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护理方案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口服方一、中药口服方组成:黄芪15g,金银花30g,马齿苋30g,桃仁12g,当归15g,木香15g,槟榔12g,槐米15g,仙鹤草30g,小蓟15g,枳壳15g,炒白芍15g,黄连15g,元胡15g,炙甘草3g。
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灌肠方1、仙鹤草30g,小蓟15g,紫草15g,白芷15g,血竭5g,桃仁10g,金银花20g,马齿苋30g,生黄芪15g。
水煎100ml,加入云南白药3g,庆大霉素8万IU,保留灌肠。
2、清热解毒方(1)白头翁30克、蒲公英30克、野菊花15克、黄连10克、败酱草30克。
(2)黄连10克、山栀子15克、金银花30克、白芍30克、防风10克、甘草6克。
(3)马齿苋30克、半枝莲30克、地榆15克、千里光30克、白芨12克。
3、清化湿热方(1)苦参30克、黄柏15克、槐花15克、地榆15克。
(2)马齿苋30克、白头翁30克、黄柏15克、苍术15克、大黄10克、明矾10克。
4、活血化瘀方(1)蒲黄15克、灵脂15克、丹参30克、当归15克、地龙10克、槟榔15克。
(2)乳香6克、没药6克、当归10克、白芷10克、皂荚刺15克、白芨30克、金银花30克。
5、瘀疡生肌方(1)生肌散10克、云南白药1克、青黛5克,溶于0.5%普鲁卡因100毫升中保留灌肠。
(2)锡散类、生肌散、云南白药各1克,溶于温水100毫升中,保留灌肠。
(3)白芨15克、紫草15克、青黛5克、五倍子9克、血竭3克、儿茶9克、甘草3克。
6、白头翁50克、黄连25克、苦参50克、白芍25克、大黄15克、土茯苓20克、黄柏20克、白芨30克、丹参40克、云南白药2克、乌梅30克。
治疗方法每日1剂,加水1000ml浸泡2h。
文火水煎2次,每次40min取汁,合并2次煎液后再浓煎至约200ml,放置沉淀后取汁150ml直肠给药。
晚睡前排空大便,取头低臀高左侧卧位,臀部抬高1Ocm,将18号导尿管轻轻插入病变部位,直肠病变者深约15cm,灌肠成功后继续保持臀部抬高1Ocm,左侧卧位30min。
理中丸加减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医案、配方

理中丸加减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医案、配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病,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即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个局限在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疾病。
这与结肠克隆病的肠壁内炎症性变化有鲜明区别,后者在肉芽肿样炎性过程中肠壁各层均受累。
但溃疡性结肠炎时所见的病理变化是非特异性的,也可在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和淋菌性结肠炎中见到。
大多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都累及直肠,但如病变局限在直肠则可称为溃疡性直肠炎。
现在还不知道为什么有些病例的病变仅局限在直肠,而另一些则整个结肠受累。
多数炎症向近端扩展,侵犯左侧结肠,约有1/3患者整个结肠受累,称为全结肠炎。
在10%的全结肠炎患者中末端数厘米回肠也有溃疡,称为反液压性回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时病变区域都是相邻的,罕有呈节段性或跳跃式分布。
决定疾病严重性和病期的因素还不清楚,可能这些因素与免疫紊乱的范围有关。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学“下痢”、“肠癖”、“滞下”、“血痢”等范畴。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较长,发作频繁,缠绵难愈,临床治疗较为棘手。
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因外感湿热毒邪,或因脾胃素虚,或因饮食不节,嗜食肥甘,或劳倦太过,或忧思郁怒,情志不遂,气血逆乱等脾失健运,湿热内蕴,下注于肠腑而为病。
