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经济发展情况及重点行业发展现状

湖北省经济发展情况及重点行业发展现状
湖北省经济发展情况及重点行业发展现状

湖北省经济发展情况及重点行业

发展现状

目录

第一节、湖北省经济总体发展情况分析 (1)

1.1湖北省经济发展概况 (1)

1.2湖北省各州市经济发展情况 (2)

1.3湖北省经济在中部六省中的地位分析 (4)

第二节、重点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6)

2.1湖北省工业整体情况 (6)

2.1.1工业利润逐月好转 (6)

2.1.2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 (7)

2.2重点行业情况 (7)

2.2.1电力行业利润增加 (7)

2.2.2汽车行业产销稳步增长 (8)

2.2.3冶金行业效益有所改观 (10)

2.2.4房地产形势有所好转 (10)

2.2.5交通运输行业建设提速 (11)

2.2.6电子(设备制造)行业提速明显 (12)

2.2.7轻纺行业利税快速增长 (12)

2.2.8石油加工行业扭亏为盈,化工行业利润减少 (12)

第三节、湖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 (13)

3.1总体发展概况情况 (13)

3.2制造业二级子行业结构特点 (14)

3.3应收账款及库存情况 (15)

3.4用电情况 (15)

第四节、明年信用业务投向思路和建议 (16)

4.1总体思路 (16)

4.2主要行业及业务投向建议 (16)

4.2.1电力行业 (16)

4.2.2公路交通行业 (17)

4.2.3铁路行业 (17)

4.2.4钢铁行业 (17)

4.2.5汽车行业 (18)

4.2.6光电子行业 (18)

4.2.7房地产行业 (18)

4.2.8政府信用项目 (19)

4.2.9其他行业 (19)

插图清单

图1.1湖北省GDP变动趋势图 (1)

图1.2湖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变动趋势图 (2)

图1.3湖北省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分布图 (2)

图1.4湖北省主要城市经济指标对比分析图 (4)

图1.5湖北省在中部六省经济实力对比分析图 (5)

图2.1工业利润增长变动趋势图 (6)

图2.2工业不同分类收入、利润对比图 (7)

图2.3汽车产业产量变动图 (9)

图2.4房地产成交量及价格变动趋势图 (11)

图3.1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变动趋势图 (13)

图3.2装备制造业收入、利润变动趋势图 (14)

图3.3湖北省全社会及工业用电变动趋势图 (15)

表格清单

表1.1湖北省各州市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3)

表1.2中部六省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4)

表2.1湖北省主要火电企业分布一览表 (7)

湖北省经济发展情况及重点行业

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第一节、湖北省经济总体发展情况分析

1.1湖北省经济发展概况

来自湖北省统计局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我省GDP总量为8656.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43.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速度为12.5%,较去年同期下降 1.7个百分点,但较今年一季度10.2%的增速提高了2.3个百分点,比二季度11.3%的增速提高了1.2个百分点,我省GDP总体呈现逐季回升的态势,变动趋势如下:

图1.1湖北省GDP变动趋势图

从三次产业增速分析,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283.7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8.01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3773.3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25.84亿元,增长15.2%;第三产业增加值3599.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69.5亿元,增长1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经历09年初大幅下滑后开始逐步提升,趋势变动如下:

图1.2湖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变动趋势图

从一、二、三产业占GDP比重看,我省二、三产业齐头并进、齐头并进的格局较为明显,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仅为14.8%,而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3.6%,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41.6%。结构分布如下:

图1.3湖北省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分布图

前三季度,我省经济发展主要由二、三产业发展推动所致。从前三季度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来看,第一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仅为6.5%,而第二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为43.8%,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9.7%,超过了第二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表明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传统产业的优势在逐步减弱,新兴产业发展对经济的影响力逐步增强。

1.2湖北省各州市经济发展情况

至三季度末,我省各州市主要经济指标如下:

表1.1湖北省各州市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来自:湖北省统计局网站

以下为我省主要城市主要指标对比图:

图1.4湖北省主要城市经济指标对比分析图

从以上图形可以看出,我省经济分布基本上是武汉市一支独大,其他城市总体经济实力与武汉市相差甚远,经济发展极度不平衡,且经济增长主要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

1.3我省经济在中部六省中的地位分析

以下为中部六省8月份经济数据:

表1.2中部六省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来自:湖北省经委网站

主要经济指标图例如下:

图1.5湖北省在中部六省经济实力对比分析图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省GDP总量在中部六省排名第二,固定资产投资排名第三,但地方财政收入却倒数第二,与各项指标排名第一的河南差距较大,未来发展空间较大。

第二节、重点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1湖北省工业整体情况

来自省经委经济运行处的数据,1-8月,湖北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8700亿元,增长5.8%;实现利润453.9亿元,下降6.7%,降幅环比收窄2.3个百分点。主要特点如下:

2.1.1工业利润逐月好转

在工业生产企稳回升的同时,企业效益水平持续得到改善。2至8月,工业利润累计降幅分别为-27%、-27.4%、-22.4%、-16.5%、-14.3%、-9%、-6.7%,利润降幅逐月收窄。单月实现利润不断扩大,其中8月份实现利润77.7亿元。

图2.1工业利润增长变动趋势图

从企业类型看,中小企业、私营企业效益继续提高。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税金分别增长21.6%、16.6%、22%,大型企业分别为-11.1%、-22.5%、3.3%;私营企业营业收入、利润分别增长37%、35.2%,国有控股企业分别下降8.3%、15.7%。

图2.2工业不同分类收入、利润对比图

以上数据显示,按照企业规模分类,中小企业整体情况开始回暖,按照投资人分类,私营企业企业收入及利润增长明细好于国有控股企业。

2.1.2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

1-8月,湖北省亏损企业亏损额67亿元,同比下降25.9%(上半年上升24.4%,去年同期上升204%)。由于国际原油价格同比大幅下降,石油加工行业同比减少亏损额45.5亿元,拉动全省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44个百分点。

2.2重点行业情况

2.2.1电力行业利润增加

2008年底,我省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327.75万千瓦(含三峡1820万千瓦),以火力发电为主,30万千瓦以上大型火电机组占火电总装机容量的75.33%,装机容量在全国位于第7位。水电除三峡电厂、葛洲坝电厂外,主要集中清江流域,但装机容量较小,三峡水电主要供省外。我省工业用电主要以火电为主。主要火电机组分部如下:

