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特训】2019高考语文文言文化常识分类训练:(2)地理区划

【高考特训】2019高考语文文言文化常识分类训练:(2)地理区划
【高考特训】2019高考语文文言文化常识分类训练:(2)地理区划

地理区划

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和今天的山东省范围一样。()

答:“和今天的山东省范围一样”不正确。“山东”是古今异义词,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和今天山东省的范围不一样。

2.中国,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现在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3.陇右,古代左、右、阴、阳等字都可用来表示地理方位;文中陇右指陇山以东的地区,即今甘肃一带。()

答:“右”指西,“陇右”应为陇山以西的地区。

4.中国,最早指西周的京畿地区,后演变为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中国以外则称为四夷。()

5.治所,古代一般指地方政府驻地。包括省治、府治、州治、县治等。朝廷在设置具体的地方政府驻地时往往会有地理位置、经济、军事等多种考量。()

6.冀州,几州之一。古代九州代指中国,指扬、荆、豫、青、究、雍、幽、冀、并等几个区域。()

7.江东:自汉至隋唐称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为“江东”。也可以指其他地方。()

8.封邑,指君主赐以领地或者食邑,并将封邑内的所有权力转让给封君作为奖赏。()

答:错

9.畿内,古指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一指京城管辖之地。()

10.路、军:宋代行政区划名,“路”相当于今天的省,“军”从属于“路”。()

11.南京,明代两京之一,与北京一样拥有一套完整的中央机构,对明代政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12.“河北”指黄河中下游以北的地区,包括今天的北京、天津、山西和河北全境。“河南”则是指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地区。()

13.汉阳,文中指汉水北岸。因为山之南与水之北向阳,故山南水北为阳,反之为阴。古人以西为右,故称陇山以西为陇右。()

14."京师"是中国古代国家首都所在地,因为各个朝代首都所在地不同,所以"京师"地点也不同。()

15.路,宋代行政区划名,初为征收赋税、转运漕粮而设,后逐渐带有行政区划和军区的性质,全国分为若干路,如河东路。()

16.市,是中国古代进行商品交易的固定场所,多由官府指定位置并负责管理,与居民所住的里或坊严格分开。()

17.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以此方式取名的有洛阳、衡阳、河阴、华阴等。()

18.金陵,即现在的南京,史上曾是吴、东晋、宋、齐、梁、陈的都城,被称为“六朝古都”。()

19.江左: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有右,江左即江东。()

20.会稽,古地名,绍兴别称,因绍兴会稽山得名。王羲之曾于会稽山阴兰亭宴集。()

2012—2019年全国高考文言文真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2012—2019年全国高考文言文真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 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

【高考特训】2019高考语文文言文化常识分类训练:(4)天文历法

天文历法 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甲午,甲是地支之一,午是天干之一,文中用的是天干地支记日法。() 答:“甲”是天干,“午”是地支。 2.延祐是元朝年号,年号一般由皇帝发起,秦始皇登位后,首先开始使用。() 3.丁巳是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由十大天干十二地支配合组成,六十年为一甲子。() 4.“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 5.建元,本为夏历每年纪历的开始。后被西汉武帝刘彻用作年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以后就指历朝开国后第一次建立年号,并泛指建国。() 彗星,俗称扫帚星,“彗”字即扫帚之意。古人把天象的变化和人间的祸福联系起来,认为天象的变化预示着人事的吉凶,彗星出现被看作吉祥的征兆。() 答:“吉祥”应为“灾祸” 7.“隆庆”属于年号,“隆庆元年”指该帝王即位第一年。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8.天圣,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年号并非一成不变,皇帝遇到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更改年号。() 9.“至顺”是元朝的年号,帝王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选文中的“元贞”“延祐” “仁宗”“至正”。()