临床观察证实,大部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或迁延已久,“壮泻之余,定无完气”,久泻久痢导致脾虚,或因虚致泻,或因泻致虚,二者互相影响。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多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虚(脾虚、肾虚、脾肾虚),湿热,气(气郁),瘀。
主要致病因素为湿热。
病理基础以脾虚为本,湿热、肝郁、瘀血为标。
临床上治疗以“清利湿热,温肾健脾”为主,兼以“疏肝、化瘀”。
中医辨证论治疗效好。
【临床应用】张子尧于2005年4月~2007年3月期间,运用经方理中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盛、寒热夹杂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0例,获得了满意效果。
证见腹痛绵绵不已,长期大便溏薄,脓血杂下,甚或滑脱不禁,里急后重较轻;常伴有畏寒怕冷,神疲短气,脘腹胀满,面色黄白,舌淡苔润或兼腻苔,脉沉细或濡滑。
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共30张PPT】

• 腹泻严重者遵医嘱给予止泻剂。
• 监测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电解质等指标。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护理措施】
• 准确记录24h出入液量。 • 遵医嘱补充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等,注意铁剂宜饭后服用。 • 腹泻严重者遵医嘱给予止泻剂。 • 监测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电解质等指标。
直肠和横结肠粘膜分别可见弥漫性充血水肿、点、片状糜烂溃疡,覆污苔 和脓性分泌物,渗血,脆性增加。
诊断
1.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粘液血便伴腹痛者就应怀疑本病。 2.纤维肠镜检查可见大肠粘膜充血水肿,有多发性溃疡,或虽无溃疡
,但粘膜粗糙,血管模糊,碰后易出血,或见假性息肉,以上镜下表 现均提示为本病,再做粘膜活检可确诊。 3.没有条件做肠镜检查的患者,可作钡剂灌肠,一般也可确诊。
二、粪•便检查营活养动期状有粘况液脓改血便变,反表复检现查包为括常体规、重培增养、加孵化,等均皮无特肤异病和原体粘发现膜。 湿润、有弹性,毛
按本病起病缓急与病情轻重,一般可分三种类型。
发有光泽。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充气后可见宽大的粘膜皱襞环绕肠腔,构成完整的倒三角形,均匀分部的三角形皱襞使横结肠肠腔呈典型的三角弹秤样
• 肠内水、钠吸收障碍。继发性吸收不良。
【护理目标】
• 病人大便次数减少。 • 恢复正常的排便型态。
腹泻
【护理措施】
• 给予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低渣、
高营养饮食,勿食牛奶和乳制品。 • 病情严重者,给予禁食,从静脉补充营养及电解质。
• 保留灌肠时,指导病人正确体位(左侧卧位),药液量(小于 200ml)及灌肠后的注意事项(抬高臀部左侧卧位0.5h)。
溃疡性结肠炎护理措施

溃疡性结肠炎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1.休息给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以减少病人的胃肠蠕动及体力消耗。
2.饮食护理急性发作期和暴发型病人应进食无渣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禁食生冷食物及含纤维素多的蔬菜,病情严重者应禁食,并给以胃肠外营养,使肠道得以休息利于减轻炎症,控制其症状。
3.腹泻护理将病人安排至离卫生间较近的房间,或室内留置便器。
要指导病人和家属做好肛门及周围皮肤的护理,如手纸要柔软,擦拭动作宜轻柔,便后用肥皂与温水清洗肛门及周围皮肤,清洗后轻轻拭干,必要时给予抗生素软膏涂擦以防皮肤破损。
注意观察粪便量、性状、排便次数并做好记录。
4.心理护理应耐心向病人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使其了解并积极配合治疗,注意生活中自我调节。
让病人认识到不良的心理状态不利于本病的修复,帮助病人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5.药物护理应向病人及家属讲解药物的用法、作用、副反应等,教给病人宜饭后服用柳氮磺胺吡啶,以减少其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副反应。