表2.1湖北省主要火电企业分布一览表

来自:湖北省电力公司电量分配整理

09年1-9月,湖北省累计发电1395.40亿千瓦时,增长4.30%,其中,三峡发电650.63亿千瓦时,增长8.12%。不含三峡,发电744.77亿千瓦时,增长 1.18%,其中:水电厂发电310.31亿千瓦时,增长0.44%;火电厂发电434.27亿千瓦时,增长1.70%,全省不含三峡的累计发电量增幅首次由负转正。1-9月累计机组利用小时数为3050

小时,同比减少154小时,环比降幅逐步收窄。

截至9月底,湖北省电力行业实现利润70.4亿元,增长12.5%。水电利润大幅增长,三峡总公司增长41.1%;火电企业持续亏损,国电苏家湾发电厂、华电襄樊公司分别亏损4.7亿元、0.8亿元。

2.2.2汽车行业产销稳步增长

前三季度,全省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步向上的态势。表现在:

一是汽车产销稳步增长。全省汽车产量增速从年初的低谷逐月向上,增幅从1 月的负14.4%到9月的正20.3%,累计增速逐月增加。9月份,全省汽车产量达11.87万辆,同比增长70%,增幅呈脉冲式增长。1-9月,全省汽车产量累计达81.3万辆,同比增长20.3%,已连续2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7-8月是我国汽车市场传统的淡季,然而今年淡季不淡。受国家经济回暖、政策效应和市场刚性需求的拉动,全省汽车生产企业产销两旺。7月份,东风日产公司产销量首次跃居全国行业第3名,同比增幅高达105%;神龙公司产量2.18万辆,同比增长46%;东风本田公司产量1.9万辆,同比增长25.2%,8月份,神龙公司产量2万辆,同比增长159%;东风本田公司产量1.78万辆,同比增长46.1%。

图2.3汽车产业产量变动图

分车型看,全省乘用车增长较快,商用车则相对缓慢。1-9月,全省轿车产量31.9万辆,同比增长25.7%;客车产量13.63万辆,同比

增长51.6%;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产量7.61万辆,同比增长27%。受益于国家鼓励小排量汽车销售政策的影响,1.6升及以下小排量轿车增长明显。1-9月全省生产1.6升及以下小排量轿车产量16.76万辆,同比增长44.8%。载货汽车低迷状态有所改观,1-9月,全省载货汽车产量28.16万辆,同比增长3.4%,首次出现正增长。

二是经济效益明显好转。1-8月,全省汽车工业基本扭转了上半年汽车工业增产不增效的局面。全省汽车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29.44亿元,同比下降0.56%,实现利税总额160.27亿元,同比增长11.46%,其中利润107.64亿元,同比增长7.26%。

全省重点汽车生产企业经济效益向好,乘用车生产企业普遍盈利。1-8月,东风本田公司、风神襄樊公司、神龙公司分别实现利润30.5亿元、9.95亿元、3.5亿元。

2.2.3冶金行业效益有所改观

钢铁行业:1-8月份湖北钢材产量增幅不大,湖北省粗钢产量1090万吨,同比增长6.6%,钢材产量1104万吨,增长5.9%,产量自5月份由降转升,增幅维持6%左右。8月份钢材价格冲高回落,平均价格高于上月,行业利润环比增加。1-8月,实现营业收入878.9亿元,下降30.9%;实现利润11.8亿元,同比减少89亿元,下降88.3%,但在上半年扭亏为盈基础上,利润连续3个月环比增加。有色行业:8月末,精炼铜、电解铝价格回升至4.8万元/吨、1.5万元/吨,行业亏损有所减轻,1-8月净亏损下降至0.25亿元。

根据湖北省钢铁、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2009-2011年),对武钢集团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要求大力推进钢铁产品省内循环、行业间循环,形成完整的产业及市场链条,互为依托,互相促进,明确提出至2011年武钢本部产能增至1640万吨;武钢集团鄂钢公司增至产能500万吨、新冶钢产能增至430万吨,占《实施方案》2011年计划全省产能91%。

2.2.4房地产形势有所好转

(1)土地市场情况

2009年上半年,武汉共推出23宗土地,其中9宗工业用地、4宗纯居住用地、2宗纯商业用地、8宗综合性用地,出让面积共计853946.03平方米,

较上年同期增加2.4万平方米,供应量增加约37%。土地价格受土地性质影响,有较大幅度攀升,每亩单价由2008年的482万/亩,上升到629万/亩,平均上涨147万/亩,涨幅30%。

(2)房地产投资情况

2009年1-6月份,武汉市房地产开发投资为287.93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住房开发投资为197.19亿元,同比增长16.8%。武汉市房屋施工面积为3339.7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其中,住房施工面积预计为2805.5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4.2%。房屋竣工面积为406.6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9.7%。其中,住房竣工面积为352.9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1.3%。

(3)房地产贷款情况

截止2009年上半年,武汉市新增房地产各项贷款余额预计为1235.29亿元,同比增长19.25%。(含今年1-6月新增房地产各项贷款为178.53亿元,同比增长82.77%,占新增金融业贷款的12.8%。)其中:住房开发企业贷款余额预计为243.69亿元,同比增长16.22%。个人住房商业贷款余额预计为650.51亿元,同比增长12.79%。(含今年1-6月新增个人住房商业贷款预计为66.87亿元,同比增长345.77%。)

(4)房地产成交情况

2009年上半年武汉市主城区商品住宅共成交36940套,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6436套,同比增长了80.16%。成交面积为378.28万平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33.1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4.29%。平均每月成交6156套,月均成交面积63.04万平方米。2009年上半年武汉市商品住宅价格为5450.63元/平方米,与2008年下半年相比下降了264元/平方米,跌幅为4.6%。与2008年上半年相比,下跌了374元/平方米,跌幅为6.4%。2009年1月,武汉市商品住宅成交价格达到最低点5259.62元/平方米,之后逐月缓慢上涨,至6月份,成交均价达到5604.52元/平方米,整个上半年,武汉市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一共上涨了345元/平方米,月均上涨57元/平方米,月均涨幅1.12%。房地产成交量及价格走势如下:

图2.4房地产成交量及价格变动趋势图

2.2.5交通运输行业建设提速

近两年,湖北省交通建设步伐加快,仅今年一年,交通建设资金将达到350亿元,而明年计划有多条高速公路动工,投资金额也将在300亿左右。到今年年底,湖北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突破300公里,“四纵三横一环”的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到今年年底,全省将有63%的县市区通达高速公路,武汉至周边1000公里左右大中城市将实现“朝发夕至”;到2012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达到4000公里,“四纵三横一环”高速公路网初具雏形,83%的县市区通达高速公路;到2015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达到5500公里,提前5年实现“四纵三横一环”高速公路网建设目标,实现96%的县市区通达高速公路。根据湖北省高速公路建设计划,今明两年,湖北省将开工29条,共计2005公里高速公路,建设投资规模达1400亿元左右,投资项目之多、力度之大创历史新高。截至2009年底,湖北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719公里,居全国第8位和中部六省第2位。

