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造景试题

植物造景试题
植物造景试题

-、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园林植物造景:或称植物景观设计,就是指利用乔木、灌木、

藤本及花卉等各种园林植物进行环境景观营造,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魅力动人的画面。

2.空间感:指由地平面、垂直面以及顶平面单独或共同组合成

的、具有实在的或暗示性的空间围合。

3.生活型:是指植物长期适应环境而形成独特的外部形态内部结

构和生态习性。

4.盖度: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5.花境:是以宿根和球根花卉为主,结合一、二年生草花和花灌

木,沿花园边界或路缘布置而成的一种园林植物景观亦可以点缀山石、器物等。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中国是世界园林植物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被西方称为

“世界园林之母”,“卉王国花”。

2.雪中四友是指:—迎春、梅花、山茶、水仙。

3.城市广场的类型:市政广场、纪念性广场、交通广场、

休闲广场、文化广场、古迹广场、宗教广场、商业广

场。

4.广场常见的植物造景形式有:规则式种植、集团式种

园林植物造景试题

植、自然式种植,广场草坪,广场花坛、花池。

5.群落的多层结构可分为3个基本层,即乔木层,灌木层,

草本及地被层。

6.色彩三原色有红,黄,蓝。色彩三要素指色相,明度,彩

度。

7.乔灌木配置的基本形式:孤植,对植,列植,丛植,

群植,林植。

8.花坛按照坛面花纹图案分为,盛花花坛,模纹花坛,

造型花坛,造景花坛。

9.行道树种植方式主要有树帯式和树池式。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不属于阳性植物的是(D)

A、杜仲

B、合欢

C、马尾松

D、苹果

2.以下不是常绿树种的是(C)

A、广玉兰

B、枇杷

C、法桐

D、桂花

3.茉莉象征意义是(D)

A、富贵

B、长寿和永年

C、和平

D、温柔亲切

4.以下属于冷季型草坪草的是(A)

A、高羊茅

B、结缕草

C、狼尾草

D、假俭草

5.中央分车带的种植形式不包括(B)

A、绿篱式

B、集团式

C、整形式

D、图案式

四、简答题(每小题9分,共27分)

1.植物的生态功能照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答:(1)净化空气:①维持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②吸收有害气体③吸滞粉尘④杀灭细菌

(2 )改善城市小气候:①调节气温②增加空气湿度

( 3)降低城市噪音

( 4)净化水质

( 5)保持水土,防灾减灾

2.高速公路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有?

答:( 1 )保证道路和行车的安全

( 2)注重生态景观的保护,景观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

( 3)考虑地域文化特点

( 4 )景观经济原则

3.城市广场植物造景设计的原则

答:( 1 )广场植物景观应与城市广场总体布局统一,使植物景观成为广场的有机组成部分。

( 2)在植物种类选择上,应与城市总体风格协调一致,并符合植物区系规律。结合城市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突出地方特色。

( 3)广场植物景观应结合广场竖向特点,具有清晰的空间层次。

( 4)协调好交通、人流等因素。避免人流穿行和场址上的原有大树应加强保护。保留原有大树有利于广场景观的形成,有利于体现对自然、历史的尊重。践踏绿地,在有大量人流经过的地方不布

置植物景观,必要时设置栏杆,禁止行人穿过。

(5)广场植物景观应结合广场类型,并于广场内各功能区的特点一致,更好地配合和加强该区功能的实现。

(6 )协调好植物配置与地下和地上管线和其他要素的关系。

(7)—般选用大规格苗木

五、论述题(13分)

谈谈道路绿地断面的布置形式

答:道路绿地的布置形式有:一板两带式、两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等断面形式。

1.一板二带式一即1条车行道,2条绿带

2.二板三带式一即分成单向行驶的2条车行道和2条

行道树中间以1条绿化带分隔开

3.三板四带一用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3块,中间

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连同车道两侧的行道树

共为4条绿带,故称为三板四带式

Qni

l

12.0m i

BO. 0 m

3

T

t

ff

25.0- 27. Om

西

4.四板五带式一利用3条分隔带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测试题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测试题 一、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1、花语中松、竹、梅为岁寒三友;梅、兰、竹、松喻四君子;玉兰、海棠、牡丹、桂花示 玉棠富贵。 (a ) A 正确 B 错误 2、叶色多样性的原因是只要色素决定的。(b ) A 正确 B 错误 3、形态是植物形状、外形轮廓、体量、质地、结构等特征的综合体现。(a ) A 正确 B 错误 4、园林植物分割空间的特点是具虚实对比变化,方式灵活,分而不隔,隔而不死,自然活 泼。(a ) A 正确 B 错误 5、三基点是最底点,最高点,最进点。(b ) A 正确 B 错误 6、园林树木的观赏期比草本花卉的观赏期长。(a ) A 正确 B 错误 7、植物群落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出现空间更替现象就称为垂直分布。(a ) A 正确

B 错误 8、种群数量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和起始数量。( b) A 正确 B 错误 9、园林植物对植的形式有两株对植和多株对植。 (a ) A 正确 B 错误 10、落形成期是指自种子或根、茎等繁殖体开始萌发至开花前的时期。 ( a) A 正确 B 错误 二、多选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1、花色三大主色的是(abd )。 A 红色 B 黄色 C 绿色 D 白色 2、花的花相包括 (abc ) A 外生花相 B 内生花相 C 均匀花相 D 线条花相 3、园林植物的色彩观赏效应有( ) A 轻重感 B 动静感 C 空间感 D 立体感

