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中国书法的一些认识

合集下载

《中国书法》课文读后感

《中国书法》课文读后感

《中国书法》课文读后感《《中国书法》课文读后感篇一》读了《中国书法》这篇课文,真的是让我感慨万千啊。

中国书法,那可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化的长河里闪闪发光。

我以前对书法的理解,可能就停留在那些写得工工整整的字上,觉得只要字写得好看就是书法了。

嘿,读了这课文才知道,自己那想法简直就是“小儿科”。

书法可不只是把字写好看这么简单的事儿,它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呢。

就像一座冰山,我们看到的那些漂亮的字只是冰山一角,水下还藏着太多太多的东西。

课文里讲到书法的演变,从甲骨文开始,那时候的字就像是一个个神秘的小符号,像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密码。

我就想啊,那些古人是怎么想到把自己的想法用这些歪歪扭扭的符号记录下来的呢?也许是某个聪明的古人,在一个灵感乍现的瞬间,在兽骨上刻下了第一笔,从此就开启了书法的大门。

然后是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每一种字体就像是一个独特的生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魅力。

楷书就像是一个端庄的君子,规规矩矩地站在那里,一笔一划都透着严谨。

我想起自己小时候练字,写楷书的时候,那可是费了好大的劲儿。

握笔的姿势不对,被老师敲手;字写得歪了,被要求重写。

当时觉得可委屈了,就像被关进了一个小笼子里,不能随心所欲。

但是现在想想,正是那时候的严格要求,才让我对楷书有了一些了解。

行书呢,就像是一个灵动的舞者,在纸上翩翩起舞。

它既有楷书的规整,又有草书的潇洒,那笔画之间的连贯,就像是舞者的舞步,轻盈而流畅。

我还特别佩服那些大书法家。

像王羲之,他的字简直就是神来之笔。

课文里描述他的书法,我感觉就像是在描述一个绝世高手。

我就琢磨着,他在写《兰亭集序》的时候,是不是就像武林高手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了,只有他和他的笔、纸。

也许当时微风轻轻拂过,他的衣袖随风飘动,他蘸墨、落笔,一气呵成,那字就像是从他的心底流淌出来的一样。

我呢,写个字有时候还扭扭捏捏的,和人家比起来,那真是天壤之别啊。

简要介绍中国书法

简要介绍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一、概述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被誉为”东方艺术之源”。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

中国书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经过演变与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中国书法包括了楷书、行书、草书和隶书等几种不同的字体风格,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韵。

二、中国书法的特点1. 笔画的变化和间架的运用中国书法强调线条的变化和笔画的间架运用。

通过不同的笔画粗细、长短和力度,书法家能够表现出文字的韵律和美感。

同时,在书写过程中,书法家会运用不同的间架,使得字体的结构更加稳定和谐。

2. 墨的使用中国书法使用的主要工具是毛笔和墨。

墨的使用在书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书法中的”墨意”强调墨的浓淡变化和墨的质感。

通过墨的渗透、延展和凝聚,书法家能够创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

3. 心境的表达中国书法强调书法家的内在修养和心境的表达。

书法家在书写过程中会倾注自己的情感和理解,通过墨的流动和笔的舞动,将内心的感悟与字体相融合,使得作品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

4. 空白的处理中国书法中的空白是非常重要的元素。

书法家在书写过程中会合理地利用空白,通过笔画和结构的安排,营造出一种自然而富有韵律感的美。

空白的处理也代表了书法家对审美和哲学的追求。

三、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1. 甲骨文和金文时期中国书法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文和金文时期。

甲骨文是远古时期用于卜辞和祭祀的文字,其特点是古朴、简练。

金文是商周时期的文字,其形态较为丰满,有较强的装饰性。

2. 隶书的兴起西汉时期,隶书成为公文书写的主要字体。

隶书以其规整的结构、工整的笔画和优雅的形态而受到赞赏。

代表作品有《颜勤礼仪碑》等。

3. 隶、楷、行结合隋唐时期,隶、楷、行等不同字体的书法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风格丰富、变化多样的书法形态。

代表作品有《颜真卿多宝塔碑》等。

4. 草书的崛起晚唐时期,草书逐渐崛起。

草书以其挥洒自如、狂放不羁的特点而备受瞩目。

对行书的认识和感悟

对行书的认识和感悟

对行书的认识和感悟行书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形式,它与楷书、隶书、草书并称为中国四大书体。