2.2.6电子(设备制造)行业提速明显

1-9月实现增加值174.3亿元,增速由1-2月的8.4%提高到1-9月的39.7%,同比加快18.9个百分点。今年大项目投产出力明显,富士康实现产值43.2亿元,同比增加41.7亿元。在3G建设及新业务开展的拉动下,手机产量增长123%,光缆产量增长15.7%。

2.2.7轻纺行业利税快速增长

轻纺行业效益水平明显好于预期,生产和效益同步较快增长。食品行业:效益指标全面提升,实现营业收入965.9亿元,增长36.8%;利润49.1亿元,增长39.9%;税金31亿元,增长30.5%。纺织行业:实现营业收入554.3亿元,增

长23.4%;利润15.7亿元,增长51.3%。医药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91.7亿元,增长24.7%;利润12.8亿元,增长22.2%。

2.2.8石油加工行业扭亏为盈,化工行业利润减少

石油加工行业:实现利润20.5亿元,减亏增利62.8亿元,拉动全省工业利润增长13个百分点。重点企业荆门石化、武石化分别盈利10.3亿元、8.2亿元,同期分别亏损21.2亿元、24.7亿元。化工行业:实现营业收入637.6亿元,下降0.2%;实现利润21.4亿元,下降48.3%。农化工快速发展,化肥、农药分别增长30.1%、16.5%;基础化工原料生产形势总体好转,纯碱、烧碱产量分别增长44.3%、9.8%。

第三节、湖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

今年上半年,在中央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湖北装备制造业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生产企稳回升,经济效益逐步改善,总体趋势向好。但外部环境依然严峻,部分行业进一步平稳上行存在不确定因素,经济效益仍有待进一步改善。

3.1总体发展概况情况

上半年,全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64.8亿元,同比增长16.9%。生产企稳回升趋势明显。增幅高于全国装备制造业平均增幅7.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工业平均增幅4.4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累计增幅最高水平,拉动全省工业增加值增幅5.9个百分点,约占全省工业增加值增幅的一半。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变动趋势图如下:

图3.1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变动趋势图

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43.6亿元,同比增长4.85%,比1-5月增幅高5.27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最好水平;实现利税总额181.49亿元,同比增长3.72%,比1-5月增幅高15.5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12.7亿元,同比下降3.2%,降幅比1-5月收窄14.5个百分点,且分别比1-2月、一季度、1-4月收窄42、30.14、18.8个百分点,利润降幅呈逐步减缓态势。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增幅情况变动情况如下:

图3.2装备制造业收入、利润变动趋势图

3.2制造业二级子行业结构特点

在装备制造业七个大类行业中,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实现利润正增长,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负增长。在全省装备制造业七个工业大类行业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一枝独大,占全省装备制造业规模的50%左右。上半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9个百分点,利润呈负增长,拖累全省装备制造业的增长。

全省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的增长,主要得益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增长,其增长幅度分别为36%、88.1%和36.2%。其相关产品电站水轮机、起重设备、风机、混凝土机械、金属轧制设备、互感器、照相机、分析仪器等上半年产量成倍增长,另有粮食加工设备、饲料加工设备、炼油化工设备、光学仪器、钢绞线等产品产量增长在50%以上。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在金融危机中受冲击最大。上半年,全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28.5亿元,同比上升3.9 %,为今年以来首次出现正增长,其中,汽车产业受国家产业政策和汽车下乡政策利好刺激,生产继续回暖。上半年,全省生产汽车50.13万辆,同比增长4.7%,其中乘用车产量23.8万辆,同比增长15.5%;商用车产量26.33万辆,同比下降2.4%,降幅持续收窄。上半年,全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3亿元,同比上升0.5%,累计增幅止降回升,且高出1-5月8.1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10.02亿元,同比下降1.31%,比1-5月降幅收窄18.9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68.92亿元,同比下降9.1%,这主要是因为汽车消费结构向低端盈利弱

的车型转移的原因。不过,利润降幅分别比1-2月、一季度、1-4月和1-5月收窄61.7、42.2、25.7和15.3个百分点,呈逐步减缓趋势。

3.3应收账款及库存情况

上半年,湖北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应收帐款净额582.5亿元,同比上升5.61%;产成品库存254.6亿元,同比上升1.61%,升幅比1-5月略有扩大。

3.4用电情况

截至三季度末,全社会累计用电832.12亿千瓦时,增长1.67%。其中:第

一、二、三产业用电分别为16.55、580.59、96.54亿千瓦时,增长9.47%、-3.67%、

29.2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38.43亿千瓦时,增长9.90%;工业用电573.05亿千瓦时,下降3.96%。九月份黑色金属冶炼、非金属矿物制品、交通运输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别用电12.86、6.53、3.74亿千瓦时,增长7.02%、23.79%、10.01%,不仅钢铁、汽车行业延续了上月的用电量增长势头,水泥行业更是连续8个月快速增长并且增速进一步加大。其他月均用电量超过1亿千瓦时的行业中,金属制品、食品2个行业用电快速增长,仅化工、有色、纺织、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等4个行业用电下降且降幅进一步收窄。根据湖北省经委网站相关数据整理,我省1-9月全社会及工业用电变动趋势图如下:

图3.3湖北省全社会及工业用电变动趋势图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全省用电在经历7月份高峰后,出现回落迹象,未来工业用电走势值得关注。

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范文最新推荐------------------------------------------------------ 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县督查调研组: 根据县委《关于对2018年经济发展情况督促检查的通知》明传电报的通知要求,我局认真总结了今年工作落实情况,重点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其原因,并结合当前实际,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与州人民政府签订的“移民开发工作目标责任书”,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和“发展库区经济、改善移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水利建设”的指导思想,围绕“库区长期稳定、工程顺利施工、移民平稳搬迁、经济长远发展”的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8年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一)移民基础性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1、加强领导,强化措施,落实目标管理。 为进一步做好我县水库、电站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工作,**县人民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发改、财政、移民、水利、国土、农业、林业、扶贫、俄垤水库管理局及涉及移民工作乡镇等部门为成员的移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移民开发局。为我县移民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 / 20

