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函数计算器

三角函数计算器

三角函数计算器是一款可以进行三角函数计算的工具。它可以计算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的值,并且可以按照规定的角度进行计算,以确保准确性。

三角函数计算器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几何学和数学课上。在学校,数学老师可以用这款计算器帮助学生们解决三角函数的题目,学生也可以用它来进行研究。

使用三角函数计算器,首先,你需要输入想要计算的函数,例如正弦函数。然后,你还需要输入指定的角度,以确保准确性。最后,你可以点击计算按钮,即可将指定函数的值返回给你。

另外,与许多普通计算器不同,三角函数计算器也可以用于进行科学计算。例如,你可以使用它来计算物理、化学或地理等科目中的概念。

总之,三角函数计算器是一款专业的、功能强大的工具,可用于进行三角函数的计算,也可以做科学计算,以解决这些领域中的问题。

科学型计算器的使用

科学型计算器的使用 今天别人让我算arcsin 0.9428,着实把我为难了一下,折腾了一会儿终于出来了,写下。选择科学型计算器之后,输入0.9428,再选择下面的那个Inv(复选框) inverse [?in?v?:s] adj. 相反的, 反向的,再点sin 就是出来结果了。 先选中Inv 就表示要是进行arc运算了,再点sin或cos就行了 以下是各个键的含义: 下表描述了计算器的功能: 按钮功能 % 按百分比的形式显示乘积结果。输入一个数,单击“*”,输入第二个数,然后单击“%”。例如,50 * 25% 将显示为12.5。也可执行带百分数的运算。输入一个数,单击运算符(“+”、“-”、“*”或“/”),输入第二个数,单击“%”,然后单击“=”。例如,50 + 25%(指的是50 的25%)= 62.5。 ( 开始括号的新层。当前的层数显示在“)”按钮上方的框中。括号的最多层数为25。 ) 结束括号的当前层。 * 乘法。 + 加法。 +/- 改变显示数字的符号。 - 减法。 . 插入小数点。 / 除法。 0–9 将此数字置于计算器的显示区。1/x 计算显示数字的倒数。 = 对上两个数字执行任意运算。若要重复上一次的运算,请再次单击“=”。 A–F 在数值中输入选中字母。只有在十六进制模式为开启状态时该按钮才可用。 And 计算按位AND。未定义逻辑运算符的行为,除非输入的数字为整数。 Ave 计算“统计框”对话框中显示数值的平均值。若要计算平均方值,请使用“Inv”+“Ave”。只有先单击“Sta”,该按钮才可用。 Backspace 删除当前显示数字的最后一位。 站将显示数字转换为二进制数字系统。最大的无符号二进制数值是将64 位全都设置为1。 C 清除当前的计算。CE 清除显示数字。 cos 计算显示数字的余弦。若要计算反余弦,请使用“Inv”+“cos”。若要计算双曲余弦,请使用

万能计算器使用方法

万能计算器使用方法 万能计算器使用方法 万能计算器是一款非常实用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各种计算, 不论是数学计算还是生活中的实用计算。以下是使用万能计算器的方法: 1. 打开计算器 首先,我们需要打开计算器。在 Windows 系统中,我们可以通过点击 开始菜单,然后在搜索栏中输入“计算器”来打开它。在其他系统中,也可以在搜索引擎中搜索“万能计算器” 来打开它。 2. 进行基本计算 万能计算器的主界面默认是基础计算器模式,我们可以使用它来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计算。输入数字和运算符后,等于号就可以得 出计算结果。 3. 使用科学计算器 在主界面的右上角,我们还可以看到“科学” 选项卡,这就是科学 计算器。打开它后,我们可以进行更高级的数学计算,如三角函数、 对数函数、幂函数等。 4. 切换到日期计算器 在主界面的左上角,可以看到“日期计算器” 选项卡。打开它后, 我们可以输入日期和时间,然后进行加减运算来计算一个日期和另一