4、花坛的类型有 (abc ) A 独立花坛 B 模纹花坛 C 混合花坛 D 带状花坛 5、根据植物的稳定性将植物群落分为(abcd ) A 稳定性 B 不稳定性 C 半稳定性 D 全稳定性 三、填空(共20分,每空1分) 1、影响园林树木纬度分布与经度分布的主导因子分别为(热量)和(水分)。 2、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规划中的重点树种通常是指(骨干树)和(基调树种)。 3、列举3种你熟悉的色彩为红色的秋色叶园林树(枫香、黄栌、火炬树) 4、被称为世界5大公园树种的是(金钱松)(日本金松)(巨杉)南洋衫和雪松。 5、群落所具有的色彩形象称为(色相) 6、园林树木主要通过(防尘)(阻尘)(降尘)等方式来减轻环境中的粉尘污染。 7、举例说出3种外生花相的植植物(紫薇)(栾树)(蓝花楹)。 8、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通常遵循(慢--快--慢)的节奏,其生长曲线呈(S)型。 9、树木的整体形态构造,依枝、干的生长方式可大致分为单干直立型,多干丛生型(腾蔓) 四、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2分) 1、植物造景:城市园林绿地中应用的园林植物,以其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以及园林学特性为基础,依据一定的科学规律和艺术法则,组合建造各种类型的人工植物群落或景点,以实现特定的生态、美化效果与实用功能价值的技艺。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试题及答案要点 精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试题及答案要点 一、填空(50题): 1、园林植物是园林中作观赏、组织、分隔空间、装饰、庇荫、防护、覆盖地面等用途的()。(木本或草本植物) 2、()主要展示植物的个体美或群体美,经过对植物的利用、整理、修饰、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创造与周围环境相适宜、协调的景观。(植物造景) 3、()凡适合各种风景名胜区、休疗养胜地和各类园林绿地应用的木本植物。(园林树木) 4、()指具有观赏价值的地被、花灌木和草本植物。(花卉) 5、园林树木分为乔木类、()和藤本类。(灌木类) 6、花卉分为露地花卉和()。(温室花卉) 7、园林植物的防护作用主要表现在()、防风固沙两方面。(保持水土) 8、疏林结构和通风结构的防护距离比()的较大。(紧密结构) 9、园林中没有()就不能称为真正的园林。(园林植物) 10、园林植物的生产功能是指大多数的园林植物均具有生产物质财富,创造()的作用。(经济价值) 11、人们欣赏植物大多以外部的形态、姿色为主,尤以()为最多见。(观赏)

12、古典园林取裁植物景观的手法有按诗歌、画理、生长习性和()等。(色、香、姿) 13、古典园林中植物与景观配置的种类有:()、建筑与植物。(山体与植物) 14、我国古典园林是为()服务的。(少数人) 15、园林植物造景的原则有主题性原则、()、艺术、生态、文化和经济原则。(美学原则) 16、园林中的色彩多以()为基调。(绿色) 17、植物造景中色彩有三原色为:();三补色为:橙、绿、紫。(红、黄、蓝) 18、植物配置时要适地适树,则树种选择时最宜选择()。(乡土树种) 19、植物美化配置中,()是构景的基本因素。圆柱形有杜松、圆锥形有圆柏,垂枝形有垂柳、垂榆,龙枝形有龙爪槐、龙爪柳等。(树形) 20、叶的观赏性主要表现在叶的大小、形状、质地和()四个方面。(色彩) 21、()的植物有:桃、杏、梅、月季、石榴等。(红色花系) 22、()的植物有:连翘、黄刺玫、黄蔷薇等。(黄色花系) 23、()的植物有:紫丁香、木兰、醉鱼草等。(蓝色花系) 24、()的植物有:白丁香、白牡丹、女贞、玉兰等。(白色花系) 25、园林中许多国家常有“芳香园”的设置,它是利用各种()植物配植而成。(香料)

植物配置与造景试题库及答案

《植物配置与造景》试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 每题3分 ) 1、植物配置: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1分)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1分)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1分) 2、植物造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1分)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1分)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1分) 3、水生植物:是指泽生、水生并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植物。 4、湿生植物:在水分过剩环境中能够正常生长的植物。 5、旱生植物:适宜在干旱生境下生长,可耐受较长期或较严重干旱的植物 6、岩生植物:直接生长于岩石表面,或生长于覆于岩石表面的薄层土壤上的植物。抗旱性很强。 7、生态位: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所占据的时空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8、阳性植物:一般就是指喜欢阳光,不耐荫蔽的植物。(2分)这种植物在阳光充足的环境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1分) 9、阴性植物:又称阴地植物,是在较弱光照下比在强光照下生长良好的植物。 10、中性植物:对光照要求不严格的植物。 11、行道树:有规律地在道路两侧种植用以遮荫的乔木而形成的绿带,(2分)是街道绿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最普遍的形式。(1分) 12、人行道绿化带:又称步行道绿化带,是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的绿化带。 13、防护绿带:将人行道与建筑分隔开来的绿带。