行书起源于东汉末年,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逐渐成为唐代书法的主流形式。

行书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韵味,深受书法爱好者的喜爱和推崇。

与楷书相比,行书更加飘逸自由,线条流动,富有动感。

它注重线条的延伸和变化,笔画的起伏和流畅。

行书的笔画虽然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但却不拘泥于刻板的规则,给人一种即兴而自由的感觉。

行书的字形平直而宽阔,字的结构紧凑,给人以大气磅礴之感。

行书的韵律十分重要,它强调笔画之间的连续性和呼吸感。

通过合理运用顿挫、点画和间架等手法,行书在纸上展现出一种动静结合的美感。

行书的韵律感使人在观看时产生一种旋律感,让人感到愉悦和舒畅。

学习行书需要掌握一定的基本功,如正确的握笔姿势、稳定的手腕和独特的用笔力度等。

但是,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感悟,将内心的情感与笔墨相结合。

行书要求书法爱好者在书写时能够放松自己,沉浸于书法之中,用心感受每一笔的变化和力度的转换。

对我个人而言,学习行书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的追求,更是一种心灵的修炼。

在练习行书的过程中,我能够静下心来,专注于每一个笔画的形成,感受到笔尖与纸张之间的交流。

这种专注和沉浸让我在书写时忘却烦恼和压力,获得一种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此外,行书也教会了我坚韧和毅力。

学习行书需要持之以恒的练习和不断的修正,不能心急求成。

每一次的失败或者不满意都是一次反思和进步的机会,通过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我逐渐掌握了行书的技巧和风格,并从中感受到了成长的喜悦。

总之,行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它既需要技巧和功底,更需要内心的静谧和专注。

通过学习和感悟行书,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书法水平,更获得了一份宁静和平和。

行书不仅是一种书写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

学生学习书法心得体会(实用3篇)

学生学习书法心得体会(实用3篇)

学生学习书法心得体会(实用3篇)学生学习书法心得体会(1)心正笔宗——这是自己对书法的学习态度。

心正,顶天立地为正,心正可养神,下笔字里即有神气,所谓:言为心声,字为心画,见字如见其人是也……笔宗,是用笔的正脉,当属书圣王羲之,正脉也是我们学习书法的楷模,所有历史名书家都绕不开它。

很可惜,王羲之的用笔方法未能传世。

但历史上有很多关于书法的论理,学者皆受其影响与作用,而最能突出书法技艺的窍门就是元代的书法大家赵孟頫一论述:“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下功。

结字因时相传,而用笔千古不易”。

说到用笔,就是毛笔写成笔画的原理:每一笔画:分起笔、行笔、收笔三个部分。

起笔:笔肚尚未铺开,笔肚自然型状;行笔:笔肚下按,笔肚笔锋铺开,笔肚成扁状;收笔:笔肚上提,笔肚笔锋收拢,笔肚还是扁状。

每一笔下来,毛笔的笔锋收尖了但笔肚成扁型状,也就是两个宽的扁面和两个小的窄面,就如油画排笔。

这就是用笔的原理,也是每一笔画的原始状态与本质。

只有掌握了毛笔这一原理与特性,毛笔才能与手配合,才能做到笔随意到,心手结合。

否则违背笔的特性,勉强书写,虽苦学功深,也难有成效!另外书法正确的称为“书道”。

书道,其理在阴阳,笔分正反两面。

上面说过毛笔的物理特性是扁状的非圆状,就如汽车轮子,外型看为圆型的,实则轮子接触地面时是扁面的。

笔的反面属阴,笔的正面属阳。

横画在易经中属阳,用阴面来写;竖画在易经中属阴,用阳面来写。

其它笔画如此类推即可。

比如写个“大”字,第一笔横画用毛笔的阴面写;第二笔撇画用毛笔的阳面写;第三笔捺画用毛笔的阴面写。

注意的是,用阴面写完第一笔之后,要顺时针方向转到阳面来写撇。

其次,在写每一笔画前要有一个小动作,这是决定了笔画的力量与美观性。

一定要先开后合,先提笔后下笔!书法,除了会用笔之外就是要找到结字的重心点,每个字都有它自身的重心点,就如每棵树都受地心引力的影响,每根树枝都有不同的孤线。

而字的重心关系就如倒直角三角形型关系学生学习书法心得体会(2)20xx年暑假最明智最正确的选择是,参加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萧XX 老师的书法培训。

