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度仪使用手册

圆度仪使用手册
圆度仪使用手册

RA-114D 圆度仪

P3-1 第三章设定RA-114D设备

此章讲述测量前RA-114D的设定操作步骤。

接通电源,启动系统。

注意:●接通电源后,系统执行初始化和通电检查工作,约需15秒钟,在此时间内屏幕无显示。

●辅助数字尺,电源的通断与系统相互独立,注意在测量前后检查辅助数字尺电源是否接通。

3.1校准探头

RA-114D采用杠杆式探头探测探头行程,如果探头长度不同,尽管其位移量相同,但探头探测的位移不同,每次更换探头和探测器后,必须进行校准(灵敏度调整)。

RA-114D具有两种校准方法:静态校准和动态校准。

注:如在优先设置/自动执行下设置(1:startup calibrationlo)(启动校准),接通电源后将自动显示校准屏幕。

3.1.1静态校准]

采用校准片(标准附件)进行静态校准。

(1)按[CAL]键调出校准屏幕。

P3-2(2)最近进行的校准条件将在屏幕上显示,确认以下三项设置条件:

仪表灵敏度:±50μm

校准方法:静态校准

测量定位:上平面()

如校准条件不对,按[CHANGE](修改)键,对设定条件进行修改,见5.3。

(3)使探头与平台(参考平面)上表面接触,然后降低探测器至液晶屏显示的X值接近零,

(4)按[ENT]键,将位置值(X值)输入参考平面。

(5)在探头与参考平面间插入校准片,按[ENT]键。

P3-3(6)检查屏幕的校准片厚度值(C值),如显示值与校准片口的值不同,则应调节微调盘以更改显示数据。

(7)按[ENT]键输入校准片厚度值。

(8)屏幕将出现校准率、确认屏,确认点击[ENT]键,取消点击[CANCEL]键。

(9)就此完成校准步骤,并返回第一步的显示屏。

P3-43.1.2动态校准

通过测量动态校准样板(可选附件),进行校准。高放大率的测量尤为重要。P3-6图。

●对中

“对中”是将所测工作外表中心与平台旋转轴靠近的过程,从而使探头的跳动不超过探测器的探测范围。

●水平

“水平”是调整平台倾斜度,从而使所测表面在旋转时形成一个圆的过程。如果以圆柱形工件的轴与平台的旋转轴倾斜,则测出的轮廓将会是一个椭圆,这对获得正确测量结果的危害性很大,为提高对中水平的测量效果应进行以下测量步骤。

●单个截面的对中测量:确定单一截面的偏心量。

●多截面对中水平测量:确定两个截面的对中量和偏心量的两个数据。

●单一平面的水平测量:确定单一平面的水平量。

●多截面的水平测量:确定两个平面的水平量数据。

设备具有两种测量数据输入方法:令圆周输入及多点输入,此手册主要采用全圆周输入方法。

3.2.1设置工件RA-114D探测器范围为±1mm,因此工件放置于平台上后,探针反应应在

注:在平台上放置工作前,应检查所标定压缩空气已接通。

1)对中手柄(CX及CY)的调整范围为±3mm,应确定每一手柄的旋转位置均未偏心。

2)放置工件时,应参照平台上同心圆放置,以使待测工件截面中心尽量与平台中心重合。

3)将探头与截面轮廓接触,转动平台并检查探头的跳动量。如跳动量超过1mm按以下步骤调整平台位置。

4)将对中CX手柄放在左图所示位置见P3-8,检查探头与测量截面轮廓间的间隙。

将平台旋转180°使CX手柄位于右图所示位置见P3-8,检查探针与测量轮廓间的间隙。

旋转CX手柄,调整平台位置,使平台在以上两个位置时,工件与探头间的间隙均等。

5)将CY对中旋扭放置于CX旋扭位置,如左图(见P3-8),采用4)所述方法调整平台对中位置。

3.2.2测量对中水平量

1)当截面轮廓对中测量

测量工件给定截面轮廓以确定对中量(CX、CY),(截面中心与平台旋转轴间的差异)。

①按[CENTERING]键调出对中屏;

②屏幕将显示上一次对中条件,选择并确定设定条件;

对中方法:对中(一个截面)。

测量工件不同对中条件也不同。

改变设定条件按[CHANGE]键。

③将探针与测量位置接触。

④旋转平台的同时,用探测笔进给手柄调整探测器位置,以使探针摆显示处于表的灵敏范围,放置微调盘进行微调后回零位。

⑤按[START]键,测量结束后自动计算对中量并自动显示。

2)单一平面水平测量

①按[CENRING]键,调出对中屏。

②屏幕将显示上一次对中条件,选择并确定设定条件。

对中方法:水平(一个平面)。

测量工件不同对中条件也不同。

改变设定条件按[CHANGE]键。

③将探针与测量位置接触。

④旋转平台的同时,用探测笔上下进给手柄调整探测器位置,以使探针摆显处于表的灵敏范围,放置微调盘进行微调后回零位。

⑤按[START]键,开始测量。

⑥测量完成后,旋转微调手柄以输入与平台中心的距离(半径R),按[ENT]键。

⑦测量完成后自动计算水平量并自动显示。

3)多截面轮廓水平测量

测量一工件的两个给定截面以确定水平量(LX、LY),通过两个截面的轴与平台旋转轴间的倾斜。

①按[CENTERING]调出对中屏。

②屏幕将显示上一次对中条件,选择并确定设定条件。

对中方法:水平(两个截面)。

测量工件不同,对中条件不同。

改变设定条件,按[CHANGE]键。

③将探针与第一个测量位置(测量轮廓)接触。

④旋转平台的同时,用探针笔进给手柄调整探测器位置以使探针摆显示处于表的灵敏范围,旋转微调盘进行微调后回零位。

⑤按[START]键,开始测量。

设备(该设备没有配备数字尺)或优先设置/参数设定(preferences set/parameter setup)时,设定测量位置输入(Meas Posi imput),设定为[0]时,则需通过转动微调盘输入高度值,按[ENT]键确认。

注:●应输入工件测点至平台顶面之间的高度值。

●用卡钳(卡尺)测量截面轮廓高度。

⑦将探头与第二个测量位置(测量轮廓)接触。

⑧重复④~⑥步对2个截面轮廓进行测量。

⑨当两个截面轮廓完成后,自动计算水平量并显示。

4)多截面对中/水平测量。

测量以工件的两个给定截面轮廓以同时确定其水平量(LX、LY)及对中量(CX、CY)。

①按[CENTERING]键调出对中屏。

②屏幕将显示上一次对中条件,选择并确定设定条件。

对应方法:水平+对中(两个截面)

测量工件不同,对中条件不同。

改变设定条件,按[CHANGE]键。

注:开始测量前降低探测器直至探头尖部与平台顶面同高,对RA-114D型设备检查辅助数字尺显示应为0.003mm,如不是,按2.2.6节复位。

③将探针与第一个测量位置(测量轮廓)接触。

④旋转平台的同时,用探针笔进给手柄调整。

⑤、⑥、⑦、⑧同上

⑩当完成两个截面轮廓测量面后,系统自动计算水平量及对中量并显示。

5)对中/水平多点测量

测量工件一截面轮廓上的多个点以确定对中量及水平量,此方法对采用开槽工件进行对应

①按[CENTERING]键,调出对中屏。

②屏幕将显上一次对中条件,选择并确定设定条件。

对应方法:多点

输入点数:10点

测量工件不同,对中条件不同

改变设定条件,按[CHANGE]键。

③使探头与工件接触。

④转动平台的同时用进给旋扭调节探测器位置,使探头摆动显示在表的灵敏范围内,转动微调盘进行微调后回零位。

⑤按[START]键,开始测量。

⑥转动平台使探头接触第一个测量位置后,按[ENT]键,见P3-18图。“△”表示已完成的测量点(此处为5点)。

⑦重复第⑥步已完成所需各点的测量。

⑧输入第一截面轮廓高度(Z值)或孤度(R值)。

⑨如进行多截面轮廓对中/水平测量,则将探头移至第二截面轮廓上,重复步骤④~⑧。

⑩当所有测量点完成输入后,系统自动计算并显示,对中量和水平量。

3.2.3调节对中/水平量

此设备具有两种方法,即探测法和DAT法(数字调整表),(仅RA-114D型),简单快速完成工件的对中和水平。

●探测法

在转动对中手柄(CX、CY)和水平手柄(LX、LY),监督的同时监督液晶屏上显示的探测器调整量及偏移量的调整方法。

● DAT方法(仅RA-114D)

据与主液晶屏上显示的数据相同的调整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的一种方法。

1)探测法

对中步骤举例解释如下,顺序调节CX手柄,LX手柄,CY手柄及LY手柄。

①对中测量完成的琪调整量显示在液晶屏上。

②转动平台使平台角度(θ值)显示为0°此时液晶屏的手柄选择显示将变为CX。

图P3-20

③转动CX手柄使其在液晶屏上摆动显示为0(见图P3-20)

