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稳定性__氨苄西林钠与葡萄糖注射液
氨氯西林在3种输液中的稳定性观察

[] 3 徐叔云 , 卞如濂 , 陈
修.药 理学实 验方 法学 ( 3版 ) 第
[ . M] 北京 : 民卫生 出版社 , 0 2 73— 1. 人 20 :0 7 2 ( 收稿 :0 5—1 6 修 回 :06—0 2 ) 20 2—1 ; 20 测药物在体 内 U
素 G相 近 , 绿 色 链 球 菌 和 肠 球 菌 的 作 用 则 较 对 优 ’氯 唑西 林 对 产 酶 或 不 产 酶 的 金 葡 萄 球 菌有 ,
间内 p H值和微粒的改变见表:
表 1 氨氯西林与 1%G 0 S配伍在不 同时间 内 p H值和微粒 的变 化
效…北 。两者合用能彼此加强作 用, 并可弥补各 自
[ ]. dl ,L F C asad T Tyo.T easrt nad 1 Imi e . . hseu , . alr h bo i n gy po ec t no 4 ・ fx iehdoho d a [ ] r— xr i f1cl ei n yrclr ei m n J .Az eo o d i n
置澄明度检查灯下 , 中国药典) 00年版二部方 按《 )0 2 法 进行 目视 观 察 l6。结 果 : 0 9 氯化 钠 输 液 2 J 在 .%
(3 594 , 述 药物 均 由浙 江 济 民制 药 有 限公 司 0 00 1 )上 出品 。注射 用 氨 氯 青 霉 素 钠 (3 1 1 由石 家 庄 市 00 0 ,
第 二制 药厂生 产 ) 。
z —4 wF DⅡ注射液 微粒 分 析 仪 ( 津市 天河 医 天
疗仪器研究中心) P S 3 ;H 一 C精 密 p H计( 上海精密
维普资讯
现代食品与药品杂志 20 年第 1 06 6卷第4 期 表 2 [H] 洛非西定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f ±s z ) 牙 ,, =5
氨苄西林钠可溶性粉工艺规程

氨苄西林钠可溶性粉10%工艺规程XXXX有限公司目录1、产品概述2、处方和依据3、工艺流程图4、常用原辅料质量标准及依据5、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6、质量控制要点及成品质量标准7、设备一览表8、技术经济指标计算9、技术安全、劳动保护和工艺卫生10、半成品检验方法及控制11、劳动组织与岗位定员12、储存13、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1 产品概述1.1 产品名称、剂型及规格1.1.1 产品名称:氨苄西林钠可溶性粉1.1.2 剂型:粉剂1.1.3 规格:100g/袋1.2 适应症:抗菌药。
主用于畜禽细菌和支原体感染。
1.3 用法与用量:混饮鸡每IL水1.25~2.5g 每日2次连用3~5天1.4 批准文号:2 处方和依据产品处方:氨苄西林钠10g葡萄糖90g全量100g依据:农业部公告第1759号氨苄西林钠可溶性粉质量标准3 工艺流程图主要技术指标:干燥失重小于10.0%。
配料:主要成分:计划生产量×配方含量÷干燥品物质含量葡萄糖量=计划生产量—氨苄西林钠量4 常用原辅料质量标准及依据4.1 原料质量标准、内控质量标准及依据4.1.1 氨苄西林钠质量标准、内控质量标准及依据4.1.1.1 氨苄西林钠质量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二0一0年版一部正文:名称:氨苄西林钠代号:规格:分子式:C16H18N3 Na O4S0分子量:371.39本品为(2S,5R,6R)-3,3-二甲基-6[(R)-2-氨基-2-苯乙酰氨基]-7-氧代-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钠盐。
