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整理细胞生物学复习完整版

JC整理细胞生物学复习完整版
JC整理细胞生物学复习完整版

《细胞生物学》

第一章历史与展望

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活史。

当代生物科学四大基础学科:细胞,分子,神经生物学和生态学

1.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分三个层次:

1) 显微水平,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结构。

2) 超微水平,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的结构。

3) 分子水平,细胞结构的分子组成,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2. 细胞的发现:1590年J.和乙Janssen父子制作第一台复式显微镜,放大倍数不超过10倍。

1665年英国人Robert Hooke出版《显微图谱》。观察了软木,并首次用cells来描述“细胞”。1831年R Brown在兰科植物表皮细胞内发现了细胞核。

1836年GG. Valentin在动物神经细胞中发现了细胞核与核仁。

3. 细胞学说Cell Theory 通常认为施莱登(MJ. Schleiden )和施旺(T. Schwann)正式提出了细胞学说。

1838年Schleiden 发表“植物发生论” ;Schwann 提出了“细胞学说”(Cell Theory) ;1939 年发表了“关于动植物结构和生长一致性的显微研究”。

4. 细胞超微结构研究:1932年德国人E. Ruska和M. Knoll发明透射电镜‘Cytology发展为Cell Biology 。

5. 分子细胞生物学时代:1953年,JD. Wats on和FHC. Cric k提出DNA双螺旋模型。与Wilk ins 分享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1958年Crick提出分子遗传的“中心法则”。

1961-1964年Nirenberg 等破译遗传密码。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 EBSCOhost外文全文数据库Springer外文电子期刊第二章细胞生

物学实验技术

光学显微镜:以可见光(或紫外线)为光源。电子显微镜:以电子束为光源。

1. 光学显微镜:(1)普通光学显微镜:构成:①照明系统②光学放大系统③机械装置

(2)荧光显微镜(3)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境LCSM(4)暗视野显微镜(5)相差显微镜(6)

偏光显微镜(7)微分干涉差显微镜(DIC)(8)倒置显微镜

2. 电子显微镜(1)透射电子显微镜TEM(2)扫描电子显微镜(3)扫描隧道显微镜

1)超薄切片:用于电镜观察的标本须制成厚度仅50nm的超薄切片,用超薄切片机制作。通常以锇酸和戊二醛固定样品,丙酮逐级脱水,环氧树脂包埋,以热膨胀或螺旋推进的方式切片,重金属(铀、铅)盐染色。

2)负染技术:用重金属盐(如磷钨酸)染色;吸去染料干燥后,样品凹陷处铺了一层重金属

盐,而凸的出地方没有染料沉积,从而出现负染效果,分辨力可达 1.5 nm左右。

3)冰冻蚀刻freeze-etching :亦称冰冻断裂。标本置于干冰或液氮中冰冻。然后断开,升温后,冰升华,暴露断面结构。向断面喷涂一层蒸汽碳和铂。然后将组织溶掉,把碳和铂的膜剥下来,此膜即为复膜(replica )

断面的三种处理方法:蚀刻、不蚀刻、深度蚀刻

3?显微操作技术:是在倒置显微镜下利用显微操作器进行细胞或早期胚胎操作的一种方法。包括细胞核移植、显微注射、嵌合体技术、胚胎移植以及显微切割等。

第三章细胞培养与细胞杂交

1. 细胞培养技术(cell culture )是指细胞的体外培养。即在无菌条件下,把动物和植物的细胞从有机体分离出来,在模拟体内的环境中,给以营养物质,使细胞不断生长,繁殖或传代,借以观察细胞生长,分裂以及细胞衰老,死亡等生命现象。

2. 细胞株(cell strain ):从原代培养细胞群中筛选出的具有特定性质或标志的细胞群,能够繁殖50代左右,在培养过程中其特征始终保持。

3. 细胞系(cell line ):从肿瘤组织培养建立的细胞群或培养过程中发生突变或转化的细胞,在培养条件下可无限繁殖

4. 克隆(clone ):亦称无性繁殖系或简称无性系。对细胞来说,克隆是指由同一个祖先细胞通过有

丝分裂产生的遗传性状一致的细胞群。

5. 动物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种:群体培养(mass culture )、克隆培养

(clonal culture )

群体培养:将含有一定数量细胞的悬液置于培养瓶中,让细胞贴壁生长,汇合后形成均匀的单细胞层。

6. 细胞融合:通过培养和诱导,两个或多个细胞合并成一个双核或多核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

融(cell fusion )或细胞杂交(cell hybridization )。

7. 基因型相同的细胞融合成的杂交细胞称为同核体(homokaryon);来自不同基因型的杂交细胞则称为异核体(heterokaryon )。

8. 同种细胞在培养时2个靠在一起的细胞自发合并,称自发融合;异种间的细胞必须经诱导剂处理才能融合,称诱发融合。

9. 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生物方法(病毒)、化学方法(聚乙二醇PEG、物理方法(电激和激光)。某些病毒如:仙台病毒、副流感病毒和新城疫鸡瘟病毒的被膜中有融合蛋白

(fusion protein ),可介导病毒同宿主细胞融合,也可介导细胞与细胞的融合,因此可

以用紫外线灭活的此类病毒诱导细胞融合。化学和物理方法可造成膜脂分子排列的改变,去

掉作用因素之后,质膜恢复原有的有序结构,在恢复过程中便可诱导相接触的细胞发生融合。

第四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

1. 细胞化学技术:组织化学或细胞化学染色

(histochemical or cytochemical staining )是利用染色剂可同细胞的某种成分发生

反应而着色的原理,对某种成分进行定性或定位研究的技术。利用这种方法对细胞的各种成

分几乎都能显示,包括有无机物、醛、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酶等。

2. 固定①物理固定:血膜空气快速干燥、冷冻干燥。②化学固定。

3. 显示方法:①金属沉淀法②Schiff反应③联苯胺反应④脂溶染色⑤法茚三酮反应

4. 免疫细胞化学(immu no cytochemistry )是根据免疫学原理,利用抗体同特定抗原专一结合,对

抗原进行定位测定的技术。抗原主要为大分子或与大分子相结合的小分子;抗体则是

由浆细胞针对特定的抗原分泌的丫球蛋白。如果将抗体结合上标记物,再与组织中的抗原发

生反应,即可在光镜或电镜下显示出该抗原存在于组织中的部位。常用的标记物有荧光素

和酶:免疫荧光法、酶标免疫法。

5?显微光谱分析技术:细胞中有一些成分具有特定的吸收光谱,核酸、蛋白质、细胞色素、维生素等都有自己特征性的吸收曲线。有的成分经组织化学染色后,对可见光有特定的吸收

光谱。根据细胞成分所具有的这种特性,可利用显微分光光度计对某些成分进行定位、定性,

甚至定量测定。

6. 放射自显影术:用于研究标记化合物在机体、组织和细胞中的分布、定位、排出以及合成、更新、作用机理、作用部位等等。原理: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导入生物体内,经过一段时间后,制取切片,涂上卤化银乳胶,经放射性曝光,使乳胶感光。这种技术与电镜样品处理,则为电镜放射自显影。

7. 杂交技术:具有互补核苷酸序列的两条单链核苷酸分子片段,在适当条件下,通过氢键结

合,形成DNA-DN A DNA-RN或RNA-RN杂交的双链分子。这种技术可用来测定单链分子核苷酸序列间是否具有互补关系。(1)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 ):用于检测染色体

