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与生育的经济学分析

婚姻与生育的经济学分析
婚姻与生育的经济学分析

婚姻与生育的经济学分析

经济学的本意是“经世济民”,用经济学的原理阐释婚姻和生育等社会学范畴的话题,是一次比较有趣同时也有创新意义的探讨。这也许对我们习惯于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婚姻和生育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和启发,同时也是对经济学分析领域的一次拓展。

俗语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否结婚、和谁结婚以及何时结婚等一系列有关婚姻问题的决策是绝大多数人一生中必须经历和面对的。男女双方结婚以后,是否生育孩子、生育多少孩子以及何时生育孩子等有关生育决策的问题又变得不可回避。

在假设前提下,本文主要对婚姻和生育问题从经济学视角进行分析。

首先,婚姻的经济学分析部分,从经济学角度对人为什么选择结婚、应该选择在何时结婚、人们如何在约束条件下选择结婚对象三个问题作深入分析并得出结论;

接着,在生育的经济学分析部分,主要针对现代家庭中父母是否要孩子、要多少孩子、影响家庭中孩子数量的主要因素等问题进行经济学分析,并指出影响父母生育决策的主要因素。

?第一章导论

俗语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姻决策问题是多数人一生中必须经历和面对的。

男女双方结婚以后,生育孩子问题又变得不可回避。人们曾经从社会学、伦理学的角度对婚姻和生育决策进行了诸多的研究,但是很少有人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此进行分析。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加里•贝克尔才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著作,把人力资本理论、最大化行为理论、稳定偏好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贯彻其中,对家庭生活的很多重要问题给予了科学的解释分析,创立了家庭经济学。他在1964年和1981年发表的《人力资本》、《家庭论》等著作,被看成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从古至今,人类总共经历了群婚制、对偶婚制和个体婚制(即一夫一妻制)三种婚姻形式。“这三种主要的婚姻形式在大体上与人类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相适应。群婚制是与愚昧时代相适应的,对偶婚制是与野蛮时代相适应的。以通奸和M Y为补充的一夫一妻制是与文明时代相适应的。” 可见,婚姻制度的变迁,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联系。婚姻制度是社会发展发展各阶段的经济制度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经济关系的产物。现代婚姻的选择方式主要有自主选择和通过婚介机构选择两种。

男女双方结婚后,便组成本文要分析的另一个对象——家庭。家庭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观念以及行为方式。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作为一种多人组成的生产机构,家庭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人自身的生产与繁衍。在生育决策中,不同结构、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所做出的选择和行为会有所不同。

?第二章婚姻的经济学分析

一、婚姻的性质

婚姻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婚恋行为是一种交易行为。婚姻中契约双方从寻找对象到恋爱再到结婚的过程就是一个寻找目标市场、考察双方需求、谈判和认同交换条件直到签订交换契约的过程,因此婚姻关系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成人男女之间的经济契约。但是,这种经济契约从形式到内容都与一般的契约有很大的不同。从形式来看,婚姻契约实际上是一种隐含、默认的契约,它缺乏实施细则与履约条款,属契约关系中最不完全的一种形式。从内容来看,婚姻契约具有很大复杂性、模糊性和可变性。

婚姻等同于对耐用消费品的购买,但跟一般商品交易不同的是,人们在婚姻过程中所付出的成本不仅仅是货币,还有他们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情感等,交易所得则是对方的性别差异、物质金钱、权力名声、容貌才气等等。对于建立在自由、平等基础上富于效率的婚姻市场来说,婚姻意味着双方签定契约,交易达成。按照经济学最基本的理性经济人假设,一般情况下,除了极少数人会选择单身——决定单身的诱因取决于单身所得相对于结婚的预期所得要大——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结婚。

那么,人们为什么要结婚?其次,人们会在何时选择结婚?最后,选择和谁结婚?

本文将会在下面的部分对此作深入的分析,引出影响人们婚姻决策的因素。

二、婚姻分析的假设条件

首先,资源的稀缺性和理性经济人是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婚姻资源也是稀缺的,婚姻市场中的交易者也是理性经济人;其次,婚姻是一种契约性交易,就必然在收益的同时存在风险。婚姻的风险主要包括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其中,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容易引起双方对婚姻的错误期望,契约一方为了干扰和误导另一方的选择而恶意隐蔽信息或行为,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的逆向选择;而婚姻契约和法律对婚后双方行为缺乏强制约束性和惩罚措施不力,这可能导致婚后的败德行为,即道德风险。

现实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传递渠道的不畅,人们的实际选择通常都不是最优选择。按照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信息可分为公共信息和私有信息两大类,私有信息的存在大大增加了婚姻双方预期错误的可能性,这就为离婚埋下伏笔。另外,实际生活中还会出现一方为了干扰和误导另一方的选择而隐蔽信息的情况。一般来说,在婚恋交易发生之前的过程中,男女双方通常会竭力展示自己的优点而隐藏自己的缺点,即隐蔽信息,使得信号的作用往往并不可靠,双方无法获取准确的信息。这两个原因将导致逆向选择的发生。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A和B通过结婚所得为10000的概率是30%,所得为1000的概率为70%,则结婚的期望值应为:

10000*30%+1000*70%=3700;

假设以上情况为现实情况,而A由于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对称和B的隐蔽信息、隐

蔽行为等等因素而错误地估计为所得10000的概率为70%,所得1000的概率是30%,则A的结婚期望值为:

10000*70%+1000*30%=7300

一旦现实中婚姻所得为1000,那么将导致A非常失望;当这种失望达到一定程度时,婚姻契约破裂,离婚在所难免。

婚姻的另一风险在于婚后双方的败德行为,即道德风险。所谓道德风险,就是不履行婚前的承诺或约定。

婚姻契约形式的隐含性和契约内容的可变性,使得家庭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往往事先无法预期,履约与否及履约好坏根本无从定义;另外,婚姻制度只不过是对家庭成员的经济利益和财产关系上发生作用,其法律效力一般只作用于经济层面,而对家庭生活中的其他事物和行为则显得无能为力。男女双方婚前百依百顺,婚后则原形毕露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由于现行的婚姻制度和法律缺乏对行为的约束性,惩罚措施也无法有效展开,这使得婚姻的风险更高。

要完全解决婚姻决策中类似上述信息不对称和隐蔽行为所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是不可能的,但也并非意味着只能无所作为。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降低或规避风险。首先是扩大信息的搜寻对象。但是不能不考虑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会导致巨大的“搜寻成本”。其次,重点抓住最本质且具有“可信性”的信息比较、鉴别和择优。当然这里双方有可能通过“隐蔽行为”而向对方发出虚假的信息,误导对方的选择。

?六、结论

总结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一个理性经济人是否结婚,取决于婚姻的成本收益比较,只有当婚姻的总收益大于总成本,并且选择结婚的预期效用超过继续单身的预期效用时,他(她)才会决定结婚;而在决定和谁结婚时,他(她)遵循效用最大化的原则,在自身客观条件的约束下选择和能带给他(她)最大效用的人(即择偶效用函数Q值最大的对象)结婚;在结婚时机的选择上,人们应该选择和择偶效用函数还未达到最大值的对象结婚。

在这个结论的前提下,婚姻市场上一般遵循以下两条推论,即正向配对和优势互补原则。

(一)正向配对、等价交换

这种婚姻配对称之为“龙凤配”,或“门当户对”。婚姻市场的运行模式,必须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即“等价交换”,“互利互惠”。凡是背离了这一规律,超出了交易成本,即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投入时,也就难以成交。所以现实中的婚姻一般是两个效用函数值相近或相等的个体之间的结合。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当红女明星不会选择嫁给民工,富家公子不会娶乡下村姑为妻。可见,“门当户对”是婚姻的最佳组合的一种。

(二)优势互补、各取所需

婚姻市场上还存在另一原则,即双方的效用函数符合正向配对原则的情况下,婚姻市场上的男女会选择能和自己形成优势互补的对象结婚,即婚姻效用函数内部结构的互补。这样婚姻双方就能够在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前提下各取所需,提升对方的效用水平,实现双赢的目的,即1+1>2,达到帕累托最优。比如现实中的“官商结合”就是一种优势互补的婚姻。

七、现实社会中的一些特殊婚姻现象的分析

现实中,富家公子和高官子女或漂亮明星的结合、性格互补的两个人的结合、收入相近或学历相近的双方的结合、工作型男人和家务型妇女(即通常所说的男主外女主内)的结合等等都可以用“正向配对、等价交换”原则和“优势互补、各取所需”原则来解释。另外,一些看似特殊的婚姻现象其实都可以用以上理论来解释。

