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入学统一考试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综合能力》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第一章媒介与社会

第一节理解传播媒介

一、传播的含义与类型

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1.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2.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

三、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

1. 传播媒介的界定

2. 传播媒介的类型

第二节媒介的社会功能

一、守望与预警的功能

二、协调与商讨的功能

三、传承与教化的功能

四、娱乐与商业的功能

第三节媒介的社会影响

一、媒介与政治舆论

二、媒介与经济发展

三、媒介与社会文化

四、媒介与国际关系

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

1. 效果与效果研究

2. 媒介与说服

3. 媒介与议程

4. 媒介与教养

第四节社会中的媒介

一、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

二、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第二章媒介的形态与发展

第一节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

一、口语传播

二、书写传播

三、印刷传播

三、电子传播

四、数字多媒体传播

五、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第二节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

一、报纸及其传播特点

二、广播及其传播特点

三、电视及其传播特点

第三节互联网及其传播特征

一、数字技术与新媒体

二、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

三、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

1. 网络中的人际传播

2. 网络中的群体传播

3. 网络中的组织传播

4. 网络中的大众传播

第三章媒介内容生产

第一节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一、媒介制度

1. 媒介制度及其功能

2. 媒介制度的类型

二、媒介产业

1. 作为产业的媒介业

2. 媒介产业的特点

3. 媒介产业的全球化

三、媒介组织

1. 媒介组织的类型

2. 媒介组织的结构

3. 媒介组织的管理

第二节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

一、报纸的生产

1. 报纸的选题与策划

2. 报纸的采访与编辑

3. 报纸的版面设计

4. 报纸的出版发行

二、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

1.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

2.广播电视节目的采制和播出

3. 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与频道化

三、网络媒体的内容生产

1.网络媒体平台的设计与维护

2.网络媒体内容的采制和编辑

第三节媒介融合时代的内容生产

一、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

二、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

三、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

第四章媒介伦理与法规

第一节媒介伦理知识

一、媒介伦理概述

1. 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

2. 媒介伦理的一般原则

二、媒介伦理的失范

1. 有偿新闻与新闻敲诈

2. 媒介管理中的寻租腐败

3. 媒介内容中的歧视与偏见

4. 媒介内容中的文化与道德问题

第二节媒介法规与政策

一、媒介与公共生活的法规控制

1. 媒介与国家安全:煽动、泄密、危害统一

3. 媒介与社会秩序:谣言、暴力、色情

二、媒介与权利

1. 媒介与人格权利:名誉、隐私、肖像

2. 媒介与着作权利:侵权、赔偿

3. 媒介与言论权利:表达自由、隐性采访、信息公开

三、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

1. 报刊业管理规制

2. 广播电视业管理规制

3. 互联网行业管理规制

四、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

四、考试题型与分值

建议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案例分析和论述题为主,少用或不用名词解释、填空等题型。本科目满分150分。

五、考试方式

由我校自行命题,考试时间3小时。

六、特别说明:

新闻与传播专业06口语传播实务方向,除笔试外,还需提供“播音主持作品”创作视频文件。笔试部分占该科目成绩50%,“播音主持作品”创作部分占50%。

“播音主持作品”创作,主要是通过考生按要求提交的播音主持作品,考查考生的基本专业条件、镜头前形象与状态、播音主持业务水平、综合素质等实践能力。

1. 内容要求

(1)新闻播报(限3分钟,内容不限)

(2)节目主持(限3分钟,内容不限,节目形态不限)

(3)文学作品朗诵(限3分钟,内容不限)

2. 数字文件格式:mp4格式

3. 其他要求:作品内容的总时长应在10分钟以内,考生自行制作,并按《招生简章》指定时间和要求报送“播音主持作品”。不符合要求或过期未报送者按该科目考试违规或缺考处理。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334 考试科目名称: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一、考试内容及要点:《新闻采访写作学》《新闻学概论》 《新闻采访写作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新闻采访的定义 第二节新闻采访的特点 第三节新闻采访的活动方式 第四节新闻体裁 第五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第二章新闻报道策划 第一节新闻报道策划的缘起 第二节新闻报道策划的作用 第三节新闻报道策划的分类 第四节新闻报道策划的流程 第三章新闻采访前期活动 第一节新闻敏感的培养 第二节新闻价值的感知 第三节新闻政策的遵循 第四节报道思想的明确 第五节新闻线索的获取 第六节采访准备的周到 第七节对方心理的明晰 第八节网络传播的借力 第四章新闻采访中期活动 第一节访问条件的创造 第二节提问技能的掌握 第三节调查座谈的主持 第四节现场观察的注重 第五节听觉功能的协调 第六节当场笔录的强调 第五章新闻采访后期活动 第一节深入采访的细致 第二节验证材料的严密 第三节笔记整理的迅速