个日期之间的时间差。 5. 打开程序员计算器 如果您是一名程序员,计算机科学家或学习计算机科学相关领域的学生,那么可以选择“程序员” 选项卡。这个计算器类型尤其适用于 使用不同进制的数字进行数值计算,如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等。 6. 计算器的其他功能 万能计算器还提供了其他功能,如单位转换,货币转换和房贷计算。 所以如果您需要进行这些计算,您可以选择相应的选项卡,输入相关 信息并按下“运算”。 总结: 万能计算器是一个非常方便的工具,它可以在各种情况下帮助我们进 行计算。无论是普通的数学计算还是对特定领域的计算,它都可以胜任。通过上述使用方法,您可以更加便捷地使用万能计算器来满足您 的需求。

中考数学-利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

中考数学 利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 复习引入 教师讲解:通过上面几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当锐角A是30°、45°或60?°等特殊角 时,可以求得这些特殊角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如果锐角A?不是这些特殊角,怎样 得到它的三角函数值呢?我们可以借助计算器来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探究新知 (一)已知角度求函数值 教师讲解:例如求sin 18°,利用计算器的齟键,并输入角度值18,得到结果sin 18° =0.309016994. 又如求tan30° 36?利用區?键,并输入角的度、分值,就可以得到答案0.591398351 . 利用计算器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或已知锐角三角函数值求相应的锐角时,不同的计算器操作步骤有所不同. 因为30° 36' =30.6。,所以也可以利用[tan键,并输入角度值30.6,?同样得到答案 0.591398351 . (二)已知函数值,求锐角 教师讲解:如果已知锐角三角函数值,也可以使用计算器求出相应的锐角.例如,已 知sinA=0.5018 ;用计算器求锐角A可以按照下面方法操作: 依次按键2ndf 罰,然后输入函数值0.5018,得到/ A=30.11915867° (如果锐角 A 精确到1 °,则结果为30°). 还可以利用2ndf| |°'”键进一步得到/ A=30 ° 07' 08.97〃(如果锐角A?精确到1 ',则结果为30° 8',精确到1 〃的结果为30° 7' 9〃). 使用锐角三角函数表,也可以查得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或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值求相应的锐角.

教师提出:怎样验算求出的/ A=30 ° 7' 9〃是否正确?让学生思考后回答,?然后教师总结:可以再用计算器求30° 7' 9〃的正弦值,如果它等于0.5018,?则我们原先的计算结果就是正确的. 随堂练习课本第84页练习第1、2题. 课时总结 已知角度求正弦值用Sinl键;已知正弦值求小于90°的锐角用2ndf Sn键,?对于余弦与正切也有相类似的求法. 教后反思 第4课时作业设计 课本练习 做课本第85页习题28. 1复习巩固第4题,第5题. 双基与中考 (本练习除了作为本课时的课外作业之外,余下的部分作为下一课时(习题课)学生 的课堂作业,学生可以自己根据具体情况划分课内、课外作业的份量) 一、选择题. 1.如图1, Rt△ ABC 中,/ C=90 ° , D 为BC 上一点,/ DAC=30 ° , BD=2 , AB=2 3 , 则AC?的长是(). A . -3 B. 2、、2C. 3D. 3 2

利用计算器解三角函数值

28.1锐角三角函数教案四——利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28.1利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利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或已知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求相应的锐角。 数学思考 体会角度与比值之间对应关系,深化对三角函数概念的理解。 解决问题 借助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以及根据三角函数值求锐角的练习,让学生充分体会锐角与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求索的科学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进一步激发学习需求。 重难点、关键 重点:借助计算器来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难点:体会锐角与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关键:利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精选习题 学生准备:复习有关知识,预习本节课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填表 当锐角A是30°、45°或60?°等特殊角时,可以求得这些特殊角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如果锐角A?不是这些特殊角,怎样得到它的三角函数值呢?我们可以借助计算器来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活动方略】 学生思考,小组合作求解,教师诱导. 【设计意图】 复习特殊三角函数值,引入新课. 二、探索新知 (一)已知角度求函数值

