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力回归方程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polo plus计算的毒力回归方程

polo plus计算的毒力回归方程

polo plus计算的毒力回归方程Polo Plus是一种用于农药残留检测和评估的计算机模型,它能够预测和评估农药对环境和生物体的毒性。

通过使用Polo Plus计算得到的毒力回归方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农药的毒性特征,并为农药管理和风险评估提供更精确的信息。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毒力回归方程。

在农药毒性评估中,毒力回归方程是一种用于描述农药对生物体的毒性影响的数学模型。

它通过分析不同浓度下的生物体反应数据,建立了浓度与毒性之间的关系,以推导出农药的毒力回归方程。

Polo Plus是一种基于统计学原理的软件工具,它使用样本数据和浓度-反应实验结果来生成毒力回归方程。

它的主要步骤包括数据处理、选择适当的模型、拟合和验证模型。

数据处理是Polo Plus建立毒力回归方程的第一步。

通过浓度-反应实验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清洗和加工,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同时,数据还需要进行统计分析,如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等。

选择适当的模型是Polo Plus的第二个关键步骤。

根据实验数据和毒性特征,Polo Plus会自动选择适合的毒力回归模型,并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模型的拟合和参数估计。

常见的毒力回归模型包括线性模型、二次模型等。

拟合和验证模型是Polo Plus的最后一步。

在这一步骤中,Polo Plus会利用样本数据拟合毒力回归方程,并通过交叉验证等方法来评估模型的拟合程度和预测能力。

这样,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准确可靠的毒力回归方程,用于预测和评估农药的毒性特征。

Polo Plus计算的毒力回归方程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应用价值。

首先,它能够准确地描述农药的毒性特征,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其次,通过Polo Plus计算的毒力回归方程,我们可以快速评估农药对特定生物体的毒性水平,为农药管理和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Polo Plus计算的毒力回归方程仅仅是一种预测模型,其结果可能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复配及其水乳剂的研制

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复配及其水乳剂的研制

第11卷 第6期2016年3月中国科技论文CHINASCIENCEPAPERVol.11No.6Mar.2016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复配及其水乳剂的研制田 亚,赵恒科,严 伟,钱 坤,何 林(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重庆400716)摘 要:研究采用药膜法测定了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cinnabarinus(Boisduval)]的室内毒力,通过共毒因子法、共毒系数法对最佳配比进行筛选,并加工成质量分数4%伊维菌素·阿维菌素水乳剂。

结果显示: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处理朱砂叶螨雌成螨24h后的LC50分别为7.88mg/L、3.76mg/L,伊维菌素:阿维菌素质量比为1∶1.28时,共毒系数(co‐toxici‐tycoefficient,CTC)高达226.02。

伊维菌素·阿维菌素配比的数学模型为Y=-2.8493X2+179.62X-2626.8,R2=0.8402,理论最佳配比质量比为1∶1.22,CTC=204.01,理论最佳配比与实际最佳配比增效一致。