对采用灌肠疗法的病人,应指导病人尽量抬高臀部,达到延长药物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的目的,增加疗效。
6.严密监测病情注意监测病人的体温、脉搏、心率、血压的变化,观察病人的皮肤弹性有无脱水表现。
使用阿托品的病人应注意观察腹泻、腹部压病及腹部肠鸣情况,如出现鼓肠、肠鸣音消失、腹痛加剧等情况,要考虑中毒性巨结肠的发生,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积极采取抢救措施。
怎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三大锦囊可解决

怎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三大锦囊可解决*导读:溃疡性结肠炎会引起粘性脓血便、腹痛的典型症状,是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重大疑难问题疾病,让患者受近了折磨。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需要长期的保养和治疗,反复性的发作为主要特征。
使用中医上的保养治疗,可以对疾病有促进缓解的积极作用。
*怎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药缓解取来药材主配方:白头翁20g、黄柏10g、黄连10g、黄芩10g、大黄5g、槟榔10g、当归10g、木香10g、炙甘草15g。
对于病发腹痛、下痢脓血,肛门灼热,泻而不爽。
苔黄腻,脉滑数,是大肠湿热型症状治疗。
*怎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粒细胞吸附治疗粒细胞吸附治疗主要是在溃疡性结肠炎时,在激活的粒细胞特异性浸润大肠黏膜,逐步经蛋白分解酶和活性酶疗效,使大肠黏膜呈弥漫性溃疡。
病情呈现持续慢性型或反复迁延型使溃疡逐渐加深,并有穿孔的危险。
重症病例伴剧烈腹痛、发热、需禁食和静脉输液。
*怎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抗感染药:水杨酰偶氮磺胺吡啶对治疗各部结肠炎,防止并发症有较好疗效。
有新霉素和酞磺噻唑也有效用。
另外一种是激素治疗,通过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可的松和强的松可改进全身状况,使病程缓解,排粪次数减少,复发症状减轻和食欲增加。
静脉滴注,症状改进后改用肌肉注射。
皮质激素对缓解症状比可的松效用较好,但维持缓解的效用不如可的松。
这种治疗如症状无改进,不应继续超过2周。
其中一种免疫抑制药,硫唑嘌呤,每天1次,可改变病的进程,6硫基嘌呤(6-MP)与激素合用可减轻症状。
*怎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保留灌肠和止泻药常用于直肠和乙状结肠炎,可减轻症状,促使溃疡愈合。
止泻药能够减少排粪次数,减轻腹痛,经常使用的复方苯乙哌啶、可待因和复方樟脑酊。
对于急性发作的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引起中毒性巨结肠,应警惕的慎重使用。
中医药治疗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科普

中医药治疗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科普溃疡性结肠炎为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表现。
现代医学认为无法治愈、需要终身服药,而中医认为并非如此。
治不好原因在于西医治疗药物的局限性以及对溃疡反复发作病因的片面性:狭隘地认为每次复发是由于免疫系统失调引起的,而不反思是什么导致免疫失调而引起溃结复发。
中医注重辨证治疗,下面我们就来科普一下关于中医药治疗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知识一、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肠道湿热证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便下脓血,便次较多,口干口苦,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肠化湿。
方剂:芍药汤。
常用药物:黄连、黄芩、白芍、木香、甘草。
临证加减:如大便带血,加地榆、仙鹤草、槐花;如热盛入络,出血不止,加水牛角片、赤芍、丹皮、生地、黑山栀;湿浊较重,舌苔垢腻,加石菖蒲、生苡仁、败酱草。
