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景观格局分析与经营对策研究
多功能森林经营的理论探索与对策

云南多功能森林经营
云南省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积极推进多功能森林经营。云南省林业部门与科 研机构密切合作,开展多功能森林经营示范项目,提高了森林资源的综合效益 。
多功能森林经营的概念与特点
总结词
多功能森林经营是一种基于森林多功能性认识,以全面发挥森林多种功能和作用为目的的 森林经营模式。
详细描述
多功能森林经营是指在进行森林经营管理时,不仅关注森林的木材生产功能,还要考虑其 他生态、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功能,并通过对森林的合理经营和利用,实现多种功能的协 同发展和优化。其特点包括
总结词
多功能森林经营的理论框架包括生态学、经 济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详细描述
多功能森林经营的理论框架是在生态学、经 济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上,结合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构建的。其中 ,生态学理论为多功能森林经营提供了基础 和指导,经济学理论为多功能森林经营提供 了分析和评价工具,管理学理论则为多功能
研究价值
多功能森林经营的研究不仅可以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 利用,提高森林的生产力和生态功能,还可以为推进生 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我国林 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THANK YOU
感谢观看
森林经营提供了实施和管理的手段。
03
多功能森林经营的实践探 索
国外多功能森林经营的实践案例
01
欧洲多功能森林经营
欧洲国家如德国和奥地利等在多功能森林经营方面有着较为成熟的实践
经验。他们强调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同发展,注重森林资
我国森林管理经营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森林管理经营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森林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滥砍滥伐,我国森林资源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森林覆盖率不断下降,生物多样性遭受威胁,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为了解决我国森林资源面临的问题,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开展森林管理经营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势在必行。
通过深入分析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探讨森林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加强森林生态修复与保护,优化森林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方式,对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研究旨在深入研究我国森林管理经营与可持续发展对策,为我国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我国森林管理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可持续发展对策,以实现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通过对当前森林资源状况和管理情况的研究,提出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推动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研究旨在为我国森林管理经营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发展,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1.3 研究意义森林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但在长期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森林砍伐过度、森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
研究我国森林管理经营与可持续发展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研究森林管理对策有助于加强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完整性。
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可以减少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滥伐现象,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研究森林管理对策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施,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学合理的森林管理,可以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延长森林资源的使用寿命,为未来世代留下更多的资源空间。
森林分类经营的资源管理对策探讨

森林分类经营的资源管理对策探讨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面临着挑战。
为了有效地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必须制定合理的资源管理对策。
本文将探讨森林分类经营的资源管理对策,以期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一、森林分类经营的概念和现状森林分类经营是指根据森林资源的特点和生态环境的需要,将森林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并对每个功能区制定相应的经营管理措施,以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的目标。
目前,我国的森林分类经营主要分为保护林、经济林、特殊用途林和公益林四大类。
保护林主要用于水土保持、气候调节和生态保护;经济林主要用于木材、竹材、果品、茶叶等经济产品的生产;特殊用途林主要用于特定的用途,如风景林、游憩林、城市绿化林等;公益林主要用于社会公益服务,如防护林、福利林等。
虽然我国的森林分类经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我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匀,导致森林分类经营的实施面临一定的困难。
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部分地区存在森林纷纷开发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森林分类经营的管理体制和技术手段也亟待完善和提升。
如何通过有效的资源管理对策,提高森林分类经营的效果,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制度建设。