第四节剩余材料的积累 第六章新闻写作的八大环节 第一节新闻主题 第二节新闻材料 第三节新闻角度 第四节新闻语言 第五节新闻结构 第六节新闻导语 第七节新闻背景 第八节新闻结尾 第七章时事与政治类新闻的采访写作第一节政治新闻 第二节外事新闻 第三节会议新闻 第四节军事新闻 第八章经济与科技类新闻的采访写作第一节经济新闻 第二节科技新闻 第九章人物与事件类新闻的采访写作第一节人物新闻 第二节人物通讯 第三节专访 第四节事件通讯 第五节连续性报道 第十章教卫与文体类新闻的采访写作第一节教育新闻 第二节卫生新闻 第三节文艺新闻 第四节体育新闻 第十一章社会与生活类新闻的采访写作第一节社会新闻 第二节灾害新闻 第三节风貌通讯 第四节新闻小故事 第五节特写 第六节批评性报道 第十二章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通信专业综合能力中级-答案

第一章电信职业道德 一、单项选择题 1.通信科技劳动是将基础科学的一般原理和通用性技术的理论,运用于解决电信生产的设备技术问题的一种(物化性)劳动。 2.通信科技劳动过程同用户的(使用)过程同时进行。 3.热爱专业、忠于职责,是科技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科技人员从事科技劳动的基本的(道德要求)。精品财会,给生活赋能 4.勤奋求知、严谨治学,是科技工作者向大自然进取的最重要的基本功和(品格修养)。5.(造福人民、振兴祖国)是科技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科技工作者进行科技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6.(勤奋)是获得知识的根本途径。 7.探索就是人们认识、掌握、利用(客观规律)的方法和过程。 8.本位主义是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出发,不顾大局、不顾整体、不顾别的部门的不良思想作风,是放大了的(个人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1.数字化就是在通信网上全面使用数字技术,包括(数字传输、数字交换、数字终端)。 2.电信通信全程全网的特点决定了电信科技人员必须从社会整体利益的高度出发,正确对待电信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交流、传播)和发明创造。 3.每个人都要(爱国家、爱企业、爱岗位),培养敬业意识,认真负责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贡献,赢得社会的尊重和群众的爱戴。 4.讲文明、讲礼貌,就是要做到(诚恳、谦恭、和善、有分寸)。 5.通信企业从业人员在工作中,一定要充分尊重群众的(通信自由、秘密),维护客户的正当利益。 6.电信职业道德体现了电信通信(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服务方针。 7.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科技人员的根本任务就是在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领域里(有所钻研、有所创新、有所发明、有所发现)。 8、电信职业道德体现了电信通信(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服务方针。 9、从世界范围看,通信发展的特点是(宽带化、个人化、智能化、数字化、综合化、标准化) 10、以下属于通信科技人员职业道德的有(树立服务意识,不图名利;全程全网,反对本位主义;服从社会整体利益,不图谋技术垄断) 11、通信科技人员,保密制度必须做到:ABCD A.对工作中接触到的通信内容以及其他需要保密的内容、科技资料、图纸等,都要守口如瓶,严格保管保密,不得随意泄露; B.在测试、维修通信设备时,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的程序作业,不得任意更改; C.严防调错、插错电路、设备,防止电路设备间串音串话; D.提高警惕,防止别有用心的人盗窃机密,如拦截通信信号、窃听通信内容等。 三、判断题 1.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是科技工作者必须具有的基本道德素养。(√) 2.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实现全程全网联合作业的重要保证。(√) 3.通信科技人员既是整个科技队伍的一部分,又是通信企业的主力军,承担着发展通信生产力,确保通信畅通无阻的繁重任务。(√) 4.科技人员的职业道德,是科技人员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形成的,也是社会一般道德在科技职

地质勘探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及部分答案Word版

《地质勘探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 前言 根据原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工程技术等系列中、初级职称试行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26号)及《关于北京市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34号)文件的要求,从2005年起,我市工程技术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试行考评结合的评价方式。为了做好考试工作,我们编写了本大纲。本大纲既是申报人参加考试的复习备考依据,也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考试知识体系及知识点的知晓程度上,本大纲从对地质勘探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应具备的学识和技能要求出发,提出了“掌握”、“熟悉”和“了解”共3个层次的要求,这3个层次的具体涵义为:掌握系指在理解准确、透彻的基础上,能熟练自如地运用并分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熟悉系指能说明其要点,并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了解系指概略知道其原理及应用范畴。 在考试内容的安排上,本大纲从对地质勘探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工作需要和综合素质要求出发,主要考核申报人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命题内容在本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内,考试采取笔试、闭卷的方式。考试题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 《地质勘探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 考试大纲编写组 二○一一年一月