按无水物计算,含氨苄西林(C16H19N3O4S)不得少于85.0%。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粉末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臭,味微苦;有引湿性。
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略溶,在乙醚中不溶。
比旋度取本品,精密称定,用0.4%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2.5mg的溶液,依法测定(附录53),比旋度为+258º至+287º【鉴别】(1)取本品,照氨苄西林项下的鉴别试验,显相同的结果。
抗生素配伍禁忌

抗生素与其他药物在无配伍禁忌的情况下混合静脉注射是目前临床上较常用的方法。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新药不断问世及对配伍稳定性等问题的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有不少药物混合后存在理化或药理方面的变化,是不宜直接配伍静脉使用的,为方便临床广大医、药、护人员及时和正确合理选择配伍用药,现将不宜配伍的药物对整理后列表,以供参考。
静脉滴注中不宜与抗生素直接配伍的药物序号不宜配伍的药物对配伍结果青霉素类1 氨苄西林-舒巴坦 10%葡萄糖或5%葡萄糖盐水降效,室温1h 失效2 氨苄西林-舒巴坦 5%碳酸氢钠降效,且外观有乳光3 阿洛西林维生素B6 沉淀4 阿洛西林氨甲苯酸沉淀5 阿洛西林维生素C pH变化大于0.2,宜少配伍6 阿洛西林阿米卡星 PH变化大于0.2,宜少配伍7 阿洛西林小诺霉素 PH变化大于0.2,宜少配伍8 阿洛西林庆大霉素 PH变化大于0.2,宜少配伍9 阿洛西林头孢唑啉 PH变化大于0.2,宜少配伍10 阿洛西林地塞米松 PH变化大于0.2,宜少配伍11 阿洛西林肌苷 PH变化大于0.2,宜少配伍12 氨氯西林钠含葡萄糖的输液降效13 氨苄西林钠 0.5%甲硝唑变色、沉淀14 氨苄西林钠庆大霉素有配伍禁忌15 羧苄西林钠 0.5%甲硝唑降效16 阿莫西林钠含葡萄糖的输液变色、降效(与温度、时间成正比头孢菌素类17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阿米卡星沉淀或降效18 头孢噻肟钠甲硝唑磷酸二钠4h后瓶底有少量气泡且溶液颜色变深19 头孢噻肟钠5%葡萄糖(pH小于4.05)白色浑浊20 头孢噻肟钠氟康唑延迟浑浊、变色21 头孢曲松钠复方氯化钠或复方乳酸钠乳白色浑浊22 头孢曲松钠氨茶碱变化、降效23 头孢曲松钠氟康唑沉淀24 头孢曲松钠万古霉素沉淀25 头孢曲松钠阿米卡星沉淀或降效26 头孢他定维生素C 维生素C含量下降27 头孢他定氟康唑沉淀28 头孢他定5%碳酸氢钠降效29 头孢呋辛阿米卡星有理化配伍禁忌30 头孢哌酮钠5%碳酸氢钠4h后变色沉淀32 头孢哌酮钠奋乃静变色、沉淀33 头孢哌酮钠哌替啶变色、沉淀34 头孢哌酮钠拉贝洛尔变色、沉淀其他-内酰胺类36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含乳酸钠的输液不相容氨基糖苷类37 卡那霉素清开灵注射液立即浑浊38 