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气压带和风带

高中地理第二章气压带和风带
高中地理第二章气压带和风带

第6讲气压带和风带

考纲考点

考法

全球气压带、风带

的分布、移动规律

及其对气候的影

响。

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

其对气候的影响。(重点)

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

(重点)

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难点)

4.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成因及特点。

(难点)

高考中对本讲内容的考查多

以区域图和气候统计图为载

体,考查气压带和风带对气

候、自然带等要素的影响。多

以选择题形式呈现。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5年1考)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

?

??

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影响

?三圈环流

??

?

??①低纬度环流圈

②中纬度环流圈

③高纬度环流圈

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1)

七个

气压带

??

?

??

A为赤道低气压带

??

?

??

C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E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G为极地高气压带

南北半球同纬度

各有一个

(2)六个风带

??

?

??

??

?

??

B为信风带

D为西风带

F为极地东风带

南北半球同纬度

各有一个

(3)季节移动规律

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1.分析下面图示,说明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

提示:①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②气压带和风带分别关于赤道南北对称分布;③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④同一半球信风带风向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与西风带风向相反。2.气压带的形成都是由气温高低造成的吗?

提示:不是。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是由气温高低造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是由气流运动造成的。

气压带和风带的判读

1.读纬线,辨气压带和风带

(1)0°纬线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

(2)30°纬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3)60°纬线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4)90°纬线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

(5)0°~3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信风带。

(6)30°~6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西风带。

(7)60°~9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

2.读风向,辨南北半球

(1)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丙两图。

(2)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乙、丁两图。

3.读气压带位置,辨节气

(1)若各气压带分别被0°、30°、60°纬线平分,则为春、秋分。

(2)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北),则为北半球夏至。

(3)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南),则为北半球冬至。

4.读风向,辨气压带高低和名称

(1)风由中间向两侧吹的为高气压带。如上图中甲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2)风由两侧向中间吹的为低气压带。如上图中丙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丁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气压带和风带的判读

(高考全国卷Ⅱ)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1~2题。

1.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A.降水较少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D.光照较强

2.夏季,S市主要受()

A.季风影响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

解析:结合经纬度可知,S市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下沉气流,风力较弱,导致常被雾笼罩。

答案:1.C 2.D

(高考福建卷)下图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点是()

A.①B.②

C.③D.④

4.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

A.气温分布B.降水分布

C.地势起伏D.洋流分布

解析:首先明确图中的各项信息,图中横坐标为纬度,纵坐标为海拔,横坐标以0°为界,左侧为7月的风速和风向分布情况,右侧为1月的风速和风向分布情况,从图中可以读取某纬度某海拔某点的风向(实线或虚线)及风速。第3题,就本题而言,所谓季节变化可以对比1月和7月的风向和风速,图中风向只有东风和西风两种,风速可以直接读出,任何一点,只要1月和7月风向相同就可以排除。根据上述分析,①和④两点的1月、7月均为西风,排除;③点1月无风,7月东风,但风速很低,变化不大,排除;②点7月为东风,风速5,1月为西风,风速约10,变化最大,故选B。第4题,盛行风是海洋表层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因此洋流与盛行风密切相关,其分布也与风速、风向分布规律相类似。

答案:3.B 4.D

5.(2017·北京西城区一模)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盛行风向图,关于图中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夏季盛行东南风,成因与②地夏季风相同

B.②地易受飓风危害,多发时间与④地相同

C.③地盛行西南风时,印度恒河正值枯水期

D.④地盛行西北风时,新疆牧民转场至山麓

解析:选D。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地位于东亚,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盛行东南风;

②地位于南亚,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夏季盛行西南风,两地季风成因不同。③地盛行西南风时,为北半球夏季,印度恒河正值丰水期。④地盛行西北风时,为北半球冬季,新疆牧民转场至山麓。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

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气压中心M是蒙古—西伯利亚(亚洲)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气压中心N是印度(亚洲)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3.季风

1月7月东亚季风A西北风C东南风南亚季风B东北风D西南风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

带的季节移动

1.简述上图中M、N两气压中心的形成。

提示:1月份,亚欧大陆上气温低,气流冷却收缩下沉,形成M蒙古—西伯利亚(亚洲)高压。

7月份,亚欧大陆上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N印度(亚洲)低压。

2.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为什么大致呈带状分布?