按照“政府领导、分级负责、乡镇为基础、项目法人参与”的管理要求。为扎实推进移民各项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县人民政府分别与有移民工作的迤萨镇人民政府、阿扎河乡人民政府、甲寅乡人民政府、宝华乡人民政府签订了移民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目标管理。确保移民工作的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 2、加强政策法规学习,结合实际贯彻实施。 一年来,我局认真组织学习了《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的实施意见》、《**州移民安置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并结合实际积极向移民群众做好移民政策宣传解释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3、强化监督职能,认真做好移民资金财务管理。 为了加强对俄垤水库库区移民补偿资金的管理,确保库区移民补偿资金使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经广泛征求县财政、审计等部门意见,组织制定了俄垤水库库区移民补偿资金管理办法,为规范俄垤水库库区移民补偿资金管理提供制度依据。同时,加强资金的管理及内部审计监督检查工作。 按照移民工作编制年度资金使用计划,做好移民工程项目预算、核算和决算工作,加强移民资金的拨付、使用和管理;专款专用,不挤占、不挪用、不截留移民资金;对移民资金定期、不定期开展审计工作。 4、建立健全移民工作档案。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的经济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国 际形势看,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合作已经启动,但发展前景不明朗;美国自从经历“9.11”事件之后本国经济陷入低迷,至今尚未全 面恢复;日本经济则长期低速徘徊.尽管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 积极的措施,例如:正式加入WTO;推动APEC的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加强同中亚国家的合作等;但整体外部形势依然严峻。这就需要我们从内部经济入手,找到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国内经济中,由于存在众多的问题,无法一一列举,所以本文试图从通货膨胀、失业、GDP的增长几个方面来探讨影响中国经济的原因,并且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一、对三条曲线的复合与分析 (一)三条曲线在一个坐标系中的复合:图一(% (二)三条曲线各自特点的分析 A、GDP增长率曲线 1、曲线走势:最近中国十几年的GDP增长率变动呈现前快后慢的特点。在第一个阶段,1991——1996年,GDP增长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平均达到11.6%;而在第二个阶段,1997——2001年间,GDP增长保持平稳中速的增长趋势,平均达到 7.8%。前后两个阶段平均增长率差异较大,呈现出比较明显的 阶段性特点。 2、原因

1)、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基于以下方面: 第一,经历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经济衰退,当时称之为“市 场疲软”之后,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 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第二,邓小平同志的南巡,一方面澄清 了许多人认识上的误区,另一方面,他以个人的远见,在宏观上 为中国创造了一种宽松、积极的氛围,加速了经济的增长。 2)、1997——2001年经济增速下降,主要是以下原因:首先,在经历了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一些经济指标过热,造成诸如通货膨胀水平过高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国家在宏观上需要执行一套稳健、收缩的财政、货币政策。其次,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虽然没有对我国经济造成直接破坏,但也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整体外贸环境。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传统东南亚国家进口市场的缩小,外贸行业整体效益的下滑,对我们这个外贸依存度非常高的国家来说,对经济增速的下降造成了实际的 压力。第三,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要求,我国陆续开放了一批部门和行业,大力下调平均关税水平;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国内原本受到很大程度保护的许多产业顿时感受到巨大 的压力,使得这些传统上的经济增长点在实际推动经济增长时显 得力不从心。 B、通货膨胀水平曲线 1、曲线走势:1992——2001年中国通货膨胀水平呈现先 高后低、先正后负的情况,同样具有阶段性的特点。1992——1996年间,平均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保持在12.2%,而1997——2001年其平均水平仅为-0.6%。两个阶段相差13%,这种有趣的现象非常值得我们研究。 2、原因

湖北省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湖北省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摘要:湖北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应积极发挥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作用,因为不管是在经济上、还是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来所,中部其他省份都与湖北有着一定的差距,湖北正处在中部地区的中间地带,湖北的经济发展已成为中部各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因此从这点上来说,湖北承担着促使中部地区快速崛起的重大使命。但是,作为九省通衢的湖北在拥有众多优势的同时,又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其中最严峻的一点体现在湖北经济发展的极端不平衡性上。省会城市武汉一枝独秀,发展迅速,而其他二级城市如黄冈、十堰、荆州等城市却发展缓慢,与省会武汉的差距越拉越大,形势严峻,在新时期、新阶段,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已成为湖北省社会生活中一个突出问题,也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湖北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区域经济发展协调与否关系到整个湖北的社会繁荣、稳定和发展,我们需要谨慎对待。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对于湖北这样一个地处内陆,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中部省份而言,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湖北省;区域发展;有利条件;制约因素 湖北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南部,长江中游。因地处洞庭湖以北,故称“湖北”,简称鄂。北接河南省,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为邻。全省有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3个省直管市,1个林区(全国唯一的林区——神农架林区),38个市辖区,24个县级市,38个县,2个自治县。宜昌、襄阳为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黄石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 一、湖北科学发展的优势 (一)交通和区位优势 湖北作为九省通衢,地处中国的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的中央,交通资源丰富,以京广、京珠、京九为轴的南北交通网、联通沪蓉的东西交通网、长江流域河道航运网贯穿省域。在一个时期,由于国家开发重心在沿海和周边地区,湖北的交通优势缺乏足够的经济势能支撑,难以转化为经济区位优势。当前,中部崛起的加速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和长江经济带的开发,特别是我国区域经济格局的整合,为湖北区域优势的发挥,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当前我国区域经济格局的整合已进入快速推进时期,为湖北发挥交通优势转化为经济区位优势,促使湖北成为中部地区的高级区位要素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农业优势 湖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优势始终存在,但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中,国家没有进入工农互动、以工促农的阶段,而是处在工业吸取农业、城市吸取乡村的阶段,湖北的农业优势难以充分实现。当前,伴随国家进入城市化和工业化加速推进阶段,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阶段,特别是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农产品供应安全问题的凸现,人民生活水平迅速