阿米卡星全静脉营养液1h即出现脂肪乳的破乳现象39 阿米卡星林可霉素增加药物毒性反应40 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变色、沉淀41 阿米卡星青霉素G钠失活42 阿米卡星两性霉素B 肾毒性增加43 阿米卡星头孢拉定肾毒性增加44 阿米卡星多粘菌素肾毒性增加45 阿米卡星铂化合物肾毒性增加46 阿米卡星呋喃苯胺酸耳毒性增加47 小诺米星羧苄西林钠降效48 小诺米星右旋糖酐毒性增强49 小诺米星呋喃苯胺酸耳毒性增加50 奈替米星维生素C 降效51 奈替米星呋喃苯胺酸肾毒性增加喹诺酮类52 环丙沙星青霉素G钠1h内沉淀53 环丙沙星氨茶碱沉淀54 环丙沙星氯林可霉素沉淀55 环丙沙星肝素不相容56 环丙沙星呋喃苯胺酸不相容57 环丙沙星氨苄西林钠沉淀58 环丙沙星复方丹参注射液沉淀59 环丙沙星乳糖酸红霉素红霉素须先用注射用水溶解加入60 氧氟沙星20%甘露醇20℃以下时有结晶形成61 诺氟沙星氨苄西林沉淀62 诺氟沙星苯唑西林沉淀63 培氟沙星青霉素G钠1h内沉淀,降效64 氟罗沙星氨茶碱严重不良反应(何种反应资料未注明65 左氧氟沙星维生素C pH升高,维生素C微细结构光谱改变66 左氧氟沙星三磷酸腺苷显着变化,不能配伍大环内酯类67 乳糖酸红霉素林可霉素拮抗作用,交叉耐药68 乳糖酸红霉素维生素C 应将维生素C稀释低于69 乳糖酸红霉素维生素B6 不宜同管注射硝咪唑类70 甲硝唑抗肿瘤抗生素呋喃苯胺酸沉淀71 表阿霉素5%葡萄糖盐水或复方氯化钠不溶物呈红色漂浮状72 表阿霉素5%或10%葡萄糖降效73 表阿霉素17-氨基酸降效74 表阿霉素0.5%甲硝唑降效其他抗菌抗生素75 磷霉素酚磺乙胺变色降效,pH改变抗病毒药76 阿昔洛韦含葡萄糖的输液变色77 阿昔洛韦低分子右旋糖酐变色抗真菌药78 氟康唑两性霉素B(浓度5mg·ml-1)延迟浑浊,沉淀79 氟康唑氨苄西林钠(浓度20mg·ml-1)延迟浑浊,沉淀80 氟康唑葡萄糖酸钙(浓度100mg·ml-1)延迟浑浊,沉淀81 氟康唑头孢呋新钠(浓度30mg·ml-1)沉淀82 氟康唑琥珀氯霉素(浓度20m g·ml-1)气体生成83 氟康唑磷酸克林霉素(浓度24mg·ml-1)沉淀84 氟康唑乳糖酸红霉素(浓度20mg·ml-1)沉淀85 氟康唑氧哌嗪西林钠(浓度80mg·ml-1)呈胶状86 氟康唑呋喃苯胺酸(浓度10mg·ml-1)延迟沉淀87 氟康唑地西泮(浓度5mg·ml-1)沉淀抗感染植物药制剂88 双黄连粉针复方葡萄糖液(成分为葡萄糖、氯化钠、氯化钾)降效89 双黄连粉针阿米卡星沉淀90 双黄连粉针氨苄西林颜色加深91 脱水穿心莲内酯庆大霉素琥珀酸半酯单钾盐沉淀92 脱水穿心莲内酯阿米卡星琥珀酸半酯单钾盐沉淀93 脱水穿心莲内酯环丙沙星琥珀酸半酯单钾盐沉淀94 脱水穿心莲内酯氧氟沙星琥珀酸半酯单钾盐沉淀95 脱水穿心莲内酯西索米星琥珀酸半酯单钾盐沉淀96 脱水穿心莲内酯妥布霉素琥珀酸半酯单钾盐沉淀。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氟氯西林钠在输液中的稳定性

2011年9月第8卷第25期
注射 用 阿莫 西 林 钠/氟 氯 西 林钠 在 输 液 中的稳 定 性
宋旭 莹 ,胡 燕 ,方 明艳 ,余 洪 秀 ,金轶 俊 ,陈俊 武 浙 江金 华 康恩 贝生 物制 药 有限 公 司 ,浙江 金华 321016
【摘 要】目的 :考 察注 射用 阿莫 西 林钠/氟氯 西林 钠在 10%葡 萄糖 注 射液 和 0.9%氯 化钠 注 射液 中的稳 定性 。方 法 :注射
