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对平面设计的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对平面

设计的启示

吴 珊/Wu ShanThe Inspiration of Gestalt Psychology to Graphic Design

视知觉是心理学和平面设计学共同的研究对象。一直以来心理学家们都想确定,在视觉过程中人的眼和脑是如何共同起作用关键词:格式塔心理学;视知觉;平面设计摘 要:视知觉是心理学和平面设计学共同的研究对象。本文以格式塔心理学为理论依据,阐明了视知觉认识的特征和规律,从人类最为直接的视知觉反应来阐述平面设计的方法,重点放在了分析和研究图形形式的创造上面。在今天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社会,人们需要更为有效地选择吸收有用的信息,因此对图形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平面设计师应该从视知觉的特征中寻找一些平面设计的突破口,通过了解视知觉的形成过程,探讨大脑对视觉所传送信息的处理和理解方式,把平面设计改进得更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这也是本文探讨平面设计中视知觉规律的目的所在。

Key words: Gestalt psychology, visual consciousness, graphicdesignAbstract: Visual consciousness is the collective study subject ofpsychology and graphic design. This article takes the Gestalt psy-chology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 andrule of visual consciousness, elaborates the method of graphicdesign from human most direct response of visual consciousness,and places emphasis on the study and analysis on the creation ofgraphic form. Now the society is flooded with information, sopeople need choose and absorb useful information effectively.Therefore, the requirement for graphs becomes higher and higher.Graphic designers should search for some inspiration of graphicdesign from the characteristic of visual consciousness, discuss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understanding way by learningthe process of visual consciousness formation, and improvegraphic design to conform to human's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demand, which is also the intention of discussing the ruleof visual consciousness in graphic design.的,作为设计师,我们同样十分关注这个问题。平面设计是一种视觉语言,也是一种有意味的视觉表现形式,平面设计的形式感是设计作品中备受关注的中心,研究探讨平面设计应该首先从“形”开始,这也是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的出发点。“形”在早期被理解为物体的外形、体积、空间切割,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任何“形”都是经验中的一种组织或结构,而且与视知觉活动密不可分,它把观赏者对“形”的知觉组织也纳入“形”的整体研究,这样“"就成了设计师与观赏者共同创造的东西,是主观存在的。格式塔心理学这一概念的提出,突破了传统心理学中知觉与思维之间不可逾越的界限,同时也为设计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文以格式塔心理学为理论依据,阐明了视知觉认识的特征和规律,从人类最为直接的视知觉反应来阐述平面设计的方法,重点放在了分析和研究图形形式的创造上面,试图通过对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的研究和借鉴来指导我们的平面设计。在今天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社会,人们需要更为有效地选择吸收有用的信息,因此对图形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平面设计师应该从视知觉的特征中寻找一些平面设计的突破口,通过了解视知觉的形成过程,探讨大脑对视觉所传送信息的处理和理解方式,把平面设计改进得更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这也是本文探讨平面设计中视知觉规律的目的所在。一、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根据其原意也称为完形心理学。 1912年在德国诞生,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格式塔心理学主张在观察现象的经验时要保持现象的本来面目,不能将它分析为感觉元素,并认为现象的经验是整体的或完形的(格式塔),所以称为格式塔心理学。由于这个学派初期的主要研究是在柏林大学实验室内完成的,故有时又称为柏林学派。它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反对美国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元素主义,也反对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公式,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经验不等于感觉和感情等元素的集合,行为也不等于反射弧的集合。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魏特海默、苛勒、考夫卡等人。(一)格式塔心理学简述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一词的音译,本意是指形式、形032008年 第伍期VF DESIGN

