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史
中国建筑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发展历程中国建筑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自古以来,中国人民便开始建造各种建筑物,从古代的宫殿、寺庙到现代的高楼大厦,中国建筑一直在不断发展。
中国的传统建筑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之一。
从殷商时期的神庙到秦汉时期的宫殿,再到唐宋时期的宫庙寺庙,中国传统建筑在设计、结构和装饰等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特点。
一些著名的建筑物如故宫、长城、牛街、陆家嘴等,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然而,中国建筑的发展并不仅限于传统建筑。
自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建筑业也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其中包括了建设现代化的建筑。
于是,中国开始大规模建设各种公共设施,如工厂、学校、医院等。
在这个时期,中国建筑业的主要特点是功能主义,注重实用和效率。
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的建筑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大量的外资和技术涌入中国,使得建筑业得以迅速发展。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现代化建筑开始出现。
高楼大厦、购物中心、酒店等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城市的天际线逐渐改变。
同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建筑业也开始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 passivhaus 被广泛采用,建筑设计更加注重节能和环境友好。
例如,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馆“鸟巢”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采用了大量的可再生能源和环保材料,成为了绿色建筑的代表。
近年来,中国的建筑业飞速发展。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高楼大厦和现代化住宅区建设。
同时,随着人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的提高,传统建筑的修缮和保护也成为了重要的任务。
例如,在故宫的修复工程中,中国采用了一系列的先进技术和材料,使其恢复了原有的辉煌。
总的来说,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从传统建筑到现代化建筑,中国的建筑业始终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相信中国的建筑业将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并为世界建筑史做出更多的贡献。
第二章 绿色建筑及发展进程

第二章绿色建筑及发展进程第一节绿色建筑理念一、绿色建筑概念《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T/T 50378—2006)给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是指大自然中植物的颜色,植物把太阳能转化成生物能,是自然界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元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绿色=生命”。
从概念上讲,绿色建筑主要体现三点:一是节能,二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三是满足人们使用的要求。
“健康”、“适用”、“高效”是绿色建筑的缩影。
“健康”说明是以人为本;“适用”,不奢侈浪费,不做豪华建筑;“高效”,是指资源的合理利用。
建筑与自然相依相存,注重人的恬静与自然的和谐。
国内外学者、专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虽然对绿色建筑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但大多数研究都是对绿色建筑概念的界定,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方面,从经济角度对绿色建筑研究较少,特别是从建筑生命周期对绿色建筑的成本分析,还处在起步阶段。
绿色建筑,各国有不同的定义:日本称为“环境共生建筑”,欧洲和北美国家定义为:“生态建筑”或“可持续建筑”。
“可持续”,可理解为:在生物区域内,所有的生命都存在于一个共同的基础,未来的建筑发展,必须接受低消耗和被环境管理的概念。
我国仅是对“绿色建筑”进行了界定,没有对“生态建筑”进行界定,通常称为“绿色生态建筑”。
二、绿色建筑的的基本原理和遵循的原则1. 绿色建筑的基本原理从建筑生命周期去理解,绿色建筑的基本原理:(1)在整个建筑生命周期内,把自然资源的消耗(材料和能源)降到最低;(2)在整个建筑生命周期内,把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3)保护生态自然环境;(4)建筑动用后,现成一个健康、舒适、无害的空间;(5)建筑的质量、功能与目的统一;(6)环保费用与经济性平衡。
2.绿色建筑遵循的原则(1) 资源经济原则。
中国建筑史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史发展历程中国建筑史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进入殷商时期后,建筑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此后,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的建筑风格和技术也不断变化和完善。
下面,我将介绍中国建筑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史的第一个重要时期是古代时期,这个时期从公元前21世纪开始,到公元7世纪结束。
古代时期主要包括了两个朝代:先秦时期和秦汉时期。
在先秦时期,中国的建筑多以木质结构为主,主要采用榫卯结构进行连接。
在建筑风格上,古代时期的建筑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追求简洁、方正和稳重的风格。
第二个重要时期是唐宋时期,这个时期持续了整整五百多年,是中国建筑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唐宋时期,中国的建筑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尤其是在宫殿和寺庙建筑方面。
建筑结构更加精细和复杂,多采用榫卯结构和瓦当等技术。
在建筑风格上,唐宋时期的建筑注重造型的美感和图案的丰富性,同时也兼顾到了建筑的实用性。
明清时期是中国建筑史的第三个重要时期,从明朝开始,一直持续到清朝灭亡。
这个时期的建筑风格主要受到了儒家思想和宗教信仰的影响。
在明清时期,中国的建筑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建筑材料也开始逐渐从木质转向砖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清时期的园林建筑,这种建筑更注重自然景致的营造和室内外空间的设计,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园林艺术。
