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掌握正方体的特征,以及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综合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

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填空.

(1)长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长方体有()个顶点.

(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长方体有()条棱,可分()组,()的()条棱的长度相等.

(3)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方体的().

2、口答:说出每个图形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说出下面图形的长、宽、高以及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

教师设疑:这个图形的长、宽、高都相等,它的每个面是什么形

呢?这样的.长方体又叫什么形体?这节课要研究它的有关知识.教师板书:正方体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1、观察、操作,认识特征.

(1)让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2)让学生拿出正方体的纸盒,分组观察并讨论.

①正方体有几个面?各个面有什么特点?

②正方体有几条棱?所有的棱有什么特点?

③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小结: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也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正方体有8个顶点.由于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所以它的长、宽、高都叫做棱长.

(3)操作:按教科书所给的图样,用硬纸做一个正方体,再量一量它的每条棱的棱长是多少厘米.

2、观察比较,找到关系.

(1)长正方体异同点:

(2)长正方体的关系.

三、反馈练习.

1、下面图中哪个是正方体?棱长是多少?正方体有几个完全相同的面?

2、下图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3、操作练习.

(1)用24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可以摆几种?(6种)

每种长方体的长、宽、高是多少厘米?

①宽1厘米,长24厘米,高1厘米;

②长12厘米,宽2厘米,高1厘米;

③长8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

④长6厘米,宽4厘米,高1厘米;

⑤长6厘米,宽2厘米,高2厘米;

⑥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

(2)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多少小正方体?动手摆一摆看.(8个)

(3)有一块形状如图的硬纸,把它按照虚线折叠,能不能围成一个正方体?按照图中的形状,剪一块硬纸折折看.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正方体的特征是什么?正方体与长方体有什么关系?

五、课后作业.

1、说出下图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分米,再说出它的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分米.

2、分别计算出下面每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向上的面的面积.

六、板书设计

正方体的认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 第5单元 倍的认识 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的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与除法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建立倍的概念;二是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在分类、观察、比较等活动中,获得“倍”的概念的直观体验,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 2.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几何直观,渗透模型思想.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编排特点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多次感知建立“倍”的概念 修订后的教材将原来分散在二年级上册和二年级下册的关于“整数倍”的内容在本单元集中编排,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乘法和除法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 先利用“几个几”引出倍的含义后,再从除法的角度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 “倍”的概念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十分抽象,不易理解.因此,教材安排多个层次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多次感知,在不断比较和抽象的过程中建立倍的概念. 2.注重方法指导,通过解决问题建构数学模型 首先,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对“倍”的含义的理解.“比较量÷标准量=倍数”是关于倍的基本数学模型. 关于倍的实际问题,主要有三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简称“求倍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简称“求比较量”);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简称“求标准量”).教材先讲“求倍数”,再讲“求比较量”,借助线段图,并运用除法和乘法解决问题来加深学生对倍概念的认识. 其次,注重借助图示分析数量关系,介绍线段图.例2呈现的是形象图,例3呈现的是线段图,但两种图示都展示了倍比关系的基本结构:两个量比较,比较量里包含几个标准量. 3.注重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数学 例如,呈现实物及示意图、线段图等多种直观形式;对分析数量关系十分重要的线段图的教学则按实物图——色条图——线段图的层次不断递进.

苏教三上数学《倍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6页例3和“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现实情境理解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能用“倍”说明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能联系“倍”的认识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借助直观、由具体到抽象建立倍的概念活动中,感受概念学习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联系已有认识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概念来源于现实世界,并与原有的知识具有联系;感受数学内容的特点,体会不同事物之间可以比较,比较的方法可以不同,对数学方法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倍的认识 教学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互动,拍手游戏 一、情感驱动,激趣引新 1.谈话引入。 2.出示2朵黄花,再依次出现1朵、2朵红花。 问:黄花朵数和红花的朵数有什么关系?

