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复习大纲

管理学原理复习大纲
管理学原理复习大纲

管理学原理复习大纲

1、管理概念

是管理主体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管理客体实施整合、协调,以达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2、管理的特征

(1)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2)管理是效率和效果的统一

(3)管理是维持和创新的统一

(4)管理是理性手段和非理性手段的统一

3、管理两重性

即管理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是由一般生产过程决定的;管理的社会属性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管理的自然属性使其成为现代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之一,管理的社会属性也使其成为生产关系的实现方式之一。管理的权力是基于生产资料所有权;生产关系必须通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的管理体现。

4、学习管理两重性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总结我国管理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2)有利于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对我们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3)有利于揭露资本主义管理维护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4)有利于结合国情随机制宜地学习、运用及探索具有特色的管理模式

5、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6、组织的概念

是为实现某一共同目标,经由分工与协作,及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群集合系统。

7、非正式组织的概念

是人们在共同进行工作或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基于具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以维护共同的利益、满足共同的需要为目标自发形成的松散团体。

8、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9、管理者的概念

是正式组织内拥有正式职位,运用组织授予的制度权力做出决策,负责指挥别人的活动并承担对组织实现预期目标做出贡献的责任的各类主管人员。

10、管理者的分类

(1)直线管理者:是位于组织指挥链上对整个组织或其中某个层次的一个单位的活动,实行综合统一管理并负有全部责任的管理者。

(2)职能管理者:是只负责组织某一层次的某一项职能活动的管理者。

11、管理者的角色

○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

○2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

○3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

12、管理者的素质

(1)管理者的身体素质

(2)管理者的心理素质

(3)管理者的品质

(4)管理者的管理道德管理道德是管理者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有: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实事求是等。

13、管理者的能力

◆技术技能

◆人际技能

◆概念技能

14、管理的客体是指管理活动中的接受者、对象,即组织的各类资源

15、资源配置的概念

是指管理者对组织有限的各种资源,依据组织目标和产出物内部存在的结构要求,在数量、质量各方面进行合理的配比,使之在整个产出过程中始终保持相应的比例以保证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取得高效益,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

16、管理环境的概念

是指影响管理系统生存和发展的一切要素的总和。

17、管理环境的分类

◆管理的一般环境

○1政治法律环境○2经济环境○3科学技术环境

○4人文社会环境○5自然环境

◆管理的特殊环境

○1用户○2供应商○3竞争者

○4管理机制○5战略同盟伙伴

18、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泰勒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主要著作有《科学管理原理》和《科学管理》。泰勒的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效率。

19、韦伯的组织理论

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主要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般经济史》、《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等。认为权力是组织的基础。

20、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1916年出版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标志着一般管理理论的形成,其主要内容是:

(1)从企业经营活动中提炼出管理活动

(2)倡导管理教育

(3)提出五大管理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4)提出十四项管理原则:○1劳动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人员报酬○8集中○9等级制度○10

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团队精神

21、闵斯特伯格的工业心理学思想

被尊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主要著作有《心理学与经济生活》工业心理学的目的就是追求个人在工业中的最高效率和最适宜的环境条件。

22、人际关系学说(梅奥)

运用自然科学中实验、观察等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其目的是通过研究人的行为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来预测、控制、引导人的行为,达到充分发挥人的作用,调动人的积极性。

23、马斯洛的五种需要层次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敬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24、麦格雷戈的X—Y理论

把传统的管理观点称为X理论,而Y理论则是建立在对人性和人的行为动机更为

恰当的认识基础上。X理论的假设是静止地看人,而Y理论则是以动态的观点来看人。

25、西蒙与管理决策学派

决策的基本过程: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审查活动

26、系统的概念

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它不断地同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而维持一种稳定的状态。

