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颂 音乐课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管弦乐《红旗颂》(完整版)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管弦乐《红旗颂》(完整版)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红旗颂》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管弦乐作品,出自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材。
这首作品以红旗为象征,展现了新中国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通过对该作品的学唱和欣赏,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音乐审美能力,同时加深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音符等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管弦乐方面的知识相对较弱,对管弦乐器的种类、演奏技巧等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管弦乐的兴趣,拓宽音乐视野,提高音乐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红旗颂》的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学会演唱《红旗颂》片段,感受作品的旋律美和节奏感。
3.培养学生对管弦乐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4.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歌曲的旋律、节奏和音准。
2.针对难点,需要对学生进行耐心指导,分组练习,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所表达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分组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3.采用视听结合法,让学生欣赏优秀管弦乐作品,拓宽音乐视野。
4.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讲解红旗的象征意义,介绍《红旗颂》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唱歌曲:引导学生跟唱《红旗颂》片段,注意纠正音准、节奏等问题。
3.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小组练习,提高演唱水平。
4.欣赏管弦乐作品:播放优秀管弦乐作品,让学生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5.讨论与分享:让学生谈谈对《红旗颂》的理解和感受,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6.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主动发现、解决问题,提高音乐素养。
红旗颂+示范教案

《红旗颂》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感受乐曲《红旗颂》的宏伟气势,体验调性转换和速度、力度、乐器音色等音乐要素在作品表现中所起的作用。
2.能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跟随作品展开想象和联想,并应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内容。
3.在评论中学会理性思考:“时代主题对音乐的题材与创作方式的影响”、“音乐在时代变迁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通过欣赏,感受作品的丰富内涵,体验音乐在时代变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真正做到在聆听音乐中能积极进行理性思考,并对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做出评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各类赛场、重大活动、庆典仪式等场合中,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是无数中国人的象征和骄傲。
回顾历史,在开国大典上,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同时,也宣告着中华民族的崛起!【设计意图】与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二)新课学习在举世瞩目的这一刻,音乐纪录了这一伟大的历史壮举,也为奉献了青春和生命的英雄们谱写了一页页辉煌的时代乐章。
1、引入描绘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开国大典上升起时的庄严情景的音乐作品——管弦乐序曲《红旗颂》。
欣赏油画作品《开国大典》》。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介入,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同时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活跃的情况。
2.作曲家吕其明及创作背景简介(1)吕其明的红旗情缘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新四军全部由皖江地区向山东撤离,由于叛徒出卖,吕其明的父亲吕惠生身份暴露,不幸被捕。
狱中面对威逼利诱,他坚贞不屈,牺牲在敌人刺刀下,就义时年仅43岁。
在红旗下长大、在战火中成长的吕其明,对红旗的深厚感情,非常人能比。
红旗,是革命象征,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
面对红旗,父亲的形象,如电影般一幕幕浮现在吕其明眼前。
父亲流淌的鲜血与其代表的共产主义信念,成为日后包括《红旗颂》在内许多经典音乐的基因。
(2)创作背景从通俗歌曲到电影再到交响乐作品了解,遵循了由浅入深的原则,同时又有不同艺术形式的对峙,避免了审美疲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红旗颂教案

《红旗颂》教学实际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欣赏《红旗颂》,感受音乐的庄严深情的爱国情感。
2、了解作品的相关音乐知识,了解管弦乐曲。
乐曲中不同的音乐情绪所表达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音乐资料让学生直观的了解作品的相关内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欣赏《红旗颂》,抒发学生们对祖国以及“国旗”、“国歌”的热爱之情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感受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
2、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体会音乐作品蕴涵的情感内涵。
