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高一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4月份)

云南省高一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4月份)
云南省高一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4月份)

云南省高一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4月份)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 (共25题;共50分)

1. (2分) (2020高一下·厦门月考)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和交纳赋税

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

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2. (2分)如果将成语“朝秦暮楚”用在商业上,你认为该成语不能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古代()

A . 秦楚两地商业最发达

B . 商人为获利往来奔波

C . 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

D . 商业交通相对较发达

3. (2分) (2019高二下·威远期中) 《管子?乘马第五》在描述农业生产时写道: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农民自身抓紧农时。这样,他们就能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关心劳动,不辞辛苦地经营。这一经济思想()

A . 推动了租佃关系的确立

B . 是要废除土地国有制

C . 推行重农的经济政策

D . 是在变革生产组织方式

4. (2分) (2017高三上·湖南月考)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某一时期同类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 . 先秦时期各诸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 . 秦国商鞅颁布“重农抑商”的政策

D .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商业经济的发展

5. (2分) (2018高一下·遵义期中) 某中学几位同学到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陶瓷展,看到以下藏品后,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A . 珐琅彩瓷是元朝吸收外国技法制造的瓷器

B . 宋朝的五大名窑均分布在黄河流域

C . 唐朝时,瓷器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D . 瓷器在唐朝时大量输往国外,同时,欧洲国家开始生产瓷器

6. (2分) (2018高一下·成都期中) 下图为某学者所描绘的1700年至2010年,中国、美国、西欧、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所占比重曲线图。其中与中国相符的是()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7. (2分)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了一艘古代沉船,在船中发现了大量的白瓷、青花瓷、彩瓷和珐琅彩等瓷器。根据这一考古发觉材料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大致发生在

A . 汉朝

B . 清朝

C . 宋朝

D . 唐朝

8. (2分) (2017高一下·宝安期中) 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两种手工业生产形式,有关这两者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图一的产品主要是茶叶和棉布

B . 手工工场最早出现在江南地区

C . 图一的现象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D . 图二现象出现于19世纪中晚期

9. (2分) (2019高一上·乾安月考) 东汉末年与东汉初年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是()

A . 由封国、郡县并存演变为郡县制

B . 由州、郡、县三级制演变为郡县两级制

C . 由郡县两级制演变为州、郡、县三级制

D . 由郡县制演变为州县制

10. (2分)《数字中国-2016》:“从城市建制、城市功能、城市公共服务三个方面,宋代的城市化远超其他王朝。城市人口比例达前所未有20%,而后世就连清朝嘉庆盛世也只不过7%,民国只有10%。当时世界上的最大城市开封人口达150万,远远超过当时的伦敦的10万。”下列与宋代城市化增长无关的因素是()

A . 古代中国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 . 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繁荣

C . 海外贸易与货币经济的发达

D . 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长期扶植

11. (2分) (2019高三上·牡丹江期末) 据《耒耜经》,唐后期江东地区已使用犁地、碎土、去草、平田等各种农具,加上从岭南引来的耖(把土弄得更细的农具),由此形成一整套生产技术措施。据此可知唐代农耕技术()

A . 形成完整体系

B . 达到古代顶峰

C . 江东落后于岭南

D . 岭南领先于全国

12. (2分) (2016高一下·河北期中)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 . 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 . 放弃了一切对外贸易

C . 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 . 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13. (2分) (2016高三上·东莞期中) 《汉书·食货志》记载: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这则材料反映()

A . 汉代农业生产效率高

B . 汉代农民税赋较轻

C . 作者主张恢复井田制

D . 作者不认同商鞅变法

14. (2分) (2017高二下·河南期中) 对下表的解读,正确的有()

下表中国农业的重要指标(1400—1820年)

①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发展推动了这时期农业的进步

②重农抑商政策是这时期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③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这时期农业的发展

④人口的增幅快于耕地面积的增幅推动了农业的精耕细作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15. (2分) (2020高三上·洛阳月考) 有学者认为“(北魏)均田制的实质,乃是在保证鲜卑贵族和汉族官僚地主利益的前提下,把农民束缚在国有土地之上,强制其开垦耕种,以保证国家的担赋力役”。下列项中,与该观点说法一致的是()

A . 均田制实施触动社会原有私地

B . 均田制是商、周井田制的再版

C . 均田的实施打击官僚地主势力

D . 均田制实施有助提高财政收入

16. (2分)唐代时期,李肇说:“内丘白瓷瓯……天下无贵贱,通用之。”这一记载说明的历史现象是()

A . 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B . 白瓷制作精美而且各具特色

C . 白瓷产品广泛用于日常生活

D . 瓷器装饰出现了绘画和诗文

17. (2分) (2017高一下·宾阳月考) “哥伦布发现美洲,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体现的史观有()

①全球史观②革命史观③文明史观④社会史观⑤现代化史观

A . ①③⑤

B . ③④⑤

C . ①③④⑤

D . ①②③④⑤

18. (2分)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记载“风雨其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使欧洲()

A . 告别了骑士时代

B . 文化传播更加便利

C . 有了地理大发现

D . 测风水大行其道

19. (2分) (2019高一下·汕头期末) 日本战国时代(1467—1615年)基督教信徒增长到30余万人,当时日本南部的大型多扇屏风上经常出现葡萄牙、荷兰等国的船只、航海、枪炮等元素,从而形成了所谓的“南蛮文化”。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

A . 日本政府开始向西方学习

B . 中国对日本的影响力下降

C . 葡萄牙垄断了东西方贸易

D . 新航路开辟各地联系加强

20. (2分)菲律宾在1512年被麦哲伦发现后命名为圣拉萨鲁斯群岛(发现该群岛是12月17日,是该圣徒的节日)。20年后,西班牙人以其王储、后来的国王菲利浦二世的名字改称该群岛为菲律宾(Philippines)。菲律宾国家名字的由来()