答:“仁宗”是庙号。 10.“阴阳”本是中国古代哲学基本概念之一,此处指看星相、占卜、相宅等方术。() 11.“九”,中国古代以九为阳数之极,于是多用“九”这一数字来附会帝王。例如,帝王之位称“九五”。() 12.“季秋”,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在古代,一年分为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各占三个月,这三个月依次用“孟、仲、季”来表示。() 13.穆宗,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庙号始于殷代,如武丁称高宗。汉以后, —般帝王都有庙号。() 14.咸平,是宋真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 15.蓍龟,古人以蓍草、龟甲占卜吉凶,因此合称“蓍龟”来指代占卜,此词也可以比喻德高望重的人。() 16.魏废帝三年,采用以帝王即位年次纪年的一种方法,如鲁隐公元年也属这类方法。() 17.日昃,是早晨的意思。文中说程师孟和对方据理力争,从早晨一直到傍晚,不肯让步。()答:日昃:太阳偏西。 18.庚寅,干支之一。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共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答:应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19.古代新君即位后改用新的年号,称为“改元”。也有一君在位而多次改用年号,亦称“改元”。()

2019年至2019高考文言文阅读

2019年高考语文课标卷一文言文阅读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即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2019年高考语文课标卷二文言文阅读: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属. 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

2019年高考地理区域地理18两极地区专项练习含答案

第二部分第十八讲两极地区 目标达成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海洋生物普查项目”研究表明, 235 种在南极生存的动物也同样生存在北极。这表明南极的绕极海流为大多数物种创造了保护屏障,但是某些偶然事件曾经使两极连接起来。南极洋流使物种与温暖海域隔离,同时造成极低的温度,经自然选择生成了奇异的生存机制。据此回答1~3 题。 1.下列关于南极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矿产资源贫乏B.终年盛行西南风 C.淡水资源丰富D.平均海拔仅低于亚洲 解析:南极洲被厚厚的冰层所覆盖,冰层的平均厚度达 2 000 多米,因而淡水资源极为丰富。 答案: C 2.造成南极物种与温暖海域隔离的洋流是 ( ) A.西风漂流B.秘鲁寒流 C.西澳大利亚寒流D.本格拉寒流 解析:造成物种隔离的是“绕极海流”,即西风漂流。 答案: A 3.下列有关北极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半球中高纬度国家之间交通往来,若穿越北极地区,则直线距离最短 B.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具有相同的科学研究价值 C.北极地区具有南极地区所没有的煤、铁等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 D.北极地区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强 解析:南北两极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其科研价值存在一定差异;南极地区煤、铁等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丰富;两极地区生态系统均较脆弱。 答案: A (2018·重庆调研 )2017年 11月 8日上午,我国第 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缓缓驶出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直奔位于罗斯海西岸的难言岛。在那里,中国第 34 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将为中国建设第 5 个南极考察站做前期准备工作。“雪龙”号将于 2018 年 4 月回到国内,执行任务周期 164 天,读图完成 4 ~6 题。

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文阅读真题汇编

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文阅读真题汇编(WORD版本真题,共171页,名师解析答案,建议下载练习) 文言文知识梳理(一)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 失其所与,不知.( ) 3. 无能为也已.( ) 4. 秦伯说.( )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 古义: 2. 行李 ..之往来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古义: 3. 共其乏困 ..今义:疲劳古义: 4. 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今义:妻子古义: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 2. 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 朝济而夕设版焉.( )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2. 越国以鄙.远( ) 3. 既东封.郑( ) 4. 与郑人盟.( ) 5. 既东.封郑( ) 6. 越国以鄙远.(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夫晋,何厌之有?( ) 2.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3.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4. 是寡人之过也。( ) 六、文化常识检测。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和《公羊传》《穀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B. “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位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如晋侯比秦伯低一等。 C. 在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D. “陛下”是对皇帝的尊称,古代臣子不敢直接同皇帝交谈,就告诉站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

2014---2019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真题及答案

威宁县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语文第十六次周测卷 命题人:余愿审题人:虎恩雄班级:姓名: (2019年全国卷一)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非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2019年全国卷二)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 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 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 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 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2019年全国卷三)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瀣乐,暴敛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2018年全国卷一)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2018年全国卷二)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2019高考专项练习:世界区域地理