(一)“傍大款”现象:美女傍富翁、帅哥傍富婆

现实社会中大量存在的年轻帅哥傍富婆和年轻美女傍大款的现象就是正向配对原则和优势互补原则的体现。我们前面已经分析过,效用函数中每个变量都是可变的,并且个人的偏好是不尽相同的。根据经济学理论,一个人越稀缺的东西对此人而言价值越大,因此能带给他的效用就越大。对于一无所有的年轻美女和帅哥,金钱才是他们最稀缺的,因此金钱能带给他们最大的效用。同样道理,腰缠万贯的富翁和富婆就不会太在乎对方的物质条件,而会把对方的年龄、美貌等当成重要的参数,因为年轻美貌带给他们的边际效用要远远大于金钱能带给他们的边际效用。这样,不考虑其它因素,美女与富翁、帅哥与富婆能各取所需,互为最有效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因此他们的结合就是理所当然的。

(二)“三高”女性结婚难现象

按照以上结论定理来讲,不论男女,只要是他(她)的效用函数值够大并且内部结构平衡,那么他(她)就是婚姻市场上“有效率的寻觅者”,能吸引众多交易者。但矛盾的是,现实中“三高”(高学历、高收入、高地位)人群中,男士普遍比较受欢迎,而“三高”女性却难以成婚,以至成为一种令人忧思的社会现象。据文汇报报道,一项针对上海市高薪人群开展的抽样调查显示,高达57%的高薪女性因为种种原因难以成婚而被迫选择单身,主要包括外企白领、律师、财会、翻译、教师等七类职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悖论”呢?究其原因,包括社会观念和自身因素两个方面。社会观念仍然没有转变是之所以出现“三高”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前面的分析都是基于理性经济人假设前提下的分析,没考虑社会观念的影响。个人因素有工作时间长压力大、择偶圈子小、个人眼光高等。

首先,社会观念方面,由于男女性别差异及社会分工不同等因素,自古以来就已经

形成男高女低、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等传统观念,这种传统观念仍然影响着现代人的思维。大多数男性不愿意与一个职位、学历、收入都比自己高的女性结婚,大多女性也不愿找一个条件比自己差,甘愿做家庭主男的男性结婚。有人做过这样一个比喻:婚姻就好比田忌赛马,一等男性和二等女性结婚,二等男性和三等女性结婚,剩下一等女性和三等男性难以成婚。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其次,个人原因方面,“三高”女性从事的一般都是短期内难见成效、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全身心投入的工作,、这导致她们闲暇时间少工作压力大,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可以用来在婚姻市场中搜寻交易对象;另外,“三高”女性一般由于工作原因接触人群少,交友面窄,导致择偶圈子小,可选择对象少;个人眼光高,观念没有转变,大多女性不愿找一个收入、地位、学历等都比自己低的男性结婚。这些原因都能导致“三高”女性结婚难或者被迫性单身。

(三)“鲜花插在牛粪上”现象

人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鲜花插在牛粪上”是指年轻美女嫁给丑男人或老男人的现象。这种说法是仅仅从身体条件的角度去评价的,没有考虑双方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但是我们前面分析过,美女嫁给又老又丑的富翁的现象其实是完全有道理,因为理性经济人是在约束条件下追求个人收益最大化的,并且人们的偏好是有差异的。所以,通常意义上的“鲜花插在牛粪上”不是真正的意义上的“鲜花插在牛粪上”。

真正的意义上的“鲜花插在牛粪上”应该是一种极端的不等价交换,指婚姻效用函数极高的个体与婚姻效用函数极低的个体之间达成的婚姻契约,比如,又有金钱又有权势又漂亮又年轻的女人嫁给一个又没金钱又没权势还丑陋不堪的老男人。事实上,从经济学角度看,排除强制因素,在自由有效的婚姻市场上一般是不会发生这种情况的。万一发生了,就只有两种可能:第一,存在非自愿的强制因素;第二,“信息的极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

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基本不存在强制因素。同时,“信息极端不对称”的情况也是极端少见的。因此,现实社会中是一般是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鲜花插在牛粪上”现象的。

(四)“包二奶”现象:事实上的一夫多妻制

目前世界上的婚姻制度普遍是一夫一妻制,我国也不例外。但是现实中存在的富有男人“包二奶”“包N奶”现象,使得现行婚姻制度成了事实上的“一夫多妻制”。这一现象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都存在。下面不考虑法律政策因素分析之。

如果一位男士拥有足够多的资源和Q值极大的效用函数,那他就可能在婚姻市场上找不到和他的效用函数相匹配的单个个体来进行等价交换。这时,不考虑法律政策的因素,他会选择在婚姻市场上和多方交易,每次只付出他全部资源的一部分,但是这“一部分”可能比其它交易者的“全部”还多。因为婚姻市场中的个体只关心自己的效益最大化,所以就算他已经结婚甚至有多个妻子,妇女也会宁愿嫁给这些拥有较多妻子的“有效率的寻觅者”。也就是说,妇女可能宁愿获得“成功者”的部分注意而不

屑于“失败者”的全部注意。这也是我国目前富有男人能拥有“小蜜”、包租“二奶”的原因。如果没有法律政策的限制,这一部分“钻石王老五”将会形成婚姻市场中的寡头垄断。这势必要损害其它婚姻市场中其它处于劣势地位的交易者的利益。

婚姻质量与一国国民的幸福指数直接相关。婚姻作为一种交易过程必然存在着各种交易成本,也越来越受到信息不对称的制约,所以,完美的交易注定是少数的,美满的婚姻便成了特例。据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的一项有关中国婚姻质量的调查,有75%的婚姻达到中等水平,仅3%的夫妻关系为高质量和完美型,而22%为低质量。这些数据表明,目前我国的婚姻市场还是略有效率的。可从概率来看,仅3%的婚姻为高质量的,似远未臻于理想境界。

?第三章生育的经济学分析

一、生育的本质

家庭是由多个人组成的生产单位。在家庭生产过程中,其投入包括货币、商品、自有时间以及各种环境条件,其产出包括货币收入、孩子、声望、健康以及精神享受等。西谚云:“无后之家非家也”,子孙满堂共享天伦之乐是东西方各个国家的人所乐道与向往的家庭生活。因此,家庭的一个重要的生产功能是人本身的生产或人种的繁衍。生育行为等同于对资本性耐用消费品的生产,孩子可以同时被当作资本品和消费品。作为资本品,父母对孩子的投资有远期收益,比如孩子工作后能为父母带来经济收益和养老保险效益;作为消费品,孩子能满足父母的某种精神消费需求,带来情感上的愉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家庭生活的很多方面可以社会化,家庭的某些服务和需要可以通过社会化生产来满足,比如生育。家庭劳动时间和市场工作之间存在着一种替代关系,工资率的一种补偿性上升将会导致家庭增加市场劳动时间和对商品的需求,并减少了生育孩子的数量。这是现代社会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二、生育分析的假设条件

家庭是由多人组成的生产单位,在资源稀缺和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条件下,同样遵循一般生产组织必须遵循的市场规律,通过家庭时间在各成员之间的合理分配,追求最小投入和最大产出。孩子是家庭中生产的一种特殊商品。父母在决定是否养育孩子、何时养育以及养育孩子的数量时,遵循成本收益分析。总之,生产论和效用论也适合于家庭生产问题的分析。为了便于以上理论对生育决策的分析,也需要提出假设条件:

第一,同一般商品一样,孩子能为父母带来满足;

第二,父母能够选择是否要小孩、要多少小孩以及什么时候要小孩;

第三,生育孩子必将使用家庭的稀缺资源。所谓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再富有的家庭对孩子的消费需求都不是无限的。

三、生育的成本收益分析

孩子是家庭中生产的一种特殊商品,它既可以满足当前的消费需求,又可以用来做远期的投资。父母在做出是否养育孩子以及养育孩子的数量方面的决定时,同样要遵循成本收益分析。

(一)收益

养育孩子的收益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养老与保险收益。这目前主要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因为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保险和养老体制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养老保险不得不很大程度上依赖子女。随着社会保障机制的不断完善,养儿防老的观念有不断弱化的趋势。

2、经济收益。指孩子成为劳动力后为家庭带来的经济收入。

3、消费享乐收益。即孩子这种特殊的商品能满足父母的某种精神需求,带来天伦之乐。

此外,孩子还有继承家业维护家庭地位的效益等。自古至今,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养育孩子能带给父母的收益是缓慢递减的;孩子的边际收益也时递减的,即随着孩子数量的增加,每增加一个孩子带给父母的收益是递减的。

(二)成本

生产孩子这种商品的成本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部分构成。所谓直接成本,指养育一个孩子所需的生活费用、教育费用和婚姻费用等所有费用的直接支出。间接成本,也就是机会成本,指父母抚育孩子时因损失时间和就业机会等而减少的收入与享受。无论是直接成本还是间接成本都是父母的一种损失,称之负效应或负满足。

据奥尔逊估计,在1980年美国一对夫妇要花费214956美元来生育抚养一个男孩到22岁。如果再上四年制大学的话,总开支达226001美元。以上数字还没有考虑所花费的时间成本。1975年的一项调查表明,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母亲平均每年花费487.1小时照看0——2.9岁的小孩,364.9小时照看3——4.9岁的小孩,花费110.1小时在13——17.9岁的孩子身上。另外,平均每年花费181.1小时在小孩上学。有人计算,从小孩出生一直养育到18岁,母亲照看孩子花费的时间价值为1781766美元。这里面父亲的时间价值还没有计算在内。

因此,在理性经济人的前提下,父母是否生育孩子的决策,取决于生育孩子的成本收益对比。若支出大于收入,则为负效应,不需要孩子;若收入大于支出,则为正效益,需要孩子;收支平衡时则取决于随机因素。、

?四、基于成本收益理论的孩子数量模型

成本的存在表明孩子是某种形式的消费品,在时间的持续上表明是耐用消费品。这

样,他们不得不与其他耐用消费品一起为在家庭预算中占有一定份额而竞争,更多

的孩子意味着更差一点的音响设备或更小一些的汽车。那么,是否要孩子以及要多

少孩子的决策,必将受到这样一些因素的影响,如孩子的收益和价格,家庭预算的

大小等。一般来说,耐用消费品的需求随着收入的增长而增加。但是数据表明,家庭规模是随收入的增加而缩小的,难道孩子是劣质品吗?