14、分车绿带:在分车带上进行绿化,也称为隔离绿带 15、基础绿带:又称基础栽植,是紧靠建筑的一条较窄的绿带。: 16、借景:把园外的风景组织到园内,成为园内风景的一部分,称为借景。 17、对景:位于园林轴线及风景线端点的景物叫对景。 18、分景:就是根据视象空间表现原理,(1分)将景区(或景点)按一定的方式划分与界定,(1分)构成以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景中有情的构景处理方法。(1分) 19、障景:利用遮挡的方法将劣景屏障起来。 20、隔景:将一个大风景区分隔为大小不同的空间景区, (1分)使各空间有独立的景观,却又互不干扰, (1分)不强调自身的景观效果。(1分) 21、框景:就是把真实的自然风景用类似画框的门、窗洞、框架、或有乔木的冠环抱而成的空隙,(1分)把远景范围起来,形成类似于“画”的风景图画,(1分)这种造景方法称为框景。(1分) 22、夹景:当远景的水平方向视界很宽时,(1分)将两侧并非动人的景物用树木、土山或建筑物屏障起来,(1分)让人从配景的夹道中观赏风景,称为夹景。(1分)23、漏景:漏景是从框景发展而来。(1分)框景景色全观,漏景若隐若现,含蓄雅致。(1分)漏景可以用漏窗、漏墙、漏屏风、疏林等手法。(1分) 24、韵律:是有规律但又自由地抑扬起伏变化,(1分)从而产生富有感情色彩的律动感,(1分)产生更深的情趣和抒情意味。(1分) 25、节奏:是景物简单的反复连续出现,通过时间的运动而产生美感。 26、种植密度:单位空间种植植物的密度与稀疏程度。 27、孤植:园林中的优型树,单独栽植时,称为孤植。 28、列植:乔、灌木按一定的直线或缓弯线成排成行的栽植。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发表时间:2016-12-12T10:55:52.6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25期9月上作者:王佩喆 [导读] 摘要:在园林设计中对植物合理的搭配以及植物造景对园林绿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相关人员通过采取植物合理的搭配以及对植物进行造景不但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园林所散发的美感,还能够对环境压力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以此能够推动社会的经济效益的不断发展。身份证号码:23010419840119xxxx 摘要:在园林设计中对植物合理的搭配以及植物造景对园林绿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相关人员通过采取植物合理的搭配以及对植物进行造景不但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园林所散发的美感,还能够对环境压力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以此能够推动社会的经济效益的不断发展。对此,本篇文章主要对植物配置以及对植物进行造景的含义进行分析,并且着重提出该两种方式的重要性,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植物造景 在当代社会中,利用合理的手段来对植物做好恰当的搭配以及植物新型造景已经成为相关人员所重视的话题,由于植物搭配和植物新型造景对园林设计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能够影响园林的整体美观,因此要制定合理措施应用园林设计中。 1、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概念意义 相关人员通过将植物的生长习惯以及园林的设计标准当做参考依据,所谓植物配置,简单的说是对园林中对全部的植物采取科学的形式进行搭配,最后达到整体的效果,从而让植物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相关人员在园林设计中对植物进行造景,是在植物配置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加工,从而让园林的整体达到艺术气息的效果。同样将植物的生长习性和植物的生长环境当作植物造景的一种参考方式,然后再将石体、水源等装饰物融入其中,从而将植物的整体美观毫无保留的呈现出来。相关人员在对园林植物造景时,应当选择实用性的材料,进而完成优质的设计,并对植物进行合理的搭配,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植物的生态艺术充分的发挥出来。相关人员应当将植物搭配以及植物新型造景做好有效的结合,这样才能够体现人们对艺术追求的渴望,打造出一部别出心裁的园林效果,最终能够符合人们对生态环境所追求的园林景色。 2、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的现实意义 2.1促进良性生态环境的构建 园林设计能够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形成不同的美感来贯穿园林设计。由于园林设计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城市的繁荣做出贡献的同时,促进了城市的不断发展。让城市充满美观,减少空气污染等,都是园林设计所带来的益处。 2.2加强安全防护与深化艺术教育并重 园林中的植物不但能够维持生态平衡,倘若发生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可以很好的发挥出园林设计的功能。在园林设计中,由于植物的不同配置,还能够起到预防火灾的作用。并不仅仅有这些优点,而且园林设计还能从整体上提高美观教育,并且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加强人们对美观的追求,进而提高人们的鉴赏能力。 2.3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能够陶冶情操 相关人员在对园林进行设计时,不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精神上的享受,还能够对人们所产生的压力得到有效的缓解,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陶冶情操的环境。相关人员对植物搭配以及新型造景的过程中,能够给人们提供安逸的感受,营造出自然的感受,从而体会到大自然所带来的独特魅力。 3、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1植物配置不够合理 首先,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缺乏科学性,部分园林设计作品过于关注色彩的选择以及线条的搭配,强调园林设计的艺术美观,反而忽视了园林设计的实用性,即缺乏科学性。具体表现为:植物生存适应性考虑不周全,没有加深安全防护意识,没有明显突出地方特色。其次,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缺少生态效益,在园林造价预算中忽视了生态价值,进而产生高昂的养护费用。与此同时,园林植物存活率低,致使园林设计的现实意义没有充分实现。再次,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后期维护和保养相对得不到重视。特别是许多园林设计由于缺乏足够的后期支持费用,导致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在被损坏等现象发生时不能及时的维护保养,使得原有景观的协调性被打破。 3.2植物造景缺乏品味 植物造景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品位。但是在一些园林设计中,园林设计人员缺乏良好的品位,植物造景过于急切,直接导致了园林植物造景过于简单,缺乏时代内涵,不能与现阶段人们的审美标准和生活需求相匹配。 3.3生态理论理解不够全面、缺乏因地制宜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需要以生态理论为基础,科学地对各类植物进行配置和造景。若在一些适宜温带植物的地区,将北方的耐寒、抗旱植物进行移植,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影响园林设计水平。在植物配置设计中,如果缺少城市的地质条件、生态环境的深入分析,盲目地对植物进行引进,将会导致植物不能成活,影响园林效果。 4、解决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问题的积极措施 4.1科学地开展植物配置 在进行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时,需要加强对相关知识的解读和分析,从而明确园林植物配置的基础,并遵循植物配置与植物选择的基本条件。重视植物与植物之间的配置,结合园林造景的色彩、光影,对植物的种类、颜色等进行选择。在进行植物配置之前,需要立意在先,结合地形特点等将植物布置在园林的山石和地貌上,促使植物发挥空间划分功能。在面积相同的地段,采用植物配置造景时,可以突出树冠的起伏,从而凸显植物的韵味。在起伏不大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一株特高的植物,起到导标的作用。在进行乔木设计时,可以结合人体的高度,营造敞开或封闭的植物空间。在进行乔木为主景的时候,通常情况下采用孤植、列植的方式。在以灌木为主景时,通常采用群植或丛植的方式。在以草地为主景时,需要结合地形的特点,使得区域内的色彩可以得到有效的统一。 4.2重视植物造景的内涵 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需要具有一定的内涵,有效地对植物造景与地区的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相结合,避免盲目造景的情况发生,