上的特殊DN序列。最初是使用放射性DN探针,后来又发明了免疫探针法。(2)Nouthern 杂交:是体外分析特异DN序列的方法,操作时先用限制性内切酶将核DNA或线粒体DNAH成DNZ片段,经凝胶电泳分离后,转移到醋酸纤维薄膜上,再用探针杂交,通过放射自显影,即可辨认出与探针互补的特殊核苷序列将RNA专移到薄膜上,用探针杂交,则称为Northern 杂交。

8. PCR 技术PCR卩: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反应体系:①样品DNA ②引物(primer ), 约15-20个核苷酸;③4种dNTP④Tag DNAS合酶,最适作用温度75~80C,短时间在95C下不失活。⑤缓冲体系和Mg2+反应过程:①变性:94C ;②退火45~65C :③延伸:72C;

④重复“变性一一退火一一延伸”过程20-30次循环。

9. 离心技术是分离细胞器及各种大分子基本手段。转速为10~25kr/min的离心机称为高速离心机。转速>25kr/mi n ,离心力>89K g者称为超速离心机。超速离心机的最高转速可达

100000r/min,离心力超过500Kg (1)差速离心Differential centrifugation 特点:介质密度均一;速度由低向高,逐级离心。用途:分离大小相差悬殊的细胞和细胞器。沉降顺序:核——线粒体——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内质网与高基体——核蛋白体。可将细胞器初步分离,常需进一步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再行分离纯化。(2)密度梯度离心:用介质在离心管内形成一连续或不连续的密度梯度,将细胞混悬液或匀浆置于介质的顶部,通过离心力场的作用使细胞和细胞成分分层、分离。类型:速度沉降、等密度沉降。常用介质:氯化铯、蔗糖、多聚蔗糖。分离活细胞的介质要求:1)能产生密度梯度,且密度高时,粘度不高;2)PF中性或易调为中性;3)浓度大时渗透压不大;4)对细胞无毒。

10. 流式细胞术:用途:对单个细胞进行快速定量分析与分选的一门技术包被细胞的液流称为鞘液,所用仪器称为流式细胞计

11. 细胞电泳:原理:在一定PH直下细胞表面带有净的正或负电荷,能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

发生泳动。各种细胞或处于不同生理状态的同种细胞荷电量有所不同,故在一定的电场中的

泳动速度不同。用途:检测细胞生理状态、分离不同种类的细胞。

第五章细胞(质)膜及表面结构

1. 质膜(plasma membrane)包在细胞外面所以又称细胞膜。围绕各种细胞器的膜,称为细胞内膜。

①质膜和内膜在起源、结构和化学组成的等方面具有相似性,故总称为生物膜(biomembrane)。②生物膜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质膜表面寡糖链形成细胞

外被(cell coat )或糖萼(glycocalyx )。

③质膜下的表层溶胶中具有细胞骨架成分组成的网络结构,除对质膜有支持作用外,还与维

持质膜的功能有关,所以这部分细胞骨架又称为膜骨架。④细胞外被、质膜和表层胞质溶胶构成细胞表面。

2. 膜脂主要包括磷脂、糖脂和胆固醇三种类型:(1)磷脂(2)鞘磷脂(sphingomyelin,SM 在脑和神经细胞膜中特别丰富。原核细胞、植物中没有鞘磷脂。(3)糖脂:最简单的糖脂是

半乳糖脑苷脂,在髓鞘的多层膜中含量丰富;变化最多、最复杂的糖脂是神经节苷脂

(p43),神经节苷脂是神经元质膜中具有特征性的成分。(4)胆固醇:主要存在真核细胞膜上,其功

能是提高双脂层的力学稳定性,调节双脂层流动性,降低水溶性物质的通透性。(5)脂质体(liposome):是一种人工膜。人工脂质体可用于:转基因制备的药物研究生物膜的特性

3. 膜蛋白:是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根据膜蛋白与脂分子的结合方式,可分为:整合蛋白(integral protein )/膜内在蛋白,夕卜周蛋白(peripheral protein ),脂锚定蛋白

(lipid-a nchored prote in )

脂锚定蛋白可以分为两类:糖磷脂酰肌醇连接的蛋白;另一类脂锚定蛋白与插入质膜内小叶

的长碳氢链结合。

4. 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根据Fluid-mosaic model :细胞膜由流动的双脂层和嵌在其中的蛋白质组成。

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组成生物膜骨架;蛋白质或嵌在双脂层表面,或嵌在其内部,或横跨整个双脂层,表现出分布的不对称性。

5. 质膜的流动性:由膜脂和蛋白质的分子运动两个方面组成。

(1)膜脂分子的运动:①侧向扩散运动:同一平面上相邻的脂分子交换位置。②旋转运动:围绕与膜平面垂直的轴进行快速旋转。③摆动运动:围绕与膜平面垂直的轴进行左右摆动。

④伸缩震荡运动:脂肪酸链进行伸缩震荡运动。⑤翻转运动:膜脂分子从脂双层的一层翻转到另一层。⑥旋转异构化运动:脂肪酸链围绕C-C键旋转。(2)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①胆固醇:胆固醇的含量增加会降低膜的流动性。②脂肪酸链的饱和度:脂肪酸链所含双键越多越不饱和,使膜流动性增加。③脂肪酸链的链长:长链脂肪酸相变温度高,膜流动性降低。

④卵磷脂/鞘磷脂:该比例高则膜流动性增加,是因为鞘磷脂粘度高于卵磷脂(5-6倍)。⑤其他因

素:温度、酸碱度、离子强度等。(3)膜蛋白的分子运动:主要有侧向扩散和旋转扩散两种运动方式。

6. 膜流动性的生理意义:质膜的流动性是保证其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当膜的流动性低于一定的阈值时,许多酶的活动和跨膜运输将停止,反之如果流动性过高,又会造成膜的溶解.利用细胞融合

技术观察蛋白质运动.

7. 膜的不对称性:质膜内外两层的组分和功能的差异,称为膜的不对称性。①膜脂的不对称

性:同一种脂分子在脂双层中呈不均匀分布。膜脂的不对称性还表现在膜表面具有胆固醇和

鞘磷脂等形成的微结构域一一脂筏。②复合糖的不对称性:糖脂和糖蛋白只分布于细胞膜的外表面。③膜蛋白的不对称性:每种膜蛋白分子在细胞膜上都具有特定的方向性和分布的

区域性。

8. 脂筏lipid raft: 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结构域(microdomain )。

9. 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女口:膜骨架、鞭毛和纤毛、微绒毛及细胞的变形足等等,分别与细胞形态的维持、细胞运动、细胞的物质交换等功能有关。

10. 细胞外被:动物细胞表面的一层富含糖类物质的结构,称为细胞外被或糖萼作用:保护,细胞通信,并与细胞表面的抗原性有关。

11. 膜骨架---- 作用:维持质膜的形状并协助质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成熟的哺乳动物血红

细胞没有核和内膜系统,是研究膜骨架的理想材料。红细胞经低渗处理,细胞破裂释放出内容物,留下一个保持原形的空壳,称为血影(ghost )。

12. 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血影成分主要有:①血影蛋白②锚蛋白③带三蛋白④ 血型糖蛋白

13. 质膜的特化结构:质膜常带有许多特化的附属结构。如:微绒毛、褶皱、纤毛、鞭毛等等

第六章细胞骨架

1. 真核细胞核有核骨架一核纤层体系:广义包括细胞质骨架,细胞核骨架,细胞膜骨架和细

胞外基质.狭义指细胞质骨架,指通过整个细胞质基质的微丝( microfilament )微管(microtubule )和中间纤维(intemediate filament )相互连接,构成的复杂的纤维网络