作为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的重要手段,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制度建设的加强对于提高森林分类经营的效果至关重要。
应当建立健全森林分类经营的立法、行政、司法和监管体系,加大对违法破坏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行为的成本,切实维护森林资源的合法权益。
2. 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随着科技的发展,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森林分类经营的精准性和效果。
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开展森林资源调查和监测,为制定合理的经营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还可以通过推广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技术,提高森林经济效益,增加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森林经营分区经营策略与目标

森林经营分区经营策略与目标森林经营分区是指将森林资源按照地域、类型、功能等要素进行划分,通过不同的经营策略与目标来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
森林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它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木材、药材等资源,还可以起到重要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作用。
制定科学的森林经营分区经营策略与目标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林地分区经营策略1.多功能林地的经营策略:在多功能林地中,要把握好保护和利用的平衡。
保护重点在于保持林地的完整性和生态功能,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利用重点在于合理开发林地资源,发挥其经济和生态效益。
要制定合理的开发规划和保护措施,确保多功能林地的良性发展。
2.生态保护林地的经营策略:生态保护林地是为了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而设立的,所以经营策略主要侧重于生态保护和修复。
在生态保护林地中,应该采取积极的生态修复措施,保护特有植物和动物物种,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3.经济林地的经营策略:经济林地是为了经济效益而设立的,其经营策略主要侧重于提高林地的经济效益。
在经济林地中,要合理选择树种,采取科学的种植技术,加强育种改良,提高木材和果实的产量和质量,以实现经济林地的可持续经营。
二、林地分区经营目标1.多功能林地的经营目标:多功能林地的经营目标是既要保持其生态环境功能,又要实现经济效益。
要通过科学的管理措施,使林地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充分利用其资源,实现经济效益。
三、建议与展望1.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森林经营分区经营策略与目标的制定需要建立在充分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的基础上。
要通过加强科学研究,探索最适合不同林地类型的经营策略与目标,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2.加强政策支持和管理措施:制定科学的林地分区经营策略与目标还需要政策支持和管理措施的配套。
要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促进林地分区经营策略与目标的实施和落实。
3.加强社会宣传和参与:要通过加强社会宣传和参与,提高公众对林地分区经营策略与目标的理解和支持度。
森林分类经营的资源管理对策探讨

森林分类经营的资源管理对策探讨森林分类经营是指根据森林功能和经济价值,将森林划分为不同类型,采取相应的经营措施,达到森林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资源管理是森林经营的核心,其好坏直接影响森林可持续发展。
为了有效地管理森林资源,采取如下措施:一、采用科学的经营模式科学的经营模式是指根据森林的生态特征和经济价值,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提高森林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首先应建立科学的森林分类体系,根据森林生态环境、经济用途等因素,将森林划分为乔木林、竹林、灌丛草地和特殊用途林等不同类型,然后根据各类森林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如改良造林、育林定株、适度伐木、种草造林等,使各类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得到协调发展。
二、建立健全的资源保护制度资源保护是森林经营的前提,也是做好森林经营工作的基础。
要加强对森林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森林的生态状况,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对于生态环境脆弱、易受破坏的区域,应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限制人为干扰和开发,并实行巡逻和监测制度,防范火灾和非法采伐等违法行为。
对于那些具有历史和生态价值的古树名木和珍稀植物,应加强保护,严格禁止采伐和砍伐。
三、加强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培养经营管理是保障森林经营效益的关键,要加强经营管理,注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通过财务管理、成本核算、合理经营等措施,提高经营效益,为森林保护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要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森林经营和管理的水平,注重实践和经验的总结和传承,推动森林经营工作的不断进步。
总之,森林分类经营是一项重要的资源管理工作,只有采取科学的经营模式,建立健全的资源保护制度,加强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培养,才能实现森林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森林经营的目标。
梅岭森林公园开发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_衷敏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N A N C H A N GC O L L E G E O F E D U C A T I O N第22卷第3期V o l.22N o.32007梅岭森林公园开发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衷 敏(南昌教育学院基础部江西南昌330006)摘 要:梅岭森林公园是南昌最大的森林公园,其旅游产品的决策和开发是一个难点和关键性问题。
从当前梅岭森林公园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来看,经营对策和开发方向的研究至关重要。