传统园林中植物造景艺术与研究(doc 7页)

传统园林中植物造景艺术与研究(doc 7页)

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造景艺术与研究 摘要:回顾了我国园林植物造景的历史, 剖析了我国植物造景的现状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探讨了园林植物造景的主要作用。论述了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的艺术特征与手法。通过分析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现状,探讨园林植物造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园林植物植物造景传统园林 1、园林植物造景涵义和发展 1.1 园林植物造景涵义 园林植物造景[1],就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题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也包括把植物整形修剪成一定形体)来创作园林植物景观。 1.2 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造景的发展 我国的古典园林发展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奴隶社会时期就已有造园活动见于文献记载[2]。古典园林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造园艺术,到宋代就已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清代中叶以后,更是中国园林史上集大成的终结阶段,现存的古典园林基本上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纵观园林发展的历史,任何一个时代的园林,其目的都是为人服务的,而其形式与风格正是取决于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取向及经济技术水平。 1.2.1 殷商至秦汉时期园林植物造景 上世纪70 年代,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的遗址发掘中,获得一块刻有盆栽花纹的陶块,可见,早在7000 年前我国就有花卉栽培了[3]。然而,园林植物在各个历史时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其的认识和应用也在不断的加深和发展。我国最早的园林形式是囿,出现在殷商时期,它是将一定地域加以范围,让花草果木、鸟兽鱼虫滋生繁育,并挖池筑台,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后来统称园囿,以后则发展为以种植观赏花木为主的园苑。在长达五六百年的西周至春秋时期,我们从闻名中外的《诗经》中可知此时园林植物主要是为人

植物造景试题及答案培训讲学

植物造景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50题): 1、园林植物是园林中作观赏、组织、分隔空间、装饰、庇荫、防护、覆盖地面等用途的()。(木本或草本植物) 2、()主要展示植物的个体美或群体美,经过对植物的利用、整理、修饰、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创造与周围环境相适宜、协调的景观。(植物造景) 3、()凡适合各种风景名胜区、休疗养胜地和各类园林绿地应用的木本植物。(园林树木) 4、()指具有观赏价值的地被、花灌木和草本植物。(花卉) 5、园林树木分为乔木类、()和藤本类。(灌木类) 6、花卉分为露地花卉和()。(温室花卉) 7、园林植物的防护作用主要表现在()、防风固沙两方面。(保持水土) 8、疏林结构和通风结构的防护距离比()的较大。(紧密结构) 9、园林中没有()就不能称为真正的园林。(园林植物) 10、园林植物的生产功能是指大多数的园林植物均具有生产物质财富,创造()的作用。(经济价值) 11、人们欣赏植物大多以外部的形态、姿色为主,尤以()为最多见。(观赏) 12、古典园林取裁植物景观的手法有按诗歌、画理、生长习性和()等。(色、香、姿) 13、古典园林中植物与景观配置的种类有:()、建筑与植物。(山体与植物)

14、我国古典园林是为()服务的。(少数人) 15、园林植物造景的原则有主题性原则、()、艺术、生态、文化和经济原则。(美学原则) 16、园林中的色彩多以()为基调。(绿色) 17、植物造景中色彩有三原色为:();三补色为:橙、绿、紫。(红、黄、蓝) 18、植物配置时要适地适树,则树种选择时最宜选择()。(乡土树种) 19、植物美化配置中,()是构景的基本因素。圆柱形有杜松、圆锥形有圆柏,垂枝形有垂柳、垂榆,龙枝形有龙爪槐、龙爪柳等。(树形) 20、叶的观赏性主要表现在叶的大小、形状、质地和()四个方面。(色彩) 21、()的植物有:桃、杏、梅、月季、石榴等。(红色花系) 22、()的植物有:连翘、黄刺玫、黄蔷薇等。(黄色花系) 23、()的植物有:紫丁香、木兰、醉鱼草等。(蓝色花系) 24、()的植物有:白丁香、白牡丹、女贞、玉兰等。(白色花系) 25、园林中许多国家常有“芳香园”的设置,它是利用各种()植物配植而成。(香料) 26、园林树木的配置原则要注意()特性,要有创造性。(生态学) 27、园林树木的配置原则要考虑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生态) 28、园林树木的配置时,应以其自身的特性及()作为基础来考虑。(生态关系) 29、园林树木的配置原则中要考虑取得()的效果。(长期稳定)

园林植物造景及艺术分析

园林植物造景及艺术分析 摘要:园林是城市中的“绿洲”和环境优美的休憩空间。它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息娱乐活动的场所,而且对人们了解社会,认识自然,享受现代都市文明成为可能。完美的园林植物景观塑造必须具备科学性和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的生态适应性,又要通过艺术手法,创造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以及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关键词:园林植物造景艺术分析 1、引言 城市化是20世纪人类社会最引人注目的问题之一,现在全球人口约30亿人生活在城市地区。有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近30%。由于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使得人们意识到植物不仅具有环境资源价值,如改善小气候,保持水土,降低噪音,吸收和分解污染物的基本功能,而且还看到了它的美化和观赏等作用。 植物配置形成的人工自然植物群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并为野生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场所。因此尊重自然植物群落的生长规律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如今植物配置设计的必然准则。 2、植物造景 植物景观,主要指由于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官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植物景观一词也包括人工的即运用植物题材来创作的景观[1]。 植物造景,指利用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2]。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植物景观的视觉效应,其植物造景定义中的“景观”一词也主要是针对视觉景观而言的。随着生态园林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的内含也随着景观的范围不断扩展的。植物造景不在仅仅是利用植物来营造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它还包含着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植物造景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概念提出的那个年代,而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展,尤其是随生态园林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园林美是园林设计师对生活,自然的审美意识和优美的原谅形式的有机统一,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高度融合。园林美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是大自然造化的典型概观,是自然美的再现[3] 科学的植物造景除了满足植物的生理生态、场地功能、视觉景观等需求外,还必须对植物造景的效果进行预见。植物景观是活体景观,随植物生长而发展变化的景观,对植物栽植施工后的景观变化及养护管理的考虑是植物造景的特色。 3、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 园林植物的美主要表现在色彩,形态,芳香及其他等方面,通过叶,花,果,枝,干,根等观赏器官,以体量,冠型,色彩等观赏要素为载体,给人以现实的直观感觉。 3.1 园林植物的色彩 3.1.1 叶色