宜兴市产业经济发展情况

宜兴市产业经济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一、宜兴市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宜兴是无锡“一体两翼”中的重要一翼,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沪宁杭三角中心,是江苏省四个重点发展的三级一类中心城市之一,全市总面积1997平方公里,总人口107万,下设14个镇、4个街道、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环保科技工业园)和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宜兴经济开发区、江苏陶瓷产业园)。 从产业区域集聚分布来看,呈现以下三方面特点:一是三大主体园区特色鲜明。环科园、陶瓷产业园区分别凸现环保和陶瓷发展主题,聚优成势加快发展;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为1000亩的光电产业园成功启动。二是四大产业集群强势起步。电线电缆、化纤纺织、环保设备和陶瓷等四大产业集群跻身于“江苏省百家产业集群”,为江苏省内县级市中最多的。同时官林“中国电缆城”、高塍“中国环保装备产业基地”、新建“中国化纤纺织名镇”、西渚“中国亚麻纺织名镇”4个“国字号”区域品牌相继授牌;“江苏省电线电缆出口基地”正式授牌,成为全省重点发展的10个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之一。水处理设备已占据了1/6左右的国内市场份额和1/2以上的省内市场份额,环保装备的产销规模和竞争实力在全国县市中排名第一。三是一批特色产业基地悄然兴起。周铁镇以天乾科技为龙头的大型铸钢件生产基地正在迅速崛起,涌现出天乾科技、兴达文具、格兰特干燥设备、巨能机械等一批国内同行业颇具影响力的非化工“单

打冠军”。张渚镇注重培育、扶持新兴产业,其电子器件行业异军突起,LED数码管生产企业已有近30家,年生产能力达10亿只,成为国内LED生产基地之一。新庄街道按照“巩固提高耐火保温行业、裂变发展灯具行业”的思路,以行业骨干企业为载体,瞄准世界知名制造商,精心组织包装,积极向外推介,其灯具产业由中间产品向终端产品延伸,为打造国内规模最大的灯具产业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2010年环保装备基地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成为我市首家获此殊荣的产业集群;电线电缆基地被列为第二批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以及省首批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示范区;张渚LED产业基地通过省级论证。 从产业经济总量和发展结构来看,2010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2300亿元,增长27.2%;工业销售收入2220亿元,增长30.2%;工业利税总额177.1亿元,增长15.4%。其中1189家超汇企业完成工业销售收入1944.1亿元,利税157.2亿元,分别增长30.2%和16.5%,分别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87.6%和88.8%。同时,琉璃瓦、化工、铸造、水泥等行业整治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工业后劲投入尤其是装备投入再创新高,全年超过60亿元。全市工业行业发展主要呈现五大特点:一是六大行业全面增长,纺工冶金增幅较高。得益于大规模的装备投入和市场价格的飚升,纺工行业后程发力,增幅从2010年上半年的第四位,一跃成为行业增幅首位,全年累计销售增幅达到39.7%,其中化纤产业的增长势头强劲,增幅达53.3%,遥遥领先其他行业。由于铜价稳步回升,冶金行业在占比高达24.3%的基础上,仍实现39%的增幅,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幅近11个百分

农村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农村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建国以来,伴随着新中国改革与发展的辉煌历程,四川农村经济步入了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轨道。 农业生产高速稳定增长,农产品供给得到保障 建国60年来,四川农业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农产品供给日益丰富,保障了城乡居民的生活需求,发挥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基础作用。1949-20XX年,四川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亿元跃升到亿元,年平均增长%,超过同期全国农业平均增长速度个百分点,四川农业经济总量及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居全国各省前列。粮食总产量从1990年开始保持在3000万吨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00公斤,实现了全省粮食供需基本平衡,从而保障了粮食安全。到20XX年,全省油料总产量达到万吨,比建国之初增长倍;烟叶总产量万吨,增长倍;水果总产量达万吨,增长倍;肉类总产量达万吨,增长258倍;禽蛋产量达万吨,增长6倍;牛奶产量达万吨,增长倍;水产品总产量达到万吨,增长118倍。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推动农村非农产业快速发展 建国60年来,我省乡镇企业从无到有,逐渐壮大。20XX 年,四川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出的70%以上,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23%,与20XX年相比,年平均增长%。20XX年末,四川已拥有规模以上的乡镇工业企业5873

户,规模工业增加值达亿元,占乡镇企业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9%,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四分之一。 农村经济结构变化显著,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推进 建国60年来,四川农村经济由单一的传统农业逐步向二三产业多元化方向发展。据测算,1978年四川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为:到20XX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变化为28::。在农业经济内部,农林牧渔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到20XX 年,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经济总量的比重下降到%,比1978年下降了36个百分点;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重上升到%,比1952年提高了个百分点,经济作物产值超过了粮食作物45%,种植效益大幅度提高。畜牧业产值比重上升到%,提高了个百分点;牧业生产中,牛羊禽肉占肉类总量比重上升到%,比1952年提高了个百分点。 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同时,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到20XX年,农村居民文教娱乐及服务消费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比1978年提高了个百分点。20XX年四川有178个县完成了“普九”义务教育任务,“普九”人口覆盖率%,农村基础教育得到普及和进一步巩固。农村各类职业中学和农民技术培训学校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高。农村医疗服务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乡镇卫生院达到4810个,妇幼保健、床位、医护人员生得到充实和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

最新浅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浅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论文关键词】经济发展问题改进措施 【论文摘要】党的十六大以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行势,面对国内经济改革的发展与稳定的艰巨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胡主席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使我国的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1 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呈现一派祥和的景象。同时也要清醒的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首先使是在经济的发展中如何注意对环境的保护。由于粗放型的增长使我们付出了过大的环境代价。某些地区的企业为了满足致富的需要,大量的排污,使空气和水质发生严重的污染。据媒体报道:地处江南地区的生命资源太湖遭到了严重的污染。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的发源地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由于中国是燃煤大国,传统的燃煤技术使得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废气排放到空气中,空气和水质的污染将使人的生命和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这种以牺牲环境和人民健康为代价而换来的高速发展的GDP是不受欢迎的,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容的。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与民生有关的问题是居高不下的房价。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应该使大多数人能够买的起住房,能够安居乐业;但是事实却相反,2007年以来,全国特别是大中城市,房价飙升,居民的收入积累赶不上房价的上涨幅度,只好放弃买房。有的居民采取贷款购房的办法,但每月还款的负担很重,几十年的还款

计划使他们喘不过气来。与民生有关的另一个问题是我国目前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号召下,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人民的收入差距开始拉大。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相当一部分城镇居民下岗失业,居民的收入差距逐年拉大,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收入差距很大,因此也引起了一部分人对一部分人的不信任,产生了“仇富” 心理。在众多媒体报道的案例说明,在大城市的边缘地区,中西部落后地区,犯罪案件频发,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胡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说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农业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城市建设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农村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所以农村中只留下老人和孩子。在“知识改变命运”的号召下,农村中成长的下一代,也千方百计地离开农村,长此下去,发展农业的人力资源将严重缺乏。在房地产“暴利”的驱动之下,有些地区把粮田变成商品房的开放地,因此我国耕地面积在逐年缩小。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 2 今后的改进措施

