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1

认识人民币1
认识人民币1

一年级数学下学期导学案

三、互学

1对学:把你的记录和你的发现说给你的小对子听。

2群学:组长带领组员进行小展示。

四、评学

1、大展示

2、达标检测

1、我是小法官。

(1)小明有一张7元的人民币。()

(2)1张一元的纸币可以换10张一分的纸币。()(3)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2、买文具。

5角1角1元

(1)可以买()个。

(2)可以买()本和()个。(3)可以买()本。

五、整理导学案

2016年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集体备课

2016年春学期一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 备课内容: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主备教师:梁素梅 参备教师:梁丽珍罗金阳韦运花 周新代周海忠罗周强 韦菊兰罗玉芳覃桂团 梁谋望梁素梅覃望生 韦德生莫尔祯周兆德集体备课时间:2016.4、12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单元教学重难点: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第1课时 授课人授课时间:课时数:1课时课题认识人民币(一)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教材第52/53页内容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l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2、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具 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 的) 教学环节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复习口答 1、10十一是( ) 1个十有( ) 个一 2、一百里面有( )个十一百里面有 ( )个一 3、2个十是()5个十是( ) 二、新授 1、揭示课题小朋友们,你们去买过东西 吗?(买过)你们用什么去买呢?(钱)引出买 东西,要用钱,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 我们就来认识有关人民币的知识。(板书:认 识人民币) 2、教学例1 (1)、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 学生口答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案例分析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案例分析 李琼 一、背景 新课程非常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也一再强调数学的素材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然后重新回到生活,应用于生活。一年级教学课本中,有部分内容学生在以往的实际生活中早已接触过,也就是说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已经有了相应的知识经验,我们何不借助他们已有的经验来使教学中比较烦琐、费时的内容变得简化、省时,并主动探究、实践解决教学中的重点,突破难点呢?《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形式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新课改,新教材给了我们一个绝好的机会,让老师们能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大胆创新,找到适合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刘红老师在设计<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时就是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把它设计成猜一猜,买一买,分一分三个实践活动来完成。.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学会简单的购物,特别是购物时兑换人民币的问题,并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学生在购物的过程体会到了人民币的功能,并且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二、案例 本案例教学内容是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

实践活动一: 1、师:老师今天上课带来一个礼物,猜一猜,盒子里是什么?我请个小朋友上台来摸一摸(钱)。我们平时用的钱叫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 2、了解学生认识人民币的情况。 师:每一组都开设了一个小银行,小组成员分别从里面取钱, 按顺序(教师演示)从中取出两种你认识的人民币,最好跟别人的不一样。(学生动手操作,分别取钱。这里教师应组织好学生的纪律,说清要求后再动手操作) 3、师:请小朋友向同组同学介绍一下,你取得钱是多少?(同学 展开交流)请一组成员上台,其他学生说一说是多少?你怎么看出来的?(教师对于说的好的加以表扬) 1角、1元(硬币)、1元(纸币)…… 评析: 教师善于营造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学到数学。教师既善于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能恰当地为学生创设一些资源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用数学意识。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本课设计先让学生猜的活动,再通过分类感知人民币。激发了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展实践活动,教学效果较好。 实践活动二: 1、小猫不认识人民币,它也想去商店买下面这些东西(课件出示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单元备课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其进率,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的兑换,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记忆掌握100以内的数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理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的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本单元的内容将为学生以后学习时间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等单位的换算和小数的知识奠定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认识各种常用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各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感觉“元”是人民币单位中最常用的主要单位,初步了解简单的货币文化,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三、单元教学重点: 1.能进行简单的关于元、角、分的计算。 2.认识用小数表示的物品的单价。 3.人民币的单位间的换算。 四、单元教学难点: 1.能进行简单的关于元、角、分的计算。 2.认识用小数表示的物品的单价。 3.人民币的单位间的换算。 五、教法与学法 在本单元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各种面值的模拟人民币来开展教学,并努力为学生设计必要的学习活动,如:设计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中积累生活经验,在真实的情境中掌握关于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进而学习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六、单元课时安排(共8课时) 1.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1课时 2.认识大面值………………………………………………………………1课时 3.简单的计算………………………………………………………………1课时 4.用数学---人民币买东西…………………………………………………………1课时 5.整理和复习掌握元、角、分之间的换算……………………………………1课时 6.第五单元试卷讲评课…………………………………………3课时