文章试较系统地探讨了梅岭森林公园开发的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经营对策。
关键词:梅岭森林公园 开发现状 经营对策中图分类号:X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757(2007)04-0060-06自从确定1999年为生态旅游年后,联合国又将2002年定为“国际生态旅游年”,一时间生态旅游的号角在全国上下吹响。
国家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成为生态旅游的首选地区,形成了一股生态旅游热潮,生态旅游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时尚。
进入我国仅仅几年,但已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国家旅游局1999年将其确定为优先启动的项目,为国家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经济的同向发展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并成为我国林业生态和林业产业两大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梅岭森林公园是南昌最大的森林公园,中国音乐的发源地,道教净明宗发祥地,位于南昌市西北,距市中心15公里,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它方圆300,不与他山接,自成一山系。
梅岭森林公园是南昌在生态旅游大潮中的一面鲜明的旗帜。
一、梅岭森林公园概况梅岭位于南昌市西北部的湾里区,距市区中心约15公里。
总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主峰海拔841.1米,共有大小山峰99座,天然和人工湖泊50余个,梅岭森林覆盖率达67%,夏季平均气温为22℃~25℃,向有“小庐山”之称,是全国十三大避暑胜地之一。
景区内溪流、泉瀑密集,是中国最大的梯田瀑布水碓区。
如铜源港瀑布群,在两公里的河段上,落差达240余米,形成数十个瀑布,极为壮观,加之这段水港密布着150多个水礁,更添险奇。
森林分类经营的资源管理对策探讨

森林分类经营的资源管理对策探讨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们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氧气和食物,还是许多动植物的家园。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森林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资源管理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探讨森林分类经营的资源管理对策,以期保护和持续利用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
森林分类经营的资源管理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在森林分类经营中,我们需要将不同种类的森林根据其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和措施。
一些原始森林应当受到最严格的保护,而一些经济林或人工林可以通过合理的经营来获取更多的资源,并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通过科学的管理体系,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
森林分类经营的资源管理需要加强监测和评估。
只有通过对森林资源的持续监测和评估,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通过监测,可以了解森林面积的变化、植被的状况、野生动植物的种群数量等信息,从而及时采取措施保护森林资源。
评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森林资源的价值和潜力,从而科学地制定经营计划和政策。
森林分类经营的资源管理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只有当公众对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有了清晰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参与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
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传达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也需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意识,从而保障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森林分类经营的资源管理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森林资源的破坏和管理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我们需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和交流,共同研究森林资源管理的最佳实践,共同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
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更好地保护和持续利用森林资源。
基于均匀度理论的龙池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空间格局研究

基于均匀度理论的龙池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空间格局研究空间格局研究的是景观各部分结构的构成特征和内部作用关系。
在进行景观管理和规划时,可以借鉴空间格局分析的结果,同时通过这个结果,还可以了解景观的组成部分、生态过程和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运用均匀度理论研究龙池国家森林公园景观斑块空间格局类型。
通过2015年龙池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有关的森林分布图等资料,构建研究区域内森林景观斑块分类系统,进一步掌握森林景观斑块分类情况并绘制分布示意图;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对斑块分级特征、面积大小、形状特点和破碎化指数等进行统计分析;发挥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利用DEM提取坡向、坡度、海拔等要素;同时运用均匀度理论研究森林景观斑块在整个龙池国家森林公园空间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在研究区不同地形要素下格局类型,主要结果如下:(1)根据景观格局的分析数据,龙池国家森林公园景观斑块的斑块数、面积、周长大小不均。
研究区周长和面积占优势的斑块类型是阔叶林景观斑块和杉林景观斑块,其面积相加之和占总面积的70%左右,周长之和占研究区各类型斑块周长之和的60%左右。
各类型景观斑块的面积、周长数值差异大。
研究区小斑块占全部斑块总数的97.44%,说明龙池国家森林公园景观斑块的粒级结构细密。
(2)从景观斑块的形状特点得知阔叶林景观斑块的形状较其它类型的景观斑块更复杂、斑块彼此之间有良好的连通,破碎化程度和斑块分离度水平都不高。
与此不同是人工林的竹林景观斑块、柏林景观斑块和疏林地景观斑块,它们的破碎化较为严重,与人为因素影响景观破碎化程度的理论基本切合。
灌木林地景观类型斑块形状较为复杂,这跟国家落实退耕还林政策、造林计划的实施以及充分利用地形特点有关。
