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好玩——校园中的测量”预习单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好玩——校园中的测量”预习单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好玩——校园中的测量”预习单

我们小组选择测量的物体是:操场一圈有多长。

我们使用的工具有:

我们使用的方法是:

我们小组的分工为:

1.在上面的活动中,使用了哪些测量的方法?这些方法还可以用到哪里?

2.选择的测量工具有哪些?在使用它们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3.记录了哪些数据?这些数据在今后什么地方可能用到?

4.在上面的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进一步研究哪些问题?

(完整)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100题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100题 1.一个果园里栽了125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的4倍少20棵。这个果园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2.一段路长324米,已经修了240米,剩下的计划4小时修完。平均每小时修多少米? 3. 红光印刷厂装订一批日记本,前三天共装订了960本,后16天平均每天装订420本。这批日记本共有多少本? 4.一个打字员4分钟输入200个汉字。照这样计算,输入3000个汉字需要多少分钟? 5. 3袋面粉共重75千克,8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6.一个钢铁厂,炼750千克钢需要用5吨水。照这样计算,钢铁厂一天节约55吨生活用水,可以炼钢多少千克? 7.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375千克蜂蜜。照这样计算,19箱蜜蜂一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一年要酿1725千克蜂蜜需要养多少箱蜜蜂? 8.两个年级的同学去买书,三年级有48人,每人买2本,四年级每人买3本,四年级买的总本数和三年级一样多。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买书? 9.工人们修马路,原计划用40个工人,实际用了45个工人。计划要修路90天,实际修了多少天?

10.小华从学校步行回家要20分,骑自行车回家要10分。小华步行每分走45米,他骑自行车每分行多少米? 11.学校买15盒彩色粉笔,每盒50枝,用去10盒。还剩多少枝没有用? 12.海天机械厂第一,二,三车间各生产了6箱零件,每箱120个,一共生产零件多少个? 13.一台织布机一小时织布21米,5小时4台同样的织布机共织布多少米? 14.汽车从南京开往上海,每小时行60千米,3小时行了全程的一半。因车上一人生病,剩下的路程要2小时行完。平均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 15.刘师傅23天共加工4255个零件,王师傅平均每天比刘师傅多加工18个。王师傅每天加工零件多少个? 16.李伯伯家的一头牛,10天吃草50千克。照这样计算,有155千克草够这头牛吃多少天? 17.湖滨公园有18条游船,每天收入1008元。照这样计算,现在有26条游船,每天增加收入多少元? 18.工厂要加工360个零件,小王5天可做完,用这样的速度,做8天能加工多少个零件? 19.明明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20页,5天看了这本书的一半。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1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 )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1 )个大格,也就是( 5 )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 5 )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 5 )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 1 )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 1 )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 )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 1 )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公式。 1时= 60分1分= 60秒半时= 30 分1刻=15分钟 60分=1时60秒=1分30 分=半时15分钟=1刻 第2、4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2、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0上打了点,向前借1,自己变成9) 3、公式。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差=被减数-减数

第3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 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 )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 1 )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①进率是10 1 米= 10 分米 1 分米= 10 厘米 1 厘米= 10 毫米 10 分米=1 米10 厘米= 1 分米10 毫米= 1 厘米 ②进率是100 1 米= 100 厘米1分米=100毫米 100 厘米=1 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1000米= 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比如说在一个苹果、一个柿子之类的东西;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比如小狗,小动物之类;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比如大象、蓝鲸。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相邻) 1 吨= 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1 吨1000克=1千克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 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有: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 单元内容结构如下: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一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教学建议 1、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采用演示主题图(如,公路及路标、动物过桥图等)、组织学生的测量活动(如,量课本、书桌等)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师生互动提供条件。学生凭借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认识并理解测量的有关知识,同时形成适合自己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会逐步提高。当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提供的情境进行整体观察,注意提供的情境应该主题明确,当学生的讨论远离主题时,应该进行恰当的引导。 2、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测量”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性比较强,需要学生在操作中充分的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该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之上。如,教学例1(毫米的认识),教材安排了学生用尺子测量课本的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测量中发现课本的宽、厚不能用整厘米表示,从而引出“毫米”,感受毫米产生的意义,再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明白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3、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应该作为检验本单元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1吨的质量观念时,除了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外,同时还要多举一些当地学生熟悉的例子加以对比。比如,医疗保险卡、电话磁卡、储蓄卡厚度大约是1毫米等等,也可以让学生从一沓纸(或作业本)中量出1毫米,数一数有几张。让学生用作业本摞出1分米的高度,数一数有多少本,等等。对于大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感受,可将实际