Desig

设计语境Design Area2008年 第伍期

VF DESIGN设计语境Design Area

状或一种被视觉分离出来的整体,它有两种含义:1.事物具有特定的形状或者形式;2.指一个实体对知觉所呈现的整体特征,即完形的概念。[1]因此,格式塔心理学可以说是“形”的心理学。中文一般将格式塔译为完形,称格式塔心理学为完形心理学,这比较符合格式塔心理学的本意。因为格式塔学说认为人在视知觉过程中,总是会自然而然地有一种追求事物的结构整体性或完形性的特点。当客观外界的某一事物呈现在我们感官面前时,内心会有一个格式塔与之对应,当内心的格式塔与客观事物不相符时,格式塔就出现“缺陷”,此时人的内心就表现出弥补自身缺陷的活动倾向,活动的结果使格式塔本身达到完善化或形成良好的“完形”。英文常将格式塔译成“form”(形式)或“shape”(形状),这两种译法似乎都不够准确,因为它们强调的都是客体的特征,而没有知觉主体的参与,与格式塔的真正含义有一定距离。格式塔这个词最先是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埃伦菲尔斯提出的,最初是应用在听觉领域。埃伦菲尔斯在1890年所写的《论格式塔特质》一文中通过对音乐曲调的分析提出了这一概念。在文中他强调了曲调的整体性,认为一首乐曲决非是连续音符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一种格式塔特质,即内在的整体性。也就是说,对一首乐曲,除了要分析它的个别元素外,还要注重它的整体性、完形性,由此埃伦菲尔斯提出了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整体不等于部分相加之和,整体是由部分组成,但先于部分,部分不能决定整体。这一理论观点成为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理论基点之一。[2]埃伦菲尔斯提出的格式塔概念后来由三个德国人魏特海默(M. Wertheimer)、苛勒(W. Kohler)和考夫卡(Kurt Koffka)继承发展并形成了格式塔心理学,使之成为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格式塔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人类知觉与意识上的问题,是最早对视知觉进行研究的学说,虽然它主要探讨的是心理学的一些感知觉问题,但其基本理论却被应用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思维、记忆、学习等方面,因此,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极为广泛,诚如我国已故心理学家杨清所言:“格式塔学派是一个内容较为复杂,体系较为严整,理论较为精密,影响较为广阔,极富于迷惑力的心理学派。”目前,格式塔心理学仍是极富影响力的心理学学派之一,它作为心理学发展中的一种新兴理论和新生力量,有力地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纵观格式塔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由早期研究人类的知觉现象开始,到后来应用在学习、记忆等领域,贡献可谓十分卓著。格式塔心理学于1912年创立于德国柏林大学,其创始人是魏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魏特海默早年从事似动现象和人类知觉的研究,最早提出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观点。1912年,他发表论文《关于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首次对格式塔心理学作了系统的陈述,标志着这一学派的正式诞生。魏特海默认为视觉元素的组织是所有心智的基本,而且是与生俱来的,并不需要刻意地去学习。他把视觉元素组织的因素定为知觉组织规律,也就是后面要提到的完形原则、类似原则、恒常原则等规律。苛勒对黑猩猩的学习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提出了学习的顿悟说,他也涉及到了一些知觉审美问题。考夫卡则是格式塔心理学的宣传者,他使格式塔心理学理论更加系统化,而且三人之中也只有考夫卡较为系统地研究过艺术心理问题。1933年,由于纳粹当政,格式塔学派的三位领导人为免遭纳粹迫害相继移居美国,格式塔心理学在其诞生地德国已降到了无足轻重的地位,逐渐为人们所淡忘,而在美国却正式得以传播,有了发展的良机。魏特海默任教于柏林大学时期的受业弟子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是让格式塔心理学得以大放异彩的关键性人物,他进一步发展了格式塔心理学,系统地尝试将格式塔心理学应用于视觉艺术研究中去,用现代心理学的新发现和新成就来解释艺术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而使格式塔心理学发展成格式塔心理美学,在西方现代美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取得了将格式塔心理学运用于艺术(尤其是视觉艺术)研究的突破性进展,使之形成了在西方美学界具有较大影响的格式塔美学学派。鲁道夫·阿恩海姆是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而视知觉在艺术创作和鉴赏中的规律就成了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研究中心。[3](二)格式塔心理学视知觉原理1.感觉与知觉感觉和知觉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它们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却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感觉和知觉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的第一步,是我们关于世界一切知识的最初源泉,人只有通过感觉和知觉,才有可能逐步认识不依赖于他而存在的客观世界。感觉和知觉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人类对感042008年 第伍期