结构.①均由单体蛋白以较弱的非共价键结合在一起,构成纤维型多聚体②微丝确定细胞表面特征,使细胞能够运动和收缩③微管确定膜性细胞器的位置和作为膜泡运输的导轨④中间纤维使细胞具有张力和抗剪切力

2. 微丝microfilament , MF 又称肌动蛋白纤维actin filament ,是由球形具有极性的肌动

又是一年考研时节,每年这个时候都是考验的重要时刻,我是从大三上学期学习开始备考的,也跟大家一样,复习的时候除了学习,还经常看一些学姐学长们的考研经验,希望可以在他们的经验里找到可以帮助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今年成功上岸啦,所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习经验,希望大家可以在我的经历里找到对你们学习有帮助的信息! 其实一开始,关于考研我还是有一些抗拒的,感觉考研既费时间又费精力,可是后来慢慢的我发现考研真的算是一门修行,需要我用很多时间才能够深入的理解它,所谓风雨之后方见才害怕难过,所以在室友们的鼓励和支持下,我们一起踏上了考研之路。 虽然当时不知道结局是怎样,但是既然选择了,为了不让自己的努力平白的付出,说什么都要坚持下去! 因为是这一路的所思所想,所以这篇经验贴稍微有一些长,字数上有一些多,分为英语和政治以及专业课备考经验。 看书确实是需要方法的,不然也不会有人考上有人考不上,在借鉴别人的方法时候,一定要融合自己特点。 注:文章结尾有彩蛋,内附详细资料及下载,还劳烦大家耐心仔细阅读。 南京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初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701)生物综合 (801)细胞生物学 参考书目为:

1.《生理学》第八版朱大年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 2.《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八版查锡良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8月; 3.《医学细胞生物学》第四版陈誉华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6月 4.《细胞生物学》翟中和高等教育出版社 先说英语吧。 词汇量曾经是我的一块心病,跟我英语水平差不多的同学,词汇量往往比我高出一大截。从初中学英语开始就不爱背单词。在考研阶段,词汇量的重要性胜过四六级,尤其是一些熟词僻义,往往一个单词决定你一道阅读能否做对。所以,一旦你准备学习考研英语,词汇一定是陪伴你从头至尾的一项工作。 考研到底背多少个单词足够?按照大纲的要求,大概是5500多个。实际上,核心单词及其熟词僻义才是考研的重点。单词如何背?在英语复习的前期一定不要着急开始做真题,因为在单词和句子的基础非常薄弱的情况下,做真题的效果是非常差的。刚开始复习英语的第一个月,背单词的策略是大量接触。前半月每天两个list,大概150个单词左右,平均速度大概1分钟看1个,2个半小时可以完成一天的内容。前一个月可以把单词过两遍。 历年的英语真题,单词释义题都是高频考点,这一点在完型中体现的非常突出,不仅是是完型,其实阅读中每年也都有关于单词辨析的题目,掌握了高频单词,对于做题的帮助还是非常大的,英语真题我用的是木糖英语真题手译。 进入第二个月开始刷真题,单词接触的量可以减少,但是对于生疏词应该进行重点的记忆,一天过1个list(75个单词)。一定记住的有两点:①背单词不需要死记单词的拼写!②多余的方法无用,音标法加上常用的词根词缀就能搞

医用细胞生物学知识点 细胞生物学 (cell biology ):细胞生物学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经历了从显微水平到亚显微和分子水平 的发展过程,成为今天在分子层次上研究细胞精细结构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医学细胞生物学 (medical cell biology):医学细胞生物学以揭示人体各种细胞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 的生 命活动规律为目的,期望能对人体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予以深入阐明,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 供理论依据和策略。 对细胞概念理解的五个角度: ①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②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③ 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 ④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⑤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 生物界划分的三个类型:原核细胞、古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p13 表 2-1 生物大分子:是由有机小分子构成的,大约有 3000种,分子量从 10000到 1000000。 核酸 (nucleic acid ) 的基本单位 :核苷酸。 核苷酸:核苷的戊糖羟基与磷酸形成酯键,即成为核苷酸。 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p18图 2-8):DNA 分子由两条相互平行而方向相反的多核苷酸链组成, 即一条链中磷酸二酯键连接的核苷酸方向是 5'→3',另一条是 3'→ 5',两条链围绕着同一个中心轴 以右手方向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的单倍体遗传物质称为基因组。 动物细胞内含有的主要 RNA 种类及功能: p20 表 2-3 核酶 (ribozyme ) :核酶是具有酶活性的 RNA 分子。 蛋白质 ( protein )的基本单 位:氨基酸。 肽键:肽键是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 羧基 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 氨基经脱水缩合 而成的化学键。 肽 (peptide) :氨基通过肽键而连接成的化合物称为肽。 蛋白质分子的二级结构: α -螺旋, β-片层。 酶 (enzyme):酶是由生物体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剂作用的蛋白质。 酶的特性:高催化效率,高度专一性,高度不稳定性。 光学显微镜的种类:普通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相差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共聚焦激光扫描显 微镜。 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是指细胞在体外的培养技术,即无菌条件下,从机体中取出组织或细胞,模拟机 体内正常生理状态下生存的基本条件,让它在培养器皿中继续生存、生长和繁殖的方法。 细胞膜 (cell membrane ):细胞膜是包围在细胞质表面的一层薄膜,又称质膜 ( plasma membrane ) 生物膜 ( biomembrane ):目前把 质膜 和细胞内膜系统 总称为生物膜。 细胞膜的组成:主要由脂类、蛋白质和糖类组成 磷脂 (phospholipid)可分为两类:甘油磷脂 由于磷脂分子具有亲水头和疏水 尾,故称为 膜蛋白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膜内在蛋白 蛋白 (lipid anchored protein) 。 细胞外被 ( cell coat ):在大多数真核细胞表面有富含糖类的周缘区,称为细胞外被或糖萼。 细胞外被的基本功能: 保护细胞抵御各种物理、化学性损伤 ,如消化道、呼吸道等上皮细胞的细胞外 被有助于润滑、防止机械损伤,保护黏膜上皮不受消化酶的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20. 21 . 22 . 23 . 24 . 25 . 26. 27. 28. (phosphoglycerides )和鞘磷脂 (sphingomyelin,SM) 。 两亲性分子 或兼性分子 。 intrinsic protein )、膜外在蛋白 (extrinsic

1.简述G蛋白偶联受体所介导的信号通路的异同G蛋白偶联受体所介导信号通路分为三类: ①激活离子通道;②激活或抑制腺苷酸环化酶,以cAMP 为第二信使;③激活磷脂酶C ,以IP3 和DAG 作为双信使 激活离子通道: 当受体与配体结合被激活后,通过偶联G蛋白的分子开关作用,调控跨膜离子通道的开启和关闭,进而调节靶细胞的活性。 激活或抑制腺苷酸环化酸的cAMP信号通路: 细胞外信号(激素,第一信使)与相应G蛋白偶联的受体结合,导致细胞内第二信使cAMP的水平变化而引起细胞反应的信号通路。腺苷环化酶调节胞内cAMP的水平,cAMP被环腺苷酸磷酸二酯酶降解清除。 cAMP信号通路主要是通过活化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A (PKA) ,激活靶酶开启基因表达,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效应。蛋白激酶A 由2个催化亚基和2个调节亚基组成,cAMP的结合可改变调节亚基的构象,释放催化亚基产生活性。 蛋白激酶A被激活后,一方面通过对底物蛋白的磷酸化,引起细胞对胞外信号的快速反应;另一方面,其催化亚基可进入细胞核,磷酸化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 (CREB) 的丝氨酸残基。磷酸化的CREB蛋白被激活,它作为基因转录的调节蛋白识别并结合到靶细胞的cAMP应答元件 (CRE) 启动靶基因的转录,引起细胞缓慢的应答反应。 cAMP信号通路中的缓慢反应过程:激素→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 cAMP→ 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基因调控蛋白→基因转录。 cAMP是由腺苷酸环化酶 (adenylyl cyclase,AC) 催化合成的,腺苷酸环化酶为跨膜12次的糖蛋白,在Mg2+或Mn2+存在下能催化ATP生成cAMP;细胞内的环腺苷酸磷酸二酯酶 (PDE) 可降解cAMP生成5’-AMP,导致细胞内cAMP水平