A . 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

B . 充分尊重了当地文化

C . 体现了东西方文化交融

D . 带有浓厚的殖民色彩

21. (2分)“人被打上烙印像牲畜一样.被关在阴暗的地下室/只有经过永别之门.才能离开牢狱/许多人

死在航程上——不愿意/被送到另一个国家,卖给另一个奴隶主/跳进海里,滋养了大群的鲨鱼……”。此诗主要反映了近代西方殖民者()

A . 开辟新航路的情景

B . 从事可耻的鸦片贸易的情景

C . 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的情景

D . 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的情景

22. (2分)历史概念是反映历史研究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以下对一些历史概念的解读正确的是()

A . ②③④

B . ①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④

23. (2分) (2019高一下·徐州期中) 新西兰的羊毛、加拿大的小麦、缅甸的稻米、马来西亚的橡胶、孟加拉的黄麻以及西欧和美国东部的热气腾腾的工厂一一所有这些资源都陷人了生气勃勃的、不断扩大的全球性经济网中:全球性经济网的编织始于()

A . 文艺复兴

B . 宗教改革

C . 新航路开辟

D . 工业革命

24. (2分) (2019高一下·安徽月考) 17世纪后半叶的荷兰,海外贸易虽然达到极度繁荣的状态,但却因丧失国内生产根基或根基不牢而相当脆弱,经受不了竞争对手的打击。这表明荷兰()

A . 海外扩张缺乏工业基础

B . 是造船业最先进的国家

C . 成为当时世界海上强国

D . 在农业繁荣基础上崛起

25. (2分)泉州港和阿姆斯特丹港都曾是著名的国际贸易港口,泉州港在元代与一百多个国家建立贸易往来,达至极盛,明清后则走向衰落。阿姆斯特丹则至今仍是欧洲第四大港口。这两个港口命运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 . 造船、航海技术的差异

B . 手工业发展的程度

C . 经济形态的差异

D . 资本积累的程度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 (共3题;共50分)

26. (20.0分) (2017高三下·日照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国时期,国家强制诸子均分土地,从而分割成若干小家庭,适应征税、服役的需要。汉代允许诸侯将土地分给诸子,以削弱分化诸侯,推动了古代家产均分制度。后世律令规定土地继承基本沿用诸子均分的方式,但受传统习俗影响,长子往往被赋予双倍的继承份额。《名公判清明集》记载了一个宋代案例:王有成“因不能孝养父母,遂致其父母老病无归,依栖女婿,养生皆赖其力”,因此官府判决土地等家产“当归之婿”。家庭的土地代代均分,阻碍了大规模地产的传承,也使夫妻为主要核心的小家庭成为社会主体。人们依赖土地、满足于拥有少量的生产资料,难以开启新的生产与经营。

——摘编自《浅谈中国古代继承制度的演进》等

材料二:进入16世纪以来,英国的土地继承逐渐普及了长子继承制。此后,英国规定土地只能由长子继承,长子继承制使贵族大地产代代相传,基本固定。圈地运动就是以贵族普遍世代保持着土地所有权为前提的,只有这样,他们才有权力驱赶佃农,圈占土地。长子继承制避免了家庭财产的平均分配,单传给长子有利于家庭财富的积累,并向资本转化。大地产的稳定性固化了贵族群体,强大的贵族群体逐渐形成了限制王权的反对派组织,最终促使了英国议会的产生。

——摘编自《英国长子继承制及其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土地继承制度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土地继承制度的特点,并简析中英不同的土地继承制度对两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7. (18分) (2017高二下·南京会考) 步入近代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当然,自16世纪起,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欧亚事务和世界贸易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舟急剧的变化。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1780年,英国的铁产量还比不上法国,1848年已经超过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总和,它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生产总和还要多的多,它庞大的远洋船队把数不尽的工业品运往世界各地,再把原材料运回国,加工成工业品,然后再运出去。

——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第二次工业革命为资产阶级“征服世界”提供了更加空前强大的经历实力和物质手段,新的内燃机和汽轮机动力、新的通讯手段的使用,带来了铁路、轮船等交通工具的革命性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

便捷。……随着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到来,资本输出成为向全球扩张的主要经济手段,……列强最终将世界瓜分完毕。

——摘自王斯德《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1)1“500年前后”推动资本主义从欧洲向外界传播的重大事件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该事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40年代英国的世界经济地位。据材料二、三概括促进世界市场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主要途径。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近代前期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特征。

28. (12分) (2020高一下·晋中月考) 农耕时代的中国小农和工商业者的命运,与封建王朝的政策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

材料二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

——(宋)陈亮《四弊》

材料三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的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1)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反映的主要经济观点是什么?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提出此观点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 (共25题;共50分)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答案:12-1、考点:

解析:

答案:13-1、考点:

解析:

答案:14-1、考点:

解析:

答案:15-1、考点:

解析:

答案:16-1、考点:

解析:

答案:17-1、考点:

解析:

答案:18-1、考点:

解析:

答案:19-1、考点:

解析:

答案:20-1、考点:

解析:

答案:21-1、考点:

答案:22-1、考点:

解析:

答案:23-1、考点:

解析:

答案:24-1、考点:

解析:

答案:25-1、考点: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 (共3题;共50分)答案:26-1、

答案:26-2、

考点:

解析:

答案:27-1、答案:27-2、

答案:27-3、

考点:

解析:

答案:28-1、

答案:28-2、

答案:28-3、考点:

解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