27、系统管理的特点

(1)以目标位中心,始终强调系统的客观成就和客观效果

(2)以整个系统为中心,强调整个系统的最优化而不是子系统的最优化

(3)以责任为中心,分配给每个管理人员一定的任务,而且要能衡量其投入和产出(4)以人为中心,每个员工都被安排做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并根据其业绩支付报酬

28、菲德勒的权变管理理论

认为任何领导形态均可能有效,其有效性完全取决于所处的环境是否合适。

29、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1)对人性的假设由经济人、社会人、决策人假设向复杂人假设转变

(2)管理职能由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向信息职能延伸

(3)“合工理论”向传统的分工理论提出了挑战

30、计划的概念

决策目标的导向下对组织和活动的具体过程作出规定,并进行统筹规划,从而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

31、计划的组成

○1目标设定○2预测的数据○3确定难题○4可支配的资金○5各项具体措施及其相互配合○6支持制定计划者○7时间条件和期限○8预测的效果

32、计划的工作原理

(1)限定因素原理:主管人员越是能够了解对达到目标起主要限制作用的因素,就越能够有针对性地、有效地拟定各种行动方案。

(2)许诺原理: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各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因而,许诺越大,实现许诺的时间就越长,实现许诺的可能性就越小。

(3)灵活性原理:计划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损失的危险性就越小。

(4)改变航道原理:计划的总目标不变,但实现目标的进程可以因情况的变化随时改变。

33、制定计划的程序

○1估量计划○2确定目标○3确定前提条件○4拟定可供选择的方案○5评价各种备选方案○6选择方案○7拟定派生计划○8编制预算

34、决策的概念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按照科学的程序和方法针对未来所要解决的问题,寻找各种可行方案。并在其中选择最佳方案的过程。

35、决策的分类

(1)按照决策的重复程度可分为:常规性决策、非常规性决策

(2)按照决策后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3)按照决策的层次可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基础决策

(4)按照决策过程的作用可分为:突破性决策、追踪性决策

(5)按照决策的目标多少可分为:单目标决策、多目标决策

36、决策的程序

○1确定问题和议题○2收集信息及制定备选方案○3选择方案○4执行决策○5反馈○6监督

37、影响决策有效性的因素

(1)风险和不确定因素

(2)参与和咨询

(3)组织调查

(4)个人因素

(5)群体因素

38、管理组织的概念

是指一些有着共同目标和利益的人们按照一定的原则和程序,进行的分工协作活动以及建立的相应机构。

39、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

(1)组织战略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2)组织环境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3)组织规模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4)科学技术队组织结构的影响

40、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1任务目标原则○2统一指挥原则○3管理幅度原则○4权责一致原则○5精干高效原则○6分工协作原则

41、组织结构设计的内容

部门划分、管理层次划分

42、职权的性质

是来源于职位的权力,是一种制度化的权力。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是一种合理合法的权力,并具有一定的职责和义务。

43、直线与参谋的关系

(1)直线职权与参谋职权的关系为主导与从属的关系

(2)正确发挥参谋的作用

(3)适当限制职能职权的使用

44、集权、分权、授权的概念

集权:是将做出决策和发布指示的权力集中在组织的最高领导层

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的管理层次上的分散

授权:是指管理者将其分内的某些工作托付给下属代为履行,并授予被托付人完成工作所必须的权力,使被托人有相当的自主权、行动权。

45、非正式组织的特征

(1)非正式组织存在群体目标和行为准则

(2)非正式组织有较为一致的群体价值观

(3)非正式组织有较强的凝聚力

(4)非正式组织具有不稳定性

46、正确处理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

管理者应该认识和研究非正式组织的特征,利用非正式组织的积极因素,协调非正式组织的目标与正式组织目标之间的矛盾,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非正式组织的积极因素:○1可促进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2可为组织成员提供满