家庭中孩子数量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养育孩子的收益的在不断下降,第二是养育育孩子的成本也就是孩子的相对价格上升。

(一)收益下降方面

从动态角度观察,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均收入的增加,孩子作为家庭劳动力带来的收入作用呈下降趋势,而父母为孩子付出的货币成本特别是支付的教育与职业培训费用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结果使得孩子的劳动经济效益明显下降;由于父母的收入增加而不断积累的财富,加上社会保险和保障制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孩子的养老保险效益也不断下降;惟有消费享乐效益变动不明确,且无必然性,可以看作不变。因此,孩子的边际收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加而降低,这是导致现代社会人口出生率与增长率不断下降和现代家庭孩子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成本上升方面

首先,直接成本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家庭人均收入的增加,用于孩子的货币成本特别是医疗保健和教育费用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这是显而易见的。其次,养育孩子的成本的另外一个部分即间接成本是由父母的时间构成,这是一种具有替代用处的稀缺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和家庭总收入不断增加。但是家庭总收入的增加一般来自于家庭成员的工资率的提高。工资率的提高又使得孩子的收益下降,相对价格上升,因此家庭对孩子的消费需求减少。

模型分析如下:

1、如图五,收入的增加使得家庭的预算约束线从平行向上移动到,因此导致互相竞争的耐用消费品和小孩的消费都在增加。假定这些商品之间的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在一条新的无差异曲线和一条新的预算约束线的切点上,才可以选择更多的孩子。家庭收入增加后,孩子的数量从C增加到C1。

2、但是,家庭的收入增加主要是靠家庭成员的工资的增长带来的。也就是说,家庭收入的增加来源于家庭成员工资率的提高,随着工资率的不断上升,家庭成员在单位时间里能获得更多的收入。另一方面,孩子的收益却随着家庭成员的工资率的上升而降低。而养育一个孩子需要花费父母大量的时间,这就使养育孩子花费时间的机会成本大大提高。养育孩子的成本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上升,从而增加了孩子的相对价格。综上分析,家庭成员工资率的上升导致孩子的收益下降,相对价格上升。因此,理性家庭选择减少对孩子的消费,把养育孩子的时间用于市场工作获取更多收入,以消费更多的其他耐用消费品。

如图六,家庭收入增加后,家庭预算线从移动,家庭的无差异曲线也随之改变。一个新的孩子和其他耐用消费品的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交点,就会意味着一个较小的家庭规模,既孩子的数量从C减少到C2。

其他耐用消费品其他耐用消费品

O C C1 孩子O C2 C 孩子

(图五)(图六)

显然,上述模型中,家庭收入的增加会带来两个效应,即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是指家庭收入增加后,家庭对孩子和耐用消费品的消费需求都会增加;替代效应是指当家庭收入增加后,孩子相对其他耐用消费品的价格上升,家庭会选择消费更多的其他耐用消费品,消费更少的孩子。替代效应抵消了收入效应,并且,收入增加产生其他耐用消费品对孩子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因此家庭选择生育更少的孩子,家庭规模比收入增加前反而缩小。

?五、结论

通过以上两部分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生育行为等同于对资本性耐用消费品的购买,父母是否生育孩子的决策,取决于生育孩子的成本收益对比。只有当收益大于成本即为正效益时,父母才会决定生育小孩;收支平衡时则取决于随机因素。孩子的相对收益和相对价格的大小变化决定了家庭中生育孩子的数量。孩子的相对收益与孩子的数量正相关;孩子的相对价格与孩子的数量呈反方向变化。

六、现实问题分析

(一)世界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的原因分析

二战以前尤其是20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相当缓慢,整个史前时期人口增长了不到l%。17世纪以后稍微加快,但年均增长也不过增长是0.5%左右。在二战后人口增长速度发生了明显加快,4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接近平均每年2%。随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速度放慢,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积极推行计划生育,自8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率趋于下降。1995-2000年世界平均人口增长率为1.3%,2000-2005年进一步下降为1.2%。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今年的《世界人口状况报告》统计显示,目前世界总人口为64.647亿,人口增长率是

1.2%。其中发达国家人口为1

2.113亿,增长率是0.3%;发展中国家人口为52.535

亿,增长率是1.4%。伴随着人口增长率的不断降低,人口出生率也在不断降低。人口增长率的下降来自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调查显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每个家庭生育孩子的数量都在不断减少。

总之,目前世界人口的一个总体的发展趋势是:随着时间的推进和经济的发展,人口出生率和增长率都在持续下降,总人口增长不断放缓,直到负增长。一个尤其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西欧和北欧的部分发达国家人口已经出现了负增长。人口出生率和增长率的下降将对一个国家的社会和生活各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目前世界人口出生率的普遍下降完全可以用上述理论来解释。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

快速发展,人均收入和家庭收入都不断增长。前面分析过,收入的增加意味着孩子的收益下降,同时使得生育孩子的机会成本更高,孩子的相对价格上升,因此现代家庭将倾向于将生育孩子的时间用于参加更多的市场工作获取更大收益,消费更多的其他耐用消费品。明舍采用1950年的数据,发现美国35——44岁的城市已婚妇女收入增加100美元时,家庭规模将减少0.19个孩子。其他研究也发现,当影响生育率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妇女工资率与完全家庭规模表现为负相关,甚至有人算出子女数目的工资率弹性为-0.43。这样便可以解释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为什么持续下降。

(二)富裕家庭和贫穷家庭孩子数量质量对比

用于孩子基本生活费用和母亲怀孕分娩期间的成本在一定条件下是相对稳定的,若视为不变成本(数量成本),则用于提高孩子身体和文化素质的医疗保健和教育费用是不断变化的,是孩子的可变成本(质量成本)。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家庭人均收入的增加,可变成本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而孩子的数量和质量之间又具有某种替代性,于是父母的选择偏好由投入孩子的数量成本转向投入质量成本。

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富裕家庭的孩子较少,而贫困的家庭却往往倾向于生较多的孩子。与贫困家庭相比,富裕家庭的父母,一般都有较好的工作、较高的薪水以及比较舒适的工作环境等,为了养育孩子,他们所付出的牺牲也就是他们要支付的机会成本无疑更高一些。同时,富裕家庭更能理解现代社会对孩子质量的要求,并且,不管什么时候,富裕的家庭都希望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从而有更大的收益能力。因为从长期看,收益的增加总是伴随着收益能力的增加。他们也愿意并有能力为孩子质量的提高方面多花费支出。这样一来,权衡利弊,比较富裕的父母,就倾向于在养育较少的孩子的同时提高这些孩子的素质。

总的来说,正如前面分析的,富裕的家庭生产的一般是质量更高但从数量上却不一定是最多的孩子。收入的增加可能既增加子女数量,又增加子女质量,但是数量弹性应低于质量弹性。而且,由于养育孩子的时间的机会成本的影响,随着家庭收入提高,会发生为了节省时间而以孩子质量对孩子数量的替代,而且对儿童质量的需求的收入弹性要比对儿童数量的需求的收入弹性大得多。一句话,富人拥有较少但教育良好的孩子,穷人则拥有较多却缺乏教育的孩子。

第四章结束语

婚姻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婚恋行为是一种交易行为。婚姻的成本收益对比是理性个人结婚与否的前提条件。在婚姻收益不小于成本的前提下,理性的个人总是在自身客观条件的约束下选择合适的对象以实现婚姻效用的最大化。在择偶效用函数中,Q值最大也就是综合得分最高的人,就是婚姻市场中最抢手的商品。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人只有当结婚的总收益大于总成本、并且选择结婚的预期效用超过继续单身的预期效用时,他(她)才会决定结婚。在这个结论下,婚姻市场遵循着两条基本原则:正向配对原则和优势互补原则。婚姻的风险主要包括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其中,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一方的隐蔽信息的行为可能导致另一方的逆向选择,而婚姻契约强制性约束和惩罚措施的缺乏导致婚后的败德行为,