2020年春学期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检测答题卡

! 2020年春学期小学期末检测答题卡 三年级数学 姓名 学校 班级 准 考 证 号 ! 0 0 0 0 0 0 0 0 0 0 0 ! 缺考考生,由 监考员用2B 铅 笔代为填涂准 考证号并填涂下面的缺考违纪标记。缺考涂1,违纪涂2。考生禁涂。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准考证号等填写清楚,并填涂相应的考号信息点。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 铅笔填涂,解答题要认真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题无效,在草稿纸、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1 1 1 1 1 1 1 1 1 1 1 ! 2 2 2 2 2 2 2 2 2 2 2 ! 3 3 3 3 3 3 3 3 3 3 3 ! 4 4 4 4 4 4 4 4 4 4 4 ! 5 5 5 5 5 5 5 5 5 5 5 ! 6 6 6 6 6 6 6 6 6 6 6 ! 7 7 7 7 7 7 7 7 7 7 7 ! 8 8 8 8 8 8 8 8 8 8 8 ! 1 2 9 9 9 9 9 9 9 9 9 9 9 1 2 3 4 5 6 7 8 ! A A A A A A A A ! B B B B B B B B ! C C C C C C C C ! D D D D D D D D 请在规定的区域内答题,超出该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规定的区域内答题,超出该区域的答案无效! 1 ! ! 9.( )( ),( ),( ); 10.①( ),②( ),③( ),④( ); 11.( ),( ),( );12.①( ),②( ),③( ),( ); 13.( ),( ),( );14.( )15.( ),( ); 16.( );17.( );18.( ),( ),( ); 19.直接写得数。 51+52﹦ 75-72﹦ 24×20﹦ 40×90﹦ 0.8+0.8﹦ 4.1-0.4﹦ 6×700﹦ 25×40﹦ 20. 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16.4-7.8= 60×25= ★64×78= 21. 用递等式计算。 (359-286)×6 465-355÷5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大全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 60分=1时 60秒=1分半时=30分 30分=半时 9、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世纪等。(1世纪=100年, 1年=12个月......)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 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6、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上10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7、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8、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 减数=被减数-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 差=被减数-减数 第三单元测量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测量

测量 教学目的: 1、理解长度单位与重量单位的在生活中具体的大小,能灵活运用单位给生活中物体长度、重量填空; 2、了解各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各个单位之间换算的方式方法; 3、学生学习数学中,获取学习数学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根据生活已有经验单位填空;单位之间的换算 第一部分测量单位的认识 (一)测量单位的认识 核心思想:根据毫米、厘米、分米、克···大概长度、重量对生活中物体估算 1. 常见的长度单位有、、、、。 2. 常见的重量单位有、、。 例:小明的身高约是138()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约468()一本数学书的厚约是7()一盏台灯的高约2() 一只猫重2()一个同学的体重是25()标准运动场跑道一圈是400()一头大象重4() 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20()飞机每小时飞行800()小玲家离学校1750()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约长2313() (二)画图 例:画一条长42毫米的线段。 画一条长比1分米短2厘米的线段。

总结:画图时,把整十、百的数换算单位再作图。 第二部分单位换算 (一)单位换算 一、一级换算 例题分析: 2.4吨=()千克 5千米=()米 10千米=()米 6米=()分米 100毫米=()厘米()米=4千米 9000千克=( )吨 10厘米=()分米 总结:①大单位化小单位,添“0” ②小单位化大单位,去“0” 二、二级换算 例题分析: 3厘米5毫米=()毫米 6千米300米=()米 43毫米=()厘米()毫米 2分米5厘米=()厘米 7800千克=()吨()千克 52毫米=()厘米()毫米总结:①两个单位化成一个单位,把不同的单位先化成相同的单位,然后两部分相加; ②一个单位化成两个单位,把整十、百、千的数化成大单位。 (二)计算 例题分析: 1米—3分米=()分米 6吨—2000千克=()千克 7千米—5000米=()米 8毫米+ 2毫米=()厘米 82厘米—52厘米=()分米 3厘米+ 2毫米=()毫米 注意:单位与填空后面的单位统一,在进行计算。