所研制质量分数4%伊维菌素·阿维菌素水乳剂外观呈白色均匀乳状液,热贮、冷贮等指标均合格,且分散性良好。

本研究对于增加防治朱砂叶螨的药剂产品,延缓其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增加制剂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复配;伊维菌素;阿维菌素;水乳剂中图分类号:S482.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2783(2016)06067905MixtureandpreparationofivermectinandabamectinemulsioninwaterTIANYa,ZHAOHengke,YANWei,QIANKun,HELin(CollegeofPlantProtection,SouthwestUniversity,Chongqing400716,China)Abstract:Intheresearch,thetoxicityofacaricideivermectinandabamectintoTetranychuscinnabarinus(Boisduval)wasdeter‐minedbyresidualcontactvialmethod,theiroptimalratiowasinvestigatedbymeansofco‐toxicityfactorsandSun’sco‐toxicitycoefficients(CTC).The4%aqueousemulsionofivermectin·abamectin(1∶1.28)wasprepared.TheresultsshowthattheLC50ofivermectin,abamectinagainstT.cinnabarinusfemaleadultswas7.88mg/L,3.76mg/Lat24hpost‐treatment,respec‐tively.Co‐toxicityfactorsmethodshowsthativermectinandabamectincomplexhasasynergisticeffect.Whentheratioofiver‐meetintoabamectinis1∶1.28,theco‐toxicitycoefficientis226.02.Theratiomathematicalmodelofivermectin·abamectinisY=-2.8493X2+179.62X-2626.8,R2=0.8402,thetheoryoptimumratiois1∶1.22,CTC=204.01.Thetheoreticalopticalratioiswellconsistantwiththepracticallyopticalratio.Theperformanceoftheprepared4%aqueousemulsionofiver‐mectin·abamectinshowsgood.ThisworkismeaningfulfordevelopingstrategiestocontroltheresistanceoftheT.cinnabarinustoacaricides,andimprovingthesafetyofthepreparation.Keywords:mixture;ivermectin;abamectin;emulsioninwater收稿日期:2015‐11‐16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201821200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301717)第一作者:田亚(1990—),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农药制剂加工通信作者:何林,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药毒理学及制剂加工,helinok@vip.tom.com 伊维菌素(ivermectin)是一种新型抗生素类驱虫药剂,经相关研究发现,伊维菌素对农业害虫、害螨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生物活性略低于阿维菌素,但其毒性更低、使用更安全[1‐2]。

12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12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12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姜彩鸽;杨小伟;张怡;王国珍;王广录;方治永【摘要】为筛选出对葡萄灰霉病有良好防治效果的杀菌剂,本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离体叶片法分别测定12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生物制剂在离体叶片法预防作用试验中的毒力效果远好于治疗作用,可见该种制剂的保护作用更优,适于病前预防.化学药剂在试验中均表现出了较稳定且较强的毒力,尤其是咯菌腈、啶酰菌胺、啶菌恶唑、腐霉利及氟啶胺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其他药剂,可在生产中协调施用.【期刊名称】《宁夏农林科技》【年(卷),期】2017(058)008【总页数】4页(P33-35,封2)【关键词】杀菌剂;葡萄;灰霉病菌;毒力;EG50值【作者】姜彩鸽;杨小伟;张怡;王国珍;王广录;方治永【作者单位】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宁夏银川 750002;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宁夏银川 750002;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宁夏银川 750002;御马国际葡萄酒业(宁夏)有限公司,宁夏青铜峡751600;御马国际葡萄酒业(宁夏)有限公司,宁夏青铜峡751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6.631.1葡萄是我国果树中的大树种之一,其产量和栽培面积居世界前列[1],但葡萄灰霉病已成为葡萄生产中常见、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在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温室葡萄生产中发生尤为严重[2],是制约我国葡萄生产的一大障碍。

灰霉病菌的腐生性强,它可以通过侵染果实、幼苗及贮藏器官等途径导致病害发生,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虽然有高效杀菌剂和先进的贮藏技术,但每年因灰霉病造成的葡萄产后损失依然高达50%,一般损失在20%~30%[3-4]。

另外,它还给葡萄酒带来不良味感,同时使葡萄酒不耐陈酿,降低葡萄酒的质量[5]。

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是全国最大的葡萄酒地理标志保护产区,随着葡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以及单一的生态环境的持续,有害生物的生态适应性也不断提高,葡萄灰霉病已成为宁夏葡萄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

