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系统生态修复技术

水体系统生态修复技术
水体系统生态修复技术

水体系统生态修复技术

水是生命之源,有了水就会有生命的出现,大江大河沿线往往成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自古以来,傍水而居已经成为人类的传统,但是在土地资源、水资源日益缺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现实条件下,聆听潺潺的水声,享受亲水、戏水的乐趣,都成为当今社会中人们一份不可多得的奢望。

因此,无论是城市中心的高档公寓,还是郊区充满田园气息的低密度住宅,都非常渴望能够营造出美妙的水环境,以此作为吸引客户、提高社区品质的一个重要的手段。良好的水环境是体现社区景观效果、生态环境和居住品质的重要标准,非常遗憾的是目前在北京的房地产市场中,真正能够将水系做好、做精的几乎没有,大量的水体成为死水潭、臭水池,成为蚊虫的乐土,并引来大量的业主投诉,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在万万树的中轴水系、北区水系以及生活区水池等,均存在这样的问题。

为了彻底改善万万树Moma的生态环境,从2005年6月份开始我们就不断探讨各种方案,概括起来是三个途径: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物理方法,即“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通过动力系统使整个水体流动、循环起来,提高水中氧的含量,使水体不利于微生物的生存。目前园林景观水体也基本上都采用该方法净水。但此方式前期投资费用高,后期维护费用也较高,并且能源消耗较大。化学方法即向水中投放各种化学药剂,如氯片、明矾等。该方法可立竿见影,很快起到净水的效果,但缺点是顾此失彼,虽起到净水效果,同时水中鱼类等生物亦全部杀死,且长期投放会对水系周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破坏。生物法是通过建立水下生物圈,形成完整的生物链,实现水体自净。该方法前期投资费用较少,后期养护费用也很低,缺点在于见效时间较慢、并且各项技术均处于试验阶段。

通过各方面的综合考虑,我们最终与上海水产大学合作,采用其专利技术“水体系统生态修复技术”进行水系改造的试点工作,首先针对生活区水池进行。生活区水池,平日池水浑浊,常年漂浮着大量的褐藻,能见度极低。每到七八月

份,水质即出现变坏、发臭、发绿、发黑的现象。人在20米外就能闻到臭味,在池边行人需掩鼻而过。分析原因主要是:(1)鱼塘封闭,水体无流动,无活水源,溶解氧低,水体产生富营养化;(2)水域面积较小,水环境容量小,缺少一个完整的生物链,自净能力低;(3)由于夏季气候的原因,导致水质PH 值、硬度、氮磷含量等发生明显变化,藻类发生严重,腐烂的水生动物其蛋白质分解又使水质变臭,处于恶性循环状态。我们从8月22日开始对臭水塘开始治理,历经一个月,于9月26日已见成效。臭味已全部消失,1.5米深水塘清澈见底,水下生物链已经初具雏形,成功的达到了预期的治理目的。此生态处理方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下面将详细介绍其技术要求及施工过程。

应用“水体系统生态修复技术”对万万树Moma样板水体景观生态进行修复的基本原理是:先驯化北京本地的浮游动物控制水体蓝绿藻水华,使水体透明度增加,之后逐步导入北京本地的沉水植被,保持水体持续变清;再优化水体沉水植被的种群结构组成,建立强大的沉水植被自净效应,通过光合作用把大量的溶解氧带入水体底泥,使底泥中的氧化还原电位升高,促进底栖动物包括水生昆虫、蠕虫、螺类、贝类、虾类的生存,进而使水体生态系统恢复多样化,恢复自然生态的抗藻效应,使水体保持稳定清澈状态;最后有序地放入北京本地更高一级的鱼、虾类等水生动物,平衡沉水植被的生产力,同时优化水体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形成良性循环的水生生态自净系统,全面恢水体应有的水生生态系统。实施技术要求,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操纵浮游动物控制水体蓝绿藻水华

在应用浮游动物控藻之前,必须了解在北京浮游动物的主要天敌,设计不同的电脉冲频率分批驱赶摄食浮游动物的各种鱼类和泥鳅等;

了解适应北京气候条件下的各种浮游动物,春夏之交是状蚤和臂尾轮虫为优势种,炎夏之季是多刺裸腹蚤和桡足类(剑水蚤)为优势种,秋冬之季是大型和状蚤为优势种,在不同的施工启动时间,根据蓝藻生长不同的聚集颗粒大小程度,针对性地驯化不同种类的浮游动物,在15天内成为水体蓝绿藻的天敌;

准确估算水体试验区的蓝藻密度、生物量和富营养总量;

准确推算出决定放养的浮游动物密度和总量,认真观察监测驯化的浮游动物在水体摄食蓝藻的稳定性;及时调整浮游动物的数量,必须让浮游动物摄食蓝藻的数量大于蓝藻生长产生的数量;

定期观察水体浮游动物肠道消化蓝藻的机能与蓝藻生长颗粒大小之间的平

衡关系,并不断强化浮游动物控制蓝藻的能力;

在水体浮游动物控制蓝藻过程中的不同发展阶段,每天监测水体试验区中主要水质综合指标PH、溶解氧和透明度的变化,以决策在水体种植水生沉水植被

的最佳时期。

第二步:水体沉水植被与浮游动物共生系统的建立

对北京本地沉水植被中适应低光照、耐污染先锋种的选择。通过对北京城郊各水系的调查,选择轮叶黑藻和微齿眼子菜作为万万树Moma样板水体沉水植被修复的先锋种;

根据景观水体要求和将来的欣赏需要,确定优势种水生植被亚洲苦草和睡莲,苦草具备纤维含量少、叶面脆嫩的优点,也是一种观赏水草,而且是各种水生动物最好的植物性饵料;睡莲主要种植在万万树Moma样板水体的中央地带,品种多样,只要温度适宜,每天都会开出五颜六色的花朵,能够形成良好的主体景观;

为了健全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还必须引入多样性的次优势种,以优化水体不同区域景点水生植被的群落生态,它们包括:大茨藻、轮叶黑藻、金鱼藻、狐尾藻、菹草、马来眼子菜、竹叶眼子菜、菱、荷花和香菖蒲等;