苏教版 数学 三年级上册 期中测试卷和答题卡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三年级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共10分) 1. 乘数的末尾有2个0,积的末尾( )有2个0。 A. 可能 B.一定 C. 不可能 2. 最大两位数与最大一位数相乘,积是( )位数。 A.三 B.四 C.五 3. 运动会上,小华拍球85个,小强拍的个数比小华的2倍多一些,比小华的3倍少一些。小强可能拍( )个。 A . 265 B . 228 C . 160 4. 用14根1厘米长的小棒围长方形,一共有( )种围法。 A. 2 B. 3 C. 4 5. 用3根都是12厘米长的铁丝,分别围成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这三个图形的周长( )。 A. 相等 B. 正方形长一些 C. 长方形长一些 6.妈妈今年30岁,女儿今年6岁,再过2年,妈妈的年龄是女儿的( )倍。 A. 6 B. 5 C. 4 7.王阿姨和张阿姨两人各打印一份稿件。两人都打印了9分钟,张阿姨完成任务,数一数正好打印1800个字;王阿姨每分钟打印200多个字,还没有完成。她们两人已经打印好的字数相比( )。 A.张阿姨多一些 B.王阿姨多一些 C.一样多 8. 吴老师今年42岁,他的体重可能是65( )。 A. 千克 B. 克 C. 厘米 9. 估一估,C 杯中果汁连同杯子 一共重( )克。 A.50克 B.250克 C.160克 10.用4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右面的图形, 它的周长是( )厘米。 A. 10 B. 32 C. 20 二、填空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每空1分,共26分) 11.要使33□×3的积是四位数,□最小填( ); □62×4的积是三位数,□可以填( );301×□的积约是1500,□里应填( )。 12.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第10题) (第9题)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部练习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应用+填空题汇总 时分秒 一、在()里填上时间单位。 1. 一节数学课上了40()。小红上午在校时间约4()。小芳跳绳20下用了15 ()。课间休息10()。 2. 小明吃饭用了20()。小明做20道口算题用了2()。爸爸每天工作约8 ()。王艳跑50米用了10()。 3.南京乘火车去上海用了5()。晚间新闻联播时间大约是30()。看一场电影用了90()。做一次深呼吸大约7()。 4.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用了5()。夏天午睡大约1()。脉搏跳10次用了8()。跑100米需要13()。小惠每天晚上睡觉9()。 5.小红下午在学校的时间是2()。一集电视剧的播放时间是50()。小芳早晨起床穿衣服大约用了5()。

6.学生一天在校时间大约是6( )。爷爷每天晨练1 ()。运动会上,小明跑60米用了12()。 二、填空 1. 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其中()是最小的时间单位。 2. 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了()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3. 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小格,分针走了()分;秒针走一圈,分针走()小格,是()分。 4. 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 5. 8:30:25是()时()分()秒。 6. 一节课是()分钟,课间休息()分钟,再加上()分钟就是一小时。

