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素材举例
高中语文课内人物素材

高中语文课内人物素材在高中语文课程中,学生们需要学习并理解各种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对于教师来说,提供一些丰富多样的人物素材是非常有帮助的。
以下是一些适合高中语文课程的人物素材,供教师们参考。
1. 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人物1.1 李白(唐代诗人)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意境深远而著称,激发了无数读者的想象力和创作灵感。
通过学习李白的作品,学生们可以感受到他的豪情壮志,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1.2 贾宝玉(《红楼梦》中的人物)贾宝玉是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中的主人公,也是一位极具代表性的文学形象。
他的个性复杂多变,有着独特的审美观和情感世界。
通过研究贾宝玉的形象,学生们可以加深对《红楼梦》的理解,探讨其中的人性问题,提升自己的文学思维。
2. 历史人物及其相关作品2.1 孔子(中国古代哲学家、教育家)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孔子及其相关作品,如《论语》,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孔子的思想,包括仁爱、礼仪、道德等,引导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2 林则徐(清代政治家)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
通过学习林则徐的相关作品和他的政绩,如《海国图志》,可以帮助学生们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国家观念。
3. 现实生活中的杰出人物3.1 邓小平(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实施者)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实施者之一,他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通过学习邓小平的相关文献和演讲,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他的改革思想,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四项基本原则等,激发学生们对国家发展的思考。
3.2 马云(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始人)马云是中国知名企业家,也是全球商业界的代表人物之一。
通过研究马云的经历和创业故事,如《橙红年代》,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他的坚持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们的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
以上只是一些适合高中语文课程的人物素材的简要介绍,教师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科背景选择合适的人物来进行深入研究。
高中作文课内经典素材整理

课内素材汇编补充:1、《大学之道》:修身、其家、治国平天下———《大学之道》作为儒家进行道德教育的纲领,强调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2、《老子四章》:谦虚,低调——老子有言“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老子四章》:要正确认识自己和别人——老子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4、《老子四章》:要妥善处理先兆和细节——老子有言“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5、《老子四章》:大生于小,要实现远大、宏伟的目标,必须重视细微和小节——老子强调“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6、《老子四章》:必须从始至终,保持谨慎——老子有言“慎终如始,则无败事”7、《五石之瓠》要善于转换视角,发现和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惠子认为五石之瓠无用,庄子则摆脱世俗经验的束缚,认为“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同一种事物,用法不同,价值就不同。
8、《兼爱》墨子的兼爱平等——墨子鼓励人们奉行兼爱思想,提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的观点,从而实现“天下治”的政治蓝图。
9、《屈原列传》:品行高洁,出淤泥而不染——屈原怀瑾握瑜,“自梳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污秽,以浮游尘埃之外”,“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0、《过秦论》:施行仁义——贾谊在《过秦论》中,揭露秦始皇席卷天下,包举宇内,而终为天下笑,是因为他的暴虐无道,“仁义不施而功守之势异也”。
11、《五代伶官史传序》——欧阳修在《五代伶官史传序》中总结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是的,“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只有力戒骄奢,防微杜渐。
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实现人生的辉煌。
12、《劝学》:学习的意义——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学习对于后天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是的,“君子博学而日日参省乎己”,才能做到“知明而行无过”。
课内素材整理

必修一课内素材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扫古诗词表现的秋天肃杀、感伤的情调。
诗人笔下的秋景蓬勃向上,充满生命活力。
面对如此壮丽廖廓的景象,不仅表现出心系天下的博大胸襟,也表现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官僚、军阀,改造旧世界的凌云壮志。
“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彰显的是青年毛泽东面对风云变幻的动荡时局而生发的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体现的是以毛泾东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意气风发敢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适用话题】可用于“青春”“理想”“志向”“责任”等相关写作话题。
2.《诗两首》(1)《雨巷》《雨巷》中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分别比喻了追求之路,充满希望而又充满失望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
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现代诗人戴望舒在《雨巷》中塑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借这个美好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的追求。
诗人写这首诗时,全国正处于白色恐怖之中,他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在迷惘和失望中仍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爱因斯坦说:“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尚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
”再看另一位诗人流沙河,他在20世纪50年代被打成了“右派分子”,遭遇不公待遇二十余年,但他始终怀着对未来的憧憬,战胜坎坷,最终走过了人生那段黑暗的时光。
他在诗中说:“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古语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作为一介文人,戴望舒热切地关注着时局的发展,他积极地参加各种进步活动。
1927年,大革命失败,革命处于低潮。
作者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就是这种心情的真实反映。
第一单元-【帮素材】统编版教材课内素材积累