④转动平台使液晶屏上显示平台角度值θ值为90°,液晶屏上手柄选择显示从CX变为CY。

⑤转动CY手柄,步骤同③

⑥如对中后完成了以上对中调整,液晶屏将返回3.2.2节启始显示屏。

2)DAT方法

①对中/水平测量完成后,其CX、CY及/或LX、LY手柄的调整量,均显示在各液晶屏上。

②转动探笔进给手柄使探笔离开工件。

③按CX手柄上XERO/ABS按钮使其液晶显示归0。

④转动CX手柄使其液晶屏显示的数据与主液晶屏上显示的数据相等。

⑤按以上方法调节CY、LX及LY手柄,完成调整。

⑥按[ENT]键完成对中及水平调整,液晶屏回到3.2.2的起始屏。

注:根据工件测量精度要求,可重复步骤3.2.2和3.2.3,并提高表的灵敏度(参见“5.2”

修改表灵敏度,即归“0”)。

如:探头尖部偏离工件的轴线,则将出现测量误差,为此应按以下步骤调整探头位置。

探头位置的调整分两个步骤:垂直调整和水平调整。

1)探测器垂直方向的位置调整。

①如图P3-2右图所示完成工件与探头在垂直方向的对中。

②停止平台。

③在监视液晶屏上探头摆动量的同时,调节设定螺钉使探头摆动量最大,如从右侧顺时针转动设定螺钉,探头向前移动。

④增加表的灵敏度,重复①~③步。

2)探测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调整。

①将探测器部件设定成水平方向。

②使探头与工件中心轴对正。

4、测量步骤

此章介绍十种基本测量(从圆度测量至平面度测量)的步骤及零件多功能测量。

RA-114D/114可以进行以下十项分析。

图见P4-1

●同轴度●垂直度(以面为参考)

●同心度(轴类零件)●厚度变差(偏移量)

●圆跳动(径向)●平面度(一个面)

●圆跳动(轴向)●平行度(二个面)

同时RA-114D具有多功能零件测量功能,具体见4.2节“元件测量步骤”。

建议:●要进行高精度测量必须提高表灵敏度,建议根据工件的测量精度要求采用尽可能高的测量放大。

●字母A、B、V、D分别代表不同的测量方向,如下:

A:从外部测量 B:从内部测量

C:从顶部测量 D:从底部测量

见图P4-1

4.1每种测量的通道

4.1.1圆度(单一截面)

可对以下形状的圆度可以测量.

1)按[CENTERING]键进行对应/水平。

2)按[RNDNES]键调出圆度测量屏。

系统将调出上次测量的显示屏,如需修改,测量条件参照5.5节。

5)按[START]键,开始测量。

测量完成后,测量位置高度(z值)将自动输入,然而,对RA-114,没有配备辅助数字尺,或测量位置输入,在优先设定/参数设置条件下被设成[0],则应通过调整细调表旁以输入高度值(Z值),然后按[ENT]键。

注:●输入高度值应为测点到平台顶面的距离。

●可采用卡尺等测量高度。

液晶屏上的测量元件(截面编号)A

[●]量动。

1

6)按[RESUT](结果)键,调出结果显示屏,然而,如自动计算被设置成优先设置/自动执行条件,结果显示屏将在测量所需的所有条件项目完成后自动显示。

如要改变评估条件对测量截面重新计算,按[CHANGE]键,改变设定条件,参见5.6节“修改结果屏条件。

显示相应分析结果,顺时针转动微调数码盘。

7)按[PRINT]键打印结果。

然而,如AUTO-PRINT(自动打印),被设置成优先设置/自动执行条件[0],结果将自动打印输出。

4.1.2同轴度[三个截面]

测量以下位置,评估同轴度。见图P4-4。

1)按[CTNTERING]键完成对中/水平。

2)按[COAXIAL]键调出同轴度测量屏,屏幕将显示上次设定条件,如需修改,参见5.5节。

5)按[START]键开始测量。

测量完成后,测量位置高度(Z值)将自动输入,然而,对RA-114没有配备辅助数字尺,或测量位置输入,在优先设定/参数设置条件下,被设成[0],则应通过调整细调表盘旁以输入高度值(Z值),然后按[ENT]键。

注:●输入高度值应为测点到平台顶面的距离。

●可采用卡尺等测量高度。

[●]”量动。

液晶屏上的测量元件(截面编号),“A

1

6)将探头放置在第二个截面的测量位置,重复4~5步。

[●]”量动。

液晶屏上的测量元件(截面编号)“A

2

7)将探头放置在第三个截面的测量位置,重复4~5步。

液晶屏上的测量元件(截面编号)“A

[●]”量动。

3

8)按[RESLRT]键,调出结果显示屏,然而,如自动计算被设置成优先设置/自动执行条件,结果显示屏将在测量所需的所有条件项目完成后自动显示。

如要改变评估条件对测量截面重新计算,按[CHANGE]键改变设定条件,参见5.6节“修改结果屏条件”。

显示相应分析结果,顺时针转动微调数码盘。

9)按[PRINT]键,打印结果。

4.1.3同心度(双截面),然而,如AUTO-PRINT(自动打印),被设置成优先设置/自动执行条件“[0]”,结果将自动打印输出。

测量以下位置进行同心度评估。(见图4-6)

1)按[CENIERING]键完成对中/水平。

2)按[CONCEN]键调出同心度测量屏,屏幕将显示上次设定条件,如需修改,参见5.5节。

4)调整探测器笔的粗调手柄和细调手柄,使探头偏转于液晶屏显示灵敏度范围内。

5)按[START]键,开始测量。

测量完成后,测量位置高度(Z值)将自动输入,然而,对RA-114设备没有配备辅助数字尺,或测量位置输入,在优先设定/参数设置条件下,被设成[0],则应通过调整细调表盘以输入高度值(Z值),然后按[ENT]键。

注:●输入高度值应为测点到平台顶面的距离。

●采用卡尺等测量高度。

液晶屏上的测量元件(截面编号“A1[●]量动。

6)将探头放置在第二个截面的测量位置,重复4~5步。

液晶屏上的测量元件(截面编号)B1[●]量动。

7)按[RESULT]键,调出结果显示屏,然而,如自动计算被设置成优先设置/自动执行条件,结果显示屏将在测量所需的所有条件项目完成后自动显示。

如果改变评估条件对测量截面重新计算,按[CHANGE]键改变,设定条件,参见5.6节“修改结果屏条件“。

显示相应分析结果,顺时针转动微调数码盘。

8)按[PRINT]键打印结果。

然而,如AUTO-PRINT(自动打印),被设置成优先设置/自动执行条件[0],结果将自动打印输出。

4.3.4圆跳动(径向)

测量以下位置评估圆跳动(径向)。

图P4-8

1)按[CENTERING]键完成对中/水平。

2)按[RUNOUT(RDL)]键,调度出圆跳动(径向)测量屏,屏幕将显示上次设定条件,如

3~9与4.1、2.3节~9相同。

4.1.5圆跳动(轴向)

测量以下位置评估圆跳动(轴向)

图4-10

1)按[CENTERING]键完成对中/水平。

2)按[RUNOUT(AXL)]键,调出圆跳动(径向)测量屏,屏幕将显示上次设定条件,如需修改,参见5.5节。

3~6与4.1.2节3~6相同。

7)将探头放置在第三个截面的测量位置,重复4~5步。

8)通过调整细调盘输入半径值(R值),按[ENT]键,液晶屏上的测量元件(截面编号)C1[●]量动。

9)、10)与4.1.2节8)、9)相同

4.1.6垂直度(轴向)

测量以下位置,评估垂直度。

见图P4-13

1)按[CENTERING]键完成对中/水平。

2)按[SQRNES(AXS)]键,调出垂直度(轴向)测量屏,屏幕将显示上次设定条件,如需修改,参见5.5节。

3~10与4.1.5节3~10相同。

测量以下位置,评估垂直度。

见图P4-16

1)按[CENTERING]键完成对中/水平。

2)按[SQRNES(PLN)]键,调出垂直度(以面为基准)测量平,屏幕将显示上次设定条件,如需修改,参见5.5节。

3)将探头放置在第一个截面的测量位置。

4)调整探测器笔的上、下粗调手柄和细调手柄,使探头偏转处于液晶屏显示器灵敏度范围内。

5)按[START]键,开始测量。

6)转动细调盘以设定测量位置的半径值(R值),按[ENT]键,液晶屏上的测量元件(截面编号)“C1[●]”亮动。

7)将探头放置在第二个截面的测量位置,重复4~5步。

8)测量完成后,测量位置的高度值(Z值)将自动输入,然而,对RA-114设备没有配备辅助数字尺,或测量位置输入,在铖先设定/参数设置条件下,被子设成[0],则应通过调整细调表盘,以输入高度值(Z值),然后按[ENT]键。

注:●输入高度值应为测点到平台顶面的距离。

●可采用卡尺等测量高度

液晶屏上的测量元件(截面编号)“A1[●]”亮动。

9)将探头放置在第二个截面的测量位置,重复4~5及8步。

10)按[RESULT]键,调出结果显示屏,然而如自动计算被设置成优先设置/自动执行条件,结果将自动打印输出。

4.1.8厚度变差(壁厚差)

测量以下位置评估厚度变差。

图P4-18

1)按[CENTERING]键完成对中/水平

2)按[THK(DV)]键,调出厚度变差测量屏,屏幕将显示上次设定条件。

如需修改,参见5.5节。

3)~8)与4.1.3节3)~8)相同.

