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素材梳理

合集下载

《短歌行》《归园田居》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短歌行》《归园田居》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短歌行》《归园田居》知识梳理成语、文化常识、一词多义、表现手法、作文素材等一、相关成语1.慨当以慷:与“慷慨”意思相同,指充满正气,情绪激动。

2.对酒当歌:对着酒应该放声高唱。

原意是人生时间有限,应该有所作为。

后也用来指及时行乐。

3.月明星稀:月亮明亮时,星星就显得稀疏了。

4.山不厌高:山不嫌其高。

比喻品行越高尚越好。

5.周公吐哺:指周公吃饭时,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接待贤士,形容求贤心切。

6.一匡天下:意思是消除混乱局面,使天下安定下来。

7.青青子衿:字面意思为服饰,后引申为渴望得到有才能的人。

8.返璞归真:返:回归。

璞:璞玉,没有加工的玉石。

真:纯真,原始状态。

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到原来质朴、纯真的状态。

9.大巧若拙:拙:笨。

指真正灵巧的人,因不爱炫耀,表面上倒像很笨拙。

10.封妻荫子:荫:封建时代朝廷给予功臣子孙后代以入学或做官的权利。

君主时代功臣的妻子得到封号,子孙得到世袭官爵。

旧时指为官的荣耀。

11.虚室生白:心无任何杂念,就会悟出“道”来,生出智慧。

也常用以形容清澈明朗的境界。

12.鸟入樊笼:意思是比喻不自由的境地。

飞鸟进了笼子。

比喻自投罗网,陷入困境。

13.华屋秋墟:比喻兴亡盛衰的迅速。

二、文化常识1.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是近体诗形成前的各种诗歌体裁。

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

特点。

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

2.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魏朝建立后,曹操被尊为“魏武帝”,庙号“太祖”。

3.众家评曹操:汉末名士许绍《魏书》:“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芣苢》《插田歌》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芣苢》《插田歌》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芣苢》《插秧歌》知识梳理成语、文化常识、一词多义、表现手法、作文素材等一、相关成语(出自《诗经》)1.不稂不莠:比喻不成材或没出息。

2.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预防、准备工作。

3.兢兢业业:小心谨慎,认真负责。

4.孔武有力:非常勇猛有力。

5.投桃报李:他送给我桃儿,我拿李子回送他,泛指相互赠答,友好往来。

6.高山景行: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

止,语助。

后因以“高山景行”指崇高的德行。

7.遇人不淑:谓女子所嫁的丈夫不好。

8.鸠占鹊巢:同“鸠居鹊巢”。

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或占据别人的位置。

9.耳提面命:形容教诲殷勤恳切。

10.风雨飘摇:在风雨中飘荡摇摆。

后用以比喻动荡不安。

二、文化常识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又被称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至前5世纪)的诗歌305篇,反映了约五百年的社会面貌。

孔子曾概括《诗经》的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

2.诗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六义。

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所谓“赋”就是平铺直叙,铺陈、排比。

“比”是类比、比喻。

“兴”是以其他事物为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3.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4.诚斋体:因杨万里而得名。

杨万里号诚斋,故称为诚斋体。

他的早期诗歌学习江西诗派,最后摆脱前人的束缚而自成一家,取得了更高的成就。

诚斋体的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

三、重点词语薄言:发语词,无义。

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

掇(duō):拾取,摘取。

捋(luō):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袺(jié):提起衣襟兜东西。

《齐桓晋文之事》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齐桓晋文之事》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齐桓晋文之事》知识梳理成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挖空练习、作文素材等一、相关成语1.心有戚戚:深有感触。

2.抱薪救火:抱着柴火救火,比喻以错误的方法消除灾祸,结果反而使灾祸扩大。

3.一叶障目:一叶障目指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4.权衡利弊:比较一下哪一个有利哪一个有害。

5.缘木求鱼:爬上树去找鱼;比喻行事的方向、方法不对,必将劳而无功。

6.明察秋毫: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很清楚。

7.运之掌上:比喻极其容易。

8.不见舆薪: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

比喻只看到小处,9.看不到大处;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10.发政施仁:发布政令,实施仁政。

比喻统治者施行开明政治。

11.放辟邪侈:肆意作恶。

解释放:放纵;辟、邪:不正派,不正当;侈:过度。

12.不忍觳觫:不能忍受恐惧颤抖的样子。

13.不饥不寒:不挨饿受冻。

生活不愁温饱。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意思是:敬爱自己家的老人,也敬爱别的老人;呵护自己的孩子,也呵护别人的孩子。

二、文化常识《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之一(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名轲,字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中期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城人),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春秋五霸:春秋时期诸侯中势力最大的五个诸侯盟主。

