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模拟卷二及答案

中考物理模拟卷二及答案
中考物理模拟卷二及答案

中考模拟题物理试卷(二)

一、填空(每空1分,共25分)将答案直接写在横线上,不必写出解题过程。

1.水是生命之源,它在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贮菜时,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以防止地窖里的菜被冻坏,这是利用水的;而我国南方夏天,常在室内地面上撒些水,以降低室内温度,这是利用水的。(两空均选填物态变化名称及吸热或放热)

2.如图1所示,在试管内装些水,用软木塞塞住,加热使水沸腾,

水蒸气会把木塞冲开,有位同学由这个装置联想到内燃机,请你帮他用

配对的形式,来反映出他的联想创新的思维过程.

A.酒精燃烧 1.坚固汽缸

B.高温高压水蒸气 2.活塞运动做功

C.玻璃管 3.油料燃烧

D.木塞冲出 4.高温高压燃气

配对(只填序号):A- B- C- D-

3.在某边防缉毒的一次追捕逃犯过程中,已知罪犯所骑摩托车的速度约

为100km/h,则此时缉毒警察的汽车要能够接近他,其速度应尽可能为km/h,这是为了让两车。在抓捕过程中,罪犯极力反抗,结果被打得“东倒西歪”,事儿警察们开玩笑的说:“我的手就被打疼了!”由此可说明力的作用是___ ____。

4.午睡期间,校园外的工地上的轰鸣声,吵得同学们睡不着觉。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乙同学索性用卫生纸堵住了耳朵,他们减弱噪声采取的途径分别是:甲在______ __减弱,乙在________减弱。

5.小明在上网时,收集到了以下几幅图片,如图2所示,其中你认为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图片是;在你认为不符合安全用电的图片中,任选一幅说明它的危害性:。

6.小明在一次偶然中发现,在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合上开关后,

铁钉旁边的中性笔笔尾的小磁针静止时S极指向铁钉A端,小明又反复

实验了几次,其结果仍然如此,由此我们可以判定:铁钉的 A 端是

极,电源D端是极.

7.把一个体积是250厘米3的物体,放入一个盛满水的容器中,结

果溢出水的体积是200厘米3。那么,这个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是

_______,物体的密度为________千克/米3。

8.小刚的妈妈常常用软棉布擦拭电视机的荧光屏,边擦便唠叨:电视机的荧光屏上怎么这么容易粘灰尘呀!小刚连忙给妈妈解释说,这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幕上带有________而具有了____________的性质。

9.下表是某国产洗衣机的使用说明书上所列举的数据,由此可知洗衣机正常工作的电流为 A,若洗衣、脱水累计1h,则洗衣机消耗的电功为 kwh。

额定电压额定洗衣、脱水功率洗衣、脱水容量

图1

图3

图2

220V 440W 5kg

10.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穷境:如图4所示,斧头的刃不锋利,

劈不开木头.这是因为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减小

了的缘故;两个大小相近的瓷碗扣在一起,总是分不开,原因是两

个瓷碗之间的缝隙里有少许水而,使其难以分开。

二、选择(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

请将该选项的标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1. 2008年元月,百年难遇的大雪,输电线路被被厚厚的积雪压垮而断电,自来水结冰致使输水管道被涨裂而停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在这段描述中,包含了哪些主要物态变化是()

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液化

C.凝固和凝华

D.汽化和升华

12.我们常用“鸡蛋碰石头”来形容对立双方的势力悬殊非常大,鸡蛋(弱者)很容易被碰的“头破血流”,而石头(强者)却完好无损,对此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A.鸡蛋受到力的作用,而石头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鸡蛋受到较大的力的作用,石头受到较小力的作用

C.它们相互作用力大小一样,只是石头比鸡蛋硬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3.2007年3月的《扬子晚报》有过一篇标题为《好个“见钱眼开”

电子眼》的报道:一些公路每隔三五百米就安装一台电子眼,许多路段

限速过低成为“罚款陷阱”,有些地方电子眼已演变成“创收工

具”……如图4,你认为这些“电子眼”是运用到了我们所学过的什么

光学原理来反应这一社会现象的()

A.平面镜成虚像

B.凸透镜成实像

C.显微镜

D.凸透镜成虚像

14.在2008年年初的大雪灾中,许多的输电线路中断,电线杆倒塌或断裂。如图6是在抢修输电线路过程中,电工上水泥杆用的脚扣结构图,它由一根钢条做成约3/5的弧状,在前后A、B处绑上橡皮,踏脚板D上有一个固定脚的皮带C,A、B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在竖直方向有一个高度差。下列分析错误

..的是()

A.脚扣可等效一个杠杆,B是支点

B.在A、B处绑上橡皮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C.脚踏板做得宽而大是为了减小脚受到的压强