2019高考专项练习:世界区域地理 (限时45分钟,总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据图回答1~3题。 1、甲海域表层海水盐度较低,深层海水盐度较高,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①海域封闭②水体较深③蒸发旺盛④陆地径流汇入⑤暖流影响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2、乙城的阿亚索菲亚博物馆,原是基督教堂,后改为清真寺,现为博物馆。以下有关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该现象说明了文化景观具有时代性 B、该文化景观的形成是刺激扩散的结果 C、该景观表达了自然环境的变化规律 D、乙城所在国国界即为其文化区边界 3、有关该区域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甲海域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宝库 B、图示区域是第一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 C、图中西部河流为内流河 D、图中山脉西部降水多于东部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甲海域有大量的陆地淡水注入,再加上该海域四周几乎都被陆地环抱,海域较封闭,且海水较深,因此海水的流动性较差,故其表层海水盐度低、深层海水盐度高。第2题,显然,乙城的阿亚索菲亚博物馆属于文化景观,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该文化景观的功能是不同的,这说明了文化景观具有时代性。第3题,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知,该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且位于亚欧大陆的西部,该纬度带受西风的影响,山脉西部的降水多于东部。 答案:1.B2.A3.D (精选考题·北京高考)下图是非洲乍得湖流域图。读图,回答第4~5题。

4、乍得湖流域() A、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 B、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 C、地表径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D、水面蒸发参与陆地内水循环 5、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A、流域面积缩小 B、湖泊水位总体下降 C、流域主体位于热带荒漠 D、1963年时湖底东南高,西北低 解析:第4题,从乍得湖流域的经纬度位置可判断该区域为热带草原气候,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河水主要为降水补给,湖泊为内流湖,流域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第5题,从图中信息可判断出流域面积无变化。对比1963~2001年不同时期湖岸线的变化可得出,湖泊总体水位下降。该流域主体位于热带草原,湖底东南低,西北高。 答案:4.D5.B (精选考题·兰州模拟)读欧洲固体降水占全年降水百分比图(%),完成6~7题。 6、欧洲固体降水占年降水量百分比的分布特征是() A、由西北向东南减小 B、由西南向东北减小 C、由西南向东北递增 D、由低纬向高纬减小 7、关于图中等值线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A处等值线向南突出主要受地形影响 B、A处等值线向南弯曲主要受海陆分布的影响 C、B处等值线闭合主要受海陆分布的影响 D、B处固体降水占全年降水百分比可能是10%~20% 解析:提取图中等值线的数据信息,即可判断分布特征;A处等值线向南弯曲,说明该处降雪占全年降水的比重较大,依据经度位置可判断是乌拉尔山脉,地势高而气温低,所以降雪较多。B处介于10~20之间,依据“大于大的”规律,B处固体降水占全年降水百分比要大于20%。

2018~2019年全国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

2018~2019年全国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2019年高考全国Ⅰ)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非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D.贾谊劝止封候,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候,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本题共4小题,19分2019年高考全国1卷)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非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2019年全国高考地理复习 区域地理——澳大利亚 两极地区

澳大利亚两极地区 一、选择题 读某大陆示意图,回答1~2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四图中季节与其他三幅图不相同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丁图中14℃等温线在N处弯曲的原因是() A.受城市的影响 B.受洋流的影响 C.受河流的影响 D.受地形的影响 答案 1.A 2.D 解析第1题,图甲风向是夏季盛行的西北风。图乙大陆内部形成高气压中心,应是冬季。图丙澳大利亚西南部地中海气候区形成低压中心,应是冬季。图丁陆地等温线向北凸出,表明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应是冬季。第2题,N处为澳大利亚大分水岭,受其影响,气温较低,故等温线向高值凸出。 下图为澳大利亚冬半年(5~10月)的降水总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比率分布图(单位:%)。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中冬半年降水总量比率最高地区的气温与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气温低,夏季降水多

