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模型

传播模型
传播模型

无线电波传播模型

覆盖预测

河北全通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部网络服务组

二0 0二年四月二十日

第一节无线传播理论

1.1 无线传播基本原理

在规划和建设一个移动通信网时,从频段的确定、频率分配、无线电波的覆盖范围、计算通信概率及系统间的电磁干扰,直到最终确定无线设备的参数,都必须依靠对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了解和据此进行的场强预测。它是进行系统工程设计与研究频谱有效利用、电磁兼容性等课题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理论。

众所周知,无线电波可通过多种方式从发射天线传播到接收天线:直达波或自由空间波、地波或表面波、对流层反射波、电离层波。如图1-1所示。就电波传播而言,发射机同接收机间最简单的方式是自由空间传播。自由空间指该区域是各向同性(沿各个轴特性一样)且同类(均匀结构)。自由空间波的其他名字有直达波或视距波。如图1-1(a),直达波沿直线传播,所以可用于卫星和外部空间通信。另外,这个定义也可用于陆上视距传播(两个微波塔之间),见图1-1(b)。

第二种方式是地波或表面波。地波传播可看作是三种情况的综合,即直达波、反射波和表面波。表面波沿地球表面传播。从发射天线发出的一些能量直接到达接收机;有些能量经从地球表面反射后到达接收机;有些通过表面波到达接收机。表面波在地表面上传播,由于地面不是理想的,有些能量被地面吸收。当能量进入地面,它建立地面电流。这三种的表面波见图1-1(c)。第三种方式即对流层反射波产生于对流层,对流层是异类介质,由于天气情况而随时间变化。它的反射系数随高度增加而减少。这种缓慢变化的反射系数使电波弯曲。如图1-1(d)所示。对流层方式应用于波长小于10米(即频率大于30MHz)的无线通信中。第四种方式是经电离层反射传播。当电波波长小于1米(频率大于300MHz)时,电离层是反射体。从电离层反射的电波可能有一个或多个跳跃,见图1-1(e)。这种传播用于长距离通信。除了反射,由于折射率的不均匀,电离层可产生电波散射。另外,电离层中的流星也能散射电波。同对流层一样,电离层也具有连续波动的特性,在这种波动上是随机的快速波动。蜂窝系统的无线传播利用了第二种电波传播方式。这一点将在后文中论述。

在设计蜂窝系统时研究传播有两个原因。第一,它对于计算覆盖不同小区的场强提供必要的工具。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覆盖区域从几百米到几十公里,地波传播可以在这种情况下应用。第二,它可计算邻信道和同信道干扰。

预测场强有两种方法。第一种纯理论方法,适用于分离的物体,如山和其他固体物体。但这种预测忽略了地球的不规则性。第二种基于在各种环境的测量,包括不规则地形及人为障碍,尤其是在移动通信中普遍存在的较高的频率和较低的移动天线。第三种方法是结合上述两种方法的改进模型,基于测量和使用折射定律考虑山和其他障碍物的影响。在蜂窝系统中,至少有两种传播模型,第一种是FCC建议的模型。第二种设计模型由Okumura提供,覆盖边

界应考虑实际经验结果。

a b c

d

e

电离层地波

散射体

图1-1 不同的传播模式

a ) 直达波沿直线传播;

b )视距通信的应用;

c ) 地波传播;

d )

对流层对无线电波的不规则散射;e )无线电波通过电离层反射

传播。

1.2 无线传播环境

1.2.1 快衰落与慢衰落

根据上一节的论述,在一个典型的蜂窝移动通信环境中,由于接收机与发射机之间的直达路径被建筑物或其他物体所阻碍,所以,在蜂窝基站与移动台之间的通信不是通过直达路径,而是通过许多其他路径完成的。在UHF 频段,从发射机到接收机的电磁波的主要传播模式是散射,即从建筑物平面反射或从人工、自然物体折射,如图1-2所示。

下页:

图1-2 多径传播模型

①建筑物反射波②绕射波③直达波④地面反射波

所有的信号分量合成产生一个复驻波,它的信号的强度根据各分量的相对变化而增加或减小。其合成场强在移动几个车身长的距离中会有20~30dB的衰落,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发生的位置大约相差1/4波长。大量传播路径的存在就产生了所谓的多径现象,其合成波的幅度和相位随移动台的运动产生很大的起伏变化,通常把这种现象称为多径衰落或快衰落,如图1-3所示。在性质上,多径衰落属于一种快速变化。

研究表明,如移动单元所收到的各个波分量的振幅、相位和角度是随机的,那么合成信号的方位角和幅度的概率密度函数分别为:

?≤2?(1-2-1)

p(?)=1

2? 0≤

e(-r22?2) r≥0 (1-2-2)p(r)=r

?2

其中r为标准偏差。(1-2-1)式和(1-2-2)式分别表明方位角?在0~2?是均匀分布的,而电场强度概率密度函数是服从瑞利分布的。故多径衰落也称瑞利衰落。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移动台接收的信号除瞬时值出现快速瑞利衰落外,其场强中值随着地区位置改变出现较慢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为慢衰落,见图1-3。它是由阴影效应引起的,所以也称作阴影衰落。电波传播路径上遇有高大建筑物、树林、地形起伏等障碍物的阻挡,就会产生电磁场的阴影。当移动台通过不同障碍物阻挡所造成的电磁场阴影时,就会使接收场强

中值的变化。变化的大小取决于障碍物的状况和工作频率,变化速率不仅和障碍物有关,而且与车速有关。

研究这种慢衰落的规律,发现其中值变动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另外,由于气象条件随时间变化、大气介电常数的垂直梯度发生慢变化,使电波的折射系数随之变化,结果造成同一地点的场强中值随时间的慢变化。统计结果表明,此中值变化也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分布的标准偏差为r t。由于信号中值变动在较大范围内随地点和时间的分布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所以它们的合成分布仍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在陆地移动通信中,通常信号中值随时间的变动远小于随地点的变动,因此可以忽略慢衰落的影响,r=r L。但是在

图1-3 快衰落和慢衰落

总的来说,在蜂窝环境中有两种影响:第一种是多路径,由于从建筑物表面或其他物体反射、散射而产生的短期衰落,通常移动距离几十米;第二种是直接可见路径产生的主要接收信号强度的缓慢变化,即长期场强变化。也就是说,信道工作于符合瑞利分布的快衰落并叠加有信号幅度满足对数正态分布的慢衰落。

1.2.2 传播损耗

在研究传播时,特定收信机功率接收的信号电平是一个主要特性。由于传播路径和地形干扰,传播信号减小,这种信号强度减小称为传播损耗。

在研究电波传播时,首先要研究两个天线在自由空间(各向同性,无吸收,电导率为零的均

匀介质)条件下的特性。以理想全向天线为例。经推导,自由空间的传播损耗为:L p=32.4+20log(f MHz)+20log(d km)(1-2-3)

其中,f为频率,d为距离(公里)。上式与距离d成反比。当d增加一倍,自由空间路径损耗增加6分贝。同时,当减小波长λ(提高频率f),路径损耗增大。我们可以通过增大辐射和接收天线增益来补偿这些损耗。当已知工作频率时,(1-2-4)式还可以写成

L p=L0+10?log(d km)(1-2-4)

式中?=2。?称为路径损耗斜率。在实际的蜂窝系统中,根据测量结果显示,?的取值范围一般在3~5之间。

有了自由空间的路径损耗公式后,可以考虑在平坦的,但不理想的表面上2个天线之间的实际传播情况。假设在整个传播路径表面绝对平坦(无折射)。基站和移动台的天线高度分别为h c和h m,如图1-4。Array图1-4 平坦表面的传播

a)是多反射情况,b)是单反射情况,c)仰角γ,路径长度d

与自由空间的路径损耗相比,平坦地面传播的路径损耗为:

L p=10?log d-20log h c-20log h m(1-2-5)

式中?=4。该式表明增加天线高度一倍,可补偿6dB损耗;而移动台接收功率随距离的4次方变化,即距离增大一倍,接收到的功率减小12dB。

地形地物的种类千差万别,对移动通信电波传播损耗的影响也是错综复杂的。在实际应用中是不可能存在绝对的平坦地形的。对于复杂的地形一般可分为两类,即“准平滑地形”和“不规则地形”。

“准平滑地形”指表面起伏平缓,起伏高度小于等于20米的地形,平均表面高度差别不大。Okumura将起伏高度定义为距离移动台天线前方10公里内地形起伏10%与90%的差。CCIR定义为收信机前方10~50公里处地形高度超过90%与超过10%的差。除此以外的其它地形统称为“不规则地形”,按其状态可分为:丘陵地形、孤立山岳、倾斜地形和水陆混合地形等等。在对市区及其附近地区分析传输损耗时,还可以依据地理区域的拥挤程度分类,如分成:开阔区,密集市区,中等市区,郊区等等。