D.A、B间有一定高度差是为了保证脚扣对水泥杆产生足够

的压力

15.如图7所示,质量为m的跳高运动员先后用背越式和跨

越式两种跳高方式跳过某一高度,该高度比他起跳时的重心高

出h,则他从起跳后至跃过横杆的过程中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A.都必须大了mgh

B.都不一定大于mgh

C.用背越式不一定大于mgh,用跨越式必须大于mgh

D.用背越式必须大于mgh,用跨越式不一定大于mgh

图5

图6

图4 图7

16.深水炸弹简称深弹。它是一种入水后下潜到一定深度爆炸的水中兵器, 主要用于攻击潜艇。深水炸弹到了一定的深度就会自动爆炸,以炸毁被击对象。对于其爆炸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A.采用了定时爆炸系统

B.水是导体可以接通电路,引发爆炸

C.炸弹到了深水后受到很大的压强,在一定的压强下能自动爆炸

D.与潜艇撞击而爆炸

17.下面几个研究实例,其中运用的方法跟运用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效应的大小来研究电流大小这种方法相同的是()

A.研究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B.人们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C.用扩散现象认识分子的运动

D.利用磁感应线去研究磁场问题

三、实验题(第18题6分,第19小题6分,第20小题8分,共20分)

18.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库区蓄水期间,文物工作者在库区的文物挖掘和搬迁工作中,一位工作者发现了一古代的小酒杯,空酒杯开口向上可以漂浮在水面。为了鉴别这个酒杯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工作者们欲测其密度。现手边可以被选用的器材只有一个带有刻度的玻璃杯(可当作量筒用,内径大于酒杯的口径)。亲爱的读者,你能帮他们完成这项任务吗?

实验步骤:

密度表达式:

19.魔芋因其具有较高的医学价值和食用价值而被广泛种植,为了选择较好的块茎作为种子,常采用盐水选种的方法来选择饱满的小磨芋种植。以此为背景,某物理兴趣小组作了相关的实验探究:

通过往水中加盐,使磨芋漂浮在水面上。几天后他们惊奇地发现原来浮在水面的磨芋又都沉在容器底部,对此现象,他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1:可能由于水的蒸发,盐水的密度变大,导致磨芋下沉;

猜想2:可能是磨芋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质量变大,导致磨芋下沉;

猜想3:可能是磨芋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体积变小,导致磨芋下沉;

经过一番讨论,他们马上否定了猜想1,你认为他们否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接着他们就猜想2和猜想3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1)取三块磨芋,编上A、B、C号,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

(2)配制一大杯盐水;

(3)将三块磨芋放在盐水中,使其漂浮,几天后发现磨芋都沉在容器底部,将其捞出、擦干,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

实验数据如下表:

C 77.3 67.9 69 57

请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后回答:猜想2是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你认为导致磨芋下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列是某同学在进行中考实验操作考查时,利用伏安法测量某未知电阻后完成的一份《试验报告》,请你仔细阅读后帮他进一步完善:

试 验 报 告

试验目的:测量未知电阻R 的值

试验步骤:(1)据试验目的画电路图;(2)依照电路图连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路中的电阻最大;(3)闭合开关,读出两表示数;(4)据测得的U 、I 值,算出R 的电阻值。 试验记录:

试验结论:通过计算得出待测电阻R 的电阻值。

回答问题:

(1)完整的试验报告应包括: ;此报告中缺 。

(2)从试验步骤看,主要缺陷是 ,因而不够精确;

(3)若该同学刚一“试触”,就发现电流表指针迅速摆动到最大刻度,其原因可能是: 。

(4)就此电路而言,假如电压表的电阻不是很大,则电阻值的测量结果将偏 ;原因是: 。

(5)表格中的空格内应该是 。

20.(1)目的、原理、器材、步骤、记录、结论;原理和器材;

四、综合计算题(每小题8分,共24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解答过程,只有最后答案

的不能得分。

21.2008年的元月,我国大部分地区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

雪袭击,对于中国南方,这是一场罕见的雪灾。因路面太滑,

一辆满载抗雪灾物资的汽车不慎陷入了路边沟壑的雪堆中,现

欲将陷入雪堆里的汽车拉出。

(1)若用如图8所示的滑轮组来拉,怎样才最省力?试画出

最省力的绳子绕法;

(2)若拉力F 为1000N ,

当匀速拉绳前进3m 时,汽车

受到雪堆的阻力是多大?汽

车前进了多少m?(不计机械

自身摩擦)

(3)因道路结冰车辆无

法正常行驶……如图9所示,是小芳和一辆汽车准备通过某冰面的情

景。已知汽车车轮与水平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1500cm 2,车的总质量为0.6t 。小芳质量为50kg ,

每只鞋底面积为100cm 2,请你根据提供的数据通过计算判断小明的说法是否正确。(g 取10N

/kg)

电压 电流 电阻 3.5V 0.5A 图9 图8

22.小明同学在网上搜索到有关北京奥运会的相关资料:

八月的北京,将迎来世界各国前来参加奥运盛会的体育健儿。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和自豪!做为学生,我们有权利、更有义务了解和参与。

(1)“鸟巢”建筑工地为了搬运建材,采用的滑轮组示意图如图10所

示。钢丝绳的拉力F 由电动机提供。此滑轮组在30s 内将质量为450kg 的建

材匀速提升了6m ,拉力F 所做的功为36000J ,不计绳重和轴摩擦。试求:

①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②钢丝绳移动的速度

(2)为迎接 2008 年北京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在紧张地备战。如图

11所示,该运动员在一次训练中,用0.7s 的时间将140kg 的杠铃举高1.7m ,

请你算一算。

①杠铃所受的重力为多少N?

②该运动员这一次举起杠铃的过程中至少做了多少J 的功?

参考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5分)将答案直接写在横线上,不必写出解题过程。

1.凝固放热 蒸发吸热

2.A -3 B -4 C -1 D -2 提示:此实验是内燃机的雏形.能量转化的全过程为: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水的内能,最后对活塞做功,从而转化为机械能.

3. 100km/h ,保持相对静止,相互的 。 提示:物体运动的相对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同时存在。

4.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噪声 提示: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声源处减弱;传播过程中减弱;人耳处减弱。

5.D ,图B 中会造成触电事故。 提示:水能导电。

6.N ,正;提示:异名磁极吸引;右手定则。

7. 漂浮,2.08×103 提示:据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可知,F 浮>G 物,物体上浮;

据F 浮=ρ液gV 排,可计算其密度值。

8.小刚的妈妈常常用软棉布擦拭电视机的荧光屏,边擦便唠叨:电视机的荧光屏上怎

8.电(或电荷、静电);吸引轻小物体

9.2,0.44

图10 图11

10. 受力面积压强空气被排出大气压作用提示: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两个瓷碗间缝隙里没有空气,大气压将其压在一起。

二、选择(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

请将该选项的标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1.C 提示:冰的形成是凝固;雪的形成是凝华。

12.C提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3.B.电子眼的镜头就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是使物体在其2倍焦距外成倒立、缩小实像来工作的。

14. B 提示:绑上橡皮是为了增大摩擦,防止脚扣下滑。

15.C.提示:跳高属于克服运动员自身重力做功的过程。即W=Gh=mgh。用背越式越过横杆时,其运动员的整个重心不一定超过横杆,故所做的功不一定大于mgh;而用跨越式越过横杆时,其运动员的整个重心高于横杆,故一定大于mgh。

16.C.提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炸弹到了深水后受到很大的压强,在一定的压强下能自动爆炸。

17. C提示:A运用的是控制变量法,B运用的是实验和推理法;C运用的是转换法,D 运用的是模型法。用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效应的大小来研究电流大小就是运用的转换法。

三、实验题(第18题7分,第19小题5分,第20小题8分,共20分)

18.(1)方法:①让量筒装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

②将小酒杯漂浮在水面,记下液面示数V2;据物体漂浮,G杯=F浮,m杯g=ρ水Vg可以得出酒杯的质量为m=ρ水(V2-V1);

③将小酒杯浸没于量筒的水里,记下液面示数V3,可以得出酒杯的体积为V3-V1;

(2)酒杯的密度为ρ杯=m/v=(V2-V1)ρ水/(V3-V1).

19.否定猜想1的理由:物体的浮沉条件,ρ液体>ρ物体时,物体上浮。猜想2错误。原因:磨芋的密度增大,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当ρ液体<ρ物体时,物体下沉。

20.(1)目的、原理、器材、步骤、记录、结论;原理和器材;

(2)未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3)○A量程过小;电源电压过高;滑动变阻器处于最小值;

(4)实验结果由R=U/I求得,U为○V示数,由于○V内阻不是很大,分得极少部分电流,○A示数比R中的I略大,故R偏小;

(5)7Ω。

四、综合计算题(每小题8分,共24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解答过程,只有最后答案

的不能得分。

21.(1)如右图所示。

(2)阻力是2700N,汽车前进了1m。

(3)汽车的压力:F车=G车=m车g=0.6×103kg×10N/kg=6×103N

汽车的压强:

小芳的压力:F人=G人=m人g=50kg×10N/kg=500N

小芳行走时的压强:

因为p人>p车,所以小明的说法不正确,小芳对马路的作用效果大,不能安全通过.答:小明的说法不正确。

22.(1)①有用功W1=Gh=450kg×10N/kg×6m=27000J

总功W总=36000J

机械效率为:η=W1/W总=27000J/36000J=75%

②钢丝绳移动时间t=30s

钢丝绳移动距离S=3h=3×6m=18m

钢丝绳移动速度V=S/t=18m/30s=0.6m/s

(2)①G=mg=140kg×10N/kg=1400N

②W=Gh=1400N×1.7m=2380J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