细胞通讯的方式 (1)细胞通过分泌化学信号进行细胞间通讯,这是多细胞生物普遍采用的通讯方式。 (2)细胞间接触依赖性的通讯,指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质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它细胞。 (3)动物相邻细胞间形成间隙连接以及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使细胞间相互沟通,通过交换小分子来实现代谢耦联或电耦联。 细胞分泌化学信号可长距离或短距离发挥作用,其作用方式分为: (1)内分泌,由内分泌细胞分泌信号分子到血液中,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体内各个部位,作用于靶细胞。 (2)旁分泌,细胞通过分泌局部化学介质到细胞外液中,经过局部扩散作用于邻近靶细胞。在多细胞生物中调节发育的许多生长因子往往是通过旁分泌起作用的。此外,旁分泌方式对创伤或感染组织刺激细胞增殖以恢复功能也具有重要意义。 (3)自分泌,细胞对自身分泌的物质产生反应。自分泌信号常存在于病理条件下,如肿细胞合成并释放生长因子刺激自身,导致肿瘤细胞的持续增殖。 (4)通过化学突触传递神经信号,当神经元接受刺激后,神经信号以动作电位的形式沿轴突快速传递至神经末梢,电压门控的Ca2+通道将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 通过胞外信号介导的细胞通讯步骤 (1)产生信号的细胞合成并释放信号分子。 (2)运送信号分子至靶细胞。 (3)信号分子与靶细胞受体特异性结合并导致受体激活。 (4)活化受体启动胞内一种或多种信号转导途径。 (5)引发细胞功能、代谢或发育的改变。 (6)信号的解除并导致细胞反应终止。 核被膜所具有的功能

一方面,核被膜构成了核、质之间的天然选择性屏障,将细胞分成核与质两大结构与功能区域,使得DNA复制、RNA转录与加工在核内进行,而蛋白质翻译则局限在细胞质中。这样既避免了核质问彼此相互干扰,使细胞的生命活动秩序更加井然,同时还能保护核内的DNA分子免受损伤。 另一方面,核被膜调控细胞核内外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核被膜并不是完全封闭的,核质之间进行着频繁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这些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主要是通过核被膜上的核孔复合体进行的。 核被膜的结构组成及特点 (1)核被膜由内外两层平行但不连续的单位膜构成。面向核质的一层膜被称作内(层)核膜,而面向胞质的另一层膜称为外(层)核膜。两层膜厚度相同,约为7。5 nm。两层膜之间有20~40nm的透明空隙,称为核周间隙或核周池。核周间隙宽度随细胞种类不同而异,并随细胞的功能状态而改变。 (2)核被膜的内外核膜各有特点:①外核膜表面常附有核糖体颗粒,且常常与糙面内质网相连,使核周间隙与内质网腔彼此相通。从这种结构上的联系出发,外核膜可以被看作是糙面内质网的一个特化区域。②内核膜表面光滑,无核糖体颗粒附着,但紧贴其内表面有一层致密的纤维网络结构,即核纤层。内核膜上有一些特有的蛋白成分,如核纤层蛋白B受体。③双层核膜互相平行但并不连续,内、外核膜常常在某些部位相互融合形成环状开口,称为核孔,:在核孔上镶嵌着一种复杂的结构,叫做核孔复合体。核孔周围的核膜特称为孔膜区,它也有一些特有的蛋白成分。

细胞衰老与死亡 1.衰老细胞的特征之一是常常出现下列哪种结构的固缩 A.核仁B.细胞核 C.染色体 D.脂褐质 E.线粒体 2.小鼠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平均分裂次数为 A.25 次B.50 次 C.100 次 D.140 次 E.12 次 3.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最主要的区别是后者出现 A.细胞核肿胀 B.内质网扩张 C.细胞变形D.炎症反应 E.细胞质变形 4.细胞凋亡指的是 A.细胞因增龄而导致的正常死亡 B.细胞因损伤而导致的死亡 C.机体细胞程序性的自杀死亡 D.机体细胞非程序性的自杀死亡 E.细胞因衰老而导致死亡 5.下列哪项不属细胞衰老的特征 A.原生质减少,细胞形状改变 B.细胞膜磷脂含量下降,胆固醇含量上升C.线粒体数目减少,核膜皱襞D.脂褐素减少,细胞代谢能力下降 E.核明显变化为核固缩,常染色体减少 6.迅速判断细胞是否死亡的方法是 A.形态学改变 B.功能状态检测 C.繁殖能力测定D.活性染色法 E.内部结构观察 7.机体中寿命最长的细胞是 A.红细胞 B.表皮细胞 C.白细胞 D.上皮细胞E.神经细胞

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1. 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属于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入胞作用 E.吞噬 2. 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转运可使 A. 2个Na+移出膜外 B. 2个K+移入膜内 C. 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D. 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E. 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K+移入膜内 小分子的跨膜运输 1.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属于 A. 单纯扩散 B. 易化扩散 C. 主动转运 D. 入胞作用 E. 吞噬核糖体 1.多聚核糖体是指 A.细胞中有两个以上的核糖体集中成一团 B.一条mRNA 串连多个核糖体的结构组合 C.细胞中两个以上的核糖体聚集成簇状或菊花状结构D.rRNA 的聚合体 E.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名词解释 1. genome 基因组p235 某一个生物的细胞中储存于单倍染色体组中的总遗传信息,组成该生物的基因组 2. ribozyme 核酶p266 核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是生物催化剂,可降解特异的mRNA序列。核酶又称核酸类酶、酶RNA、核酶类酶RNA。大多数核酶通过催化转磷酸酯和磷酸二酯键水解反应参与RNA自身剪切、加工过程。与一般的反义RNA相比,核酶具有较稳定的空间结构,不易受到RNA酶的攻击。更重要的是,核酶在切断mRNA后,又可从杂交链上解脱下来,重新结合和切割其它的mRNA分子。 3. signal molecule 信号分子p158 信号分子是细胞的信息载体,包括化学信号如各种激素,局部介质和神经递质以及各种物理信号比如声、光、电和温度变化。各种化学信号根据其化学性质通常可分为3类:1、气体性信号分子,包括NO、CO,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直接激活效应酶产生第二信使cGMP,参与体内众多生理过程。2、疏水性信号分子,这类亲脂性分子小、疏水性强,可穿过细胞质膜进入细胞,与细胞内和核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调节基因表达。3、亲水性信号分子,包括神经递质、局部介质和大多数蛋白类激素,他们不能透过靶细胞质膜,只能通过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经信号转换机制,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或激活蛋白激酶或蛋白磷酸酶的火星,引起细胞的应答反应。 4. house-keeping gene管家基因p319 管家基因是指所有细胞中均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如糖酵解酶系基因等。这类基因一般在细胞周期S期的早期复制。分化细胞基因组所表达的基因大致可分为2中基本类型一类是管家基因,另外一类是组织特异性基因。 5. cis-acting elements顺式作用元件 存在于基因旁侧序列中能影响基因表达的序列。顺式作用元件包括启动子、增强子、调控序列和可诱导元件等,它们的作用是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顺式作用元件本身不编码任何蛋白质,仅仅提供一个作用位点,要与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而起作用。是指与结构基因串联的特定DNA序列,是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它们通过与转录因子结合而调控基因转录的精确起始和转录效率。 6. epigenetics 表观遗传学p251(重新查!!!1)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了可遗传的变化的一门遗传学分支学科。表观遗传的现象很多,已知的有DNA甲基化,基因组印记,母体效应,基因沉默,核仁显性,休眠转座子激活和RNA编辑等。是在基因组水平上对表观遗传学改变的研究。表观遗传现象包括DNA甲基化、RNA干扰、组织蛋白修饰等 7. Hayflick limitation Hayflick界线 Leonard Hayflick利用来自胚胎和成体的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发现:胚胎的成纤维细胞分裂传代50次后开始衰退和死亡,相反,来自成年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只能培养15~30代就开始死亡。Hayflick等还发现,动物体细胞在体外可传代的次数,与物种的寿命有关;细胞的分裂能力与个体的年龄有关,由于上述规律是Hayflick研究和发现的,故称为Hayflick 界线。关于细胞增殖能力和寿命是有限的观点。细胞,至少是培养的二倍体细胞,不是不死的,而是有一定的寿命;它们的增殖能力不是无限的,而是有一定的界限,这就是Hayflick 界线。 8. proto-oncogene原癌基因p312 原癌基因是细胞内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在进化上高等保守。当原癌基因的结构或调控区发生变异,基因产物增多或活性增强时,使细胞过度增