在分析山区或者城市中摩天大楼密布的密集市区的传输损耗时,通常还要分析绕射损耗。绕射损耗是对障碍物高度和天线高度的一种测量。障碍物高度必须同传播波长比较。同一障碍物高度对长波长产生的绕射损耗小于短波长。预测路径损耗时,把这些障碍物看作尖形障碍,即“刃形”。用物理光学中常用的方法可计算损耗。图2-5中有两种障碍物。第一种情况下,高H处的视距路径无障碍物。第二种情况下,障碍物在电波路径中。第一种中我们假设障碍物高度是负数,第二种假设障碍物高度是正数。绕射损耗F可通过绕射常数v求出,v由下式给出。

v=-H2/ (1/d1+1/d2)

(1-2-6)

不同绕射损耗的近似值由下式求出:

F=0v?1

=20log(0.5+0.62v)0?v<1

=20log(0.5e0.45v)-1?v?0

=20log(0.4-0.12-(0.1v+0.38)2)-2.4?v<-1

=20log(-0.225/v)v<-2.4

(1-2-7)

图1-5 经过刀刃的无线传播,

(a)负高度,(b)正高度

1.3 传播模型

传播模型是非常重要的。传播模型是移动通信网小区规划的基础。模型的价值就是保证了精度,同时节省了人力、费用和时间。在规划某一区域的蜂窝系统之前,选择信号覆盖区的蜂窝站址使其互不干扰,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如果不用预期方法,唯一的方法就是尝试法,通过实际测量进行。这就要进行蜂窝站址覆盖区的测量,在所建议的方案中,选择最佳者。这种方法费钱,费力。利用高精度的预期方法并通过计算机计算,通过比较和评估计算机输出的所有方案的性能,我们就能够很容易地筛选出最佳蜂窝站址配置方案。因此,可以说传播模型的准确与否关系到小区规划是否合理,运营商是否以比较经济合理的投资满足了用户的需求。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省、市的无线传播环境千差万别。例如,处于丘陵地区的城市与处于平原地区的城市相比,其传播环境有很大不同,两者的传播模型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如果仅仅根据经验而无视各地不同地形、地貌、建筑物、植被等参数的影响,必然会导致所建成的网络或者存在覆盖、质量问题,或者所建基站过于密集,造成资源浪费。随着我国移动通信网络的飞速发展,各运营商越来越重视传播模型与本地区环境相匹配的问题。任何人都可以写出他自己的传播模型,但是应该选择的预期模型是具有合理精度的传播模型,并且应为多年的移动无线环境的测量数据证明是正确的。一个优秀的移动无线传播模型要具有能够根据不同的特征地貌轮廓,像平原、丘陵、山谷等,或者是不同的人造环境,例如开阔地、郊区、市区等,做出适当的调整。这些环境因素涉及了传播模型中的很多变量,它们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一个良好的移动无线传播模型是很难形成的。为了完善模型,就需要利用统计方法,测量出大量的数据,对模型进行校正。传播模型的校正问题将在2.4节中做具体的介绍。

一个好的模型还应该简单易用。模型应该表述清楚,不应该给用户提供任何主观判断和解释,因为主观判断和解释往往在同一区域会得出不同的预期值。一个好的模型应具有好的公认度

和可接受性。应用不同的模型时,得到的结构有可能不一致。良好的公认度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多数模型是预期无线电波传播路径上的路径损耗的。所以传播环境对无线传播模型的建立起关键作用,确定某一特定地区的传播环境的主要因素有:

1.自然地形(高山、丘陵、平原、水域等);

2.人工建筑的数量、高度、分布和材料特性;

3.该地区的植被特征;

4.天气状况;

5.自然和人为的电磁噪声状况。

另外,无线传播模型还受到系统工作频率和移动台运动状况的影响。在相同地区,工作频率不同,接收信号衰落状况各异;静止的移动台与高速运动的移动台的传播环境也大不相同。一般分为:室外传播模型和室内传播模型。常用的模型如表1-1所示。

表1-1 几种常见的传播模型

下面就Okumura-Hata模型以及我司目前使用的规划软件ASSET中使用的传播模型做一个介绍。Okumura-Hata模型由在日本测得的平均测量数据构成。市区的路径损耗中值可以用下面的近似解析式表示:

L p=69.55+26.16log f-13.82log h b

+(44.9-65.5log h b)log d-A h

m

(1-3-1)

式中:

L p——从基站到移动台的路径损耗,单位:dB;

f——载波频率,单位:MHz;

h b——基站天线高度,单位:米;

h m——移动台天线高度,单位:米;

d——基站到移动台之间的距离,单位:km;

对于中等城市和大型城市,传播模型修正为,

A m=(1.1log f-0.7)h m-(1.56log f-0.8)

在郊区,传播模型可以修正为,

L ps=L p(市区)-2[log(f/28)]2-5.4

(1-3-2)

在开阔地,传播模型可以修正为,

L po=L p(市区)-4.78(log f)2+18.33log f-40.94

(1-3-3)

在实际无线传播环境中,还应考虑各种地物地貌的影响,华为公司使用的规划软件ASSET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对传播模型进行了改进,考虑了现实环境中各种地物地貌对电波传播的影响,从而更好的保证了覆盖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模型表示式如下:

L p=K1+K2log d+K3(h m)+K4log h m+K5log(H eff)

+K6log(H eff)log d+K7diffn+K clutter

(1-3-4)

式中:

K1——与频率有关常数;

K2——距离衰减常数;

K3、K4——移动台天线高度修正系数;

K5、K6——基站天线高度修正系数;

K7——绕射修正系数;

K clutter——地物衰减修正系数;

d——基站和移动台之间的距离。单位:km;

h m、h eff——移动台天线和基站天线的有效高度,单位:米。

在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电波传播时,K值会因地形、地貌的不同以及城市环境的不同而选取不同的值。表1-2例举了一个曾经用于中等城市电波传播分析时的K值以及一些Clutter衰耗值。

表1-2 K参数值

根据这些K参数,可以计算出传播损耗中值。但是由于环境的复杂性,还要进行适当的修正。当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用于室内时要考虑建筑损耗。建筑损耗是墙壁结构(钢、玻璃、砖等)、楼层高度、建筑物相对于基站的走向、窗户区所占的百分比等的函数。由于变量的复杂性,建筑物的损耗只能在周围环境的基础上统计预测。我们可以有以下一些结论:

?位于市区的建筑平均穿透损耗大于郊区和偏远区。

?有窗户区域的损耗一般小于没有窗户区域的损耗。

?建筑物内开阔地的损耗小于有走廊的墙壁区域的损耗。

?街道墙壁有铝的支架比没有铝的支架产生更大的衰减。

?只在天花板加隔离的建筑物比天花板和内部墙壁都加隔离的建筑物产生的衰减小。

平均的楼层穿透损耗是楼层高度的函数。据资料记载,损耗线的斜率是-1.9dB/层。第一层楼的平均穿透损耗,市区为18dB左右,郊区在13dB左右。特定楼层的测量表明,建筑物内的损耗特性可看作是带衰减的损耗波导。例如当电波沿着与室外窗户垂直的方向的走廊方向传播的时候,损耗可以达到0.4dB/m。

当计算隧道中的电波传播情况时,需要考虑隧道的传播损耗。这时可以把隧道简化成一个有耗波导来考虑。实验结果显示在特定距离传播损耗随频率增加而下降。当工作频段在2GHz 以下时,损耗曲线与工作频率的关系呈指数衰减。对于GSM频段,可以近似认为,损耗与距离呈现4次方的反指数变化,即两个天线之间距离增加一倍,损耗增大12dB。

在UHF频段还要考虑树叶对传播的影响。研究表明,一般夏天树木枝叶繁茂,因此夏天信号的损耗会比冬天的时候大10dB左右,垂直极化的信号损耗大于水平极化信号的损耗。1.4 传播模型校正

1.4.1 CW测试的原理

为了获得符合本地区实际环境的无线传播模型,提高覆盖预测的准确性,为网络规划打好基础,必须进行传播模型的校正。CW测试即连续波测试,是进行模型校正的必经步骤,通过CW测试和数字地图可以获得进行模型校正的数据。这些测试数据中的经纬度信息和接收电平形成模型校正的数据源。

利用随机过程的理论分析移动通信的传播,可以表示为:

r(x)=m(x)r0(x)(1-4-1)

