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培优 易错 难题(含解析)之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含答案

高考物理培优 易错 难题(含解析)之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含答案
高考物理培优 易错 难题(含解析)之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含答案

高考物理培优 易错 难题(含解析)之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含答案

一、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

1.一质点在连续的4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一个2s 内位移为12m ,第二个2s 内位移为16m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在第1s 末的速度大小为4m/s B .质点在第2s 末的速度大小为6m/s C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1m/s 2 D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6m/s 2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又给出了两段相邻的相同时间内的位移,我们能够

联想到运动学中的两个重要推论:2X aT =与02

v v

v +=

;从而可以计算出加速度a 与第一个2s 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再运用运动学基本规律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2X aT =可得()2

16122m a -=?,21/a m s =,C 选项正

确,D 选项错误;第一个2s 内的平均速度16/v m s =,此速度等于该阶段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第1s 末的速度大小为6/m s ,A 选项错误;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0v v at =+,带入第1s 末的速度与加速度,可得第2s 末的速度大小为8/m s ,B 选项错误.故选C . 【点睛】

解决运动学的问题时,除了要能熟练使用基本的运动学公式外,还要加强对运动学中重要推论的理解和使用.有些运动学问题用推论解决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如图所示,物体自O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经A 、B 、C 三点,其中A 、B 之间的距离l 1=3 m ,B 、C 之间的距离l 2=4 m .若物体通过l 1、l 2这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则O 、A 之间的距离l 等于( )

A .34 m

B .43

m C .

825

m D .

258

m 【答案】D 【解析】 【详解】

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 ,通过O 、A 之间的距离l 的时间为t ,通过l 1、l 2每段位移的时间都是T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l =12

at 2 l +l 1=

1

2a (t +T )2 l +l 1+l 2=1

2a (t +2T )2

l 2-l 1=aT 2

联立解得

l =

25

8

m . A. 3

4m ,选项A 不符合题意; B. 4

3m ,选项B 不符合题意; C. 825

m ,选项C 不符合题意; D.

25

8

m ,选项D 符合题意;

3.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 .由静止释放且只受重力作用的物体所做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B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C .自由落体运动在第1 s 、第2s 、第3s 内的位移之比是1∶3∶5

D .自由落体运动在第1 s 、第2s 、第3s 内的位移之比是1∶4∶9 【答案】D 【解析】 【分析】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①只在重力作用下②从静止开始.只在重力作用下保证了物体的加速度为g ;从静止开始保证了物体初速度等于零.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即可判断 【详解】

因为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①只在重力作用下②从静止开始。故A 正确; B.只在重力作用下保证了物体的加速度为g ;从静止开始保证了物体初速度等于零,所以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 正确; C. 根据h=

2

12

gt 推导可知,自由落体运动在第1 s 、第2s 、第3s 内的位移之比是1∶3∶5,故C 正确,D 错误。 本题选择错误答案,故选:D

4.如图所示,从A 点由静止释放一弹性小球,一段时间后与固定斜面上B 点发生碰撞,碰

后小球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变为水平方向,又经过相同的时间落于地面上C点,已知地面上D点位于B点正下方, B、D间的距离为h,不计空气阻力,则

A.A、B两点间的距离为

B.A、B两点间的距离为

C.C、D两点间的距离为

D.C、D两点间的距离为2h

【答案】D

【解析】

【详解】

AB.AB段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BC段小球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两段时间相同,所以A、B两点间距离与B、D两点间距离相等,均为h,故AB错误;

CD.B C段平抛的初速度,所用的时间为,所以C、D两点间距离为,故C错误,D正确。

5.一辆列车由等长的车厢连接而成,车厢间的间隙忽略不计。一人站在站台上与第一节车厢的最前端相齐。列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一节车厢经过他的时间为2 s,从第5节至第16节车厢通过他的时间为( )

A.4 s B.5 s C. D.6 s

【答案】A

【解析】

【详解】

取车为参考系,把车的运动转化为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每节车厢长为L,加速度为a,则人通过第一节车厢的时间,人通过前4节车厢的时间,人

通过前16节车厢的时间为,故所求的时间△t=t16-t4=4s.故选A.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合理地选择参考系,转化为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结合位移时间公式进行求解.