第一部分地质学 一、掌握地质作用 (一)外力地质作用: 是由地球范围以外的能源所产生的地质作用。它的能源主要来自太阳辐射以及日月引力及地球重力能等。 1、风化作用的概念及类型 风化作用是地表环境中,矿物和岩石因大气温度的变化,水分、氧、二氧化碳和生物的作用在原地分解,碎裂的作用。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2、剥蚀作用概念及类型 将风华产物从岩石上剥离下来,同时也对未风化的岩石进行破坏,不断改变着岩石面貌的作用。按力的作用方向分为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 3、搬运作用的概念及类型 风化剥蚀的产物,在地质应力作用下离开母岩区,经过长距离搬运到达沉积区的过程,称为搬运作用。搬运作用的方式有拖曳搬运、悬浮搬运、溶解搬运。 4、沉积作用的概念及类型 被搬运的物质经过一定距离之后,由于搬运介质搬运能力(风速或水流速)的减弱、搬运介质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或存在生物作用,从风或流水等介质中分离出来,形成沉积物的过程,称为沉积作用。沉积作用的方式有机械沉积作用、化学沉积作用、生物沉积作用。 (二)内力地质作用 由地球转动能、重力能和放射性元素蜕变的热能产生的地质动力所引起的地质作用,主要是在地壳中或地幔中进行的,故称为内力地质作用。 1、岩浆岩作用 岩浆是地壳深处的一种富含挥发性物质、高温高压的黏稠硅酸盐熔融体,其中尚含有一些金属硫化物和氧化物。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由于外部压力的变化,岩浆向压力减小的方向移动,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成为岩石的全过程,统称为岩浆作用。 2、变质岩作用 由于地壳运动及岩浆活动,使已形成的矿物和岩石受到高温、高压及化学成分加入的影响,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物质成分与结构、构造的变化,形成新的矿物和岩石,这一过程称为变质作用。 3、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tectogenesis):由地球内动力引起岩石圈地质体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大纲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大纲 一、考试性质 《综合能力》是2011年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综合能力》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一)媒介与社会 1.理解传播媒介 1)传播的含义与类型 2)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2.1)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2.2)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 3)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 3.1)传播媒介的界定 3.2)传播媒介的类型 2.媒介的社会功能 1)守望与预警的功能 2)协调与商讨的功能 3)传承与教化的功能 4)娱乐与商业的功能 3.媒介的社会影响 1)媒介与政治舆论 2)媒介与经济发展 3)媒介与社会文化 4)媒介与国际关系 5)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 5.1)效果与效果研究 5.2)媒介与说服 5.3)媒介与议程 5.4)媒介与教养 4.社会中的媒介 1)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

2)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 (二)媒介的形态与发展 1.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 1)口语传播 2)书写传播 3)印刷传播 4)电子传播 5)数字多媒体传播 6)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 2.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 1)报纸及其传播特点 2)广播及其传播特点 3)电视及其传播特点 3.互联网及其传播特征 1)数字技术与新媒体 2)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 3)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 3.1)网络中的人际传播 3.2)网络中的群体传播 3.3)网络中的组织传播 3.4)网络中的大众传播 (三)媒介内容生产 1.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 1)媒介制度 1.1)媒介制度及其功能 1.2)媒介制度的类型 2)媒介产业 2.1)作为产业的媒介业 2.2)媒介产业的特点 2.3)媒介产业的全球化 3)媒介组织 3.1)媒介组织的类型 3.2)媒介组织的结构 3.3)媒介组织的管理 2.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 1)报纸的生产 1.1)报纸的选题与策划 1.2)报纸的采访与编辑 1.3)报纸的版面设计 1.4)报纸的出版发行 2)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 2.1)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 2.2)广播电视节目的采制和播出 2.3)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与频道化