提示:南半球陆地面积小,海洋面积广阔,在陆地上形成的高低气压中心非常微弱,不会切断两个气压带。

如何根据气压高低判断季节

若陆地上为高压中心,说明该大陆所在半球为冬季;若陆地上为低压中心,说明该大陆所在半球为夏季。

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应用

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在赤道南北两侧的地区都会有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现象。如非洲索马里半岛、几内亚湾沿岸等。

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应用

1.(2015·高考安徽卷)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示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由于()

A.反气旋频繁过境

B.受沿岸寒流影响

C.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

D.西南季风带来丰沛水汽

解析:选D。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及陆地轮廓形状,可以判断该地区位于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图示区域西部降水丰富主要是因为该区域夏季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西南季风从印度洋上带来大量的水汽,形成降水。反气旋控制下天气晴朗干燥;寒流会降温减湿;东北季风来自大陆内部,气流干燥,不易形成降水。

2.(2015·高考重庆卷)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A.蒙古高压

B.印度低压

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

解析:选A。10月8日(寒露节气)正值秋季,亚洲北部地区由于温度较低,形成了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因此造成我国“露气寒冷,将凝结”的天气现象。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5年5考)

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小,分析如下:

气候类型成因气压带、风

带性质

气候特征

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温暖湿润终年温和湿润

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

炎热干燥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炎热湿润终年高温多雨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气候类型成因气压带、风带性质气候特征

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暖湿润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原气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炎热干燥全年高温,一年可分干

湿两季

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炎热湿润

受信风影响的地区气候不一定干燥,对吗?为什么?

提示:对。信风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的过程中,随着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成云致雨,在其影响下,天气一般是干燥的。但当信风来自温暖湿润的海洋时,降水较多。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图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性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1.全球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和内陆降水少。

因素说明

大气环流气流上升易产生降水,如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区;风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易产生降水,如西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多;副高或信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少;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易产生降水,如夏季风

海陆位置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迎岸风降水多,离岸风降水少

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洋流暖流有增湿作用,寒流有减湿作用人类活动兴修水利、人工造林可增大降水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高考四川卷)如图中M、N海域均是世界优良渔场。读图,回答下题。

从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分析,比较M、N两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

解析:从M、N所处的位置看,M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区域,冬、夏季气候特点不同,N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的天气状况下降水、风浪等对渔场捕捞作业的影响。

答案:冬半年M渔场和N渔场都盛行西风,阴雨天气多,海面风浪大;夏半年N渔场仍盛行西风,而M渔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多晴朗高温天气,海面风浪小。

2.(高考海南卷)甲地(位置如图)气温年变化较小,5~8月降水稀少。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处在盛行西风的背风坡

B.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D.受高纬干冷气流控制

解析:选B

。5~8月份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甲地,盛行下沉气流,降

水稀少。

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3.(高考全国卷Ⅱ)下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

①盛行西风②地形抬升

③暖流增湿④反气旋活跃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选A 。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以判断出图示岛屿为新西兰的南岛,该岛地处西风带

内,岛屿的西南部为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故选A;由洋流的分布可知,该岛屿附近无

暖流分布,如果反气旋活跃则降水不会丰富,故③④说法错误,排除B、

C、D。

等降水量线分布图的判读

等降水量线分布图是描述某地区降水量多少及分布的地图,它是等值线图中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高考中经常考查的一种形式。常考查的等降水量线分布图的类型如下所示,判

读这些类型的等降水量线分布图的关键是抓住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图1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图2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

图3某区域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图

1.宏观看趋势

(1)依据等降水量线疏密,判断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等降水量线密集,则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较大。

(2)根据各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分析降水量变化的趋势。一般来说,若年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则年等降水量线数值由沿海向内陆减小。 2.微观看特殊

(1)年等降水量线凸向数值小的地方,说明该地年降水量比周边地区多;年等降水量线凸向数值大的地方,说明该地年降水量比周边地区少。

(2)如果某一地区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则降水量多的区域为迎风坡。

(3)如果某一区域内,两条等降水量线之间出现闭合曲线,则闭合区域内降水量出现特殊值,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判读。 3.降水空间分布特征的描述 降水空间分布特征的描述模式:“从××向××递减”或“××地区降水多,××地区降水少”;降水空间差异大(小)。

(高考浙江卷)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

材料二 甲(37°48′N)

乙(36°54′N)

1月气温/℃ 9.3 4.7 7月气温/℃

17.1

25.7

(1)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①,并分析其成因。

(2)据表比较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②

,并解释其原因。

??

?①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分析成因..

。②据表..比较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解释原因..

?

?????????