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导读: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细胞通讯的方式 (1)细胞通过分泌化学信号进行细胞间通讯,这是多细胞生物 普遍采用的通讯方式。 (2)细胞间接触依赖性的通讯,指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质 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它细胞。 (3)动物相邻细胞间形成间隙连接以及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 丝使细胞间相互沟通,通过交换小分子来实现代谢耦联或电耦联。 细胞分泌化学信号可长距离或短距离发挥作用,其作用方式分为:(1)内分泌,由内分泌细胞分泌信号分子到血液中,通过血液 循环运送到体内各个部位,作用于靶细胞。 (2)旁分泌,细胞通过分泌局部化学介质到细胞外液中,经过 局部扩散作用于邻近靶细胞。在多细胞生物中调节发育的许多生长因子往往是通过旁分泌起作用的。此外,旁分泌方式对创伤或感染组织刺激细胞增殖以恢复功能也具有重要意义。 (3)自分泌,细胞对自身分泌的物质产生反应。自分泌信号常 存在于病理条件下,如肿细胞合成并释放生长因子刺激自身,导致肿瘤细胞的'持续增殖。 (4)通过化学突触传递神经信号,当神经元接受刺激后,神经 信号以动作电位的形式沿轴突快速传递至神经末梢,电压门控的Ca2+

通道将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 通过胞外信号介导的细胞通讯步骤 (1)产生信号的细胞合成并释放信号分子。 (2)运送信号分子至靶细胞。 (3)信号分子与靶细胞受体特异性结合并导致受体激活。 (4)活化受体启动胞内一种或多种信号转导途径。 (5)引发细胞功能、代谢或发育的改变。 (6)信号的解除并导致细胞反应终止。 核被膜所具有的功能 一方面,核被膜构成了核、质之间的天然选择性屏障,将细胞分成核与质两大结构与功能区域,使得DNA复制、RNA转录与加工在核内进行,而蛋白质翻译则局限在细胞质中。这样既避免了核质问彼此相互干扰,使细胞的生命活动秩序更加井然,同时还能保护核内的DNA分子免受损伤。 另一方面,核被膜调控细胞核内外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核被膜并不是完全封闭的,核质之间进行着频繁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这些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主要是通过核被膜上的核孔复合体进行的。 核被膜的结构组成及特点 (1)核被膜由内外两层平行但不连续的单位膜构成。面向核质的一层膜被称作内(层)核膜,而面向胞质的另一层膜称为外(层)核膜。两层膜厚度相同,约为7。5 nm。两层膜之间有20~40nm的

线粒体: 1.呼吸链(电子传递链)Respiratory chain一系列能够可逆地接受和释放H+和e-的化学物质所组成的酶体系在线粒体内膜上有序地排列成互相关联的链状。 2.化学渗透假说(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线粒体内膜上的呼吸链起质子泵的作用,利用高能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将H+泵出内膜外,造成内膜内外的一个H+梯度(严格地讲是离子的电化学梯度),A TP合酶再利用这个电化学梯度来合成A TP。 3.电子载体:在电子传递过程中与释放的电子结合并将电子传递下去的物质称为电子载体。参与传递的电子载体有四种∶黄素蛋白、细胞色素、铁硫蛋白和辅酶Q,在这四类电子载体中,除了辅酶Q以外,接受和提供电子的氧化还原中心都是与蛋白相连的辅基。 4.阈值效应:突变所产生的效应取决于该细胞中野生型和突变型线粒体DNA的比例,只有突变型DNA达到一定数量(阈值)才足以引起细胞的功能障碍,这种现象称为阈值效应。 5.导向序列:将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的N-端信号称为导向信号,或导向序列,由于这一段序列是氨基酸组成的肽,所以又称为转运肽。 6.信号序列:将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的N-端的序列称为信号序列,将组成该序列的肽称为信号肽。 7.共翻译转运: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通过定位信号,一边翻译,一边进入内质网,由于这种转运定位是在蛋白质翻译的同时进行的,故称为共翻译转运。 8.蛋白质分选:在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通过信号肽,经过连续的膜系统转运分选才能到达最终的目的地,这一过程又称为蛋白质分选。 核糖体: 1.原核生物mRNA中与核糖体16S rRNA结合的序列称为SD序列(SD sequence) 。 2.核酶:将具有酶功能的RNA称为核酶。 3.N-端规则(N-end rule): 每一种蛋白质都有寿命特征,称为半衰期(half-life)。研究发现多肽链N-端特异的氨基酸与半衰期相关,称为N-端规则。 4.泛素介导途径:蛋白酶体对蛋白质的降解通过泛素(ubiquitin)介导,故称为泛素降解途径。蛋白酶体对蛋白质的降解作用分为两个过程:一是对被降解的蛋白质进行标记,由泛素完成;二是蛋白酶解作用,由蛋白酶体催化。 细胞核: 1.核内膜:有特有的蛋白成份(如核纤层蛋白B受体),膜的内表面有一层网络状纤维蛋白质,即核纤层(nuclear lamina),可支持核膜。 核外膜:靠向细胞质的一层,是内质网的一部分,胞质面附有核糖体 核周隙:内、外膜之间有宽20~40nm的腔隙,与粗面内质网腔相通 核孔复合体:内、外膜融合处,物质运输的通道 核纤层:内核膜内表面的纤维网络,支持核膜,并与染色质、核骨架相连。 2.核孔复合体:是细胞核内外膜融合形成的小孔,直径约为70 nm,是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物质交换的通道。 3.核孔蛋白:参与构成核孔的蛋白质,可能在经核孔的主动运输中发挥作用。 核运输受体:参与物质通过核孔的主动运输。 核周蛋白: 是一类与核孔选择性运输有关的蛋白家族,相当于受体蛋白。 5.输入蛋白:核定位信号的受体蛋白, 存在于胞质溶胶中, 可与核定位信号结合, 帮助核蛋白进入细胞核。 输出蛋白:存在于细胞核中识别并与输出信号结合的蛋白质, 帮助核内物质通过核孔复合