植物保护农药学概论

植物保护农药学概论

孔破裂;叶片、果实畸形;
植株矮化;根部肥大粗短 等等。药害有时还会表现 为使产品有不良气味,品质 降低。
• 2009年天门市玉米大面积药害:甲磺隆除
草剂中毒;
• 2009年潜江市2000余亩直播水稻药害:
2,4-D异辛酯中毒;
• 2009年荆州市大面积旱改水田水稻药害:
原因待查;
• 2008年荆门市漳河试验站柑橘药害:初步
2、植物的种类和生育阶段、生理状态
3、环境条件
4、植物药害的症状
A、急性药害
B、慢性药害
二、农药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刺激作用
一、农药对作物的药害
1、农药的性质
• 各种农药的化学组成不同,对植物的安全程 度有时差别很大。一般来说无机药剂较容易 产生药害,有机合成药剂比无机药剂要安全 得多。
• 加工制剂或原药中杂质有时是产生药害的主 要原因,制剂质量不良或喷布不均也可能造 成植物局部药害。
2、杀菌剂:发病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等;
3、除草剂:株防效、鲜重防效。
1、杀虫剂
其基本根据是自然死亡率与被处理而产生的死亡率是完全独立的。 在死亡率5~20%范围适用,低于5%时可不校正。
虫口减退率公式——
Ta——处理区防治后存活的个体数量; Tb——处理区防治前存活的个体数量; Ca——对照区防治后存活的个体数量;
• 触杀剂:药剂通过体壁及气门进入害虫、害螨体内,使 之中毒死 亡的药剂称触杀剂。
• 胃毒剂:药剂通过害虫取食而进入消化系统,使之中毒 死亡。
• 内吸剂:药剂被植物的茎、叶、根或种子吸收而进入植 物体内,并在植物体内传导扩散或产生更毒的代谢物, 使取食植物的害虫(螨)中毒死亡的药剂称内吸剂。
• 熏蒸剂:药剂能够在常温下气化为有毒气体,通过呼吸 系统进入害虫体内,使之中毒死亡的药剂称熏蒸剂。

亚致死效应测定方法

亚致死效应测定方法

亚致死效应1、知识背景:亚致死效应相对于直接致死作用而言,指施药一段时间后,杀虫剂对存活个体的作用(Desneux et al.,2007)。

亚致死效应表现在害虫(螨)生长发育及生殖的改变、生态行为的变化和抗药性的发展等(Stark and Banks,2003)。

田间喷洒杀虫(螨)剂,除可以杀死大部分害虫(螨)外,对存活个体(即抗性个体)存在亚致死胁迫效应;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药效的部分丧失,一些非抗性个体也将处于药剂胁迫下,亚致死胁迫问题更加凸显。

亚致死剂量的杀虫剂可影响昆虫(螨)的生物学特性,甚至诱导抗药性产生,特别是繁殖速率快、发生世代多的害虫(螨),其抗药性发展尤为迅速。

2、某杀虫(螨)剂(指单剂)对害虫(螨)F0代雌成螨的亚致死效应准备工作:已经知道某杀虫(螨)剂单剂对该害虫(螨)的毒力回归方程式(或称毒力回归曲线),根据该方程式,计算出某亚致死浓度,哪些是亚致死浓度呢,不同人有不同看法,归结到一点,亚致死浓度是个范围问题,我们就取LC15和LC30。

正式操作步骤:(1)收集孵化24 h内的雌成螨:可以从一匹卵开始培养,方法如下:a、事先准备一些培养皿,里面垫上一块和培养皿大小配套的海绵,加水,使海绵吸饱水分,再在海绵上放上若干篇酢浆草离体叶片(该叶片应该事先在解剖镜下检查有无可见生物,并除去,还应用清水清洗);b、挑雌成螨(年龄不限)若干头,让其产卵1-2天,收集足够多的卵,大约300粒以上;c、继续培养收集的卵,直至其发育到雌成螨(24 h以内),用于以下实验(2)。

(2)用药膜法(浓度为LC15)处理雌成螨(24h以内)(应该注意提前制作药膜,一旦雌成螨孵化就要处理)24小时。

(建议至少做5管)(3)将存活的雌成螨螨单头放置于离体的叶蝶上(见上述(1)a的制作方法),并有1头雄成螨与之配对(来源不限,可以是离体叶片上培养的,也可以是花盆植株上的)。