3.揭示课题。红花的朵数和黄花的朵数一样多,我们还可以这样说,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1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倍。 (板书:倍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黄花的朵数和红花的朵数有什么关系这一问题引领,让学生明白两种数量相比,除了原来学过的多与少的相差关系外,还有着倍的关系。从差比到倍比, 2 水到渠成的引出课题。】 二、探析数理,自主建构 1.初步认识倍的概念。 (1)黄花2朵不变,红花增加4朵,问:这时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几倍?(2)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2朵黄花圏起来,表示1份。 (3)说明:把2朵黄花看成1份,红花有3个2朵,也就是这样的3份,我们就可以说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3倍。 (4)3倍什么意思?谁能像老师这样来说一说。 2.形成概念。 (1)提问:红花再增加2朵,这时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几倍?你是怎样想的?(2)先圈一圈,再填一填,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3)交流:为什么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4倍? (4)小结:有几个黄花的朵数那么多,就是黄花的几倍? 3.认识算法。 (1)引导:用每2朵圈一圈的方法,可以看出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几倍。如果要求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几倍,可以怎样计算呢?请小朋友们结合刚才图上的分法想一想要用哪种算法,拿出练习纸,列式计算。

三年级数学上册 倍的认识教案

倍的认识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50页例1及相关内容。 【课程标准描述】 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学习目标】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结合学生熟悉的各种动物、植物、图形的情境,通过看一看、圈一圈、摆一摆、辨一辨、做游戏等活动,能正确找出作为1份数的标准量,准确说出“几份”就是“几倍”,能正确描述具体情境中倍的含义。提高几何直观能力。 3. 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观察、操作、分析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 【学习难点】 正确找出作为1份数的标准量,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拍手游戏,巩固“几个几”的知识,且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红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根数的关系”发现图中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以评价目标1。 2.创设“看一看、摆一摆、圈一圈等活动,与“几个几”建立起联系。感知倍的含义,通过设计动画情境,不断改变所比较的两个量的数量,在丰富的比较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以评价目标2、3。 【学习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评价目标1) 师:在拍手的过程中也有学问。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拍手游戏吧。 游戏一:教师拍2下,学生拍2个2下。 游戏二:教师拍3下,学生拍2个3下。 游戏三:教师拍4下,学生拍3个4下。 游戏要求: (1)注意停顿。如“游戏一”中,学生拍3个2下时,每拍2下要停顿一会。 (2)注意思考拍的次数。如“游戏一”中,教师拍2下,学生拍3个2下是几下。 师:大家的表现真棒,伴随着大家的掌声,小兔子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的主题图) (二)探究新知,理解概念 1.初步认识倍的意义 (1)看一看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小兔子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谁来找找关于萝卜的数学信息?(贴教具: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精编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优秀教学设 计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倍的认识》 310班:彭妃焕 一、教学目标 二、(一)知识与技能 三、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四、(二)过程与方法 五、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六、(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七、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八、 九、教学重难点 十、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十一、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小棒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旧知回顾 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瓜果飘香,蔬菜满仓。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先后出示) 1.先观察再说一说。

(1)先出示第1幅图(2个辣椒),依次出示第2,第3、第4幅图。 问题:先摆了几个2又摆几个2现在有几个2 (2)出示玉米图(3个一组) 问题:几根玉米为一组有几组可以说是几个几 (3)出示紫薯图(5个一组) 2.让学生看图表述(用“几个几”)说出图中的物品: 4个2、5个3、3个5。(二)情景创设,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 师:在丰收的季节里,勤劳的小兔子也忙着收获呢,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小兔子拔萝卜”主题图 2.用“几个几”表述,初悟“倍”的含义。 (1)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2)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1份,你能把红萝卜的根数用“几个几”来表述吗一起数一数:1个2,2个2,3个2。 板书:3个2 3.找准关系,用“倍”进行语言表征。 (1)红萝卜的根数有3个胡萝卜那么多,呈现更简单的表述方法:“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板书:的根数是的3倍。 指名说,再集体说。 师:还可以说成几是几的3倍呢