不断监测水体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和水质透明度,以确定不同水生植被在水体的引入时间和顺序,协调好水生植被和浮游动物的共生关系:浮游动物摄食藻类增加透明度,促进沉水植被生长、并呼出二氧化碳,提供沉水植被生长所需碳源,浮游动物还可不段地扩散有益微生物,促进沉水植被根系的生长;沉水植被

光合作用提供氧气给浮游动物,沉水植被形成网状的栖息环境保护浮游动物免遭敌害;正是这种特殊的共生关系可以促进样板水体的“水下森林”得以迅速壮大;

量化沉水植被主要优势种在水体的引入地点选择和引入生长条件选择;不断监测水体淤泥中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及时调整不同种沉水植被在水体的引入时机和种群结构;监测有益微生物在沉水植被不同叶面、茎杆、枝节、根系、根区上的分布情况并及时调整,以保证水体沉水植被在必要季节内迅速生长;

根据水体水质自净的层次来调整沉水植被苗种基地的配套工作,并根据沉水植被在北京地区的越冬特性,选择不同的种植时机,以待来年更好地萌发。比如:轮叶黑藻以厚壁孢子状种子越冬,必须在开花前(8月份)引入;苦草以地下块状茎和胶质种子越冬,必须于10到11月引入块状茎或4到5月植入种子幼苗;睡莲以大型块状茎和冬芽越冬,必须在淀粉沉积足够的10到11月份植入块状茎或4月份之前植入冬芽。

第三步:水体底泥复状及底栖动物生态修复

水体生态水生动物的修复应当遵循从低等向高等的进化缩影修复原则去进行,否则生态就会形成很不稳定的反反复复。

当水体沉水植被即“水下森林”生态修复后,首选修复的水生动物应当是“水下森林”的维护者和垃圾清理工,那就是水生昆虫、螺类、贝类、杂食性虾类和小型杂食性蟹类;

根据对北京城郊的水系现存物种调查后,水体需要修复的本地底栖动物初步种类是:划蝽、仰蝽、水趸虫、负子虫、环棱螺、胡卜螺、猪母贝、三角帆蚌、日本沼虾和小型溪蟹等;

准确调整水体水生昆虫导入的时机,以利于水草花粉的更好传播授精结秋果;

监测调整好水体浮游动物与引入的底栖动物之间的关系平衡,如果底栖动物引入的量太大、时间过早,有可能引起万万树Moma样板水体浮游动物过早地退出修复系统,从而引起水体水生沉水植被灾难性反复死亡;

监测调整好“浮游动物——沉水植被——底栖动物”三者之间共生系统的种群结构和量的变化,选择好鱼类引入水体的最佳时期,以避免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生长过快造成对沉水植被的过度压力——导致水体沉水植被在生长季节没有获得最佳生长。

第四步:水体水生动植物食物链转化与鱼类生态修复

首先向水体引入杂食性和刮舔食性的底栖鱼类,以防止老化的水草腐败形成新的营养物质进入水体;

再向水体引入草食性和螺、贝食性的鱼类,以控制水草的过度生长,并平衡老化的螺、贝类;

再向水体引入凶猛鱼类,防止野杂鱼类的过度繁殖,降低浮游动物生存所受到的压力,保证生态多样性所需饵料生物的连续性;

在必要情况下,还可以人工协调水体水生植物、杂食性水生动物和凶猛鱼类之间的生态平衡,并有目的、有意识地把水体中营养物质通过食物链聚集到某几种水生动物上,通过捕捞万万树Moma样板水体的经济水生动物把营养物质转移上岸,最终形成良性循环自净的万万树Moma水体景观生态。

第五步:建立系统生态恢复后续管理与经济资源合理化利用的管理队伍

水体生态同样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捕食者和分解者。在水体中生产者主要指水草和藻类,消费者主要指杂食性的螺、贝、鱼、虾类,捕食者主要指肉食性的凶猛鱼类,分解者主要是各种微生物。当生态形成建立后,对于一个生态的维护和持续,生产者、消费者、捕食者和分解者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水体全面系统生态修复之前,有必要建立所需水生动、植物的苗种基地;

在水体全面系统生态修复之后,需要建立后续管理与经济资源合理化利用的一个重要管理队伍,每年定期对水体进行水生动植物资源调查评估,并由技术中

心对这些调查情况进行生态运行预测,及时平衡水体水生动、植物的各种生态平衡关系,以达到长远地维持水体景观生态的稳定。

王雷此次应用“水体系统生态修复技术”对于景观水体治理所进行的尝试,是我们对于万万树Moma项目治理中轴水系带、打造二期水环境的一次成功的试点。我们将总结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更好的将其应用到万万树Moma的项目实践中。我们相信,当代集团科技主题地产不仅仅创造了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更能够创造出绿色、生态、健康、节能的社区大环境。

清华大学:城市水环境整治水体修复技术的发展与实践培训资料

清华大学:城市水环境整治水体修复技术的发展与实践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刘翔 我国城市河流有90%左右受到污染,出现水体滞流、多处于厌氧状态、复氧能力差、淤积严重、透明度低、甚至发生黑臭等现象。由于城市水体污染负荷远远超过城市有限受纳水 —N等污染物严重超标,水生生态系统结构体的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导致河水中COD、NH 3 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城市水体的生态功能和使用功能日益衰退,水体修复和水生态功能恢复的难度明显加大,城市河流水环境生态系统处于失衡状态。同时,城市污水中氮磷污染物未经有效去除,又成为城市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重要诱因,造成水体生态功能的衰退甚至丧失,水生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障碍。“有水皆污”、“河道黑臭”已经成为许多城市面临亟待解决的环境顽疾。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水体修复技术是破解上述难题的有效方法,国家重大水专项城市主题在“十一五”期间重点针对城市水体修复技术开展了研究集成和示范应用,突破了44项关键技术,建立了25项示范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我国水体修复积累了技术集成方案和工程实践经验。 1城市水体修复的科学原理与技术思路 城市水体修复技术是指根据生态学和环境学的原理,综合运用水生生物和微生物的方法,使污染水体得到改善或恢复所采用的技术。其特点是充分发挥现有水环境工程的作用,综合利用流域内的湿地、滩涂、水塘、堤坡及水生生物等自然资源及人工合成材料,对城市水域自恢复能力和自净能力进行强化恢复或提升。 生态修复是相对于生态破坏而言的,生态破坏就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因而生态修复就是恢复生态系统合理的结构、高效的功能和协调的关系,就是重建受损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其本质是恢复系统的必要功能并使系统达到自我维持的状态。修复的目的就是要再现一个自然的、能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使它与它所在的生态景观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要将一个受损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恢复到受损前的水平是一项艰巨、困难和漫长的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讲,修复又可定义为使受损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受损前的水平。就是针对具体受损的生态系统,找出目前环境条件的限制性因素,根据生态工程学原理,对该系统实施种群组建或重建,恢复其原有的生物多样性,使其达到具备自我维持与自我调节的能力。因此,要从生态、社会需求出发,实现