逐日观察记录雌成螨寿命及产卵数,若雄螨死亡应及时补充。

茶皂素和博落回生物碱复配对4种病原菌的联合毒力

茶皂素和博落回生物碱复配对4种病原菌的联合毒力
效;毒性比率 < 0. 75 为拮抗;0. 75≤毒性比率≤1. 25 为相
表 1 各处理博落回生物碱与茶皂素 EC50 值剂量百分比
Table 1 Dose percentage of Macleaya alkaloids and tea saponin EC50
value in each treatment
相关系数(r)和 EC50 值。
80
90
2 结果与分析
100
2. 1 室内离体活性测试 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表 2),
0
预期抑制率(%)= 博落回生物碱 EC50 值剂量实际抑制
率×配比中博落回生物碱 EC50 值剂量百分比+茶皂素 EC50
博落回生物碱对棉花立枯病、棉花枯萎病和柑橘炭疽病均表
文献[13]自制;茶皂素(65%;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葡萄糖、琼脂粉等其他试剂为市售分析纯试剂。
。 博落回果荚和种子含有大
1. 3 主要仪器与设备 超声波清洗机( KQ800E,昆山超声
。 茶皂素
用仪器有限公司);超净工作台(SW-CJ-2FD,苏州净化设备
量的异喹啉类生物碱,在防治蔬菜、果树、茶树、粮食作物等
植物病虫害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杀虫、抑菌活性
[9-10]
作为一种植物源农药,虽然自身抑菌活性不高,但研究表明
其对多种农药都表现出较好的增效作用,通过其与其他农药
复配,可大大减少农药的用量
面提供理论依据。
[11-12]
。 棉花、苹果、柑橘是我国
仪器有限公司);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T10CS,北京普析通
有限公司);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YM50,上海三申医疗器械
toxicity ratio and synergism coefficient of tea saponin and Macleaya alkaloid were determined by the interac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复配农药增效作用的测定方法

(一)Mansour法Man sour法,即共毒因子法。

Mansour等(1966)认为,共毒因子在十2O 上为增效作用,-20下为拈抗作用,-20~+20之间为相加作用。

其计算公式为:此法的特点是简便。

每个组合的混剂只需要一个按比例混配的剂量或浓度处理供试虫,便可获得式中的混剂观察死亡率,式中的混剂理论死亡率是根据不同比例的需要,从各单剂的毒力回归线上直接查出或由单剂的回归方程计算出相应浓度的死亡率相加而成。

通过上式计算,就可知道该混剂增效与否。

采用此法,省工省材料,尤其是在供试虫子少、人力不足或试验器皿少而又要做大量筛选工作的情况下,更能显示出此法的优越性。

然而采用此法只能知道每个复配组合增效与否,而不可能知道复配剂对供试虫的实际毒力以及增效程度等等。

因而实际上Mansour法只超到了定性的作用。

(二)孙云沛法孙云沛法,即用毒性指数来计算复配剂的共毒系数的方法。

孙云沛等(1960)认为,共毒系数显著大于100为增效作用,显著小于100为拮抗作用,接近100为相加作用。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此法的特点是可以定量,除知道混剂是否增效外,还可知道增效程度,混剂对害虫的实际毒力(LD50或LC50、LD90。

或LC90。

),害虫对混剂的反应均匀度(毒力回归线的斜)。

此法的不足之处是很烦琐,每一个复配组合都要用4~ 6个剂量或浓度来测定害虫对该组合的毒力反应。

为确保试验的正确性,毒力测定时的死亡率最好在10~90%之间,为达到这一要求,就得做预备试验,然后用烦琐的机率值法计算毒力回归方程,求出LD50(LC50)和斜率(b值)等等,在此基础上,再用上述计算步骤求出共毒系数和增效倍数等。