其中,x为距离,r(x)为接收信号;r0(x)为瑞利衰落;m(x)为本地均值,也就是长期衰落和空间传播损耗的合成,可以表示为:

m(x)=1

2L x+L

x-L

?

r(y)dy

(1-4-2)

其中2L为平均采样区间长度,也叫本征长度。

CW测试就是尽可能获取在某一地区各点地理位置的本地均值,即r(x)与m(x)之差尽可能小,因此要获取本地均值必须去除瑞利衰落的影响。对于一组测量信号数据r(x)平均时,若本征长度2L太短,则仍有瑞利衰落影响存在;若2L太长,则会把正态衰落也平均掉。因此在CW测试中确定2L关系到能否使所测数据与实际本地均值的逼近程度,以及根据CW测试校正的传播模型预测的准确程度。著名通信专家李建业证明,对于GSM系统,在本征长度为40个波长,采样50个样点时,可使测试数据与实际本地均值之差小于1dB(不考虑测试设备和数字地图的误差)。

1.4.2 CW测试方法

1.4.2.1 CW测试的站址选择

在测试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测试站址及其数量,根据一般经验,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测试站址应不少于5个;对于中小城市一般一个测试站址就够了,这主要取决于测试基站天线高度及其EIRP大小。站址选择的原则是要使它能够覆盖足够多的地物类型(这些地物类型来自数字地图)。

在实际测试中为便于测试,测试站址可按以下标准来确定站址是否合适:

1.天线高度大于20米;

2.天线高于最近的障碍物5米以上。

图1-6 站址选择标准示意图

在此障碍物主要指天线所在屋顶上的最高建筑物,作为站址的建筑物应高于周围建筑物的平均高度。

1.4.

2.2 CW测试准备

CW测试首先需要有一个测试基站发射RF信号,可以FM调制,也可以不调制,然后用CW 测试设备进行驱车测试。基站系统包括发射天线、馈线、高功放、高频信号源。测试系统包括测试接收机、GPS接收机、测距仪、测试软件以及便携式计算机等。测试接收机的采样速度要尽可能高。

测试基站设备安装在选定的测试站址后,应用功率计测量天线口的发射功率和反射功率,计算出测试基站的有效辐射功率(EIRP)。计算公式如下:

EIRP=10log[P_forward(mW)-P_reflect(mW)]

+Tx_Antenna_Gain+Rx_Antenna_Gain

-Rx_Feeder_Loss

(1-4-1)

其中,P_forward 为前向发射功率;P_reflected为反射功率;Tx_Antenna_Gain为测试基站发射天线增益(dBi);Rx_Antenna_Gain为测试接收机天线增益(dBi);Rx_Feeder_Loss为测试接收机的馈线损耗。

基站设备安装调试正常后,记录下该基站的EIRP。用GPS测量站址的经纬度;用三角测量法测量建筑物的高度。天线高度为建筑物高度加上天线桅杆高度以及天线本身长度的一半。用便携式测试设备扫频,以确认测试基站设备工作正常,并且周围无干扰信号。

1.4.

2.3 CW测试

专业的CW测试设备的采样方式有三种:按时间采样;按脉冲采样;按距离采样。通用测试设备一般只能按时间采样。按距离采样进行测试时,能够严格满足李氏定理40个波长采样36~50个样点的要求,测量准确度很高。距离采样方法对于车速要求不严格,但是存在一个车速上限。车速的上限(V max)与CW测试设备的最大采样速率(Tsample)有关:

V max=0.8 /T sample

(1-4-2)

在测试过程中,应选取包含各种地物类型的测试路径作随机驱车测试。当移动台离测试基站距离在3km 以内时,接收信号受基站周围建筑物结构和天线高度的影响较大;平行于信号传播方向的信号强度与垂直于信号传播方向的信号强度差10dB左右。因此在距基站半径3km以内的街道上测试时,纵向和横向的街道最好采样同样数量的样本,以消除其影响。测试路径尽量不要选择高速公路以及很宽阔平直的街道,而应选择较窄的街道。对每个测试基站应采样尽量多的数据,一般每个站点测试4小时以上为宜。当遇到红灯等停车时,应停止记录。

由于地形地物在一段时间内基本固定,所以对于某一确定的基站,在某一确定地点的本地均值是确定的。该本地均值就是CW测试期望测得的数据,它也是与传播模型预测值最逼近的值。

1.4.2 传播模型校正及实例

如果进行模型校正,就必须具有数字地图。移动通信所用的数字地图包括地形高度,地面用途种类等对移动通信电波传播有影响的地理信息,是规划软件进行模型校正、覆盖预测、干

扰分析、频率规划的重要基础数据。有关数字地图方面的具体内容见网络规划工程教材数字地图一节。

各软件商开发的用于计算机辅助分析的传播模型各不相同,但都基于Okumura的基本模型,并提供可作修正的参数。下面结合前文曾提到的规划软件ASSET中的传播模型介绍具体的模型校正的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已有地形地物相似城市的模型参数,可以直接用于规划预测,而没有必要重做CW测试和模型校正,以节省人力物力。

ASSET模型的K1至K7参数由具体的传播环境决定,K(clutter)是由不同地物决定的修正系数。不同的地物决定了不同的K(clutter),这些K参数是通过CW测试的数据逐步拟合出来的。获得CW测试数据后,可以通过K参数试验法和最小方差法两种途径得到。

在标准模型的众多K参数中,每个K参数对模型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从对模型的分析可知,K1,K(clutter)是常量,与传播距离,天线高度等因素无关;K3,K4为移动台的高度修正因子,由于移动台的高度变化不大(可定为1.5米左右),因此,K3,K4最终可以归结为最后阶段的微量调整,K2,K5,K6的调整要视具体的测试数据和测试路径而定。

第二节功率预算与覆盖预测

2.1 功率预算

无线链路分上行和下行两个方向。很显然,实际的覆盖范围应由信号较弱的方向决定。一般地,上行的信号要优于下行的信号。不同的覆盖范围将造成系统性能的下降,还可能使实际覆盖小区与预期规划不一致。如果上行信号覆盖大于下行信号覆盖,那么小区边缘下行信号较弱,容易被其它小区的强信号“淹没”;如果下行信号覆盖大于上行信号覆盖,那么移动台被迫守侯在该强信号下,但上行信号太弱,话音质量不好。因此,一个优良的系统应在设计时就要做好功率预算,使覆盖区内的上行信号与下行信号达到平衡。

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上行信号链路指的是移动台发、基站收的信号链路,下行信号链路指的是移动台收、基站发的信号链路。

图2-1上下行功率平衡

对下行信号链路,基站发射机前端输出功率P outb,馈线损耗L fb,基站天线增益Ga b,空间传输损耗L d,移动台天线增益Ga m,移动台接收电平P inm,衰落余量为Mf,移动台侧噪声恶化量为P mn,则:

P inm+Mf=P outb+Ga b-L d+Ga m-P mn(1)

对上行信号链路,移动台发射机输出功率P outm,基站分集接收增益Gd B,基站接收电平P inb,

衰落余量为Mf,基站侧噪声恶化量为P bn。根据互易定理,天线收发增益相同。则:

P inb+Mf=P outm+Ga m-L d+Gd b+Ga b-P bn(2)

两式相减,得:

P inm-P inb=P outb-P outm-Gd b-P mn+P bn(3)

整理得:

P outb=P outm+Gd b+(P inm-P inb)+(P mn-P bn)(4)

我们取收信机最小输入功率为收信机接收灵敏度,则基站输出功率是由移动台输出功率、天线分集增益和移动台与基站接收灵敏度之差决定的。由于P mn≈P bn,(4)式可近似表示为: P outb=P outm+Gd b+(P inm-P inb)(5)我们可以看出,平衡方程与基站天线增益、馈线损耗等是没有关系的。但是增加天线增益和降低馈线损耗可以同时扩大上下行链路的覆盖范围。我们也可以采取提高基站前端输出功率(例如减小合路器损耗),提高基站收信机灵敏度,但两者改变幅度相同来增加覆盖范围。至于基站的输出功率一旦设定后,我们就不能随便地改变。

在实际中,基站输出功率要比(5)式严格计算出来的值要大2~3dB,这主要是基站收信机噪声恶化量要低于移动台收信机噪声恶化量的原因。

下面以具体例子来说明:

在GSM系统中,移动台输出功率P outm取2w,即33dB,Gd B为3.5dBm,L cb是3dB。通常,P inm=-102dB,P inb=-105dB(分别是移动台和基站收信机接收灵敏度),则基站的输出功率为:

P outb=33+3+3.5+(-102+105)=42.5dBm

这样,输出功率为18w的基站就可以实现无线链路的平衡。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基站输出功率要远大于移动台的输出功率,这一方面因为基站接收灵敏度比较高,而另一方面下行链路基站有额外损耗——合路器损耗,上行链路基站有额外增益Gd B。从这里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平衡方程式与基站台天线增益、馈线损耗等是没有关系的。但由于增加天线增益,减小馈线损耗能同时扩大上下行链路的覆盖范围,我们就能通过改变天线增益的大小来调整基站的覆盖范围。当然这里所说的基站发射功率及接收电平都指的是收发天线的输出输入口的功率,而不是指有效发射功率EIRP或ERP。

有效发射功率指的是基站发信机输出功率,经馈线损耗和天线增益后,实际输出的功率。有效发射功率有ERP和EIRP两种表示方式。其中,EIRP描述的是各向同性天线输出的功率,天线增益的单位为dBi;ERP描述的是偶极子天线输出的功率,天线增益的单位是dBd。EIRP和ERP的关系是:EIRP=ERP+2.15

2.2 覆盖预测

在实际工程规划中,决定基站的有效覆盖范围的因素有:基站的有效发射功率,使用的工作频段(900MHz与1800MHz),天线的类型和位置,功率预算情况,无线传播环境以及局方的覆盖指标要求。下面,我们将结合移动通信网的服务质量指标要求,以一例子,从理论上给出各种覆盖要求下的基站覆盖范围。

表2-1 移动通信网的服务质量指标

假设:

GSM900和GSM1800基站天线高度都为30米;

GSM900 2W(33dBm)移动台的灵敏度为-102dBm,1800 1W(30dBm) 移动台的灵敏度为-100dBm;移动台天线高度1.5米,增益为0dB;

M900使用CDU时,灵敏度为-110dBm;M1800灵敏度为-108dBm;

CDU插损5.5dB,SCU插损6.8dB;

设65度定向天线增益13dBd(M900),16dBd(M1800);

馈线长50m,4.03dBm/100米(900MHz),5.87dB/100米(1800MHz)。

计算结果如下:

M900在市区室外覆盖半径:

手机最小接收电平P mr min=-90dBm。覆盖半径应以TRX的最大发射功率来计算。M900 TRX 的最大发射功率P bt=40W(46dBm)。

基站天线有效辐射功率为:

EIRP=P bt-L com-L bf+Ga b=46-5.5-2.01+13+2.15=53.65dBm

其中,L com为合路器损耗,L bf为馈线损耗,Ga b为基站天线增益。

允许的最大传播损耗为:

L p=EIRP-P mr min=53.65-(-90)=143.65dB

根据前面介绍过的Okumura传播模型:

L p=69.55+26.16log f-13.82log h b+(44.90-6.55log h b)log d-A h

m

其中,h b为基站天线高度,h m为手机天线高度。另f =900MHz。

=(1.1log f-0.7)h m-(1.56log f-0.8)=0.01 dB

A h

m

把各已知项代入上式,解得d = 2.8km。

M900在市区大楼室内:

手机最小接收电平P mr min=-70dBm。

L p=EIRP-P mr min=53.65-(-70)=123.65dB

d = 0.75km

这说明虽然基站可以覆盖半径2.8km的区域,但对于离基站750m外的大楼一层建筑物内的用户,接收质量就不符合表2-1的要求了。

M900在郊区覆盖半径:

手机最小接收电平P mr min=-90dBm。

L p=EIRP-P mr min=53.65-(-90)=143.65dB

Okumura传播模式在郊区应修正为:

L p=69.55+26.16log f-13.82log h b+(44.90-6.55log h b)log d

-2[log(f/28)]2-5.4

-A h

m

故 d = 5.4km

可见,同样的基站配置,郊区的基站覆盖半径要比市区的好。

M1800在市区室外覆盖半径:

手机最小接收电平P mr min=-90dBm。由于M1800 TRX的最大发射功率为40W(46dBm),覆盖半径以TRX的最大发射功率来计算。

EIRP=P bt-L com-L bf+Ga b=46-5.5-2.93+16+2.15=55.73dBm

L p=EIRP-P mr min=145.73dB

对于1800MHz,Okumura传播模式为:

L p=46.3+33.9log f-13.82log h b+(44.90-6.55log h b)log d-A h

m

另f = 1800 MHz,A h m=(1.1log f-0.7)h m-(1.56log f-0.8)=0.04dB

把各已知项代入上式,解得d = 1.7km。

M1800在市区大楼室内:

手机最小接收电平P mr min=-70dBm。

L p=EIRP-P mr min=55.73-(-70)=125.73dB

d = 0.46km。

这说明虽然基站可以覆盖半径1.7km的区域,但对于离基站500m外的大楼一层建筑物内的用户,接收质量就不符合表2-1的要求了。

上述计算结果归纳如表2-2所示:

表2-2 覆盖半径

从表中可以清晰地看出,M1800的覆盖范围较M900小,市区内的基站覆盖范围较郊区小。当有了数字化地图后,就可以借助规划软件进行实际覆盖的计算机模拟预测,基本原理也是如上所述,只是结合地图再加上地貌损耗因素即可做全网的实际覆盖效果预测,再根据预测结果进行调整、干扰分析、频率计划等。

燃气轮机系统建模与性能分析

燃气轮机系统建模与性能分析 摘要:燃气轮机机组具有超强的北线性,人们掌握它的具体实施工作过程运行 规律是很难得。在我过电力工业中对它的应用又不断加强。为了更加透彻的解决 这个问题,本文将通过建立燃气轮机机组系统建模及模拟比较研究机组设计和运 行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分析它的性能。 关键词:燃气轮机;系统建模;性能 1模拟对象燃气轮机的物理模型 在标准IS0工况条件(15℃101.3kpa及相对湿度60%)下,压气机不断从大气中 吸入空气,进行压缩。高压空气离开压气机之后,直接被送入燃烧室,供入燃料 在基本定压条件下完成燃烧。燃烧不会完全均匀,造成在一次燃烧后局部会达到 极高的温度,但因燃烧室内留有足够的后续空间发生混合、燃烧、稀释及冷却等 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使得燃烧混合物在离开燃烧室进入透平时,高温燃气的温 度己经基本趋于平均。在透平内,燃气的高品位焙值(高温、高压势能)被转化为功。 1.1燃气轮机数值计算模型与方法 本文借助于 GateCycle软件平台,搭建好的燃气轮机部件模块实现燃气轮机以上物理模型的功能转化,进行燃气轮机的热力学性能分析计算的。在开始模拟燃 气轮机之前,首先对燃气轮杋部件模块数学模型及计算原理方法进行简单介绍。1.2压气机数值计算模型 式中,q1 、q2 、ql 分别为压气机进、出口处空气、压气机抽气冷却透平的 空气的质量流量; T1*、 p1* 分别为压气机进出口处空气的温度、压力; T2*、 p2* 分别为压气机出口处空气的温度、压力 ηc、πc分别为压气机绝热压缩效率,压气机压比 γa为空气的绝热指数;ρa为大气温度;?1为压气机进气压力损失系数 ιcs、ιc分别为等只压缩比功和实际压缩比功 i*2s、i*2、i*1分别为等只压缩过程中压气机出口处空气的比焓,实际压缩过程中压气机出日处空气的比烩和压气机进日处空气的比焓; 当压气机在非设计工况下工作时,一般计算方法是将压气机性能简单处理编制成 数表,通过插值公式求得计算压气机的参数,即在压气机性能曲线上引入多条与 喘振边界平行的趋势线,这样可以把压比,流量,效率均视为平行于喘振边界的 等趋势线和转速的函数。本文采用了同样的计算方法,在计算燃气轮机变工况性 能过程中引入无实际物理涵义的无量纲参变量CMV(compressor map variable),仅相当于引入的平行于压气机喘振边界的趋势线,压气机的质量流量、压力和效 率计算是通过上下游回馈的热力计算结果,插值寻找能够使得上下游热力参数 (压力,温度,输出功率,转速,流量)计算收敛的工作点,即压气机的变工况 工作点。 1.3燃烧室数值计算模型 其中 式中: α为过量空气系数: L0为燃料的理论空气量:

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分析[]