即道德风险。现实中,可以通过扩大搜寻对象和信息比较、鉴别和择优两个方面入手降低和规避婚姻风险。

婚后,生育问题开始变得不可回避。生育行为等同于对资本性耐用消费品的购买,父母是否生育孩子的决策,取决于生育孩子的成本和收益的对比。只有当收益不小于成本时,父母才可能会决定生育小孩。家庭中生育孩子的数量取决于孩子的相对收益和相对价格两个因素的变化,孩子的数量与相对收益同方向变化,与相对价格反方向变化。另外,孩子的数量和质量具有某种替代性,现代家庭中,父母偏好于选择投入孩子的质量成本。

最后,必须看到,对婚姻的分析都只是在几个假设前提下从一般现实情况出发推出的理想状态分析,不考虑特殊情况和难以预期的不确定因素,因此,“择偶效用函数”

更接近于理想模型。同时,对生育行为的分析和孩子数量模型也是基于各种假设前提的理想状态分析。真实生活中,婚姻和生育问题要远比理想状态要复杂得多。

?图1图2

?图3图4

?图5图6

婚姻家庭法学作业答案说课讲解

婚姻家庭法学作业答 案

婚姻家庭法学作业 课程形成性考核册 学校名称: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班级: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婚姻家庭法:作业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l.在民族自治地方关于婚姻法的变通规定中,明确规定“禁止一方用口头或文字通知对方的方法离婚”的自治区是( C )。 A西藏自治区 B.宁夏回族自治区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内蒙古自治区2.当事人协议解除收养关系的应当到哪个机关办理解除收养关系手续?B A.户籍机关 B.民政机关C.人民法院 D.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3.按照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婚姻撤销的法定原因是 B A.因受欺诈而结婚 B.因受胁迫而结婚 C.因出于真意保留而结婚 D.因出于重大误解而结婚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古代社会通行的有偿婚,包括( ABC )。 A.买卖婚 B.交换婚 C.劳役婚 D.赠与婚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2.按照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夫妻共同财产包括( BCD ) A.双方或一方的婚前财产 B.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或一方的劳动收人 C.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或一方因继承赠与所得的财产 D.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或一方因知识产权获得的收益 3.针对亲属,法学界的通行看法,姻亲的种类包括( ABC )。 A.血亲的配偶 B.配偶的血亲 C.配偶的血亲的配偶 D.血亲的配偶的血亲 4.中国古代的礼、法对立嗣有一系列要求,其中有( ACD )。 A.只有男子无后才能立嗣 B.立嗣应在生前进行,死后不能立嗣 C.不得立异姓男为嗣 D.嗣子可取得嫡子的身份和地位 5.中国古代的礼、法对立嗣有一系列要求,其中有( ACD )。A只有男子无后才能立嗣B立嗣应在生前进行,死后不能立嗣C不得立异姓男为嗣D.嗣子可取得嫡子的身份和地位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 对偶婚制: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

宏观经济分析分析报告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作者:————————————————————————————————日期:

天津商业大学学生实验报告 开课实验室:图书馆219 开课时间 2011年 9 月 1日实验报告 2011年 12月 17日 学院名称年级、专 业、班 学 号 姓 名 同组 姓名 课程名称实验项 目名称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指导教师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成绩 教 师 评 语教师签名:年月日 实验报告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目的要求 2、仪器用具及材料(仪器名称及主要规格、用具名称) 3、实验内容及原理(简单但要抓住要点,写出依据原理) 4、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5、数据图表格(照片) 6、实验过程原始记录 7数据处理及结果(按实验要求处理数据、结论) 8、作业题 9、讨论(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的想法等进行讨论)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一)国际背景 1.欧债危机的开端、发展。蔓延和升级: 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希腊的债务危机随即愈演愈烈,但金融界认为希腊经济体系小,发生债务危机影响不会扩大。2009年12月8日惠誉将希腊信贷评级由A-下调至BBB+,前景展望为负面。 欧洲其它国家也开始陷入危机,包括比利时这些外界认为较稳健的国家,及欧元区内经济实力较强的西班牙,都预报未来三年预算赤字居高不下,希腊已非危机主角,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德国等欧元区的龙头国都开始感受到危机的影响,因为欧元大幅下跌,加上欧洲股市暴挫,整个欧元区正面对成立十一年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有评论家更推测欧元区最终会解体收场。 2010年希腊财政部长称,希腊在5月19日之前需要约90亿欧元资金度过危机。欧盟成员国财政部长10日凌晨达成了一项总额高达7500亿欧元的稳定机制,避免危机蔓延。2011年7月27日标普下调希腊评级至“CC”,展望为负面。标普认为欧盟的希腊债务重组计划是“廉价交换”,看似希腊债务交换和展期选项“对投资者不利”,希腊债务重组相当于“选择性违约”。欧债危机正在向欧元区核心国家扩散,这次轮到法国。著名评级机构穆迪已经发出警告:将在未来3个月内考虑是否将法国国债AAA评级置于“负面观察”。负面观察往往是降级的前奏。 2.欧债危机原因分析: a)金融危机中政府加杠杆化使债务负担加重 金融危机使得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刺激经济增长的宽松政策,高福利、低盈余的希腊无法通过公共财政盈余来支撑过度的举债消费。全球金融危机推动私人企业去杠杆化、政府增加杠杆。希腊政府的财政原本处于一种弱平衡的境地,由于国际宏观经济的冲击,恶化了其国家集群产业的盈利能力,公共财政现金流呈现出趋于枯竭的恶性循环,债务负担成为不能承受之重。 b)评级机构煽风点火,助推危机蔓延 评级机构不断调低主权债务评级,助推危机进一步蔓延。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不断下调上述四国的主权评级。2011年7 月末,标普已经将希腊主权评级09 年底的A-下调到了CC级(垃圾级),意大利的评级展望也在11年5月底被调整为负面,继而在9月份和10 月初标普和穆迪又一次下调了意大利的主权债务评级。葡萄牙和西班牙也遭遇了主权评级被频繁下调的风险。评级机构对危机起到了推波助

用经济学角度分析婚姻爱情

用经济学角度分析婚姻爱情 一个经济学家与一个陷入情感迷雾中的女子在火车上偶遇,经济学家用经济学的眼光对女子的情感、恋爱、婚姻问题,进行了另辟蹊径的分析.他的结论令女子感悟颇深。为便于阅读,我们将她的提问逐条编号。 先是女子的自我介绍:“我今年28岁,和男朋友是同班同学,毕业与长春机电学院。几年前我和他一起来杭州找工作,我的工作比较理想,在一家电表厂做设计,他的工作不太好,于是我鼓励他去考研。考取后,我供了他三年,没想到现在快毕业了,他居然提出分手。后来,我才搞清楚,他又谈了一个刚大学毕业的女孩。我真的很痛苦,几年的感情和心血付诸东流!……” 一、 女子道:“我想问你,为什么男人总是那么花心?” 经济学家道:“用经济学的理论,很容易理解这个问题,那就是边际效用递减。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呢?就是说一样东西当你拥有得越多的时候,对你的作用就越小。比方说,你饿了,吃第一个包子的时候特香,第二个很香,第三个还可以,第四个饱了,第五个吃不下,第六个看见都烦!也就是说第六个包子的作用为零甚至为负”。 “边际效用递减,是经济学的公理,由于边际效用递减,从现在恋爱的角度看,你的效用比不上那个刚毕业的女孩,你激情是那第六个包子,而那个女孩却是第一个包子。这也是许多男人为什么家有美貌如花的妻子,却在茶座酒吧去找小姐的经济学原理。” 二、 女人道:“既然边际效用递减是公理,为什么花心的女人比较少?” 经济学家道:“花心的男人应该和花心的女人一样多,假定花心的男人没有花心的女人相呼应,那么男人又到哪里去花心?准确地说,应该是结了婚的女人中花心的比较少!但这并不等于说,边际效用递减在结了婚的女人身上不起作用,结了婚的女人未必就没有喜欢更英俊更年轻更富有的男性的念头,只是一般他们不会采取‘采花’行动,这里的道理可以用经济学的成本收益方法来分析。”“在经济学的假设中,人都是理性的(也就是有理智或者是会‘精打细算’——编者注),人们采取一项行动都要在心理盘算值不值。收益大于成本,这样才值得考虑去做;假如成本大于收益(就是赔本买卖——编者著),那是无论如何不会去做的!从我们的日常观察中可以看到,已婚的男人花心,相对于已婚女人其实成本是比较低廉的,最多是花几个小钱,很少有妻子因为丈夫花心而坚决要离婚的。假定已婚女子有红杏出墙的打算,心中必定会做一番权衡:这样做值不值?” “一般说来,已婚女子花心一旦被发现,其成本是非常高昂的。对大部分男人(包括很花心的男人)来说,戴绿帽子是无论如何不能忍受的(能忍受的要么是大智若愚,有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要么就是智力有缺陷——编者著),离婚是必然的选择,而离婚女子在现在的世俗眼里,名声肯定又是不好的;要想再找对象,也很难再找到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男人,又使女人多了一份负担。” “正是因为已婚女子红杏出墙的成本大于收益,所以尽管有边际效用递减的公理存在,但她们仍然会做出坚决不红杏出墙的理性选择。有一种现象可以反衬我的