通常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公。

衅钟: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

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

商贾:古代对商人的称呼,释为行商坐贾,即行走贩卖货物为商,坐着出售货物为贾。

泛指做买卖的人。

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

殷代称序,周代称庠。

到汉代,最高一级学校叫“太学”,后来改为“国子学”“国子寺”或“国子监”。

《老子四章》《五石之瓠》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全国通用)

《老子四章》《五石之瓠》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全国通用)

《老子四章》《五石之瓠》知识梳理成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挖空练习、作文素材等一、相关成语1.功成不居:释义:居:承当,占有。

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

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2.余食赘行: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赘疣。

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

3.自知之明: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

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4.欲取姑予:姑:暂且;与:给与。

要想夺取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他些什么。

指先付出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

5.慎终如始:慎:谨慎;如:象。

谨慎收尾,如同开始时一样。

指始终要谨慎从事。

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7.哀兵必胜: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

后指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8.自以为是:指自己认为自己正确,形容主观不虚心的态度。

9.自矜功伐:指居功自傲。

10.无用之用:无用之用,才是最大的用处。

1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意思是粗大的树木都是由小树苗长成的。

比喻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12.大瓠之用:事物不同的使用,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后指量材使用。

13.千金一瓠:比喻物虽轻贱,关键时得其所用,却十分珍贵。

14.坚瓠无窍:瓠:葫芦。

坚硬的葫芦没有一点空隙,不能剖瓠盛物。

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的东西。

15.裂土封疆:分裂土地,划定疆界。

指帝王把土地分封给子弟和大臣。

也作“列土封疆”、“封疆裂土”。

16.掊斗折衡:是指废除让人争多论少的斗衡。

17.百不得一翻译:一百个里面也得不到一个。

形容人或物的难得或所得极少。

18.紫气东来:紫气:祥瑞之气。

指祥瑞降临或圣贤来到。

汉·刘向《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19.企者不立:踮脚而立的人难以久站。

比喻不踏实工作的人站不住脚。

20.跨者不行:跨步前进的人不能走长路;比喻急于求成的人,难以持之以恒。

全册知识要点梳理(素材)-六年级上册语文

全册知识要点梳理(素材)-六年级上册语文

全册知识归纳一、易错音 笨拙.(zhuō) 鸣蝉.(ch án) 旗帜.(zhì) 筹.备(chóu) 尚.且(sh ànɡ) 糟.糕(z āo) 皱.眉(zhòu) 画轴.(zhóu) 毡.帽(zh ān) 逃窜.(cu àn) 骤.然(zhòu) 投掷.(zhì) 律.诗(lǜ) 滥.用(l àn) 凝.视(nínɡ) 衣襟.(jīn) 倾.斜(qīn ɡ) 呻.吟(shēn) 澎.湃(pénɡ) 淋.湿(lín) 草坪.(pínɡ) 缝.隙(fènɡ) 斗篷.(pénɡ) 黄莺.(yīn ɡ) 晶莹.(yínɡ) 锦.囊(jǐn) 郑.重(zhènɡ) 悬.崖(xu án) 山涧.(ji àn) 掀.起(xi ān) 琴弦.(xi án) 花蕾.(lěi) 一副.(fù) 屉.柜(tì) 流淌.(t ǎnɡ) 苔藓.(xi ǎn) 甘蔗.(zhè) 谚.语(y àn) 巍.然(wēi) 沮.丧(jǔ) 一缕.(lǚ) 单薄.(bó) 岷.山(mín) 磅.礴(p ánɡ) 逶.迤(wēi) 二、多音字组词 差cī 参差 chā 落差 chà 差点儿参cēn 参差 cān 参加 shēn 人参解jiě 解释 jiè 押解 xiè 姓解撒sā 撒谎 sǎ 撒播 缝fénɡ 缝补 fènɡ 裂缝 供ɡōnɡ 提供 ɡònɡ 供品 曝 pù 曝晒 bào 曝光 露lù 露珠 lòu 露马脚 薄báo 薄饼 bó 单薄 bò 薄荷糊hú 糊涂 hū 黑糊糊 hù 糊弄削xuē 剥削 xi āo 削笔 模mó 模型 mú 模样三、同音字组词 【què】喜鹊 麻雀 【r ǎnɡ】叫嚷 土壤 熙攘 【dǔ】目睹 赌气 堵塞 【jù】距离 拒绝 火炬【yínɡ】晶莹 经营 荧光 萦绕 萤火虫 四、重要词疙瘩..(ɡē da) 苔藓..(t ái xi ǎn) 抵御..(dǐ yù) 伶俐..(línɡ lì) 咆哮..(p áo xi ào) 萍藻..(pínɡ zǎo) 慷慨..(k ānɡ kǎi) 手榴弹..(liú d àn) 莱茵..河(l ái yīn) 威风凛.凛(lǐn)沮丧..(jǔ s ànɡ) 技高一筹.(chóu) 政府..(zhènɡ fǔ) 别出心裁.(c ái) 汹涌澎湃....(xiōn ɡ yǒnɡ pénɡ pài) 五、形近字组词拙 zhuō 笨拙绌 chù 相形见绌咄 duō 咄咄逼人燥 zào 干燥躁 zào 急躁噪 zào 噪音寇 kòu 敌寇冠 ɡuàn 冠军嚷 r ǎnɡ 叫嚷囔 nānɡ 囔囔糟 zāo 糟糕槽 cáo 水槽嘈 cáo 嘈杂栏 l án 栏杆拦 l án 阻拦烂 l àn 破烂六、多义词惊天动地:①(文中义)形容声音特别响亮。