6.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3.5s 停止,它在刹车开始后的1s 内、2s 内、3s 内的位移之比为( ) A .1:4:9 B .3:5:6 C .9:4:1 D .1:3:5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利用逆向思维,把汽车运动视为逆向的匀加速运动,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即可求解. 【详解】

画示意图如图所示,把汽车从A→E 的末速度为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逆过来转换为从E→A 的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来等效处理,由于逆过来前后,加速度相同,故逆过来前后的运动位移、速度时间均具有对称性。所以知汽车在相等时间内发生的位移之比为1:3:5:…,把时间间隔分为0.5 s .所以

x DE :x CD :x BC :x AB =1:8:16:24,所以x AB :x AC :x AD =3:5:6.故选项B 正确。故选B 。

7.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个2S 、第2个2S 和第5S 内三段位移比为( ) A .2:6:5 B .2:8:7

C .4:12:9

D .2:2:1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设加速度为a ,则第一个2s 内的位移为211

(2)22

x a a ==,第2个2s 内的位移为22211(4)(2)622x a a a =

-=,第5s 内的位移为223119

(5)(4)222

x a a a =-=,故123::4:12:9x x x =,C 正确;

考点: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名师点睛】在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时,由于这一块的公式较多,涉及的物理量较多,并且有时候涉及的过程也非常多,所以一定要注意对所研究的过程的运动性质清晰,对给出的物理量所表示的含义明确,然后选择正确的公式分析解题

8.几个水球可以挡住一颗子弹?《国家地理频道》的实验结果是:四个水球足够!完全相同的水球紧挨在一起水平排列,子弹在水球中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恰好能穿出第4个水球,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子弹在每个水球中的速度变化相同

B .子弹在每个水球中运动的时间不同

C .每个水球对子弹的冲量不同

D .子弹在每个水球中的动能变化相同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设水球的直径为d ,子弹运动的过程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末速度为零,我们可以应用逆过程,相当于子弹初速度为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因为通过最后1个、最后2个、以及后3个、全部4个的位移分别为d,2d,3d 和4d,根据x=

2

12

at 知,所用时间之比为23,所以子弹在每个水球中运动的时间不同; 子弹在水球中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加速度相同,由△v=at 可知,运动的时间不同,则速度的变化量不同;故A 错误,B 正确;

C. 根据冲量的定义:I=Ft ,受力是相同的,运动的时间不同,所以每个水球对子弹的冲量不同.故C 正确;

D. 根据动能定理:△E K =W=Fd ,受力是相同的,运动的位移相同,所以子弹受到的阻力对子弹做的功相等,所以子弹在毎个水球中的动能变化相同.故D 正确. 故选BCD 【点睛】

子弹运动的过程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末速度为零,我们可以应用逆过程,相当于子弹初速度为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来解决此题;根据冲量的定义判断冲量的变化;根据动能定理判断动能的变化.

9.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 s 内的位移是2 m ,第4 s 内的位移是2.5 m ,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这2 s 内平均速度是2.25 m/s B .第3 s 末瞬时速度是2.25 m/s C .质点的加速度是0.125 m/s 2 D .质点的加速度是0.5 m/s 2

【答案】ABD 【解析】 【详解】

A .依据平均速度公式,故2s 内的平均速度2 2.5

2

v +=

=2.25m/s ;故A 正确; B .第3s 末的瞬时速度等于这2s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则3 2.25/v v m s ==,故B 正确;

CD .根据△x =a T 2得,质点的加速度22

2.52

0.5/1

x a m s T

==-=,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ABD 。

10.如图所示,物体从O 点开始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一个时间T 内通过位移为s 1到达A 点,紧接着在第二个时间T 内通过位移为s 2到达B 点,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1

22s T

B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21

2

s s T - C .物体在A 点的速度大小为21

2s s T

+ D .物体在B 点的速度大小为

21

2s s T

- 【答案】BC 【解析】 【分析】

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物体在A 点的速度,根据v=v+at 求解B 点的速度. 【详解】

根据s 2?s 1=aT 2得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

21

2

s s T

-.故B 正确,A 错误;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知:v A =21

2s s T

+.故C 正确;物体在B 点的速度等于v B =v A +aT=21

3 s s T

-;故D 错误;故选BC 。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并能灵活运用.