全国10月自学考试婚姻家庭法(二)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0月自学考试婚姻家庭法(二)试题 课程代码:00219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法律视婚姻仅为民事契约”的规定出于下列哪部法律?( ) A.1791年法国宪法 B.1804年德国民法典 C.1896年法国民法典 D.1926年俄罗斯婚姻家庭和监护法典 2.古代社会的亲属制度虽然形式各异,但基本上都是( ) A.以个人为本位 B.以子女为本位 C.以夫妻为本位 D.以宗族为本位 3.我国婚姻法中所说的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相当于按罗马法计算的( ) A.三亲等内的旁系血亲 B.四亲等内的旁系血亲 C.五亲等内的旁系血亲 D.六亲等内的旁系血亲 4.甲妻的嫂子是甲的( ) A.血亲的配偶 B.血亲的配偶的血亲 C.配偶的血亲 D.配偶的血亲的配偶 5.下列哪个禁止性规定是修正后的婚姻法新增加的内容?( ) A.禁止包办、买卖婚姻 B.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C.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D.禁止重婚 6.因胁迫结婚并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 ) A.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B.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C.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二年内提出 D.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五年内提出 7.未依法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一方起诉到法院要求离婚的,依据有关司法解释,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 ) A.无效婚姻处理 B.可撤销婚姻处理 C.解除同居关系处理 D.事实婚姻处理 8.依据有关司法解释,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宣告婚姻无效或者撤销婚姻的,应当收缴双方的结婚证书并将生效的判决于寄送当地( ) A.居委会和村委会 B.当事人所在单位 C.基层派出所 D.婚姻登记机关 9.我国的法定夫妻财产制是( ) A.联合财产制 B.统一财产制 C.一般共同制 D.婚后所得共同制 10.在我国,国内公民之间成立收养关系,其法定形式要件是( ) A.订立收养协议 B.办理收养公证 C.办理收养登记 D.既要订立收养协议又要办理收养登记 11.甲乙于1999年结婚,婚后生有一子丙。2000年甲父死亡,甲按其父遗嘱的指定继承遗产房屋一幢。自2018年起,甲乙双方共同居住。此幢房产属于( ) A.甲乙的共同财产 B.甲的个人财产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经济学思考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经济学思考 目前我国的人口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转变。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这意味着实行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宣布结束,再也不受“双独二孩” 或“单独二孩”政策的限制。 文章从经济学的视点出发,分析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原理和意义,探讨全面放开“二孩”应注意的问题,并对“二孩”政策给予相应建议。 从1979年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算起,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实行了37年。与当时担忧“人口爆炸”相比,目前我国的人口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生育率低下、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红利消失、性别比失调等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这种形势下,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我国“二孩”政策的历史回顾 对于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关系,学术界存在着广泛的争论,学者们结合自己的理论提出了不同的人口政策。1888年,英国经济学家 E.坎南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提出达到产业最大效益时的人口为适度人口。他从产业收益出发,指出人口过多过少都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只有人口适度才能促进经济发展。与之相对应的是适度的人口控

制论,当时我国政府为了控制人口规模,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提到计划生育这一国策,已经尽人皆知,家喻户晓,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倡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从此独生子女政策成为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生子女政策对控制人口的快速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人口老龄化、未来劳动力不足、男女比例失调等一系列弊端。 因应现实,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先后进行了一些调整。1982年,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中,提出农村群众确实有困难要求生二胎的,经过批准可以有计划地生育二胎。1984年,中央在“七号文件”中指出,对农村继续有控制地开大口子,按照规定的条件,经过审批,可以生二胎。2002年,湖北、内蒙古、甘肃等省份开始实施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可以生二孩的“双独二孩”政策。 2013年,中央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宣布实施“单独二孩”政策。然而,低生育率、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为了缓解这些问题,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二孩政策。时隔两年,“单独二孩”政策升级为全面放开“二孩”,这不仅是一次人口生育政策的调整,也

婚姻家庭法学 第一次作业4-6章 及答案

婚姻家庭法学第一次作业4-6章及答案 一、单选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60分)(总分 60.00) 1.xx、xx于 2009年5月登记结婚之后,对财产关系未作约定。2013年,张某提出离婚,李某同意离婚,但两人在财产分割上产生了分歧,张某遂起诉到法院。在离婚诉讼期间,李某就其一项专利与一家公司签订专利转让合同,可获10万元。李某10万元转让专利的费用,应归: ()(2.00分) A.xx和xx B.xx或xx C.xx D.xx 2.xx古代主要的结婚形式是: ()(2.00分) A.交换婚 B.宗教婚 C.聘娶婚 D.掠夺婚 3.依据我国现行《婚姻法》的规定,下列__不属婚姻无效的情形。()( A.因胁迫结婚的 B.重婚的

C.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 D.未达法定婚龄的 4.自然血亲只能: ()(2.00分) A.因出生而产生 B.因婚姻的成立而产生 C.因家庭的成立而产生 D.因收养的成立而产生 5.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我国的法定夫妻财产制是:()(2.00分) A.共同财产制 B.联合财产制 C.分别财产制 D.统一财产制 6.在我国,可撤销婚姻的请求权主体是: ()(2.00分) A.双方当事人 B.与当事人共同生活的近亲属 C.当事人的近亲属 D.受胁迫的当事人 7.无效或被撤销的婚姻:

()(2.00分) A.从被宣告无效或撤销时无效 B.从被撤销xx无效2.00分) C.自始无效 D.从宣告时无效 8.甲(男)的外祖母乙是丙(女)的父亲丁的胞姊,因此:()(2.00分) A.乙是丙的舅母,xx是甲母的叔父 B.乙是丙的婶母,丙是乙的侄女 C.乙是丙的姨母,丙是乙的甥女 D.乙是丙的姑母,xx是甲母的舅父 9.我国婚姻法规定的婚姻的可撤销的事由是: ()(2.00分) A.重大误解 B.胁迫 C.欺诈 D.乘人之危 10.下列子女中,不属于非婚生子女的是: ()(2.00分) A.未婚男女所生子女 B.已婚男女婚外性关系所生子女

关于养育孩子的经济学分析

关于养育孩子的经济学分析 内容摘要:生产孩子这种商品的成本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部分构成,就是需要大量的物质和机会成本。现在由于养育孩子的费用差距大,城市和农村相比,价格效应影响大。孩子是家庭的耐用消费品,生育行为等同于对资本性耐用消费品的购买,父母是否生育孩子的决策,取决于生育孩子的成本收益对比。所以很多家庭对于是否养育孩子很慎重。 关键字:机会成本耐用消费品价格效应成本收益高质量要求 主要内容: 一:机会成本和耐用消费品 家庭是由多个人组成的生产单位。在家庭生产过程中,其投入包括金钱、商品、时间以及各种环境条件,其产出包括货币收入、孩子、声望、健康以及精神享受等。西谚云:“无后之家非家也”,子孙满堂共享天伦之乐是东西方各个国家的人所乐道与向往的家庭生活。因此,家庭的一个重要的生产功能是人本身的生产或人种的繁衍。生育行为等同于对资本性耐用消费品的生产,孩子可以同时被当作资本品和消费品。作为资本品,父母对孩子的投资有远期收益,比如孩子工作后能为父母带来经济收益和养老保险效益;作为消费品,孩子能满足父母的某种精神消费需求,带来情感上的愉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家庭生活的很多方面可以社会化,家庭的某些服务和需要可以通过社会化生产来满足,比如生育。家庭劳动时间和市场工作之间存在着一种替代关系,工资率的一种补偿性上升将会导致家庭增加市场劳动时间和对商品的需求,并减少了生育孩子的数量。这是现代社会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它决定于生育子女的净成本或净价格,即父母生育子女所花费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之和减去子女为父母带来的预期收入的余数. 直接成本指养育子女花费的一切开支,包括生活和教育等费用,机会成本指父母在养育照料子女时不得不放弃的挣钱机会所可能带来的一切收入.预期收入包括子女在成年之前为家庭劳动带来的收入和父母年老后子女所负担的赡养费用. 二、生育分析的假设条件 家庭是由多人组成的生产单位,在资源稀缺和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条件下,同样遵循一般生产组织必须遵循的市场规律,通过家庭时间在各成员之间的合理分配,追求最小投入和最大产出。孩子是家庭中生产的一种特殊商品。父母在决定是否养育孩子、何时养育以及养育孩子的数量时,遵循成本收益分析。总之,生产论和效用论也适合于家庭生产问题的分析。为了便于以上理论对生育决策的分析,也需要提出假设条件: 第一,同一般商品一样,孩子能为父母带来满足; 第二,父母能够选择是否要小孩、要多少小孩以及什么时候要小孩;