怎么看待书法的含义250字

怎么看待书法的含义250字

怎么看待书法的含义250字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的表达方式,更是一种精神的体现和思想的传递方式。

因此,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看待书法的含义。

首先,书法是一种艺术形式,从艺术的角度来看,书法作品中的每个字都是一个独特的艺术构图。

它需要字体整齐、笔画优美、布局协调,才能体现出作品的美感。

书法家通过用笔的力度、角度和速度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给观者带来美的享受。

这种视觉上的美感是通过文字来传递给人们的,因此,书法的美是一种独特而纯粹的艺术形式。

其次,书法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中国的书法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

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文化内涵。

通过书写和欣赏书法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文人的情感和态度,感受到他们对人生、自然和道德的思考。

书法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书法,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另外,书法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书法作为一种修行的方式,要求人们在欣赏和创作书法作品的过程中,要保持心境的平静与清净。

书法家通过专注的书写和凝练的笔墨表达,不仅可以使自己的情绪得到宣泄,还可以达到心灵的宁静和平和。

书法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通过练习书法,我们可以培养自己耐心、专注力和毅力,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

综上所述,书法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的表达方式,更是一种精神的体现和思想的传递方式。

它具有艺术性、文化性和修身养性的特点。

通过欣赏和创作书法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美感和智慧,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智慧。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应该重视书法的意义,从书法中汲取力量和智慧,以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中国传统书法的艺术价值分析

中国传统书法的艺术价值分析

中国传统书法的艺术价值分析中国传统书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东方艺术瑰宝。

传统书法是以毛笔、水墨为媒介,以文字为载体,通过笔画和组合,表达出文字的形、神、意。

其历史悠久,不仅在华夏之地有着广泛影响,也在整个东亚地区具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传统书法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艺术价值,下面就来具体分析。

一、文化意义中国传统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文化意义。

首先,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字和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

中国古代的文字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而对古代文字的继承和发扬成了书法的独特形式。

书法作为中国古代文献的承载方式,可以直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其次,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一方面表现出中国人重视文化、崇尚文化的精神特质;另一方面,书法也蕴含着传统文化的哲学、伦理、艺术等方面的价值和思想。

二、艺术价值中国传统书法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首先,书法作为一种书写艺术,强调的是“意境高远、气韵生动”的书写境界。

其笔画的力度、速度、轻重、深浅等方面的变化形成了笔墨之韵,能够通过字、词、句或文章的结构来传递情感。

其次,书法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其笔画线条的优美、造型的美感、布局的整饬与节奏的和谐是书法艺术的特色之一,能够直接传递出美感。

再次,书法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让人们能够更深刻地领悟中国文化中的审美标准和方法,丰富人们的艺术生活。

三、鉴赏价值中国传统书法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还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首先,在鉴赏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注重材料的质地、墨色的浓淡以及作品本身的存留条件等方面来了解作品的年代、风格和作者的特点,从而为了解古代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文化遗产提供了一个窗口。

其次,在鉴赏过程中,除了欣赏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外,我们还可以从笔画线条、文字造型、整体结构等方面去剖析作品的美学形式和艺术手法,加深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书法作为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艺术和鉴赏等方面具有着深厚的价值。

中国书法读后感200字

中国书法读后感200字

中国书法读后感200字
读完《中国书法》这本书,我深感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

书中详细介绍了书法的起源、发展、流派以及各种字体的特点,让我对书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中国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以笔墨纸砚为工具,通过书写汉字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书法的笔画、结构和章法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书法,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书写技能,还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书法的书写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需要不断地揣摩和练习,这种精神让我更加注重细节和品质。

总之, 中国书法》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更加热爱这门古老而充满魅力的艺术。

中国书法观后感500字以上

中国书法观后感500字以上

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文字书写艺术,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

在观看中国书法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深邃的内涵。

中国书法的美感让我印象深刻。

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形态和神韵,或挺拔如山,或蜿蜒如水,或刚劲有力,或柔美温婉。

字与字之间的布局和呼应也充满了艺术感。

黑白之间,挥洒自如,显得如此和谐而有力。

这种美感让我对书法产生了强烈的热爱和敬仰。

中国书法的文化内涵也让我深感震撼。

每个字都有其历史背景和故事,每个笔画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象征。

这种文化内涵的丰富性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我也意识到,书法不仅仅是一种文字书写方式,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