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分析 【摘要】:微电影是移动媒体技术发展的产物,以网络为依托和以短小精悍的电影叙事为表达方式,与传统广告传播方式不同,拥有社交和视频双重特点的微电影,创新性的开启了视频广告的传播模式。本文通过介绍微电影广告传播上的优势,结合新时期微电影的发展,进一步地挖掘了微电影广告的传播效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的策略分析。 【关键词】:微电影广告效果效果 视频业务的发展,微电影的灵活性、投资风险的可控性、成本低、享有主动权较大等优点日益凸现。在信息碎片化的当代社会,人们的消费观念促使媒体不断改变为以最短的时间给予人们最多的信息,微电影这种灵活性、免费性和短小精悍的特点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心理特点,受到大众的青睐。在这种环境下,微电影顺应时代而生。 一、微电影理念 何为微电影?微电影其实就是那些相对于电影而言,只是一个短短的视频,但是却叙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或者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情感或讲述了一个让人记忆深刻的道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诉求式、煽动式和说教式的传统硬广告越来越不受到人们的欢迎,在“微时代”,人们更需要灵活、软性和更容易被接受的广告传播方式,微电影顺应时代,成为广告传播新的行业趋势。一方面,微电影相对传统硬广告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微电影通过短小精悍的电影叙事将产品与电影情节巧妙结合,以博得观众对品牌的认同感。 2010年末,被称为第一部微电影的凯迪拉克的《一触即发》在注意带动大众情感的同时灌输了自己的品牌理念,赢得了品牌传播的成功。这个微电影中使汽

车的特点和汽车的品牌的理念使得卡迪拉克从那时候开始真正在中国的市场上受到了广大关注,人们的心理被深深抓住了,所以他们可以很容易地接受这个品牌,并去购买它,不得不说这个微电影是很成功的。 2012年至2013年出现的微电影《青春期》三部曲,给我们讲述了三个连贯的小故事,男主角的动情的演出勾住了广大观众的眼球,这个微电影就是主在给我们讲述一个深刻的道理,告诉我们我们要把握住我们的青春,在我们还年轻的时候,我们要好好把握住这属于我们的时光,不能让它就这样逝去,我们要从中得到什么,又或者从中感悟什么。这几部微电影在动情的故事中融入了它的思想中心,从而使得观众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共鸣。其次,这些微电影中还融入了很多品牌,他们利用这个微电影来做广告,无疑使很成功的,一个成功的载体比更多的媒体更让人容易接受。 二、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 微电影作为新的广告传播方式,使大众得到优异的视听体验,易于接受品牌理念,迅速建立起与品牌之间的情感和信任。区别传统的广告传播方式,微电影也有一定的商业痕迹,但其用心的制作更能打动人心,作为一种“成功进行商业传播的网络电影”,微电影广告传播方式具有以下特征: 1、便捷的传播方式 微电影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具有创意性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传播方式不同于传统广告的播放平台与传播手段。截止2013,中国网名数量达到9.6亿,网络视频用户达7.78亿,这些视频用户平均每日观看两个小时的视频;同样,截止2013年,中国手机用户高达10亿,60%的用户会选择用手机观看视频,微电影充分把握了当前媒介的移动性和碎片化趋势,与网络紧密结合,传播方式快捷。

广告品牌传播模式和策略研究 ——以华为个人终端品牌推

---------------------------------------------------------------最新资料推荐------------------------------------------------------ 广告品牌传播模式和策略研究——以华为个人终端 品牌推 摘要国内有 6 亿多手机用户,一直致力于向用户终端提供解决方案的华为公司,在面临国外市场全面萧条的形势下,选择进军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从 9 月份华为云手机的销售奇迹来看是明智之举。 从华为个人终端的品牌推广模式和策略来看,一直围绕着自在分享,乐不可挡的品牌理念,紧扣时尚元素,采用多形式、多角度推广方式,一切源于生活,一切服务生活。 借鉴华为成功的个人终端品牌推广经验,有助于其他国产手机的推广,在广阔的市场中不只是分一杯羹,而是竖起一面品牌的旗帜。 关键词: 华为终端品牌推广自在分享目录 1 引言......................................................... ........................................................... ........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2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22 华为公司简 1 / 13

信息传播中的SIR模型

SIR模型 使用SIR 模型来描述信息的传播,把社交网络中的节点分为三类:传染节点(I)、未感染节点(S)、免疫节点(R)。未接触节点S不会感染别人,但是有可能被接触到的信息所感染,变为传播节点;传播节点已经接受了该信息并具有感染别人的能力;免疫节点可能没有接触信息也可能接受了信息但是对信息并不感兴趣,免疫节点缺乏信息的传播能力。 未接触信息的节点在接触信息后可以变为传播节点,而不管是未感染节点还是传播节点最后都会变为免疫节点。 把节点分为传播节点(I)、未感染节点(S)、免疫节点(R),在t时刻这三类人在人群中所占据的比例分别为I(t)、S(t)和R(t)。当t=0 时,传播节点和免疫节点的比例为I0 和S0,每天每个传播节点有效接触的人数为α,即有α个人变为传播节点,β是每天传播节点变为免疫节点的数目,γ是未感染节点变为免疫节点的数目。传播动力学方程表达式如下: [1] H. Li, Z. Zhang, C. Zhao, “DISCOVERY OF PUSHING HANDS NODE IN

SOCIAL NETWORKS BASED ON SIR MODEL AND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RESTRAINT”, Computer Applications and SoftWare, vol. 33 No. 6, pp. 118-121, 2016. 缺点: 1. 传统SIR模型α,β,γ为常数,即对每个用户传播概率与免疫概率都是不变的,与实际情况不符,设置为常数是不合理的; 2. 微分方程组求解较为困难,且对初值比较敏感,对模型的稳健性有很大影响; 3. 模型没有加入反馈机制,在预测过程中,单纯一句已有数据预测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数据,必然会使准确度降低。

论广告传播效果与销售效果的关系.

论广告传播效果与销售效果的关系 烟草在线摘自中国管理传播网 [摘要]:众所周知,广告的传播效果与其产品的销售效果息息相关。本文试从广告传播效果对产品销售效果的各种影响及产品销售效果对其广告传播效果的反作用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阐明两者间的关系。 关键字:广告效果促进阻碍 一、广告传播效果对其产品销售效果的促进作用。 通常情况下,广告传播效果对其产品的销售效果的影响总是积极的。广告通过各种媒介途径把产品本身或其他相关信息传播给消费者,使产品与消费者的关系从陌生到熟悉,一般是有利于销售量的增加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通过广告传播为产品制造、传播各种极具吸引力的概念,诱导目标消费者购买其产品,从而增加产品销售量。这种情况在广告领域中几乎随处可见,尤其是保健品行业。从销售效果来看,做的比较好的有:“排毒养颜胶囊”排出毒素能够美容的概念、脑白金前期的“脑白金体”概念,还有一些什么生长因子、活性因子、离子通道等概念都是做得比较成功的。如果笔者估算的不错:我们看到的60%以上保健品广告都是概念广告,若没有这些概念的大力传播,我国曾有过的年销售量高达1000亿的保健品市场恐怕只是一个梦想。 2、企业运用各种媒介传播、强化某种消费者本身固有的、有利于产品销售的价值观念,来劝导目标消费者购买其产品、提高销售量。该价值观念可以是一种民族情感、一种对真理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等心理趋向等。一些较有实力的民族企业喜欢用这一招。例如1996年红旗推出的“坐红旗车,走中国路”打的就是爱国牌,因为我国特殊的历史背景,购买红旗轿车似乎已衍生成了一种爱国的表现。出于对本民族热爱,许多的汽车消费者都选择了红旗,当时红旗轿车的销售效果得到极大的提升。 3、通过大众传播改变人们某种不利于产品推广、增加销售额的某种观念以促进产品销售(这些观念多为次价值观念)。像长沙世界之窗针对湖南本地目标消费群最近推出的“其实你不用去远方,好地方就在你身边”和某美容医院的“整容不用去韩国”便很好的运用了这一技巧,为自身挣的更多消费者。 4、企业利用媒介直接表叙其产品本身USP,宣扬其质量、功效等方面来吸引目标消费者、促进销售。这种方法简单有效,许多广告都是用这招。像金禾萨其玛的“加蛋篇”、光明乳业的“好牛产好奶”、脑白金的“让你享受婴儿般的睡眠。”、斯达舒的“胃酸、胃痛、胃胀,请用斯达舒胶囊”产生的销售效果都令人难以置信。 5、广告主通过各种广告传播活动向大众传达某种积极的生活哲理,博取大众对企业的认可,提升企业美誉度,间接增加产品销售量。这类广告多以公益广告的形式出现。像芙蓉王的《靠山篇》——“儿时,父亲是山”、“成长中,师友是山”、“立业后,伙伴是山”,而这一系列创意表现都最终沉淀在“传递价值,成就你我”这一核心理念上,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任何人的成功,都离不开他人的支持。任何人在看了以后都会产生一种深深的认同感,表面上该广告看来感人至深,毫无商业性质,实际上却悄悄的拉近了目标消费者与企业的距离,目前芙蓉王的销量正保持着23%的速度向上稳步增长。近期哈药六厂推出的“父母是孩子最大的老师”公益广告篇与之异曲同工,极大的促进其各类产品的销售效果。 6、运用大众媒介直接传播该企业理念,强化品牌形象,提升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来促进销售效果。此类广告的运用者多为那些已经形成品牌的实力较大的企业单位。以菲利浦、诺基亚为例:飞利浦在家电领域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而且成为500强中赢利最多的电器集团。然而,飞力浦在广告宣传中除了不断强调自己创新的技术外,还从不忘记谦虚的说一声“让我们做的更好”,这种温柔的叫卖似乎更容易赢得国人的认同,难怪当年的爱多会搬出一个东施效颦版的“我们一直在努力。”