11.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后停止,对这一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这连续三个的初速度之比为

B .这连续三个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C .这连续三个发生的位移之比为

D .这连续三个的速度改变量之比为

【答案】ACD 【解析】 【详解】

A 、刹车后,后停止,看作初速度为的匀加速运动,根据 可以知道:连续三个的初速度之比为

,正向考虑:连续三个的初速度之比为

,故A 对;

B、若看作初速度为的匀加速运动则平均速度比为,正向考虑知连续三个的平均速度之比为,故B错

C、若看作初速度为的匀加速运动,则位移之比为:,那么正向考虑则连续三个发生的位移之比为,故C对;

D、连续三个的速度改变量即为加速度之比,由于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所以连续三个

的速度改变量之比为,故D对;

故选ACD

12.一可视为质点的小石块从塔顶自由下落,它在最后一秒内位移是30 m,(取

g=10m/s2),则()

A.石块最后一秒的平均速度是30 m/s

B.小石块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4∶9

C.小石块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

D.小石块在开始连续的三个5 m,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1)∶(-)

【答案】ACD

【解析】

【详解】

石块最后一秒的平均速度是,选项A正确;根据h=gt2∝t2可知小石块在开始连续的前1s、前2s和前3s内位移之比是1∶4∶9,则选项B错误;根据

v=gt∝t可知,小石块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选项C正确;

根据h=gt2得,,则物体在开始的5m,10m和15m的时间之比为1::,小石块在开始连续的三个5 m,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1)∶(-),则选项D正确;故选ACD.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位移时间公式,并能灵活运用.

13.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D被分成三个相等的部分,一物体由D点以某一初速度上滑,沿斜面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A点速度恰好为零,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各点的速率

B.物体在各点的速率

C.物体依次经过DC,CB,BA所经历的时间

D.物体依次经过DC,CB,BA所经历的时间

【答案】AC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同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中不同位置的速度、时间等物理量的比较,根据选项中需要比较的物理量选择正确的公式把物理量表示出来,再进行比较。

【详解】

A、B项:根据运动学公式v2-v02=2ax得:

物体由A点从静止释放,所以v2=2ax

所以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之比v B:v C:v D=1:,故A正确,B错误;

C、D项:根据运动学公式得:

物体到达各点经历的时间t B:t C:t D:t E=1:

物体依次经过DC,CB,BA所经历的时间:

故C正确,D错误。

故应选:AC。

【点睛】

本题对运动学公式要求较高,要求学生对所有的运动学公式不仅要熟悉而且要熟练,要灵活,基本方法就是平时多练并且尽可能尝试一题多解。

14.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时间为3s,此物体1s末、2s末、3s末速度之比为:

v1:v2:v3;1s内、2s内、3s内的位移之比为:x1:x2:x3,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v1:v2:v3=1:3:5

B.v1:v2:v3=1:2:3

C.x1:x2:x3=1:3:5

D.x1:x2:x3=1:4:9

【答案】BD

【解析】

【详解】

AB、根据自由落体运动速度时间公式可得:它在1s末,2s末,3s末的速度之比,故B正确,A错误;

CD、根据得:它在1s内,2s内,3s内位移之比为:,故D正确,C错误;

故选BD。

【点睛】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速度时间公式即可求解1s末,2s末,3s末的速度之比,根据

即可比较1s 内,2s 内,3s 内位移之比。

15.一物体以初速度为V 0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第1s 内通过的位移为S 1=3m ,第2s 内通过的位移为S 2=2m ,又经过位移S 3,速度减小为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初速度V 0的大小为2.5m/s B .加速度a 的大小为1m/s 2 C .位移S 3的大小为1m

D .位移S 3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75m/s 【答案】BD 【解析】 【分析】

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根据速度时间公式结合平均速度公式求出1s 末的速度,再通过速度位移公式求出位移S 3的大小。 【详解】

根据△S=aT 2得:222231/1

S a m s T --===,即加速度a 的大小为1 m/s 2,第1s 末速度为:12132/ 2.5/221

S S v m s m s T ++?=

==;物体的初速度为:v 0=v 1-aT=2.5-(-1)×1m/s=3.5m/s,A 错误,B 正确;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匀减速的总位移为:

2

2035 6.1252()12v x m m a

--?-.===;匀减速的总时间为:0 3.5 3.51v t s s a ---===;故有:

S 3=x-S 1-S 2=1.125m ;位移S 3内的平均速度为:3 1.125

/0.75/2 3.52

S v m s m s t --===,故C 错误,D 正确;故选BD 。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对于推论公式△x=aT 2,求解加速度较为方便,要记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