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教案

认识人民币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下册P66-6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在取币、付币活动中加强体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探究的积极性、合作的主动性。 3、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养成爱护人民币、节俭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小面值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掌握1元以内人民币的换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先来猜个谜语: 薄薄一张纸,作用可真大。买书、买笔、买玩具,都要用到它。(钱) 哪些地方要用钱?钱的用处还真大。 这是泰国人用的钱,叫泰铢;这是美国人用的钱,叫美元;这是法国人用的钱,叫法郎; 那你们知道咱们中国人用的钱叫什么吗?(人民币) 你认识哪些人民币?(让学生任意说:100元、50元)

若说到:20块或5毛(提醒块和毛是生活中说的,数学中我们不说块或毛,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同学一定会知道数学中人民币的单位是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部分人民币(板书课题) 二、新授 1、你认识这些人民币吗? 谁来做光荣的小老师介绍给大家听? (1)认识1元纸币 你认识的人民币是----1元 怎么看出来的? (指着课件一元)你们看:这个一是大写的汉字壹,圆是人民币的单位,我们一般写成这个元(板书:元) (指着课件一元的国徽)你们看这是什么?(国徽) 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小朋友们要爱惜人民币,那我们怎么做就是不爱护人民币表现啊? 哦,说的真好,所以我们人人都要爱护人民币! 你们也带来了一些人民币,请把1元举起来。 它是用纸做的,我们叫它纸币,跟老师说-----纸币。 有的小朋友举的是这种,它是用金属做的叫硬币。 小朋友们看仔细了。课件出示一角,试错:老师这还有一个1元。(1角)不是明明有数字一吗? 哦,“壹”后面有一个“角”,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角)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第一课时认识人民币(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l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2、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教具准备 1、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课件及人民币有关挂图。 2.1角的硬币10个,用胶布粘连在一起;1分的硬币l个,用胶布粘在一起。 3.学生每人一份配套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1.10十一是( )十 1个十有( )个一 2.一百有( )十十一百有( )个一 3.2个十是() 5个十是( )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课件演示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情境.引出买东西,要用钱,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板书: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板书:元、角、分) 2.教学例1 教师:出示1分、2分、5分、1角、5角教学挂图,请小朋友分小组讨论两个问题。 (1)从哪里可以看出它是多少钱? (2)它是什么模样的? · 3.教学例2 (1)出示一枚一分硬币和一枚一角硬币。 (2)让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一个1角硬币可以换几个1分硬币?1角=10分 (3)出示10个l角的钱,一角一角地数,数出10角用胶布粘连,把它贴在黑板上。又出示1元问:“谁知道l0角和l元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推出1元=10角。(板书) (4)引导学生想一想:1元等于多少分?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3页“做一做”第l题。 2.课本第53页“做一做”第2题。 四、布置作业 1.填空。 (1)1张5角饯可以换()张1角钱。 (2)1张1元钱可以换( )张5角钱。 (3)1张1元钱可以换( )张1角钱。

一年级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一年级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一年级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认识人民币》教学目标是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还是有的,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已经有了相应的知识经验。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人民币都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每个人都能说出自己认识的面值,并能从人民币中找出识别的信息,但是缺乏对人民币清晰、系统的认识,对人民币的附加价值缺乏了解。在另一个班试教时就发现,孩子们虽然都“认识”人民币,但对其各种面值之间的联系、大小关系都不甚了解,甚至有孩子说5张2角的人民币可以换一个1分

钱的硬币。因此在后来修改时,我有意识的将元、角、分的十进制关系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 孩子们大多都有购买的经验,但是支付方式和购买方案欠灵活,因此采用了课本上做一做的习题,“1元可以买什么东西?”商品有1元的冰棒、5角的作业本、1角的扣子。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己寻求答案,想出多种购买的方案,可以只买一种商品,也可以两种或多种商品,在思考中进一步体验到人民币在生活中重要性。 一整课上下来,我自己感觉孩子们学得很开心,本来就是生活中常见的经常接触的东西,学起来很有劲,认识人民币和换钱游戏的环节都积极踊跃的参与。但是从随堂的练习中来看,我对新版、旧版人民币的认识这一块还是把握不够。教材是2000年编写的,那个时候市面上大多流行的是第四套人民币,而到如今第四套已经渐渐淡出人们视野