2014年通信专业综合能力(中级)试卷

全国通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 2014年通信专业综合能力(中级)试卷 1. 语音业务不具有的特点是() A.速率恒定且单一 B.语音对丢失敏感 C.对实时性要求较高 D.具有连续性 2. 我国的二级长途网由DCl、DC2两级长途交换中心组成,DCl级的各交换中心之间都有()结构。 A.低呼损电路相连,组成网状网 B. 低呼损电路相连, 组成星状网 C 高效直达电路相连,组成网状网D高效直达电路相连,组成星状网 3.若本地网的用户为8位,某局可用局号有10个,则该局可提供的用户最多为.()。 A. 9999个 B. 1万个 C. 10万个 D. 100万个 4. 我国国长途由长途冠号、长途区号和本地网3部分组成,国长途区号采用不等位制编号,当长途区号XY(Z)中的X为()时,长途区号长度为两位。 A. “1”“2” B. “1”、“3” C. “1”.“2”、“9”, D.“1”.“2” “5” 5. ()是智能网的核心构件,它存储用户数据和业务逻辑。 A.业务交换点(SSP) B.业务控制点(SCP) C. 业务生成环境(SCE) D.智能外设(IP) 6. ()是指在两交换局的信令设备之间的一条专用高速数据链路上传送。并且在这条专用链路上,多个(一群)话路的信令以时分复用的方式共用该信道传送,而用户通话语音信号则在路由选择建立的话路中传送。 A.随路信令 B. 公共信道信令 C.用户线信令 D.局间信令 7. 采用()后,TUP部分就可以不用。 A. SCCP B. TCAP C. MAP D. ISUP 8. 在7号信令系统中,用来在交换局之间传送通信呼叫接续处理中所需的各种控制信息,从而完成交换局之间中继电路的建立、释放和监视的用户部分是()。 A. TUP或ISUP B. SCCP C. DUP D. TCAP 9. 我国国信令网,信令点的编码计划是()位二进制数。 A.12 B.18 C.24 D.36 10.在下列关于面向连接型网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面向连接型的网络中,两个通信节点间典型的一次数据交换过程包含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释放3个阶段。 B. 在连接建立阶段传递的是控制信息,用来确定从源端到目的端的连接应走的路由,并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更新)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入学统一考试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综合能力》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第一章媒介与社会 第一节理解传播媒介 一、传播的含义与类型 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1.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2.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 三、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 1. 传播媒介的界定 2. 传播媒介的类型 第二节媒介的社会功能

一、守望与预警的功能 二、协调与商讨的功能 三、传承与教化的功能 四、娱乐与商业的功能 第三节媒介的社会影响 一、媒介与政治舆论 二、媒介与经济发展 三、媒介与社会文化 四、媒介与国际关系 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 1. 效果与效果研究 2. 媒介与说服 3. 媒介与议程 4. 媒介与教养 第四节社会中的媒介 一、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 二、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 第二章媒介的形态与发展 第一节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 一、口语传播 二、书写传播 三、印刷传播 三、电子传播 四、数字多媒体传播 五、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第二节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 一、报纸及其传播特点 二、广播及其传播特点 三、电视及其传播特点

2018年全国通信专业综合能力(中级)真题

2018年中级通信工程师《综合能力》上午题真题(一) 1、所谓( )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专门业务和对社会所承担的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重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 A.职业 B.职业道德 C.岗位 D.岗位职责 2、下列不属于科技职业道德的特征的是( ) A.具有随遇而安的心态和谦和的风格 B.具有为科技进步的创新气质 C.具有为真理牺牲的坚强意志 D.具有为科技发展的想象品质 3、通信科技人员的职业既具一般科技职业活动的特点,又具有通信职业活动的特点,因此通信职业道德具有() A.单一性 B.两重性 C.多重性 D.兼容性 4、关于通信科学技术职业道德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信职业道德是一切通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B.通信职业道德体现了通信"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服务方针 C.通信职业道德可以充分发扬民主,不需要集中统一 D.通信执业道德体现了通信的集中统一性 5、最新版《电信条例》额修订时间是()年 A.2000 B.2016 C.2014 D.2018 6、《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规定,分配电信资源时,( ) A.全部自由无偿使用 B.全部拍卖有偿使用 C.全部指配有偿使用 D.可以采取指配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拍卖的方式 7、《电信条例》规定,经营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为依法设立专门从事基础电信业务的公司且公司中国有股权或股份不少() A.49% B.90%

C.50% D.51% 8、( )是指建立电信网间的有效通信连接,以使一个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用户能够与另一个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用户相互通信或者能够使用另一个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各种电信业务 A.互联 B.互联点 C.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 D.非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 9、《公共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第二十八条规定了互联时限,其中,网间互联需新设互联点,应对自互联启动之日起( )内实现业务开通 A.一个月 B.四个月 C.五个月 D.七个月 10、《网络安全法》界定:( )是指通过采取必要措施,防范对网络的攻击、侵入、干扰、破坏和非法使用以及意外事故,使网络处于稳定可靠运行的状态,以及保障网络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的能力 A.网络 B.网络安全 C.网络运营者 D.网络数据 2018年中级通信工程师《综合能力》上午题真题(二) 11、第一代计算机通常被称为( ) A.电子管计算机 B.晶体管计算机 C.集成电路计算机 D.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2、( )的内容可随机存取,且存取时间存储单元的物理位置无关,断电后所保存的信息丢失 A.ROM B.RAM C.EPROM D.外存储器案 13、计算机的功能不仅仅取决于硬件系统,更大程度上是由所安装的( )决定的 A.软件系统 B.操作系统 C.数据库 D.驱动程序

2019年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大纲官方版共6页

2013年度全国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 所使用的规范、标准、规程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 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9.《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2010年版)12.《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 149-2006) 13.《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 138-2001) 14.《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15.《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0018-2002) 16.《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98) 17.《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JGJ 7-2010) 18.《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2011) 19.《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 82-2011) 20.《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 2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