电波传播预测模型分析与研究

总第205期2011年第7期 舰船电子工程 Ship Electr onic Engineering V o l.31No.7 84 电波传播预测模型分析与研究* 刘 勇1) 周新力2) 金慧琴2)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研究生管理大队1) 烟台 264001)(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2) 烟台 264001) 摘 要 文章对O kumura H ata模型、CO ST231 H ata模型、Egli模型三种电波传播模型进行了简要分析。通过对某地的电波传播损耗进行测量得到实测数据,与预测模型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比结果显示COST231 Hate模型与实测值最接近,并且通过对COST231 H ate模型的修正,使得修正后的模型满足高精度电波传播模型的6dB要求,适合用于预测本地的电波传播。 关键词 电波传播;O kumura H ata模型;COST231 Hata模型;Eg li模型;模型修正 中图分类号 T N926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Radio Wave Propagation M odel L iu Y ong1) Z ho u X inli2) Jin Huiqin2) (Gr aduate Students Brig ade o f N AA U1),Y antai 264001) (Depar tment o f Electro nic and Informat ion Eng ineering of N A AU2),Y antai 264001) A bstract T hree radio w ave pr opagatio n models:O kumura H ata M odel,COST231 H ata M o del and Eg li M odel,are firstly pr esented in this article.O n site test pr opagat ion loss data ar e used to get simulat ions o n these mo dels,simulatio n re sults and actual data a re t hen co mpar ed,r esults show that COST231 Hata M odel has narr ow er err or band.T his art icle lastly modifies COST231 Hata M odel,to make the modified model has ev en hig her accur acy6d B w hen applied t o the pr ediction of local radio pr opagation. Key Words electromagnetic w ave pro pagation,Okumura Hata model,COST231 Hata model,Egli model,model cor rection Class Nu mber T N926 1 引言 随着军队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军事领域电磁应用日益广泛,电磁环境日益复杂,电磁空间的斗争会更加激烈并将对争夺未来战争主动权,乃至国家安全与战略利益拓展产生重大影响[1]。因此,在现代战争中,对战场电磁环境进行预测分析就显得极为重要。电波传播作为战场电磁环境预测分析领域中重要组成的一部分,因此开展对电波传播特性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 2 电波传播预测模型 理想情况下,自由空间的电波传播损耗[2]为:L f=32.4+20lg d+20lg f,式中,f是载波频率,d 是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距离。可以看出,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只与工作频率和传播距离有关。但是在现实环境中,由于传播路径上存在着各种影响,如高空电离层影响,高山、湖泊、海洋、地面建筑、植被以及地球曲面的影响等,因而电磁波具有反射、绕射、散射和波导传播等比自由空间复杂得多的传播方式。出于工程技术和军事应用上的需要,人们建立了很多复杂环境下的电波传播预测模型,目前常用的电波传播预测模型有Okumura H ata模型、COST231 H ata模型和Eg li模型。 2.1 Okumura H ate模型 Okum ura H ate模型[3~4]是根据测试数据统计 *收稿日期:2011年1月19日,修回日期:2011年2月23日 作者简介:刘勇,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复杂战场电磁环境预测仿真。周新力,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短波通信、战场电磁兼容。金慧琴,女,副教授,研究方向:短波通信、战场电磁兼容。

广告传播的特点

广告传播的特点 1、从信息形态上来讲广告的信息要比新闻、文艺或其他的信息更高度精炼; 2、广告具有反复传播的特点。广告的这种重复性也体现了广告传播效果所取决的两个因素,一个是广告的表现力,第二个是广告的到达力。所谓表现力就是指广告信息本身的稀有性和电视画面的冲击力;所谓到达力,是说广告的效果可以通过对同一个信息不断地重复,来达到它的效力。 3、广告追求消费者和受众这两个概念的高度统一; 4、广告传播的传者和受者比其他传播形态复杂; 5、广告传播的主观性和人为性。 广告与新闻的区别 1、从它们本身的角度来讲,是在于客观和主观程度的偏重上; 2、从它们传播时间的把握上,最大区别是在时效性和时机性上。广告更强调信息流、市场流和需求流相一致。新闻讲究时机性,追求时效性,而广告没有时效这个问题,只有时机的问题; 3、广告发布与否取决于几方面的因素,诸如媒体的因素、广告主的因素、消费者的因素等,主观发挥性大一点。而新闻的发布主要取决于报社,还要根据世态、民情、政府和社会政党的很多情况来做出选择。 广告学研究的现状 1、广告队伍十分庞大,研究人员相对稀少; 2、作为广告理论研究现在还稚嫩得很,其表现之一就是学科建设极不稳定; 3、“个体户”的行为比较严重,没有一个为广告学术界和广告界统一认定的学术权威,没有主流观点; 4、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讲,“学”几乎没有,“术”倒是有一大堆,基本上都是一些技巧性的东西,都是一些操作层面上的东西。 广告业的发展 对于广告业来说,GDP增长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但是更主要的还是受消费状况的影响。消费阶层的贫富差距拉大,广告目标市场也会更加细分化。广告主的投放会出现多元分化的趋势,包括行业投放分化、投放合理比重标准的多元化、媒体投放的多元化。此外,广告媒体的经营营销也会多元分化,广告公司的专业角色也将多元化。 WTO与中国广告业 对WTO的认识 1、加入WTO,中国广告业受到较大影响,广告监管面临极大挑战。 2、要学会把WTO规则转化成我们的国内法。 3、WTO主要是针对政府,对政府的约束更多。 4、加入WTO,是以开放促改革,一定要有风险意识。 加入WTO对我国广告业的影响 1、加入WTO对中国广告业的影响需要一个过程。 ·分析加入世贸组织对广告业的影响,不仅要看近期的冲击和直接的影响,更要看长期的挑战和间接的影响。广告是依附性的行业,跟其它行业密切相关,其它领域的变化也会影响广告业。 ·WTO对广告业的影响,既取决于当前我们承诺的大小,又取决于自身竞争力的强弱。 ·影响肯定有正面和负面,但是正面的影响可以转化为负面的影响,负面的影响也可能转化成正面影响。 2、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引进国外优质的广告资源。 3、市场准入方面:包括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 4、加入WTO有利于促进我国广告业更大程度的对外开放,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广告运作模式。 5、加入WTO有利于促进广告业的国际竞争。

如何提高广告的传播效果

诚信声明 我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我承诺,论文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签名日期:年月日

当前我国新媒体广告传播的探究 [摘要] 随着经济发展,近年来广告也迅速发展,广告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产业之一。当今社会,广告时刻都在浸染和熏陶着受众,影响着他们的个人行为。而广告的综合作用是通过广告效果来体现的,广告效果是衡量广告质量及成败的重要标尺,也是广告主提高广告传播效果策略的重要依据。 以往的广告研究者大多的是注重广告的传统传播媒体,本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阐述广告传播效果提升中的一些问题,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主要概述新媒体对现代广告传播的影响。第二部分主要是讲我国广告的媒体创新策略。第三部分是提高广告传播效果的建议。本文主要从广告创新和新媒体这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对广告传播效果进行促进和提升。 [关键词]广告传播效果; 传统传播媒体; 新媒体; 广告创新

How to improve the advertising effect Abstract:Along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advertis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advertising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industry indispensable to our national economy. Today's society, advertising all the time in the dip and the influence of audience, the impact on their personal behavior.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advertising is to reflect the advertising effect, advertising effectiveness is an important benchmark to measure the quality of ads and the success of advertisers for advertising campaign strategy. Advertising researchers mostly focus on traditional advertising media, from another angle of the advertising campaign to enhance a number of problems, mainly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major overview of the status quo and the reasons of advertising communicationanalysis. The second part is to talk about our advertising media innovation strategy. The third part is to improve th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advertising campaign. In this paper, these two aspects of advertising innovation and new media to explore how to promote and enhance the advertising campaign. Keywords:Advertising campaign; Traditional media; New media; Advertising innovation