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湖北省人民政府 本纲要根据《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全省“十三五”发展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湖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是湖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必须顺应新形势、新要求,积极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准确把握湖北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推动全省发展迈上新台阶,加快建设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一节“十二五”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湖北发展极不平凡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紧紧围绕“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总目标,坚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不动摇,坚持竞进提质、效速兼取不松劲,遵循“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三维纲要,深入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全面推进富强、创新、法治、文明、幸福湖北建设,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始终保持高于全国、中部靠前的良好发展态势,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经济总量跨越提升。全省生产总值达到2.96万亿元,由“十一五”末的全国第11位上升到第8位。人均生产总值突破8000美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05亿元,提前两年完成翻一番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5年达到2.9万亿元,五年累计完成10万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千亿元产业由7个增加到17个。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27万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5.2个百分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2015年达到540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产业,简而言之,即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 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等,这些都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具体对象。产业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它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产业的形成、发展和调整,也研究和分析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 它既涉及了偏向宏观的经济问题研究,如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等;也涉及微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如企业的定价理论、企业的兼并、技术创新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欧美产业经济学中即为产业组织,研究的是市场运行,主要关注企业行为,其与市场结构和市场演变过程具有密切关系,涉及相关的公共政策。我国50 年代受苏联的影响,产业主要指计划经济中的行业和部门,没有明确的产业经济学名称。改革开放后受日本的影响,强调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80 年代末,欧美主流的产业组织理论引入中国,使得以产业组织和公共政策为主的欧美和以产业结构与政策为主的日本体系相结合。针对产业经济本身所具有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行为规律,产业经济学又有不同的具体研究对象,包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政 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通过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探求过度竞争或有效竞争不足的形成途径及消除方式;发现规模经济的形成原因及优点等等,从而根据不同的产业,分别制定正确的产业组织政策。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有利于有效的产业组织的形成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均衡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而产业结构的升级则更是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寻找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成因,并以此制定有效的产业结构政策、调整产业的结构,也是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所在。进一步而言,研究产业经济学,探寻产业升级的规律和带动经济起飞的主导产业,利用合理的产业政策加以保护和扶持,便可以实现产业结构向更高的水平演进,以增强整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寻找产业合理布局的基本原则 也是促使产业经济学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动力之

2019年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总结

20XX年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乡在上级党委、政府及各位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一、基本情况 **乡位于XX县东南部,距县城82公里,国土面积561.38平方公里。全乡辖11个村委会、116个村民小组,现有常住户数6402户、人口27063人。其中农业人口5870户、25511人,占总人口的94.27%;非农业人口1552人,占总人口的5.73%;人口自然增长率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8人。18年,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5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40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6万元,各项存款余额4513万元,各项贷款余额5405万元。可以说,近年来,**乡的发展速度纵比较快,但与其他乡镇相比,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县的排位是倒数第一,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是倒数第一,人口总数是倒数第一。但在全面发展中,**乡也蕴含着较大的发展潜力。从总体上看来,有“四大优势”需进一步发挥,“四大瓶颈”亟待解决。 四大优势:一是生态优势:境内群山叠翠,谷壑幽深,溪流蜿蜒,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秃杉、红花木莲、金丝榔、红椿等珍贵树种;有猕猴、野猪、白腹锦鸡等国家级保护动物。全乡有林地面积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9.5%;人工林面积达32万亩,其中,商品林面积达21万亩。位于坝林村委会的丁累大箐是全市仅存的少量原始森林之一,也是滇东旅游片区不可多得的天然原始森林。二是区位优势:

**乡地处“两省(区)三地州四县”的结合部和南XX与清水江夹角处,是曲靖的“南大门”。境内交通便捷,省道“以马线”贯穿南北连接文山邱北;通省公路“高布线”纵跨东西直入广西西林;南XX 穿境而过直达黔桂,是一条出滇入海的重要航道。三是气候优势:境内最高海拔2030.5米,最低海拔737米,每年5—10月为雨季,近18年平均降雨量在1300毫米左右,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5%以上。11月—翌年4月为干季,最高气温达40℃,最低温度10℃,年平均气温18.5℃,18年平均气温为20℃,日照时数年平均值为2013小时,积温5650℃—6100℃,相对湿度达82%,全年基本无霜,属典型的低热河谷槽区,适宜多种作物生长,特别有利于发展热带农作物和冬季反季蔬菜。四是民族文化优势:**是典型的少数民族乡,全乡有壮、苗、瑶、彝等少数民族2617户19913人,占总人口的73.58%。其中,壮族2101户、9370人;苗族1924户、8466人;瑶族465户、1897人;彝族51户、180人。每一种少数民族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和服饰文化。其中,壮族的“三月三”、祭老人房,苗族的踩花山,瑶族的盘王节、度戒等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意蕴悠远,每年都按时举行,吸引了周边市、县各族群众前来参加,为发展民族旅游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大瓶颈:一是交通瓶颈:境内唯一一条通省通道“高布线”至今没有硬化,道路等级低,大部分通村委会的公路都是砂石路面,没有硬化,通村小组的道路是泥巴路,经常是晴通雨阻,加之山高坡陡,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二是教育瓶颈:近年来,虽然在教育

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经济 国民经济发展 湖北是经济强省,2012年GDP达22250.16亿元,增速达11.3%,快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九位;人均GDP38878元人民币,折合6158美元,居中国中部省份第一位。 湖北消费水平较高,2012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96.80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居全国第六位。城镇实现零售额7795.57亿元,增长16.8%;乡村实现零售额1401.24亿元,增长11.7%。全省城镇居民收入22903.8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3%。全省企业在岗职工工资达到37672元,年均增长18.9%。2012年全省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504.17亿元,比上年增长27.6%。产业结构稳步升级,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2848.77亿元、11190.45亿元和8210.94亿元,分别增长4.7%、13.2%和10.8%。三大产业结构为12.8:50.3:36.9。 截至2012年12月,湖北省有11个国家级开发区分别是: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东湖高新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即光谷,含东湖综合保税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199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年4月在开发区内设出口加工区。含武汉出口加工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含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宜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孝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 农业 2012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2848.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7%。粮食种植面积418.0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5.8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47.29万公顷,减少1.58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45.73万公顷,增加2.77万公顷。粮食总产量2441.81万吨,比上年增产53.28万吨,增长2.2%;棉花总产量53.15万吨,增产0.57万吨,增1.1%;油料产量319.66万吨,增产14.95万吨,增长4.9%。 第二产业 工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2012年年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到11230家,比上年净增1312家,增长13.2%。完成工业增加值955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6%。 工业产品结构改善,高新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全年完成增加值270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8.3%。工业产销衔接较好,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年全省工业完成销售产值31012.94亿元,比上年增长18.2%,钢铁、汽车、石化、电力、食品、电子信息、纺织、装备制造、建材等重点行业实现销售产值超千亿元。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3%。全年全省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602.90亿元,增长10.6%;其中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利润576.90亿元,下降1.0%。建筑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全省资质以内建筑企业2774家,完成施工产值6865.67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实现利润291.18亿元,增长25.8%;