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课内素材积累1《沁园春.长沙》读“无字之书”,就是指接触社会实际,参加社会实践,学习社会知识。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时,校章规定,“除照部定教育宗旨外,特采最新民本主义”,即“道德实践”“身体活动”“社会生活”,强调人格和学识的全面培养。
1914年,毛泽东在课堂笔记《讲堂录》中说:“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
”1917年夏,毛泽东利用暑假空余时间,邀约同学以“游学”的方式进行社会实践。
他们身无分文,先后游历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5县的一些乡镇,通过给学校、店铺、庙宇和居民写对联、作诗文或提供其他服务来解决食宿和路费,行程900多里,历时一个多月。
在游学中,他们广泛接触了农民、船工、财主、县长、老翰林、劝学所所长等各种人。
1918年春天,毛泽东又和蔡和森沿洞庭湖到湘阴、岳阳、平江、浏阳等县农村进行了半个多月的实地考察。
通过游学,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了解了农村社会,接触了农村各阶层群众,锻炼了自己的社会活动能力,为他们日后养成注重调查研究之风、关注农民农村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2昌耀和雪莱(1)孤独,几乎是古今中外一切杰出的诗人与艺术家共同面临的精神境遇,因为他们横空出世般的诗艺创造与精神探险远远走在了时代的前列,而其当世知音,往往变得像黄金一般珍稀可贵,甚至遭遇到时人致命性的冷落、轻蔑、嘲讽与攻击。
因此,他们只能在时代中忍受巨大的孤寂、失落与痛苦,直至时光本身最终慷慨地赐予他们以光荣的艺术荆冠。
这就是他们无法逃避的深刻宿命。
在百年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昌耀就是这样一位命定孤独的大诗人。
昌耀本人用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呕心沥血、艰苦卓绝、执着坚定的诗艺与精神的双重创造,最终为自己建构起了一座诗歌的高原,它孤独而傲然地耸立在中国当代新诗辽远的地平线上。
这座独属于昌耀的诗歌高原,其内涵极为丰富、驳杂、厚重,犹如一座埋藏着金、银、铜、铁、锌等优质金属品的矿山,它展示了在其他当代诗人的诗歌文本中较为罕见的精神的深度、思想的高度与经验的宽度。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三课内作文素材整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三课内作文素材整理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三课内作文素材整理第1节(1)透视人世百相——《林黛玉进贾府》XXX眼中的贾府,不仅是多姿多彩的,而且是纷繁复杂的。
贾府也只是这个社会的缩影。
人们由于身份、地位、境况以及素养的不同,在社会大舞台上,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学会观察社会上的人,学会观察身边以及周围世界不同的角色,能够透过其为人处世,言谈举止,了解其内心世界,从而对其作出正确的评价,决定自己应采取的正确态度,这是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
描绘“人世百相”,展现形形色色、多姿多彩、纷繁复杂的人世百态,其目的在于“透视”,即透过表面现象看到本质,或真、善、美,或假、恶、丑,宏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2)愚昧与顺从——《祝福》XXX的命运是可怜可悲的,这缘于她思想上的愚昧与顺从。
西方古代的奴隶尽管身份上为奴隶,但他们的灵魂决非奴隶。
例如罗马帝国时代的XXX。
这是因为,希腊哲人的思想、XXX先知的思想,终将给他们带来反抗奴隶命运的智慧的启迪。
而中国的奴隶,不仅世世代代身份上是奴隶,更可悲的是,他们的灵魂永远也摆脱不了奴隶的愚昧的命运。
他们的灵魂,事实上永远都处于黑暗的铁屋子之中,他们终生终世都将无法看到天日,都将无法看到丝毫人类智慧的光芒。
而在这黑暗中,只有智者才能点燃光明的火种。
(3)厄运与抗争——《白叟与海》面对厄运,XXX没有退缩。
面对厄运,我们无须紧皱眉头、无所适从。
坦然面对,这是明智的选择。
我们要扼住运气的咽喉,决不能让压力使我们屈服,而该当使生命因曲折而更加精彩。
面对厄运,我们选择自在。
既然我们选择了火线,就不怕风雨兼程。
我们该当有顽强的毅力,所向披靡的锐气。
没有人喜爱厄运,但厄运降临时,没有人可以躲避。
一个苏醒、明智、成熟的人该当正视运气的选择。
(4)尊重与生命——《动物游戏之谜》现代动物学家留意到动物具有游戏的天性,虽然还没有确定的答案,但是承认动物在游戏,承认动物具有一定的智力潜能、创造性和多样的交流方式,承认动物也是具有智慧的生命体,这本身就是熟悉上的进步。
怀疑与思考的高中课内素材

