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率作用与二语习得_第二语言习得研究_2002年6月特刊评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3月

第35卷 第2期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bimonthly)

Mar.2003

Vol.35No.2频率作用与二语习得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2002年6月特刊评述

南京大学 文秋芳

2002年6月,剑桥大学出版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杂志年度特刊,集中讨论联想学习(associative learning)、频率作用(frequency ef2 fects)及其对二语习得理论的启示。与以往二十年的年度特刊不同,这一期采用了专题讨论形式。编辑部首先邀请英国威尔士大学心理学教授Nick Ellis撰写主题论文“Frequency effects in language processing”,然后邀请多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对该文进行评论。入选的评论文章由编辑部与Ellis共同商定,最后Ellis以“Reflec2 tions on frequency effects in language processing”为题撰文,一一回应专家们的批评。

为什么《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杂志要别出心裁,采用这种方式来讨论联想学习与频率作用呢?编辑Valdman在导言中描述了特刊出版的背景。过去几十年里,母语和二语习得领域几乎为“先天论”所独霸。近年来,多个新兴学科(如话语分析、语料库语言学、认知科学、心理语言学)的研究结果都反对不可调和的先天论,支持“学习语言与学习其他认知技能一样”的观点,提倡联想学习是人类学习活动的普遍形式,主张频率作用是联想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特刊采用多边讨论方式,为的是将频率作用与目前二语习得研究领域内的多个热点议题相联系,引发不同视野、不同角度的交锋,最终有助于建立完善的二语习得理论。

笔者认为,上述讨论反映了心理语言学的最新成果,具有开拓性、前瞻性。Ellis的主题论文对频率作用研究作了全面的文献综述,对二语习得理论的假设新颖独到。15位参评专家写出11篇角度各异的评论文章;而Ellis的回应可谓针锋相对,寸步不让。可以预测,该特刊将对二语习得理论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对未来二语习得的实证研究起到导向性作用。

一、Ellis二语习得理论概述

Ellis在主题论文中,首先介绍心理语言学对频率作用的多种研究,例如频率知识在音位、音位组合的识别与判断中的作用,频率知识对单词拼读、单词识别、词法习得、习语表达、语句理解、语法判断和句法习得的影响。这一系列研究表明,人们对不同层次语言现象的处理与加工都依赖于语言分布的频率知识。以此为基础,他提出了以频率为中心的二语习得理论。他的理论可以归纳为三个假设:

1.语言学习是范例学习

Ellis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范例的过程。流利运用语言的基础就是储存在记忆中的、过去经历过的大量言语范例。这些范例互相联系,形成一个网络,并从中涌现出以中心趋势(central tendencies)为特点的语言规律性。语言学习者要想准确、流利地归纳出语言的规律性,必须处理足够数量的范例。由于词库庞大、频率迥异(每百万词中,有的出现6万次,有的仅出现1次),加之结构种类繁多、面广量大,因此根据抽样理论,如果范例数量不足,个体语言经验就难以代表目标语言的整体内容,无法反映不同语言现象出现的相对频率和形义相配

的整体状况。

2.学习语法是掌握结构

Ellis提出,学习某种语言的语法不是学习规则,而是要逐步掌握成千上万的结构,并以此为基础抽象出以频率为导向的语言规律。结构是一个言语社区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的语言框架,也是个体成员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它独立存在于说话人大脑中,反映说话人的个性特征,也能反映其功能特点。它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可用于词素、单词、词法形态层面,也可用于短语、句子、语篇层面。结构不仅规定了语言的词法、句法和单词的功能,而且规定了语义、语用和语篇功能。一个结构能够提供某个话语框架的一部分,一个话语框架由好几个结构来决定。不同于传统语法和转换生成语法,这种结构语法(C onstruction G rammar)用于储存和处理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语块(chunks of language),而不是比语块小得多的词素或者单词。

3.频率是语言习得的关键

储存在大脑中的语言表征反映了形式—功能相匹配的出现概率,学习语言就是在这些语言表征之间建立联系,而联系的加强靠的是输入类型频率(type frequency)和练习频率(law of practice)。不同语言层次的所有规律,都源于学习者平时对语言输入频率分布特征的分析。每个学习者都必须经过这样的分析才能学会语言,而这种分析通常是在无意识的层面上进行的,因此频率是语言习得的关键。

二、来自二语习得研究专家的批评

语言现象本身存在着频率差异,频率能对二语习得产生影响,对这两点行家没有异议。但对Ellis提出的“频率是语言习得的决定性因素”这一假设,批评就比较多。

Bley-Vroman(2002)指出,频率不能解决语言习得中的所有问题。他说:“有许多内容只出现过一次,或者次数很少,但由于它们的凸现度高,就能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和随后的深度加工,其结果,这些内容就成了学习者语言知识的一部分”(213页)。Hulstijn(2002)举出了一些典型的反例,证明频率对二语习得的作用有时并不明显。例如,有些青春期以后开始学习外语的人,尽管接触第二语言的时间长于母语,但讲话仍带严重的外国口音,句法中仍旧存在一些终身难改的错误。Eubank和G regg(2002)指出,练习的作用极其有限。语言规则的掌握并不在于范例的数量,而是在于学习者能否根据有限的输入形成假设,不断进行尝试,并根据新的输入随时修订假设。Larsen2Freeman,R.El2 lis,G ass&Mackey,Harrington&Dennis也提出了类似质疑。

虽然Tarone(2002)总体上支持Ellis的理论,但也批评Ellis忽略了学习者的自主性与创造性。首先,学习者的注意程度会引发语言现象内化的自主选择性,随后的语言表达中能够体现学习者的创造性,他们各自选择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现自己的多重社会身份。与Tarone 之见类似,Larsen2Freeman(2002)批评Ellis忽视了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第二语言学习者不仅仅关注频率,而且对经常碰到的模式进行归类、抽象。高层次的抽象来源于互动,一方面对新输入形成自上而下的预测,另一方面新输入能对预测进行调整。

Eubank和G regg还抨击了支撑Ellis理论的连通语言学习模型,认为至今仍不清楚这种学习模型是否能反映人类学习的真实情况。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连通模型的抽象能力只局限于少量受过训练的范例,不能生成新的范畴;只是学习在两个单位之间建立联系,而不能识别线型结构,更谈不上掌握层级型结构。迄今为止,连通模型至多不过涉及某些词串,还没有涉及语法类别的学习。

简言之,极少数专家支持Ellis的论点,小部分人有保留地赞成,大部分人则表示反对。专家们的批评意见多集中在Ellis对频率作用的看法上。虽然,频率不仅影响输入转为吸入,而且影响语言加工的熟练与流利程度,但我们不能由此就推出“频率影响是二语习得的关键因素”的结论。二语习得过程非常复杂,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

2003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