a n ce an d pH were observed and the cha n ge of content Was determined.Results:Amoxicillin Sodium and Flucloxacillin
Sodium for iniection Was stab le within 2 h in 10% glucose iniection and within 4 h in 0.9% sodium chlor ide injection. Conclusion:Amoxiciltin Sodium and FlucloxaciBin Sodium for injection can be combined with 0.9% sodium chloride in- jection. 【Key words】Amoxicillin Sodium and Flucloxacillin Sodium for injection;5% glucose injection;0.9% sodium chloride in- jection;Sta b ility
注射 用 阿莫 西林 钠/氟 氯 西林 钠 为 阿莫 西林 钠 和氟 氯 西 林 钠 (1:1)的混 合 复方 制剂 ,阿莫 西 林 钠 (Amoxicillin Sodium) 为半合 成青 霉 素类 广谱 抗 生素nt,不 耐青 霉 素酶 ,氟 氯西 林钠 (Flucloxacillin Sodium)属 第 四代 异 嗯唑 类 青 霉 素 .通 过抑 制 细 菌 细 胞壁 黏 肽 的生 物 合 成 而起 到 强 大 的杀 菌 作 用f”,抗菌 谱 较 青霉 素 广 ,并 且 耐 酸 耐 酶 ,对 青 霉 素 耐药 葡 萄 球 菌 等有 很 强 的灭菌 活性 。二者 合用 ,作用 范 围广 ,药 效增 强 。临 床采 用 静 脉 给药 ,但其 水 溶 液不 稳 定 ,因此本 文 对 注 射 用 阿莫 西 林 钠,氟 氯 西 林 钠 在 10%葡 萄 糖 注 射 液 和 0.9%氯 化 钠 注 射 液 的配 伍稳 定性 进行 了研究 。 1 仪 器 与 试 药 1.1仪 器
静脉输液 的正确配置与合理使用

奥美拉唑
pH值12左右最稳定
专用溶媒10 m1,含氢氧化钠
配置奥美拉唑的注意点
静注奥美拉唑应使用专用溶媒,禁止用其他溶剂溶解 静滴奥美拉唑应使用专用溶媒溶解,然后最好选用 100ml的0.9%NaCL (如用250或500ml,由于输液容量大,滴注时间延长, 可导致pH值降低,药物不稳定,容易变色) 奥美拉唑溶液应单独使用,使用的注射器及输液器应 单独使用,不宜接触其他药液 奥美拉唑溶液应现用现配,配好后应在2h内用完 滴注过程应注意避光,溶液变色后,不得再继续使用
(1)脂肪乳
•粒径(100-1000nm) ζ电位问题、破乳问题
—— 用普通脂肪乳作溶剂;或用葡萄糖输液
不宜用氯化钠作溶媒 ——已上市的载药脂肪乳: 前列地尔、双氯芬酸酯、脂溶性维生素
(2)脂质体
•粒径(30-200nm) ;
ζ电位和聚集问题; —— 用5% GS 250ml作溶媒,不得用其他任何溶媒稀释 ——稀释液不立即用,应在2-8℃存放,不超过24小时 •已上市的脂质体: 两性霉素、紫杉醇、阿霉素、柔红霉素
12h内使用 不超过7h
配置后放置不超过6h 现配现用,用糖盐溶 解增加稳定性
头孢匹罗
头孢米诺
现配现用
溶解后立即使用
其他抗菌 限定时间 药物
替考拉宁 现配现用
原因
替考拉宁溶液的pH及含 量变化较大,结构中异构 体发生转化,使得溶液 颜色逐渐加深。 水溶液中β-内酰胺环易裂 解 易发生光解反应,使抗 菌活性下降
利福平 4h内使用 结构中具有还原性的1,4萘二酚结构,易被氧化成 醌而失效。
抗肿瘤药物 限定时间