怀疑与思考的高中课内素材
1、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曾怀疑亚里士多德说的重球比轻球落地速度快,于是便着手实验,证明这句话是错误的。
能推翻当时的“真理”,不仅需要勇气,而且需要智慧。
而这,没有思考能行吗?
2、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病倒在床,发现世界地图上的巴西海岸每个凹凸部分都可以喝非洲沿岸的部位正好对应,这触发了魏格纳思想的火花,并进行了思考研究,最终深化了新学说---《大陆漂移》。
3、门捷列夫在长达20年里思索,反复揣摩已发现的63种元素,最终形成了众所周知的元素周期表。
4、毛泽东善于思考中国国情,活学活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独创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毛泽东思想。
5、“竹林七贤”中王戎是个善于思考的人,一次他同小伙伴外出,看到大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其他儿童都去攀摘,只有王戎站立不动,有人问他为何不摘,他说如果路边树上的果子很甜,早被别人摘光了,孩子们一尝,的确如此。
课内经典素材例说 文档 (3)

原来,素材最多最全的竟是我们相伴三年的语文课本。
你还在为处处苦寻作文素材而烦恼吗?还在为找不到新鲜视觉而挠头吗?原来,素材最多最全的竟是我们相伴三年的语文课本。
小编特地为大家准备了几个课本素材示例,为大家更好的利用课本提供一些技巧方法,看完这篇文章,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作文啦!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知道有了优美的原料可制成美好的器物,不曾见过空技巧却造出好的器物来。
”作为高中生,写作的“优美的原料”来自何处,很大程度来自于所学过的高中课本。
积累课文经典片断,积累作家经典小故事,积累课文中的文化,积累古诗名句。
从运用来说,要学会多角度思维,思考哪些材料可以为哪些话题服务、如何为话题服务,使教材成为学生的“写作源”。
下面以高中语文部分篇目为例,谈谈如何积累课内写作素材并运用。
课内素材一、烛之武退秦师(《左传》)◆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的力荐可谓慧眼识英雄,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
晋文公面对风雨突变,亦毅然去之。
郑国终于转危为安。
◆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返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
他的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义无返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
烛之武的智勇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溢于字里行间。
◆一九五五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一个人的力量能抵得上五个师吗?我们学过的《烛之武退秦师》会告诉我们答案。
◆曹操有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热。
烛之武就是这样的一个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
◆刘备三顾茅庐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对他畅谈天下大势。
课内作文素材

课内作文素材
以下是 7 条符合要求的课内作文素材:
1. 历史人物可是超级棒的素材呀!就像秦始皇,他一统天下,那霸气简直了!想想看,如果让你写一篇关于梦想和决心的作文,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经历不就能很好地体现这些吗?“哇塞,秦始皇能克服那么多困难实现他的大业,我们面对自己小小的梦想难道不应该更努力吗?”
2. 自然景观也不赖哦!比如黄山的奇松怪石,那景色,美到让人窒息!要是描写美丽景色的作文,把黄山搬进去,那得多精彩啊!“嘿,黄山那么震撼人心的美景,写进作文里不得惊艳一大片呀!”
3. 经典文学作品更是不能错过的素材!《西游记》大家都熟悉吧,孙悟空的勇敢和智慧。
在写关于勇气和智慧的作文时,这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嘛!“哎呀,孙悟空的故事那么精彩,还愁作文没东西可写吗?”
4. 生活中的小事也能成为绝佳素材哟!像和朋友的一次争吵,然后和好,这其中的情感变化多细腻呀。
这用来写关于友谊的作文不是正好吗?“天哪,和朋友的这些小互动都能变成作文闪光点呢!”
5. 寓言故事可是蕴含着大道理的素材呢!比如《狐假虎威》,通过狐狸和老虎的故事,能反映出很多道理呀。
写关于智慧和借力的作文,它就派上用场啦!“咦,这么简单易懂又有意义的寓言故事,不用太可惜啦!”
6. 老师在课堂上的有趣瞬间也可以是素材哦!还记得那次老师讲笑话把大家都逗乐了吗?要是写一篇关于师生情的作文,把这个写进去得多温馨!“哈哈,老师的这些可爱瞬间就是作文的增色剂呀!”
7. 校园里的活动同样是很棒的素材呀!运动会上大家拼搏的场景,那热血简直了!写关于奋斗和团结的作文,可太合适啦!“哇哦,校园活动中的点点滴滴都是作文的宝藏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生活中处处都有可以利用的课内作文素材,只要我们有心去发现和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