了,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第五套人民币大多都能从生活中认识,这堂课只是把知识系统化清晰化;而第四套人民币对他们可以说是一种新的知识点。但是书上的习题大多已第四套人民币为主,孩子们纷纷说看不清楚。其实在“认识人民币”一环节,我就将同样面值的第五套人民币和第四套人民币就出示在一起,我的本意是这样孩子们就可以两种版本的人民币联系在一起了。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认识人民币练习题

1、1角可以换成( )个1分硬币;1角可以换成( )个2分硬币;1角可以换成( ) 个5分硬币。 2、一张1元币可以换( )张1角币;( )张2角币;( )张5角币。 3、( )张1元币可以换一张10元币。 4、1元=( )角=( )分 5、10元6角=( )角 6、26角=( )元( )角 二、判断 一条围巾要5元7角,请你在简单的付钱方法后面打“√”。 1、5张1元,7张1角。( ) 2、2张2元,1张1元,1张5角,2张1角。( ) 3、1张5元,1张5角,1张2角。( ) 三、在○里填上>、<或= 1角○9分 9角○8元 1元○1角 10分○1角 40分○4角 3元○30分 4角○4分 7元○70分 6角○6分 四、计算 6分+3分=( )分 8角-4角=( )角 2角+4角=( )角 5分+5分=( )角 4元+5元=( )元 1角-5分=( )分 3角5分+4角=( )角( )分 6角9分-6分=( )角( )分 4元2角+7角=( )元( )角 8元3角-5元=( )元( )角 五、看图计算 1、一个皮球3元,和一根跳绳1元5角,一共多少钱? 一个皮球比一根跳绳贵多少钱? 3元+1元5角=( )元( )角 3元-1元5角=( )元( )角 2、一个笔记本2元,一个杯子2元8角,共多少钱?一个笔记本比一个杯子便宜多少钱? 2元+2元8角=( )元( )角 2元8角-2元=( )角

1、小明买铅笔用了3角钱,买练习本用了1角3分钱,买铅笔和练习本一共用了多少钱? 答:买铅笔和练习本一共用钱。 2、小明给希望工程捐了10元,还剩7元,他一共有多少钱? 答:他一共有钱。 3、爸爸买一条毛巾要付5元4角,买一双袜子用去同样多的钱,一共要付多少钱? 答:一共要付钱。 :教材基础知识针对性训练: 一、填空。 1.2元=( )角2。12角=( )元( )角 3.6元8角=( )角4.33分=( )角( )分 5.71分=( )角( )分6.4角2分=( )分 7.4元5角=( )元十( )角=( )角 8.8角+5角=( )角=( )元( )角 9.9角=( )分10.20角=( )元 二、填“元”、“角”、“分”。 1.一枝铅笔32.瓶可乐5 3.一个气球94.一根针2 5.一个铅笔盒156.一盒巧克力36 三、在○里填“<”、“>”或“=”。 1.3角○15分2.30角○30分3.14角○1元4角4.3元9角○4元5.45角○4元3角6.5角○52分7.8元○6元+3元8.9元+12角○10元

认识人民币-微课教学设计

认识人民币微课教学设计 焦东路小学姚玲玲

认识人民币 微课教学设计 焦东路小学姚玲玲【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会给人民币进行分类。 2、数学思考:建立人民币等价兑换的意识,形成初步兑换能力。 3、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及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它们之间,十进制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活动,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今天老师给你带来一个课堂存储罐,把你这节课的好表现,好习惯都存进去。 你喜欢听故事么?