春2周细胞膜 1.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及其特性:膜脂;膜蛋白;膜糖。 2.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脂筏模型。 3.细胞膜的生物学特性:不对称性;流动性(膜流动性的影响因素)。 1.脂质体(liposome):当脂质分子被水环境包围时,自发聚集,疏水尾在,亲水 头在外,出现两种存在形式:球状分子团、形成双分子层,为防止两端尾部与水接触,游离端自动闭合,形成充满液体的球状小泡称为脂质体。 2.细胞外被(cell coat)或糖萼(glycocalyx):质膜中的糖蛋白和糖脂向外表面延 伸出的寡糖链构成的糖类物质。 3.脂筏(lipid raft):膜双层含有特殊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微区,微区中富含胆固 醇和鞘脂,其中聚集一些的特定种类的膜蛋白。由于鞘脂的脂肪酸尾部比较长,这一区域比膜的其他部分厚,更有秩序且较少流动,称脂筏。 1.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特征与生理功能? 1)脂类:包括磷脂、胆固醇、糖脂,构成细胞膜主体,与膜流动性有关。 2)蛋白质:可分为在蛋白和外在蛋白,是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如物质运输、信 号转导等。 3)糖类:包括糖脂和糖蛋白,对细胞有保护作用,在细胞识别起作用。 2.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 1)脂肪酸链的饱和程度(不饱和流动性大)。 2)脂肪酸链的长短(短链流动性大)。 3)胆固醇的双重调节(相变温度以上降低,相变温度以下提高)。 4)卵磷脂和鞘磷脂的比值(比值高的流动性大)。 5)膜蛋白的影响(膜蛋白越多,流动性越差)。 6)极性基团、环境温度、pH、离子强度。 春3、4周细胞膜系统、囊泡转运 1.细胞膜系统的概念、组成。 2.粗面质网功能: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折叠装配;蛋白质的糖基化;蛋白质 的胞运输。 3.滑面质网的功能:参与脂质物质的合成运输;参与糖原代谢;参与解毒;参与 储存和调节Ca2+;参与胃酸、胆汁的合成分泌(质网以葡萄糖-6-磷酸酶为标志酶)。 4.信号肽假说:新生肽链N端有独特序列称为信号肽,细胞基质中存在SRP能 识别并结合信号肽,SRP另一端与核糖体结合,形成复合结构,然后向质网膜移动,与质网膜上SRP-R识别结合,并附着于移位子上,然后SRP解离,肽链延伸。当肽链进入质网腔时,信号肽序列会被质网腔信号肽酶切除,肽链继续延伸至终止。 5.高尔基体是高度动态、具有极性的细胞器,以糖基转移酶为标志酶,主要功能 有:糖蛋白合成;参与脂质代谢;是大分子转运枢纽;加工成熟蛋白。 6.溶酶体酶的形成:①在质网中合成、折叠和N-连接糖基化修饰,形成N-连接 的甘露糖糖蛋白,运送至高尔基体;②溶酶体酶蛋白在高尔基体中加工时甘露糖残基磷酸化为甘露糖-6-磷酸(M-6-P),为分选重要信号;③溶酶体酶分选并以出芽方式转运到前溶酶体。 7.溶酶体以酸性磷酸酶为标志酶,主要功能为:细胞的消化作用;细胞营养功能; 机体防御和保护;激素分泌的调控;个体发生和发育的调控。 8.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又称微体,特点:①有尿酸氧化酶结晶,称作类 核体;②模表面界面可见一条称为边缘板的高电子致密度条带状结构。以过氧化物酶为标志酶。主要功能:清除细胞代谢所产生的H2O2及其他毒物;对细胞氧力的调节作用;参与脂肪酸等高能分子物质的代谢。 9.三种了解最多的囊泡:①网格蛋白有被囊泡:来源于反面高尔基体网状结构和 细胞膜,介导蛋白质从反面高尔基网状结构向胞体、溶酶体和细胞膜运输;在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过程中,介导物质从细胞膜向细胞质或从胞体向从溶酶体运输;②COP Ⅰ有被囊泡:主要产生于高尔基体顺面膜囊,主要负责回收、转运质网逃逸蛋白返回质网及高尔基体膜蛋白的逆向运输;③COP Ⅰ有被囊泡:产生于粗面质网,主要介导从质网到高尔基体的物质转运。

医学生对于考研到底知道多少,以后要面临的考试有什么区别(不要天真的以为西医综合只考生理,生化,内外科和病理五门),总结了一些从网上看到的比较好的东西,留着备用 这些是总结的从网上看到的比较好的东西,希望对以后考研有用。a首先是研究生考试与职业医师考试的区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1.生理学:由系统解剖学、医学生物学、医学分子生物学、医学细胞生物学为其提供基础知识。2.生物化学:由有机化学、医学生物学为其提供基础知识。3.病理学:由组织学与胚胎学为其提供基础知识。4.内科学:由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医学免疫学、诊断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神经病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流行病学为其提供基础知识。 5.外科学: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眼科学、眼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皮肤性病学为其提供基础知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科目:1.生理学;2.生物化学;3.内科学;4.外科学;5.妇产科学;6.儿科学;7.神经病学;8.诊断学。两个考试科目不同,重点不同,但内外科仍是重点考察科目。b考研-心理准备不容忽视一定要有吃苦的勇气和准备,要几个月如一日地看书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很容易迷茫、懈怠和没有信心,这时候一定要坚持,要和别人做做交流,千万别钻牛角尖,一定要学会坚持,成就竹子的也就那么几节,成就一个人的也就那么几件事……即便最后失败,也要学会对自己说!!“吾尽其志而力不达,无悔矣!”我对你的要求只有三点:1、坚决果断,早做决定,决定了就全身心投入。2、一定要有计划,一定尊重你自己定的计划。3、跟时间赛跑。多一点快的意识,少一点拖拉和完美主义。考研说到底就是应试,总共就几个月时间,不要心存打好基础、厚积薄发的幻想,直接抓住要害,就可能成功。这三点看上去容易,但真正做好很难,但是我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一定能做到最好。总结上面的复习步骤,简单说,无非三步: 1、看教材,熟悉内容(最迟暑假完成) 2、整理重要资料(最迟十月完成) 3、背诵(十月左右开始)以上三步做的好的同学,专业课上130分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这是你考上以及能否上公费的重要保证)。当然,这也相当程度归功于自己的努力,毕竟最后能否成功,还要看自己。c西医综合复习的几个要点1、往年大纲变化解读西医综合包括六门课程:内科学、外科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诊断学每年的考试大纲不会变动很大的,可能只是微调一些,比如加入一些往年没有考过的内容。但是重点知识点是不会轻易变动的。所以之间可以先参考往年大纲进行复习,等新的大纲出来以后再去对比一下,添加或是删除了那些内容。2、复习方向点拨对于医学生考研来说,政治是三科中比较简单的,只要是认真看书,考60分以上是不难的。而英语呢,对于医学生来说可能就难一些,如果你的英语很好,恭喜你,英语就会省一些力气了。往年,有些同学虽然总成绩不低,但是就是因为英语没有过线,结果很遗憾的没有考上。这两门保证过线就好,当然是越高越好了。不过最终能够获得高分,往往取决于西医综合,总分300分。所以西医综合是必须要下功夫的,争取高分。如果你的英语一般,对政治也没有任何概念,那么也没有关系,只要做好计划,跟着这份复习规划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进入复试绝对没有问题。英语首先是单词,单词必须学好,这样做阅读的时候才不会有理解上的障碍,其次就是做题的技巧,英语阅读文章选自国外,但是题目是中国老师出的,因此它的设置时要从中国人的思想角度来考虑的。英语的学习是需要长期的坚持的。不能中断,培养的是语感。因为短期之内靠突击提高英语分数很难。政治要仔细看书,把基础理论看好,这样选择题就解决了,对于简答题,需要看一下辅导班老师讲的重点,简答题是需要时间来背诵和理解。西医综合由于内容很多,很多知识点是需要记忆的,因此需要的时间会比较多一些。d优化医学考研效果的关键复习方法在决定医学考研之后,相当一部分同学不知从何下手,找不到复习门路,变得无所适从。为了能够让大家避免这种困境,

