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设计课程标准

标志设计课程标准
标志设计课程标准

标志设计课程标准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电脑艺术设计专业

一、课程的目标与定位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广告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课。2.设置目的:标志是信息传达的载体,在文明历史的发展中,由于其基本的沟通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对信息的传达更直观,印象更为深刻。标志可以打破文字的限制,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取得思想上的沟通。

3.教学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标志设计的设计流程。以个人形式熟练完成标志设计内容。

(二)课程位置

《标志设计》课程在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培养计划中安排在第三学期。本课程以图形设计、字体设计为依托,要求学习者熟练掌握电脑操作技能运用的基础上,强化计算机设计能力,该课程与其它专业课程也相辅相成,对于专业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程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应用现代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平面设计的重要课程。

(三)课程目标

《标志设计》。本课程是在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构成与图形表达能力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对标志的理论和设计实践进行整体的学习和研究,了解标志发展的历史和演变过程,掌握标志设计的一般规律和表现手法,课程重在对标志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广泛的研究,重在激发学生创意,并结合创意利用图形这一载体精确的表达出来。

二、课程设计思路

1、学生分组根据真实的公司案例,与公司负责人沟通,深入了解公司背景及公司对标志的设计要求,进行标志设计,提高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走上讲台:在教师的指导下,讲述自己平时的作业,与其他同学互评、交流,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演讲及作品讲述能力,也活跃和开发了学生的创意思维。

3 、“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以案例演示、讨论切入,既生动了授课内容、活跃了课堂氛围,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鉴赏能力。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教学”方法,有机会教师将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标徽设计大赛,促进学生们的设专业做好文档下你所下急你所需

教学手段:理论讲授、国内外优秀标志作品分析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

联系实际企业的标志

作业辅导结合师生共同讨论,以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及口头表达能力。

三、课程内容

(一)课程主要内容

基本功能介绍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标志

1.1 标志的概述

1.2 标志的功能

1.3 标志的特征本单元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标志及标志的功能和特征。本单元教学

重点及难点:标志的概念。

标志的起源与发展

2.1 我国标志的发展概况

2.2 国外标志的过去和现在的趋势本单元教学目的及要求:标志在我国的发展及现代发展趋势。本单

元教学重点及难点:标志发展的趋势。

标志的类型

3.1 企业、政府、国际组织、会议及活动标志

3.2 公共信息标志

3.3 品牌标志本单元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和认识不同类的标志。本单元教学重点及难点:不同领域

的标志及其各自特点。

标志的设计原则

4.1 独特性和识别性

4.2 注目性

4.3 通俗性

4.4 通用性

4.5 信息性 -------------- 专业做好文档下你所下急你所需

4.6 文化性

4.7 艺术性

4.8 再现性

4.9 延续性

4.10 时代性

本单元教学目的及要求:学习标志设计的基本原则。

本单元教学重点及难点:掌握和运用所学设计原则。

标志的设计形式

5.1 具象表现形式

5.2 抽象表现形式

5.3 文字表现形式

5.4 文字与图形结合的表现形式

本单元教学目的及要求:学习标志设计的基本形式。

本单元教学重点及难点:掌握和运用所学设计形式进行设计。标志的设计技法

6.1 反复

6.2 对比

6.3 和谐

6.4 渐变

6.5 突破

6.6 对称

6.7 均衡

6.8 反衬

6.9 重叠

6.10 变异

6.11 幻视

6.12 装饰

本单元教学目的及要求:学习标志设计的基本手法。

本单元教学重点及难点:掌握和运用所学设计形式进行设计。标志的表现技巧

7.1 卡通化

7.2 几何化

7.3 构成化

7.4 手绘化

7.5 立体化

7.6 装饰化

7.7 动感化本单元教学目的及要求:学习标志设计的基本表现技巧。本单元教学重点及难点:掌握和运用所学设计形式进行设计。标志的设计程序

8.1 调查研究

8.2 设计构思

8.3 实施完成

本单元的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标志设计的方法步骤,能够独立完成标志的创作。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及难点:如何结合商业需求进行标志设计。

(二)实验、实训、实习内容

《标志设计》课程的实训是分布在课堂教学中。内容如下表:

四、课程实施条件

1、《标志设计》课程任课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设计经验,较强的创意能力,启发学生深入设计与研究的能力。

2、教学主要在配有多媒体设备的教室完成。能够进行多媒体、网络等辅助教学和完成学生的自主学习任务。

3、教材使用最新的高职高专教材,以及辅助最新、实践性很强的参考资料和网络教学资源。

五、教学时数分配

课程总学时:72 学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