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研究综述

自主学习研究综述

1.自主学习的研究现状

1.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自主学习思想的提出,最早出现在20世纪前许多早期哲学家、教育家的哲学观点及教学经验中,如古希腊苏格拉底提出的“知识的助产婆”等。进入60年代,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宄更加系统,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1.1国外自主学习的理论研究

在自主学习的理论研宄方面,国外已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主要表现为形成了7个自主学习理论派别,即操作主义学派、信息加工学派、社会认知学派、意志学派、人本主义学派、言语自我指导学派和建构主义学派。对自主学习的理解不同学派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但相同的是他们都一致认为学习不是外界施于学生的,而是学生自身主动发出的行为;这些学派在提出自身理论构架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促进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对后期自主学习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1. 1.2国外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

国外关于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主要是倾向于考察自主学习能力与外部影响因素以及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在实践的基础上,还总结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社会认知学派从自我效能的增强、学习目标的设置、学习策略的使用、自我监控的实施等方面提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Meichenbaum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的培养方案,并证实具有很好的效用。

1.1.3国外自主学习量表的编制

国外在自主学习实践的基础上编制了许多有关自主学习的量表。例如美国纽约城市大学齐英曼教授编制的“自主学习访谈表”和“学生自主学习结果评定教师用量表”、宾特里齐教授编制的“学习动机策略问卷”、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魏因斯坦教授(Weinstein)编制的“学习和探究策略调查表”等,以上量表经检测具

有较高的信效度。其中,宾特里齐教授编制的“学习动机策略问卷”(MSLQ)由香港学者对中国学生施测后修改为中文版,因其信效度较高得到广泛的使用。

1.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自主学习真正系统深入的研宄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目前,我国自主学习研究方面的现状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2.1国内自主学习的理论研究

20世纪70年代末,关于自主学习的理论研宄和实验尝试开始得到广泛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许多教育家和学者从定义、特点、内涵、心理因素等方面对自主学习进行了研究和界定,其中极具代表性的有裴梯娜、董奇、王永等人分别开展的有关学习主体性、学习自我监控、自主学习指导等方面的研究。

1.2.2国内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

随着自主学习的发展,进入90年代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许多学校为此开展了许多有效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创新活动,如浙江省义乌绣湖中学的《自主与引导一基于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引导策略研究》、江苏宿迁市马陵中学的《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模式研宄》、长沙市开福区主体性教育改革实验的《主体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等,这些都为自主学习的深入幵展和研宄提供了有效的教学实践经验。

1.2.3国内自主学习量表的编制及运用

庞维国博士在对自主学习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后,结合国内外研宄现状编写了《自主学习一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一书,从自主学习的概念、心理机制、指导论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阐述。同时,他还进行了自主学习量表的编制,为我国自主学习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测评工具。通过资料搜集发现,对于该量表的运用多倾向于以下两个方面:

(1)应用于不同年龄学生自主学习的量表编制及现状研宄,如“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的编制”(朱祖德王静琼,2005) “高中生自主学习情况的调查研究”(朱永顺,2008)均是参考该量表进行表编制的。

(2)应用于不同学科教学中考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现状的研究,如“高中语

文课堂教学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研宄”(周金林,2007)及“对中学生数学课堂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研宄”(张静,2007)。

1.2.4地理自主学习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有关地理自主学习的研究越来越丰富,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有关地理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地理自主学习教学个案及教学实践研宄、有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地理自主学习辅助资料的编制及教材自学特征的研究等。这些研究大部分倾向于地理自主学习的教学实践研究,其中以教学模式的建构和探讨教学方法的运用居多。

2.自主学习的概念界定

自主学习的概念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对于自主学习概念的界定,国内外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尽管对自主学习说法不一,但一般来讲可以分为三类:一种观点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学习模式或学习方式;另一种观点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监视、调控有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及行为,持相近观点的还有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齐莫曼等人。第三种观点以庞维国为代表主张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来定义自主学习。横向定义是从学习的各个方面综合来界定的,即学习的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内容是自我选择的、策略是自我调节的、时间是自我管理的、能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并能对学习结果做出自我判断和评价的学习;纵向定义是从学习的整个过程来界定的,自主学习是学习者能自定学习目标、自定学习计划、做好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自我监控、自我反馈、自我调节,对学习结果能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的学习。