婚姻家庭法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婚姻家庭法试题 课程代码:0568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婚姻家庭的本质属性是( )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有机结合 D.人口的再生产 2.当代许多国家在法律上对亲属关系的基本分类以亲属关系的发生原因为依据,将其分为( ) A.直系亲与旁系亲 B.配偶、血亲和姻亲 C.直系血亲与直系姻亲、旁系血亲与旁系姻亲 D.配偶、自然血亲和拟制血亲 3.按照我国《婚姻法》中的亲等计算法,叔、伯与侄子之间属于( ) A.二代旁系血亲 B.三代直系血亲 C.三代旁系血亲 D.四代旁系血亲 4.夫妻一方或者双方死亡后一年内,生存一方或者利害关系人依据我国《婚姻法》第十条的规定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人民法院( ) A.不予受理 B.应当受理 C.责成婚姻登记机关处理 D.责成公安机关处理 5.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因受胁迫而请求撤销婚姻的请求权人,只能是( ) A.受胁迫一方的婚姻关系当事人本人 B.受胁迫一方的婚姻关系当事人的近亲属 C.受胁迫一方的婚姻关系当事人所在单位 D.婚姻关系的双方当事人 6.小陈的姨父是小王的舅父,现小陈和小王要求登记结婚,婚姻登记机关认为( ) A.他们是两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不能结婚 B.他们是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不能结婚 C.他们是四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不能结婚 D.他们是旁系姻亲关系,可以结婚

7.按照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男女双方根据《婚姻法》第八条的规定补办结婚登记的,婚姻关系的效力( ) A.从举行结婚仪式时起算 B.从双方补办结婚登记时起算 C.从双方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时起算 D.从双方符合结婚的实质要件时起算 8.某甲与某乙已登记结婚,但未同居,也未举行婚礼。之后某甲后悔与某乙结婚,进行下列哪种行为后,婚姻关系才能解除?( ) A.调解 B.宣布婚姻无效 C.离婚 D.分居二年以上 9.配偶一方死亡,另一方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其继承权( ) A.因实际无法行使而丧失 B.不受影响 C.由其子女代位行使 D.由其父母代位行使 10.外国法律中,对婚生子女的否认请求均规定有时效限制,日本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限是( ) A.90天 B.6个月 C.1年 D.2年 11.根据我国《收养法》的规定,收养解除后,已经成年并已独立生活的被收养人,同其生父母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 A.自行恢复 B.被收养人同意后即可恢复 C.是否恢复可以协商确定 D.生父母同意后即可恢复 12.根据我国《收养法》的规定,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至少相差( ) A.16周岁 B.30周岁 C.40周岁 D.45周岁 13.甲、乙夫妻双方经协商同意离婚,甲因出差,故委托丙去婚姻登记机关代为办理离婚登记手续。依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丙( ) A.经婚姻登记机关同意可以代理 B.经乙同意可以代理

婚姻状况证明怎么开

婚姻状况证明怎么开 婚姻状况证明怎么开 虽然现在婚姻登记有些地方不需要单位开介绍信了,但是还是要出婚姻状况证明的!是便于国家的计划生育统计.到你所在的乡、镇、街道办计划生育办处出具证明便可! 你可以拿身份证、户口本、离婚证到你户籍所在地派出所的户籍科,让户籍民-警在户口册页的背面变更栏中,根据你的离婚证写明某年某月某日离异,并盖上户籍专用章。这个就能当婚姻状况证明。 2 第一、户籍证明由公安机关出具证明,加盖鲜章。 第二、结婚证明由你所在乡民政所出具婚姻证明,有结婚证亦可。 第三,计生委所出不知为何证明。当不理它。 3 婚姻状况证明 上海市公证处: 1.兹证明我单位,男(女),一九年月日出生,至一九年月日止,从未登记结婚(包括事实婚姻)。 2.兹证明我单位,男(女),一九年月日出生,至一九年月日与离婚后,至今日止未再登记结婚。 3.兹证明我单位,男(女),一九年月日出生,至一九年月日其配偶死亡后,至今日止未再登记结婚。 单位填写人签名:

单位组织(或人事、保卫部门)章 年月日 婚姻状况证明 : 兹有我辖区(单位) 同志(男、女),户口所在地派出所,于年月日与结婚,系(初婚、再婚),现申请生育第个子女,现家庭有个子女,经审核,情况属实,特此证明。 (此证明有效期60天) 社区居委会(单位) 年月日 婚姻状况证明 : 兹有我辖区(单位) 同志(男、女),户口所在地派出所,于年月日与结婚,系(初婚、再婚),现申请生育第个子女,现家庭有个子女,经审核,情况属实,特此证明。 (此证明有效期60天) 社区居委会(单位) 年月日 4 婚姻状况证明 :

兹有我辖区(单位) 同志(男、女),户口所在地派出所,于年月日与结婚,系(初婚、再婚),现申请生育第个子女,现家庭有个子女,经审核,情况属实,特此证明。 (此证明有效期60天) 社区居委会(单位) 年月日 婚姻状况证明 : 兹有我辖区(单位) 同志(男、女),户口所在地派出所,于年月日与结婚,系(初婚、再婚),现申请生育第个子女,现家庭有个子女,经审核,情况属实,特此证明。 (此证明有效期60天) 社区居委会(单位) 年月日

期权理论浅析婚姻问题转

婚姻之实物期权浅论 婚姻乃人生大事,不可不谨慎为之;而为谨慎从事,又须知婚姻为何物。然而,如何来理解婚姻?就此等论题,必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可期有统一的观点。经济学家迪克西特与鲁宾菲尔德著有《不确定性下的投资》一书,其中阐发“实物期权”理论,详论不确定性下的投资原则。婚姻与投资相差甚远,自不可相提并论。然而,若从实物期权理论的视角看,两者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尝试以实物期权理论探析婚姻之事,以供各位“茶客”品鉴。 为理解实物期权,不妨考虑任何一种存在收益不确定性的投资行为。依惯常的“净现值”分析法,倘若某项潜在投资的预期净现值为正,即可取之如珠玉;倘若持有某项投资的预期净收益为负,则需去之若粪土。就多数情形而言,人们自可将净现值法奉为投资决策之圭臬。然而,由实物期权理论可知,倘若投资决策兼具“不可逆转性”和“可递延性”两个特性,净现值法就开始失效,因为此时投资行为具有等待价值。所谓“不可逆转性”,是指投资决策一旦做出,就覆水难收,或者说,若要逆转投资决策,就需支付额外成本,而此等成本越高,投资决策的不可逆转性也就越强。 所谓“可递延性”,是指投资决策并非“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而是可以现在出手,亦可将来出手的。给定投资兼具“不可逆转性”和“可递延性”,实物期权理论可得如下两个推论:其一,即便某项潜在项目的预期净收益为正,立即投资也不一定是最好的。由于收益是不确定的,而投资一旦做出就难以收回,等等看或许可以避免陷入一些收益率很低的状态。所以,只有当预期收益率足够高或高于某个阈值时,比之于稍许等待一下,立即购买才是划算的。其二,即便继续维持项目的预期净现值为负,立即放弃也不一定是最好的。由于收益是不确定的,而一旦放弃就不能无成本重新开工,等等看或许可以碰到峰回路转的机会。所以,只有当预期收益率足够低或低于某个阈值时,比之于稍许等待一下,立即放弃才是划算的。 基于上述阐释而不难发现,我们完全可以借用“实物期权”理论来考察婚姻问题。婚姻关系有“单身”和“在婚”两种法定状态。从法律角度看,两种婚姻状态必是相互排斥的。任何人不可能既是“单身”的,又是“在婚”的。然而,借由“结婚”和“离婚”两种婚姻决策,上述两种婚姻状态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单身”者,可以通过“结婚”而转入“在婚”状态;而“在婚”者,亦可以通过“离婚”而恢复单身状态。 婚姻决策的“实物期权”性质体现于如下三点:第一,不管是单身者,还是在婚者,他们从婚姻关系中得到收益都具有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的源泉,可以是心理的,可以是生理的,也可以是物质的。 第二,婚姻决策是可以递延的。至少就意愿而言,单身者可以选择立即结婚,也可以选择继续维持单身的状态;而在婚者可以选择立即离婚,也可以选择继续维持在婚的状态。单身者选择结婚就相当于实施了其“结婚期权”,但同时又获得了“离婚期权”;在婚者选择离婚就相当于实施了其“离婚期权”,但同时又获得了“结婚期权”。 第三,不管是结婚还是离婚,婚姻决策至少具有部分的不可逆转性。给定一夫一妻制,跟某人结婚,就必然放弃与他人结婚的机会;换言之,要与他人结婚,就必须先与当前配偶离婚,而离婚是有成本的。按照实物期权理论的逻辑,就单身者而言,即便与某人结婚所得收益高于单身收益,立即结婚也并非最优