西溪湿地水体生态修复方案

西溪湿地三期水体生态修复简要方案 一、景观与水 水是景区的灵魂,是景区赖以高贵的根本。园林因水而生动、因水而活泼。“水令人远,景得水而活”。如今是无园不水,水景已成为衡量园林景区及庭院小区档次高低的重要标准。景观水体迎合了人们亲近自然和对健康的追求,水景不仅能增加周围空气的湿度,减少尘埃,提高负氧离子的含量,还能在一定范围内起到调节气温的作用。 喜水、爱水是人的一种天性。古往今来人们赞美水的名句极多,“山青水秀”示景观美;“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将水和美丽的少女,亭亭玉立的水鸟并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与长天一色”,展示了水、天、霞、鹜共同组成的美丽景观。 纵观中外重要的大中城市无不依水而建,缘水而兴。 无论是在那个国家,造园师在造园设计时总是千方百计做足水的文章。“山本静水流则动,石本顽水流则灵”充分体现了水在园林中的重要性。 二、水体治理的必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历史和现实无数次证明了清洁的、和谐的水环境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也是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创造美好未来的保障。因此水环境的科学修复和治理问题受到普遍的关注。但开挖了水体并不代表就能达到预定的景观目的,而理水、治水才是更为重要,更为关键的一步。因为水是一种最为优异的溶剂,几乎所有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而且由于水域的标高往往低于地平面的标高,污染物总是从高处往低处流动。由此决定了水体是最容易受到污染的一个生态系统。 (一)造成水体混浊不清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景观水体主要是受氮磷的污染,造成水质富营养化,使得水体浑浊不清,透明度低,发绿、发黑甚至发臭。景观水体对水质的要求最重要指标是水体透明度。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工作计划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工作计划 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2015年是实施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关键之年,也是水利改革发展不断深入、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加快转变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上级部署,科学谋划,积极推进,确保取得阶段性效果。 一、工作思路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水资源的科学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通过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遏止局部水生态系统失衡趋势,通过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创建水生态系统规范管理体系,打造“碧水蓝天、魅力”,优化发展环境,切实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重点 (一)有效控制地下水开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按照“优先使用再生水,充分利用地表水,有效保护地下水”的原则,按区域、分步骤,科学关闭自备井,在2012年已关闭10眼的基础上,今年再关闭8眼自备井,实现全部关闭。并对全县地热井规范管理,切实控制地下水开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合理利用地上水,发挥水资源的最大效益 突出抓好四项工程建设: 1、地表水厂及管网体系建设工程。充分利用南水北调工程的有利时机,投资9644万元建设一座日供水能力为2万立方日的地表水厂及配套管

网,该工程已完成初步设计,正在进行立项等前期准备工作,预计今年5月份可以开工建设,2014年底投入使用,实现水资源的最优配置,减少地下水的开采,切实增强公共供水能力。 2、环城水系引黄供水工程。投资1500余万元,新建扬水站2座,节制闸10座,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2015年可投入使用。年引黄河水800余万立方米,可有效补充地下水,减少地下水的农田灌溉。 3、渠道治理工程。自2015年开始,利用2-3年时间,投资1800万元对西清临干渠等主干渠进行治理,提高渠道利用系数。 4、尖冢灌区改造工程。尖冢灌区是卫运河流域最大的灌区,灌区面积45万亩,由于建设时间早,设备老化,计划投资1600万元,进行设备维修改造和闸涵建设,工程实施后灌区内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5,进一步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节约地下淡水资源。 (三)发展节水型农业,创造水利工程的整体效益 从水生态承载力出发,积极调整产业机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以良好的生态环境,谋求更持续的经济发展。2015-2015年每年投资2000万元实施现代农业粮食产业项目,2015年实施老官寨镇21个村的节水改造,铺设地下管道347.9千米,利用现有的机井发展管灌面积3.78万亩,有效地减少地下水开采。 (四)建设生态环境工程,创建美丽和谐 2015年,我县利用引黄工程在县城新区建设的北湖、玉河两处大型的水生态公园将开始蓄水开放,切实改善县城生态环境;同时建设的“环城水系”工程,可使县城东西南北四条渠道24公里常年蓄水100万方,环城水

河水水体生态修复及景观设计方案

河水生态修复及景观工程 设 计 方 案 宁波市清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二零一二年四月

目录 一、项目概述 (1) 1.基本情况 (1) 2. 水体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 (2) 3.甲方要求 (2) 二、设计原则 (3) 三.设计概要 (3) 四.设计目标 (4) 1、总体目标 (4) 2、水生植被修复目标 (5) 3、水面景观目标 (6) 五、施工流程和单元说明 (7) 1、施工流程图 (7) 2、单元技术说明 (8) 3、生态修复景观平面布置图 (12) 六、工程概算 (13) 1、水生植物清单 (13) 2、浮岛(含水生植物、器材)费用列表 (13) 3、微生物、载体、药剂费用列表 (13) 4、投资预算表 (14) 七、承诺 (14) 工程效果参考图(附) (15)

水体生态修复及景观工程设计方案 一、项目概述 1.基本情况: 现企业厂区内有环厂房内河河水富营养化,造成水体污染,环厂内河治理段总长约2500米,水面宽度10-15米,治理段总面积约达30000多平方米。水体透明度差,高温季节水面经常爆发蓝藻水华,且水质易发绿发臭。经我公司现场取水样检测,水质数据如下:COD:100mg/L; BOD:15mg/L; PH:7.3 氨氮:5mg/L; 总磷:17mg/L; 2.水体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 2.1、内源污染影响:工程水域长期受雨、污水及死亡藻类沉积影响,故有较多的有机污染物和化学物在河床底部淤积,通过与上覆水体的反复交换,不断向上释放高浓度污染,成为对水域污染贡献率较大的内源性污染源。而且平时河道水体基本不流动、交换量小,自净能力丧失。 2.2、面污染源进入:河道的雨水汇集区域面积较大,而河道护坡设计单纯考虑了水利防洪的需要,忽略了水陆交界的生态性,造成了沿河地面污染随雨水地表径流未经湿地、生态驳岸的阻拦和缓冲直泻入河。