足感;○3有利于开展创新活动。

◆非正式组织的负面影响:○1非正式组织的目标如果与正式组织冲突,则可能对正

式组织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2非正式组织要求成员一致性的压力,也会束缚成

员的个人发展;○3非正式组织的压力还会影响正式组织的变革。

◆有效利用非正式组织:○1识到它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允许并鼓励非正式

组织的存在,为它的存在提供条件,并努力使之与正式组织吻合;○2可以通过建

立和宣传正确的组织文化来影响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引导非正式组织积极参与

正式组织的活动。

47、组织变革的动因

外部环境因素、组织内部因素

48、组织变革的原则

◆适度变革原则

◆权变原则

◆系统原则

◆价值原则

49、学习型组织的概念

是指通过培养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发挥组织成员的创造性思维能留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弹性的、扁平化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50、人员配备的概念

根据组织结构中所规定的职务的数量和要求,对所需各类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择、使用、考评和培训的职能活动。

51、人力资源计划过程

(1)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2)人力资源的供给预测;(3)制定满足人力资源计划要求的行动方案。

52、内部招聘与外部招聘的优缺点

◆内部招聘的优点:○1能调动员工积极性;○2保持企业政策的连续性;○3人选更

准确;○4节省费用;○5减轻招聘工作的难度。

◆内部招聘的缺点:○1容易在雇员中引起不平;○2近亲繁殖;○3对于已有理想人

选的特定空缺职位再进行面谈实为浪费时间;○4可能产生一种把人晋升到他不能

胜任的职位的倾向。

◆外部招聘的优点:○1能接受外部新的思想,调整企业的知识结构,增强创新;○2

节省培训费用;○3能给组织内部造成竞争压力,使员工能积极表现。

◆外部招聘的缺点:○1招聘的费用高;○2外聘人员缺乏对企业的忠诚;○3进入角

色时间较长。

53、绩效评估的作用

(1)改进工作绩效

(2)未来工作变动的依据

(3)为职工目前的培训和将来的发展提供基础

(4)作为奖惩的依据

(5)实现沟通目标

53、绩效评估的方法

◆定量分析法

◆非定量分析法

(1)比较评价法:等级评估法、横向比较、强制分布

(2)绝对标准法:图表评价尺度法、关键事件法

54、领导的概念

是指导和影响群体或组织成员,为实现所期望的目标而作出的努力和贡献的过程或艺术。

55、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范围不同:管理范围大,领导范围小;

(2)作用不同:领导作用为指明方向、设置目标、创造态势、开拓局

面,管理作用表现在为组织活动选择方向、建立秩序、维持局面。

(3)主要功能不同:管理是解决组织进行效率,领导是解决组织活动

效果。

(4)侧重点不同:管理侧重于解决方法、程序与结果等问题,领导侧

重于处理好人的积极性问题及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问题。

(5)构成的要素不同:管理由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控制等项工作

组成,领导则主要由权力运用、激励、鼓舞、沟通和营造组织气

氛等工作构成。

联系各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有效的指导和引导,同时领导的思想和战略则需要有管理方面的有效实施和配合才能完成。

56、法定权、专长权的概念

法定权:是组织各级领导职位所具有的合法的、正式的权力。

专长权:是由于领导者本身具有某种专门知识、技能而获得的权力。

57、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

(1)管理者是被任命的,用正式权力影响他人的活动;领导者可以是任命的,也可以是在群体中自发产生的,可用正式权力或非正式权力影响他人的活动。

(2)管理者的作用在于通过管理在组织中建立良好的秩序;领导者的作用在于引导组织,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变革。

(3)管理者的工作偏重于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方面的工作;领导者的工作偏重于与人发生联系的工作。

(4)理想情况下,所有的管理者都是领导者;所有的领导者也不一定都是管理者。58、需要、动机、行为的概念

需要:有机体由于缺乏某种生理或心理的因素而产生的与周围环境的某种不平衡状态,也就是有机体对延续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须的客观条件的需要的反映。