婚姻家庭法

第一章绪论 考情分析: 学习本章,要求考生坚持唯物主义的婚姻家庭观,正确认识婚姻家庭的社会本质,掌握婚姻家庭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内在联系,了解婚姻家庭制度的各种历史类型以及其演进过程。多以选择、名词解释的形式出现。考生应注意掌握,如:【09、1单选】、【08、1单选、多选】、【07、10多选】、【06、10单选】、【05、10单选、多选】、【04、10多选】、【03、10名词解释】、【02、10多选、名词解释】。 串讲内容: 1、婚姻家庭的一般概念及其含义(名词解释、多选、简答,考查频率一般) 婚姻,是为当时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互为配偶的结合。 其有如下三层含义: (1)婚姻须为异性结合,同性结合不成其为婚姻。(2)婚姻须为具有配偶身份的结合,不具有此等身份的结合不成其为婚姻。(3)作为婚姻的结合须为当时的社会制度所确认。否则,男女双方即使在事实上共同生活也不成其为婚姻。 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和共同经济为纽带而形成的亲属团体和生活单位。(02年10月名词解释) 其有如下在层含义:(1)家庭是一个亲属团体;(2)家庭须有共同经济,如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组织消费等,家庭历来都是社会中最基本的生活单位;(3)家庭既是亲属团体又是生活单位。 2、婚姻家庭的法律概念(名词解释,考查频率一般) 婚姻:是男女双方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以夫妻的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合法结合。 家庭:是同居一家共同生活,其成员依法互享权利、互负义务的亲属团体。 3、婚姻家庭的属性(单选、多选、简答,考查频率较高) 婚姻家庭是以两性结合与血缘联系为其自然条件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其属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1)婚姻家庭的自然属性 男女两性的生理差别,人类固有的性的本能,是婚姻的生理学上的基础。通过生育而实现的种的繁衍和由此而形成的血缘联系,是家庭这一亲属团体的生物学上的功能。通过两性结合、生育行为而实现的人口的再生产,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上述自然前提或自然因素,婚姻家庭是不可能出现于人类社会的。 我们应当正视婚姻的自然属性。婚姻家庭立法应当考虑婚姻家庭的自然属性。例如:法律不承认同性结合具有婚姻的效力,以到达法定婚龄为婚姻成立的必备要件,以当事人有一定范围的血亲关系和患特定的疾病为婚姻成立的障碍,以有生理缺陷、无行为能力作为婚姻成立的障碍或离婚的理由等。 (2)婚姻家庭的社会属性 婚姻家庭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自然的产物。婚姻家庭本身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任何婚姻家庭都不是抽象的,脱离社会而存在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也是婚姻家庭的本质属性。婚姻家庭的本质属性是其社会属性而非自然属性。婚姻家庭是一定的物质社会关系和一定的思想社会关系的结合。婚姻家庭中的物质社会关系,是同作为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不同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组织形式等,决定了婚姻家庭领域的经济关系的性质和特点。婚姻家庭中的思想社会关系,是同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相适应的,具体表现在思想感情、伦理道德、法律和习惯等诸多方面。 4、婚姻家庭的社会功能(单选、多选,考查频率很高)(1)实现人口再生产的功能;(2)组织经济生活的功能;(3)文化教育功能。 6、婚姻家庭制度的历史类型 (1)原始社会中的群婚制与对偶婚制(单选、多选、名词解释,考查频率较高)

婚姻家庭法期末考试试题

《婚姻家庭法》期末复习题题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请将所选择答案的番号填写入括号中。) 1、按照罗马法的计算方法,已身与姑父间的亲等数为()亲等。 A.二 B.三 C.四 D.五 2、在我国,形成事实上抚养关系的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属于() A.拟制直系血亲 B.自然直系血亲 C.直系姻亲 D.旁系姻亲 3、在我国,可撤销婚姻的请求权主体是()。 A.双方当事人 B.受胁迫的当事人 C.当事人的近亲属 D.与当事人共同生活的近亲属 4、死亡宣告被撤销时,被宣告死亡人的原配偶没有再婚,现双方的婚姻关系,()恢复。 A.不准 B.协议 C.重新办理结婚登记后 D.自行 5、在下列父母子女中,双方无法律上权利和义务的是()。 A.生父母与除被收养者外的生子女 B.养父母与养子女 C.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与继子女 D.无扶养关系的继父母与继子女 6、依我国司法解释,夫妻一方婚前个人所得的财产,已在婚后共同生活中消费,损毁、灭失的,离婚时,要求用共同财产补偿的,其处理原则是()。 A.一律补偿 B.适当补偿 C.补偿1/2 D.不得补偿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按罗马法亲等计算法,旁系血亲没有一亲等,至少是二亲等。 B.养子女既可以继承养父母的遗产,也可以继承生父母的遗产。 C.妯娌属于配偶的血亲。 D.继父母子女属于直系姻亲。 8、在隔代收养中,收养人与被收养人以养祖孙相称,依我国司法解释,该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相互间的权利义务适用婚姻法关于()权利义务的规定。 A.父母子女 B.祖父母与孙子女 C.继父母子女 D.外祖父母与外孙子女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李力与张芳原系姨表兄妹关系,后张芳被他人收养,现两人进行节育手术后可结婚。 B.继父母子女一律可以结婚。 C.某甲(男)的外祖母是某乙(女)的曾祖母,故甲乙属禁止结婚的亲属。 D.精神病人并非均不得结婚。 10、女方因人工流产或早产的,男方在()内无权起诉要求离婚。 A.3个月 B.6个月 C.1年 D.2年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请将所选择答案的番号填写入括号内,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1、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有以下哪些情况而导致离婚,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A.重婚或有配偶而与他人同居的 B.实施家庭暴力的 C.婚前患有性病并致配偶感染的 D.因强奸罪被判无期徒刑的 E.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2、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包括:()

对婚姻经济学相关分析

对婚姻经济学相关分析 一、婚姻的性质 上帝从生理上安排了男女之间的需求。男人是女人最大宗的消费品和客户,同时,女人也是男人最大宗的消费品和客户。男女双方在婚姻中是单个的经济自由体,拥有自身的完全产权。婚姻是对耐用消费品的购买,跟一般商品交易不同的是,所付出的不是货币,而是他(她)们自己。每个男女都是一个制造爱情的个体,交易的内容是对方的性别差异、物质金钱、权力名声、容貌才气等等。人人心中一杆称,爱不会平白无故的产生。人们在寻找对象之前,总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形成一种择偶标准,如年龄、身高、容貌、学历、职业、收入、健康状况、家庭背景等等。如果我们把上述各种因素进行适当归类,会发现主要有三个主要条件:身体条件、社会条件和物质条件。身体条件主要包括年龄、身高、容貌、健康等;社会条件主要包括学历、地位、家庭背景等;物质条件主要包括收入、财产、职业等因素。在这些变量中,身体条件是随年龄增长而衰变的,是爱情婚姻中的减函数。社会条件和物质条件的增减是可以凭经验进行预期的。学历、地位、家庭背景的高低好坏以及收入、财产、职业等,预示着将来家庭收入及精神生活质量的好坏,即婚姻效用的大小。一般来说,男子对女方的选择较为看重容貌,因为男人自信有能力养活对方,容貌能够给自己带来心理满足,还具有正的外部性(别人看着顺眼)。女人则更看重男方的社会条件和物质条件,女人因其先天的生理构造,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处于弱势,比较重视婚后的物质支撑。在以上诸要素中,综合得分最高的人,就成了抢手的商品,如香港的李泽楷被捧为“钻石王老五”。但必须看到,每一个要素都是可变量,有的人很有钱,他(她)可能就不是太在乎对方的物质条件,而会把对方的社会地位和年龄、美貌等当成重要的参数。有的人缺钱,就会把钱看得很重要,这就可以解释一些年轻帅哥为何选择年龄较大的富婆做老婆的现象了,这就是各得其所。理性的个人总是在自身客观条件的约束下选择合适的对象以实现婚姻效用的最大化。恋爱是男女双方各方面条件均衡和博弈的过程,结婚则是对爱情交换的一种确认,结婚证就是一个标准合同。 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婚姻是一种交易。从找对象到结婚的过程就是一个寻找目标市场、考察双方需求、认同商品交换条件直到签订交换契约的过程。有需求就必然有市场,婚姻交易存在着各种途径。婚姻介绍所是专门搜寻、处理、提供婚姻产品信息的职业机构,是为降低婚姻交易成本而产生的,它靠收取信息服