广告媒体传播方式特点分析

不同广告媒体传播方式特点分析 “广告如同一场战争,海陆空全面推进,自然胜算更大。” 我们知道,媒体间的功能差别很大,在传播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广告媒体整合传播就是基于合理、高效地利用媒体资源这一目的。在整合媒体前必然要先了解各种媒体的特性、优缺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游刃有余,本文按传统媒体,新媒体并结合大众媒体与小众媒体的分类方法对媒体加以区分,详细为您介绍各媒体的特点及异同。 一、报纸: 1、平面静态方式表现的传播媒体,对消费者的文体水平有一定要求,能过滤掉一部分社会群体,内容偏向理性,但整体表现能力不高(尤其是对图片的表现能力)。 2、具有非强制性传播的特点,读者有较大的主动性和选择权,因而读者会愿意自觉深入了解所关心的信息。 3、可信度高,特别是国内报纸,与党政机关联系紧密,更被读者奉为权威。 4、时效性差,并且同一版面有多个广告同时呈现,相互之间有较强干扰度。 5、从广告主角的度看,报纸媒体投入形式灵活多样,能机动地配合各种促销宣传活动。 二、杂志: 1、类似报纸,亦为平面方式传播,但视觉表现能力强,颇具艺术美感,印刷精美,为读者喜爱,许多广告甚至被读者收藏(笔者就有此爱好)。 2、针对性强,读者群稳定且明确,尤其是专业类杂志,因而能使得广告更具针对性。同时杂志对读者文化、社会层次要求更高,一般杂志订阅者都有较强的社会购买力。 3、杂志内容一般关注某一领域,能进行深度报导,在传统四大媒体中最富理性色彩。 4、相比其它媒体,杂志的重复阅读率及传阅率最高,同一广告能反复传播。 5、时效性差,广告安排不灵活,难适合做短期促销广告。 三、广播: 1、是一种简便快捷的信息传播手段,在所有媒体中唯一能伴随其他生产活动同时进行的“一心二用”沟通方式,不影响人的正常工作,在农村、学生、工人、司机中有较大占有率,有较好的亲和力,其信息不易被人抵触。

SARS的传播分析模型

SARS 的传播分析模型 摘要 SARS 疫情的爆发给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秩序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尽早的控制疫情蔓延,科学准确的预测疫情的发展趋势以指导疫情处理措施的安排,稳定群众心理都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文中对2003年SARS 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根据疫情高峰前期感染人数增长率0>r 和后期0

网络广告传播效果分析(开题报告).docx

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开题报告 1.研究目的及意义 中国的网络广告起步较晚,早期的网络广告只是简单的在网站上发布投放,并没有很明确的目的性,且鲜少有自己特点的网络广告,因此对于网络广告的投放效果的研究和分析也比较缺乏。本文将结合网络广告的定义以及投放方式,根据网络广告效果的评估标准来分析网络广告在广告传播过程中的优劣势,并浅析网络广告未来的发展趋势。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刘倩(2010)认为,2015年传统媒体正处于变革和转型期,许多传统媒体人纷纷转行投入到互联网行业,选择开始内容创业,新媒体时代已经来临。近年来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纷纷下滑。 广告转化率是由美国的网络调查公司AdKnowledge在《2000年第三季度网络广告调查报告》中提出的,“转化”被定义为受网络广告影响而形成的购买、注册或者信息需求。那么,我们推断转化次数就是由于受网络广告影响所产生的购买、注册或者信息需求行为的次数,而转化次数除以广告曝光次数,即得到转化率。 3.方案进度 2015.11.20 布置毕业论文,选定毕业论文题目《网络广告传播效果分析》。下达任务书。 2015.11.21-2015.12.21 收集资料, 资料主要来自图书馆、校园网电子图书期刊资料数据库,撰写主要参考文献的摘要,翻译外文参考资料。 2016.1月完成开题报告初稿,并修改,最终定稿。 2016.2-3月撰写论文提纲。 2016.3-4月撰写论文初稿。 2016.5月上旬提交毕业论文初稿,指导老师检查论文初稿,提出修改意见。2016.5月中旬修改论文初稿,完成并提交毕业论文二稿。 2016.5月下旬修改论文二稿,完成并提交毕业论文三稿。 2016.5月底完成论文定稿并打印装订。 4.预期效果 以论文的形式展现。 5.参考文献 [1]刘倩.浅谈中国网络广告发展现状与趋势[J].青年文学家.2010(01) [2]郭艳.网络广告投放效果影响因素研究[J].大众商务.2009(10) [3]于潇.网络广告的口碑传播策略分析[J].新闻界.2007(03) [4]钱旦丹.网络广告的优势和其对传统广告的影响[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7(03) [5]刁乾鹤.网络广告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 [6]吕鸿江,刘洪.中国情景下网络广告心理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7(05)

各种广告传播形式的优缺点word资料18页

七大类媒体分析:报纸/电视/广播/杂志/户外/售点/网络等一、报纸 在传统四大媒体中,报纸无疑是最多、普及性最广和影响力最大的媒体。报纸广告几乎是伴随着报纸的创刊而诞生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报纸的品种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版式更灵活,印刷更精美,报纸广告的内容与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所以报纸与读者的距离也更接近了。报纸成为人们了解时事、接受信息的主要媒体。报纸的主要特点有: 1、传播速度较快,信息传递及时 对于大多数综合性日报或晚报来说,出版周期短,信息传递较为及时。有些报纸甚至一天要出早、中、晚等好几个版,报道新闻就更快了。一些时效性强的产品广告,如新产品和有新闻性的产品,就可利用报纸,及时地将信息传播给消费者。 2、信息量大,说明性强 报纸作为综合性内容的媒介,以文字符号为主,图片为辅来传递信息,其容量较大。由于以文字为主,因此说明性很强,可以详尽地描述,对于一些关心度较高的产品来说,利用报纸的说明性可详细告知消费者有关产品的特点。 3、易保存、可重复 由于报纸的特殊的材质及规格,相对于电视、广播等其他媒体,报纸具有较好的保存性,而且易折易放,携带十分方便。一些人在阅读报纸过程中还养成了剪报的习惯,根据各自所需分门别类地收集、剪裁信息。这样,无形中又强化了报纸信息的保存性及重复阅读率。

4、阅读主动性 报纸把许多信息同时呈现在读者眼前,增加了读者的认知主动性。读者可以自由地选择阅读或放弃哪些部分;哪些地方先读,哪些地方后读;阅读一遍,还是阅读多遍;采用浏览、快速阅读或详细阅读。读者也可以决定自己的认知程度,如仅有一点印象即可,还是将信息记住、记牢;记住某些内容,还是记住全部内容。此外,读者还可以在必要时将所需要的内容记录下来。 5、权威性 消息准确可靠,是报纸获得信誉的重要条件。大多数报纸历史长久,且由党政机关部门主办,在群众中素有影响和威信。因此,在报纸上刊登的广告往往使消费者产生信任感。 6、高认知卷入 报纸广告多数以文字符号为主,要了解广告内容,要求读者在阅读时集中精力,排除其它干扰。一般而言,除非广告信息与读者有密切的关系,否则读者在主观上是不会为阅读广告花费很多精力的。读者的这种惰性心理往往会减少他们详细阅读广告文案内容的可能性。换句话说,报纸读者的广告阅读程度一般是比较低的。不过当读者愿意阅读时,他们对广告内容的了解就会比较全面、彻底。 7、注意度不高 在一份报纸中,有很多栏目,也有很多广告,它们竞相吸引读者的注意。这样,只有当你的广告格外醒目时,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否则,读者可能视而不见。

性能测试模型评测标准及注意事项

性能测试模型评测标准及注意事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测试前准备 (1) 二.测试过程中的相关注意点: (2) 三.常见问题排查: (3) 四.测试模型搭建 (4) 五.测试用例分析 (6) 1.屏蔽房空口测试注意事项 (6) 2.馈线性能测试项目 (7) 3.室内线性性能测试 (8) 4.室内角度测试 (9) 5.室内覆盖ping包+信号强度 (10) 6.抗干扰性能测试 (10) 7.穿墙性能测试 (12) 8.开阔地性能测试 (13) 六.评判标准 (13) 一.测试前准备 硬件:被测设备、笔记本电脑、串口线+usb转串口线、poe适配器(电源适配器)网线(≥2条)、排插 软件:主程序(备用)、配置、测试软件(ixchariot,wirelessmon,自动化吞吐软件) 1