景观水体生态修复介绍

如今全球面临水资源匮乏的问题,直接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全球性和区域性水环境问题不断加剧,这就需要进行水体和生态的健康修复,才能进一步缓解这一危机。 一直致力于水体的修复工作,因此也有了一定的治理方法技术,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一、景观水水质恶化的原因: (1)生活或工业污水排放,是水质破坏的主要原因。(2)在水体附近,农田和绿地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农药等,通过雨水汇集流入水体。(3)鱼类以及水生动物养殖,加速兰绿藻的生长,使湖底呈厌氧状态,反过来又会使鱼类因缺氧而死亡,腐烂的水生动物分解,使水体处于恶性循环状态。(4)蓝绿藻的入侵和泛滥,也是水质恶化的最重要的成因。这种藻类繁殖速度极快,而且繁殖生长要消耗大量的溶解氧,这样将会影响到各种水生动植物的正常生长,严重时,还会造成水生动植物因缺氧而死亡。(4)在人工水面设计上,水体缺乏流动,各种污染物将会沉积在死角处,并渐次污染整个水体。 二、主要防治方法我们在防治上,通常在水体的边岸设计排水沟,以防止绿化污水流入水题;.定期打捞漂浮杂物和底泥疏浚,应加强对水体周边污水的管理及监督,防止生活污水或工业污水流入。目前,常用景观水的治理方法有以下几种:1.引水换水方式,2.循环过滤方式,3.投加化学药剂,4.生态修复技术

三、常用的生态技术措施: 设置防护林带阻截有机物对水体的直接侵入。 在水岸滩头,广种水生植物和湿地植物,这是修复水生态系统的一项重要手段,有些中、小城市甚至已经采用人工湿地技术来处理城市的生活污水。同时,湿地也是水景观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回归自然的一种象征。 在水体中投放鱼类,协调食草性、食杂性、食肉性之间的关系,而投放螺蚌等底栖动物,则成为名副其实的水底清道夫。水生动植物,和谐共生,在水底演绎了另外一个精彩世界,在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就是通过人工措施,构筑水体中产生者—消费者—还原者的生物链,并积极地、经常不断地进行必要的干预,促使其达到平衡,进而使水体恢复自身的净化功能。。 以上内容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如有这方面的需求,可以咨询一下南京蓝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东江源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

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自然地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地理位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地形地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3水文气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4土壤...........................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5植被...........................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6矿产资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社会经济..........................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发展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水资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 开发利用状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水功能区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水生态系统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生态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2水生态系统调查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水资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河道生态需水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水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技术的分析

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技术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9-04-30T11:33:28.170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2期作者:张宏伟 [导读] 应该与区域实际情况相结合,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来对保护与修复工作进行切实有效的开展,从而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得以保证。 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水务局贵州平塘 558300 摘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指向县(市)以下(不含县城城区)的乡镇、村庄、学校、农场、林场等居民区及分散住户供水的工程。主要满足农村居民日常生活用水需要;又称农村供水工程或村镇供水工程,包括集中式供水工程和分散式供水工程两类。农村饮水安全是指农村居民能及时取得足量够用的生活饮用水,且长期饮用不影响人身健康。农村饮水安全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是实现农村人口特别是贫困人口“饮水不愁”目标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脱贫武汉中科瑞华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得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渐严重,所以,国家相关部门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现阶段,在我国,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尚处在初步发展的阶段,所以,必须要坚持正确的保护与修复方向,对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采用,实现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在本文中,我们主要基于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方向,对其具体的技术措施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技术 引言 在人们生产生活中,水资源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战略性的资源,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公益性和不可替代性。如今,我国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持续提升,污染物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生态水被社会用水挤占的现象越来越多,因此,水生态系统开始逐渐面临着严峻挑战。与此同时,伴随着大众环保意识的提升,生态保护以及宜居环境的需求开始逐渐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水生态系统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水生态文明正在初步形成,了解我国水生态系统正在面临的现状和问题,并对其保护与修复的技术措施进行研究与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1.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方向 我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方向主要以水环境恶化、水生态脆弱、水资源紧缺等为主,将实现江河湖泊水系完整、文化传承、生态多样、水质良好为目标,在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到城市、区域、流域、国家等多个方面,并逐渐构建保障有力、管理完善、功能完备、空间均衡的水生态系统安全格局。通过合理调配水资源,就能够在重点的水工程有效应用,从而使基本的生态环境需水得以切实满足。如此一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水域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以遏制,实施河湖连通、水资源配置、跨流域调水、节水治污等生态修复工程,改善水体的流动性,进一步增强和恢复水体的自我调节功能。在初步修复已经受损的水生态后,对生态、生产以及生活用水进行合理调配,建立健全的用水保障制度,确保能够能够发挥出正常的生态功能。逐渐将传统的水利工程、注重水质改善、行政推动水生态系统保护工作、局部水生态治理转变成生态友好型水利工程、注重水生态系统治理修复、理念和标准制约,以此实现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工作水平的提升。 2.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主要措施 2.1完善水生态文明体系,实施水生态的红线管理 快速建立完整的水生态文明体系,规划、引导及约束利用、开发水生态和谁资源的各种行为;控制建设项目占领自然岸线,城市规划要保留一定面积的水域;结合我国的功能区划和生态区划,了解水生态的空间分区,划出湖泊、河流的保护管理范围,以及划出生态环境的脆弱区域;限制用水量,逐步开始恢复被占领河流的生态环境用水及过度开发的地下水。 2.2加强流域协调管理,实施山水湖田的综合治理 为了能够实现水生态及水量和水质能够规划统一,需要对科学合理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方案进行制定,并对流域内水资源的保护工作进行加强。促进流域的综合治理,改善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的协调机制,实施国家重要的湖泊江河划分,创建防污治污的体制。完善健全水生态的补偿机制,调节经济利益和生态环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施水体治理,创新江河湖泊额管理模式。 2.3建设友好生态水工程体制,发挥水工程的生态保护和修复作用 为了让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更加标准规范,要协调生态保护和建设水工程之间的关系,加强水工程的建设实施、操作调度、规划设计等多个环节的生态保护。提倡小影响、仿大自然的水利工程建设,河流工程的布局应该保持天然性,保持浅滩、河湾、湿地等多种栖息地。闸坝和水库的生态运行将满足河流的生态用水量。为了建设农村的沟渠河塘治理,可以采用河渠连接、清淤疏浚等策略来实现生态河塘,打造一个河岸清澈秀丽的美丽乡村。 2.4建立生态水网的体系,实现河道湖水系统的连通性 实施河道湖水连通是提升水利工程保障能力、优化水资源、推进水生态建设文明的一项有效策略。坚持天然连通性和人工连通互相结合,依托天然河湖水系统以及大中型的蓄水工程,重点建设流域生态水网系统,加快河道湖泊的连通建设,增强河流与湖泊的连通性,提高河流和湖泊水环境的容量,复原其河流湖泊的生态系统。东部地区要尽量加快骨干建设,保持河网通畅,领先建立现代水网系统。东北地区要加快连接工程建设,同时要重视开源节流,加快湖泊和湿地水源的扩增。中部地区要积极开展清淤疏浚,建立人工通道,加强江河湖泊的连通性。在西部地区应科学论证和合理建设水源工程以及水系统的连接。 在对水生态文明城市进行建设的基础之上,对人与水环境和谐共处的生态保护模式进行建立,促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构建水清、河畅、景美的人类生活用水和谐生活空间,以此为引导探索水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流域和区域水生态的提高及完善。加快海绵城市的建设,运用“渗、蓄、排、用、净”等策略,根据当地条件,合理安排水的滞流、收集和利用等。增加凹形绿地、草种沟、人工湿地、透水性路面及砂石地面和天然地基,以及城市的可渗透空间,如停车场和广场,确保充足的空间用于洪水蓄滞。