8. 时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时;分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分,等于()时;秒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秒,等于()分。 9. 分针走半圈是()分,时针走半圈是()时,秒针走半圈是()秒。 10. 时针从12走到1,分钟走了()小格,是()分;秒针走60小格,分钟走了()小格,是()分。时针从()走到6,走了5小时。 11. 从8:40到9:30经过了( )时( )分;从2:30到4:40 经过了( )时( )分;从6:10到6:45经过了( )分。 12.从上海开往南京的火车,甲车是6:50开,乙车是7:30开,()车开的早. 13.小军每天6:20起床,小青每天6:25起床,()起床早. 14.跑60米,小红用14秒,小英用12秒,小云用13秒.三人中()跑的最快. 三、比较大小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奥数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奥数题 1. 幼儿园买来一些苹果,昨天吃了一半,今天又吃了剩下的一半,还剩下18个,一共买来多少个苹果? 2.131+132+133+134+135=()×()=() 48+43+44+45+40=()×()=() 10+20+30+40+50+60+70=()×()=() 45+50+55+60+65+70+75+80=()×()=() 42+43+44+45+46=( ) ×( )=( ) □+□+□+□□×□×□=○ 如果○=1,那么□=()() 3.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是,从侧面看是,这个立体图形是由()个正方体搭成的。 4.仔细观察认真填。 如果 200克,那么 =()克 5.我能算出它们的体重。 如果:一头大象+5头牛=10吨 2头大象+5头牛=15吨 1头大象+1条鲸鱼=12吨 那么:1头牛=()吨, 1头大象=()吨, 1条鲸鱼=()吨 她至少需要()分钟干完这些事。 7. 苗苗家住在九楼,每两层楼之间有15级台阶,苗苗从一楼走到家需要上多少级台阶?

8.火柴棒游戏: 移动一根火柴棒,使等式成立。 如图:拿掉3根火柴,使它变成3个正方形,怎样拿? 解: 用12根火柴棒,摆成6个大小一样的三角形,请你拿走3根, 还剩下3个大小一样的三角形. 解: 9.按要求把1、3、5、7四个数字分别填在□里并写出乘法算式。 (1)要使积最大,应该怎样填?□□□×□ (2)要使积最小,应该怎样填?□□□×□ 10.猜一猜,填一填。 □□□□0□ × 5 ×□ □ 2 5 □ 0 0 5 11.有一只蜗牛沿15米高的树干往上爬,白天向上爬4米,夜间又往下退3米。蜗牛第几天能爬到树顶? 12.一张长方形的纸,长10厘米,宽5厘米,把两张这样的长方形的纸拼在一起,拼成的新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13.平均每本多少元?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单元检测试卷二(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 三年级上册《测量》单元检测卷 (满分:100分时间:40分钟) 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24分) 1.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都是()单位;()、()、()都是质量单位。 2. ()厘米()毫米()厘米()毫米 3.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宽25()长8()长江全长约6300()厚9() 重200()重7()载质量40()高14() 4.一袋大米重200千克,()袋大米重1吨。 5.一枚1角硬币大约厚2(),10枚这样的硬币约厚2()。 6.一辆货车的载质量为3(),能装30袋100()的水泥。 7.6吨比()千克多1吨,1千米比999米长()米。 8.一根蜡烛长1分米2厘米,燃烧一段时间后还剩5厘米,燃去了()厘米。 二、判一判。(每小题1分,共5分) 1.1000克泡沫塑料比1千克石头轻。() 2.王平每分钟走2千米。() 3.一辆货车可运煤2000吨。()

4.测量从北京到南京的路程,用千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5.教室讲台的高度大约是9分米。() 三、选一选。(每小题1分,共5分) 1.一个排球重()。 ①1吨 ②15千克 ③500克 2.下面的长度中最短的是()。 ①40分米 ②500毫米 ③1米 3.我1小时可步行()。 ①400米 ②4千米 ③20千米 4.操场1圈长250米,小明跑了2圈,再跑()米,就是1千米。 ①250 ②500 ③750 5.小丽身高是1米35厘米,小明身高是1米4分米,那么()。 ①小丽高 ②小明高 ③无法比较谁高 四、量一量,画一画。(共8分) 1.量一量下面图形的边长。(以毫米为单位)(5分) 2.画一条比5厘米短6毫米的线段。(3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2017年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 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 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 (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 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60分=1时60秒=1分 半时=30分30分=半时 9、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世纪等。(1世纪=100年, 1年=12个月......)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 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6、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测量专题复习题