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某一目标的欲望。

行为:是指有机体在环境影响下所引起的内在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外在反应。

59、双因素理论

赫兹伯格提出的,认为个人与工作的关系是一个最基本的方面,而个人

对工作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任务的成功与失败。把导致工作不满意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能够使人们产生满意感的因素称为激励因素。

60、控制的概念

是按既定的计划、标准和方法对工作进行对照检查,发现偏差,分析原因,进行纠正,以确保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

61、控制和计划的关系

(1)计划为控制提供衡量的标准;同时控制又是计划得以实现的保证。

(2)计划和控制的效果分别依赖于对方。

(3)一切有效的控制方法首先就是计划方法。

(4)控制工作本身也必须要有一定的计划。

62、控制的目的

维持现状、打破现状

63、控制的过程

◆确定标准

◆衡量工作

◆分析衡量结果

◆采取管理行动

64、控制的原理

(1)反映计划要求原理

(2)控制关键点原理

(3)组织适宜性原理

(4)控制趋势原理

(5)直接控制原理

(6)例外原理

65、有效控制的要求

(1)控制工作应确立客观标准

(2)控制系统应切合主管人员的个别情况

(3)控制工作应具有灵活性

(4)控制工作应讲究经济效益

(5)控制工作应有纠正措施

(6)控制工作要具有全局观点

66、预算的概念

是数字化的计划,是用数字来表示预计的结果。

67、管理审核的概念

是指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对企业的会计、财务、人事、生产、销售等方面的工作做定期和不定期的独立评价。

68、管理绩效评价的作用

(1)管理绩效评价可使组织全面地了解自身经营状况

(2)管理绩效评价为组织进一步调整经营战略提供依据

(3)管理绩效评价为组织完善、变革管理、提高综合竞争能力指明方向(4)管理绩效评价可以为组织成员的自我价值实现给予指导

69、目标的概念

是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的具体成果

70、目标的作用

基本作用:任何一个组织,一旦失去了目标,也就是失去了努力的方向,从而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具体作用:(1)具有指明方向支配活动的作用

(2)具有指导计划编制的作用

(3)具有激励作用

(4)具有凝聚作用

(5)目标是组织考核的依据

71、目标管理理论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和利克特等人创立的

72、目标管理的概念

是一种把目标作为管理手段,通过目标进行管理,以自我控制为主,注重工作成果的管理方法和制度。

73、目标管理的特点

(1)直接面向未来的管理

(2)注重成果与注重人相结合的管理

(3)一种参与管理

(4)强调“自我控制”的管理

(5)系统的管理

74、目标管理的优点

(1)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

(2)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其责任心

(3)有利于进行更有效地控制

(4)有利于暴露组织结构中存在的缺陷

75、目标管理的缺点

(1)恰当的目标不易准确地确定

(2)目标一般是短期的

(3)缺乏灵活性

(4)目前我国目标管理理论的宣传普及工作还远远落后于实际的需要

76、制度的特点

目的性、权威性、科学性、系统性、强制性、通用性、稳定性、应变性

77、制度的作用

(1)是企业管理和基础管理工作的前提

(2)是维护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必要条件

(3)既是规范员工行为的准绳,也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手段

(4)是使企业管理实现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必要途径之一

78、制度化管理的概念

是建立在组织制度基础上,以执行制度为基本手段约束、规范组织各部门及全体成员的行为,从而协调他们集体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

79、制度化管理的优越性及局限性

优越性:(1)个人与权力相分离

(2)体现出理性精神、法治精神和合理化精神

(3)符合大型组织管理的需要

局限性:只注重讲规律、讲科学、讲理性,而没有更多地考虑人的因素,忽视了人性,从而有时陷于僵化,产生了一定的负作用。

80、组织文化的概念

是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培育起来的、独特的且为组织全成员共同持有、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经营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一种综合体。

81、组织文化的特点

独特性、人本性、民族性、自觉性、可塑性

82、组织文化的功能

◆导向功能

◆凝聚功能

◆约束功能

◆激励功能

◆辐射功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