=0.309016994. 又如求tan30°36′,? 键,并输入角的度、分值,就可以得到答案0.591398351. 利用计算器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或已知锐角三角函数值求相应的锐角时,不同的计算器操作步骤有所不同. 因为30°36 ′=30.6°,所以也可以利用30.6,?同样得到答案 0.591398351. (二)已知函数值,求锐角 教师讲解:如果已知锐角三角函数值,也可以使用计算器求出相应的锐角.例如,已知sinA=0.5018;用计算器求锐角A可以按照下面方法操作: 依次按键 0.5018,得到∠A=30.11915867°(如果锐角A 精确到1°,则结果为30°). 还可以利用 A=30°07′08.97″(如果锐角A?精确到1′, 则结果为30°8′,精确到1″的结果为30°7′9″). 使用锐角三角函数表,也可以查得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或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值求相应的锐角. 教师提出:怎样验算求出的∠A=30°7′9″是否正确?让学生思考后回答,?然后教师总结:可以再用计算器求30°7′9″的正弦值,如果它等于0.5018,?则我们原先的计算结果就是正确的. 【活动方略】 先教师示范,学生观察;再学生尝试,教师指导.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利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已知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求相应的锐角。 三、反馈练习 课本练习1、2题. 补充练习: 1.求tan25°42°的按键顺序是__________. 2.观察下列各式:(1)sin59°>sin28°;(2)0

CASIO编程函数计算器的使用

CASIO编程函数计算器的使用 1常用键的功能 ,用于程序输入、修改或清除。 RUN状态,用于程序运行。 )键联用,可输入以红色标于键盘上的一个字母。 ○3按SPACE键,可输入一个空格。 FILE 文件键:用于输入、修正文件名称。 1~9)键联用,用于固定小数的位数。 例如:1.25×105 =125000,操作 :用于退出或确认输入内容。 键,输入字符或数据后,按键。 ○1键,可进行度、分、秒输入。 ○2 ○3键,用于把十进制数值化为六十进制数值。 2 (1)开机键、关机键 按0” 器上的数字全部消失,即关机。现在大多数计算器在开机后6-7分钟内不使用,就自 动切断电源,当需要继续工作时,按 (2)数字键 1)普通显示 正负号。 2)科学显示 3)溢出()显示当显示E时,有三种原因:○1当输入值、计算中间值或最后结果值超出了计算器的容量(小于-O.OO…1×10-99或大于99×1099):○2操作有误.○3输入计算器没有的功能. 4)全清除键 ,则将计算器中的数字和过程全部清除掉,而按输入清除键 (也叫改正键),则只将刚输入的数字清除掉可继续输入正确的数字。