高中语文课本素材梳理

高中语文课本素材梳理

高中语文课本素材梳理一、理想志向1.毛泽东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他在青年时期就有伟大的理想,“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正是他当时的写照。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2.马丁·路德·金面对民众,通过激情洋溢的演讲,激发广大黑人同胞争取自由、民主、平等权利的热情。

他毕生为追求黑人自由而努力,虽然他最终因此被暗杀,但精神长存。

(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3.夏瑜被捕入狱,但他仍没有放弃革命理想,在狱中劝牢头造反。

(鲁迅《药》)4.司马迁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完成历史巨著《史记》,他勇敢地选择了宫刑而活了下来,最后完成了使命。

(司马迁《报任安书》)二、恒心毅力(逆境成才)1.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在双腿瘫痪的厄运降临后,他曾彷徨,但最终凭着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战胜了自己,成为一名著名作家。

(史铁生《我与地坛》)2.贝多芬能扼住命运的咽喉,在失聪之时,凭着坚强的意志力,最终创作了《生命交响曲》等诸多世界名曲。

(罗曼·罗兰《〈名人传〉序》)3.越王勾践在失败之后没有丧失信心,而是不忘国耻,卧薪尝胆,暗中积蓄力量,最终打败了吴王夫差,吞并了吴国。

(《勾践灭吴》,选自《国语》)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5.后唐庄宗李存勖励精图治,取得了一时之盛;但他在兴盛之时,宠幸伶人,骄奢无度,最终身死国灭。

(欧阳修《伶官传序》)6.“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遭宫刑而成《史记》。

(司马迁《报任安书》)三、爱我中华1.鲁迅为了救国救民,他选择去日本学医学,又为了疗救民族的灵魂,他最终弃医从文。

《静女》《鹊桥仙》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全国通用)

《静女》《鹊桥仙》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全国通用)

《静女》《鹊桥仙》知识梳理成语、文化常识、一词多义、表现手法、作文素材等一、相关成语1.搔首踟蹰:形容心情焦急、惶恐或犹豫2.娟好静秀:形容容貌秀美,性情柔和。

3.仪静体闲:形容女子态度文静,体貌素雅。

4.爱屋及屋: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

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5.视而不见:虽然看到,但因心不在焉,好像没有看到一样。

形容漠视,不关心。

6.计日而俟:达到目标的日子已是预期中的事。

7.神怿气愉:形容欢欣愉快。

8.金风玉露:金风指秋风,玉露就是秋天的露水。

泛指秋天的景物。

9.红袖添香:形容有美女在旁做伴读书。

10心有灵犀:指双方心意相通,对于彼此的意蕴都心领神会。

比喻恋爱着的双11.心心相印:现多比喻双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12.柔情似水:比喻情意温柔缠绵(一般指男女之间)。

13.比翼连枝:比喻夫妇亲密不离。

14.朝朝朝暮:原指每天的早晨和黄昏,后指从早到晚,日复一日的意思,也指时间极其短促。

15.千里迢迢:形容路途遥远。

16.银汉迢迢:遥远无垠的银河。

二、文化常识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

从内容上分为:风、雅、颂。

风(160篇),民间乐歌;雅(105篇),宫廷乐歌;颂(40篇),宗庙乐歌和舞歌。

从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包括铺排陈述和一般陈述两种情况;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2.《诗经》主要使用的表现手法:赋——“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直接铺陈叙述。

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例﹕“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劝学》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劝学》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劝学》知识梳理成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挖空练习、作文素材等一、相关成语1.锲而不舍:锲,雕刻。