2015年三上第三单元测量专题复习 1. 常见的长度单位有、、、、。 常见的重量单位有、、。 2. 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单位。 小明的身高约是138()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约468() 一本数学书的厚约是7()一盏台灯的高约2() 一只猫重2()一个同学的体重是25() 标准运动场跑道一圈是400()一头大象重4() 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20()飞机每小时飞行800() 小玲家离学校1750()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约长2313() 课桌面的宽是35()一角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 一条跳绳长300()文具盒厚度约为19() 粉笔长75()课桌高约65() 一栋楼高约20()黑板宽约25() 爸爸的身高约是17()小红每分钟跑200() 3.直接写出得数。 12千米-5千米=()千米40吨+29吨=()吨 1米-1厘米=()厘米8千克-2000克=()千克 450米+550米=()千米4千米-1000米=()千米 6000米+7000米=()千米1400千克-1吨=()千克 1吨-600千克=()千克2800米-800米=()千米 4.单位换算 5厘米=()毫米 30分米=()米 400厘米=()米 1千米=()米 6000米=()千米 7分米=()厘米 4千克=()克9吨=()千克 3000千克=()吨 70米=()分米 600毫米=()分 1米=()厘米2米=()分米5吨=()千克 10000千克=()吨 5020米=()千米()米 1吨300千克=()千克 6千米-500米-()米 300米+700米=()千米 7吨+100千克=()千克 3吨+4吨=()千克 9吨-3000千克=()吨 15米-10分米=()分米 71分米+29分米=()米 25米-15米=()米

三年级数学卷考答题卡

注 意 事 项 三年级数学期中测试 答 题 卡 考生禁填 缺考考生,由监考员贴条形码, 并用2B 铅笔填涂左边的缺考标记 填 正确填涂 涂 样 错误填涂 例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 2、必须使用2B 铅笔填涂,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答题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 一、你知道吗?填一填。(每空1分,16分) 1、 、 、 、 。 2、 。 3、 、 。 4、 。 5、 、 。 6、 、 。 7、 、 、 、 。 二、判一判。(说法正确的在横线上打 “√”,错的打“×”)(5分) 1、 2、 3、 4、 5、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三、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涂黑)(5分) 1、[ A ][ B ][ C ] 2、[ A ][ B ][ C ] 3、[ A ][ B ][ C ] 4、[ A ][ B ][ C ] 5、[ A ][ B ][ C ] 四、我能计算。 1、直接写得数(每小题1分,共10分) 2、列竖式计算。(验算题每题3分,其余每题2分,共14分) 42÷2 =228÷6 =824÷4 = 验算: 91÷7 =840÷3= 856÷7 = 验算: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概念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概念练习题 一、计量单位以及进率应用1.计量物体的长短时用长度单位,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 )、( )、( )、( )、( )。1千米=( )米=( )公里( )米=10分米=( )厘米=( )毫米(相邻两个长度 ( )分米=10厘米=( )毫米单位间的进率 ( )厘米=10毫米是10。)2.计量物体有多重时用重量单位,我们学过的重量单位有( )、( )、( )。( )克=1千克1000千克=( )吨生活中一般说一颗鸡蛋、一个苹果、一粒图钉等用( )做单位。 一般说一袋洗衣粉、一个人的体重等用( )做单位。 一般说一辆车的载重、一只大象的体重用( )做单位。3.计 量时间的用时间单位,我们已经学过的有( )、( )、( )。a、钟 面上有12个数字,( )个大格,每大格又分成( )小格,钟面一圈就是( )小格。b、钟面上有( )根针。最长最细的,跑的最快的是( )。他走一小格是( )秒,走一大格是( )秒,走一圈就是( ) 秒。最粗最短的,跑的最慢的是( )。它走一小格是( )分钟,走 一大格是( )小时,走一圈是( )小时。中间那根针叫( )。它走一小格是( )分钟,走一大格是( )分钟,走一圈是( )分钟。1天=( )小时(也就是说时针要走( )圈。)1时=( )分钟(也就是说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要走( )圈。)1分钟=( )秒(也就是说分针走一小格秒针要走( )圈。)c、在时间问题里还要注意单位的正确应用。