4.1.9平面度(单截面)

测量以下位置,评估平面度(单截面)

图P4-20

1)按[CENTERING]键完成对中/水平

2)按[FLTNES]键,调出平面度测量屏,屏幕将显示上次设定条件,如需修改,参见 5.5节。

3)将探头设定在工件的测量位置。

4)调整探测笔的上、下粗调手柄和细调手柄,使探头偏转处于液晶屏显示器灵敏度范围内。

5)按[START]键,开始测量,完成测量后,转动细调盘以设定测量位置的半径值(R值),按[ENT]键,液晶屏上的测量元件(截面编号)“C1[●]”亮动。

6)按[RESULT]键,调出结果显示屏,然而如自动计算被设置成优先设置/自动执行条件,结果显示屏将在测量所需的所有条件项目完成后自动显示。

如果改变评估条件对测量截面重新计算,按[CHANGE]键改变设定条件,参见5.5节“修改

7)按[PRINT]键,打印结果。

8)然而如AUTO-PRINT(自动打印),被设置成优先设置/自动执行条件“[0]”结果将自动打印输出。

4.1.10平行度

测量以下位置,评估平行度。

图P4-22

1)按[CENTERING]键,完成对中/水平。

2)按[PARLSM]键,调出平行度测量屏,屏幕将显示上次设定条件,如需修改,参见 5.5节。

3)将探头放置在第一个截面的测量位置。

4)调整探测器笔的上、下粗调手柄和细调手柄,使探头偏转达处于液晶屏显示器灵敏度范围内。

5)按[START]键,开始测量,测量完之后,转动细调盘以设定测量位置的半径值(R值),按[ENT]键,液晶屏上的测量元件(截面编号)“C1[●]”亮动。

6)将探头放置在第二个截面的测量位置,重复4~5步。液晶屏上的测量元件(截面编号)“C2[●]”亮动。

7)按[PRINT]键,打印结果。

然而,如AUTO-PRINT(自动打印),被设置成优先设置/自动执行条件“[0]”结果将自动打印输出。

如要改变评估条件对测量截面重新计算,按[(CHANGE)]键,改变设定条件,顺时针转动细调盘,调出相关分析结果。

8)按[PRINT]键打印结果。

打印输出。

4.2元件测量步骤

RA-114/114D除完成4.1节所述十种测量外,还具有各种元件测量功能。

在原件测量中,需确定用于分析的,然后可利用其测量结果进行各种组合分析(最多20项),由于此项功能中的测量步骤很灵活,元件选择范围很广,从而对各项分析中所用到的同一元件不需要进行多次测量。

例如:一旦对以下工件的五个截面(a~e)完成测量后,就可分析出其圆度、同轴度、圆跳动,垂直度及平面度。

圆度:截面b、c、d

平面度:截面a、e

同轴度:截面b相对于截面c和d

圆跳动(径向):截面b相对于截面C和d。

垂直度(轴参考):截面已相对于截面c和d。

1)按[CENTERING]键完成对中/水平。

2)按[MWAS]键调出测量屏。

3)按[CHANGE]键解除锁定的设置条件。

4)转动手动调整旋扭,将光标移至所需分析项目上,然后按“[ENT]”键,屏幕将显示上次测量条件,必要时,按修整调解。

5)转动手动调整旋扭,将光标移至Element-Measure(元件测量)位置后按[ENT ]键。

6)转动手动调整旋扭,将光标移至测量元件数量位置后按[ENT]键。

7)测量元件的数量(□)随手动调整旋扭的转动而增、减,达到所需元件数量后,按[ENT]键。

9)如测量条件不适当,则按[CHANGE]键并按5.5节修改。

10)设定探头位置到第一个截面a。

11)调整探测器位置,使探头偏转处于液晶表灵敏度范围内。

12)按[START]键,开始测量。

测量完成后,转动手动调整旋扭,以设定测量位置的半径值(R值),然后按[ENT]键(如测量侧面则输入测量位置的高度值),液晶屏上的测量元件(截面)显示“C1[●]”亮动。

13)将探头设置到第二个截面测量位置,重复9~12步,此例中测量第二截面为b应修改测量定向。

14)按同样方法测量所有测量元件。

15)按[RESUL]键显示分析项目清单。

16)转动手动调整旋扭,选择分析项目后,按[ENT]键。

转动手动调整旋扭时,光标移动,显示屏仅显示从所测元件可进行的分析项目。

17)转动手动调整旋扭,选择评估元件(截面)后,按[ENT]键。

18)转动手动调整旋扭,选择参考元件(截面)后,按[ENT]键。

如分析圆度、厚度偏差或平面度则不需进行此项步骤。

19)系统根据选择的分析项目、评估元件及参考原件进行计算,并显示设定的分析项目结果。

如需切换至其它分析结果参见4.4节。

5、修改各种屏幕显示下的设定条件。

5.1如何使用手动调整旋扭及修改/输入[CHANGE]/[IENT]键。

每一液晶屏设定条件均可使用手动调整旋扭[CHANGE]键,及[ENT]键进行修改。

●手动调整旋扭:移动光标及切换设定条件。

●[CHANGE]键:锁定或解除锁定条件。

●[CANCEL]键(取消):取消选择设定条件。

●[ENT]键:装入选择设定条件。

基本操作步骤如下:

1)按[CHANGE]键,解锁设定条件。

2)转动手动调整旋扭,将光标移至所需修改的设定条件项目。

3)按[ENT]键盘接受选择项目。

4)转动手动调整旋扭,改变设定条件。

5.2修改表灵敏度并完成归零。

根据探头偏转修改表灵敏度(测量范围),或使用表灵敏度键及手动调整旋扭完成归零操作(零电位设定)。

●此项操作可在较准屏,对中屏或测量屏下进行。

●修改表灵敏度及归零后的结果将反应所有较准屏,对中屏及测量屏中。

1)修改表灵敏度(测量范围)。

增加表灵敏度(调窄测量范围)

降低灵敏度(调宽测量范围)

注:测量精度要求越高,表的灵敏度应越高(测量范围越窄),如测量标准半球时,如将表灵敏度设为±1000,则将无法获得正确的测量结果。

3)完成归零

转动手动调整旋扭实现从电路上调整零位,此操作实现对探头摆动的调整以使其位处于表灵敏度内。

注:进行高放大倍数测量时(小测量范围),用探头臂进给手柄或上下进给手柄进行粗调,

5.3修改校准屏条件

此节介绍修改校准屏显示的静态校准及动态校准的各种条件的步骤。

注:只有在校准屏下才能进行修改,设定条件取决于校准方法。

5.3.1静态与动态校准间的转换

1)按[CHANGE]键解锁设定条件。

2)转动手动调整旋扭将光标移至校准方法上,按[ENT]键。

3)转动手动调整旋扭选择校准方法后按[ENT]键,(即选择静态校准或动态校准。)

4)按[CHANGE]键锁定设定条件。

5.3.2修改静态校准条件

可修改以下两项静态校准下的设定条件。

a)测量定向 b)校准比率

注:转动手动调整旋扭时,光标按以下方向移动

测量定向校准比率校准方法

:顺时针转动手动调整旋扭

:逆时针转动手动调整旋扭

各校准项的修改步骤如下:

A)修改测量定向

①按[CHANGE]键解锁设定条件。

②检查探头的测量定向(见2.2.2节)

③确认光标已移至与目前测量定向设定方式下后按[ENT]键,如光标所处位置不在目前测量定向设定方式,转动手动调整旋扭移动光标。

④屏幕显示选择屏,转动手动调整旋扭以选择与探头定向相一致的图示后按[ENT]键。

⑤设定条件的其它项目也可以修改,如欲中止修改操作,按[CHANGE]键锁定设定条件。

印刷开槽机操作规程

印刷开槽机操作规程 1.目的: 达到印刷机操作标准化。 2.范围: 公司所有印刷机。 3.定义:(无)。 4.权责: 生产部印刷机组人员负责操作。 5.作业内容: 5.1交接班工作处理: 5.1.1两班机长相互交接:工单生产状况,有无需特殊注意之工单,公用工具是否齐全,设备是否正常。 5.1.2设备异常:应及时找机修处理。 5.1.3工单异常:补数,先通知本部门主管,按补数规定处理。 5.2印刷前的准备工作: 5.2.1印刷前的设备日常保养 按照印刷机设备保养工作指导书的要求保养,并如实填写保养验收单。 注意事项:保养完毕后,将工具放回原处;将有油污处擦净,以免脏污纸箱。 5.3挂印刷版: 5.3.1根据印刷机计划表顺序生产。 5.3.2根据工单、资料袋的要求,班长取相应的印刷版,面朝上放在印刷机的桌上。5.3.3机长将印刷版按一色、二色、三色、四色、五色定好顺序。 5.3.4操作侧员工根据机长排列好的印刷版顺序,挂在相应的印刷缸上。 5.3.5挂印刷版: 以印刷缸中心线为准将印刷版的一端挂版条塞入印刷缸的版槽内,然后用 扳手锁住挂版锁装置。 转动印刷缸,将印刷版另一端挂版条塞入印刷缸的另一版槽内,用扳手锁 紧挂版锁。 5.4上油墨: 5.4.1驱动侧员工根据工单和印刷稿的要求,取本工单所需油墨。 5.4.2驱动侧员工按机长排定的顺序,将油墨放于印刷机不同印刷单元。 5.4.3先将网目辊设置在运转状态,再将油墨管放于油墨桶内,然后把供墨泵开关设置在启动状态,将油墨抽入供墨系统,流出的油墨流入该油墨桶内,使油墨开始循环。5.4.4用油墨专用量杯测量油墨秒数,记录在资料袋上。 5.5找料: 5.5.1驱动侧员工根据工单要求:纸板的切长、宽、高度,来找相应的纸板。 5.5.2找到纸板后,应通知流水线挑料人员,给印刷机备料;挑料人员调休时应通知 印刷机带班人员备料。 5.5.3同时应取2~3张废平板,供印刷机调机使用。 5.6调机: 5.6.11.调整送纸部:(驱动侧员工)