教学过程课间播放《红旗颂》,先让学生们伴随着上课铃声和《红旗颂》一起进入课堂。
一、导入:介绍各国的国旗进入我们今天的主题《红旗颂》。
二、新课教授:让学生完整听一遍红旗颂,听完之后回答问题,说出感想。
1创作背景:红旗颂是由中国大陆作曲家吕其明创作的交响诗,该作品于1965年创作并首演成功。
红旗颂以红旗为主题,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情景。
同样,它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的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烈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2介绍作品曲作者:吕其明(1930.5—) ,中国最杰出的交响乐作曲家,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
以其管弦乐序曲《红旗颂》、交响叙事诗《白求恩》等一批大气磅礴的交响乐杰作,开一代先河,奠定了他在中国音乐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
3作品体裁: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交响诗只有一个乐章,一个主题贯穿始终。
4了解作品的相关音乐知识:管弦乐队。
弦乐乐器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木管乐器组:单簧管、双簧管、大管、长笛;铜管乐器组:小号、圆号、长号;打击乐器组:定音鼓、军鼓。
乐队的编排形式:乐队编排是多种多样的。
按惯例,交响乐团根据不同种类乐器的声音微妙程度和演奏的难度来排列乐器组。
弦乐器身居高位,木管乐器随后,铜管乐器其次,打击乐器则排在最后。
5作品曲式:单三部曲式也叫三段式,它由三个规模相近、相对独立的乐段组成。
欣赏课《红旗颂》听评课活动记录材料

音乐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执教教师
学科
音乐
时间
中心发言人
记录人
地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技能组教研室
参加对象
本校音乐教师及相关人员
主题
欣赏课《红旗颂》听评课活动
过程性记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曲家吕其明,初步了解节奏、速度、力度、节拍等音乐要素对音乐情绪的影响。初步了解“交响诗”这一音乐体裁。
2、能力目标:能自信、有感情地学唱《红旗颂》的“歌唱性主题”;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体验音乐的情绪。能初步辨别主奏乐器。
3、情感目标:感受音乐作品蕴涵的情感内涵,进而激发对国旗、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中心发言人发言:
本节课下来,总体上实现了教学的三维目标。一开始以范唱形式激发了学生兴趣,接着抛出有针对性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情绪并能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环节衔接上是比较紧凑合理的。能给予学生许多表现的机会,通过让学生去体验(听赏)、探究(思考、讨论、答疑)、实践(声势动作、打节拍、挥红旗)等多种方式去感受音乐,其中请学生听不同的旋律配上合适的挥红旗动作,来亲自感受不同的旋律带来的不同的情绪体验环节,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能用不同的途径来解决本课的重难点,体现了在红旗的指引下,从人民当家作主到建设新中国,再到展望未来,激发了对祖国、对红旗的热爱之情,过渡自然、流畅。当然一些环节设计上还存在不足:比如在两段音乐的承上启下环节上,不要给学生预设了下面这段音乐有可能要表现什么样画面的一种暗示。这种引导可以放在学生欣赏完音乐,感受情绪、联想画面时启发会更合适。音乐美育的功能就在于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可以产生合理的想象,并激发美的情感。还有就是欣赏完再现部,同样可以让学生联想画面,谈谈感受,从而更好地实现本课美育的情感价值观的教学任务。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红旗颂(片段)》教案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红旗颂(片段)》教案一. 教材分析《红旗颂》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颂歌,以红旗为主题,展现了新中国的繁荣昌盛。
本节课选用的《红旗颂(片段)》是该作品的片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旋律激昂向上,节奏明快有力。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增强爱国情怀,同时培养音乐审美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识谱、唱谱,对简单的音乐节奏和旋律有一定的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红旗的象征意义和国家荣誉感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和历史内涵,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红旗颂(片段)》的曲谱,学会演唱这首歌曲。
2.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使学生了解红旗的象征意义,培养爱国情怀。
3.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和欣赏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歌曲的曲谱和演唱技巧。
2.理解红旗的象征意义,感受歌曲中的爱国主义情怀。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亲自演唱歌曲,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榜样。
2.讲解法:教师讲解红旗的象征意义和国家荣誉感。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4.小组合作法:分组练习演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案、曲谱和教学多媒体资料。
2.准备录音机、音响等教学设备。
3.准备红旗道具,用于课堂展示和互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红旗,向学生讲解红旗的象征意义和国家荣誉感,引导学生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红旗颂(片段)》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曲谱,教授演唱技巧,引导学生跟唱。
在此过程中,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音准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和反馈。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分享自己的感受。
初中教材红旗颂歌曲教案