此外,中国书法还蕴含着深厚的人生哲理。

在书写过程中,需要用心去感受每个字、每个笔画的内在含义和力量。

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些含义和力量,才能把字写得更好。

这种体验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心正则笔正”的道理,也让我更加珍视和尊重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生智慧。

总的来说,观看中国书法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深邃的内涵。

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字书写艺术,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

通过学习书法,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也更加珍视和尊重这种文化和精
神。

我相信,这种体验和感受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中国书法的一些认识
一、概述
书法,法即方式、方法,书法亦即书写的方法、艺术。中国书法源远流长,
纵观全世界的文字,可以将书写提高到艺术层次的也只有中国的汉字了,而在中
国,书法艺术的地位也非比寻常,正如国画大师傅抱石所说:“中国的艺术最基
本的源泉是书法,对书法若没有相当的认识与领悟,那末和中国一切的艺术,可
以说绝了因缘。”
书法是一门中国传统的视觉艺术。欣赏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时,无疑会得到
美的享受,艺术的陶醉,但是,欣赏书法艺术的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书法艺术
与其他艺术如文学艺术、音乐艺术、绘画艺术相比显得更为抽象,更难捉摸。一
幅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审美结果大相径庭是常有的。俗话说:“会看看
门道、不会看看热闹”,对书法艺术了解程度不同,审美的结论也会不尽相同,“观
千器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这与审美者自身的修养是分不开的。
二、书法历史
中国的文字可考历史是从甲骨文开始,但此时书法尚未产生(虽然有书法家
借鉴甲骨文,从甲骨文中吸取营养)。书法的历史从西周的散氏盘开始,萌芽于
金文,成型于猎碣(石鼓文,将描写帝王打猎的诗刻于大石上),勃发于两汉,
升华于二王,成熟于大楷。文字的产生为书法提供了艺术的空间,自金文开始书
法有了美学自觉,猎碣的出现标志书法具备了所有的要素,两汉时期书法完成基
本体例,二王则确立了书法的巅峰地位,大楷的出现表示书法建立了完整的法度。
从书法形式来说,进化历史是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雏形-行书-楷
书。
三、书法的美学鉴赏
汉字其独有的结构提供了书法的载体,是书法之真。书写时的笔墨流动是书
法的过程,是书法之善。艺术的组合方式是书法的效果,是书法之美。书法脱雅
于俗,出发自欣赏,亦归结于鉴赏。所谓:鉴者别也,赏者欣也。根据艺术标准,
客观、冷静地分析作品的功力鉴别需专业知识的支撑,而对不同风格作品的喜恶
则完全取于个人爱好。
书法美学的鉴赏总体来说在于形意之间,即分形、意之别。
㈠、书法“形”之美
1、貌——单字结体之美
字有间架结构之分,有的是左右结构,有的是上下结构,有的是半包围,有
的是全包围,对间距、角度的处理则有要求,一个字整体看起来要显得“衡”,
衡分均衡、平衡、制衡,均衡要求字显得四平八稳,平衡要求字在动态中的稳定,
均衡要求字看似摇摇欲坠实则十分稳定。做到“衡”之后,字体、字貌、字态就
与平常的字有区别了。
2、质——点划肌理之美
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是由线条来完成的,所谓点划肌理,则是要求线条富
于变化,笔墨浓度视情况而有变化。书法使用的书写工具是毛笔,书写的轻重、
疾快、强弱在纸上会留下浓淡、干湿、刚柔等各种变化的线条 。笔力、墨色的
处理能体现书写者体量、力量,字的容量能反映书写者的容量,字如其人,毛主
席的字豪放跌宕,恰好反映其人的胸怀广阔,高瞻远瞩。点划形质,刚柔贯气,
动态融情。
3、势——通篇结构之美
一篇作品不是每个字都写好作品就好,整体的布局,字的分布、关联十分重
要。整体布局的好可以与字的好互相映衬,也可互补瑕疵。“通”是整体布局的
要求,字与字之间的起承转合要求整体上有呼应避就的效果,通观全篇,质量分
布要平均,不可一侧过浓,一侧过淡;计白当黑,虚白之处并非空洞无物,“虚
实相生,皆成妙境”的空间达到最好的视觉效果。
㈡、书法“意”之美
1、理——经典理法之美