圆度仪

Talyrond365圆度/圆柱度测量系统 针对超精加工元件的高精密测量设备 全自动标定-传感器自动标定 全自动调心、调平 -自动校正工件改善测量重复性 全自动跟踪模式 -对于不同心元件可节约夹具的成本 全自动测量循环 -全自动操作过程 全自动三维绘制 -通过圆柱度绘制分析,加速研发进程

自动标定 在中量程圆度测量仪器中率先实现了自动标定。独有的、精密的、无误差的程序标定Talymin 5传感器所用时间不到10秒。 自动调心、调平 我们专利的三点运动学支撑结构有别于其他的圆度测量仪器。 1、调心过程中主轴持续回转。这种“动态平衡”状态完全符合计量学要求,同时 也加快了调心进程。 2、调心、调平没有零点。这意味着我们能够在工作台上方任意一点进行调心、调 平操作而不需要受困于“中性平面”的限制。 3、预置偏心量目标可调整至小于0.8μm,确保了操作的重复性和连贯性。 自动跟踪模式 TR365的立柱和横臂能够在传感器超出正常量程时继续跟踪工件的偏心量和轮廓,确保完成调心、调平过程。这样就简化了预先手动调心的要求,也可以减少昂贵的夹具的使用。 超高精密空气轴承主轴 我们的主轴具有世界顶尖的精度和刚度,确保了超高的径向和轴向精度。 1、径向精度小于0.02μm。 2、锥角误差小于0.0003μm。 3、通过高精度玻璃光栅编码器,测量圆度时可采集高达18000数据点。 横臂和立柱 TR365采用玻璃光栅编码器以及卓越的定位技术,保证了直线度测量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能够以0.25μm的分辨率采集高达200,000个数据点。 Talymin5传感器 这种侧面电感传感器具有卓越的精度,量程及分辨率,同时保证了优秀的稳定性及测量效率。 +/-1mm量程0.0012μm分辨率(最小) 内置制动装置超精细测量力控制机构

真圆度测定仪说明书

2仪器的设置 F面介绍RA-116系列产品的设置环境和仪器的连接方法。 2. 1设置环境的选择 使用环境对RA-116系列产品的测定功能有一定影响,因此设置仪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设置在无振动、无灰尘、无油污而且温度变化较小,相对稳定的场所。 -避免选择温度急剧变化的场所,适合在20C± 10C的温度范围内使用。 ?保存温度最好维持在—10 C ~60 Co ?避免在温度过高的场所使用。(湿度85%X下,在封闭的地方) -选择使用额定电压的90~110%之间的电源。 -采用高精度测试仪进行测量时,要注意避免振动和空气流动的影响。 2. 2仪器的摆放 2.2.1仪器的摆放布局 主体部分以及空气过滤器部分的摆放布局,请参照下图。 2.2.2导线的连接方法 请根据下图连接导线。 仪器在发热、冒烟、焦味等异常状态下继续使用,有导致火灾或通电的危险。因此在使用时发生异常现象,请立即切断电源、拔掉电源插头。然后联系代理商或者营业所。 2.2.3调整桌面(工作台,载物台)的安置 注意以下操作请在规定大气压下进行。如在非规定大气压下进行操作,会损伤空气轴承。 拆卸固定板(请参照示意图)。 备注:在运送此仪器时要用到固定板,请保管好固定板。 工作台的CX CY两个角扭向左扭转,使工作台易置入中心轮。 CX角扭方向一致。 工作台安置到中心轮时,使中心轮的’?’标记和工作台的 插入酸化银电池(适用于RA-116D产品)

如图示,在工作台上固定的4个电池盒中插入酸化银电池。

A )在测头倾斜的状态下进行测量,必须重新调整测头尖端与 R 轴中心对齐。 电池的使用年限通常为 1?2年。 如果,显示屏(LCD 有显示“ B”字样,表示电池电量不足。这时,请立即更换电池。 224调主机部分的水平 请根据以下的顺序,调整主机的水平度。 在供给压缩空气的状况下、主机接入电源 。CRT 画面设定到如下图所示位置。 在工作台上放置水平调整器,在下图的※标记处进行水平调整。在调出水平后, 他2点作为辅助轻轻摁一下。 3检测单元的调整 3.1检测器的调适 轴,请按以下顺序操作。 检测器的调整有两种方法:水平调整和平面调整。 (1) 水平调整 -竖直放置检测器支架(如图),调出工作台的中心。 -使工作台静止不动。 -如图转动调整螺丝,将检测器移至位移最大处。 按顺时针方向转动调整螺丝,测头将向外移动 。 -提高放大率再按上面的顺序反复操作。 注意 直径微小、测量精度要求比较高的工件,使用水平调整。 (2) 平面调整 -横放检测器 -测头尖端对齐 R 轴的中心位置。 2. 检测器支架和检测器按下图组装。 3. 检测器尽可能设置在桌面的外围。 4. 使工作台旋转时刻度尺偏转在 5微米以内的状况下,慢慢的提高放大率, 调出水平。 1. 5. 检测器的测头和 R 轴的中心轴不对齐,会产生误差。 要对齐测头尖端和 R 轴的中心

圆度仪操作规程(1)

圆度圆度仪仪操作操作规程规程规程 编号: 版本: 001 编制 修订 批准: 日期 第 1 页 共 1 页 一.操作 (1)接通气源,表压达到 4 X 10 5 Pa以上。 (2)根据被测工件尺寸和形状选择测量工作台或附件,并装在主轴上。 (3)将工件放在测量工作台上,使其大致上与主轴同心。 (4)按下主轴电机开关,这时主轴启动并带动工作台转动。 (5)按下计算机电源开关,待系统稳定后,双击 “Y9000G”图标。这时屏幕上会出现 Y9000G 圆度仪软件封面,按“进入系统”软件即进入调整测量状态。 (6)在调整状态下,计算机屏幕按圆的运动轨迹实时显示传感器测得的工件轮廓数据,操作员根据被测工件的圆度值 大小,用鼠标点击倍率选项调整放大倍数(一般测量范围采用10um—4um之间)。 (7) 调心:先粗调使调心装置的顶杆调到与工件有 1.0mm~1.2mm 左右的距离并锁紧,粗调使传感器的测头调到与工件有 1mm~1.2mm 左右的距离后锁紧,然后用微调使传感器接触工件,用调心装置的微调旋钮调整工件,(一直到传感器全部接触工件即计算机屏幕上把工件的轮廓完全显示出来为止,然后把调心装置的顶杆退开使其脱离工件,微调传感器前进2~3 小格(相当于加测量力为0.6~1N)。到此调整过程结束。 (8)之后按屏幕提示按 “空格”键开始测量,工件旋转一周,测量完毕,此时屏幕图形及分析数值实时显示出来。 (9)测量小工件时,可以不停主轴,退出传感器,取下工件即可。如被测工件很大,则必须将主轴停止,方可更换被测工件。 (10)测量套圈滚道圆度时,一般只须目测测头在滚道中间即可进行测量。若做工艺试验,要求每次测量截面不变,则必须经过仔细 找沟底(滚道中心)才行。 二.维护和保养 (1)经常用万用表检查主轴的气浮情况,特别是当测量值变化很大时,首先应检查主轴工作是否正常。如发现有微接触或不浮等应立即停止测量,将主轴拆下清洗或用原包装箱运回生产厂家进行检验维修。 (2)过滤器应经常放水、油等。过滤器内装的过滤材料,须依当地气候情况及压缩空气含水、油情况定期烘干或更换,同时应清洗过滤器。大约1年拆开过滤器检查一次。 (3)传感器测头须经常清理,擦掉上头的油污,当测头磨损严重时,可以将测头更换。 (4)如发现传感器晶体片被撞断,必须送回生产厂家修理,重新检定后方可使用。 (5)计算机要注意清洁,防尘、防潮。