5)贮存键 3.第二功能转换键和代数运算 (1)或 此键多为橘红色.函数计算器的每一个键一般均有两个功能(或三个功能),键面上的黑字或白字是它的第一个功能,键面下的橘红色是它的第二功能:直接按某一个键,显示它的第一功能,若先按第二功能转换键再按该键,则显示它的第二个功能. (2) 规则之外,还执行代数运算规则,即先运算代数,后四则运算。 4.计算状态选择和DEG制角度的两种显示 (1)角度的三种单位制 1)DEG制即度、分、秒制,即一个圆直角=360°1°=60′1′=60″制 2)RAD制即弧度制也叫半径角,它是一个圆直角=2π弧度。1弧度=180°/π=57.29578°=3437.75′=206264 .8″。 3)GRAD制即400g制。它是一个圆直角=400g、1g=100c、1c=100cc (2) 在功能较多的计算器上,为了适应不同的计算状态,而设置了计算状态选择键,也叫计算模式(或方式)选择键。 1)DEG制计算状态即角度采用DEG单位制的计算状态,开机后,按DEG,此时显示DEG(或D),才可以进行DEG单位制的角度计算,一般很少 用到其它两种单位制。在一般情况下,均使用DEG制,这一点在开机时要首先 检查,避免用错了角度的不同单位制。从为一点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RUN(或COMP)计算状态即一般计算状态。开机后,按RUN(或 COMP D),即可进行一般计算。 3)SD(或STA T)计算状态即统计计算状态.开机后, SD(或STA TA或∑),这时才能进入统计计算,如计算平均值、中误差m(标 准差σ)等。 5.三角函数和反三角函数 (1) 它们分别是正弦键、余弦键及正切键。在计算三角函数时一般是先输入角度值,后按其函数键,即可得到该角度的三角函数值。在后期的计算器中大部分是先按函数键,再输入角度值,得到其函数值。 (2) 反三角函数均为三角函数的第二功能键,计算时要注意,先按第二功能键,再按三角函数键,即为其函数。 和代数运算一样,正算(求三角函数值)有惟一的结果,而反算(求反三角函数值),只能得到+90°~-90°间的主值。 若反三角函数所得不是整数角度时,则需要将所显示的10进们角度值换算成为60进位制。 总之,在三角函数和反三角函数计算中,要特别注意三点: 1)首先选定DEG状态; 2)注意10进位和60进位的换算及显示方法; 3)求三角函数值(正算)有惟一的结果,求反三角函数值(反算)则只能得到+90°~-90°间的主值。

科学计算器使用说明

科学计算器使用说明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科学计算器的基本按钮和操作符。 1.数字按钮:科学计算器通常配备有0到9的数字按钮,用于输入数字。 2.小数点按钮:科学计算器还配备有小数点按钮,用于输入带有小数 的数字。 3.加、减、乘、除按钮:科学计算器上的加、减、乘、除按钮用于进 行基本的四则运算。 4.平方、开方、倒数按钮:科学计算器上的平方、开方和倒数按钮用 于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 5.正负号按钮:科学计算器上的正负号按钮可以改变数字的正负值。 6.括号按钮:科学计算器上的括号按钮用于进行括号运算。 7.清除按钮:科学计算器上的清除按钮用来清除已经输入的数字和操作。 除了以上基本按钮和操作符,科学计算器还配备有以下常见的功能: 1.求幂函数:科学计算器可以进行指数运算,通过使用"x^y"的方式,其中x表示底数,y表示指数。 2. 对数函数:科学计算器可以进行对数运算,通常有以10为底的"log"函数和以自然数e为底的"ln"函数。 3. 三角函数:科学计算器可以进行三角函数的计算,如正弦(sin)、 余弦(cos)、正切(tan)等,通常以弧度为单位。

4.科学计数法:科学计算器可以进行科学计数法的计算,即输入一个十进制数和一个指数,如3.45e6表示3.45乘以10的6次方。 5.十六进制和二进制转换:科学计算器可以进行十六进制和二进制之间的转换,并能将结果以十六进制或二进制形式显示。 6.单位换算:科学计算器可以进行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如长度、面积、体积、速度等。 以下是科学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1.输入数字:使用数字按钮和小数点按钮输入数字。 2.进行基本运算:使用加、减、乘、除按钮进行基本的四则运算。 3.进行高级运算:使用平方、开方、倒数按钮进行高级的数学运算。 4.使用括号:使用括号按钮可以改变运算顺序,并进行复杂的运算。 5.清除操作:使用清除按钮可以清除已经输入的数字和操作。 下面是一个例子,演示如何使用科学计算器进行一些常见的计算。 1.求平方根:输入一个数字,然后按下开方按钮。 例如,要计算25的平方根,在科学计算器上输入25,然后按下开方按钮,得到结果为5 2.计算三角函数:输入一个角度值,然后按下对应的三角函数按钮。 例如,要计算30度的正弦值,在科学计算器上输入30,然后按下正弦按钮,得到结果为0.5

