长期处于战争、死亡、恐惧的边缘,寻求宗教以为心灵慰藉有强烈的关系。 学习—————好资料 精品资料 艺术是历代画家们创意性的杰作。在壁画当中,没有完全相同的东西,即使是描绘同样经变内容的艺术作品,画家们也是根据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出了完全不同的作品。 石窟壁画富丽多彩,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 石窟壁画故事均有隐含的寓意----佛、道、儒思想的交汇与融合——这就是忍辱、自我牺牲、善与爱,这就是佛家的“善”、儒家的“仁”、道家的“清虚顺应”。这些以禅定修行为主题的俗世间人们的思想,是导致此期间的石窟壁画以神圣佛理教义为主要内容的重要原因。 《飞天》吸引着你的是那圆光周围的美丽的飞天群,在散着天花的空中,飞天在音乐声里不停地回旋,飞天依靠姿态、飘带呈现在激动地然而是有韵律的动态里,在回旋着的飞天中心。全是在飞腾的舞姿中(连立像、坐像的躯体也是在扭曲的舞姿中);人像的着重点不在体积而在那克服了地心吸力的飞动旋律。所以身体上的主要衣饰不是贴体的衫褐,而是飘荡飞举的缠绕着的带纹。佛背的火焰似的圆光,足下的波浪似的莲座,联合着这许多带纹组成一幅广大繁富的旋律,象征着宇宙节奏,以容包这躯体的节奏于其中。 这是敦煌人像所启示给我们的中西人物画的主要区别。 (三)在雕塑方面 彩塑为敦煌艺术的主体,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彩塑形式丰富多彩,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 ,彩塑像与壁画结为一体,为我国最早的高僧写实真像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无论是壁画还是塑像造型,都越来越向人间靠拢,使时代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充溢于形象的表里,给人以深刻的人佛一体、人佛共窟的感觉。 以菩萨的造型为例,隋以前“神圣佛窟时期”的菩萨造型为男相,头戴宝冠,上半身裸露,显得朴实无华。而到了武周时期,菩萨的造型变化很大:身披璎珞,着彩带长裙,作女性相貌,直观感到雍容华贵,温文典雅,直似宫廷嫔妃、达官贵妇;但却有三条胡须,而胸脯又是初凸,如年华少女状,成为非学习—————好资料 精品资料 男非女相。整体看,既有女性的善良与慈爱,又有男性的坚毅与果敢,而这恰恰与武周女皇帝武则天的心态相吻合。 它是这个时代的人佛一体,人佛共窟特点的最佳表示。 每一尊佛像,每一幅壁画,都隐藏着教化的历史,蕴含着神秘的深层哲理。但是,你若细致地考证,却会发现:尽管整体上看,所有窟洞构成了一个神秘的“佛国世界”,若逐洞分析,却表示出佛教及其教理教义在人们心目中的变化,窥见出由情感社会而产生的人生哲学和不同时期人们心灵的影像。 莫高窟各窟均是洞窟建筑、彩塑、绘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洞窟最大者200多平方米,最小者不足1平方米。洞窟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佛龛窟、佛坛窟、涅槃窟、七佛窟、大像窟等。塑绘结合的彩塑内容主要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像等。彩塑形式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泥等。圆雕、浮雕除第96、130窟两尊大佛,第148、158两大卧佛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为木骨泥塑。佛像居中心,两侧侍立弟子、菩萨、天王、力士,少则3身,多则11身。以第96窟35.6米的弥勒坐像为最高,小则10余厘米。 总的来说,敦煌艺术代表了我国4至11世纪中国美术的重要成就,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留下了珍贵的资料,是座千年壁画博物馆,也是一部中世纪的绘画史,此外还包含有珍贵的建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资料。就其科技价值而言,敦煌的壁画中有古代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有曲辕犁,有《全天星图》,有西夏文活字印刷标本,有回鹘文活字等等。其对于现代的意义,敦煌石窟和藏经洞的文物促使了敦煌学的产生,促进了现代科学研究的发展,是现代形象艺术创新的源泉。敦煌石窟艺术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古代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俗的佛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等提供珍贵资料,是人类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