一片美丽的小树林里,小动物们在开会,大象伯伯来了说:“小动物们,你们工作辛苦了,今天要奖励大家,你们想要什么?” 小猪说:“我想要棒棒糖。”紧接着每个小动物都说出了自己想要的物品。大象为难了,这可怎么办呀? 师:你能想办法满足所有小动物的要求么? 师:你的办法可真好!小动物们有了钱就可以去购买称心如意的商品了。 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钱? 生:旅游、购物、买衣服、买玩具、买学习用品…… 师:咱们中国人用的钱叫什么? 生:人民币。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初步认识人民币。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 、观察人民币,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生活中见过人民币吧,你能介绍一下它么? 生:这是一元的。 师:你怎么知道? 生:这里有数字“1”。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 我还看到了壹圆。 师:壹是大写汉字,元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元) 生:我还看到了国徽。 师:国徽代表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需要爱护人民币,不乱撕、乱画,任意毁坏它。 生:我还看到了中国人民银行。 人民币是国家的法定货币,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毛头小学牛继萍 单元教学内容: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关键: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义务教材第52-53页的第例1----------例2(认识人民币)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和P55:1、2、3题 教学要求: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 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聪聪明明要带我们去生活中走一走,看一看他们都在做什么? (1)我要买两个练习本和一个铅笔盒,一共花了…… (2)我买一份晚报。 (3)我想玩碰碰船,需要多少钱? 师:买东西时要用到钱,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 (4)我们平时不要乱花钱。可以把钱存起来,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师:是呀!买东西要用人民币。我们要爱护人民币。 二、探究新知 1、板书课题: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 (1)、师:世界上的钱有许多种。比如美国使用的是美元,日本使用的是日元,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 (2)、操作初认人民币 师: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誰认得多(学生活动) a: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写人民币:硬币、纸币) 问: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 师: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 (3)再认人民币 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

一年级认识人民币知识分享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内容: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单元教法学法:探究法。 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 认识人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2课时 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认识人民币 教学内容:义务教材第46页的第例1----------例2(认识人民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过程语方法: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 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法学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课件,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人民币,同学们知道什么是人民币吗?说一说什么是人民币。人民币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 二、探究新知 1、认识人民币 (1)、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 (2)、操作初认人民币 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谁认得多(学生活动)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案例分析

“认识人民币”案例分析 案例 本案例教学内容是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 实践活动一: 1、师:老师今天上课带来一个礼物,猜一猜,盒子里是什么?我请 个小朋友上台来摸一摸(钱)。我们平时用的钱叫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 2、了解学生认识人民币的情况。 师:每一组都开设了一个小银行,小组成员分别从里面取钱, 按顺序(教师演示)从中取出两种你认识的人民币,最好跟别人的不一样。(学生动手操作,分别取钱。这里教师应组织好学生的纪律,说清要求后再动手操作) 3、师:请小朋友向同组同学介绍一下,你取得钱是多少?(同学 展开交流)请一组成员上台,其他学生说一说是多少?你怎么看出来的?(教师对于说的好的加以表扬) 1角、1元(硬币)、1元(纸币)…… 评析: 教师善于营造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学到数学。教师既善于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能恰当地为学生创设一些资源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用数学意识。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本课设计先让学生猜的活动,再通过分类感知人民币。激发了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已

有的生活经验开展实践活动,教学效果较好。 实践活动二: 1、小猫不认识人民币,它也想去商店买下面这些东西(课件出示 四件物品及标价)你能帮助小猫用1元、5角、2角、1角的纸币付钱吗?(课件出示四种纸币)用哪一张钱付?(根据学生叙述课件演示用线连接)。 2、商店里有哪些东西?(课件出示:练习本5角,铅笔8角,小 刀1元)从小银行里取多少钱就可以买到练习本?(让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指名学生上台说一说。还有不同的取法吗?(学生积极思考发表各自方法)想一想:买8角的铅笔现在你会付钱了吗?(学生仿照上面方法取钱,再说一说)老师买一把一元钱的小刀,你能很快拿出一元吗?(生取一元纸币或硬币)。你还有其它方法吗?(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总结出1元=10角。 3、兔妈妈也想买东西,它带了几角钱?(课件出示:一个2角, 一个1角)还差几角?你能帮它取7角吗?…… 评析: 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购物,以及解决在购物的过程中遇到的兑换的问题。创设了一个个能激活学生生活经验的生活情境,把知识经验生活化、数学化、系统化。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积极的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和合作学习的机会。整个教学活动较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的一些教学理念。但也存在着某些不足:在这里教师虽然注重了创新,但又不够大胆——难道买几角的物品非得拿刚好的钱吗?可以

认识人民币教案(1)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关键: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 第一课时认识人民币(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l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2、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一套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 教具准备: 1、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课件及人民币有关挂图。