计算器求三角函数4

1.若已知一个角的正弦值求这个角时,先按MODE,然后是数字键,再按2ndFsin 得到这三个角的度数. 考点:计算器—三角函数. 分析:本题要求同学们能熟练应用计算器,会用科学记算器进行计算. 解答:解:根据已知一个角的正弦值求这个角的算法:先按MODE,选择模式;再键入数字,最后按2ndF和sin;得到这三个角的度数. 答案为MODE、数字键、2ndFsin. 点评:此题考查了应用计算器求角度的方法. 2.已知sinα=0.6031,用计算器求锐角α=37°5′32″(精确到1″). 考点:计算器—三角函数. 分析:熟练应用计算器解答. 解答:解:按MODE,出现:DEG,按SHIFTsin0.6031=显示:37.09224292,按“DEG?”显示:37°5′32″ 37°5′32″. 点评:本题考查了熟练应用计算器的能力. 3.已知tanα=1.369 0,用计算器求锐角α的值,正确的按键顺序是先按shift键,再按三角函数tan 键,再依次输入1.3690即可. 考点:计算器—三角函数. 专题:计算题. 分析:直接利用计算器计算即可. 解答:解:先按shift键,再按三角函数tan 键,再依次输入1.3690,就可以出来答案α≈53.85°.点评:本题结合计算器的用法,旨在考查对基本概念的应用能力. 4.先用计算器求:tan20°≈0.3640,tan40°≈0.8391,tan60°≈ 1.7321,tan80°≈ 5.6713,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把tan20°,tan40°,tan60°,tan80°连接起来:tan20°<tan40°<tan60°<tan80°.归纳:正切值,角大值大. 考点:计算器—三角函数;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 分析:利用计算器分别进行计算即可得解,然后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即可. 解答:解:tan20°≈0.3640, tan40°≈0.8391, tan60°≈1.7321, tan80°≈5.6713, tan20°<tan40°<tan60°<tan80°, 大. 点评:本题考查了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熟练掌握计算器是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计算器求三角函数

28.1.4锐角三角函数 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和锐角 【教学目标】 1. 会使用科学计算器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2. 会根据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借助科学计算器求锐角的大小. 3. 熟练运用计算器解决锐角三角函数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使用科学计算器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会根据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借助科学计算器求锐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熟练运用计算器解决锐角三角函数中的问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复习导入新课 填写下表: 锐角a/度数30°45°60° sin a cos a tan a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当锐角A 是30°、 45°、60°等特殊角时,可以求得这些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如果锐角A 不是这些特殊角,怎样得到它的锐角三角函数值呢? 二、先学环节 (一)出示自学指导 1.用计算器求sin18°的值; 2.用计算器求tan30°36′ 的值; 解:第一步:按计算器sin键;方法① 第二步:输入角度值18;第一步:按计算器 tan键 屏幕显示结果sin18°= 0.309 016 994第二步:输入角度值30.6 (因为30°36′ = 30.6°)注意:不同计算器操作的步骤可能不同哦!屏幕显示答案:0.591 398 351

方法②:第一步:按计算器 tan键 第二步:输入角度值30, (使用 DM’S 键)输入分值36 屏幕显示答案:0.591 398 351 (二)自学检测反馈 1.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精确到0.0001): (1) sin47°;(2) sin12°30′; (3) cos25°18′;(4) sin18°+cos55°-tan59°. 2. 已知下列锐角三角函数值,用计算器求锐角∠A, ∠B的度数 (结果精确到0.1°): (1) sin A=0.7,sin B=0.01; (2) cos A=0.15,cos B=0.8; (3) tan A=2.4,tan B=0.5. 三、后教环节 合作探究一、通过计算 (可用计算器),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并提出你的猜想: ① sin30°____2sin15°cos15°; ② sin36°____2sin18°cos18°; ③ sin45°____2sin22.5°cos22.5°; ④ sin60°____2sin30°cos30°; ⑤ sin80°____2sin40°cos40°. 猜想: 已知0°<α<45°,则sin2α___2sinαcosα. 合作探究二、利用计算器求值,并提出你的猜想: sin20°= ,cos20°= , sin220°= , cos220°= ; sin35°= ,cos35°= , sin235°= ,cos235°= ; 猜想: (1)已知0°<α<90°,则 sin2α + cos2α = . (2) 如图,在 Rt△ABC中,∠C=90°,请验证你在 (1)中的结论. 质疑问难: 四、训练环节