我们要注意区分时间和时刻。时间表示经过的一段空间,所以通常用( )、( )、( )作单位;而时刻通常表示一个开始或者结束的一个点,所以通常用( )、( )、( )单位。比如走了1小时25分钟17秒钟,这是记录经过的时间,而1时25分17秒则表示一个时刻,代表从这个点出发,或者结束。用我们学过的线段可以表示为: 经过时间(几小时几分钟)开始时刻结束时刻(几时几分)(几时几分)开始的时刻+( )的时间=结束的时刻( )的时刻-经过的时间=开始的时刻结束的时刻-( )的时刻=经过的时间 4、单位转化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大单位转换成小单位是( )进率。 小单位转换成大单位是( )进率。 二、关于图形的认识和计算。 1、图形边角特性四边形4条( )的边容易变形梯形有( )对边平行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 )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相等容易变形长方形( )分别平行且相等4个角都是( )容易变形正方形四条边都( )( )个角都是直角容易变形 2、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四边形的周长=四条边的长度之和长方形的周长=2长+2宽正方形的周长=( )4 =()2长=长方形周长2-宽正方形边长=周长4宽=长方形周长2-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出混合算式的过程,理解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的意义和运算顺序,体会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初步学会借助直观图等方式,分析、表示数量关系,会用分步列式或者综合列式解决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能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逐步积累、提高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 3.体会“先乘除后加减”的合理性以及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进行简单的整数混合运算(两步),激发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第1课时小熊购物(一)(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分步解决“小熊购物”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合理性。 2.会运用“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运算顺序正确的进行计算。 3.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表示乘加、乘减等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混合运算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准备:课件、食物面包、饼干、饮料的图片。

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

分步: 3×4=12(元)综合:3×4+6 12+6=18(元) =12+6 =18(元) 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2课时小熊购物(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分步解决“小熊购物”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合理性。 2.会运用“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运算顺序正确的进行计算。 3.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表示乘加、乘减等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混合运算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准备:课件、食物面包、饼干、饮料的图片。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集

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大全 1.一个果园里栽了125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的4倍少20棵。这个果园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2.一段路长324米,已经修了240米,剩下的计划4小时修完。平均每小时修多少米? 3. 红光印刷厂装订一批日记本,前三天共装订了960本,后16天平均每天装订420本。这批日记本共有多少本? 4.一个打字员4分钟输入200个汉字。照这样计算,输入3000个汉字需要多少分钟? 5. 3袋面粉共重75千克,8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6.一个钢铁厂,炼750千克钢需要用5吨水。照这样计算,钢铁厂一天节约55吨生活用水,可以炼钢多少千克? 7.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375千克蜂蜜。照这样计算,19箱蜜蜂一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一年要酿1725千克蜂蜜需要养多少箱蜜蜂? 8.两个年级的同学去买书,三年级有48人,每人买2本,四年级每人买3本,四年级买的总本数和三年级一样多。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买书?

9.工人们修马路,原计划用40个工人,实际用了45个工人。计划要修路90天,实际修了多少天? 10.小华从学校步行回家要20分,骑自行车回家要10分。小华步行每分走45米,他骑自行车每分行多少米? 11.学校买15盒彩色粉笔,每盒50枝,用去10盒。还剩多少枝没有用? 12.海天机械厂第一,二,三车间各生产了6箱零件,每箱120个,一共生产零件多少个? 13.一台织布机一小时织布21米,5小时4台同样的织布机共织布多少米? 14.汽车从南京开往上海,每小时行60千米,3小时行了全程的一半。因车上一人生病,剩下的路程要2小时行完。平均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 15.刘师傅23天共加工4255个零件,王师傅平均每天比刘师傅多加工18个。王师傅每天加工零件多少个? 16.李伯伯家的一头牛,10天吃草50千克。照这样计算,有155千克草够这头牛吃多少天? 17.湖滨公园有18条游船,每天收入1008元。照这样计算,现在有26条游船,每天增加收入多少元? 18.工厂要加工360个零件,小王5天可做完,用这样的速度,做8天能加工多少个零件? 19.明明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20页,5天看了这本书的一半。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答案