细胞生物学与细胞工程试题 一:填空题(共40小题,每小题0.5分,共20分) 1:现在生物学“三大基石”是:_,__。 2:细胞的物质组成中,_,_,_,_四种。 3:膜脂主要包括:_,_,_三种类型。 4:膜蛋白的分子流动主要有_扩散和_扩散两种运动方式。 5:细菌视紫红质蛋白结构的中部有几个能够吸光的_基因,又称发色基因。6:受体是位于膜上的能够石碑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的_。 7:信号肽一般位于新合成肽链的_端,有的可位于中部。 8:次级溶酶体是正在进行或完成消化作用的溶酶体,可分为_,_,及_。 9狭义的细胞骨架(指细胞质骨架)包括_,_,_,_及_。 10:高等动物中,根据等电点分为3类:α肌动蛋白分布于_;β和γ肌动蛋白分布于所有的_和_。 11:染色质的化学组成_,_,_,少量_。 12:随体是指位于染色体末端的球形染色体节段,通过_与_相连。 13:弹性蛋白的结构肽链可分为两个区域:富含_,_,_区段。 14:细胞周期可分为G1期,S期,G2期,G2期主要合成_,_,_等。 二:名词解释(每个1分,共20小题) 1:支原体 2:组成型胞吐作用 3:多肽核糖体 4:信号斑 5:溶酶体 6:微管 7:染色单体 8:细胞表面 9:锚定连接 10:信号分子 11:荧光漂白技术

12:离子载体 13:受体 14:细胞凋亡 15:全能性 16:常染色质 17:联会复合体 18组织干细胞 19:分子伴侣 20:E位点 三:选择题(每题一分,共20小题) 1:细胞中含有DNA的细胞器有() A:线粒体B叶绿体C细胞核D质粒 2:细细胞核主要由()组成 A:核纤层与核骨架B:核小体C:染色质和核仁 3:在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主要有() A:需要与其他细胞组分严格分开的蛋白B:膜蛋白C:分泌性蛋白 D:需要进行修饰的pro 4:细胞内进行蛋白修饰和分选的细胞器有() A:线粒体 B:叶绿体 C:内质网 D:高尔基体5微体中含有() A:氧化酶 B:酸性磷酸酶 C:琥珀酸脱氢酶 D:过氧化氢酶6:各种水解酶之所以能够选择性的进入溶酶体是因为它们具有()A:M6P标志 B:导肽 C:信号肽 D:特殊氨基序列7:溶酶体的功能有() A:细胞内消化 B:细胞自溶 C:细胞防御 D:自体吞噬8:线粒体内膜的标志酶是() A:苹果酸脱氢酶 B:细胞色素 C:氧化酶 D:单胺氧化酶9:染色质由以下成分构成() A:组蛋白 B:非组蛋白 C:DNA D:少量RNA

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从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分化等。 细胞分化:其本质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功能蛋白质的过程。 细胞质膜 ( plasma membrane ):又称细胞膜,指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生物膜。 内膜:形成各种细胞器的膜。 生物膜( biomembrane ):质膜和内膜的总称。 细胞外被:也叫糖萼,由质膜表面寡糖链形成。 膜骨架:质膜下起支撑作用的网络结构。 细胞表面:由细胞外被、质膜和表层胞质溶胶构成。 脂筏模型(lipid rafts model) :即在生物膜上胆固醇等富集而形成有序脂相,如同脂筏一样载着各种蛋白。脂筏是质膜上富含胆固 醇和鞘磷脂的微结构域。 被动运输指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到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运输。 水孔蛋白(aquporins ;AQPs) :或称水分子通道,是一类具有选择性、高效转运水分的膜通道蛋白。不具有“水泵”功能,通过减小水分跨膜运动的阻力而使细胞间的水分迁移速度加快。 协助扩散:也称促进扩散( facilitated diffusion ):各种极性分子和无机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运输。 通道蛋白:跨膜亲水性通道,允许特定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又称离子通道。 配体门通道:受体与细胞外的配体结合,引起通道构象改变,“门”打开,又称离子通道型受体。 协同运输:靠间接提供能量完成主动运输,所需能量来自膜两侧离子的浓度梯度。动物细胞中常常利用膜两侧Na+ 浓度梯度来驱动。植物细胞和细菌常利用H+ 浓度梯度来驱动。分为:同向协同和反向协同。 膜泡运输:真核细胞通过胞吞作用( endocytosis )和胞吐作用( exocytosis )完成大分子与颗粒性物质的跨膜运输。 胞吐作用:包含内容物的囊泡移至细胞表面,与质膜融,将物质排出细胞之外底物水平的磷酸化:由相关酶将底物分子上的磷酸基团直接转移到ADP 分子生成ATP 的过程。氧化磷酸化:在呼吸链上与电子传递相耦联,ADP 被磷酸化生成ATP 的过程。 半自主性细胞器:自身含有遗传表达系统,但编码的遗传信息十分有限,其RNA 转录、蛋白质翻译、自身构建和功能发挥等必须依赖核基因组编码的遗传信息。 细胞内膜系统:是指细胞内在结构、功能及发生上相关的、由膜包被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和分泌泡等。 粗面内质网:多为扁囊状,在ER 膜的外表面附有大量的核糖体,普遍存在于分泌蛋白质的细胞中。 光面内质网:ER 膜上无颗粒(核糖体) ,ER 的成分不是扁囊,而常为小管小囊,它们连接成网,广泛存在于能合成类固醇的细胞中。 次级溶酶体:是正在进行或完成消化作用的溶酶体,分为自噬溶酶体和异噬溶酶体。 残体:又称后溶酶体( post-lysosome ),已失去酶活性,仅留未消化的残渣,可排出细胞,也可能留在细胞内逐年增多,如表皮细胞的老年斑,肝细胞的脂褐质。 细胞内蛋白质分选:除线粒体和植物叶绿体中能合成少量蛋白质外,绝大多数的蛋白质均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开始合成然后运至细胞的特定部位,这一过程称蛋白质的定向转运或蛋白质分选。 信号序列:引导蛋白质定向转移的线性序列,通常15-60 个氨基酸残基,对所引导的蛋白质没有特异性要求。 信号斑:存在于完成折叠的蛋白质中,构成信号斑的信号序列之间可以不相邻,折叠在一起构成蛋白质分选的信号。翻译后转运:在细胞质基质游离核糖体上完成多肽链的合成,然后转运至膜围绕的细胞器或成为基质可溶性驻留蛋白和支架蛋白。共翻译转运:蛋白质合成在游离核糖体上起始后,由信号肽引导转移至糙面内质网,然后新生肽链边合成边转入糙面内质网,经高尔基体加工包装转运溶酶体、细胞质膜或分泌到细胞外。 分子伴侣: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分子,可以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多肽的某些部位结合,从而帮助这些多肽转运、折叠、或装配。这类分子本身并不参与最终产物的形成。 细胞信号转导:指细胞外因子通过与受体(膜受体或核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蛋白间相互作用,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开始表达、各种生物学效应形成的过程。 双信使系统:在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中胞外信号分子与细胞表面G 蛋白耦联型受体结合,激活质膜上的磷脂酶C( PLC-