园林植物造景试题

名词解释 1.花境:模拟自然界中林地边缘地带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状态,运用艺术手法设计的一种长带状花卉应用形式。 2.机械关系:主要是植物相互间剧烈竞争的关系。 3.基础种植:用灌木或花卉在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基础周围进行绿化、美化栽植。4.地被植物:指株丛紧密低矮用以覆盖园林地面,防止杂草孽生的植物。 5.室内植物造景:室内植物造景是人们将自然界的植物进一步引人居室、客厅、书房、办公室等自用建筑空间以及超级市场、宾馆、咖啡馆、室内游泳池、展览温室等公共的共享建筑空间中。 6.花坛:在具有几何形轮廓的植床内,种植各种不同色彩的花卉,运用花卉的群体效果来表现图案纹样或观盛花时绚丽景观的花卉应用形式,以突出的色彩或华丽额纹样来表现装饰效果。 7.植物配置:主要是指园林中各种植物如乔木,灌木攀缘植物水生植物花卉植物及地被植物等之间的搭配关系,或者是指这些植物与园林中的山水石建筑道路额搭配位置等。8.岩石园:是以岩石及岩生植物为主,结合地形适当的沼泽,水生植物,展示高山草甸,牧场碎石陡坡峰峦溪流等自然景观。 9.植物景观:植物景观,主要指由于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观传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植物景观一词也包括人工的即运用植物题材来创作的景观。 10.攀缘植物:通俗地说,就是能抓着东西爬的植物。 11.寄生关系::是一种对抗关系,是指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较大型生物的体内,以另一种微生物为生活基质,在其中进行生长繁殖,并对后者带来或强或弱的危害作用。12.生理关系: 13.绞杀植物:指一种植物以附生来开始它的生活,然后长出根送进土壤里,变成独立生活的植物,并杀死原来借以支持它的植物,是一类生活方式比较特殊的植物。14.附生关系:常以他种植物为栖息地,但并不吸取其组织部分为食料,最多从它们死亡之部分上取得养分。 15.植物造景:以自然乔、灌、藤、草本植物群落的种类、结构,层次和外貌为基础,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其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进行创作,形成山水—植物、建筑—植物、街道—植物等综合景观,让人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 16、模纹花坛:由低矮的观叶植物或花叶廉美的植物组成,表现群体组成的精美图案或装饰纹样,包括毛毡花坛,浮雕花坛,彩结花坛等。 17、毛毡花坛:图案表面十分平平整,好像华丽地毯。 18、对应式花境:通常以道路的中心线为轴心,形成左右对称形式的花境,常见的道路的两 侧或建筑物周围。 19、单面观花境:是指供观赏者从一(单)面欣赏的花境。 20、花丛: 21、花坪:是指有一定设计、建造结构和使用目的的人工建植的草本植物形成的块状地坪。 22、花台:在高于地面的空心台座中填土或人工基质并栽植观赏植物成为花台。 23、花带:花卉呈带状种植的地段。 24、造景花坛:突出节日气氛,园林中临时造景。 25、双面观花境:是指可供两面或多面观赏的花境。 26、它感作用:一种植物通过想体外分泌代谢过程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 的影响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城市园林工程是城市文化魅力最佳的展现方式,城市园林景观不仅能够为生态社会战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最大助力,同时也可以实现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效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利用植物增添园林景观的艺术气息,对各类型植物进行合理搭配,从而实现最优质的造景效果,真正体现出造景作业的重要作用。 标签: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植物造景 一、园林中植物配置与造景的作用和重要性 (一)社会慰藉功能 植物拥有强大的社会慰藉功能。园林之所以成为现代城市中人们的追求之一,最重要的一点是其能满足人们对“自然缺失症”的弥补。具体分为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园林设计中植物错落有致的设计和布局给予人们万紫千红的形态美和纷乱迷离时空的交错和层次美,提高人们的视觉享受;另一方面,园林中植物的构建,不仅可以形成一种可供观赏的自然景观,而且可以满足人们内心的需要。 (二)改善生态系统功能 植物对于改善生态系统和促进良性生态环境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城市的过度发展,使人们健康意识逐渐提高,植物作为自然界净化空气、改善环境的有效工具,作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其次,植物不仅维护人们的生活环境,而且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将不同的园林植物进行合理地配置,起到良好的防火、防震、防止水土流失以及配合防空的作用,这也是城市中的湿地公园得以生存的原因所在。 二、遵循配置原则 (一)統一原则 植物配置也是一门学问,提前考虑植物的外形、高低、色彩,到植物的生长习性、花期,明确各类植物的异同点。提倡植物多样性并非随意排列,还应从整体的角度出发,体现出统一性。否则,各类植物随意配置,会显得不成章法,太过混乱。所以,对于比重最多的基调树种,应予以关注,达到整体统一。一般性植物则可穿插配置,在不影响整体统一的前提下,能够增加美感。 (二)平衡调和原则 不同植物的外形、色彩千差万别,只有合理布局,才能达到实用性、观赏性、环保性的高度统一。我国自古园林设计就讲究协调均衡,比如道路两侧的左右对