教案:初中音乐课程——红旗颂课程目标:1. 通过学习《红旗颂》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庄严和深情,理解其背后的爱国情感。
2. 使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如速度、节奏等,在歌曲中的运用。
3. 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爱国情操。
教学内容:1. 歌曲《红旗颂》的欣赏和学唱。
2. 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在歌曲中的具体运用。
3. 歌曲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介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红旗颂》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氛围。
2.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速度、节奏等基本表现要素。
二、歌曲欣赏(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红旗颂》歌曲的结构、旋律、节奏等。
2.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中速度、节奏等基本表现要素的变化及其表达的情感。
3. 教师播放歌曲,学生跟随哼唱,感受歌曲的韵律和情感。
三、歌曲学唱(2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学唱《红旗颂》,注意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2. 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3. 教师选取学生代表进行示范演唱,给予点评和鼓励。
四、歌曲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介绍(15分钟)1. 教师讲解《红旗颂》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歌曲的有趣知识或故事。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中的基本表现要素和爱国情感。
2. 学生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如:回家后向家人分享《红旗颂》的歌曲和背后的故事,培养家人的爱国情操。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红旗颂》歌曲的掌握程度,包括旋律、节奏、发音等。
2. 学生对歌曲背后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情况,如:发言、演唱、分享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红旗颂》这首歌曲,感受其独特的音乐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爱国情操。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基本表现要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红旗颂(片段)-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红旗颂(片段)-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红旗颂》的起源和背景;
2.熟悉《红旗颂》的歌词,能够正确地口唱;
3.能够正确地打节奏,感受音乐的韵律和美感;
4.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集体意识。
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是《红旗颂》(片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歌曲的起源和背景;
2.歌词的介绍;
3.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4.歌曲的演唱和表达。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教师先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了解《红旗颂》的起源和背景,引导学生进入正式的学习状态。
学习歌曲的歌词
教师为学生分配歌词,让学生先跟着唱一遍,然后再逐句解释歌词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认识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教师为学生介绍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让学生通过口哨或敲打节拍器的方式熟悉节奏,以及通过唱歌的方式熟悉旋律。
练习歌曲的表达和演唱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韵律与美感,让学生自由地演唱歌曲,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演唱能力。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引导学生了解《红旗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同时通过熟悉歌曲的歌词、节奏和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感受能力,提高学生敬爱国旗、爱祖国、爱人民的意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是,本次教学仍需进一步完善,例如可以通过图示等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掌握。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管弦乐《红旗颂》(完整版)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管弦乐《红旗颂》(完整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红旗颂》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管弦乐作品,选自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
这首歌曲以红旗为主题,描绘了新中国成立的场景,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优美旋律,增强爱国情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但学生在音准、节奏、歌唱技巧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高。