医用细胞生物学知识点 By 小羊,小生(修整)友情提示:知识点很多,重点加粗,书中的表格均有,有些重点需掌握绘图(请查阅书本)。主要考点:名词解释,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建议系统总结一下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的标志酶和各自的功能。1.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细胞生物学是从细胞的显微,亚显微和分子三个水平对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开展研究的学科。 2.对细胞概念理解的五个角度: ①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②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③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 ④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⑤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 ⑥细胞具有全能性。 3.生物界划分的三个类型:原核细胞、古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p13表2-1 5.真核细胞特点的理解: ①以脂质及蛋白质成分为基础的膜相结构体系-生物膜系统 ②以核酸,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遗传信息表达体系-遗传信息表达系统 ③由特异蛋白质分子构成的细胞骨架体系-细胞骨架系统 ④细胞质溶胶 6.生物大分子:细胞内主要的大分子有核酸,蛋白质,多糖。 7.核酸(nucleic acid)的基本单位:核苷酸。 8.核苷酸:核苷酸由戊糖,碱基和磷酸三部分组成。 9.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p18图2-8):DNA分子由两条相互平行而方向相反的多核苷酸链组成,

即一条链中磷酸二酯键连接的核苷酸方向是5’→3’,另一条是3’→5’,两条链围绕着同一个中心轴以右手方向盘绕成双螺旋结构。简而言之: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核苷酸链组成。 10.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的单倍体遗传物质称为基因组。 11.动物细胞内含有的主要RNA种类及功能:p20表2-3 12.核酶(ribozyme):核酶是具有酶活性的RNA分子。 13.蛋白质(protein)的基本单位:氨基酸。 14.肽键:肽键是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氨基经脱水缩合而成的化学键。15.肽(peptide):氨基酸通过肽键而连接成的化合物称为肽。 16.蛋白质分子的二级结构:α-螺旋,β-片层。 17.酶(enzyme):酶是由生物体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剂作用的蛋白质。 18.酶的特性:高催化效率,高度专一性,高度不稳定性。 19.光学显微镜的种类:普通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相差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20.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是指细胞在体外的培养技术,即无菌条件下,从机体中取出组织或细胞,模拟机体内正常生理状态下生存的基本条件,让它在培养器皿中继续生存、生长和繁殖的方法。

第一章医学细胞生物学绪论 名词解释: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解答题:细胞对生命活动的意义,细胞的共同属性 易考点:首次命名植物细胞的人,发现无丝分裂、减数分裂的事件,提出DNA 双螺旋模型 第二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名词解释:分辨率,电子显微镜,酶细胞化学技术,流式细胞技术,细胞培养,细胞系,细胞株,细胞融合,干细胞 解答题:细胞培养的基本条件,光学显微镜技术的原理 易考点:分辨率的计算公式及各个字母代表的意思,光镜的分辨极限,暗视野显微镜观察的是细胞轮廓以及观察的范围,透射显微镜观察的是细胞内部的细微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的是三维立体形貌。 第四章细胞膜 名词解释:生物膜,细胞膜 解答题:流动镶嵌模型,细胞膜的特性,耦联运输 易考点:功能复杂的膜中所占蛋白质的比例大,三种膜蛋白的存在形式,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选择题形式),糖萼的本质 第六章内膜系统 名词解释:内膜系统,细胞质 解答题:信号假说的主要内容,高尔基复合体的功能,滑面内质网的功能,溶酶体的形成过程,溶酶体的功能 易考点:内质网的标志酶,高尔基复合体的形态(形成面,成熟面),溶酶体的标志酶 第七章线粒体 名词解释: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呼吸链,分子伴侣,导肽 解答题:描述线粒体的结构 易考点:光镜下线粒体的结构,线粒体各部位的标志酶,呼吸链的复合体中每个复合体有哪些物质,线粒体疾病的特点,化学渗透学说主要知道氧化放能

第八章细胞骨架 名词解释:细胞骨架,中间纤维结合蛋白 解答题:微管的体外装配,影响微管装配的因素,微管的功能(简单描述),微丝的组装过程,影响微丝组装的因素,微丝的功能,中间纤维结合蛋白的功能,中间纤维的组装的控制以及影响因素,中间纤维的功能 第九章细胞核 名词解释:核型,核纤层,细胞骨架,核基质, 解答题:简述细胞核的基本结构,核孔复合体的结构,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的异同点,核仁的光镜和电镜结构。 易考点:核基质的功能,人体哪几号染色体上有核仁组织区。 第十一章细胞生长与增殖 名词解释: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物CDKI。解答题:简述有丝分裂过程及各过程标志,减数分裂过程。易考点: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英文,细胞周期调控的起主要作用的物质。 第十三章细胞分化 名词解释:细胞分化,细胞决定,管家基因,奢侈基因。易考点:细胞分化实质,细胞分化特点。第十五章:名词解释:干细胞。易考点:干细胞的分类,干细胞的来源。 第十四章细胞衰老与死亡 名词解释:细胞衰老。解答题: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主要区别。易考点:细胞衰老的表现,细胞凋亡的特征。 第十五章:名词解释:干细胞。

细胞生物总复习提纲 特别提醒:每道题都有答题限制时间,若时间到了没有主动点提交,系统都会自动提交更新为下一道(系统会默认提交测试者点选得答案,若无点选则无答案),不能回瞧,所以要在注意时间得前提下认真思考作答。 一.主要题型 1.英译汉5道,合计5分(一些重点章节得重点单词,不 考汉译英); 2.问答题2个(以细胞膜、内膜系统、细胞核、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等章节内容为主,2题分别为12分与8分, 合计20分); 3.实验图片题10道,合计15分。(电镜图片及光镜图片。 电镜图片以实验手册后面得图片为主;光镜图片以实验 课做过瞧过得重点结构为主); 4.选择题:单选60道,合计54分,多选6道,合计6分。 以上四项卷面满分合计100分,折算率90%后为90分; 5.平时3次实验到勤及实验报告平均分折算率10%后为 10分。 二.重点章节 第4、5、8、13章。就是出问答题最有可能得章节。 三.主要内容

第一章 1、细胞生物学发展史中得里程碑式事件(每个阶段1-2件事); 2、基本概念:医学细胞生物学(英文)。 第二章 1、细胞得形状要结合有关实例来记忆 影响细胞形态得几个方面因素,请瞧教材 2、最小得细胞 3、真核细胞得结构 4、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得区别 5、分子基础记忆氨基酸,核苷酸(基团及分类,化学键) 6、蛋白质掌握1,2级结构;DNA,RNA得基本结构特点与类型 7、英文:原核细胞、真核细胞、膜相结构、非膜相结构、氨基 酸、蛋白质、核酸、核苷酸 第三章 1、光学显微镜与电学显微镜得主要特点及其主要差别 2.分辨率,分辨力得概念理解 3、最高分辨率,最大放大倍数 4、老师PPT上有光镜及电镜标本制作厚薄及特殊要求。 5、荧光显微镜得光源,相差显微镜及暗视野显微镜得主要得适 用标本、优点。 6、细胞培养技术关注细胞融合得概念,诱导融合方法手段,成 功得例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