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论

据,分析内蒙古段水资源现状:磴口(二)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63.2亿m3,1962~1981年平均径流量为304.5亿m3,1990~1999年,平均径流量为221.1亿m3,2000~2014年,平均径流量为216.5亿m3;磴口(二)站多年平均含沙量为3.34m3/kg,1990~1999年,平均含沙量为4.34m3/kg,2000~2014年,平均含沙量为2.36m3/kg,入库水量、沙量呈减少趋势,尤其是2014年上游海渤湾枢纽工程的投入运行,含沙量锐减,2014年磴口(二)站年平均含沙量为 0.337m3/kg。 2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生态环境现状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位于黄河上游冲积平原段,地处西北干旱寒冷地区,该河段所经区域大部分为荒漠和半荒漠,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其间基本无支流汇入,对黄河水资源依赖性较强,入境水资源量的变化直接影响该区域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进步。黄河主流摆动不定,形成大面积河滩区,属于平原弯曲型河道,在汛期和凌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洪水和冰凌灾害。该河段内有以“万里黄河第一闸”著称的三盛公水利枢纽工

程,历年来为河套灌区、鄂尔多斯灌区及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水资源条件,在灌溉、防洪、发电及工业供水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上游河段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有刘家峡、青铜峡及海渤湾水利枢纽,而该区域几乎没有地表径流,也无支流汇入,因此,入境黄河水成为该地区经济、生态、文化的重要保障。随着黄河流域工农业用水的逐年增加,近年来,各水文监测断面的年径流量普遍呈现出衰减的趋势,因此,水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关系到沿黄两岸人民的人健康生活和安居乐业,是该地区生存与发展的命脉。 3水生态环境的修复 3.1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改善沿河生态环境 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就是:通过发挥工程功能、协调人与水之间关系,洪水时消减水量、缺水时补充水量,大沙时排沙、小沙时蓄水;通过生物措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及水生物涵养能力,达到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水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即在水量控制的基础上进行水质优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二者相辅相成,以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力,以点带面,改善全流域水生态环境。 3.2加大力度治理水环境污染,为水生态修复提供条件 该区域内,存在的污染源主要是生活污水、灌溉退水中的残留物及工业废水。因此,应对灌溉退水、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防治水污染。除此之外,该区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应大力开展种草植树,采取坡面种草、沙漠区植树等绿化措施,进行封沙固土,增加植被覆盖率,阻止风沙对地面的侵

景观水体生态修复公司-南京蓝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景观水体在现代化大都市建设和整体布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城市人居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美学价值、文化功能和经济意义。 我们主要以生态治理为宗旨,运用生物措施,以微生物为先锋,水生动植物为辅进行景观水体修复。经过多年研究,针对不同污染水体我们从环境中筛选出了几种净水效果较好的微生物菌株。通过多年的治理经验我们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景观水体治理体系,能依据不同的水体类型以生态治理为中心,灵活的调整辅助措施进行治理。其次,人工湿地作为生态治理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目前我所可承揽湿地的设计、施工和水质监测等业务。 为了进一步的优化技术,我们的研究范围目前已扩展到了城市河道的改造和水体生态修复、农村生活污水的湿地处理、养殖废水污染的治理等方面。 景观水体特性 景观水体包括城区范围内的天然湖泊、河道以及公共场所(公园、生活小区、娱乐场所等)的人造湖泊、观赏水池、景观河道等。由于景观水体大部分为封闭