20世纪以后,中国的建筑风格逐渐受到了西方建筑的影响,并进行了现代化改造。
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的现代建筑涌现出来。
中国的城市变得更加繁忙和现代化,建筑风格也趋向于多样化和国际化。
总的来说,中国建筑史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风格的转变。
从古代的木结构建筑,到唐宋时期的宫殿和寺庙建筑,再到明清时期的园林建筑,以及现代的高楼大厦,中国的建筑史不仅展示了建筑技术的进步,也彰显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和多样性。
中国建筑的独特性和博大精深的历史背景使其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和价值。
绿色建筑的发展概述

科技综述绿色建筑的发展概述剑桥大学 姚润明☆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 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李百战 丁 勇 刘 猛摘要 论述了绿色建筑的发展背景和发展要点,回顾了国内外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发达国家发展绿色建筑的技术措施、评估方法、激励政策等,展望了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发展。
关键词 绿色建筑 发展历史 展望Re vi e w of d e v e l o p m e nt i n gr e e n b uil di n gsBy Y ao Runming★,Li Baizhan,DingY ong and Liu M engAbst r a ct Discusses t he develop ment background and major p oints of gree n buildings.Reviews t he develop me nt p rogress of green buildings at home a nd abroad.Presents some issues of green building develop me nt such as hist oric background,measures and technologies,met hods of assessme nt a nd ince ntive p olicies in some developed count ries.Outlines t he current situation a nd p rop oses an insight int o t he p rosp ect of gree n building develop me nt in China.Keywor ds green building,develop me nt p rogress,p rospect★University of Cambridge,Cambridge,UK①0 引言目前,人类面临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两大问题,而这两者又紧密联系,由此带来的气候变化已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所遇到的巨大挑战之一。
浅谈第四代住宅建筑

浅谈第四代住宅建筑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科技、文化水平的飞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住宅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它不再是一个仅仅只能提供给人们温暖、安全的庇护所了。
绿色、多元、人性、科技、生态等等词汇都逐渐成为了它销售的噱头,这是因为人们对它的需求已经逐渐开始从“刚需”转变为“改善型需求”了,是一种可以任性“为所欲为”的空间环境,一种精神寄托的港湾了。
城市灯红酒绿的喧嚣,钢筋混凝土森林的“压迫”,快节奏的生活工作都让人们疲于奔波,无处不在的天网监控让每个人无所遁形,这些都是人们迫切希望“逃离”的生活环境。
有些环境是人们不能掌控和改变的,然而有一些是可以实现的,比如自己的房子。
所以,原本的“筒子楼”式住宅已经不在是大部分人们所追求的了,人们需要一个可以让自己暂时“避世”的环境,乡村田园的生活,可以养花种菜,遛狗逗鸟的私密空间。
大平层,空中花园,跃层等等一系列住宅产品词汇的涌现,也暗示着原来的“电梯洋房”逐渐成为过去,新兴的第四代住宅应该就是在这样的“形势所迫”中诞生了。
本文探讨了住宅建筑的发展历程,阐述了“第四代住宅建筑”的由来以及它与绿色建筑理念、人居美学的关系,对其发展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加以分析讨论,希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第四代住宅,绿色建筑,人居美学,空中森林花园第1章绪论1.1 学术背景及理论与实际意义在中国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中,“住宅”建筑始终伴随着华夏民族,贯穿着整个历史长河走到今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就是人们的“刚需”。
作为一个商品,更新换代是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
但是直到最近几年“第四代住宅”这个词汇被提出来之后,好像才相应有了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的划分解释,显得颇为牵强。
一些资料文献上最被人们提及认可的解释是这样的:第一代住宅是茅草房、第二代住宅是砖瓦房、第三代住宅就是我们现在居住的电梯房。
而“第四代住房”,这个词汇据说是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首次提出来的,上面对它的解释是这样的:它是将郊区别墅和胡同街巷还有传统四合院结合起来的新式绿色建筑概念,又称“空中庭院”“空中森林花园”。
绿色建筑

浅谈绿色建筑tu201.5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co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
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 反常的气候事件频繁发生 , 暴风雨强度越来越严重 ,水文循环的恶化 ,一方面导致沙漠化地区不断扩大 ; 另一方面 ,导致更强烈的暴风雨。
恶劣的气候事件使得人们生活的地球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威胁。
2004 年 7 月 ,东南亚反常的降雨致使孟加拉国和印度的比哈尔邦 3000 万人无家可归 ,与此同时 , 中国的中部地区也遭受了洪涝灾害的摧毁 ,而印度的新德里则遭遇严重干旱 ,科学研究表明海洋正以3m/ 年的速度向内陆挺进,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顺应时代提出了有着深远意义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研究表明 ,总体环境污染 ( 空气,水,固体垃圾,光 ) 中有34 %是与建筑业有关 , 同时建筑业还是一个耗能大户 ,全世界有 50 %的能量消耗于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 ,其中用于建筑物采暖、降温、采光的能耗占全球能耗的 45 % 。
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作为耗能第一大户的建筑业,推进绿色节能建筑是近年来建筑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且十分迫切的任务。