湖南和湖北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势及差异比较

湖南和湖北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势及差异比较

湖北、湖南同处我国中部地区,区位紧邻。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两省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基本形成了既具有一定地缘共性,又具有各自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结构特征。以邻为师,透析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对湖北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湖南和湖北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势及差异比较 (一)发展水平 ──经济规模水平:湖南经济总量略高于湖北,但人均水平湖北领先。 经济总量上,2010年湖南和湖北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15902.12亿元和15806.09亿元,湖南高于湖北96.03亿元。从“十一五”时期发展过程看,两省GDP规模大小互有交替;其中2006年、2007年湖北GDP规模分别高于湖南72.45 亿元和30.68亿元,2008年、2009年湖南高于湖北226.08亿元和98.59亿元。从两省GDP的相对差异(湖北/湖南-1)看,2006年至2010年分别为0.96%、0.33%、-1.96%、-0.75%和-0.6%。虽然湖南GDP总量规模大于湖北,但两省的相对差异不大,多数年份(除2008年外)在±1%以内。在人均GDP水平方面,2005年湖北和湖南人均GDP同时跨越一万元大关,分别达到11431元和10426元;2009年又同时超过两万元,分别达到22677元和20387元;预计2010年分别达到27600元和24800元左右。从发展进程看,近5年湖北和湖南两省人均GDP的绝对差额分别为1347元、1714元、1726元、2290元和2800元(预计),湖北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从两省人均GDP相对差异情况看,近5年湖北分别高出湖南11.3%、11.8%、9.5%、11.2%和11.3%(预计)。 ──财政收入水平:湖南财政收入规模大于湖北,但财政收入质量湖北占优。 2010年,湖南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81.69亿元,高于湖北70.46亿元;2006年至2009年湖南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为477.93亿元、606.55亿元、

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b18708715.html, 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作者:朱露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16期 [摘要]贵州省作为我国四大药材产地之一,以物种丰富和植物多样而闻名,在国外也享有盛誉,广泛受到人们的赞美。2011年之前,国家曾多次组织地方进行药物资源普查,其中1996年的普查规模比较大,结果证实贵州中药资源已经多达五千余种,位于全国第四位。随 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中药的治疗效果逐渐认同,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这种良好的现状对我国中药事业的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也为贵州省中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中药的发展将会对国有经济产业带来巨大的改变,同时将带动地方经济不断提高。本文在收集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关于中药的研究,就目前中药产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未来贵州省中药产业的发展战略,为进一步提高贵州省中药产业的经济发展提出个人的建议。 [关键词]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F426.72 [文献标识码]A 纵观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繁荣发展,中药在治疗疾病和健康保养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中药因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对人类的医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中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儿女要勤奋努力,将中药继承和发扬,日益完善,为祖国儿女的幸福做出新的贡献。回顾历史发展,我们可以发现中药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发展,早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一心想着吃饱饭,现在都在关注养生问题,如何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人们从观念上的改变为中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机遇。因此,研究中药的未来发展极其重要,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对贵州省中药的发展至关重要。鉴于目前贵州省中药产业的发展情况,通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后,结合贵州省中药发展的实际情况,首先分析了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粗浅的个人关于贵州省中医产业经济发展战略的想法,希望可以为中药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贡献本人的微薄之力。 1 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现状分析 贵州省位于长江和珠江上游的分水岭处,全省呈现出东低西高的地理差异,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最高达2900米,最低137米。受东南季风的影响,温暖湿润,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景色宜人。先天的生态条件为药物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的生存环境,使贵州省成为我国四大药材产区之一。 1.1 中药种植分析

调研报告: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关于全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单元,关系到一个地方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县域经济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如何科学梳理总结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遵循经济社会自然发展规律,抓住“牛鼻子”,找准着力点,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是当前必须认真深入思考解决的重大课题。近期,按照省委要求,我们成立专门调研组,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一、“十二五”以来县域经济蓬勃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坚持以县域争先进位为统揽,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抓手,打破行政区域,推进板块融合,不断增强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增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全市县域经济呈现出总量壮大、质效提升、贡献扩大、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发展较快。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了“一年一小步、五年翻一番”的目标,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2017年我市县域生产总值1393.72亿元,较2010年的696.1亿元翻一番,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4.1%,较2010年提高0.8个百分点。各县(市区)在全省县域经

济监测中的位次也普遍前移,全市13县(市区)中有6个县在全省83个县中居前20名,彬县、兴平市、秦都区先后跻身全省“十强县”“五强区”。 实力增强。2017年全市县域经济平均规模126.7亿元,较2010年增加63.4亿元。各县(市区)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187元,是2010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29元,是2010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8 %。各县(市区)财政对民生的投入持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6%。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9.1%,建设保障性住房20.1万套,搬迁贫困群众15.6万人,稳定脱贫48.5万人,解决了农村266.2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势头向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8.5:52.2:29.3调整为2017年的15.3:57.5:27.2。以果菜畜牧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开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150余个,通过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近200个,“马栏红苹果”等50多个知名产品已走出国门,全市农业总产值稳居全省第一。县域工业规模迅速壮大,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了礼泾三食品工业、彬长旬能化产业、兴平武功装备制造产业、乾县纺织产业以及永寿淳化绿色经济等特色经济板块,呈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良好态势。生态文化旅游业快速成长,2017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550万人次,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71.6亿元。 二、目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县域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基础仍较薄弱,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与全省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大。