舍,停止,放下。

一直雕刻下去不放手。

比喻办事有恒心,坚持不懈。

2.驽马十驾:驽马,与骏马相对。

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走十天也可以到达。

比喻资质平平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

3.顺风而呼:顺着风向呼喊,声音传得远,使人听得清。

比喻凭借外力可有较好效果。

4.青出于蓝:靛青从蓼蓝中提炼出来,而颜色比蓼蓝更深。

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

5.积土成山:累土可以堆成山,比喻积少成多,聚小成大。

6.学无止境: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

7.中规中矩:言行举止合乎礼节、法度。

8.一曝十寒:原意是说,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曝:晒。

寒:冻)。

后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和毅力。

9.善假于物:君子的资质与一般人没有什么区别,君子之所以高于一般人,是因为他能善于利用外物。

10.跬步千里:意思是走一千里路,是半步半步积累起来的。

比喻学习应该有恒心,要坚持下去,不要半途而废。

11.人中骐骥:意思是比喻才能出众的青少年。

12.积善余庆:积德行善之家,恩泽及于子孙。

13.假以时日:如果再给一定的时间的话就更怎么样,一般是褒义夸奖。

多用于客观描述时间的不紧不慢,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二、文化常识1.荀子:名况,字卿(一说时人相尊而号为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两汉时因避汉宣帝询名讳称“孙卿”,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

著名学者韩非、李斯均是他的学生。

2.《荀子》:是战国时期荀子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哲学著作。

《荀子》一书今存三十二篇,除少数篇章外,大部分是他自己所写。

他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3.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舍己救人的行为—心灵美
• 母亲的本能—母爱的崇高
• 面对荣誉,她反复强调, 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恰好 碰到了——淡泊名利
廉 蔺 爱国 好马还要伯乐荐
颇相 蔺如
宽容
口才也是才
相 勇敢加智慧,无往而不胜
如 列
廉 颇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不要以出身论人
廉颇与 团结才有力量。
蔺相如 家和不被外人欺。
赵王 领导者要知人善任, 赏罚分明,要不拘一格, 打破论资排辈的旧规矩
汉节上的漆一层层褪去,老人 的眼里却始终燃着一丝火光。
匈奴的可汗惧怕:“怎么还有 这么固执的人? "他更无法理解,这半生的重 量承起的竟是中华民族永世的 骄傲!
在生命的天平上,有人选择个人 的荣辱得失,
但是更有人选择个性的无碍释放, 国家的繁荣太平,民族的坚贞气 节。而往往是这些人,托起生命 的天平,
缪贤 甘当伯乐,甘为人梯, 为国荐才
总结方法
对于人物类素材, 首先我们可以从不同的人物来挖掘, 其次,在从人物的不同角度来梳理
直面挫折,
而不是放大痛苦 苏
武 传
坚守信念
保持名节
总结方法
对于丰富饱满的人物象, 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整
理。
张衡传
才高谦虚 专才与通才
他“善属文”,写了著名的《二京赋》; 他“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 他“善术学”,著有《灵宪》 《算罔 论》; 他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 “称为政理”。 他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教学目标
会归纳整理素材 能够概括性地运用材料
7月2日下午1点半,在杭州滨江区的白 金海岸小区,一个2岁女童突然从10楼 坠落,楼下一名30多岁的女士奋不顾身 地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救人女业 主并非女童家人,其手臂骨折,受伤较 重,被网友称为最美妈妈。在接受记者 采访时,她说这是每一位母亲的本能之 举。 在面对接踵而来的荣誉时,她反复 强调,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恰好碰到了。
紧握永恒的绳索,在生命与永恒 的拔河中,探到永恒的答案。
实战演练:
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 运用本课素材构思一篇作文。
方法
教学目标: 会归纳整理素材
从不同人物, 从人物的不同
能够概括性地 角度来梳理
运用材料
尽量援引文中的
关键词关键句
作业:
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 写一篇升格作文。
不慕名利
“不行”、“不就”、“不应”,做了官, 哪怕“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他也无所谓 由此反复说明了张衡的高洁。 不仅如此,他还“不好交接俗人”。
总结: 概括论据事实尽量 援引文中的关键词关键句。
链接高考作文
2002年浙江高考优秀作文 《与永恒拔河》节选 荒凉的北海,羊群咩咩地叫着, 不远处坐着一位手持汉节的人, 从黑发到白头,用半生的心血续 写着丹青。南方,皇帝一代又一代 然而,谁也不记得,遥远的北海上 立着一座汉朝不倒的丰碑。
敢于讽谏忧国忧民
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的 风气, 十年写成《二京赋》用以讽谏; 政事渐损,权移于下时,上疏陈事; 一上任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 度”, 将图谋不轨的“奸党”“一时收 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机智果断不畏权贵
诡对而出表现其机智果断, 任河间相时, “治威严”,“整法度”, 表现其不畏权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