人教版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1、教学内容的地位:《倍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 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承接了二年级对乘除法的学习, 并为后续倍的进一步认识做了铺垫。“倍”在学生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本节知识内容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 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2、学情分析: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相关的概念,所以“倍” 的概念对于学生应该并不陌生。而经过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对乘法 的应用比较熟练,也了解几个几代表的含义,所以这节课的内容对 学生来说较为简单,只需多加练习,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总结出“倍”的含义,加深对倍的认识。 3、设计理念:根据课程基本理念中“课程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体 验和理解、思考与探索??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 和《课标》中的教学建议“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 机会获得直接经验”的要求,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轻松 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4、基本思路:本节课我直接利用书中学生熟悉的小白兔吃胡萝 卜的情景,将胡萝卜直观现实的摆在黑板上,并运用小棒让每人都 能动手操作,积极参与。等学生基本掌握了倍的概念,再让部分学 生上台演示检查掌握情况。为了避免场景过多引发思维混乱,所以 直接利用胡萝卜的增减继续学习。做题练习后,再次用拍手游戏巩 固知识,做到寓教于乐。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后,出示最后一道思考题,检验学生是否融会贯通,并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0页《倍的认识》例 1及做一做和P53-练习十一第1题 教材分析:二年级教材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的意义及相关计算,为本单元“倍的认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倍的认识” 也是对乘法和除法的拓展应用,进一步为第六单元多位数乘法做了 铺垫。本单元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学好本单元也为提高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教学目标: 1.充分认识“倍”的概念。理解“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并会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生经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 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逐步养成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教具准备:胡萝卜贴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老师拍了多少下手,你们就拍多少下,从第一组开始,看哪个组拍的又对又齐。(教师拍两下,每组学生拍两下。) 通过体验一个两下与四个两下的关系,引出倍的概念。 师:像今天这样,我们就说你们拍的数是老师的四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倍”的知识。(板书课题)

《倍的认识》公开课教学设计名师优质资料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PPT课件,小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拍手游戏: 师:上课之前,咱们一起玩个拍手游戏,谁愿意到前面来和老师一起玩?(找一学生) 1、我先拍,听,我拍了几下?(让学生说出是2下) 请你拍3个2下,其他同学听他拍得是不是3个2下? (1)生会拍:你是怎么拍的? (2)生连续拍6下:谁有好办法让我们一听就知道是3个2下? 就用他教我们的好方法试试看,(就是刚才这道题,全班共同拍3个2)预备:(师做好示范的动作)开始!(师边拍边数1、2;空一小会儿,再1、2;再空一小会儿,1、2) 2、再听老师拍了几下?(3下) 请你们拍2个3下。预备,心里数,开始!(老师带全班学生共同拍,师口型数数,不出声音) 3、刚才咱们合作做了个小游戏,现在哪两个同学愿意到前边玩?你们俩分分工,谁先拍,谁后拍?开始吧! 4、你们想玩吗?两人一组,每人玩一次。 5、我们看这组同学是怎样玩的? 指其中的一个人:他给你出题了,你来拍,大家一起来猜他(指出题人)出的是什么题目?大家猜完后反问:你出的是 ?(换另一个学生拍)师:课下同学们可以两人一组,继续玩,现在我们开始上课,看谁最精神!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全省一等奖)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全省一等奖)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39页例12、例13。) 教材简析:倍概念的建立是在学生掌握一般乘除的知识后进行演化学习的,它是依据乘除知识中“份”的概念扩展而来的。通过两个不等量的比较,由“份”引出“倍”,最终又回到“份”,使倍的知识在整体网络中产生和发展。 设计思路:指导思想——活动中学数学。 第一层通过操作、观察和比较,再现“几个几”的旧知,为新知同化提供生长点。 第二层通过观察、演示和讲解,在认识“1份”和“几份”的基础上引出“倍”,将“几个几”与“几倍”联系起来,把新知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 第三层通过操作、游戏长讨论,发挥学生多种感官功能,丰富“倍”知识的表象,深化对“倍”知识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知道“倍”是由两个数量比较得到的。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能力和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渗透比的思想方法和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看图说出各是几个几。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12。 认识“1份”。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种颜色的带子。(出示教具,贴在黑板上:)请看,红带子和黄带子比,长短怎样?(同样长)如果把黄带子的长看作1份,红带子的长也有这样的几份?(1份) 认识“几份”。师将红带子的长放至2段。提问:把黄带子的长看作1份,红带子的长有几个这样的1份?是这样的几份?师再将红带子放至3段、4段,分别提问:红带子长有几个这样的1份?是这样的几份? 引出“倍”。师:把黄带子的长看作1份,红带子的长有这样的4份,我们就说“红带子的长是黄带子的4倍”。学生齐说一遍后,再问:“红带子的长是黄带子的4倍”是什么意思?师把红带子折进去一段,再放出来一段,分别提问:这时红带子的长有几个这样的1份,红带子的长是带子的几倍?(同桌学生以“悄悄话”的形式练习口述) 小结:像这幅带子图,把黄带子的长看作1份,红带子的长有几个这样的1份,就说红带子的长是黄带子的几倍。揭示课题(板书)