水体,流动性差,水体自净能力低,加之缺乏管理,很容易成为生活污水、雨水及垃圾的受纳体,致使水中悬浮物增多,浊度增大,水体变黑变臭,在温度较高时,富含氮、磷等营养元素的水体就会滋生藻类,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工艺简介 水体修复技术以微生物为前期技术核心,通过施用从环境中筛选出的有益微生物菌群来降解水体中的污染物,并辅以其它生物修复措施和景观造景技术来恢复水体生态系统,以达到对污染水体的治理的目的。 服务项目 ◆公园、小区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咨询、防治及其生态修复。 ◆湖泊、河道水体生态维护和治理 ◆水体景观改造咨询与设计。 ◆人工湿地设计、运行咨询与动态监测。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工作评估指标体系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工作评估指标体系(讨论稿) 页面功能【字体:大中小】【推荐】【打印】【关闭】 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 (2006年5月) 1、目的 建立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评估指标体系的目的是通过评估指标,衡量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的进展情况,评价各种措施的实施效果,确保生态修复工作达到预期的目标。 评估和监测是紧密关联的,监测是基础。没有生态修复工作的监测,评估就无法进行。因此,在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作中,一定要重视监测工作。 2、原则 (1)因地制宜:不同的水生态系统,其生态特征不同,问题的性质、修复的难易程度差异也很大。评估指标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适用参数。 (2)紧密结合监测:评估是根据监测数据进行的,因此,要紧密结合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作过程中的监测工作成果,开展评估。对于难以监测的参数不应列为主要评估项目。 (3)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评估工作牵涉到很多方面的内容,有很多评估属于定性判定的,另外的一些评估可以用定量的指标进行。因此,评估指标要定性和定量指标相结合。 (4)动态原则:评估工作应从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的规划阶段开始,一直延续到修复工程建设完毕后的一段运行期。由于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涉及到的影响因素复杂,在实

施过程中,可能随时会出现新的情况和问题,因此,评估工作应按照动态全程的方式开展,由独立的评估组来完成。 (5)以推动工作为主的原则:评估工作是为了推动修复工作的顺利开展,评估意见要及时反映到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实施工作中,及时调整工程的进度和内容。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计划。 3、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从上个世纪的90年代开始重视生态修复工作。在大量生态学研究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可以实际操作的规范成果。 以美国为例, 1998年,美国环境保护局出版了河流廊道生态修复手册,2001年进行了修订和调整。该手册由美国环境保护局牵头,有15个联邦机构和科学研究单位的数百名跨学科专家参加,组成工作组,进行手册的编写。 该手册从河流生态基本理论知识、河流的物理、化学、生态过程和功能、河流干扰因素分析为基础,对修复规划的组织,目标和方案选择,修复方案设计和实施,监测、评估和调整,以及修复工作的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论述。 从评估方面来说,美国生态修复强调了动态评估、全过程适应性管理的重要性,要求和监测紧密结合,重视对方案实施的生态效果的定量评估,并为此设立了指标和标准。 加拿大的生态修复手册(草稿)中也强调监测(Monitoring)、评估(Evaluation)和报告(Reporting)制度。 从国内外对比可以发现如下几个特点: (1)生态修复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人们的客观要求。美国和加拿大以及澳大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水生态修复)

铜陵市双木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芜湖县陶辛镇人民政府 芜湖县陶辛镇千年古水系综合治理-沙墩村水生态修复与整治项目 施工组织设计 铜陵市双木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一部分编制依据 第二部分工程概述 第一节工程概括 第二节设计概括 第三节气象水文 第三部分施工部署 第四部分主要分项施工方案 第一节施工放线的施工方案 第二节土方工程施工方案 第三节荷花池施工方案 第四节绿化工程施工方案 第五节道路施工方案 第六节建筑、构筑物施工方案 第七节广场工程施工方案 第七节季节施工方案 第八节养护管理期施工方案 第九节雨、夜施工及农忙保勤措施 第五部分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及组织管理保障措施第一节质量目标 第三节质量保证体系 第四节质量保证措施 第六部分施工总体进度的计划以及管理保障措施 第一节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第二节工期保证措施 第七部分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第一节安全防护措施 第二节文明施工措施 第三节环境保护措施 第四节临时用电安全措施 第五节保护道路、管线的措施 第六节文物保护措施 第七节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措施 第八节扬尘治理措施

第八部分主要施工材料准备预案 第一节主要施工材料进场计划 第二节机械设备管理措施 第九部分临建搭设预案 第一节施工平面布置 第十部分与各参建单位配合和协调 第一节与设计、监理单位配合与协调 第二节与业主配合与协调 第十一部分附表

第一部分、编制依据 1、芜湖县陶辛镇千年古水系综合治理-沙墩村水生态修复与整治工程施工图纸 2、招投标文件, 3、现行法律法规, 4、施工合同 在编制过程中,我们立足于施工的专业化、机械化、标准化,重点工程重点安排,做到方案切实可行、经济合理,满足于高标准建设的需要。 第二部分、工程概述 第一节工程概况 建设单位:芜湖县陶辛镇人民政府 设计单位:芜湖市宏宇工程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监理单位:青岛华鹏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铜陵市双木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本工程为芜湖县陶辛镇千年古水系综合治理-沙墩村水生态修复与整治项 目工程,位于芜湖县陶辛镇南,为香湖岛一期、二期工程的延续,占地约164亩。主要内容为道路工程、荷花池工程、广场工程、绿化工程、建筑及构筑工程、旅游公厕工程。 第二节设计概况 1、道路工程: 景观主干道1380.5m,宽2.5m;休闲步道2604.0m,宽1.3m;坡度1.5%。道路铺砖铺法:素土夯实 100厚碎石垫层 100厚C15砼 20厚水泥砂浆结合层 50厚广场砖(面包砖)面层 2、荷花池工程: 挖方29350.7m3;荷花池壁3087.9m长护坡。 3、广场工程: 广场工程包含中心广场台阶工程、铺砖工程、荷花女雕塑(由甲方确定)。广场砖型由甲方确定,砖厚30mm。广场做法:素土夯实 150厚块石垫层 30厚细石找平层 C20砼现浇台阶广场砖