[标准答案] (1)分布特点: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较大。 成因: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

(2)甲城比乙城冬季(1月)气温高,夏季(7月)气温低。甲城气温年较差小。 冬季:甲城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北冰洋的寒冷空气影响较弱,气温较高。美国东部为低缓山地,乙城易受

北方寒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夏季:甲城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乙城受暖流和东南暖湿气流影响,气温较高。

(2017·西安模拟)读某区域等降水量年较差(即某地降水量最多月和最少月之差)分布图,完成(1)~(2)

题。

(1)该地最可能位于( ) A .亚欧大陆东岸 B .亚欧大陆西岸 C .北美洲东岸 D .北美洲西岸 (2)影响该地降水量年较差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B .洋流 C .纬度 D .海陆分布

解析:第(1)题,由定义可知等降水量年较差越大说明降水的季节变率越大,只有草原气候、季风气候等气候区的降水年较差较大。从图中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等降水量年较差数值自东向西递减说明东部降水变率大,北半球大陆西岸受西风影响降水变率比较小,由此可以判断该地位于大陆东岸;再由北美大陆东岸是大陆性气候,降水年较差小,所以判断只能是亚欧大陆东岸。第(2)题,由上题可知该地应为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年较差大,海陆分布是主要原因。

答案:(1)A (2)D

(2017·南通质检)下图为模拟绘制的局部地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①~④图中,符合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2.若甲地常年受该气压带控制,其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解析:第1题,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可知图③正确。第2题,结合上题结论,图③表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常年受其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

答案:1.C 2.C

(2017·上海七校调研)下图中P地常年受西风影响,Q地季节性受西风影响,P、Q两地西侧均为海洋。读图,回答3~4题。

3.P地近地面的风向和常见的天气状况是()

A.西南风气温日较差小

B.西北风气温年较差大

C.东南风降水季节差异明显

D.东北风天气晴朗

4.Q地的气候是()

A.热带草原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解析:第3题,P地常年受西风影响,多雨,日较差小。第4题,Q地季节性受西风影响,为地中海气候。

答案:3.A 4.B

(2017·福建宁德模拟)下图示意我国某县年降水量及水系分布。读图回答5~6题。

5.影响该县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河流B.海陆位置

C.季风D.地形

6.据图推断,年平均气温()

A.N地>M地B.P地>N地

C.Q地>P地D.Q地>M地

解析:第5题,依据山峰及河流,可判断图中有一东西向的山脉分布,且等降水量线在山峰附近密集,说明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第6题,四个地点中,P和N在同一河流附近,且P 在下游,海拔低而气温高;N在上游,海拔高而气温低。

答案:5.D 6.B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7·上海十二校联考)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⑦表示风带。读图回答1~2题。

1.地中海气候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个气压带和风带有关()

A.①与⑤B.②与⑥

C.③与⑦D.②与⑤

2.当图中②地气压分裂成海洋上的高压和陆地上的低压时()

A.上海可能出现伏旱B.孟买此时吹东北风

C.洛杉矶出现阴雨D.北京可能出现寒潮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纬度分布可以判断气压带、风带名称,根据图中风向(风向右偏)可以判断南、北半球(位于北半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数字①②③④⑤⑥⑦分别为: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东北信风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地中海气候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与盛行西风交替控制形成,所以B选项正确。第2题,②地是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气压带分裂成海洋上的高压和陆地上的低压时,北半球是夏季。此时上海受副高影响,可能出现伏旱现象,A对。孟买位于南亚,夏季盛行西南季风,B错。洛杉矶位于美国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C错。北京夏季没有寒潮,D错。

答案:1.B 2.A

(2017·天津五校联考)图1为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示意图,图2为图1中甲气压带及其南北两侧风带的风向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气压带位置反映的时段里()

A.巴西高原草木枯黄

B.我国东北地区昼短夜长

C.密西西比河进入枯水季节

D.北印度洋自东向西的船只顺风顺水

4.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热带草原气候受甲气压带和丁风带交替控制

B.受乙风带的影响,西欧全年温和湿润

C.丙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总是高温少雨

D.受丁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夏季多雨

解析:第3题,由图2中风带、风向可知甲气压带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图1中其北移了,说明为北半球夏季,A正确。第4题,图中乙、丙、丁分别为西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东北信风带。热带草原气候受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受乙风带的影响,西欧全年温和湿润;丙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气候冷湿;南亚夏季多雨是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形成的西南季风的影响而成,并非丁风带的影响。

答案:3.A 4.B

读图文材料,回答5~6题。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5.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A.锋面过境频繁B.地处迎风坡