园林植物造景试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5小题,3分一题) 1、植物群落: 2、垂直绿化: 3、花坛: 4、空间感: 5、寒害: 二、填空题(20空,1分一空) 1、株形是园林植物从整体形态上呈现的外部轮廓。它包括、圆柱形、、、、棕榈形以及其他形。其他形还有风致形和藤蔓形两种。 2、一般观赏果实的形状以、、为鉴赏标准。3花相按照花叶开放的时间顺序来分有、、。 4水生植物包括: 5植物的配置原则: 三、判断题(5小题,2分一题) 1、园林中障景的运用时,遮是手段,显是目的,遮是为了更好的显。() 2、植物水平分布以垂直分布为基础,水平分布不能超越垂直分布。() 3、海拔由低到高,植物群落由复杂到简单,纬度越低,垂直带越完整。()

4、组合花坛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 5、冻害指气温在0℃以上使植物受害甚至死亡。(×) 四、问答题(3题,1题10分) 1、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 2、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3、乔灌木配置的基本形式? 五、应用题(2题,1题10分,2题15分) 1.试列举我国从南到北的植被景观区划,并说明其对景观植物种植设计有何指导意义? 2. 试论述花境和花坛的区别,并列举常见花境材料10种。

参考答案: 一. 1.植物群落: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植物种群有规律的结合。它们具有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物种之间及其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执行一定的功能。 2. 垂直绿化;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它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构筑物及其它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包括立交桥、建筑墙面、坡面、河道堤岸、屋顶、门庭、花架、棚架、阳台、廊、柱、栅栏、枯树及各种假山与建筑设施上的绿化。 3.花坛:指按照设计意图,在有一定的几何形轮廓的植床内,以园林草花为主要材料布置而成的,具有艳丽色彩或图案纹样的植物景观。 4.空间感:在绘画中,依照几何透视和空气透视的原理,描绘出物体之间的远近、层次、穿插等关系,使之在平面的绘画上传达出有深度的立体的空间感觉。 5.寒害:指气温在0℃以上使植物受害甚至死亡。 二.1.尖塔型、圆锥形、暖圆形(圆球形) 2.奇、巨、丰 3.阳性植物、中性植物、阴性植物。 4.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 5.园林植物主要功能的确定、园林植物种间关系的处理、适用原则、美观原则、多样性原则、突出地域特点,注重地方特色。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摘要:当前社会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然而伴随着社会发展,出现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就环境问题做出努力,从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而城市在提高整体环境质量采取的首要措施就是城市园林绿化。所谓的城市园林就是将建筑物与城市绿化相互配置,提高城市绿化面积,从而提高整个城市的环境质量,给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植物造景 【引言】:在生态园林环境中,植物不仅可以净化空气,显现四季的环境变化,它代表的是生命的力量,也是现代园林的一种新风貌,具有一定的内涵和创造力。园林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经,创作而建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园林设计是一门研究如何应用艺术和技术手段处理自然、建筑和人类活动之间复杂关系,达到和谐完美、生态良好、景色如画之境界的一门学科。所以,我们在建造现代园林时必须紧跟时代的节奏,顺应其发展,只

有通过绿色植物创造出来的环境才是真正的好环境,文章主要针对园林植物配置给出了几点建议及相关的原则和方法 进行研究。 一、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的原则 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时并不是随意性的,设计时必须遵循相关的原则,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应当地历史文化特点。若与当地文化和风俗相违背,甚至出现不和谐的问题,将直接影响植物造景的重要意义。(2)必须遵循色调协调搭配的原则。在进行设计时必须要重视植物色调的相互协调,才能提高园林风景所带来的艺术感,最终为人们提供视觉方面的享受。(3)必须遵循高度适宜搭配的原则。由于植物造景运用的植物种类比较多,并且不同植物的生长特性也不相同,因此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以保证植物配置具有高度的协调性、层次感、科学性和艺术性。(4)应与当地生态环境协调的原则。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一部分设计人员并没有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气候特点,因此造成植物与当地环境不适而出现枯萎的现象发生,不仅增加成本,带来资源的浪费,还会直接影响到风景园林的发展。 二、园林植物的选择 园林植物的选择要因地制宜,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种植的树种,植物本身都有它的习

园林植物造景的涵义和发展概述

园林植物造景的涵义和发展概述 1园林植物造景涵义和发展 1.1园林植物造景涵义 园林植物造景,就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题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也包括把植物整形修剪成一定形体)来创作园林植物景观。 1.2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造景的发展 我国的古典园林发展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奴隶社会时期就已有造园活动见于文献记载。古典园林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造园艺术,到宋代就已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清代中叶以后,更是中国园林史上集大成的终结阶段,现存的古典园林基本上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纵观园林发展的历史,任何一个时代的园林,其目的都是为人服务的,而其形式与风格正是取决于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取向及经济技术水平。 上世纪70年代,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的遗址发掘中,获得一块刻有盆栽花纹的陶块,可见,早在7000年前我国就有花卉栽培了。然而,园林植物在各个历史时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其的认识和应用也在不断的加深和发展。我国最早的园林形式是囿,出现在殷商时期,它是将一定地域加以范围,让花草果木、鸟兽鱼虫滋生繁育,并挖池筑台,以供

帝王贵族狩猎、游乐;后来统称园囿,以后则发展为以种植观赏花木为主的园苑。在长达五六百年的西周至春秋时期,我们从闻名中外的《诗经》中可知此时园林植物主要是为人们提供生产、生活资料,其中桃、李、棠棣、木瓜、梅等已成为众人喜爱的观赏花木。据载:吴王夫差曾造梧桐园(今江苏吴县),会景园(在嘉兴),记载中说:“穿沿凿池,构亭营桥,所植花木,类多茶与海棠,”这说明当时造园及花木配置已具相当高的水平。战国时期,屈原《离骚》载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里已明确提到木兰与菊花已成为观赏植物[4]。 秦汉期间,随着封建社会的出现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的发展,园林植物的种与品种都很繁多,引种驯化活动也十分频繁,此时人们对植物是综合利用:观赏、食用及提供生产资料等。值得注意的是,在2000多年前的秦代,我国就有了街道绿化。 1.2.2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植物造景 魏晋南北朝时,随着自然山水园林的出现,人们对植物在园林中的造景也愈加讲究。《洛阳伽兰记》中记载:“当时四海晏请,八荒率职......于是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饶,争修园宅,互相竞夸,祟门丰室,洞房连户,飞馆生风、重楼起雾,高台芸榭,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入其后园,见沟读赛产,石蹬碓尧,朱荷出池,绿萍浮水,飞梁跨阁,高树出云。”可见此时园林中树木很多,配置上已很讲究意境。西晋大官