激光测径仪说明书

LDM激光外径测控装置 一、概述 LDM外径测控装置是采用激光扫描原理进行非接触在线测量的高精度测控装置,主要应用于各种电线、电缆、管材的生产线中,对外径进行测量并调节挤出机螺杆速度或牵引机速度,达到控制外径的目的。也可应用于加工工件的外径和尺寸测量。配以辅助装置可用于各种回转体的锥度、圆度、轴向跳动等的测量。 LDM系列各型号适用范围: LDM-□□:普通型,在单方向测量外径 LDM-□□XY:XY型,同时在两个方向测量外径 二、性能指标 测量范围及精度(单位为mm): 型号测量范围分辨率重复性非线性 LDM-250--25 0.001 0.001 0.005 LDM-50 0--50 0.001 0.002 0.01 LDM-25XY 0--25 0.001 0.001 0.005 测量方式:激光扫描法 激光器:红色可视半导体激光器 激光器输出功率:〈2mW 工作电压:~220V±15%50--60Hz 工作温度:-10~40℃ 环境湿度:<85%RH 工作方式:连续 耗电:<30W 外形尺寸:测量头(不含支架)465mm(长)X80mm(宽)X165mm(高) 显示控制单元320mm(宽)X280mm(深)X120mm(高) 三、安装与调整 1、测量头的安装 ①打开包装箱,按装箱单检查各附件是否齐全。 ②选择安装位置: 安装在冷却水槽前(见图一),优点是测量和反馈及时,测出误差及时调整。缺点是显示值是电线、电缆、管材外径的热态值,但可以用标定消除这一误差(见四、2节)。注意安装时要去掉导轮架,还要注意左右要留出足够的空间。

安装在冷却水槽和吹干机后(见图二),优点是显示结果是成型后的值,缺点是反应速度慢,反馈滞后较大,电线、电缆、管材表面有较厚水膜时会影响测量精度。 ③把测量头装到机架上。 ④左右移动整体,使被测物对准导轮。上下移动测量头,使被测物与导轮接触,拧紧支架上的固定螺钉。如果装在水槽前,要去掉导轮。正确安装后,测量状态下测量头的位置指示器的中间灯应亮,否则应该调整测量头的上下位置。 2、显示控制单元的安装和电缆连接 首先按图三在控制柜的适当位置开孔,把DDC-II显示控制单元插入开孔内,用四个M6螺丝把面板固定。然后把通讯电缆(两端带有航空插头)一端的航空插头插入显示控制单元后面板上标有“通讯接口”的航空插座上,通讯电缆另一端的航空插头插入测量头的航空插座上。最后插上电源插头,安装即结束。如需要对生产设备进行反馈控制或采集模拟信号,要把控制电缆的航空插头插入显示控制单元后面板上标有“控制输出”的航空插座上。 控制线的连接原理如图四所示,首先把生产设备上的调速电位器中心抽头与调速器的速度给定端之间的连线切断,把控制电缆的绿线焊接到电位器的“COM”端,红色 线焊接到电位器的中心抽头,黄色线焊接到调速器的速度给定端。如果要纪录或采集模拟量信号,把纪录仪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电缆的红线相连,记录仪的信号公共端与绿线

发酵罐安全操作规程

发酵罐安全操作规程 1.目的 通过建立发酵罐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确保发酵罐安全运行。2.适用范围 本规程用于机械搅拌(皮带轮减速装置)和无机械搅拌钢制发酵罐的维护、检修操作。 3.职责 3.1生产部负责本规程的组织制定。 3.2操作人员负责本规程的实施。 4.内容 4.1检修类别及间隔期 4.1.1 检修类别 发酵罐的检修类别分小修、中修和大修。 4.1.2 检修间隔期 A.小修:每2个月进行一次。 B.中修:每10个月进行一次。 C.大修:每30个月进行一次。 D.发酵罐在定期检修间隔期内,还应根据其实际运转情况,确定检修类别、内容和期限。 4.2检修内容 4.2.1小修 A.检查紧固各部件连接螺栓。 B.检查、调整机械密封端面的压力。 C.检查、消除人孔、视镜、接管口、阀门等处的泄漏点,更换老化的密封垫。 D.检查、检修转动部件的磨损件。 E.检查、调整传动皮带的松紧度。 F.检查附属的仪器仪表和电控装置。 G.检查润滑部位,并按规定加注或更换润滑油。

H.检查并局部修补保温层,对油漆脱落处涂漆。 4.2.2中修 A.包括小修内容; B.检查、清洗、修理机封装置,必要时更换磨损部件; C.检查、调整传动皮带轮的运转情况,必要时更换传动皮带、轴承等易损件; D.检查、修理、调整搅拌系统,更换损坏的联轴器、轴瓦、搅拌器轴承; E.按劳动部《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检测罐壁厚、裂纹、变形和焊缝质量,必要时进行局部修补,更换或修理损坏的人孔、视镜、接管、档板等附件; F.对降温盘管及空气管件进行试漏检查,并修补泄漏点; G.检查、修理各仪表及控制装置; H.整体修补保温层及涂漆。 4.2.3大修(包括中修内容) A.检查、修理减速装置,更换轴承; B.检查、修理或更换搅拌系统的主轴、联轴器轴瓦、拉杆、搅拌器、轴承等附件; C.调整罐体、减速装置、搅拌轴的位置偏差和间隔; D.换热系统和空气系统的管件试漏,更换腐蚀严重的管道、管件及阀门; E.检查、修理筒体、封头。 4.3检修前的准备 4.3.1技术准备 A.设备使用说明书,图纸、有关标准、检修记录; B.设备运行时间、缺陷、隐患、事故等状况记录。 4.3.2物资准备 A.检修用的材料、备件; B.检测仪器、拆装工具和起重设施; C.切断发酵罐电机总电源,并设有禁止启动的警示牌;

实验十五 碳酸钡粉体白度测试实验

实验十五碳酸钡粉体白度测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粉末材料白度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般当物体表面对可见光谱内所有波长的反射比都在80%以上时,可认为该物体表面为白色。白色位于色空间中相当狭窄的范围内,它们与其他颜色一样,可以用三维量(即光反射比Y、纯度C、主波长λ)来表示。但人们却习惯将不同白度物体按一维量白度(W)排序来定量评价其白色程度,而把理想白色(如高纯度硫酸钡,其白度值为100%)作为参比标准。无论是目视评定白度,还是用仪器评定白度,都必须建立在公认的“标准”基础上。所以,所谓白度是指距离理想白色的程度。 白度仪属于光电积分型测色仪器,光电测色仪是仿照人眼红、绿、蓝三个基本颜色色觉的原理而制成的。其测试满足卢瑟条件,利用光电转换原理,通过颜色传感器采集信号,并对信号处理,最后显示出相应的白度值。 GQS-102白度仪主要由光源、探测器、信号转换、信号控制和处理、电源电路,以及液晶显示等部分组成。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ZBD白度仪 2.试剂:碳酸钡粉体(学生自制) 四、实验步骤 1、开机预热20分钟。 2、按下仪器的样品座,将校零黑筒放入,轻轻地将样品座上升至测量口,等显示值稳定后,调整“校零”电位器,使仪器显示值“0”。 3、按下样品座,将校零黑筒取下,将校正用参比白板放在样品座上,轻轻地将样品座上升至测量口,等显示值稳定后,调整“校正”电位器,使液晶显示屏显示白板上所给定的白

度值。 4、“校正”和“校零”电位器在电路上有相关性,故重复2和3步骤数次,到不需调整“调零”与“校准”旋钮(允差2个字),即仪器能稳定显示黑筒的“0”和参比白板的标定值,此时仪器已校准完毕。 5、按下滑筒,装上待测的样品,轻轻地将样品座上升至测量口,所显示的示值即为样品白度。 6、对于连续测试,且对比程度要求的样品的测试,应该定时用参比白板校准仪器,以消除仪器的漂移量影响。 7、试样测试完毕后,按下仪器背面的电源开关,关断仪器电源,稍等冷却后,即用仪器的防尘罩将仪器盖好。 五、思考题 测定粉体白度时,为何样品要研细、压平?