C.空气对流旺盛D.多气旋活动

6.图2所示甲地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拔低B.降水少

C.人口密度大D.距海远

解析:第5题,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海拔较高,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因而降水较多。第6题,图2所示甲地为天津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城市“热岛”效应明显,所以甲地比周边地区气温高。

答案:5.B 6.C

(2017·嘉兴一模)下图为甲、乙、丙三地大气环流年内控制时长分配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甲地气候类型为()

A.热带草原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

C.地中海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

8.下列关于乙、丙两地自然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地河流流量1月大于7月

B.丙地地形平坦开阔

C.乙地天然植被叶片常绿坚硬

D.丙地冬季常有较厚积雪

解析:第7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气候类型是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热带沙漠气候,B项正确。第8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乙地气候类型是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交替控制下形成的地中海气候,所以乙地的天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叶片常绿坚硬,C正确。丙地气候类型是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形成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平均最低气温高于0 ℃,冬季不常有较厚积雪。

答案:7.B8.C

(2017·石嘴山模拟)下表示意我国某地区海平面一年中气压系统交替变化的规律。据此回答第9题。

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气压系统高气压(甲) 低气压

高气压

(乙)

低气压

高气压

(甲)

9.甲高气压最可能是()

A.亚洲高压B.夏威夷高压

C.北美高压D.北大西洋高压

解析:选A。我国冬季受亚洲高压控制。

(2017·临汾模拟)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素有澳大利亚“风城”之称。读图完成10~11题。

10.珀斯夏季风向日变化明显的原因是()

A.地处沙漠,昼夜温差大

B.夏季多晴天,昼夜温差大

C.地处沿海平原,地形平坦

D.植被常绿茂密,减弱风力

11.珀斯风力强劲的时期()

A.亚洲低压强盛

B.正值当地葡萄的收获季节

C.是享受珀斯海滩阳光浴的最佳季节

D.西欧南北温差大

解析:第10题,图示珀斯位于地中海气候区的沿海,夏季受副高控制而风力微弱;一天中风向多变是指海陆风较强,故成因是昼夜温差大,是海陆之间形成的热力环流所致,故B 正确。第11题,材料提及该地冬季风力强劲,南半球冬季为北半球夏季,而夏季亚洲低压强盛,A正确;葡萄收获季节为当地秋季,故B错;珀斯海滩阳光最好的季节为夏季,故C 错;西欧南北温差大的季节是北半球冬季,故D错。

答案:10.B11.A

二、综合题(共46分)

12.(2017·桂林模拟)图1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2为世界海陆分布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简述A气压带名称及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6分)

(2)画出B所在风带的风向。(4分)

(3)说出甲、乙两图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成因。(6分)

(4)简述图2中C海沿岸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6分)

解析:第(1)题,从图1中A气压带的位置可知A为赤道低气压带,在其控制下高温多雨。第(2)题,B为东北信风带。第(3)题,从图中可知甲图气压带位置偏北,乙图气压带位置偏南,其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有关。第(4)题,C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区,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答案:(1)A是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为高温多雨。

(2)画图略(提示:B所在风带的风向为东北风)。

(3)甲图气压带位置较乙图偏北,原因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或做回归运动)。

(4)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成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13.(2017·青岛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自古以来,雅安便有“雨城”“华西雨屏”之称。图甲示意四川盆地西部地区年降水量,图乙示意雅安月降水量和月降水日数分布。

(1)描述该地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8分)

(2)分析雅安有“雨城”之称的原因。(8分)

(3)说明雅安降水季节变化对秋季农作物的不利影响。(8分)

解析:(1)等值线分布特点的描述,可从总体递变规律、极值分布等角度回答。(2)陆地局部降水多于周边,除了宏观的大气环流因素外,还与影响局地小气候的地形、大气运动等因素有关。(3)首先明确关键词是“秋季”“不利”;然后从图中可看出,秋季降水日数最多,降水量较大;降水多易导致涝灾,降水日数多则影响光照和气温,从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

答案:(1)总体从东南向西北先增后减;雅安降水量多,向四周递减。

(2)西侧是青藏高原,东侧是四川盆地,常受高原下沉气流和盆地暖湿气流影响;喇叭形的地形构造,造成暖湿气流只能进不能出;夏季受偏南暖湿气流影响大。

(3)降水多,易发生洪涝灾害,不利于农作物收获,造成减产甚至绝产;降水日数多,湿度大,气温偏低,光热不足,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