二.测试过程中的相关注意点: 1.被测设备带到外场测试之前,必须经过确认其硬件状况良好,软件版本符合测试要求。 确认方法,在屏蔽房搭建二层跑流模型观察期吞吐能否达到指标。无重启、死机、断ping 的情况。在串口下输入ruijie#show version命令查看软件版本信息 2.笔记本电脑: 2.1有线网口必须为千兆。 2.2无线网卡必须符合测试需求, intel6300无线网卡性能比atheros 938x性能低。 无线网卡属性- - 高级配置- -节电选项一定要去掉勾选。否则无线网卡会进入节电状态达不到最大性能。 2.3测试系统采用win7 或windows xp都可。但防火墙一定要关闭,否则无法通信。 2.4网卡参数设置是否正确(ht20,40)等 2.5电脑电源节电是否调整成永不关机,否则会自动关机 2.6网卡发射功率 3.串口线+usb转串口线由于笔记本电脑无串口,需借助usb转串口线缆将被测设备的rj45 口(console)转换成usb口笔记本电脑使用。(Usb-console的驱动要预先装入) 4.Poe适配器,用于给被测试设备供电。注意有分为千兆和百兆两种连接速率的poe适配 器。一般采用千兆。如果吞吐小于百兆级别可以采用百兆poe。 5.网线尽量使用有卡扣的rj45网线。且最终能够保证server与AP 之间的关联速率能够 达到千兆(1000M) 6.排插:安全稳定即可,无特殊要求。 6.1.有时有的排插没电,所以笔记本插上后要看下是否在充电 7.主程序,一般我司产品在硬件测试阶段主程序也在一直更新解决bug。因此作为硬件测 试组人员,尽量保证当前所用主程序能够满足硬件测试且软件本身bug较少(未必为最新版本主程序)。 主程序测试过程中可能会临时升级。建议ap主程序发行人发行主程序时顺便抄送给性能测试人员,以便于性能测试人员了解软件的对性能产生的bug,并主动规避。 8.配置 一般采用配置为 1.通用的二层胖模式配置:性能测试2.通用的二层瘦模式配置:组网,AC升级AP。3.三层胖瘦配置:应用较少。 9.测试软件,常用测试软件为:ixchariot,wirelessmon,自动化测试软件 9.1ixchariot软件用于测试无线性能吞吐。当前使用的破解版本性能比较不稳定。偶 2

广告效果分析

1.什么是广告效果 广告效果就是广告信息经由媒体向大众传播之后对社会的各个方面以及个人的心理及行动所产生的即时的或者是长期的综合性影响。 2.广告效果的特征 (1)复合性 一方面是广告信息传播方式的复合性 新媒体形式的不断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广告信息的传播方式,广告主在进行广告运作是很少会只选择一种媒体进行广告投放,因此,某一时期的广告效果也就成为多种媒体共同作用的结果。 另一方面是指广告效果同时也受到企业的其他营销策略和市场竞争环境的影响,广告只有在与其他各个要素紧密配合才能取得最终的效果。 (2)迟效性 广告对媒体受众的影响程度由社会经济,文化。风俗等多种因素综合起作用,它们与广告的综合影响的显现具有时间上的滞后性。 (3)累积性 广告活动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受众最终的接受的信息是多次广告宣传累计的结果。(4)间接性和两面性 间接性一方面,受广告宣传影响的消费者,在购买商品之后的使用或消费过程中会对商品的质量和功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另一方面,对某个品牌产生信任感的消费者就会将该产品推荐给亲朋好友,由此间接扩大广告效果。 两面性广告活动不仅有促进销售的功能,同时还可能产生使销售延缓或下降的负面效应。(5)竞争性广告主向受众推介自己的产品以求达到取代竞争性产品的目的。 3.广告效果的分类 (1)从广告效果发生作用的范围角度划分 广告的经济效果广告的社会效果 (2)从广告效果的表现形式角度划分 传播效果销售效果心里效果(广告到达广告态度广告注意广告行动) (3)从广告效果产生的时间角度划分 即时效果近期效果长期效果 (4)根据广告宣传活动的整体过程划分 4.广告效果评价的内容及原则 内容(1)广告作品本身:广告主题评估广告效果分析 (2)广告媒体组合评析 (3)广告活动效果评析:心理效果评析销售效果评析 原则(1)针对性原则(2)可靠性原则 (3)综合性原则(4)建立合理的评析体系 5.什么是知沟理论 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有扩大的趋势,这就是知沟理论。 6.什么是沉默螺旋理论 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并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

广告传播理论考试真

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考研 广告学真题——广告传播理论(回忆版) (含2010、2009、2008年试卷以及2010年考试大纲) 一、名词解释 1.市声广告 2. 相声广告 3. 松下橱窗广告事件 4. 广告代理制 5. 传播 6. 营销观念 二、简答题 1.简述《上海犹太纪事报》的经营策略和在我国广告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2.什么是价值链?结合实例谈谈你的理解 3.简述组织传播的功能 三、论述题 1.论述广告的社会影响(注意:2010年复试中考过简答) 2.结合传播学理论,论述微博在广告中的作用和前景 3.结合“凡客体”,论述品牌对于企业和消费者的作用和价值(2008年初论述题) 附:2010、2009、2008年试卷(广告学从2008年改革,初试考试加入广告学和营销学、广告史) 2010年初试卷 一、名词解释 1、郑曼陀 2、马占山香烟广告 3、“威斯敏斯特及环球信息中心”介绍中介 4、广告主 5、媒介现实 6、双因素动机理论

二、简答 1、简要分析及评价徐宝璜《新闻学》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在中国广告学术史的地位及作用。 2、简述广告环境的含义。 3、简述人类社会中的信息及信息运动过程的特点。 三、论述题 1、人类传播的演进过程。 2、从市场营销角度,阐述产品的含义,结合实例从顾客价值体系说明产品的五个层次。 3、从营销学、传播学、品牌形象等角度对“中国制造”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且提出更好的塑造“中国制造”品牌形象的更好的建议! 2009年初试考题 一、名词解释 1、招幌 2、约翰逊博士的广告评论 3、古罗马时期商业广告中的职业书写人 4、内容分析法 5、媒介策划 6、品牌资产 二、简答题: 1、简述非语言符合的含义、特点及类型。 2、简述四大传统广告形式的主要特点。 3、简述《立报》的经营策略及其在中国报业经营中的地位。 三、论述题: 1、论述主要的受众理论类型及其内涵。 2、市场领导者、市场挑战者、市场追随者、市场补缺者的特点及在市场竞争中各自应采取的竞争策略。 3、创意对于广告生存及发展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结合你对“创意”及“广告创意”两个概念的理解,谈谈你对“在新传播形势下,创意对于广告业生存及发展的意义”这一问题的看法。 2008年初试考题 一名词解释 1 卡尔霍夫兰 2 热媒介 3 广告策划 4 关联效果 5 利害关系者 6 随机抽样二简答 1 信息、符号和讯息的区别 2 李奥贝纳固有刺激发内容 3 媒介计划的实施思路 三论述 1 大众传播效果模型的演变; 2 品牌对消费者和企业的价值 四分析 结合当代因特网发展情况,讨论数字传播技术对广告业的影响

信息传播中的SIR模型

SIR模型 使用 SIR 模型来描述信息的传播,把社交网络中的节点分为三类:传染节点(I)、未感染节点(S)、免疫节点(R)。未接触节点S不会感染别人,但是有可能被接触到的信息所感染,变为传播节点;传播节点已经接受了该信息并具有感染别人的能力;免疫节点可能没有接触信息也可能接受了信息但是对信息并不感兴趣,免疫节点缺乏信息的传播能力。 未接触信息的节点在接触信息后可以变为传播节点,而不管是未感染节点还是传播节点最后都会变为免疫节点。 把节点分为传播节点(I)、未感染节点(S)、免疫节点(R),在t时刻这三类人在人群中所占据的比例分别为I(t)、S(t)和R(t)。当 t=0 时,传播节点和免疫节点的比例为 I0 和 S0,每天每个传播节点有效接触的人数为α,即有α个人变为传播节点,β是每天传播节点变为免疫节点的数目,γ是未感染节点变为免疫节点的数目。传播动力学方程表达式如下: [1] H. Li, Z. Zhang, C. Zhao, “DISCOVERY OF PUSHING HANDS NODE IN SOCIAL NETWORKS BASED ON SIR MODEL AND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RESTRAINT”, Computer Applications and SoftWare, vol. 33 No. 6, pp. 118-121, 2016. 缺点:

1. 传统SIR模型α,β,γ为常数,即对每个用户传播概率与免疫概率都是不变的,与实际情况不符,设置为常数是不合理的; 2. 微分方程组求解较为困难,且对初值比较敏感,对模型的稳健性有很大影响; 3. 模型没有加入反馈机制,在预测过程中,单纯一句已有数据预测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数据,必然会使准确度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