B.夏季气温高,冬季降水多 C.夏季气温低,冬季降水少 D.冬季气温高,夏季降水少 4.图中冬半年降水总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比率在10%以下区域的自然带为()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 D.温带草原带 答案 3.B 4.B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冬半年降水总量比率最高地区在该国的西南方向,属于地中海气候,其气温与降水的特点为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高,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第4题,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布,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图可知,冬半年降水总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比率在10%以下的区域位于该国北方,其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 下图所示甲地区为某国主要农业区,政府大力修建水利工程,将乙地区的水资源调到甲地区。读图完成5~6题。 5.图示地区最可能位于() A.美国东南部 B.澳大利亚东南部 C.巴西北部 D.秘鲁西部 6.目前,甲农业区() A.农业发展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热量 B.适合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C.容易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退化 D.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是退耕还林 答案 5.B 6.C

2019北京高考语文文言文答案详解.doc

1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6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共19分) 左氏《国语》,其文深闳杰异,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而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余惧世之学者溺其文采而沦于是非,是不得由中庸以入尧、舜之道。本诸理,作《非国语》。 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1】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源塞,国必亡。人乏财用,不亡何待?若国亡,不过十年。十年,数之纪也。夫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幽王乃灭,周乃东迁。 非曰:山川者,特天地之物也。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者也。自动自休,自峙自流,是恶乎与我谋?自斗自竭,自崩自缺,是恶乎为我设?彼固有所逼引,而认之者不塞则惑。夫釜鬲而爨者,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畦汲而灌者,必冲荡濆激以败土石。是特老妇老圃者之为也,犹足动乎物,又况天地之无倪,阴阳之无穷,以澒洞轇轕【2】乎其中,或会或离,或吸或吹,如轮如机,其孰能知之?且曰:“源塞,国必亡。人乏财用,不亡何待?”则又吾所不识也。且所谓者天事乎?抑人事乎?若曰天者,则吾既陈于前矣;人也,则乏财用而取亡者,不有他术乎?

而曰是川之为尤!又曰:“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愈甚乎哉!吾无取乎尔也。(取材于柳宗元《非国语》) 注释:【1】伯阳父:周朝大夫。【2】澒洞轇轕:弥漫无际广阔深远。 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不概于圣概:大略 ②不得由中庸以人舜、尧之道由:沿着 ③特天地之物也特:只是 ④是恶乎与我谋恶乎:于何、怎么会 ⑤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糜:使……腐烂 ⑥抑人事乎抑:还是 ⑦吾既陈于前矣既:既然 ⑧不有他术乎术:途径、原因 A.①⑦ B.②⑧ C.③⑥ D.④⑤ 7.A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和虚词。实词,考生需掌握高考要求的120个实词和常见的实词,同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意思。注意一

2019年高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知识点汇总

2019年高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知识点汇总

2019年高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知识点汇总 最近几年,网络盛传新高考将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在《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中,也确实印证了这个说法,语文增加了古代文化常识内容的考查。为了减轻大家备战高考的压力,给2019届高考生汇总了语文必修一、二、三教材中的文化常识内容。 必修一 《左传》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晋侯、秦伯 分别指晋文公和秦穆公。周朝时期,受分封诸侯的爵位共有五等,分别为公、侯、伯、子、男,由此可见当时晋国的级别比秦国要高。 子 在文中是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您”。在古汉语中,用作第二人称的敬称代词

主要有“子”“君”“公”“阁下”“卿”“殿下”“足下”等。 寡人 通常用作古代君主的自称,意为“寡德之人”,表示自谦,在春秋战国时期使用较为普遍。 执事 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大夫 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战国策》 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卿 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祖 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徵 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中庶子 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郎中 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箕踞 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东向 在中国古代,君臣议事于朝廷之上,是以向南的座位为尊的。但在宾主之间,一般以向东的座位为尊,其次是向南的座位,再其次是向北的座位,最末位是向西的座位,因此古人常常以请人东向坐来表示对人的尊敬。 望其气 中国古代方士的一种占候书,望云气以测吉凶征兆。据说,凡是有皇帝命的人,即使在登基之前,周围[JP3]也会有五彩绚丽的天子气出现。文中的“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就是这个意思。 籍 项羽的名,自称名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在古代,名和字是有着严格的区别的。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一般在出生几个月后由父亲命名。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以后才起的,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 亚父 对年长者的尊敬称呼,表示仅次于父亲。 参乘 坐在车右侍卫的人,又叫陪乘。古代乘车之法,尊者居左,驭者居中,陪乘者居右,负责行车安全。 《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