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教案

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 教学目标 学会计算器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计算器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 难点:实际运用。 教学过程 拿出计算器,熟悉计算器的用法。 下面我们介绍如何利用计算器求已知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和由三角函数值求对应的锐角. (1) 求已知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1、求sin63゜52′41″的值.(精确到0.0001) 解 先用如下方法将角度单位状态设定为“度”: 显示 再按下列顺序依次按键: 显示结果为0.897 859 012. 所以 sin63゜52′41″≈0.8979 例3 求cot70゜45′的值.(精确到0.0001) 解 在角度单位状态为“度”的情况下(屏幕显示出 ),按下列顺序依次按键: 显示结果为0.349 215 633. 所以 cot70゜45′≈0.3492. (2) 由锐角三角函数值求锐角 例4 已知tan x =0.7410,求锐角x .(精确到1′) 解 在角度单位状态为“度”的情况下(屏幕显示出),按下列顺序依次按键: 显示结果为36.538 445 77. 再按键: 显示结果为36゜32′18.4. 所以,x ≈36゜32′. 例5 已知cot x =0.1950,求锐角x .(精确到1′) 分析 根据tan x =x cot 1,可以求出tan x 的值,然后根据例4的方法就可以求出锐角x 的值. 四、课堂练习 1. 使用计算器求下列三角函数值.(精确到0.0001) sin24゜,cos51゜42′20″,tan70゜21′,cot70゜. 2. 已知锐角a 的三角函数值,使用计算器求锐角a .(精确到1′) (1)sin a =0.2476; (2)cos a =0.4174;

2.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

2.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 教学目标 学会计算器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计算器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 难点:实际运用。 教学过程 拿出计算器,熟悉计算器的用法。 下面我们介绍如何利用计算器求已知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和由三角函数值求对应的锐角. (1)求已知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1、求sin63゜52′41″的值.(精确到0.0001) 解先用如下方法将角度单位状态设定为“度”: 显示 再按下列顺序依次按键: 显示结果为0.897 859 012. 所以sin63゜52′41″≈0.8979 例3求cot70゜45′的值.(精确到0.0001) 解在角度单位状态为“度”的情况下(屏幕显示出 ),按下列顺序依次按键: 显示结果为0.349 215 633. 所以cot70゜45′≈0.3492. (2)由锐角三角函数值求锐角 例4已知tan x=0.7410,求锐角x.(精确到1′) 解在角度单位状态为“度”的情况下(屏幕显示出),按下列顺序依次按键: 显示结果为36.538 445 77. 再按键: 显示结果为36゜32′18.4.

所以,x ≈36゜32′. 例5 已知cot x =0.1950,求锐角x .(精确到1′) 分析 根据tan x =x cot 1,可以求出tan x 的值,然后根据例4的方法就可以求出锐角x 的值. 四、课堂练习 1. 使用计算器求下列三角函数值.(精确到0.0001) sin24゜,cos51゜42′20″,tan70゜21′,cot70゜. 2. 已知锐角a 的三角函数值,使用计算器求锐角a .(精确到1′) (1)sin a =0.2476; (2)cos a =0.4174; (3)tan a =0.1890; (4)cot a =1.3773. 五、学习小结 内容总结 不同计算器操作不同,按键定义也不一样。 同一锐角的正切值与余切值互为倒数。 在生活中运用计算器一定要注意计算器说明书的保管与使用。 方法归纳 在解决直角三角形的相关问题时,常常使用计算器帮助我们处理比较复杂的计算。 一、布置作业 习题:3,4,5;练习册