VF DESIGN设计语境Design Area

觉和知觉的认识愈加深刻。心理学中的感觉是指感觉器官,如眼、耳、鼻、皮肤和舌,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4]它是一种最简单而又最为基本的心理过程,在人的各种活动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活动,比如思维、情绪、意志等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感觉是人了解自身状态和认知客观世界的开端,是一切知识的源泉,但是纯粹感觉在实际中是很少的,除了刚出生的婴儿外一般感觉总是和知觉联系在一起的。知觉指的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和主观状况整体的反映。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当前的客观事物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在头脑中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直观形象的反映。但是,知觉和感觉又是有区别的,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性。人脑中产生的具体事物的印象总是由各种感觉综合而成的,没有反映个别属性的感觉,也就不可能有反映事物整体的知觉,所以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感觉到事物个别属性越丰富、越精确,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完整、越正确。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但绝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大量感觉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后形成的有机整体。例如,一只苹果放在我们的面前,它的颜色是红色的,质感是光滑的,气味是芳香的,味道甜滋滋的,这些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等都属于感觉,而将这些对颜色、质感、气味和味道感觉信息的整合,可以获得苹果的知觉。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苹果,每个苹果的色彩、形状和味道也不尽相同,我们却可以认识苹果这个概念。显然,知觉还包括了大脑的信息加工,它不是被动地获取外部事件的信息,而是积级地、主动地、有组织地获取信息可见,正如阿恩海姆指出的:“被称为‘思维’的认识活动并不是那些比知觉更高级的其他心理能力的特权,而是知觉本身的基本构成成分。”[5]2.视知觉我们经常说:“我看见了一件东西”,“我看见了周围的世界”。这里所说的“看见”,究竟具有什么样的含义呢?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实用目的来说,观看只是为实践活动指引方向的基本手段,阿恩海姆是这样解释观看的:通过一个人的眼睛来确定某一件事物在某一特定位置上的一种最初级的认识活动,此即“观看”,这也是大多数人对“观看”的理解。[6]但紧接着阿恩海姆又申明“观看”的内容“并不仅仅如此”,那么“观看”究竟还包括哪些东西呢?通过进行大量的科学实验,阿恩海姆揭示出这样一个事实:视觉不仅仅是一种观看活动,它更是一个理性思维的过程。为此,阿恩海姆提出了一个颠覆传统哲学和一般心理学的概念:视觉思维。在传统心理学中,知觉与思维之间的区别和界线一向是非常分明的,传统心理学认为,知觉是对客观刺激物的直接反映,是人的心理过程中低层次的认知心理现象,属于感性认识范畴;而思维则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映,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的特征,它是心理过程中高层次的认知心理现象,属于理性认识范畴。阿恩海姆提出的视觉思维概念,打破了知觉与思维之间严格界限的缺口,他指出:知觉,尤其是视知觉,具有思维的一切本领,视觉活动完完全全是一种积极的活动,它不仅具有选择性,还具有完形性、持久性,能够把对象简化、组合、抽象、分离。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看一个立体的球体时,它的背面是我们的眼睛所看不见的,但我们仍然会把它知觉是一个完整的球,这个隐藏在背面的球半面仍可以被我们“看”到。当我们看一个人的面部时,连他背后的头发也成了我们所接受到的整个图像的一部分。可见人的视觉决不是同一种类似机械自制外物的照相机一样的装置,因为它不像照相机那样,仅仅是一种被动的接受活动,外部世界的形象也不是像照相那样,简单地印在接受一切的感受器上。当代另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英国的贡布里希也曾指出:“看见不是记录,而是整个机体对刺激我们眼睛深处的那些光线模式的反应。世间根本没有无偏见的眼睛,看见就是解释。”[7]可见,视觉器官不是为了认识而存在的,而是为了生存进化来的,这种进化的结果,导致了视觉在认识事物时具有特殊的思维倾向,视觉活动是一种人类精神的创造性活动。3.格式塔视知觉组织特征格式塔学派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最突出的还是它在视知觉领域的研究,知觉问题是格式塔学派早期研究的重点,格式塔心理学的原理也主要是通过研究知觉得到的。正如考夫卡所说:“格式塔学说不只是一种知觉的学说,它甚至也不只是一种心理学的理论,然而它却起源于对知觉的研究,并且在已进行的实验工作中,比较成功的部分,都是由对知觉进行的研究所提供的。我们可以说,两者相依相从的关系就在于:一方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