2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11) 23.《木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5-2003) 24.《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6-2012) 25.《烟囱设计规范》(GB 50051-2002) 26.《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 2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28.《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29.《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 11-2011) 30.《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 166-2011) 31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3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3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中国传媒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334试题

中国传媒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334 试题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334】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 1、媒介素养 2、传播媒介的类型 3、把关人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结合“抢盐风波”谈谣言的控制策略。 2、谈谈你对当前农民工报道的看法。 三、案例分析(45分) 10月21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通知》。《通知》说,近年来,电视上星综合频道不断创新节目内容,积极拓展节目形式,在宣传各地改革发展成就、扩大传播覆盖面、增加观众收视选择等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但近一时期以来,部分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出现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损害了广播电视媒体的形象和公信力,观众意见较大,反应强烈。为进一步促进广播电视健康繁荣发展,推动节目创新创优,鼓励高品位节目形态,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水平,更有效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位的精神文化需求。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新闻理论 名词解释(15分) 1、媒介批评 2、理论新闻学 3、新闻自由 简述题(20分) 1、简述当代新闻事业的五项基本职能。 2、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论述分析(15分) 1、试论如何坚持新闻报道客观公正与立场倾向的统一。 新闻业务 名词解释(20分) 1、新闻采访 2、新闻敏感 3、导语 4、提问 写作题(30分) 请根据以下材料编写一篇报纸消息,题目自拟,字数不超过800。 今年61岁的刘荣升出身梨园世家,自幼学戏,外公为著名剧作家陈俊卿,享誉一时,父亲刘麟童更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荣升4岁登台,演出过多场传统戏和现代戏。后来到原天津市京剧二团工作。随着二团被取消成立艺术中心后,刘荣升怀揣着对京剧艺术的

2018年全国通信专业综合能力(中级)真题整理

2018年中级通信工程师《综合能力》真题 1、所谓( )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专门业务和对社会所承担的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重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 A.职业 B.职业道德 C.岗位 D.岗位职责 2、下列不属于科技职业道德的特征的是( ) A.具有随遇而安的心态和谦和的风格 B.具有为科技进步的创新气质 C.具有为真理牺牲的坚强意志 D.具有为科技发展的想象品质 3、通信科技人员的职业既具一般科技职业活动的特点,又具有通信职业活动的特点,因此通信职业道德具有() A.单一性 B.两重性 C.多重性 D.兼容性 4、关于通信科学技术职业道德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信职业道德是一切通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B.通信职业道德体现了通信"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服务方针 C.通信职业道德可以充分发扬民主,不需要集中统一 D.通信执业道德体现了通信的集中统一性 5、最新版《电信条例》额修订时间是()年 A.2000 B.2016 C.2014 D.2018 6、《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规定,分配电信资源时,( ) A.全部自由无偿使用 B.全部拍卖有偿使用 C.全部指配有偿使用 D.可以采取指配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拍卖的方式 7、《电信条例》规定,经营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为依法设立专门从事基础电信业务的公司且公司中国有股权或股份不少() A.49% B.90% C.50% D.51% 8、( )是指建立电信网间的有效通信连接,以使一个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用户能够与另一个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用户相互通信或者能够使用另一个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各种电信业务

A.互联 B.互联点 C.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 D.非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 9、《公共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第二十八条规定了互联时限,其中,网间互联需新设互联点,应对自互联启动之日起( )内实现业务开通 A.一个月 B.四个月 C.五个月 D.七个月 10、《网络安全法》界定:( )是指通过采取必要措施,防范对网络的攻击、侵入、干扰、破坏和非法使用以及意外事故,使网络处于稳定可靠运行的状态,以及保障网络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的能力 A.网络 B.网络安全 C.网络运营者 D.网络数据 11、第一代计算机通常被称为( ) A.电子管计算机 B.晶体管计算机 C.集成电路计算机 D.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2、( )的内容可随机存取,且存取时间存储单元的物理位置无关,断电后所保存的信息丢失 A.ROM B.RAM C.EPROM D.外存储器案 13、计算机的功能不仅仅取决于硬件系统,更大程度上是由所安装的( )决定的 A.软件系统 B.操作系统 C.数据库 D.驱动程序 14、计算机中存储信息的最小单位是( ) A. bit B. byte C. word D. baud 15、( )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A.数据库管理系统 B.应用系统 C.数据 D.数据类型 16、多媒体技术使得计算机可以( )地接收、处理并输出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 A.非同时单向 B.同时单 C.非时交互 D.同时交互 17、通信是发送者(人或机器)和接收者之间通过某种媒体进行的() A.信息联系 B.信息交流 C.信息传递 D.信息沟通 18、下述对信源输出信号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信源输出的信号称内基带信号 B.信源输出的信号称为频带信号 C.频谱从零频附近开始 D.具有低通形式 19、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可靠性分别是指信息传输的( )问题