植物造景分析

植物造景分析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内容: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艺术手法:园林种植设计中有许多应用手法和原则,但绝大多数下不能孤立地运用某一种处理手法,而是要紧密地结合项目环境、建筑造型、功能特点以及总体构图和透视色彩效果等统一考虑。在园林种植设计中常用的艺术手法有: 1、均衡 我们总是下意识地在看到的景物中寻找平衡。在植物配置中都存在着虚实或真实的轴线,当群植的植物分布于轴线两侧时,平衡和稳定是十分重要的。均衡就是一种量的均衡感,而将这种平衡将轴线两侧的竞争力协调一致,达到一种视觉上的稳定。

简洁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简洁不是指视觉效果上的简单和单调,而是设计中所必需的控制性和适宜度,以期能形成一种长久性的美感,体现出“简洁即是美”的真谛。 对比 对比的手法在植物配置中应用较多,又可分为色彩对比、形态对比、体量对比以及质感对比等。对比的效果由对比的强弱来体现,实质上也是一种相互的衬托,突出彼此的个性。但是盲目使用对比,可能会造成混乱的视觉,所以应用时要服务于整体效果。

韵律及节奏 韵律是一种规则或不规则的间歇式重现,而重复出现其中的空间距离就是节奏。

统一 园林中的种植设计都有其中心,即主题。种植设计中的各种手段,从植物种类的选择,到植物配植方式的运用以及后期的养护管理,都统一这一主题中。但统一并不是无变化的,应有主有次,宾主分明,在植物配置上主要是指色彩的变化统一和植物种类的变化统一。 7、重复 这是指在植物种植设计时,某些植物材料以相同或相似的外形、质地或颜色反复出现,或者通过将相似物体放在一起,来增强景观的节奏感。

主次和多样性 突出主次关系,也就是要突出重点,强调重要的特征。可通过强化种植中主要成分的主导性和次要成分的从属性来实现。这也是植物混合配植中常用的方法,体现出秩序与多而不乱的造景效果,使主与辅有机地结合,营造有序而主题分明的景观效果。

植物造景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50题): 1、园林植物是园林中作观赏、组织、分隔空间、装饰、庇荫、防护、覆盖地面等用途的()。(木本或草本植物) 2、()主要展示植物的个体美或群体美,经过对植物的利用、整理、修饰、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创造与周围环境相适宜、协调的景观。(植物造景) 3、()凡适合各种风景名胜区、休疗养胜地和各类园林绿地应用的木本植物。(园林树木) 4、()指具有观赏价值的地被、花灌木和草本植物。(花卉) 5、园林树木分为乔木类、()和藤本类。(灌木类) 6、花卉分为露地花卉和()。(温室花卉) 7、园林植物的防护作用主要表现在()、防风固沙两方面。(保持水土) 8、疏林结构和通风结构的防护距离比()的较大。(紧密结构) 9、园林中没有()就不能称为真正的园林。(园林植物) 10、园林植物的生产功能是指大多数的园林植物均具有生产物质财富,创造()的作用。(经济价值) 11、人们欣赏植物大多以外部的形态、姿色为主,尤以()为最多见。(观赏) 12、古典园林取裁植物景观的手法有按诗歌、画理、生长习性和()等。(色、香、姿) 13、古典园林中植物与景观配置的种类有:()、建筑与植物。(山体与植物) 14、我国古典园林是为()服务的。(少数人) 15、园林植物造景的原则有主题性原则、()、艺术、生态、文化和经济原则。(美学原则) 16、园林中的色彩多以()为基调。(绿色) 17、植物造景中色彩有三原色为:();三补色为:橙、绿、紫。(红、黄、蓝) 18、植物配置时要适地适树,则树种选择时最宜选择()。(乡土树种) 19、植物美化配置中,()是构景的基本因素。圆柱形有杜松、圆锥形有圆柏,垂枝形有垂柳、垂榆,龙枝形有龙爪槐、龙爪柳等。(树形) 20、叶的观赏性主要表现在叶的大小、形状、质地和()四个方面。(色彩) 21、()的植物有:桃、杏、梅、月季、石榴等。(红色花系) 22、()的植物有:连翘、黄刺玫、黄蔷薇等。(黄色花系) 23、()的植物有:紫丁香、木兰、醉鱼草等。(蓝色花系)

园林植物造景分析

XXXX大学 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 《园林植物造景》XXX(地方)植物造景分析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 年级专业:20XX级园林指导老师:XXX教授 2017年4月9日

一、大学校园环境对于学生学习生活的 意义。 大学校园是一群朝气蓬勃、思想活跃的年轻人学习、生活的场所,这些年轻人将在这个空间里度过他们的身体和思想成长中最为剧烈的时期,可能四年或者更长的时间。这个园区的每一幢建筑、每一个雕塑、每一个花坛、每一颗树木都可能让他们驻步,让他们在以后很长的时间里仍记忆犹新。环境艺术的核心应该是生活艺术,美化环境,最大程度上是美化生活。大学校园环境是师生们的露天“起居室”,从课 间休息,室外阅读,到聚合交往、散步休息等等都与之息息相关。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更加活跃,比以往的大学生更渴望人际交流,更需要广阔的自然空间,而这些空间很大一部分是在建筑空间以外,校园内的小树林,林荫路,池塘边,往往是学生停留的地方,或交谈,或散步,或静静的看书。课堂上的学习只是人生接受教育的一个方面,校园环境对培养大学生的修养、情操、品德更是不可缺少的要素,校园环境就是学生的第二课堂。良好的植物景观对于大学生而言不仅带来的是感官上的美的享受,更能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以下即对xxx(地方)内各高校校园内植物造景做简要分析。 二、植物造景具体分析。 1、多样统一原则:在色彩线条形成风格,等方面都有一定

