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梳理

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梳理
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知识点梳理

●教材概貌

全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6篇。

教材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全册安排综合性学习两次,“资料袋”三次,“阅读”两次。安排“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各七次。“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学期教学目标

识字与写字

1、会写120个字,掌握词语盘点中的词语。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能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 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正确地背诵和抄写要求背诵的语段。

2、加快默读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能边读边思考,习得质疑的习惯,能根据句子或不懂的内容提出问题。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通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生活实际和时代背景)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等初步领悟文章表达方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列小标题,养成独立的概括能力。

5、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文言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6、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7、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0万字。

习作

1、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重点掌握写人记事的文章,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学写演讲稿和建议书,续写故事,根据漫画和图片编写故事。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人交流,修改时能学习他人的方法修改习作,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X、整洁。

4、课内习作7次。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口语实际

1、学习演讲、辩论、建议、劝说等基本方法。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综合性学习

1、能搜集整理资料,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通过诵读诗歌、欣赏诗歌等,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特点及魅力。尝试学写儿童诗。

2、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具体板块

·识字写字

附具体字词:

备注:到五年级止学生已经掌握常用汉字3000个,故本册开始没有再要求认读的生字。教师要正确把握两类字词在掌握上的度,该记住的一定要记住,会写的一定要会写。注意词语的理解与灵活运用。

·课文中的语言积累

教材中引导积累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背诵、抄写。14篇精读课文中,有6篇提出了背诵的要求,其中有的是指定背诵的部分,有的则是由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另有3篇略读课文有背诵或朗诵要求。精读课文中有9篇提出了抄写的要求;14篇略读课文没有提出抄写要求。一般是让学生找出好句,多读读,体会后再抄下来。(具体如下)

备注:从背诵内容看,只有3篇课文是统一要求的;从抄写的句子看,基本集中在句子表达的“生动形象”、内容“含义深刻”。

教师可以从教材要求摘录的句子中发现摘录的类型:描写生动、用词丰富、含义深刻、描写有特色……可以作为学生摘录好词好句的X例。

·阅读教学中渗透的读写内容与要求

备注:

1.每组有相对集中的读写训练点,在整组教材的教学中始终给予渗透。

2.本册主要读写训练点为:学习理清文章脉络;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会总结方法;熟练掌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小标题);借助重点词句理解内容,体会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环境和人物心理描写等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这些内容与要求,需要教师在每课的教学工作中扎实地落实,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步形成能力,在考试中能灵活运用。

·综合性学习

本册教材继续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分别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安

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随着学生主体活动能力的增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根据教材的编排,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要着重抓好三个环节:一是通过布置,使学生明确任务,知道要做些什么,该怎么做;二是在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心,该怎么做;要时时关心、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及时表扬好的做法,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三是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交流。

·口语交际和习作

随文安排3次小练笔

1.《草虫的村落》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2.《穷人》展开想象续写穷人。

3.《最后一头战象》想象一个场景,写大象嘎羧的内心感受。

“小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经常性的练习活动。教学中可以由读到写,不要受教材内容安排的局限,可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教学安排的实际情况,布置一些适合高年级学生的练笔内容。“小练笔”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可以随堂练习,时间一般在半课时以内或10分钟左右,当然也可以在课后练习,教师对此可灵活处理。小练笔的要求不宜拔高,更不能将其和“习作”混同。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练笔,是一种日常的学习要求和学习习惯,教师要鼓励学生随时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记录下来,以此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备注:从八次习作安排和次随文练笔看:

1.本册习作安排特点

(1)拓宽题材X围,习作内容比较宽泛,给学生习作开辟选择的空间,学生自主选择的余地较大;

(2)写实、想象结合,漫画作文、看图作文、演讲稿、建议书、读后感、活动总结等作文类型多样;

(3)重视习作前的合作讨论和准备,习作后的交流和评改,注意养成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和能力。

2. 本册习作重点与要求

(1)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2)写人和记事是重点,能把内容写清楚、写具体(通过具体事例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表现人物特点);

(3)有意识地运用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能自觉主动地修改自己的习作;

(4)尝试写演讲稿、建议书、读后感、活动总结等应用性强的习作,注意和同学交流。

3. 本册习作教学注意点

(1)启发引导,让学生乐写、爱写,对写充满兴趣;

(2)感情真实、内容具体,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从阅读中学方法)

(3)让学生有一定量的习作练笔,养成勤动笔的习惯;

(4)习作交流和评价,重在展示、鼓励和分享。

·回顾.拓展

“回顾.拓展”的设置是自主学习方式的重要体现。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一些语言现象,学习语文阅读知识,主动积累和习得语言,初步掌握一些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开展课外阅读和语文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在内容安排上继续体现高年级的特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