新人教版《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1课时)知识讲解

2014新人教版《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 1课时)

《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1课时) 北京市东城区西中街小学崔钰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掌握数位顺序表。 2.结合现实情境,利用数位顺序表进一步体会“位值”的含义。 3.在结合现实情境认识大数的过程中,体会大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教学难点:体会“位值”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一)读一读下面的信息 1.课件出示: 师:请大家看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学生读信息。 2.师:这些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万以内的数,对万以内的数你都知道什么?

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说,如:计数单位、数位、读写法、大小比较等。 3.课件出示: (1)师: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师:把这些数与刚才的数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二)点明课题 (1)师: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比万大的数? (2)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比万更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亿以内的数。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组信息,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准备。通过比较两组信息中的数,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还大的数,而且这样的数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体会学习大数的必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1.认识“十万”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计数单位“万”,谁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0000?

《倍的认识》教案设计

《倍的认识》教案设计 四川省安岳县东方红小学:唐晓玲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小学二年级学科:数学 课时:1课时 学生课前准备:小棒 教学课题:倍的认识 教材分析:“倍的认识”是西师版数学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倍”是小学数学中比较抽象的概念,也是承前启后的概念,是进一步学习有关倍数知识的基础,也是学习分数、比例等知识的基础。“倍”这一概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是陌生的,缺乏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感受“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初步学会用倍的含义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材做到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内容安排是科学的,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教学方法: 教法:点拨引入、组织探究、启发巩固。 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3页的例1、例2以及相关活动,练习。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2.利用“倍”的概念,能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

问题,感受

“倍”在生活中的存在、含义与作用。 3. 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建立求倍数的计算思路。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叶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展示多媒体图片:学校里两个队正在进行拔河比赛,男生队有3名队员,女生队有6名队员,请孩子们猜一猜是哪个队将取得胜利,并说出理由。 引导孩子说出:女生会赢,因为6个女生比3个男生多3个人,或者是男生比女生少3个人,或者男、女生的人数不一样,这场比赛不公平等说法。 教师:要想知道结果,咱们先把他们的人数用小棒摆一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 教学例1 (1)动手操作。 教师示范摆,先摆第一行的3根,再摆第二行,摆第二行时要3根3根地摆,一共摆6根小棒。学生再摆。