程度的相似性或一致性,给人以统一的感觉。这种风格比较踏实稳重,不会给别人突兀的感觉,尤其在一些僻静、人烟相对稀少的环境或者山坡、断崖边应用更加符合周围的环境特点。 图一(左) 图二(右) 2、对比与调和原则:颜色、形状、体量、软硬、线条等对比在xxx(地方)植物造景中应用尤为广泛。体量上的对比与调和在各种植物中,有的体量上的很大差别。可取得不同的景观效果。运用色彩的调和,则可获得宁静稳定与舒适优美的环境,从感官上带给人们新鲜奇特的感觉,多彩缤纷的颜色也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在植物造景时,往往结合周围的环境建筑,通过构造植物不同的线条以及利用植物(大多为草本)的“软”与建筑的“硬”也形成对比,使周围环境均衡协调,不显突兀。

植物景观设计试题

植物景观设计试题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植物景观设计》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植物景观设计:运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等植物 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 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 美,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并且表达 一定意境或者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供人们观 赏。 2、温度三基点:每种植物的生长都有最低,最适,最高 温度。 3、整形绿篱:指把绿篱修剪成几何形体,多用于规则式 园林中。 4、花坛:是指在具有几何轮廓的植床内,种植各种不同 色彩的观赏植物而构成有华丽纹样或鲜艳色彩的装饰 图案,在园林构图中常做主景或配景。 5、水生植物:指生长在水中或潮湿土壤中的植物,包括 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是中国园林的最初形式,产生于商末周初,是指圈定的一个自然区域,在里面蓄养野兽飞禽,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享受只用。 A、苑 B、囿 C、园 D、院

2、标识系统中()的作用是标明位置,指示交通方向的。 A、指示牌 B、介绍牌 C、警示牌 D、关怀牌 3、顶部和四周都被植物围合,空间荫蔽,无方向性,具有极强的隐蔽感和隔离感,这是指()植物空间形式。 A、开敞空间 B、覆盖空间 C、封闭空间 D、垂直空间 4、以下哪项不属于单株植物造型的是() A、折线型 B、垂直向上型 C、水平展开型 D、特殊型 5、以下树种属于乔木的是() A、桧柏 B、匍地柏 C、千头柏 D、罗汉松 6、秋天播种,次年春天开花的花卉称为() A、多年生花卉 B、水生花卉 C、一年生花卉 D、二年生花卉 7、公园中的主路往往是沟通各活动区的主要道路,最好设计为(),宽(),游人量大。 A、单行线,1-2m B、单行线,3-5m C、环路,8-9m D、环路,3-5m 8、行道树的树种应该选择() A、分支点低,耐修剪 B、分支点高,耐修剪 C、分支点高,浅根性 D、分支点低,深根性 9、广场最早出现于() A、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 B、公元前8世纪古中国 C、公元前8世纪古印度 D、公元前8世纪古埃及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复习

传统定义: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为题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作园林植物景观。 现代定义:城市园林绿地中应用的园林植物,以其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以及园林学特性为基础,依据一定的科学规律和艺术法则,组合建造各种类型的人工植物群落或景点,以实现特定的生态、美化效果与实用功能价值的技艺。 传统和现代定义比较:功能:传统观赏为主,现代观赏,生态,实用 依据:传统艺术,现代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 效果:传统是突出植物本身,现代是综合组景 规模:传统小,现代是大与小 二、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特点 1、建筑为主,植物为辅 2、植物种类相对单调 3、植物造景私有性强 4、强调观赏艺术性,生态实用性差 5、强调寓意,宜静观、细赏. 植物造景设计是城市园林建设的主要任务; 植物造景代表了当今国内外园林发展的方向。 三现代园林植物造景发展趋势 1、走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 2、增强城市植物多样性 3、增强园林植物配置的综合功 能 4、重视园林植物配置的科技含量 5、强化园林植物配置树种的选择与应用 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 一、色彩美 (一)色彩的一般属性:1.色调; 2.光度; 3.纯度 (二) 色彩的观赏效应1、轻重感2、冷暖感3、动静感4、空间感5、疲劳感 6、情绪感 (三)叶色美:(1)基本色:绿色(2)特殊色:除绿色以外而出现的其它叶色。 (四)花色美:含花色三大主色,单色花与复色花 (五)果色:红色:栒子、石榴、火棘、冬青、构骨、南天竹、日本珊瑚、观赏辣椒、冬珊瑚、无花果等;黄色:金柑、构桔、柚、银杏、木瓜、沙棘等;黑色:女贞、刺楸。 (六)枝干色:普通色:褐色。特殊色: 二、形态美:1、园林植物的株形美2、花形3、叶形4、质地 三、芳香美:特点:(1)不受视线限制(2)康体保健功能(3) 丰富气氛 四、风韵美。风韵美的来源:(1)花名的谐音(2)花卉形象 园林植物造景的功能 一生态功能 1、维持碳氧平衡 2、吸收有毒气体 3、阻止烟尘 4、削弱噪音 5、生态防护 二美化功能1、联系城市建筑与空间2、增加城市建筑艺术效果 3、体现城市风格和特色 4、装饰生活 三实用功能:遮荫、避雨、遮光、安全、遮丑、食用、医疗 四情感功能:植物-----人最愿意接触的伙伴 五商业功能:“黄金有价,花无价”直接价值(花卉贸易、产业发展) 间接价值(生态、社会价值的转化) 六康体功能;七科教功能:寓乐于教,植物园、森林公园及各种展览设施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