2019年全国高考地理复习 区域地理——美国 巴西

美国巴西 一、选择题 下图是沿37°N世界某地地形剖面及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造成②地降水量较少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环流 C.植被分布 2.①地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 C.大牧场放牧业 B.太阳辐射 D.地形起伏 B.花卉园艺业 D.商品谷物农业 答案 1.D 2.B 解析第1题,②地位于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较少。第2题,①地为地中海气候,适宜发展园艺业。 读下图,回答3~4题。 3.有关图中两山脉附近地区自然地理要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山脉都处于板块碰撞地带 B.甲山脉西坡降水量大于东坡,乙山脉东坡降水量大于西坡 C.甲、乙两山脉的西侧都有地中海气候分布 D.甲、乙两山脉以东的河流汛期均出现在5~10月 4.有关①②两地所在国家的正确叙述是() A.两国最大的城市均是本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B.两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C.①地所在国家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D.②地所在国家大豆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答案 3.B 4.D 解析第3题,从图可知,甲为安第斯山脉,乙为阿巴拉契亚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位于美洲板块内部、大陆东岸。该山脉以西为内陆,没有地中海气候。安第斯山脉以东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河流汛期在南半球的夏季(12月~次年2月)。第4题,从图中可知,①国是阿根廷,②国是美国。美国最大的城市是纽约,而政治中心是华盛顿,阿根廷属于发展中国家,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是澳大利亚。 下图为“某大洲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剖面穿过的地形以山地为主 B.乙地所在国家工业集中分布在该国西部 C.该剖面走向为西北—东南 D.乙地所在国农业集中分布在该国北部 6.关于甲地与所在大洋对岸(同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海水的盐度比对岸海域更高 B.甲地上升流比对岸海域更显著 C.甲地大陆沿岸一派油橄榄林风光 D.甲地对岸的沿岸一片草原景观 答案 5.C 6.A 解析第5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进行准确的空间定位。根据图中信息“加

2019年高考全国1卷文言文试题及翻译

2019年全国1卷文言文试题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 ....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 诏令 ..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 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 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 ..,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 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2019高考区域地理专项突破作业:区域地理综合测试

区域地理综合测试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 回答1~2题。 1.图中河流的流向大致为() A.先向东,再向东南B.先向西南,再向南 C.先向北,再向东北D.先向西北,再向西 解析:河流在山谷中流,其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再结合指向标可判断出图中河流先向北流,再向东北流,故选C。 答案:C 2.该区域的东面临海,区域内有一个村庄夏季能看到海上日出,而冬季看不到,这个村庄可能是图中的() A.甲村B.乙村 C.丙村D.丁村 解析:该地夏季日出东北方向,冬季日出东南方向。该地夏季能够看到海上日出而冬季看不到,说明该地东南部有山地阻挡。图中只有丙村东南有山地遮挡,冬季看不到海上日出。故选C。 答案:C 河道中沙石堆积而成,称碛;用船摆渡过河,曰渡。甲图是我国某区域图,乙图是清朝黄河碛口段干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关于甲图中引水工程叙述正确的是() A.北水南调 B.沿线需逐级抽水 C.带动了调出区产业集聚 D.调入区人口容量可能增加 解析:北方水资源短缺,南方水资源充足,南水北调,A错;南高北低,可以自流引水,B错;对调出区产业结构影响较小,C错;调入区水资源总量增加,人口容量可能增加,D 对。 答案:D 4.关于乙图黄河古渡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位于碛的上游 B.位于干支流交汇处 C.碛可以抬升黄河古渡水位 D.碛可以使黄河古渡水流加快 解析:从图中海拔高度可以判断,黄河古渡位于碛的上游,A对;位于干支流交汇处,B对;碛阻挡河水,可以抬升黄河古渡水位,C对;碛阻挡河水,水位抬高,使上游河水流速减慢,D错。选择D。 答案:D 5.比较甲图中引水工程的调入区和调出区,其相似的地理特征是() A.农业景观B.地质成因 C.汛期长短D.径流量季节变化 解析:比较甲图中引水工程的调入区和调出区,可以看出两地同属于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一致,径流量季节变化相同,D对;两地热量带不同,农业景观不同,A错;两处地壳运动不一样,一上升一下降,B错;南方汛期长,北方汛期短,C错。 答案:D 下图为中亚地区及阿姆河流域水系图,甲和乙是河流上、中和下游的分界点。读图完成6~8题。