2.1角的硬币10个,用胶布粘连在一起;1分的硬币l个,用胶布粘在一起。 3.学生每人一份配套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1.10十一是( )十 1个十有( )个一 2.一百有( )十十一百有( )个一 3.2个十是() 5个十是( )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课件演示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情境.引出买东西,要用钱,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板书: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板书:元、角、分) 2.教学例1 教师:出示1分、2分、5分、1角、5角教学挂图,请小朋友分小组讨论两个问题。 (1)从哪里可以看出它是多少钱? (2)它是什么模样的? ? 3.教学例2 (1)出示一枚一分硬币和一枚一角硬币。 (2)让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一个1角硬币可以换几个1分硬币?1角=10分 (3)出示10个l角的钱,一角一角地数,数出10角用胶布粘连,把它贴在黑板上。又出示1元问:“谁知道l0角和l元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推出1元=10角。(板书) (4)引导学生想一想:1元等于多少分?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3页“做一做”第l题。 2.课本第53页“做一做”第2题。 四、布置作业 1.填空。 (1)1张5角饯可以换()张1角钱。 (2)1张1元钱可以换( )张5角钱。 (3)1张1元钱可以换( )张1角钱。 2.填空。 70分=( )角 3元=( )角 8角=( )分 10角=( )元 50角=( )元 20角=( )元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1元=10角 1角=10分 作业设计:相关内容。

最新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学习资料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内容: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 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 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关键: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人民币(一) 预习要求: 学生准备一套教学用人民币,在家中叫家长教认一认。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l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2、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教学重点: 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l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1.10十一是( )十1个十有( )个一 2.一百有( )十十一百有( )个一 3.2个十是()5个十是( )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课件演示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情境.引出买东西,要用钱,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有关人民 币的知识。(板书: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板书:元、角、分) 2.教学例 1 教师:出示1分、2分、5分、1角、5角教学挂图,请小朋友分小组讨论两个问题。

一年级认识人民币

认识人民币(一) 一精学精练 1.填空。 1)人民币的单位有()、()、(),在现有人民币当中面值最大的为(),面值最小的为()。 2)5角=()分 1元8角=()角 17分=()角()分 3元=()角 40分=()角()分=1元 3)1张100元可以换()张50元,或者换()张10元。1张5角可以换()张1角。1张1元可以换()张2角,或者换()张5角和()张1角。 2.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人民币单位。 1)一张公共汽车票1(),一瓶矿泉水2()。 2)一支铅笔5(),一块橡皮8()。 3)一张电影票40(),一瓶墨水3()5()。 3.连线。 59.60元 41.50元 30.00元 32.80元 0.70元 3.00元 41元5角 32元8角 59元6角 7角 3元 30元 二活学活用 1.把有关的条件和问题连接起来,再列式计算。 小明上午捉了9条虫子,下午捉了8条虫子, 小猫先吃了4条小鱼,又吃了5条,河里有17只鸭子,又游来3只, 小红要洗12条毛巾,已经洗了7条,一共有多少只鸭子? 全天共捉了多少条虫子?还要洗几条毛巾? 一共吃了多少条小鱼?

2. 看图算价钱。 3角7角6元4角6角8元5角8元5角1)小梅拿1元钱能买些什么?有几种可能? 可买()或()或()…… 2)小明拿10元钱买铅笔盒,应找回()钱。 3)买2本练习本和1支笔应付()钱。 4)买橡皮、尺子、练习本、笔各一个共应付()钱。 3.买一支雪糕和3根糖葫芦要用去7元钱,如果买一支雪糕和一根糖葫芦要用去3元钱, 你知道每支雪糕多少元、每根糖葫芦多少元吗? 4.小明的妈妈用4元钱买一个菠萝,用买一个菠萝的钱可以买2根甘蔗,买一根甘蔗的 钱可以买4个梨,每个梨多少钱? 认识人民币(二) 一精学精练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学会简单的取币、换币。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生活经验,在换币、取币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模拟购物,初步认识商品有标价,感知购物的过程。 3、情感与态度: 使学生从小懂得要爱护人民币、爱惜人民币,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认识人民币 一、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一件物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储蓄罐) 师: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样礼物,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储蓄罐 师:你们有储蓄罐吗?他有什么作用呢?当你把自己的零花钱慢慢变多的时候,你打算怎样用他们呢? (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渗透思想: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献爱心等) 师:看来钱的用处非常大,我们的生活中处处要用到钱。小朋友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吗? 生:人名币。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探究新知 1、认识人名币 1)、认一认,说一说。