这样虽然可以获得齐全的数据,但如果有很多个复配组台需要筛选,又没有条件应用计算机进行数据遥算的话,仅计算过程就得花几天甚至十几天的时间。

即使其计算过程可以由计算机代替,单就进行毒力试验来讲,孙云沛法的工作量也远大于Mansour法,供试虫子(包括预备试验)是Mansour法的10倍左右,但测定的结果有一部分甚至是绝大部分组台无增效作用,往往是劳而无功。

毒力回归线简介

毒力回归线简介
目录
•1拼音
•2英文参考
•3注解
•4参考资料
1拼音
dú lì huí guī xiàn
2英文参考
toxicity regression line[GB/T 31721—2015 病媒生物控制术语与分类]
3注解
毒力回归线(toxicity regression line)是表示杀虫药剂毒力的直线,在数学上可用回归方程表示。

用一系列剂量或浓度处理供试生物,以剂量对数值和相应死亡率几率值绘图,求其直线回归方程。

[1]
4参考资料
1.^ [1] GB/T 31721—2015, 病媒生物控制术语与分类[S].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保证100%正确,涉及到药方及用法用量的问题,不保证正确,仅供参考。

由此造成的问题,本站概不负责。

春雷霉素与叶枯唑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的联合毒力

春雷霉素与叶枯唑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的联合毒力姜珊珊;辛志梅;吴斌;张眉;王升吉;辛相启【摘要】为明确春雷霉素(Kasugamycin)与叶枯唑(Bismerthiazol)混配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Pseudo-monas syringe pv.lachrymanas)的增效作用及最佳配比,采用浑浊度法测定了春雷霉素与叶枯唑混配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的毒力。

结果表明:春雷霉素、叶枯唑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的 EC50分别为8.739、39.227 mg·L -1,春雷霉素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明显高于叶枯唑;春雷霉素与叶枯唑混配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表现为增效作用,5个配比中,1∶5配比的 SR 为1.71,增效作用最明显。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of kasugamycin and bismerthiazol to Pseudomonas sy-ringae chrymans,and to find the best mixture ratio of two preparations,the toxicities of kasugamycin and bismerthiazol and their mixtures at five different ratios against P.syringae were tested by turbidity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C50 of P.syringae were 8.739 mg·L -1 and 39.227 mg·L -1 ,respectively, when affected by kasugamycin and bismerthiazol,and the indoor toxicity of kasugamycin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bismerthiazol.There was synergism between kasugamycin and bismerthiazol.In the 5 different mixture ratios,the ratio of 1∶5 with the synergistic coefficient as 1.71 had the strongest synergistic effect.【期刊名称】《山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48)009【总页数】4页(P103-106)【关键词】春雷霉素;叶枯唑;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联合毒力;增效作用【作者】姜珊珊;辛志梅;吴斌;张眉;王升吉;辛相启【作者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东济南 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东济南 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东济南 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东济南 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东济南 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东济南 25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2.2黄瓜细菌性角斑病(Pseudomonas syringe pv. lachrymanas)是黄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可为害叶、叶柄、瓜蔓及果实,在适宜条件下,可迅速扩展蔓延,造成叶片干枯、果实腐烂,一般减产30%~50%,严重时损失高达50%~60%,甚至绝收。

实验五 杀虫剂胃毒毒力测定

实验五杀虫剂胃毒毒力测定(3学时,综合性)1、实验目的通过学习了解杀虫剂胃毒毒力测定原理、方法;掌握药膜法测定胃毒毒力的程序、方法。

2、实验原理杀虫剂胃毒毒力测定的基本原理是使药剂随食物经口器被试虫吞食,经中肠吸收后起毒杀作用。

测定胃毒毒力的方法有三种:(1)毒饵法:将药剂与昆虫喜食的饲料混合制成毒饵,饲喂供试昆虫,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不能避免触杀和熏蒸作用的发生。