婚姻家庭法1234次作业答案

婚姻家庭法学课程形考作业一 1 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20分。) 10.:B 第2大题 D C B B C B D 第3大题 判断题 1.错误 2.正确 3.错误 4.正确 5.错误 6.错误 7.正确 8.错误 9.正确 10.错误 第4大题 名词解释 1.婚姻:婚姻是为当时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 2.拟制血亲:是指本来没有血亲关系的人,通过某一法律行为或法律事实而创设具有血亲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3.对偶婚制:对偶婚是人类社会继群婚后出现的第二种婚姻家庭形态。对偶婚制是指一个男子在许多妻子中有一个主妻,而一个女子在许多丈夫中有一个主夫。 4.家庭:家庭是由一定范围的亲属构成的生活单位。 第5大题 简答题 1.简述婚姻法的概念和特征。 (1)概念:婚姻法是指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合。(2)特点:①普遍性。婚姻法是适用范围极为广泛的法律;②伦理性。婚姻家庭关系本身具有强烈的伦理性,婚姻法所

规定的当事人之间的一些义务,即是法定义务,又是道德要求;③强制性。婚姻法中大部分规范是强制性的,当事人不得违反或自行改变。 2.简述我国婚姻法关于保障一夫一妻制原则的禁止性规定。 (1)禁止重婚。重婚是指有配偶者由于他人结婚的行为。重婚包括法律上的重婚和事实上的重婚。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重婚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2)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是指男女一方或双方有配偶,而又与他人不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不构成犯罪,只承担民事责任。 婚姻家庭法学课程形考作业二 1 第1大题 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20分。) 第2大题 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以上是正确的,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5分。) B E B C C D 4. A B C E B C D E 第3大题 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每小题1分,共10分。) 1.错误 2.错误 3.错误 4.错误 5.错误 6.正确 7.错误 8.错误 9.错误 10.错误 第4大题 名词解释(阐述下列名词的定义。每小题5分,共20分。) 1.共同财产制:共同财产制是指除特有财产外,夫妻任何一方或双方的财产归双方共同所有,

关于生育率变化的原因分析

关于生育率变化的原因分析 引言: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数据让人非常震撼。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亿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2010年人口普查初次公报出来时,不少人疑问:“为什么不公布总和生育率数据,难道太低了不好意思公布?”要维持人口和社会的持续发展,生育率(妇女人均生孩子数)需要维持在 2.3。但所有客观调查(包括2000年人口普查、2005年1%抽样调查)都显示,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生育率只有1.3左右。 一.中国人口发展现状 1971年,国务院恢复计划生育办公室,井成立计划生育领导小组。之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也相继成立计划生育办公室和领导小组。计划生育成为我国既定的人口政策,其核心是通过控制每个家庭的生育孩子数,来达到控制全国人口过快增长的目的。1981年3月6日,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正是成立。随后,省、地、县及乡级计划生育组织相继成立,逐步建立了全国范围内的计划生育行政管理网络。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逐步全面实行及政策执行力度的不断加大,人口的出生率迅速下降。1990年以后,各种数据都表明我国计划生育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人口迅猛增长的势头已经被有效控制。新世纪后,政府不断调整和改善计划生育政策,但是控制生育率的力度一直没有松动,我国的生育水平一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建国以来我国的生育水平变动轨迹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建国后到1970年代前,生育水平非常高;第二个阶段是1970年代,生育水平急剧下降;第三个阶段是1980年代,生育水平在离更替水平不远处徘徊;第四个阶段是1990年代至今,生育已经低于更替水平仍逐渐下降。(表一) 表一 1991-2010年中国人口总和生育率 年份TFR年份TFR年份TFR 1991 1.651997 1.492003 1.40 1992 1.521998 1.492004 1.44 1993 1.541999 1.472005 1.33 1994 1.602000 1.222006 1.38 1995 1.462001 1.392010 1.44 1996 1.55 2002 1.38 数据来源:2001-2004年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5年数据来源于((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杏资料》;2006年数据来源于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数据来源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杳公告。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近年来总和生育率时很低的。而我国总和生育率过低,同时我国老年化问题也很严重,这对我国来说,在很多方面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造成我国生育率过低的因素较多。 二.总和生育率过低的原因 1.计划生育政策 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 政策以来,我国人口得到了很好的控制,1980年代,我国生育水平在离更替水平处左右徘徊;1990年至今,生育已经低于更替水平仍逐渐下降。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策,它对我国近几十年人们的生育产生了很广泛深刻的影响,我国很多地域积极响应这一基本国

经济学眼中的爱情与婚姻

第三只眼看爱情与婚姻 ----经济学眼中的爱情与婚姻 古往今来,针对爱情与婚姻这类千古难题,多少思想巨子、哲人泰斗,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诠释着各自不同的观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试着从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的角度来表达自己的一点浅见,谨供读者参考。 一.基本假设。 1.理性人与非理性人并存 假设参与者都是理性的经济人,他的本性是利己的,即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代价去追逐和实现自身的最大利益。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人的理性是有限的(西蒙语),尤其是在处理最为复杂的感情问题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希勒认为,非理性像毒品一样令人着迷,是人类根深蒂固的局限性。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通过实验证明,人在面对问题和决策时,总是偏向于以偏概全,

且囿于可利用信息的控制。本文的分析正是基于以上两点展开的。至于理性人与非理性人很难界定,但一般来讲,人们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是以"非理性"为主的,而在巩固与发展爱情和经营婚姻的过程中是以"理性"为主的。 2.不完全信息。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是完全信息,但在爱情和婚姻中,在人们的情感世界中,由于人与人之间在社会阅历、个人地位、性格、兴趣等各方面的不同,导致彼此认识能力的差异,不完全信息是必然存在的。 二.爱情产生的动机:非理性下的心理需求 爱情产生的动机当然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非理性下的心理需求这一基本动因作简单分析。 1.根据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the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人是社会的动物,人们希望在社会生活中受到别人的注意、接纳、关心、友爱和同情,在感情上有所归属。

读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

读《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 《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是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芝加哥学派”教授加里·S·贝克尔的代表作,这本书堪称后来被人们称为“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宣言书。这本书集中体现了贝克尔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成就,认为人类一切活动都可以归源为效用最大化,而经济分析是效用最大化、偏好稳定和均衡分析的三位一体,经济分析可以对人类行为作出统一的解释。根据这个观点,他分析了歧视现象、犯罪行为、人力资本和时间分配、非理性行为、婚姻家庭以及社会相互作用等传统上由法律学、政治学、人口学、社会学及社会生物学等学科考察的广泛的人类行为,并建立模型来进行经济学的解释。 事实上,贝克尔的学说刚提出时,引起了学术界的强烈反应和极端歧视,传统学者认为这是根本无法接受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发现,当时看似狂想的理论已经在某些方面成了经济学的范式,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贝克尔的主张。贝克尔于199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可以看作是对贝克尔以“经济分析”研究“非经济问题的肯定”,是对“经济学帝国主义扩张”的肯定。 贝克尔的《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是一部文集,内容是由贝克尔从他已发表的诸多论述中精心编篡而成,各个章节具有相对独立性,各章之间又彼此关联。该书共由七篇构成,第一篇导言是方法论的阐述,其他六篇则是这种方法论的进一步发挥,这六篇分别是《价格与偏见》、《政治和法律》、《时间和家庭》、《非理性行为》、《婚姻、生育力和家庭》、《社会相互作用》。 第1篇导言 贝克尔在《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第1章《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中》指出的“经济学之所以有别于其他社会科学而成为一门学科,关键所在不是它的研究对象,而是它的分析方法。的确,许多行为同时为几门学科所研究……但我认为经济分析是最有说服力的工具,这是因为,它能对各种各样的人类行为作出一种统一的解释。”贝克尔的分析方法就是“更明确更全面地假定最大化行为,假定家庭、厂商、工会或管理当局的效用或福利函数能够最大化。假定存在着不同效率的市场以协调各方参与者。假定人们(的)偏好也没有很大的差异。”贝克尔认为追求最大化行为、市场均衡和偏好稳定的三位一体假设及其运用构成了经济分析的核心。贝克尔认为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不仅适用于解释经济行为,而且可以解释“语言的进化、出席礼拜频次、死刑、法律制度、动物绝种,以及自杀、离婚率,等等”。一言蔽之,“经济分析提供了理解全部人类行为的可贵的统一方法。” 在方法论的部分,贝克尔阐述了对于经济学展阶段的看法,认为经济学经历了研究物质资料生产和消费的第一阶段,研究货币交换关系的第二阶段,现在到了研究人类全部行为的第三阶段。这样,把所有人类在资源稀缺下的选择行为都纳入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这样,他研究了犯罪、自杀、婚姻、爱情、生育子女等等诸多以往经济学不会研究,经济学家也决不会涉足的领域。而通过他的研究方法,理论上我们可以将经济学的研究推广到所有这些人类的感性层面的领域,并建立完善一套研究分析的范式。在贝克尔看来,作为通用科学的经济学,完全有能力并胜地任解决人类所有问题。在其眼中,宗教、人群、社会、国家、基础是最复杂的文化与人的心理解释完全可以抽象化和量化为个体行为分析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