师:小朋友认识人民币吗? 生:认识。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都认识哪些人民币? 生1:我认识1毛,2毛,1块,2块。 生2:我认识5毛,10块,20块,100块,50块。 师:刚才小朋友说的几毛、几块又叫几角、几元。 生3:我全部都认识。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认识这么多人民币。现在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很多人民币,咱们一起来认一认,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认识它们的? (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引导:“同学们真不错,用那么多方法来认识人民币。请把课桌上你认识的人民币,给你的伙伴说一说。” 学生活动,互相说认识的人民币。 随机认识样币。 小结:识记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来记住。 观察人民币的正面,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都有国徽,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人们银行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同时我们小朋友要勤俭节约,不能浪费一分钱。 师:小朋友学的真快,人民币的国王可有点不服气了,所以他委派我来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 (2)我说面值,你举起起相应的面值 2)、归纳整理。 师:这么多的人民币小朋友都能认识,真棒!不过,这么多钱放在一起,多不整齐,请同学们按规律分一分,把钱摆整齐。(同学先思考再小组互相讨论怎样给人民币分类,然后动手分类。)” 生:我们组是这样整理的,我们把元的人民币放在一起,角的放在一起,分的放在一起。(边说边展示不同的人民币)

一年级认识人民币---公开课教案

《认识人民币》教案 鸡街镇倘甸小学一(1)班施海燕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 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认识单位是角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3. 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重点难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理解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及互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1、视频导入《卖报歌》体会卖报小女孩卖报的艰难,体会挣钱不容易,学会节约用钱,在歌中找出七个铜板就卖两份报。 2、铜板就是我们生活中用的钱,知道挣钱不容易,可是生活中每天都要用钱,这就需要我们去认识人民币,学会使用人民币,引出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设置悬念,探究新知

(一)、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1、1元、5角、1角、1分、2分、5分及其相应的纸币和硬币。 2、出示人民币: 提问:同学们来说说这些人民币,一起来认识认识。 3、动画展示1元以内的纸币和硬币。学生尝试用:这是几元的纸币和几元的硬币,它们都是几元的人民币。或者:这是几角的纸币和几角的硬币,它们都是几角的人民币。 (二)、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1、元与角之间的关系: (1)、动画展示元与角的关系:教师讲解,动画展示。 (2、学生在白板上演示1元等于10个1角,所以:1元=10角。2、角与分的关系: (1)、动画演示角与分之间的关系:教师讲解,动画展示。(2)、学生在白板上演示1角等于10个1分,所以:1角=10分。 三、知识应用,体验生活。 1、写出下面的钱数。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案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人民币的认识以及简单计算: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一)变化及变化原因 1.将人民币的认识分为大面额、小面额两段认识,并大大简化简单计算的内容。之所以这样变化,首先是因为虽然人民币是生活中非常必要也常见的东西,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用的经验也很少(如买文具、买票等多是大人代劳了),即使用也是用小面额的人民币(20元以下)。 其次,是考虑到教学人民币的目的。我综合所查资料觉得,其教学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作为认数的丰富素材(如数的组成、据给出的写数;认识小数的意义等);二是作为理解计算(理解算理)的

素材(这一点在日本教材中体现的非常明显,可能和日币的体系有关系:100、1000、10000面值的日元),我国主要是小数的计算。 因此我们分两段来认识人民币,且以小面额和进率的认识为主;再加上计算知识的限制,计算也是比较简单的,改变了原来用小数呈现价签再要求计算的内容,只有简单的单位换算和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含复名数)。 2.增加数学背景知识的内容。 以“你知道吗”的形式,介绍我国古代货币的知识。主要是从货币的产生到发展的角度理解人民币(与其他量是基于测量的要求产生不同:有测量工具;有误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体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增加对于国外货币的知识。因为“世界地球村”变化,这方面的知识对学生来说也是比较重要的,而且学生(尤其是城市的学生)也不乏出国的经验,教师可以予以简单的介绍(货币是一个国家的名片)。 (二)教材呈现:7个例题 1.主题图:根据开本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了一小幅主题图,并将超市改为文具店,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通过小精灵的话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培养爱国主义意识。 2.人民币的认识。 分为两段,安排了4个例题:例1教学5元以下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例2教学人民币的单位及其进率;例3教学5元及5元以上大面额人民币的认识。