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1.掌握亿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能正确的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类比迁移能力。 2.掌握把整万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的方法,能正确改写,体会用“万”为单位计数的简捷性。 3.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比较亿以内数大小的方法,整万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比较位数不同的两个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一)复习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1.课件出示 356○1280 XX○1020 5693○5297 8064○8046 2.师: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3.师:怎样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哪个数大,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下一位……) (二)点明课题

1.课件出示:XX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北京有19612368人,上海有23019148人。 2.师:北京和上海哪个城市的人口多?(有的学生可能在数位数,有的学生可能已经说出了答案,都可以)看来,大家是想比较这两个数据的大小,这两个数位数这么多,怎么比较大小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设计意图:复习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比较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人口的现实情境,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学习比较亿以内数大小的必要性。】 二、探究新知 (一)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位数不同,先比位数 (1)师:(出示:99864和101010)我们先看这两个数,谁大谁小?(101010) (2)师:9986最高位上是9,101010最高位上是1,9比1大,那应该是99864大呀,怎么回事? (3)方法一:比较两个数的最高位,99864的最高位是万位,101010的最高位是十万位 ①师:我们分别在两个计数器上拨出这两个数,看看是不是这样。(找两个学生上来拨数) ②师:从计数器上看,99864的最高位是万位,101010

倍的认识教案(完整版)

《倍的认识》说课稿 中宁一小杨艳芳 一、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与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建立倍的概念;二是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我今天授课的内容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建立倍的概念。这节课只有让学生理解了“倍”的概念,才能为后面利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等数学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倍”的概念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十分抽象,不易理解。因此根据教材安排,考虑学生实际情况我定的教学目标是: 教学目标: 1.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意义,体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 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推理迁移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形成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含义。 二、教法、学法 本节课教师的教法: (1)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在让学生分清三种萝卜及数量后,通过组织“看一看””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建立倍的概念的过程。 (2)利用好动手操作活动。 当学生在理解倍的含义有困难时,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是比较好的学习活动。 (3)拓展教材资源,丰富比较活动。

在讲完例题后,通过设计连续的情境,不断改变两个比较量,让学生在有趣的“变化”中进一步认识倍,感受在比较倍数关系时比的标准的重要性,要明确比的标准是谁,谁和谁比。 另外在巩固练习时,把课本做一做的圆片题进行了创新,把有序的三种颜色的圆片打乱散摆,目的是让学生真正掌握解决倍的概念这类问题的基本模型和方法。 (4)注重培养学生推理迁移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的学法: 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情境图,对三种萝卜进行分类计数、圈图比较,把抽象的新知识“倍”与已经掌握的“几个几”建立联系,初步认识倍的概念。理解倍数的含义时,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利用动手操作、比一比、圈一圈等方法体会倍的本质。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谈话引入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带着一种愉悦的心情学习新知。〗(二)愉快体验,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倍的概念。(出示教材P50主题图) 〖设计意图: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圈一圈、练一练等活动,把抽象的新知识“倍”与学生已经掌握的“几个几”建立联系,初步认识倍的概念,〗 2.在变化中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增减胡萝卜和白萝卜的数量)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连续的情境,不断改变所比较的两个量的数量,让学生在有趣的“变化”中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感受在比较倍数关系时标准量的重要性。〗(三)巩固练习 1.第一行:12个红苹果,第二行:4个黄苹果。先圈一圈,再填数。 2.完成“做一做“第1题。 〖设计意图:练习第一题将标准量画在下面,目的是通过变式练习,避免学生的思维定式,一定要明确明确谁和谁比,谁是标准量,在辨析中深化学生对倍的认识;第2