1.1秒的认识 答案: 1. 60 60 70 80 1 10 1 20 2.(1)分(2)分(3)分(4)秒 3. (1)×(2)×(3)× 4. 25-3=22(秒) 5. 8分25秒+2分5秒=10分30秒 1.2 时间的计算 答案: 1. 11:20 11:40 12:05 20 25 4:15 4:50 5:25 35 35 2. 2 40 2 50 3. 10 5 4. 9时10分-8时40分=30分 5. 9时20分-25分=8时55分 2.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答案:1. 49 80 65 78 72 53 93 83 2. >>>>>< 3. 28+37=65(元) 4.(1) 26+32=58(元) (2)32+18=50(元) 玩具小牛和变形金刚 2.2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答案: 1. 23 44 52 24 9 27 36 7 2. 15 42 70 49 3. 47-13=34(元) 4. (1)32-26=6(元)(2) 50-28=22(元) 2.3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答案:1. 370 700 90 610 910 220 820 180 2. >=<><< 3. 730-650=80(千瓦时) 4. (1) 490-170=320(元) (2) 170+50=220(元) 2.4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答案: 1. 600 400 560 100 700 150 2. 193 205 218 311 294 287 404 398 3. 108+189≈300(只) 4. (1)382+167≈560(元) (2) 249+623=872(元) 872<900 够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练习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一、认真读题,谨慎填空。(32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重10( ) 高8( )重50( )马拉松长跑比赛全长约42()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3吨=( )千克60毫米=( )厘米400厘米=( )米 4000米=( )千米5000千克=( )吨7分米=( )厘米 3、在○填上“>”、“<”或“=”。 5厘米50毫米8厘米1分米15千米1500米 2千克980克700毫米7米4吨400千克 4、一袋大米重10千克。( )袋这样的大米重是1吨。 二、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数学课本的宽约是145( )。【①毫米②厘米③分米】 2、一枝钢笔长大约14( )。【①分米②厘米③毫米】 3、厚度最接近1厘米的物体是( )。【①文具盒②电视机③数学书】 4、自行车每分钟行300( )。【①分米②米③千米】 5、4千克( )4千米。【①>②=③不能比较】

三、实践操作,大显身手。(8分) 下图中,从小明家到什么地方刚好是1千米?请你把经过的路线画出来。 四、走进生活,解决问题。(50分) 1、光明小学的学生进行军训,在晚上的行军中,“一连”步行了2200米,“二 连”比“一连”要少行150米,那么“一连”和“二连”共行军多少米? 2、农场有45吨粮食,请你算一算,用一辆载重5吨的卡车运几次可以将这些粮食运完? 3、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9只重200千克的箱子,超载了吗? 4、小动物们要过桥那边去参加“动物运动会”。怎样过桥比较合适? 请你列出算式,并计算。 一、想一想,填一填。 1、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三年级数学试题答题卡

2018-2019年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考试 数学答题卡 一、填空题(共24分) 1.( ) 2.( )( )( ) 3.( )( ) 4.( ) 5.( )( )( )( ) 6.( )( )( ) 7.( )( )( )( ) 8.( ) 9.( ) 10.( )( )( )( ) 一、判断题(共5分)(对的涂“A ”,错的涂“B ”) 正确的填涂方法是: [ A ] [ B ] ( 必须是用2B 铅笔) 班 级: 考 号: 座 位 号: 条形码粘贴处 注意事项 1.选择题、判断题作答用2B 铅笔款涂,修改时作橡皮擦干净,否则试卷作废。 2.其它部分作答,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填答案。务必将试题答案填答题卡上,否则答案无效。 姓 名: 11[A ][B ] 12[A ][B ] 13[A ][B ] 14[A ][B ] 15[A ][B ]

三、选择题(共5分) 正确的填涂方法是: [ A ] [ B ] [ C ] ( 必须是用2B 铅笔) 四、计算(共20分) 21.直接写出得数。(8分) ( ) ( ) ( ) ( ) ( ) ( ) ( ) ( ) 22. 脱式计算。(12分) 25╳8+9 128+72÷8 4×(6+24) 8×7-16 16 [A ][ B ][ C ] 17 [A ][ B ][ C ] 18 [A ][ B ][ C ] 19 [A ][ B ][ C ] 20 [A ][B ][C ]

五、谁看到的?请连线(共6分) 六、看图列式计算。(共9分) 24.算式: 25.算式: 26.算式: 七、解决问题(共31分) 27.(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