谈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谈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9-07-26T15:00:00.2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作者:肖孟富 [导读] 摘要:人均水资源的逐渐减少,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破坏了水生态的平衡,导致水体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 广州市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510600 摘要:人均水资源的逐渐减少,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破坏了水生态的平衡,导致水体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本文从水生态修复概念入手,介绍了水生物基础修复技术,然后分析了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要点,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水生态修复技术;河道治理;应用;研究 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和壮大,但是对河道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景观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导致水体出现恶臭及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蓝藻水华泛滥等现象。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能够较好地处理这些问题,而且不需要耗费能源,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低,因此该项技术已经成为河道整治的新措施。 1.水生态修复概念 完整的水生态系统需要具备水生植物群落以及水生动物,同时,还要有数目巨大的微生物以及原生动物等。而水生态修复技术这是运用栽培植物和培养微生物的方法来进行转化水中的污染物,或者进行转移降解等方法,来改善水生物的生存环境,以此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这种技术在目前也是国际上常用的用于治理水体污染的其中一个方法,水生态修复技术不仅具有治污效果好造价低,而且运行成本也低的优点。根据大量实践和研究表明,对河道水体的治理,就一定要从污染源开始进行控制,与此同时,将水生态修复技术与之相结合,从而达到根本上进行治理,恢复水体生态。 2.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内容 水生态修复系统是在河流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的当今,生态治水新理念的提倡而应运而生。水生态修复技术注重对自然生态和自然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是目前治理河道水生态的关键技术。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称为生态系统,完整的水生态系统包括水生植物群落和鱼、虾、螺、贝类、大型浮游动物等水生动物,以及种类和数量众多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等。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具体内容是指利用培育的植物或培养、接种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和降解,净化水质,改善、修复水生物生存环境。作为目前来讲国际上常用的水体污染治理办法之一,水生态修复技术具有治污效果好、工程造价相对较低、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实践生活表明,对河流水环境的治理,必须采取污染源控制和水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方法,实施“截污治污、恢复生态”。 3.水生态修复主要技术类型 3.1生物处理技术 水生态修复技术中生物处理技术主要有厌氧处理、好氧处理以及厌氧-好痒组合处理三种。其运用人工培养的适用于分解污染物的一些微生物。运用控制这些微生物的品种、数量以及生长环境等,并结合人工曝气等措施,来加快并稳定诸如COD、氨氮以及有机氮等污染物的处理。生物处理技术依照河道水体的流域面积、水流以及污染程度等因素予以具体制定,现在主要为原位生物修复技术,运用于污染较为严重河道的水质净化。 3.2修建生态岸坡 水生态修复技术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对受到污染的水体生物环境进行合理的修复,重新建立完整的水生态系统生物平衡体系,使其可以按照自然发展规律完成生态食物链的重建。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自身的环保理念也随之改变。人们的环境保护理念已经逐步的由传统的防洪、排涝向安全、生态的水环境观念转变。生态型岸坡的修建,不仅改变了传统河坡直立的结构形式,同时随着岸边植物种植数量的不断增加,利用植物发达的根系实现土壤固结的目的,不仅有助于岸坡稳定性的全面提升,降低了岸坡被雨水冲刷现象发生的几率,而且岸边种植的大量的植物,也发挥出其在水生物保护方面的作用,为水生物营造了良好的栖息城所,加快了水体生态系统恢复的速率。 3.3生物修复 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是指运用水生动植物、微生物等转化、分解、吸收水中污染物,从而达到水生态修复、水环境优化的效果。生态修复技术不仅能是单一动植物与微生物的修复,还可为不同动植物与微生物一同构成的水生态系统来开展水生态修复。在河道生态修复中动植物与微生物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是其都在水体净化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4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的重要作用,通过物理、化学、生物三重作用实现水体净化工作。人工湿地的修建可以维持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调节地表径流,通过重建较为完整的水生态系统对污染水体进行净化。人工湿地不仅能够美化当地环境、构造景观,更能调节气温及空气湿度,对局部气候有效进行调节。 4.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要点 4.1合理配置植物种类 将植物的种类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选择适合该河道的植物种类对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植物对土质的适应性和选择性不同,这就要求在选择植物护岸时,就必须按照河道不同的水位来进行,并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来开展。 4.2建设多样性河流 通过恢复河流横、纵向连通来实现建设河流的多样性,河流形态多样可以有效减少岸坡和河床材料硬质化。进行河流横向的连通,是为了恢复和维持河流蜿蜒、曲折、多变的形态;进行纵向的连续性,即将河流建设成有护坡地基主河槽的复合断面状态。如果是在用护岸的地段,就需要采用透水岸坡防护结构,与此同时,科学的运用植物护坡和天然材料,像木桩、水葱、芦荟、柳树和乱石等,以此避免河流护岸硬质化。 4.3布置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是比较常见的人造景观,有些湿地是在现有河道形态基础上进行开凿和布置人工湿地;也有部分人工湿地经由人工开凿,完全由人工来重现湿地景观。人工湿地作为水生态净化系统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恢复河道的水生动植物系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因此,通

水生态修复的12个方法

水生态修复的12条方法 水生态修复是一项理论复杂、因素众多、操作困难的工作,既要因地制宜,又要符合科学,更要讲究实效。按照水生态系统的理论,结合上海河道、湖泊过去情况的分析,根据现在的实际状况和上海地区的实践经验,对修复水生态系统,创造水边和水中生物多样性环境,提出12条操作性措施。 两岸造树林河岸上应尽可能留出空间,种植树冠较大的树木,逐步形成林带,地面则栽上草坪,贴岸的树冠还可以伸向河道上空。其作用之一,可以增强生态功能,大树扎在土壤时深而密的根须与草坪形成一个土壤生物体系。其作用之二,可以发挥景观作用,岸边的林带草坪,与河道组合,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一地区的温度、湿度与舒适度,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河坡植草坪(或灌木)传统的做法往往忽视生态,把河坡搞成直立式,或用块石和水泥板覆盖河坡并勾缝,其实,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破坏了生物的生长环境。从修复水生态系统出发,有条件的河坡都应植上草坪或灌木。护坡上的草坪和灌木所起的作用很大:一是草坪和灌木与土壤形成的土壤生物体系,同样可以像两岸的树林与草坪一样,起到减少有机物对河道、湖泊的冲击和营养化程度的作用,有些灌木的根须还能够直接伸到水体中吸收水中的营养成分;二是河坡是水域向陆域的自然过渡带,草坪和灌木与土壤的结合,改善了温度、湿度,提供了食物;三是在稳定边坡,防止水土流失的同时,改变了护坡硬、直、光的形象,给人们以绿色、柔和、多彩的享受。 墙上攀绿藤城市化地区的部分河道,由于整个地区水面积的严重不足,为了确保水安全,提高河道汛期的蓄水量,不得已加高加固了防汛墙。弥补的办法是,在墙的陆域一侧种植绿色的爬藤植物,从下爬到上,到了顶以后从上爬到下,一直到水面;有条件的地区,在防汛墙的两面墙上,可依墙分层而建一些条式和点式的花坛,种上灌木或花草;硬质结构的直立或斜坡式护坡,宜种植一些垂枝灌木。 水边栽植物水边是水生态系统里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尽可能构建挺水植物多样性的环境。在种植方法上,一般可以直接栽在河边的滩地上、斜坡上,也可栽在盆、缸及竹木框之类的容器做成的定床上;直立式防汛墙的下面,在不影响河道断面的基础上,利用河底淤泥在墙边构筑一定宽度,并有斜坡的湿地带,创造挺水植物生长的条件。 水流多样化新的河道治理理念,要求在基本满足行洪需求的基础上,宜宽宽、宜弯则弯、宜深则深、宜浅则浅,形成河道的多形态,水流的多样性。其作用有两条:一是水流的多样性,能够满足不同生物在不同阶段对水流的需要;二是河道的多形态、水流的多样性本身是水系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水中建湿地河流、湖泊中的湿地,是修复水生态系统的一项重要手段,也可以称土壤生物工程,国内外有些中、小城市甚至用来处理城市的生活污水。河道与湖泊的治理中,在基本不影响行洪和槽蓄功能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保留和建设一些湿地,一切都要因地制宜。另外,湿地也是水景观中不可多得的重要一笔,它充满了野趣、野味和自然气息,是人们回归自然的一种象征。