三级上倍的认识教案

倍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50例1及做一做。 教具准备:课件、不同的萝卜卡片 学具准备:圆片、三角形纸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秋天到了,小兔子家的萝卜丰收了,兔妈妈带着小兔子去地里拔萝卜。大家仔细观察这幅情境图,你能发现什么(出示课件) (学生观察后汇报) 学生的发现可能有:有2根,有6根,有10根……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带着一种愉悦的心情学习新知。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从生活中捕捉“倍”的概念。 师:图中的根数是1个2,的根数是3个2。(边说边圈一圈) 我们就说的根数是的3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 2.动手探索新知,建立“倍”的概念。 师:你能说出与之间的倍数关系吗用你手中的学具代替萝卜,摆一摆,圈一圈。 (学生动手操作后汇报交流) 的根数是1个2,的根数是5个2,我们就说的根数是的5倍。 根据学生的汇报,师粘贴并板书: 的根数是的5倍。 3.摆一摆,深化“倍”的认识。

师:像这样的倍数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你能摆出一组有倍数关系的圆片吗(学生动手操作,集体交流) 4.动手操作,感知“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倍”有了初步的认识,老师想通过摆圆片的游戏来考考你们。 (出示课件) 第一行:○○○ 第二行: 师:第二行怎样摆,能看出是第一行的4倍 (学生在课桌上摆,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智慧来源于活动,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本环节在充分感知“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抽象出“倍”的概念,放学让学生动手、动脑巩固新知,这样学生对“倍”的概念的理解得到了升华,便于形成对“倍”的概念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完成教材50页“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53页1题。 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P51例2及第53页练习2、3题。 教具准备:课件、小人卡片等 学具准备:圆形卡片、小人卡片等

倍的认识优质课教学设计说明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0页的例1.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 “倍”在小学数学里是一个重要概念,是在学生学习整数乘法与整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整数倍”的概念。也是学生后续学习小数倍、分数(表示分率)、百分数、比的内容的基础,也可以看成是对“整数倍”的拓展。但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倍的含义比较难理解。与学生在一年级就已掌握的“比大小”相比,倍虽然也反映两个数量之间的比较关系,但它反映的是两个数之间的比率关系,因而较之“比大小”更抽象一些。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好奇。其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已经有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趋向,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直接联系,主要依赖具体形象思维。因此我把“倍的认识”这一知识,融合在学生的直观感受、操作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刺激中体验“倍”的概念形成过程。 【设计理念】 “倍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里的一个重要的概念,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新课标“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为指导。为此,在设计上要把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圈一圈、说一说、画一画、数一数的过程,逐步建立倍的概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在获

取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圈一圈、画一画、数一数的方式,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 2.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并能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推理、迁移及表达能力,发展基本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小棒,展台。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引入新课。 师:秋天到了,小兔子在忙着收获秋天的果实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 师: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说说胡萝卜和红萝卜之间存在着什么数量关系吗? 生:自由说 师:是的,刚才同学们说的红萝卜和胡萝卜有多与少的关系,这里还有一种

《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前三单元是感受大的面积单位,1公顷,1平方千米等,所以先要认识大数,因此,把《大数的认识》安排在了最前面,这是基础。 学情分析:刚刚步入四年级的学生对大数较为陌生,我就从他们熟悉的万级数字引导,举例也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提取。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掌握数位顺序表。 2、结合现实情境,利用数位顺序表进一步体会“位值的含义”。 3、结合现实情境认识大数的过程中,体会大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教学难点:体会“位值”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揭示课题 (一)读一读下面的信息 1、课件出示: 师:请大家看图,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读信息。