理化检验操作规程

1.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金属洛氏硬度测定。 在对试样测试时,板带最小厚度值:低碳钢软态为1.5mm,硬态为1.0mm;中,高碳钢软态为1.2mm,硬态为0.8mm。 2.引用标准 GB/T220-1991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方法。 3.制样 3.1沿板带的轧制方向、于宽度1/4处截取试验,并标记试样编号。 3.2试验建议制成20mm×40mm大小。 3.3试验要求平整、无毛刺、否则应用木锤或锉刀修整。 4.试验 4.1试验前检查以下内容 与试样相应的试台是否已安装在升降螺杆孔内; 与试样相应的压头是否已安装在主轴孔内; 在试台与压头之间是否有足够的空间安装试验。 4.2将试样平放在试台上,调节度盘,使打指针指向“C”点。 4.3将试验力旋钮旋转到试验所需标尺相应的试验力。卸荷手柄在卸荷位置,在注视刻度盘的同时,顺时针转动旋轮使螺杆上升,直至硬度刻度指针(大指针)转三圈,初试验力指针(小指针)指向红色标记。如果硬度指针转三圈后,偏离“C”零位时,允许在偏离“C”±5HR范围内,将刻度盘上刻度“C”零位转到对准大指针。 4.4将加荷手柄向前拉,硬度计开始加总试验力,在硬度计刻度指针停止移动后,即进入保持试验力时间,此时间一般控制在20~25秒左右。待保持时间结束,将卸荷操纵手柄平稳无冲击的推向硬度计的后方,卸除主试验力。 4.5主试验力卸除后,即可读取刻度盘上指针所指刻度上的洛氏硬度,其数值精确到0.5个洛氏单位值。硬度值读取后,逆时针转动旋轮下降螺杆,卸除初试验力。 4.6每批实验前应先使用相应的标准硬度块进行校准,确认所测硬度值在允许范围内,然后才能对试样进行测试。否则应对仪器进行检查。 4.7每个试样上的试验点数应不少于四个点(第一点不记),两相邻压痕中心间距离至少应为压痕直径的4倍,但不得小于2mm,任一压痕中心距试样边缘距离至少应为压痕直径的2.5倍,但不得小于1mm。 5试验结果的处理 5.1试验后,若试样背面可见压痕,则试验无效,应考虑改用维氏硬度试验。 5.2记录试样钢号、规格、编号、以及三个试验数据,并计算其平均值,结果修约间隔为0.5。 5.3根据试验结果出具试验报告。 附表:硬度计标尺、压头、试验力对照表 硬度标尺压头(mm)初试验力N(kgf) 总试验力N(kgf) A 金刚石圆锥型压头 98(10) 588(60) B 钢球压头Ф1.5875 980(100) C 金刚石圆锥型压头1471(150) D 金刚石圆锥型压头980(100)

白度仪的使用方法

WSB——V智能白度测定仪 一、概述 白度仪用于测量物体表面的兰光白度,测定结果数码显示。仪器操作简便,测量精度高。适用于面粉、淀粉、米粉、食盐、纺织品、印染、化纤、塑料、瓷土、滑石粉、白水泥、涂料、油漆、搪瓷、陶瓷、纸张、纸浆等需对产品白度进行测定的部门。 二、工作原理 仪器利用积分球实现绝对光谱漫反射率的测量。由光源发出的兰紫色光线,进入积分球,光线在积分球内壁漫反射之后,照射在测试口的试样上,由试样反射的光线经聚光镜、光栏杆、滤色片组后由硅光电池接收,转换成电信号。另有一路硅光电池接收球体内的基底信号。两路信号分别放大,混合处理,测定结果数码显示。 三、操作方法 1、开机:接通电源,显示器从120.0开始倒计时,两分钟后显示标准白板背面的标准值。 2、调零:将黑筒放入试样口,按较零,3秒后显示0.0。 3、校准:取下黑筒,将工作白板放入试样口,按校准,3秒后显示工作白板的白度值。 4、测定:将待测物品放入试样口,显示的数值为该物品的白度值。 5、粉样样品的制备:将粉样盒用干净的刷子刷干净,在压盖中放入毛玻璃,旋紧粉样盘,将待测样品轻轻放入粉样盒中并刮去多出平面的部分,放上压块,旋上压粉器,顺旋把手,到听见嗒嗒的响声即认为样品已经压实,逆旋把手720°,旋出压粉器,取出压块,盖上塑料底盒,翻转粉样盒,旋下压盖,揭开毛玻璃,将粉样盒放入试样口,显示的数据即为样品的白度。

四、校准处理 当工作白板与仪器原配白板的白度不一致时,依选位和升数来校准仪器。 1、选位:按选位,三位显示器中某一位会更亮,再按选位,更亮位会左移。 2、升数:按升数,更亮的某一位数会上升,继续按升数,到要求为止。显示的数与白板的背面的值一致时,将白板放入试样口,按校准,3秒后显示器显示工作白板的白度值。6、操作流程:开机→2分钟后→装上黑筒→按较零→3秒后→取下黑筒,装上标准白板→按校准→3秒后→取下白板→装上样品后显示的数据为样品的白度值。 五、注意事项 1、仪器使用环境应干燥清洁,工作台平整、平稳。 2、仪器有良好的接地,确保安全。 3、更换保险丝:拉开电源插座下面的小盒,有两粒保险丝,取出靠里面的一粒,将外面的一粒移入并还原。 4、工作白板表面保持清洁,防止划伤,如表面有污迹,可用干净脱脂棉蘸无水乙醇擦洗,干燥后使用。 5、黑筒用完倒着放,防止异物进入。

真圆度测定仪说明书

2仪器的设置 下面介绍RA-116系列产品的设置环境和仪器的连接方法。 2.1设置环境的选择 使用环境对RA-116系列产品的测定功能有一定影响,因此设置仪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设置在无振动、无灰尘、无油污而且温度变化较小,相对稳定的场所。 ·避免选择温度急剧变化的场所,适合在20℃±10℃的温度范围内使用。 ·保存温度最好维持在-10℃~60℃。 ·避免在温度过高的场所使用。(湿度85%以下,在封闭的地方) ·选择使用额定电压的90~110%之间的电源。 ·采用高精度测试仪进行测量时,要注意避免振动和空气流动的影响。 2.2仪器的摆放 2.2.1 仪器的摆放布局 主体部分以及空气过滤器部分的摆放布局,请参照下图。 2.2.2 导线的连接方法 请根据下图连接导线。 仪器在发热、冒烟、焦味等异常状态下继续使用,有导致火灾或通电的危险。因此在使用时发生异常现象,请立即切断电源、拔掉电源插头。然后联系代理商或者营业所。 2.2.3 调整桌面(工作台,载物台)的安置 以下操作请在规定大气压下进行。如在非规定大气压下进行操作,会损伤空气轴承。○1拆卸固定板(请参照示意图)。 备注: 在运送此仪器时要用到固定板,请保管好固定板。 ○2工作台的CX、CY 两个角扭向左扭转,使工作台易置入中心轮。 ○3工作台安置到中心轮时,使中心轮的‘●’标记和工作台的CX 角扭方向一致。 ○4插入酸化银电池(适用于RA-116D产品) 如图示,在工作台上固定的4个电池盒中插入酸化银电池。 1

电池的使用年限通常为1~2年。 如果,显示屏(LCD)有显示“B”字样,表示电池电量不足。这时,请立即更换电池。 请根据以下的顺序,调整主机的水平度。 1.在供给压缩空气的状况下、主机接入电源。CRT画面设定到如下图所示位置。 2.检测器支架和检测器按下图组装。 3.检测器尽可能设置在桌面的外围。 4.使工作台旋转时刻度尺偏转在5微米以内的状况下,慢慢的提高放大率,调出水平。 5.在工作台上放置水平调整器,在下图的※标记处进行水平调整。在调出水平后,其他2点作为辅助轻轻摁一下。 3 检测单元的调整 3.1检测器的调适 检测器的测头和R轴的中心轴不对齐,会产生误差。要对齐测头尖端和R轴的中心轴,请按以下顺序操作。 检测器的调整有两种方法:水平调整和平面调整。 (1)水平调整 ·竖直放置检测器支架(如图),调出工作台的中心。 ·使工作台静止不动。 ·如图转动调整螺丝,将检测器移至位移最大处。 按顺时针方向转动调整螺丝,测头将向外移动。 ·提高放大率再按上面的顺序反复操作。 直径微小、测量精度要求比较高的工件,使用水平调整。 (2)平面调整 ·横放检测器 ·测头尖端对齐R轴的中心位置。 A)在测头倾斜的状态下进行测量,必须重新调整测头尖端与R轴中心对齐。

圆度仪操作规程

圆度仪使用操作规程 1.本圆度仪采用AC220V 50HZ电源,检查电源正确,并保持主机良好接 地; 2.打开电源,启动计算机进入操作系统;打开圆度仪主机电源开关,启 动工作台旋转,并预热15 分钟; 3.将被测件安放在工作台中心,调整立柱及横臂手轮,使传感器的测针 接触工件; 4.用手拨动工作台逆时针旋转,首先选择士100um档,用敲拨棒调整 工件,使计算机上显示的模拟表头的指针摆幅最小;然后逐步提高放大倍率,反复此调整过程,提高对心精度。直到在士25um档时,表头的指针摆幅最小即可; 5.打开主轴电机开关,主轴旋转,当主轴旋转3 周后,单击[开始测量] 按钮开始测量;测量完成后,计算机将自动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并显示测量结果;这时,即可以对测量结果进行存储及打印输出; 6.仪器停止工作不用后,应关闭计算机及主机电源;取下工作台上的卡 盘和被测件,同时,使传感器处于自由状态,不可使其承受外部力量; 7.使用本仪器前请首先了解使用说明书;被测件应认真清洁和等温;主 轴严禁顺时针旋转;禁止冲击传感器。 8.定期给主轴加油,并保持仪器立柱、横臂、工作台等裸露部分清洁, 并涂少许机油以防氧化生锈。 Y D200圆度仪的调整和检查 主轴精度的检查

本仪器的主轴精度要求:w 0.10卩m 将随仪器附带的玻璃半球作为试件,分几个方位测定,然后看各 方向的测量结果是否相似,如果相似则测量一次即可判明主轴的圆 度。 必须小心保护玻璃半球,可用软布或棉球沿圆面试拂,而不许用力静擦某点。在试拂前也可将甲醇中加几滴油的溶液涂在球面上,以便在表面上留下一层油脂,可以清除浮渣。 如用手拿住的时间较长(如清理时),则在检查前必须将其放在工作台上使其等温,然后才能测量。