2、虚弱证主要症状有腹部隐痛,大便溏薄,食欲不振,稍进油腻则腹痛腹泻,神疲乏力,舌质淡,体胖大,边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化湿。
方剂:参苓白术丸。
常用药物:党参、白术、茯苓、山药、扁豆、薏苡仁、砂仁、陈皮、甘草。
临证加减:如食欲不振,大便夹有不消化食物,加神曲、焦山楂;肝郁脾虚,腹部隐痛,痛则欲泻,合以痛泻要方(白术、白芍、防风、陈皮)加木瓜;脾肾两虚,大便稀薄,或五更黎明腹泻,畏寒怕冷,加理中丸(党参、干姜、白术、甘草)、四神丸(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补骨脂)。
3、食滞胃肠证对于食滞胃肠的患者,其症状主要是腹胀肠鸣,一旦发生腹痛,即可腹泻,泻完腹痛稍减,一会又腹痛腹泻,厌食呕吐,治法:我们主要运用保和丸进行消食导滞,调和脾胃。
方剂:药方中山楂、神曲、莱菔子、麦芽、半夏、陈皮、茯苓进行煎服。
假如患者恶心呕吐,加入蔻仁和胃止呕;如果食欲不振,加入藿香、佩兰、芳香醒胃。
4、毒热壅盛证对于毒热壅盛的患者,其症状主要是发病比较急,头疼烦躁,恶心呕吐,胃胀不消化,腹痛剧烈,舌苔发黄。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

溃疡 性结肠炎 ( U C )是大肠黏膜 的慢性 炎症和溃疡性病 变 ,从直
迁 延 日久不 愈 ,使者 身心健康生 活质量大受 影响 。最 近几年我科 共收 治 溃疡性 结肠炎 患者2 6 8 例 ,取得 了 良 好 的疗 效 ,现 将溃疡 性结肠 炎 中西 医结 合治疗及护理体 会总结如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1 . 1一般 资料 2 0 0 7 年1 月至2 0 1 1 年5 月 ,收住 溃疡性结 肠 炎患者2 6 8 例 ,将 其随 机分 成两组 。治疗 组 l 3 4 例 ,男 7 0 例 ,女6 4 例 ,年 龄 1 8 - 6 3 岁 ,病程 3
国匣
日睚同
2 0 1 3 年2 月第 1 1 卷 第5 期
・
临床护理 ・ 3 5 5
溃疡性结肠炎 的 中西 医结合治疗及护理
解 彩 丽 宋 良芳 孙 小 芝
( 山东省 即墨市 中医医院肛肠 科 ,山东 即墨 2 6 6 2 0 0 )
【 关键 词 】 溃疡 性结肠 炎 ;中西 医结合 ;中 医护 理 中 图分类 号 :R 4 7 3 . 5 文 献标 识码 :B 文章 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0 5 — 0 3 5 5 — 0 2
肠开始发病 ,临床多 见弥漫性偶 见节段性分 布 ,降结肠 与 乙状 结肠受 累 ,严重者 可涉及整 个结肠及 回肠末端 。主要症状为 大便粪质 稀溏 、 排 便次数增 多 、便 下赤 白脓血 以及排便 不尽 。多 因外感 寒湿暑 热之邪 气、忧郁恼 怒 、精神 紧张 ,内伤 不洁生冷之 物 ,或病 后体虚 ,先天禀
天 活动量 。
参 考 文献
精确评估 。若采 用护士观察 老年患者 夜间 睡眠行为的方法 ,应注意 观 察频度 以及观察 结果的可信 度 。护士 于夜 间常 规查房 时检 查尿布 的措 施不 合适 ,检查 尿布 的护理 行为可 导致老年患 者醒转 ,影响其睡 眠质 量 。对 于老年 患者 ,护 士首先应评估 其压疮危 险度和 睡眠情况 ,然后 决定 检查频度和 时间 ,检查 时 间应 安排在老年 患者 自然 醒转的时段 。 对于 老年患者 ,可采取 以下管理措 施改善 睡眠 :减少 夜间病房 内的灯 光和 噪音 ;个 体化夜 间护理 ;调整 作息时 间,增加 白天活动量 ,减少 白天打盹 ,且白天尽量 不让其躺在 床上 ;多到户外晒 太阳或使用 光照 疗 法 ;在病 室 内使用 薰衣 草油 。为 了保证 效果 ,应 综合 使用 以上 措 施 ,尤其减 少灯光和 噪音、个体化 夜间护理 、调整作 息时间 、增 加 白
慢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bwdh

五、实验室及其他特殊检查
(一)血液检查
发生低血色素性、小细胞性贫血; 急性期中性粒细胞增多。 血浆第Ⅴ、Ⅵ、Ⅶ因子活性增加和纤维蛋白原增加,
血小板增多,呈高凝血状态。 严重者血清蛋白降低,α1和α2球蛋白明显升高。 在缓解期如α2球蛋白增加时,常预示复发。 本病发作时,如γ球蛋白下降常提示预后不良。
2.单方验方
(1)五倍子,吴茱萸,肉桂各6克,用醋调 如水糊状,摊在纱布上,盖于脐上,如泻止, 即可除去,时间不可太长。适于一般久泻之 病人。
(2)验方:
粉葛根3g,炒山药、云茯苓、石榴皮、香 谷芽、赤石脂(先煎)各 12g,米炒荷蒂3枚, 补中益气丸9g,水煎服,治疗脾肾虚久泻。