湖北省经济发展情况

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 一、工业 湖北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是中国三大钢铁基地之一,中国最大的中、厚、薄板和特种钢生产基地,中国第二大汽车生产基地和最大的中型货车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重型机床和包装机械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水电基地,中国最大的联碱、农药和磷、盐化工及纤膏生产基地,也是中国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和中国重要的纺织基地之一。已建立起具有一定特色的产业体系,形成了以汽车、钢铁、光电子信息为优势产业的格局。 2008年,全省全社会投资完成5798.56亿元,同比增长27.9%,比上年同期增幅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32.67亿元(下同),同比增长29.1%,比上年同期增幅提高1.3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16.46亿元,增长92.6%,增幅提高6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250.21亿元,增长38.7%,增幅提高8.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966.00亿元,增长21.2%,增幅回落4.8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892.67亿元,增长23.3%,增幅回落4.8个百分点 (一)汽车产业 湖北省机械汽车工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形成“一主两带”的产业基础。“一主”即以汽车产业为主导,机床工具、电工电器、仪器仪表、石化通用机械、重型矿山机械、食品包装机械、通用基础件、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内燃机、文化办公设备、民用机械等门类齐全、实力较雄厚的13大产业。“两带”即以东风公司十堰、襄樊、武汉为基地的汽车产业集聚带,以宜昌、荆州、武汉、黄石为基地的重大技术装备产业集聚带。已形成了东风有限、神龙、三环、凯迪电力、武锅、长动、武船等一批大集团大公司为支撑的产业格局。东风公司与日本日产公司实现跨国重组、与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提升合作层次、与日本本田公司扩大合作领域等,标志着东风公司跨入了国际性大公司行列;三环集团重组省汽车集团后实力进一步增强。作为中国三大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之一,湖北省整车生产能力已达到80万辆,基本形成了“轿、重、中、轻、专”并举,“高、中、低”档车型齐全的产品结构。在整车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湖北省零部件产业日趋壮大,目前湖北省拥有零部件企业7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的310家),年配套能力已超过60万辆份。行业排名前10位的大公司完成工业产值占全省机械汽车工业60%以上。 (二)信息产业 湖北省信息产业在“十五”期间继续全面快速高效发展,制造业规模成倍增长,政务、企业及社会信息化工作全面推进,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无线电基础设施建设卓有成效,监管能力不断强化。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普遍增强,为“十一五”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省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在“九五”期间年均增长27%的基础

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

产业经济学 授课教师:xxx 院系:xxxxxxxxxxxxxxxxxxx 学号:xxxxxxxxxx 班级:xxxxxxxxxxx 姓名:xxxxxxx 日期:xxxx年12月

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产业结构的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产业结构的研究特别重要。改革开放30 年来,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良性互动, 并呈现第一产业比重下降, 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下降, 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的特点。但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不高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不够仍然是我国产业结构演变进程中面临的主要现实问题,需要全面提升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本文首先针对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存在问题原因分析调整对策 一、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体而言,我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正在向中高级阶段迈进。虽然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第一产业比重逐步降低,第二产业稳步发展,第三产业逐步提高。但是,中国的“两基一柱”(即基础工业、基础设施、支柱产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技术水平和技术含量仍然较低。三个产业间的比例关系失衡,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偏低,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较慢。我国当前总体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有: 1.三个产业间的比例关系失衡,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偏低。第一产业比重偏高,高于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第二产业比重明显偏高,不仅高于同等收入水平国家,而且高于工业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则大大低于同等收入国家和发达国家。 2.第一产业效率仍然很低。自动化程度低,基础不稳定,生产方式落后,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抗灾能力下降,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粮食生产仍未摆脱“靠天吃饭”的传统,城镇化发展速度缓慢。 3.受传统因素和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第二产业结构失衡的现象依然没有改观: 高能耗、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加工业务对我国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基础产业成瓶颈,制造业比重偏高,轻纺工业生产严重过剩,加工业小规模低水平重复建设,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不相称。 4.第三产业全面落后的状况依然没有明显改观。从产业角度看,第二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一直较高,经济发展主要靠第二产业在拉动。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有较大的增长,但是,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对经济的增长的贡献率没有保持上升态势,尤其在2007—2008年之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说明近年来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发达国家主要以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新兴产业为主,而我国尚以传统的商业、服务业为主。一些基础性第三产业(如邮电、通讯)和新兴第三产业(如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技等)自然发育不足。 5.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较慢。以第三产业为例,我国的第三产业主要是交通运输,批发零售及餐饮等传统服务业,而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业等的比重较

年度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年度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工作 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按照常州市两办《关于20__年度民营经济发展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督查考核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如下:一、贯彻实施《常州市民营经济发展三年跃升计划》情况今年以来,金坛市委、市政府围绕“两个率先”、富民强市的目标,坚持把民营经济定位于区域发展的“主体经济”,认真落实《常州市民营经济发展三年跃升计划》,通过强化组织领导、细化扶持措施、优化服务环境、硬化刚性考核,充分调动全市各级发展民营经济的积极性,不断激发民间创业热情,促进了民营经济的较快发展。网-1、加强领导,强化考核。一是召开会议,广泛动员。为认真落实《常州市民营经济发展三年跃升计划》,春节一上班,我市就召开了由重点民营企业全参加的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年中召开了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推进会,年底召开了由工商界代表参加的市工商业联合会五十周年、商会百年庆祝会,对民营经济发展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发动。借百年商会庆祝之际,编辑出版了《发展中的金坛民营经济》一书,宣传了康美化工、盘固水泥、金昇实业、成松防水材料和成业服饰等三次产业60多家民营经济典型,介绍了纺织服装、盐化、建筑、花木等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产

生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动效应。二是明确目标,强化考核。根据常州市下达的全年目标任务,我们进行了任务分解,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各镇(区)。同时,将民营经济发展列入了全市年度镇级经济综合考核的重点附加内容,明确当年新办一个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工业企业得0.2分;新办一个工业企业,且年内开票销售额分别达100-XXX 万元、501-1XXX万元的相应附加1、3分。开票销售收入在1XXX 万元以上的,每增加XXX万元,再加1分;建在集中区的企业当年投资规模分别在300-XXX万元、501-1XXX万元、1001-1XXX万元的相应附加1、2、3分,投资规模在1XXX万元以上,每增加投资XXX 万元,再加1分;当年新增一个年销售收入1-3亿元、3-5亿元、5-7亿元、7-XXX亿元、XXX亿元以上的,且年销售收入增幅不低于全市规模企业平均增幅的工业企业,相应附加4、6、8、10、12分;年内每新建一个农副产品加工经营企业(含市场建设)附加1分(以工商营业执照为准),其中投资规模分别在50-XXX万元、201-XXX万元、XXX万元以上的再相应附加1分、2分、3分。而且,针对下达的目标任务,两办印发了《20__年度金坛市民营经济考核奖励办法。三是强化组织,定期督查。市委、政府分管领导每月召集经贸、工商、税务、统计等部门进行会商,对照进度,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分头对各镇(区)进行督促。 2、帮扶齐抓,形成合力。在制定《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设立XXX万元民营经济发展基金的基础上,今年我市又出台了《关于实施名牌战略的意见》,对企业创名牌规定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