通信专业综合能力(试题)

通信专业综合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30 x 1题/1分 1、 通信科技劳动是将基础科学的一般原理和通用性技术的理论,运用于解决电信生产的设 备技术问题的一种(A )劳动。 A.物化性 B. 探索性 C. 创造性 D. 实践性 2、 勤奋求知、严谨治学,是科技工作者向大自然进取的最重要的基本功和( C )。 A.核心要求 B. 道德要求 C. 品格修养 D. 内在动力 3、 探索就是人们认识、掌握、利用( D )的方法和过程。 A.技术发明 B. 社会规律 C. 科技成果 D. 客观规律 4、 本位主义是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出发,不顾大局、不顾整体、不顾别的部门的不良 思想作风,是放大了的( D )。 A.资本主义 B. 社会主义 C. 集体主义 D. 个人主义 5、 遵守商业道德,就是要求电信业务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要遵守公认的( A )和善良 习俗。 A.商业经营规则 B.合同 C. 条例 D. 法律 6、社会平均成本是指(_B —)生产同种商品或提供同种服务的平均成本。 A.不同行业的企业 B.行业内不同企业 C.不同行业的不同企业 D.行业内同一企业。 7、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 C )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 济秩序的行为。 13、 I Pv6地址空间(128。 14、 网同步技术分(准同步、同步) 。 15、 A TM 信元由(_53 )。字节 16、 (ICP )是面向连接协议。 17、 ( MSC )蜂窝通信网核心。 18、 (交换节点)是通信网核心设备, (单选)。 19、 按网络功能方式分,有(业务网、传输网、支撑网) 。(单选) 20、 我国电话网等级(三级)。 21、 D NS 使用C/S 模型。 22、 光纤通信中工作波长的短波长是(_B_ )。 A. 8 9、 A. 其他经营者 B.消费者 C. 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 D.他人 在基础电信业务定价,(市场调节价)起辅助作用。 (单选) 我国长途电话网目前采用的等级制电话网为( 上 二级 B. 三级 C. )传输技术的发展为宽带 B. 光纤 C. 10、 ( B A.铜缆 11、 采用( A. SCCP 12、 ( A 据。 A.资源清单管理 B.资源提供 C. 四级 D. ISDN 打下来基 础。 五级 数字 D_)后,TUP 部分就可以不用。 B.TCAP C.MAP )功能是配置管理的基本功能, D 」SUP 用来提供网络中所含资源的网络管理所需要的数 业务提供 D. 网络拓扑服务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更新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更新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入学统一考试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综合能力》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第一章媒介与社会 第一节理解传播媒介 一、传播的含义与类型 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1.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2.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 三、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 1.传播媒介的界定 2.传播媒介的类型 第二节媒介的社会功能 一、守望与预警的功能

二、协调与商讨的功能 三、传承与教化的功能 四、娱乐与商业的功能 第三节媒介的社会影响 一、媒介与政治舆论 二、媒介与经济发展 三、媒介与社会文化 四、媒介与国际关系 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 1.效果与效果研究 2.媒介与说服 3.媒介与议程 4.媒介与教养 第四节社会中的媒介 一、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 二、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 第二章媒介的形态与发展 第一节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 一、口语传播 二、书写传播 三、印刷传播 三、电子传播 四、数字多媒体传播 五、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第二节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 一、报纸及其传播特点 二、广播及其传播特点