高考数学中的计算器与三角函数知识点

高考数学中的计算器与三角函数知识点 考试中的计算器与三角函数知识点 高考数学中,计算器与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经常成为考试的焦点。计算器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数学的必备工具,因此,必须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而三角函数作为数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更是许多考生头疼的知识点。下面,本文将着重介绍高考数学考试中的计算器和三角函数相关知识,希望能为广大考生提供帮助。 一、计算器的使用 在高考数学考试中,计算器经常出现在题目中,考生必须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首先,考生应该熟悉常见的计算器符号,如加号、减号、乘号、除号、幂指数符号等等。其次,考生应该注意计算器的功能,如开方、求倒数、求幂、括号等。最后,考生应该注意输入顺序,计算顺序和清零的方法。 在使用计算器的过程中,考生需要注意避免输入错误或计算错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考生应该特别注意符号和数字的

正确输入,当出现无法计算的情况时,可以尝试清零和重新输入 符号。同样,考生也应该注意计算器的清零方法,避免与前面的 题目发生干扰。 需要注意的是,在数学考试中,计算器只是一个辅助工具,不 应该依赖过度。考生应该提前知道需要计算的数学公式和方法, 并且在使用计算器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核实和审核。 二、三角函数知识 三角函数是高考数学考试中的重要知识点,考生必须掌握它们 的定义、性质和基本公式。首先,考生需要知道三角函数(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定义,以及它们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其次, 考生需要熟悉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如周期、奇偶性等等。最后,考生应该掌握三角函数的基本公式和变形公式,如三角恒等式、 和角公式和差角公式等等。 在掌握三角函数知识的过程中,考生应该注意理解三角函数的 概念,并且熟练掌握各种基本公式和变形公式。需要注意的是, 在解题的过程中,考生应该给出合理的解释,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28.1 锐角三角函数2 第4课时 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及锐角

28.1锐角三角函数 第4课时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及锐角 1.初步掌握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的方法;(重点) 2.熟练运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解决实际问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 教师讲解:通过上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当锐角∠A是30°、45°或60°等特殊角时,可以求得这些特殊角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如果锐角∠A不是这些特殊角,怎样得到它的三角函数值呢?我们可以借助计算器来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及锐角 【类型一】已知角度,用计算器求函数值 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精确到0.0001): (1)sin47°;(2)sin12°30′; (3)cos25°18′;(4)sin18°+cos55°-tan59°. 解析:熟练使用计算器,对计算器给出的结果,根据有效数字的概念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解:根据题意用计算器求出: (1)sin47°≈0.7314; (2)sin12°30′≈0.2164; (3)cos25°18′≈0.9041; (4)sin18°+cos55°-tan59°≈-0.7817. 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练使用计算器,使用计算器时要注意按键顺序. 变式训练:见《课堂内外》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4题 【类型二】已知三角函数值,用计算器求锐角的度数 已知下列锐角三角函数值,用计算器求锐角∠A,∠B的度数(结果精确到0.1°): (1)sin A=0.7,sin B=0.01; (2)cos A=0.15,cos B=0.8; (3)tan A=2.4,tan B=0.5. 解析:由三角函数值求角的度数时,用到sin,cos,tan键的第二功能键,要注意按键的顺序. 解:(1)sin A=0.7,得∠A≈44.4°;sin B=0.01得∠B≈0.6°; (2)cos A=0.15,得∠A≈81.4°;cos B=0.8,得∠B≈36.9°; (3)由tan A=2.4,得∠A≈67.4°;由tan B=0.5,得∠B≈26.6°.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