门冬酰胺酶 替尼泊苷 依托泊苷 环磷酰胺 异环磷酰胺 达卡巴嗪 8h内使用 现配现用 现配现用 配置后2-3h使用 现配现用 现配现用 左旋门冬酰胺酶 现配现用
静脉输液的正确配置与合理使用

• 尽快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确保病人静脉用药 安全
内容提示
影响药物稳定的因素
案例分析 配伍禁忌 静脉药物配制流程 注意事项
一、不稳定的因素
药物本身因素:溶解度、氧化、聚合
不 稳 定
介质因素:溶媒、pH、光线、电解质 剂型因素:脂肪乳、脂质体 操作因素:加药方式、顺序 储运因素:温度、时间
1、溶媒的影响
3、光解反应的影响
(1)喹诺酮类药物
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等
• • • 易发生光解反应,使抗菌活性下降 光解结果:产生降解物,或聚合物 反应速度与pH、浓度有关 ——pH7.4降解最快,酸性最稳定,t1/2=0.9h
(2)吡啶类药物
尼莫地平等 《中国药典》要求该类药物的含量测定,有关 物质检查,溶出度测定必须避光操作。 ——尼莫地平注射液 光照下不稳定,容易降解 pH 6.4以下稳定 pH 6.4-7.6浑浊 pH 7.6以上产生沉淀
不宜与低pH的葡萄糖输液配伍;一般先以注射用水 溶解,或在5-10%葡萄糖输液500ml中,添加5%碳酸 氢钠0.5ml使pH升到6左右,再加红霉素,则有助稳定
• 维生素C:在pH值高时易分解变色
质子泵抑制剂
弱碱性药物,酸性环境中不稳定,应避免与 偏酸性溶媒或与酸性药物配伍,不宜采用葡萄糖、 果糖,转化糖等与之配伍 pH值<7.0时极不稳定,变色降解
• 混合顺序不同,可发生理化性配伍禁忌 • 如盐酸四环素、 VitC各1g加入5%葡萄糖液
500ml静滴
• 先加VitC,再用该输液将盐酸四环素溶解稀 释后加入输液则无浑浊,反之会浑浊
TPN
微量元素 电解质 胰岛素 磷酸盐 水溶 与 脂溶维生素
5、中药注射剂的配伍问题
静脉输液的正确配置与合理使用

内容提示
影响药物稳定的因素 配伍禁忌 举例
输液速度 临床防治
影响药物稳定的因素
药物本身因素:溶解度、氧化、聚合
不 稳 定 因 素
介质因素:溶媒、pH、光线、电解质 剂型因素:脂肪乳、脂质体 操作因素:加药方式、顺序 储运因素:温度、时间
1、溶媒的影响
常用溶液:
葡萄糖 液
1.非电 解质 (一)、晶体 溶液:
(3)纳米粒
稳定性较好;聚集问题 —— 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mg/ml, 30min滴完 ——稀释液不立即用,25℃存放,不超过8小时 •已上市的纳米粒: 紫杉醇
5、电解质的影响
胶体溶液型注射剂
• 若与含有强电解质的注射剂,如生理盐水、 氯化钾、乳酸钠和葡萄糖酸钙等注射剂混合 时,因盐类的离子效应,中和了胶粒中的双 电层,使胶体凝聚而析出沉淀。
※以专用溶媒(35~45%乙醇水溶液)先溶解
例 1:
• 双黄连与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 氟沙星、硫酸卡那霉素配伍后,溶 液pH值升高,药物的溶解度降低, 有沉淀生成。 • 含有双黄连粉剂的0.9%氯化钠注射 液中加入氨苄青霉素,结果颜色即 刻变深。采用庆大霉素、阿米卡星 分别加到含有双黄连注射液的5%葡 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 颜色变为棕黑色。
氨苄西林
现配现用
其他抗菌 限定时间 药物
原因
替考拉宁
现配现用