3.自主学习相关理论

自主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理论支撑下逐步完善和发展起来的。如何更加深刻的领会自主学习的实质并在地理教学中有效地加以运用,很多学习理论给了我们很好的全释和指导。

3.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要体现在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他认为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达到实现自我的目的;情谊教学,是其提倡的另一个方面,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创造有益于学习的教学情景,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之后研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学者对自主学习从心理学方面作了更为深入的探讨,进一步对罗杰斯的学习思想进行修整和补充。在自主学习中人本主义学习思想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1)教学目标上,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将目标设立在如何教会学生进行学习。

(2)教学组织上,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强调学生的自律以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加强学生的自我监控和自我约束,提供给学生选择学习内容、方法和途径的自由。

(3)教学方法上,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还主张教师要认真组织好教材以便于学生自己学习,不要直接一味地去讲解,要用咨询、辅导等方式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创造,让学生自己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并针对学生的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4)教学评价方面,采用学生自我评价的方式,以代替外来的学习评价。

(5)学与教的关系上,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师生之间保持和谐民主的关系共同承担学习责任。

3.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巴特莱特在皮亚杰的图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自主学习的认知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儿童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到其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要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的提高最为关键。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对能力和努力在学习中所起作用的理解不断深入,对学习过程的把握、学习任务的理解、学习策略的使用和监控等方面的能力也会明显增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主体自身积极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人脑不能被动地接受输入的信息和内容,而应该主动地对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

让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相互作用、修整、补充,来逐步建构出新的理解,这个过程强调学习者的自主与能动,提倡主动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关资料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将新的知识与原有知识建立联系,形成意义建构的实质。

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在开展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善于认识学生内在的知识结构或图式,把握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了解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从而帮助其对知识进行自我意义的建构。

3.3教学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者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取得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教学经验。

3.3.1自主学习教学指导的基本原则

关于自主学习的教学实践更多地体现在一些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中。这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际上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上的一种体现,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教学实践有卢仲衡的“自学辅导教学法”、段力佩的“八字教学法”、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等。尽管这些教学模式的名称不同、适用的年级和学科也不尽相同,但是却存在几方面的共性:

(1)师生关系方面,这些教学模式都把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作为重要的前提条件,学生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容易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才能,自主能力也在这样的情境中逐步得到培养。

(2)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都主张将班级授课和个别指导相配合、讲授与自主学习相交替的教学方式。

(3)在教学目标上,强调激发学生的潜力,不局限于学习书本内容,更多是培养学生的智力、能力,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与核心。

(4)在教学流程设计上都主张先学后教,利用自学、讨论、展示、检查等方式解决通过自身努力可以独立掌握的内容,并引导学生自主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概

括。这里教师的指导要贯穿在每一个环节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集体讲解或个别、分类指导。

(5)在教学流程中,倡导先学后教,教师定位在能够对自主学习起到引导、组织、参与的作用。这些共同特征不仅是教学理论在自主学习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同时也是在实践基础上再次总结出的有效适用于自主学习的教学规律。因此,我们主张把上述几个特征作为确立自主学习教学指导模式的基本原则。

3.3.2促进自主学习的教师教学行为

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教学方式,基本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如何教,学生就如何学。中央教育科学研宄所助理研宄员单志艳在其博士论文《促进自主学习的教师教学行为评价问卷》中,在考察了国内外有关自主学习的教与学的理论及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师教学行为的五个维度

(1)师生关系,这是顺利幵展自主学习的前提。良好的师生关系,对课堂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决定着师生以何种方式组织教学,决定着具体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法的使用及效果。

(2)教学组织,体现课堂教学的“八自”指导思想:目标自己定,书本自己读,问题自己提,重点、难点自己议,观点自己讲,规律自己找,效果自己评,意义自己寻。

(3)教学生进行目标设置与学习计划,教会学生能够选择自主学习的内容,结合自己以往的学习经验及学习掌握情况,制定出具体的适于自身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并在实施的过程中进行学习策略的选择和应用。

(4)教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执行与监控,即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考察自己学习策略的运用情况,监督自己学习方法的使用情况并及时加以改进。

(5)教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即指导学生对其自主学习结果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思,找到自身的不足和亟待改进的地方,为接下来的自主学习提供借鉴。这种模式可以应用于各个学科,不仅适用于学生具体能力的培养,也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一个评价的标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