2、师:这些是我们学过的万以内的数,对万以内的数你都知道什么? 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说,如:计数单位、数位、读写法、大小比较等。 3、课件出示: (1)师: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师:把这些数与刚才的数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二)点明课题 (1)师: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比万大的数? (2)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比万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亿以内的数。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1、认识“十万”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计数单位“万”,谁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0000? (2)师:如果再拨一颗珠子,是几万?(2万)再拨下去呢…… (3)师:9万再加一万是几万?万位满十怎么办?(万位满10,要向前一位进1)这里的一颗珠子表示多少?(十万) (4)师:根据刚才拨珠的过程想一想,万和十万有什么关系?(10个一万是十万) 2、认识计数单位“百万”“千万和”“亿” (1)师:十万比万大,10个一万是十万,那还有比十万大的计数单位吗?是什么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两人合作研究。 (2)两人一组研究。 (3)汇报,学生可以继续用计数器数,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最终得出: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海南省农垦直属第二小学三年级备课组(王玉民、刘丽珠、王劲青、欧友凤、吕凌燕)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沟通“几个几”和“倍”的联系,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并能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及计算思路。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渗透“倍”与乘除运算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今天,咱们一起玩个拍手游戏,谁愿意到前面来和老师一起玩(找一学生) 1、我先拍,听,我拍了几下(2下) 请你拍3个2下,其他同学听他拍得是不是3个2下 预设:(1)生会拍:你是怎么拍的 (2)生连续拍6下:谁有好办法让我们一听就知道是3个2下全班共同拍3个2) 2、再听老师拍了几下(3下) 请你们拍2个3下。

提问:怎样判断第二行星星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几倍 要求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教师板书:4个星星为一组,第二行摆了3组,所以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 3、初步感知”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1)动手操作 师: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第二行摆几个同学们会摆吗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最后动手摆一摆。 汇报交流(说清第二行怎样摆能清楚地看出来) 指名学生板演,并说过程。 (2)结合实际说一说。 请同学们找出生活中的例子,用倍的关系说一说。 (31)师小结:比较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都是以较小数为一份数,再看较大数里面有几个较小数,较大数就是较小数的几倍。一个数的几倍就是几个这个数。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判断,进一步来巩固学生对倍的概念的理解,锻炼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摆圆片观察,使学生感知“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三、巩固拓展 1、拍手游戏。同桌对拍练习。 2、完成教材第50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先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再填空。 (情调:以较小数为一份数,再看较大数里面有几个较小数。) 3、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 (1)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互相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摆。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实物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旧知回顾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见过面了,但是老师没有告诉大家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请看大屏幕,读一读。今

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数学王国,去认识一个新朋友“倍”。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同学们先来解决几个小问题。(出示) 1、列式计算。 2、出示图片,让学生看图表述(用“几个几”)说出图中的物品:2个4。 3、先观察再说一说。 ⑴这是几个几?(个3) ⑵3表示什么?表示什么? ⑶要求个3是多少应该怎样计算? 3、拍手游戏。 ⑴老师拍几下,学生拍2个老师拍的那么多。想一想,你该拍几下。 ⑵老师拍几下,学生拍2个老师拍的那么多。但是要让大家听出你拍的是2个几,注意停顿。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实物图片,增强了简单情境创设的动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图片复习旧知“几个几”,与新知“倍”形成知识的对接,做好表示“几个几”的乘法意义和“倍”概念意义的先前储备,为沟通两者的联系做好铺垫。 (二)情景创设,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 师:在丰收的季节里,勤劳的小兔子也忙着收获呢,一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教学教案教学文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 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理解、掌握我国记数习惯,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3.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初步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正确读数一些 基本方法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生活 中主动探究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 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记数单位以及各记数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数级、数位、记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课件导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很多大数。 出示投影 1994 年首都北京的人口有一千零五十一万。 光的速度是每秒二十万千米。 地球离月亮大约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千米。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今天咱们一起来 认识一些大数。 板书课题 2、介绍主题图出示主题图 2000 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普查中这六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据。 课件出示我国人口 谁能尝试读出上面这些数? 指名读数,并让学生说说他是怎样读的?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出示例 113819000 这个数有多大呢? 1.计数器操作,认识计数单位。 在这个计数器上,你发现了什么? 用计数器数数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数,一直数到九千,再 拨上一千。 问题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 认识十个一千就是一万。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倍 的认识》教学设计 名师教案《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唐浩瑛(初稿)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高娟娟(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齐胜利(统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 名师教案《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唐浩瑛(初稿)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高娟娟(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齐胜利(统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