通信专业综合能力试题

通信专业综合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30×1题/1分 1、通信科技劳动是将基础科学的一般原理和通用性技术的理论,运用于解决电信生产的设备技术问题的一种( A )劳动。 A.物化性 B.探索性 C.创造性 D.实践性 2、勤奋求知、严谨治学,是科技工作者向大自然进取的最重要的基本功和( C )。A.核心要求 B.道德要求 C.品格修养 D.内在动力 3、探索就是人们认识、掌握、利用( D )的方法和过程。 A.技术发明 B.社会规律 C.科技成果 D.客观规律 4、本位主义是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出发,不顾大局、不顾整体、不顾别的部门的不良思想作风,是放大了的( D )。 A.资本主义 B.社会主义 C.集体主义 D.个人主义 5、遵守商业道德,就是要求电信业务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要遵守公认的( A )和善良习俗。 A.商业经营规则 B.合同 C.条例 D.法律 6、社会平均成本是指( B )生产同种商品或提供同种服务的平均成本。 A.不同行业的企业 B.行业内不同企业 C.不同行业的不同企业 D.行业内同一企业。 7、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 C )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A.其他经营者 B.消费者 C.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 D.他人 8、在基础电信业务定价,(市场调节价)起辅助作用。(单选) 9、我国长途电话网目前采用的等级制电话网为( A )。 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 10、( B )传输技术的发展为宽带ISDN打下来基础。 A.铜缆 B.光纤 C.微波 D.数字 11、采用( D )后,TUP部分就可以不用。 A.SCCP B.TCAP C.MAP D.ISUP 12、( A )功能是配置管理的基本功能,用来提供网络中所含资源的网络管理所需要的数据。 A.资源清单管理 B.资源提供 C.业务提供 D.网络拓扑服务 13、IPv6地址空间(128)。 14、网同步技术分(准同步、同步)。 15、A TM 信元由(53 )。字节 16、(TCP)是面向连接协议。 17、(MSC)蜂窝通信网核心。 18、(交换节点)是通信网核心设备,(单选)。 19、按网络功能方式分,有(业务网、传输网、支撑网)。(单选) 20、我国电话网等级(三级)。 21、DNS使用C/S模型。 22、光纤通信中工作波长的短波长是( B )。 A.0.65um B. 0.85um C. 1.31um D. 1.55um 23、ADSL将用户双绞线频谱低频部分提供普通电话业务(POST)信道,通过无源滤波器使

岩土专业考试规范大纲(2018年)

通知及2018年度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专业考试 所使用的标准和法律法规 a.通知 根据业内专家和命题专家组的建议,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从2018年起,将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第2天的专业案例考试由原来的上、下午各30道题任选其中25道题作答调整为上、下午各25道题必选必做,其它不变。 b.2018年度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专业考试所使用的标准 和法律法规 一、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 2.《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 87-2012) 3.《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 50218-2014) 4.《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 50266-2013) 5.《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6.《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 50269-2015) 7.《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 8.《水运工程岩土勘察规范》(JTS 133-2013) 9.《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10.《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 10012-2007 J 124-2007)

11.《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307-2012) 12.《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008) 1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1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15.《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S 147-1-2010) 16.《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17.《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 10002.5-2005 J464-2005) 1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1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 20.《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DL/T 5395-2007) 2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22.《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 10001-2016 J 447-2016) 23.《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 50290-2014) 24.《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GB 50869-2013) 25.《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 10025-2006) 2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 2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 28.《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 10003-2016 J 449-2016) 29.《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30.《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 31.《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 50112-2013)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334)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考试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国际视野和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本科目考试内容包括中外新闻传播史、传播学理论、网络与新媒体概况、新闻学理论和传播伦理与法规等。测试考生对新闻与传播专业所涉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分值 本科目满分150分。 四、试题结构 1、选择题(20分); 2、简答题(30分); 3、论述题(40分); 4、材料分析题(60分)。

五、考试内容 (一)中外新闻传播史 1?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的历史渊源及活动形态2?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3?民族报业的兴起与三次国人办报高潮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 (1)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与发展 (2)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3)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4)解放区人民新闻事业的发展 (5)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闻事业的历史意义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新闻事业的早期发展(1)星法院与新闻管制 (2)弥尔顿与《论出版自由》 (3)英国的跃进 (4)笛福《评论》与斯威夫特《检查者》(5)《闲谈者》和《旁观者》 (6)便士报的革命 6?美国言论自由的确立及大众报纸的诞生与发展(1)北美殖民地报业——富兰克林与曾格案(2)独立战争宣传家 (3)杰弗逊与宪法《第一修正案》 (4)大众报纸与黄色新闻