3.中成药 脾胃虚弱,可服用人参健脾丸; 脾胃虚弱而偏寒,用附子理中丸、理中丸; 湿热下注,服用连蒲双清片; 久泻中气下陷者,用补中益气丸; 脾肾阳虚者,用四神丸; 久泻不止者,可服用泻痢固肠丸等。 补脾益肠丸;
六、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 慢性细菌性痢疾、 慢性阿米巴肠病、 血吸虫病、 克隆病、 结肠癌、 肠道易激综合征等相鉴别。
七、中西医综合治疗 (一)西药治疗
1.一般治疗
在急性发作期或病情严重时应卧床休息,其 他一般病例也要注意适当休息,但可做些轻 便工作。
避免精神紧张与忧虑,必要时给予镇静安定 药如利眠宁、安定、苯巴比妥等。
肉桂9g 、白术15g 、炮姜12g、茯苓15g 、 泽泻9g、甘草6g、吴萸肉6g。
4、张伯臾——活血祛瘀法
小茴香3g、桂枝6g 、赤白芍各9g、当归 15g、川芎6g、木香4.5灌肠在早期可见到结肠粘膜紊乱、结肠 袋形加深、肠壁痉挛、溃疡所引起的外廓小 刺或锯齿形阴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久痢(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护理方案
常见症状/症候施护
(一)腹泻
1、病室宜凉爽干燥,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更换
被污染的衣被,妥善处理排泄物。
2、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身热不退或体温逐渐增高,
应考虑变生它证。如便中带脓血,排便不爽,或里急后重,
需及时留取标本送化验检查,鉴别是否痢疾,并应做好消化
道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3、注意做好肛门局部清洁,便纸应柔软,便后用温水清
洗,如肛门周围有糜烂溃破,应涂以润滑剂,防止感染。
4、饮食以清淡、细软为主。重症患者可鼓励多饮淡水盐
水或糖盐水,以补充津液。液脱阴伤者可多给梨汁、荸荠汁、
西瓜汁、藕汁,以增补津液,清热利湿。
5、津脱阴伤严重时,应及时补液,一般先盐后糖,见尿
补钾。实液后尿量增多,是津液已恢复为表现,可适当减慢
滴速。
6、本证不宜用灸法止泻。亦不用固涩止泻。一般用药后
湿热清除,腹泻自止,若泄泻量次增多,需预防津脱阴伤的
发生。此外,清热解毒药不宜与乳酶生同服。
7、遵医嘱结肠透析机中药灌肠,每天一次。灌肠时间:
首选晚睡前,必要时可上午增加一次。常用药物:一般将敛
疮生肌、活血化瘀与清热解毒类药物配合应用。
8、臭氧直肠灌注。
9、遵医嘱直肠栓剂疗法:野菊花栓等。
10、遵医嘱予以针刺疗法,取穴:神厥、天枢、大肠俞、
上巨虚、三阴交。
11、遵医嘱予以耳针疗法,取穴:大肠、小肠、腹、胃、
脾、神门。
12、遵医嘱予以穴位埋线,取穴:脾俞、大肠俞、八醪、
关元、天枢、足三里、阴陵泉等。
13、遵医嘱隔物灸治疗技术,取穴:天枢、气海、关元
等。
二、下腹疼痛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
及半岁症状。出现疼痛加剧,腹膜刺激征时立即报告医生,
采取应急措施。
2、根据证型,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护,禁食辛辣、肥甘、
煎炸之品,戒烟酒。
3、调摄精神,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情志转移,如深呼吸、
听音乐、与家人轻松聊天等。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中脘、天枢、关元、大肠俞、
足三里等。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关元、气海、神厥、下脘、
中脘穴等。
6、遵医嘱耳穴埋豆,取穴:十二指肠、小肠、大肠、脾、
神门穴等。
7、遵医嘱艾灸,取穴:合谷、手三里、曲池、足三里、
天枢、三阴交等。
8、遵医嘱中药熨烫,取穴:天枢、气海、关元等
9、遵医嘱隔姜灸,取穴:神厥、关元、天枢等
三、脓血便
1、观察大便的色、质、量及伴随症状。密切观察病情变
化,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遵医嘱予以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做好患者情志护理,避免紧张、悲伤情绪。
4、瞩患者卧床休息,加强营养,注意饮食卫生,宜少渣、
易消化、低脂、高蛋白食物,避免虾蟹、牛奶、花生等食物,。
4、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5、遵医嘱结肠透析保留灌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