替考拉宁溶液的pH 及含量变化较大,结 构中异构体发生转化, 使得溶液颜色逐渐加 深。 水溶液中β-内酰胺环 易裂解 易发生光解反应,使 抗菌活性下降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依诺沙星
室温下 4h内使用 现配现用
抗肿瘤药物 限定时间
门冬酰胺酶 8h内使用
备注
避光的药物

临床输注时需要避光的药物注射用硝普钠本品对光敏感,溶液稳定性差,光照下分解加速,硝普钠经光线照射后,生成激发态的硝普钠。
然后分解为水合铁氰化钾和氧化氮。
水合铁氰化钾进一步分解,产生有毒的氢氰酸及普鲁士蓝等。
因此该注射液应临用前配制,避光滴注,并于12h内用完。
如变为暗棕色,橙色或蓝色,应弃去。
(静滴时,输液器要用铝箔或不透光材料包裹使其避光)硝酸甘油注射液许多塑料输液器可吸附本药,故应采用玻璃输液瓶,且静脉给药必须避光甲钴铵注射液见光易分解,静脉给药避光。
注射液开封后立即使用尼莫地平尼莫地平输液的活性成分有光敏感性,输液过程中应采用黑色,棕色或红色的玻璃注射器或输液管,或用不透光材料将输液泵及输液管包裹。
注射用两性霉素 B 本药宜缓慢避光滴注注射用硫酸长春新碱本药对光敏感,给药时应避免日光直接照射注射用对氨基水杨酸钠静脉滴注的溶液需现配现用,滴注时应避光,不得使用变色后的溶液。
临床常以8~12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在避光条件下2小时静脉滴注完毕。
但在滴注过程中,输液颜色随滴注时间延长而逐渐加深,以至不能供药用。
对氨基水杨酸钠的颜色变化主要是由于其发生脱羧反应生成褐色的间氨基酚,再被继续氧化形成二苯醌型化合物所致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进行输注时,应注意避光甲胺蝶呤静脉滴注时需避光,以免药物分解氟罗沙星避光缓慢静脉滴注,对光不稳定,易发生光解反应,使抗菌活性下降。
光促反应为放热反应,在溶液状态和有氧的条件下更易发生;光促反应不仅可产生降解物,也可以产物聚合氧氟沙星避光缓慢静脉滴注,对光不稳定,易发生光解反应,使抗菌活性下降。
盐酸表阿霉素本品在保存和用药时应避光,据国外最近报道,分次给药或避光点滴可明显减轻不良反应卡铂本药存放及滴注时应避光,应现配现用,配制好的药液应在8小时内使用脂肪乳中/长链脂肪乳有资料显示在光照疗法中,同时输入脂肪乳,由光引起的脂质过氧化物不能被完全消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稳定性——氨苄西林钠与葡萄糖注射液
【关键词】氨苄西林钠、葡萄糖注射液、水解反应
【知识点】
1.氨苄西林钠的水解性
2.合理配置氨苄西林钠注射液
【案例】
小王在医院做护士工作,一天她发现,氨苄西林与葡萄糖注射液合用注射,溶解稀释后静脉滴注,待到给患者扎针时发现药液变色了。
【问题】
氨苄西林与葡萄糖注射液合用,氨苄西林水解变色,为什么?
【分析】
氨苄西林钠为广谱半合成青霉物的钠盐,其水溶液pH为8~10,极不稳定,易发生变色、变稠、以致局部沉淀,溶液的pH过高或过低,均促使其不稳定,当氨苄西林钠溶解于葡萄糖注射液后,必须在4小时内用完,而当溶于生理盐水中则较稳定。
葡萄糖具还原性且其注射液为弱酸性,两种因素都会促进氨苄西林的分解,从而降低其抗菌作用和增加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所以两者不能混合注射。
而生理盐水则无上述两种影响因素,因此氨苄西林钠可以放在生理盐水中静脉点滴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