2019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含答案

抢分点二文化常识题——重积累,会推断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78页 突破点一联想推断法解古代文化常识题

[典例]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思维流程]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审题干,明角度。 (1)“不正确的一项”,明确选择方向与选择数量;(2)“豪右”“顿首”“茂才”“京师”的表述哪一个不正确。 第2步:广联想,巧推断。 回到文本语境,结合前后文再次审读查看,确定答案。 文化常识的复习范围及途径 1.分类 总共主要有四大类:天文地理、纪年纪时、姓名字号、礼仪制度。 2.途径 (1)课内 ①人教版必修5“梳理探究”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②教材内容及注释。(详见本书P118~P123)这是最主要的途径。 (2)课外 平时做课外文言文中涉及的文化知识。(详见本书P124~P128) 掌握文化常识“两清” 1.清楚常见的常识。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涵十分丰富,并且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所以更显示出它的复杂性。对于这些常见的常识都要有所了解,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试题来分辨。

2.清楚易混易错点。文化常识中有一些易混知识点,如“谥号”“庙号”和“年号”的区别等,对于这些知识点一定要分清。 突破点二分类识记法突破古代文化常识题 (一)按照出处联系课文语境识记

2019年全国高考地理复习 区域地理——中国的气候

中国的气候 一、选择题 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 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2.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 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 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 答案 1.A 2.C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地形对气温分布的影响。由图示信息可判断,甲城市大致位于秦岭以南的汉水谷地,乙城市大致位于我国东部黄淮平原一带。两地纬度大致相当,但由于秦岭阻挡,冬季风对甲城市影响较小,故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7月份普遍高温,根据图示信息,两地均温大小不易判定。第2题,本题考查区域空间定位能力。根据图示经纬度采用排除法不难选出C项。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读图回答3~5题。

3.图中等降水量线明显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是() A.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 B.地处迎风坡 C.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季风深入 D.多锋面气旋活动 4.有关该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区域有丰富的水能、地热能资源 B.图中河谷成因与东非大裂谷相似 C.图中甲处自然带表现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D.图中甲处等降水量线密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 5.对甲、乙两地能源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石油比乙地丰富 B.乙地水能比甲地丰富 C.甲地太阳能比乙地丰富 D.乙地太阳能比甲地丰富 答案 3.A 4.B 5.D 解析第3题,图示等降水量线向北凸出,反映“凸低为高”,结合当地的地形,为雅鲁藏布江谷地,利于西南季风的深入。第4题,图示河流为雅鲁藏布江,其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而东非大裂谷为板块内部的张裂,为内力作用的结果。第5题,图示乙地的降水量明显少于甲地,故晴天多,太阳能资源更丰富。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国古老的气候谚语是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如“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处暑节气在每年8月23日前后)。据此完成6~7题。

人教版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系列【文言文翻译】专题练及答案

人教版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系列【文言文翻译】专题练及答案 人教版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系列 【文言文翻译】专题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 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 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 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选自《三国志·关羽传》) (1)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译文: (2)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 译文: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是时董卓迁天子都长安,卓因留洛阳。朗父防为治书御史,当徙西,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 者,求归乡里。到谓父老曰:“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郡与京都 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此乃四分五裂 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注]东黎阳。黎阳有营兵,赵威孙乡里旧婚,为 监营谒者,统兵马,足以为主。若后有变,徐复观望未晚也。”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 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选自《三国志·司马朗传》) 【注】宗:宗族、宗室。 (1)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 译文: (2)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 译文: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