(2)微量注射法:用微量注射器将一定量药剂自试虫口器注入,这种方法因操作时易刺破昆虫口腔柔软组织,故一般很少应用。

(3)叶片夹毒法:将定量的药粉或药剂附着在一定面积的圆形叶片上,与另一片同样面积的无毒叶片粘合在一起,喂养昆虫,然后根据取食面积计算实际吞食药量,此法适用于植食性、取食量大的咀嚼式口器的昆虫,如鳞翅目幼虫、蝗虫、蟋蟀等,所以本实验采用叶片夹毒法进行。

3 实验材料与用具(1)实验材料:供试药剂:4000I/微升Bt(苏云金杆菌)悬浮剂供试昆虫:室内不接触农药条件下饲养的黄粉虫3龄幼虫(2)实验用具:培养皿、滤纸、烧杯、胶头滴管、蒸馏水、苹果等。

4 实验步骤(1)蒸馏水将氟虫腈等比稀释50、100、200、400、800、1600倍备用,对照为蒸馏水;(2)培养皿底部垫上滤纸,滴加少量蒸馏水均匀打湿,标记。

(3)每培养皿接入10头试虫,每处理或对照重复3次。

(4)将叶牒,在药液或蒸馏水中浸渍5-10s后取出,晾干,置于相应浓度标记的培养皿中。

(5)24小时后,观察实验结果,统计死亡率、校正死亡率(均为3个重复的平均值),计算毒力回归方程及LC50值。

5 结果观察及计算24小时后检查昆虫生存和死亡情况,并按下表记录,逐步计算毒力回归方程及LC50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0.301031202016.666670.145299-1.056813.943190.228239
101204033.333330.316239-0.478244.5217590.355832
20.301031206352.50.5128210.0321425.0321420.398736
40.602061208268.333330.6752140.4543565.4543560.359818
80.9030912011091.666670.914531.3691896.3691890.156253

浓度浓度对数总虫数死虫数2.5正态等差
校正死亡机率值权重系数
Z

相关系数0.991008死亡率
校正死亡

a值4.485668b值1.921601
0.2676580.1029580.432358
LC50=1.8520740.358353置信上限1.267532.706189置信下限
10112018150.128205-1.134923.8650830.209516
201.301031203831.666670.299145-0.526864.473140.347243
401.602061206150.833330.495726-0.010714.9892880.398919
601.7781511208772.50.7179490.5767595.5767590.337813
801.90309120108900.8974361.2670766.2670760.178766

浓度浓度对数总虫数死虫数2.5正态等差
校正死亡机率值权重系数
Z

相关系数0.976023死亡率
校正死亡

a值1.260712b值2.487732
1.5030911.3293691.676813
LC50=31.848656.499884置信上限21.3485847.51307置信下限
50.6989712018150.128205-1.134923.8650830.209516
1011203226.666670.247863-0.681234.3187710.316328
201.301031205243.333330.418803-0.204964.7950440.390651
401.602061207562.50.6153850.2933815.2933810.382137
601.77815112010688.333330.8803421.1766986.1766980.199638

浓度浓度对数总虫数死虫数2.5正态等差
校正死亡机率值权重系数
Z

相关系数0.971585死亡率校正死亡率0.002
单剂A比

a值2.357877b值1.984197
1.331583#NUM!#NUM!
LC50=21.45771#NUM!置信上限#NUM!#NUM!置信下限
143.7682共毒系数
0.419471-126.817-45.96820.007061
0.585559-57.3889-5.200530.084031
0.6363813.8570151.19E-32
0.59037254.522714.940797
0.312353164.302759.55582
权重系数
w
38.4762913.32786

单剂A
0.392748-136.19-36.38330.007856
0.575119-63.2232-2.945270.088634
0.636593-1.28547-0.00933
0.56354769.211034.725027
0.347192152.049122.68098
权重系数
w
20.56141-11.9319

单剂B
0.392748-136.19-45.353-0.00391
0.536743-81.7475-6.2291#NUM!
0.626965-24.5947-0.01536
0.61697335.205753.741933
0.378351141.203735.59935
权重系数
w
-66.1227-12.2561

混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