新人教版一年级认识人民币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认识人民币教案 铜仁市第八小学王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1角=10分。 2、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3、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认一认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基本单位;掌握各币值人民币之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类物品若干(标上不同的价格)。每组一个钱盒(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在喜庆的爆竹声中,我们送走了2014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15,在春节里我们有很多难忘的回忆,你能不能告诉大家,在新年里你最喜欢的事什么呢? 生:收到压岁钱等。 师:同学们,你们真幸福,但你们知不知道,当我们在尽情的享受着

身边亲人带给我们关爱的时候,有一些和你们一样的孩子,他们渴望和你们一样能够坐在这个温馨的教室里,但是他们没有一间教室、没有一个书包、没有一支笔。同学们我们应该怎么样来帮助他们呢?生:给他们捐钱。 师:长颈鹿听说你们要帮助贫困地区的小朋友,他也要来帮忙,大家看看他用的是什么方法呢? 生:他为他们捐钱。 二、合作学习新知识 1、初识人民币 师: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钱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还可以用钱来帮助他人看样子,钱在人们生活中的用处还真不小,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把钱叫做什么吗? 生:人民币 师:你们想认识人民币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活动一: 1、请小组内的成员把自己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其他同学,并说出 辨认的方法。 2、请小老师说出自己的辨认人民币的方法。 3、猜测人民币的面值。 4、观察人民币对学生进行热爱人民币的教育。

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

《认识人民币(一)》说课稿 教学设计的说明 《认识人民币(一)》这一课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我根据教材的编排要求并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制定了以下4个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取币等现实情境活动中认识一元以 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参加教室里的模拟购物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 简单的购物。 3.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 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4.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 为达成这4个目标,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购物为主线,设计了4个教学环节来组织教学活动。 一、情境导入 通过播放学校在2001年9月28日举办的第三届红领巾跳蚤市场活动的录像片段,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学生想到“买东西要使用人民币”。 又因为这些一年级学生在去年的红领巾跳蚤市场活动中,没有 直接参与活动,只当过观众。所以在这里借此机会激发学生想不想在今年的跳蚤市场活动中露一手呢?从而引出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认识人民币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因此我首先让学生交流:你知道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有序地进行板书:1分、2分、5分 1角、2角、5角 1元、2元、5元 10元、20元、50元 100元 老师有序的板书为下面学生按顺序同桌介绍人民币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这里老师指出本节课先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 接下来安排同桌互动合作学习和大组交流活动: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正确地向同桌介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然后交流:在刚才的介绍过程中,你有没有什么发现?有没有需要提醒别人注意的地方?通过这两个问题,我借学生的嘴巴讲出有关辨认各面值人民币的方法。事实证明,学生的发现、学生的经验是那么丰富, 他们发现1元、1角的人民币有纸币还有硬币,硬币有新旧两种,图案不同;5角的人民币有纸币还有硬币,硬币是金色的,最容易区分;2角的人民币只有纸币,没有硬币。他们认为在辨认人民币的时候要能认识大写的1、2、5,认为在辨认人民币时,可以看颜色、图案、大小、数字,但最主要的是要看数字后面的单位。 三、模拟购物 在这一个环节中,我以购物为主线,组织学习活动,创设多个情境,有易到难地培养学生购物的能力。 A.模拟购物(一) 这里通过录像情境提出问题:跳蚤市场上有一个可爱的芭比娃娃,售价是一元,如果我们来买,你准备怎样来付一元钱? 这一开放性问题的提出,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要求学生人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和答案。二是在学生交流中自然导出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这里我让学生各抒己见,老师适时总结点拨。根据学生提出的付法,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操作,并用人民币摆一摆:用一种人民币,还可以怎么付?用两种人民币,还可以怎么付?用三种人民币,还可以怎么付?根据学生的付法,适时提问:为什么这么付,能说说理由吗?从他的发言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最后总结概括不管拿几种人民币来付,付出的人民币的总数都是10角,都是1元。 B.模拟购物(二) 这里通过出示班上邵亦锴同学收到的他爸爸从山东诸城寄来的信提出问题:先猜猜信封上邮票的价钱是多少?猜猜邵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