通信专业综合能力(中级)题库-第三章

第三章现代电信网 一、单项选择题 1 .接通的(D)是对电信网的最基本要求。 A .可靠性与经济合理性 B .透明性与任意性 C .可靠性与快速性 D .任意性与快速性 2 .我国长途电话网目前采用的等级制电话网为(A)。 A .二级 B .三级 C .四级 D . 五级 3 .帧中继的用户网络接口协议体系结构分为用户平面和(C)。 A .管理平面 B .业务平面 C .控制平面 D . 网络平面 4 . ( B)传输技术的发展为宽带ISDN 打下了基础。 A .铜缆 B .光纤 C .微波 D .数字 5 . GSM 系统的主要接口有(A)、Abis 接口和Um 接口等。 A . A 接口 B . B 接口 C . C 接口. D . D借口 6 . SCP 是智能网的核心构件,它存储(B)和业务逻辑。 A .局数据 B ,用户数据 C .路由数据 D . 终端数据 7 .根据我国网络的实际情况,确定信令网采用(B)结构。 A .二级 B .三级 C .四级 D . 五级 8 .采用(D)后,TUP 部分就可以不用。 A . SCCP B . TCAP C . MAP D . ISUP 9 .基准时钟由(C)组成。 A . GPS B .铆原子钟 C .艳原子钟 D .高稳时钟 10 . (A)功能是配置管理的基本功能,用来提供网络中所含资源的网络管理所需要的数据 A .资源清单管理 B .资源提供 C .业务提供 D .网络拓扑服务 二、多项选择题 1 .通信网由(ABCD)构成。 A .终端节点 B .交换节点 C .业务节点 D .传输系统 2 .决定电话业务质量的主要因素有(ABD)。 A .接续质量 B .传输质量 C .可靠质量 D .稳定质量 3 . ATM 网络由(AC)组成。 A . ATM 交换机 B .网络节点 C . ATM 端系统 D .互连设备 4 . ISDN 有基本特性有(ABC ) 。 A .端到端的数字连接 B .标准的入网接口 C .综合的业务 D .标准的网络接口 5 .移动通信网是由(ABCD)和一些数据库组成。 A .移动台 B ,基站 C .中继传输系统 D .移动交换中心 6 .智能网一般由(ABCD)、智能外设、业务生成环境等几个部分组成。 A .业务交换点 B ,业务控制点 C .业务数据点 D .业务管理系统 7 . No . 7 信令方式规定的基本信号单元格式有(ABC)。 A .消息信号单元 B .链路状态信号单元 C .填充信号单元 D .空闲信号单元 8 . GPS 系统可以由(ACD)组成。 A . GPS 卫星系统 B ,地球站 C .地面控制系统 D .用户设备 9 .性能管理包括(BCD)功能。 A .性能采集 B .性能监测 C .性能分析 D .性能管理控制 10 .故障管理有关的管理参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BCD)。 A .故障类型 B ,故障原因 C .故障级别 D .故障时间

工程资料员专业基础知识的考试大纲

工程资料员专业基础知识的考试大纲(2010) 一、制图工具与制图标准 1.掌握工程图纸的幅面规格、常用的材料及构造图例。 2.了解常用绘图仪器与工具的用途及使用方法、图面尺寸的标注原则。 二、投影基本知识 1.掌握平行投影的基本规律和特性、三面正投影的基本特性,基本形体与组合体的投影。 2.了解投影的基本原理与分类、三面正投影体系的基本特性,基本形体与组合体的投影。 三、剖面图与断面图 1.掌握剖面图与断面图的剖切面选择、剖切符号及编号的应用规则。 2.了解剖面图与断面图的基本概念。 四、建筑工程图的识读 1.掌握定位轴线的划分及编号,建筑及结构专业工程图的功能、组成、编号原则,建筑及结构专业工程图的识读。 2.了解模数的基本概念、建筑工程图设计的基本过程与内容、简单设备专业工程图的识读。 五、民用建筑构造概论 了解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主要构件的作用,民用建筑的分类及等级。 六、基础与地下室 1.掌握基础的基本工作原理、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常见的基础构造。 2.了解地基与基础的概念、工作要求、基础埋深的定义,基础的基本类型,地下室方潮与防水构造。 七、墙体 了解胶凝材料、骨料、外加剂、建筑钢材、墙体材料、建筑防水材料、建筑玻璃、建筑保温隔热材料、装修材料、建筑涂料的基本性能与应用。 八、楼板层、楼地面与屋顶

1.掌握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构造,常见楼地面的构造,平屋顶与一般坡屋顶的构造。 2.了解楼板的类型、要求与基本组成,楼地面的类型、要求与基本组成,屋顶的类型、要求与基本组成,阳台与雨篷的构造。 九、门与窗 1.掌握门窗与墙体的连接构造。 2.了解门窗的分类、作用及尺寸,木门窗、塑料门窗、金属门窗的一般构造。 十、楼梯与电梯 1.掌握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掌握电梯与土建工程的关系。 2.了解楼梯的分类、构造及使用要求.了解电梯的一般知识。 十一、变形缝 1.掌握伸缩缝及沉降缝的构造。 2.了解伸缩缝及沉降缝的作用、设置原则,防震缝的一般知识。 十二、工业建筑构造概论 1.掌握单层工业厂房的构造组成。 2.了解工业建筑的分类原则及特点,排架结构单层工业厂房的一般构造。 十三、土建工程材料 了解胶凝材料、骨料、外加剂、建筑钢材、墙体材料、建筑防水材料、建筑玻璃、建筑保温隔热材料、装修材料、建筑涂料的基本性能与应用。 十四、水暖卫生工程材料 了解给水工程、采暖工程、卫生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与应用。 十五、电气工程材料 了解建筑电气内线工程、照明装置、电气装置等的基本性能与应用。 十六、检验与试验 1.掌握检验或试验报告内容、建筑材料报验程序以及整理、归档注意事项。 2.了解常用建筑材料、构件、砂浆试块、混凝土试块、土壤、桩基等送检取样的有关规定与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