水生植物与水体生态修复修订稿

水生植物与水体生态修 复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水生植物与水体生态修复--------吴振斌 第一章水生植物概述 水生植物的概念 为一生态学范畴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水生植物生活于水环境中,形成了一系列对于水环境的典型适应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形态结构及其功能上。 生活型:指植物长期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下形成的一种形态上的适应类型,也是各种植物对其生态条件的综合作用在外貌上的具体反映。 挺水植物:根生泥中,下部或基部在水中,茎、叶等光合作用部分暴露在空气中。该类群植物处于水陆过渡地带,因而叶表现出具有同陆生植物相似的结构,具有表皮毛、角质层、气孔等。 浮叶植物:植株扎根基底,光合作用部分仅叶漂浮于水面。 漂浮植物:与浮叶植物相比,整个植物体悬浮于水面,根沉水中,但不接触基底。也有浮水叶与沉水叶之分。 沉水植物:大部分生活周期内营养体全部沉没水中,植株扎根基底。 由于完全沉水,该类群植物适应水环境的特性更为典型,叶面上的气孔已丧失功能或没有气孔;通气组织特别发达;叶绿体大而多,主要分布于植物体表面;。。。 在同一水体中,各生活型的水生植物分布呈一定规律,自沿岸带向深水区呈连续分布态,依次为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 水生植被的功能:首先,作为初级生产者,为各类水生动物直接或间接提供食物基础,进而形成复杂的食物链,为最终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提供了必要条件; 其次,调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如通过其矿物质营养代谢实现物质循环;可有效增加空间生态位,形成更多样你给的小生境;能影响并稳定水体理化指标,如通过光合作用放氧提高水体中溶氧浓度和氧化还原电位;通过呼吸作用利用二氧化碳改变水体pH和无机碳的形态和含量等; 再次,大型水生植物通过与浮游植物竞争营养物质和生长空间,以及形成遮光效应和分泌克藻物质,可以很好地抑制藻类的过量繁殖,减少水华的暴发,维持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健康的水环境;还具有各种物理、化学效应,如固化底泥、提高其氧化性、附着和吸收有害物质,通过吸附和过滤作用,降低生物性和非生物性悬浮物,增加透明度,净化水质;水体中植物的生存,可减少水动力,降低水体扰动所带来的底泥营养盐向水体释放; 最后,具有景观美化效应等。 第二章主要生态因子对水生植物的影响 光照强度 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是植物需光特性的两个主要指标。 真光层深度是指在水柱中支持净初级生产力的部分,其底部为临界深度,即水柱的日净初级生产力为0值的深度,也就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达到平衡的深度,也称为补偿深度。按经验看,光补偿深度一般是水体透明度的倍,或光照

国家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工作总结精选

国家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工作总结 20××年,××生态区管理委员会成立。××生态区是因××河之水而生的一座新城,也是全国唯一的以生态命名的开发区,规划总面积129平方公里,其中集中治理区89平方公里。为改善生态环境,创建生态品牌,完善城市形态,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生态区积极响应水利部《关于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做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工作的通知》,按照“尊重自然,科学治水,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工作原则全面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工作。 一、试点工作建设历程 20××年初,《××××生态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启动。20××年《规划》经过专家征询、评审、修稿后逐级上报国家水利部。20××年4月,水利部在××主持召开《规划》评审会并顺利通过,10月水利部下发了《关于同意在××××生态区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的批复》。20××年4月,黄河委员会××教授级高工代表水利部对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进行审查并通过,7月水利部下发了《关于××××生态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批复》。20××年10月,水利部对试点工作进行了初期评估。20××年11月,水利部对试点工作进行技术预验收。20××年3月,水利部验收委员会对试点工作进行了终期验收并顺利通过。成为西北首个、全国第六个国家级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示范区。

二、试点工作意义及目标任务 用《规划》评审会上专家组的意见表述:“××河建设既是渭河综合整治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城市绿化、美化,恢复河川自然与历史风貌的系统工程,编制并实施的《××××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对××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作为国家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试点”。 《实施方案》确定的试点工作期限为5年(20××年~20××年)。主要目标任务,一是实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重点工程,加快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通过构建河湖连通水网、引水、清淤、水体修复等措施,恢复良好的水生态系统。二是开展关键技术研究。三是建立水生态系统长效管理机制和水生态系统监测评价体系。通过工程及非工程措施,努力解决××河水环境、水生态以及水景观的主要问题,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总体整治目标,展现××水生态风貌。 三、试点工作的具体做法 依据《实施方案》,试点工作主要实施了六大工程或非工程措施。 一是河道整治工程。包括浐、灞两河四岸一级生态化堤防建设与河道疏浚、亲水驳岸与植被修复、××半岛水网建设。这些工程的实施,既抵御了××河百年一遇的洪水灾害,又恢复了××河道湿地及岸坡绿化景观。 二是污水治理与中水回用工程。包括××河27处排污口截流、4个污水厂建设,两河四岸污染源治理及再生水管网铺设。以上工程的实施,使区域日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