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 名师教案《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唐浩瑛(初稿)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高娟娟(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齐胜利(统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倍的认识》教案

《倍的认识》 《倍的认识》是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中第五单元的一个内容,“倍”是小学数学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又是很重要的概念,它是学生在二年级学习了表内乘除法, 理解了乘除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进一步学习有关倍的知识的基础,也是学习分数、比例等知识的基础。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共3个例题两部分内容,分别是建立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解决两类有关倍的问题: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知识与能力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 ”的概念,以及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 算思路。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课堂活动和习题讲解过程中培养学生掌握对知识的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 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多媒体课件。 倍的认识: 一、问题引入 谁能很快地说出每幅图有几个几? 二、探究新知 仔细观察胡萝卜有几根?红萝卜有几个2根?

圈一圈,白萝卜有()个2 根?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倍? 三、知识运用 (一)圈一圈,做一做 (1)绿色有几个? (2)橘色有几个绿色这么多? (3)蓝色有几个绿色这么多? (4)橘色的个数是绿色的几倍?蓝色的个数是绿色的几倍? (二)想一想,摆一摆 第一行摆: 第二行摆: 第二行摆几个5根,一共是多少根? (三)圈一圈,填一填 粉花: 黄花: (1)红花有几个黄花这么多? (2)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多少倍? (四)涂一涂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单位:陶乐二小 姓名:程琪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P50 例题1,练习十一1、2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圈一圈、画一画的方式,使学生建立“倍”的含义; 2、理解“倍”的含义,并能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的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理解“倍”的含义; 难点:建立“倍”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萝卜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倍”。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小兔子最爱吃什么吗?看!这么多萝卜,可是小兔子怎么数也数不清,请你们来帮帮忙吧!(出示教材50页情境图) 师:这里有不同种类的萝卜,你们认识它们吗? 生:胡萝卜2根,水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师:请你比较胡萝卜和水萝卜的数量,你发现了什么? 生1:胡萝卜比水萝卜少4根。生2:胡萝卜比水萝卜少4根。。。 师:怎么摆就能让我们一眼看出水萝卜比胡萝卜多4根呢? (学生到黑板上摆,老师提示:一一对应) 师:我们除了用多和少表示两个数的数量关系外,你能不能用其他方法表示呢?(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倍的知识。(板书:倍)

(二)自主探究 师:胡萝卜和水萝卜相比,胡萝卜有2根,水萝卜有几个2根呢?谁上来给大家圈一圈,让同学们看的更清楚。 生:一个2根,两个2根,依次圈下去。 师:我们以数量少的胡萝卜为标准,把2根胡萝卜看成一份,水萝卜有3个2根(手点着数),也就是有这样的3份,我们就说水萝卜的数量是胡萝卜的3 倍。(板书:水萝卜的数量是胡萝卜的3 倍) 师:谁能像老师一样给大家说一说。(请两三位同学来说,同桌互说)师:刚才咱们知道了水萝卜和胡萝卜之间的倍数关系,请你在课本 上圈一圈,找到白萝卜和胡萝卜的倍数关系。(教师巡视指导) 生:胡萝卜有2根,看做一份,白萝卜有5个2根,所以白萝卜的数量是胡萝卜的5倍。(课件出示:白萝卜的数量是胡萝卜的5倍) 师:刚才咱们找到了白萝卜的数量是胡萝卜的5倍。 如果白萝卜现在有6个2 根,那么白萝卜的数量是胡萝卜的几倍? 课件出示思考题,如果白萝卜有20个2 根呢? 小结:我们要分清谁是谁的几倍,就要看清谁和谁在比,比的标准不同,那么倍数也就不同了。 (三)巩固运用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50页,在书上先圈一圈,再填写。 (学生自主练习做一做第一题,老师巡视指导、集体讲解) 25? 第一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