白度仪的使用方法

白度仪的使用规范 一、开机 1、仪器应安放在稳固的水平台面上,防止震动。 2、电源插座接地端应可靠接地。 3、按下仪器后面的电源开关(显示48b),预热约2分钟。 二、置数 仪器出厂时除“定量”值不确定外,已置入1号工作板R457标准值,R y标准值,荧光因数U= 。用户每次开机,如不需修改,可不必再进行置数,而直接进入第三步序——校 准。 1.R457标准值的置入 ①推进大小拉板到底。 ②用“标准值”、“”、“▲”、“↙”键置入1号工作板标准值,显示n XX.X。 2.R y标准值的置入 ①拉出小拉板到底、大拉板仍推进到底。 ②用“标准值”、“”、“▲”、“↙”键置入1号工作板标准值,显示n XX.X。 3.荧光因数的置入 用“荧光因数”、“”、“▲”、“↙”键置入荧光因数值u,显示u X.XX。 4.定量的置入 用“定量”、“”、“▲”、“↙”键置入被测试样的定量值,显示g XX.X。 三、校准 1.R457校准 ①推进大小拉板到底。 ②调零 试样托上放黑筒,顺序按“调零”、“↙”键,显示0. 0.0,调零完毕,取下黑筒。 ③调准 试样托上放1号工作板,顺序按“调准”、“↙”键,显示G XX.X(XX.X为1号工作板R457标准值),调准完毕,取下1号工作板。 ④调荧光 如被测试样不含荧光增白剂,本步序可省略。 试样托上放3号工作板,按“测定键”,显示r XX.X。 a) 若显示值与3号工作板标准值相等(以相差不超过0.3为好),则荧光已调准,取下3号工作板。 b) 若显示值小于3号工作板标准值,则顺时针方向移动大拉板旁的荧光调节螺钉,同时将大拉 板再向里推进到底,按“测定键”,直到显示值等于3号工作板标准值,取下3号工作板。重 复上述调零、调准、调荧光步序。 c) 若显示值大于3号工作板标准值,则逆时针方向移动大拉板旁的荧光调节螺钉,按“测定键”, 直到显示值等于3号工作板标准值,取下3号工作板。重复上述调零、调准、调荧光步序。 2.R y校准 如不测定试样的绿色光漫反射因数R y、不透明度、透明度、光吸收系数和光散射系数、油墨吸收值等参数,本步序可省略。 ①拉出小拉板到底,大拉板仍推进到底。 ②调零 试样托上放黑筒,顺序按“调零”、“↙”键,显示0. 0.0,调零完毕,取下黑筒。

白度仪产品及用途介绍

白度仪产品及用途介绍 面粉是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可以用来蒸馒头、包饺子、做面条、蒸糕点等等,可以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常大家在选购面粉时首先先看的可能就是面粉的白度,因为面粉的白度是面粉直观的表现特征之一,同时也是消费者可以直观感受到的,所以面粉的白度对面粉品质的衡量非常重要。那么如何检测面粉白度呢?可以使用托普云农的WSB-V智能白度仪进行测定。 白度仪也叫智能白度测定仪,该仪器主要用于测量物体表面的兰光白度,测定结果数码显示、内置打印机打印,操作简便,精度高。白度仪适用于面粉、淀粉、米粉、食盐、纺织品、印染、化纤、塑料、瓷土、滑石粉、白水泥、涂料、油漆、陶瓷、搪瓷、纸张、纸浆等需对产品白度进行测定的部门。该仪器具有以下功能特点: 1、使用长寿命光源,长达10万小时。 2、全密封设计,满足各种生产现场测定。 3、采用简单线性计算方法精度高 4、操作简单方便:一键校零,白板全数字校准,校准参数自动保存。 5、高集成硬件设计,嵌入式的操作系统。快速数字波算法,两秒完成测定。技术性能符合JJG512-2002白度计测定结果,测定结果数码显示,也可用打印机经数据打印出来。 有相关研究实验者通过使用白度仪研究得知,在相同质地或皮色的情况下,软质小麦比硬质小麦的白度值较高。硬质小麦的蛋白质含量较高,淀粉相应比软质小麦含量较低。在白度测试试验中,小麦淀粉的白度值在88 左右,而谷朊粉(小麦蛋白粉)的白度值却不足65。由此可见,小麦的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麦粉的白度,当然也有部分企业在面粉中添加小麦淀粉来改善白度值,因此在小麦淀粉的选择上大家还是要多加谨慎。其实无论是国家标准,还是行业标准,乃至发达国家标准,都将白度作为评价面粉质量的指标。

圆度仪的使用方法【干货技巧】

圆度仪的使用方法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圆度仪(Roundness measuring instrument)是利用回转轴法测量圆度的长度测量工具。圆度仪是一种利用回转轴法测量工件圆度误差的测量工具。圆度仪分为传感器回转式和工作台回转式两种型式。测量时,被测件与精密轴系同心安装,精密轴系带着电感式长度传感器或工作台作精确的圆周运动。由仪器的传感器、放大器、滤波器、输出装置组成。若仪器配有计算机,则计算机也包括在此系统内。 那么,圆度仪的使用方法是是什么呢? 一、公共轴线法在被测元素和基准元素上测量多个横截面的圆,再将这些圆的圆心构造一条3D直线,作为公共轴线,每个圆的直径可以不一致,然后分别计算基准圆柱和被测圆柱对公共轴线的同轴度,取其最大值作为该零件的同轴度。这条公共轴线近似于一个模拟心轴,因此这种方法接近零件的实际装配过程。 二、直线度法在被测元素和基准元素上测量多个横截面的圆,然后选择这几个圆构造一条3D直线,同轴度近似为直线度的两倍。被收集的圆在测量时最好测量其整圆,如果是在一个扇形上测量,则测量软件计算出来的偏差可能很大。 三、求距法同轴度为被测元素和基准元素轴线间最大距离的两倍。即用关系计算出被

测元素和基准元素的最大距离后,将其乘以2即可。求距法在计算最大距离时要将其投影到一个平面上来计算,因此这个平面与用作基准的轴的垂直度要好。这种情况比较适合测量同心度。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数显白度仪操作及维护规程

文件编号SOP-HW-018-00数显白度仪操作及维护规程 页码1/2 主管部门: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设备部 ??????分发部门设备部、质量部生效日期?? 1目的 建立数显白度仪的操作规程,以保证该仪器的合理使用和维护。 2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我司数显白度仪的使用操作过程与维护保养过程。 3职责 3.1质量部实验员须按照此规程进行操作和维护保养工作。 3.2设备部负责每年一次对数显白度仪及其配件进行外校。 4测试准备 4.1开机预热 接通电源线,开启仪器后边的电源开关,此时显示屏应有数字显示,预热30min。 4.2校零 用左手按下滑筒压板,用右手将黑筒放在试样座上,然后让滑筒升至测量口等显示值稳定后,调节面板上的调零旋钮,使显示屏显示为0.00。 4.3传递工作标板白度值 将黑筒取下,放上工作标准白板,等数显值稳定后调节面板上的校正旋钮,使显示值与标板上的白度值一致,取下工作标准白板,放上参比白板,等显示值稳定后记下白度值,以后作为样品测量时的标称值进行定标,然后将工作标准白板置入盛有硅胶的干燥器中保存。 4.4校正 每次样品测量前均需用黑筒及已经传递标准值的参比白板进行调零和校正。 5测量方法 5.1对于无荧光物体的白度测量 将仪器预热后,将待测样品放在试样座上,待显示值稳定后即可记下白度值。 6注意事项 6.1白板的核准 随机工作标准白板,应定期送上级计量单位或行业测试中心站进行核准,每年一次。 6.2滤光片、光电池、光源灯泡,严禁用手触摸,以免留下汗迹,影响光谱透过率,在使用较长日期后, 应用脱脂棉蘸上无水酒精,用镊子夹持,细心地擦去灯泡表面和滤光片表面的尘埃,然后用干燥的脱脂棉擦拭干净。

回转窑说明书

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 编号:R2230—SM Φ4.8×72m回转窑 说明书 编制:邓军 校对:宫子杰 审核: 审定: 天津仕名机械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2004.06

回转窑说明书目录 序号内容页数一技术性能 二结构及工作原理概述 三安装要求 四铅丝试验法调整托轮装置 五液压推力挡轮系统 六试运转 七运转中的经常性维护 八运转中的异常现象、处理方法及安装注意事项 九停窑与起动 十润滑与冷却 十一检修 十二润滑项目表 十三易磨损件表

一、技术要求 窑体内径:4.8m 窑体长度:72m 斜度:(sinΦ)3.5% 支撑数:3档 生产能力:(配窑外预分解系统)5000t/d 转速: 用主传动:0.396~3.96r/min 用辅助传动:11.45r/h 传动电动机(单传动): 减速器: 大件起吊重量: 最大筒体大段节重量: 64.4t 轮带重量: 1×39.3t,1×53.3t,1×41.9t