无立木林地景观斑块因多与其他景观斑块相连,其形状也较不规则。
(3)随海拔变化,龙池国家森林公园的景观斑块类型都是单峰型分布。
大部分景观斑块分布在海拔900~1200m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景观格局分析与经营对策研究
作者:张如松劳荣
来源:《绿色科技》2014年第07期
摘要:以永仁县森林景观为研究对象,从地理信息、遥感系统、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的指标体系、方法以及原理等方面,对该县的森林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并对经营对策进行了研究,以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经营对策;格局分析;森林景观
1引言
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就是森林生态系统,也是维护陆地生态平衡的重要支柱。
森林资源的主体就是天然林,我们国家的天然林就占了80%,由于国民经济的建设对木材需求的压力,更因为违背了森林景观经济的规律以及森林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导致当前社会对天然森林资源的破坏。
加上采伐的速度大于更新的速度,过量的进行采伐,就会导致了重砍轻育的思想蔓延,而且还引起了严重的生态后果,使生态环境不断地恶化,给社会的发展以及国民的经济建设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
2森林景观的概述
景观包括相关的并具有一定的特点生态系统聚合。
森林景观就是指在指定的范围里,在多种因素上长期地综合作用下而形成的森林群落表现。
森林景观的特征如下:第一,森林景观具有非常高的美学价值;第二,森林景观具有样式繁多;第三,还属于自然景观;森林景观主要包括天然林、人工林、绿草地、湿地公园以及各种各样类型的矿区等类型。
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立地条件、气候条件以及地理条件,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森林景观。
所以,从理论上就应该上升到景观生态学的高度,把每一个森林类型看作为景观的要素,重点必须应该研究它们的空间分布的格局、生态的关系以及他们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
对于不相同的生态系统的特点应该进行适宜的空间配置,能充分地利用系统的交界之处的边缘效应,可以发挥土地生产的能力以及自然资源。
特别就是现在对森林基地的布局当中改造的树种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景观格局分析及其方法的研究
景观格局被分为可以被认识的结构性成分以及难以解释的随机性成分,在空间和时间的尺度上,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就是景观生态学的研究重点。
生物以及社会要素,景观格局及其变化以及,景观斑块的空间、数量、大小以及形状组合影响着动物的侵蚀、径流、运动和生物物种的分布等边缘效应和生态过程。
在研究中,分析的重点在于从没有规律的景观当中,总结其可能出现的规律。
并且对森林的景观格局进行定量的分析以及描述,从而阐述景观功能和结构之间的联系以及对景观动态的基本途径进行详细地刻画。
我们对森林景观格局进行分析地非常详细,可以确定产生以及控制空间格局的因子和机制,进而可以明确地把握及研究景观结构以及森林的生态过程之间作用的内在的规律性,这就对于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发展趋势以及评价分析都是非常好的手段。
分析空间格局对应考虑到景观及其组分的拓扑学性状,对镶嵌体性状以及相对位置进行地分析,定量地对景观格局进行研究:第一,研究景观格局和景观功能以及过程的相互关系;第二,研究景观格局的趋向性;第三,研究景观格局在尺度上的变化;第四,研究景观里斑块的性质和参数的空间相关性;第五,研究景观的组成和结构。
4森林景观类型
揭示了森林动态的变化、生态功能以及景观格局过程的基础,也是为森林景观管理以及建设进行规划设计的基础。
对森林景观要素进行了非常细致地分类,结合已经掌握的资料,通过地形特征和综合植被类型的不同,制定划分一定的标准,必要时应该细致地分类。
确保在影像上可以识别的植被类型的差异为主要划分标准,在这个时候可以结合野外的实际调查来区分不同的景观类型。
在影像判断的基础上,结合植被类型和森林的景观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实际的情况,把森林的景观结构划分为以下的几个方面。
荒草地:是本区域至现在为止未受到人类活动改造的一种景观类型;经济林:主要是种李子、葡萄以及植板栗等果树的土地利用类型;灌木林:主要有南烛、乌饭、杨梅、山茶、马樱花、白花杜鹃、滇苦刺、旱柳、车桑子等;阔叶林:主要有高山栋、滇合欢、山杨、旱冬瓜、麻栋、锥连栋、滇青冈等;针阔混交林:主要是云南松、少量油杉及华山松与木荷、麻栋、锥栋、滇青冈、极树、旱冬瓜、云南樟等的混交林。
5经营与管理对策
5.1育林措施
结合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理念,在对林场人工育林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避免采用大强度的整地和火烧清理植被的措施。
第二,在造林当中应该尽可能地选用当地的物种或者和造林地区环境条件近似地区的种源,这样就可以避免远距离的调种。
第三,要提倡不同树种的斑块状配置,这样可以避免在景观水平上的同质性。
第四,一定要发展混交林,而且发展混交林的最明显的好处就是,可以形成一些生产力非常高、稳定性非常好的林分。
第五,造林中首先要注意采用适地适树。
5.2边缘管理
在自然条件下,主要产生两种边缘:一种是由于干扰产生的边织,这种边织是急剧的。
而另一种就是于立地的变化而形成不同植被类型的过渡地带,这种过渡也是逐渐的;人为对森林的经营所造成的后果就是增加了其边缘。
而且在森林采伐上一定更多的利用森林边缘好的一
面,在采用皆伐设立长条形伐区,并且一定要将它们的长条方向设置成为与主风方向相互垂直的。
这样的目的就可以更好地发挥森林边缘的树木对采伐迹地环境的保护,再就更好地森林边缘的树木将更多的种子均匀地撤播到采伐迹地上。
5.3管理森林景观破碎化
森林景观破碎化的要害就是把森林的连续性给破坏了。
它所造成严重的后果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不断地增加了对周围地区的干扰。
第二,增加了每个碎片之间的隔离程度。
第三,降低了残留碎片的面积,也就是减少了森林的面积以及降低了森林的覆盖率。
而原始林经过开发利用以后,如果破碎化非常严重的话,就会对一部分物种的生存产生了不良的后果,因此合理的森林景观应该具有一定的连通度。
5.4经营对策
在对研究区建立神经网络模型以及森林景观格局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其经营以及管理的一些理论依据,利用其原理以及现行的一些经营方法相互结合,对于特别的地管理以及森林景观的合理结构规划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法。
6结语
本文结合了云南的森林景观格局进行了非常详细地讨论以及分析,其得出来的结论就可以作为制定研究区退化的天然林植被恢复以及重建措施的基础,与此同时,这次的研究还可以为今后的建立森林生态系统恢复过程的预测模型,以及森林景观的规划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以及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白降丽,彭道黎,郑小贤.森林景观生态研究现状与展望[J].生态学杂志,2011,24(8):43~47.
[2] 车生泉,宋永昌.上海城市公园绿地景观格局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2(4):22~27.
[3] 元兴兰.基于RS与GIS的闽江流域森林景观格局分析[J].福建林学院学报,2011(1):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