书法自产生以来,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一套经典理法,要求书法作品传承有序,
是为“正”。在体例上,体式有固定要求,隶书有隶书的写法,草书有草书的写
法;但也要例变,即要有个人风格。字法、笔法、墨法、章法融成一体,和谐动
人。
2、情——个性情趣之美
每个书法家都有自己的风格,圆融成风、个性为格,“新”是其核心要素,独
创自立的书法风格才能更好的达到情理相谐。形质相映,个性独具的才能更好的
打动观者之心。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正是因为他将自己个
人风格与情感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做到了情理相谐。
3、境——风度气质之美
境即意境,书法家真正决高下不在字的美丑,不在篇幅布局的异同,而在意
境。意境是品格的升华,本性映射气质,品格体现境界,认识深邃的人与浅薄之
人的书法相比,自有深厚之感,意境高远的人与低俗之人的书法相比,自生高雅
之气。书法家的“字外功”愈深、立意愈高,他所追求的作品也愈真、愈美、愈雅、
愈隽永、愈耐人寻味。心灵意境的感受是因人而异的,只有不断加强“字外功”
的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书法作品。意境是书法家思想感
情和修养的流露。王羲之书写《兰亭集序》时,完全陶醉在大自然之中。从书法
的内容、线条、结构、章法、体势等体现了他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反映了他
对人生短暂、欢乐有尽的感慨。
书法的极致在于气韵生动:气息来自创作,功力以成气——气载息出(从意
到形);韵味来自鉴赏,共鸣以成韵——韵长味生(从形到意)。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
是缺少吸收和发展”。如清澈曲折的小溪,多姿多彩的花卉,葱郁有趣的山林等,
都有自身的个性美,同时也有相互间的共性美,那就是自然生动的天趣美。书法
亦是如此,点画线条、字体结构、章法布局中程度不同地比拟吸收,也能在意趣
神采、自然韵律,风姿格调上心须意合,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用崭新的眼光去
看那些真正的作品,必定每次都会有新的发现。作品跟活生生的人一样高深莫测、
富有内涵。作品本身就是一个动人心弦的世界,它有自己的独特法则和精神,任
何人都很难说自己已经了解了它的一切,因为谁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欣赏书法
作品要有对待人的那种心态,这样才能捕捉作品的细节与内涵,洞见作品的妙处,
才能做到真正的艺术欣赏。
书法历史悠久,写书法或是欣赏都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至于境界高低则在
于对书法艺术的审美创作规律的理解深浅。书法艺术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交谈”,
书法家用心去写,融情于内,欣赏者透过心去看,以期理解书法家当时的心境变
化,书法才能活起来,书法艺术才能保证永恒,才有意义,才能真正体现出博大
宏深和价值所在。
四、书法的传承
书法在中国几乎尽人皆知,但是能将字写到书法层次的却不多。时至今日,
毛笔已退出日用范围,书法也成为阳春白雪。书法长期以来不能普及的原因是什
么呢?总结起来主要有三点:①中国文化体系的特点是混沌包容,对艺术但求悟
禅一般的境界,不求细解。②在古代,想在官场上爬,书法是很大的一种优势,
所以自己对书法的一点心得是不会随便外传的。③新中国成立后,艺术体系是照
搬苏联的,而苏联的艺术体系中是没有书法的,所以中国也忽视了书法这一重要
的艺术的发展。
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艺术,书法贵在传承。源远流长的中国书法史就是一部
跌宕起伏、笔墨如歌的文脉传承史。今天,在电脑盛行的时代并不提倡简单地回
归于笔墨文化的年代,书法传承贵在精神。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便于使用的器
具的力量,是决非劝谕,讥刺,痛骂之类的空言所能制止的。”电脑时代的到来
并不意味着书法艺术发展的终止。相反,照相、传真、复印、电脑仿真等还有益
于书法的学习研究、普及传播。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空间依然存在,中国书法艺
术的传承仍然必要。书法的传承应从中小学生抓起,只要安排得当,中小学的书
法课不仅不会成为一种负担,反而能激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书法艺
术的求索,成功地化为文明传承之动力、智慧追求之目标。

自左至右依次为:散氏盘、金文、石鼓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