此外,学生对管弦乐的了解相对较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认识管弦乐器,感受管弦乐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红旗颂》的优美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通过学习《红旗颂》,引导学生认识管弦乐器,提高学生对管弦乐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4.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音准:学生准确演唱《红旗颂》中的旋律。
2.节奏:学生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做到整齐划一。
3.管弦乐器的认识:学生能够识别并了解管弦乐器。
4.合作:学生能够在合唱中保持音准、节奏的统一,展现团队合作精神。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为学生示范演唱和演奏,引导学生正确学习。
2.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合唱和管弦乐器的练习,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3.对比分析: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红旗颂》,让学生感受不同演奏风格的特点。
4.情感教育:结合歌曲背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歌曲介绍、乐谱、管弦乐器图片等内容的课件。
2.音响设备:准备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伴奏。
3.乐器:准备管弦乐器,如小提琴、大提琴、长笛等,供学生观看和演奏。
4.乐谱:准备《红旗颂》的乐谱,供学生学习演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红旗颂》片段,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气氛。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红旗颂音乐教案
红旗颂音乐教案篇一:红旗颂教学设计《红旗颂》欣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红旗颂》,感受音乐庄严深情的爱国情感。
2.了解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速度、节奏)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提高分辨乐曲速度、节奏和情绪的能力。
3.通过多种形式参与音乐,丰富情感体验,培养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充分感受、体验主题音乐的情绪情感。
教学难点:听辨主题的重复和变化。
教学过程:一、听赏导入1.师:同学们有没有看过电影《江姐》?现在我们来看一个片段,看看电影中江姐和她的战友们在做什么?(播放视频《绣红旗》)2.师生讨论:江姐为什么在狱中还要绣红旗?红旗代表了什么?(中国国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
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星呈黄色,表示中华民族为黄色人种。
五颗五角星互相联缀、疏密相间,象征中国人民大团结。
每颗小星各有一个尖角正对大星中心点,表示全体四个阶级对党的向心之意,受党的全面的领导。
) 3. 导入课题《红旗颂》。
所以,才诞生了《红旗颂》这一首庄严乐曲。
(设计意图:由革命电影导入课题,既使学生懂得了“红旗”的象征意义,为理解音乐作知识上的准备,又奠定了一节课的情绪基调)二、分段聆听《红旗颂》1.释义:“颂”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提炼:歌颂、赞颂)2. 聆听引子部分。
(1)聆听引子部分,设问:乐曲的引子部分给我们怎样的感觉?你在引子中听到了哪首歌曲的曲调?(2)师生讨论。
(3)复听引子,配上吹号角的动作,感受音乐的庄严嘹亮。
(设计意图:引子部分主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庄严辉煌,为接下来主题的出现作好铺垫)3.聆听红旗主题。
(1)师:这样庄严的引子会引出怎样一段音乐主题呢?播放“红旗主题”,结合(油画《开国大典》)。
(2)学生交流对音乐的感受(赞颂、深情的)。
(3)介绍创作背景。
师:这样一段深情的旋律怎么会出现在作曲家的脑海里呢?作曲家吕其明从小浴血战火,父亲在抗日战争中牺牲。
【新版教材】中学-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红旗颂》-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祖国颂歌》第4课《红旗颂》。
【教材分析】《红旗颂》是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祖国颂歌》第4课欣赏课,《红旗颂》是由中国大陆作曲家吕其明所创作的交响乐,于1965年创作并首演成功。
它是一首赞美革命红旗的颂歌,融入了国歌、东方红、和国际歌的旋律,描绘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情景。
同样,它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的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烈讴歌了伟大祖国燕燕日上的繁荣景象。
【学情分析】刚刚踏入中学的校门,内心世界比较丰富,对所有的事物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心理上还保持这小学时期的天真愉悦,他们除了注意事物外表的形式之外,更注意对事物的分析和主观体会,对很多问题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回答。
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都很端正,因此,老师要积极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注意强调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得热爱音乐,喜欢上音乐课。
【教学目标】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一)审美感知感受作品的情绪和表达的意境。
(二)艺术表现能够鉴赏作品的曲式结构,并能哼唱主题音乐(三)创意实践能够利用肢体语言和乐器表现作品(四)文化理解通过聆听作品,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眷恋与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能够鉴赏作品的曲式结构,并能哼唱主题音乐(二)教学难点:1.能够利用肢体语言和乐器表现作品【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是哪一年建国的吗?预设:回答问题教师: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10月1日建国,在这之前中国经历了什么?预设:回答问题教师:中国经历了被侵略,被分裂又进行了内战然后最后统一建国,道路十分坎坷,崎岖不平,所以今天幸福的生活是怎样来的?预设:回答问题教师:对于付出生命换来和平的英雄我们应该报以怎样的心情?预设:回答问题教师:同学们说的很对,今天那我们欣赏的这首作品名字叫作《红旗颂》(板书《红旗颂》)【设计意图:以提问的方式导入,通过提出问题调动学习兴趣,渲染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