减速器重量: 13.4t 挡轮装置重量: 10.2t 托轮轴承组重量: 37t 托轮和托轮轴组装件重量: 29.3t 托轮底座重量: 10.4t 大齿轮装置重量: 25.8t 回转窑总重(不含设备内部衬料) 800.8t 附:R2230.8回转窑配套安装工具 (一)基本配置 图号名称及规格数量总重量(kg)R2230.8-1 直尺 2 115.72 R2230.8-2 斜度规(3.5%) 2 6.32 R2230.8-3 平台 2 1.4 R2230.8.1 基础标高标志 12 22.44 R2230.8.2 筒体支撑及安装工具 15 8789 R2230.8.3 托轮中心距测量装置 2 8 R2230.8.4 大齿轮安装工具 4 151.6 (二)选择配置 图号与型号名称及制造厂家数量4405A 筒体径向变形仪(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 1台 究院开发、无锡建材仪器厂制造) 6679轮带间隙仪(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 1台

工厂机床安全操作规程完整

根据《煤机厂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汇编 四矿工厂 机床安全操作规程

目录 金属切削机床通用安全操作规程....................................2-4 普通车床安全操作规程................................................5-6 摇臂钻床安全操作规程 (7) 牛头刨床安全操作规程 (8) 插床安全操作规程 (9) 锯床安全操作规程 (10) 立式及卧式铣床安全操作规程 (11) 卷板机安全操作规程...................................................12-13 涡轮蜗杆式压力机安全操作规程 (14) 剪板机安全操作规程...................................................15-16 砂轮机安全操作规程...................................................17-18 切割机安全操作规程 (19) 金属带锯床安全操作规程 (20)

金属切削机床通用安全操作规程 1.目的 为保护设备不受损坏,减少人身伤亡事故,特制订本规程。 2.适用围 本规程适用于工厂机床操作者。 3.职责 工厂是本作业文件的制定、修改、与贯彻部门。 工厂机床操作者是本作业文件的执行者。 安全检查科负责对本作业文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容 一、操作者必须经过培训合格,方可操作机床。 二、工作前认真作到: 1)了解上一班机床的运转情况和存在问题。 2)检查机床、工作台、导轨以及各主要滑动面,如有障碍物、工具、铁屑、杂 质等,必须清理、擦拭干净、上油。 3)检查工作台,导轨及主要滑动面有无新的拉、研、碰伤,如有应通知班组长 或值班人员一起查看。 4)检查安全防护、制动(止动)、限位和换向等装置应齐全完好。 5)检查机械、液压、气动等操作手柄、伐门、开关等应处于非工作的位置上。 6)检查各刀架应处于非工作位置。 7)检查电器配电箱应关闭牢靠,电气接地良好。 8)检查润滑系统储油部位的油量应符合规定。

1.DR-01说明书

目录 一、简介---------------------------------------------3 二、技术参数---------------------------------------3 三、结构介绍---------------------------------------4 结构简图---------------------------------------5 结构原理图------------------------ -----------6 椭圆度测量附件装配图----------------------7 四、安装及使用操作------------------------------8 五、仪器的维护-----------------------------------10 六、可选附件介绍--------------------------------11

感谢购买我公司的产品,本公司将为用户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欢迎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欢迎登陆我公司网站,了解我们的产品和所能为您提供的理化检测仪器、计量器具和服务。 对产品的改进和进一步完善,是我们一贯的追求,本说明书中产品的改动,恕不再另行通知。

一、简介 DR-01型圆球直径、椭圆度测量仪,采用比较法检测球体的直径偏差和球面的椭圆度等误差。最突出的特点是测量精确、灵敏;操作简便、快捷。该检测手段投资小,并且可根据用户的需要配置高、中、低精度及不同量程的检测表头以适应不同的检测需要。广泛应用于钢球、轴承制造和使用行业的钢球检定、分选及其它行业相似结构的研究分析。 二、技术参数 1.球形体直径测量范围:-----------3~50毫米 2.测量仪表分度值:----------------0.002毫米 ----------------0.001毫米 --------------0.0005毫米 --------------0.0002毫米 3.外形尺寸:-------------280×260×355毫米 4.重量:-----------------------14公斤 标准配套的测量仪表分度值为0.001毫米,示值范围为±0.03毫米。

球杆仪作业指导书

东莞程工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Dongguan Cheng Go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球杆仪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版次A/0 页数共15页 受文单位□总经办□营销中心□资材部□人力资源部□生产部?品质部□研发部□工程部 □财务部□ISO小组□售服部□采购部 核准审 核 制 定 汪敏

东莞程工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Dongguan Cheng Go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文件编号:CG-QC-03-002 版次页次制订部门制订日期修订日期 文件名称球杆仪作业指导书A/03/15品质部2015/11/25/ 检验项目图示检验步骤品质要求工量治具作业时间1. 仪器介绍 所需仪器名称如图所示。

东莞程工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Dongguan Cheng Go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文件编号:CG-QC-03-002 版次页次制订部门制订日期修订日期 文件名称球杆仪作业指导书A/04/15品质部2015/11/25/ 检验项目图示检验步骤品质要求工量治具作业时间 2 球杆仪中心座在机床上的定位 将带有磁性的工具球 碗安装在适当的刀柄 上。注意:以免工具球 碗被夹坏,只要工具球 碗夹紧时用手转不动即 可。 将刀柄安装在机床主 轴上。 发指令让控制器将主轴 定向并锁紧主轴。通常 控制器指令为M19。 1.工具球碗 2.刀柄 核准:复核:审核: 制订:

东莞程工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Dongguan Cheng Go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文件编号:CG-QC-03-002 版次页次制订部门制订日期修订日期 文件名称球杆仪作业指导书A/05/15品质部2015/11/25/ 检验项目图示检验步骤品质要求工量治具作业时间 球杆仪中心座在机床上的定位 将机床移动到球杆仪中心座的所在位置。中心座放置在机床床身上,工具球碗应该定位在中心座上方大约65mm处(英寸)。 将磁力中心座上旋钮松开,使得中心球落到中心座中。 核准:复核:审核: 制订:

小麦粉各项检测项目方法步骤和计算

1. 小麦粉白度 (1)检验方法:白度测定仪法 (2)操作步骤: ①样品预处理:将待测小麦粉充分混匀。 ②制作白板:按白度仪所提供的样品盒装样,并根据白度仪所规定的方法制作白板。 ③白度仪校准:按所规定的操作方法进行,用标准白板进行校准。校准后读数为85.8±0.1,超过范围应重新校准。 ④测定:用白度仪对样品白板进行测定,读取白度值。 ⑤测定次数:应进行平行实验。 (3)结果表示 ①表示方法 若校准读数为85.7,则样品白度值以白度仪显示数值减0.1表示。 若校准读数为85.8,则样品白度值以白度仪显示数值表示。 若校准读数为85.9,则样品白度值以白度仪显示数值加0.1表示。 ②重复性 平行实验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应超过0.2。 2. 小麦粉水分 (1)检验方法:105℃恒质法 (2)操作步骤: ①定温:使烘箱中温度计的水银球距烘网2.5cm左右,调节烘箱定温在105±2℃。 ②烘干温度:取干净的空铝盆,放在烘箱内温度计水银球下方烘网上,烘30min-1h取去,置于干燥箱内冷却至室温,取出称重,再烘30min,烘至前后两次重量差不超过0.005g,即为恒重。 ③称取试样:用烘干至恒重的小烧杯(铝盒)(W0)称取试样3g,(W1,准确至0.001克)。 ④烘干试样:将铝盒盖套在盒底,将小烧杯放入烘箱内温度计周围的烘网上,在105摄氏度下烘3h后取去,加盖,置于干燥箱内冷却至室温,取出称重后,

再按以上方法进行复烘,每隔30min取出冷却称重一次,烘至前后两次重量差不超过0.005g为止,质量记为W2。 (3)结果计算 ①公式:水分(%)= 100 1 2 1? W W W W - - 式中:W0—铝盒质量,g; W1—烘前试样的质量,g; W2—烘后试样的质量,g。 ②重复性 平行实验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应超过0.2%。 3. 小麦粉灰分 (1)检验方法:550℃灼烧法 (2)操作步骤: ①坩埚处理:将坩埚用盐酸溶液(1:4)煮1-2h,洗净晾干,用三氯化铁与蓝墨水的混合液在坩埚外壁及盖上写编号,置于550℃±10℃马弗炉内灼烧 30min~1h,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反复上述过程直至两次恒重之差小于 0.0002g,记录坩埚质量m0。 ②样品称量:称取混匀试样(m)2-3g,准确至0.0002g于处理好的坩埚内。 ③炭化:将盛有样品的坩埚放在电炉上小火加热炭化至无黑烟产生。 ④灰化:将炭化好的坩埚慢慢移入550℃±10℃马弗炉内,斜盖倚在坩埚上,灼烧2-3h,直至残留物呈灰白色为止。冷却至200摄氏度以下时,再放入干燥器冷却,称重。反复灼烧冷却称重,直至恒温(两次称量之差小于0.0002g),记录质量m1。 (3)结果计算 ①公式:灰分(%)= ()10000 100 1? ?W m m m - - 式中:m0—坩埚质量,g;m1—坩埚和灰分质量,g; m —试样质量,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