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兴起,既顺应了世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潮流,又是中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必然组成部分,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此我们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让绿色建筑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中国建筑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业绩再创新高2023年,中国建筑全年新签合同额4.32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实现营业总收入2.26万亿元,同比增长10.2%。
归母净利润542.6亿元,盈利规模居行业首位,创历史新高。
在《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排名第13位,继续稳居全球最大投资建设集团地位。
二、主营业务稳健发展1. 房建业务:房建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新签合同额2.69万亿元,同比增长8.8%。
在工业厂房、科教文卫体设施、商业综合等公共建筑领域新签合同额占比持续提升。
2. 基建业务:基建业务发力重点领域,新签合同额11,685亿元,同比增长15.1%。
在市政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工程;能源工程、水务及环保、水利水运等领域取得新突破,新签合同额合计占比提升至37.3%。
3. 地产业务:地产业务加快适应新发展模式,中海地产权益销售额位列行业第二,利润率保持行业领先,主要指标稳中有升。
三、深化改革,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1. 优化产业结构:中国建筑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2. 强化科技创新: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3. 优化管理: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四、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1.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海外市场积极拓展业务,推动我国建筑企业“走出去”。
2. 关注环境保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建筑、绿色施工。
3. 社会责任:关注员工福利,提高员工待遇,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五、未来展望2024年,中国建筑将继续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具体措施如下:1. 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
2.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3. 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
4. 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5. 关注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建筑、绿色施工。
绿色建筑发展历程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历程中国在绿色建筑方面的发展做了很多工作。
2005年中国不仅首次颁布已编制5年之久的《中国绿色建筑导则》,通过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研讨会,从国外引进了5项绿色建筑的先进技术,其中包括:绿色建筑整体设计观念,智能、绿色建筑整体技术细节,节能建筑配套产品,生态化建筑新技术以及绿色建材和设备。
这些举措表明,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大力发展时期已经到来。
近年来国家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方面的力度逐步加大,其中重要的历程有:1、2004年2月,建设部制定《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工程(小区)管理办法》。
2、2004年2月25日,作为科技奥运十大项目之一的“绿色建筑标准及评估体系研究”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它作为我国第一套建筑行业绿色标准,首先应用于奥运建设项目。
3、2004年8月27日,建设部颁布实行《全国绿色建筑创新管理办法》。
4、2004年9月29日,建设部科学技术司发出《关于组织申报首届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的通知》,并印发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励推荐书(工程类)》和《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励申报书(技术和产品类)》,同时决定,在2005年3月2~30日召开的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暨技术与产品展览会上公布获奖项目及获奖单位。
5、2004年10月18日,建设部颁布施行《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实施细则(试行)》。
6、2004年11月9日,公布《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评审要点。
7、2005年2月7日,公示53个拟推荐受奖的“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项目。
其中包括28项技术与产品类的技术与产品,工程类的14项综合工程,4项节能工程,7项智能工程。
8、2005年2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春节后首场新闻发布会,会上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介绍中国节能与绿色建筑等方面的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9、2005年6月发布了《建设部关于推进节能省地型建筑发展的指导意见》。
10、2005年修订了《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颁布实施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绿色建筑发展 环境学院 杨莉 091200081 摘要: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类面临着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在改
善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同时,如何促进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建筑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也是业内人士致力解决的重大课题。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合到建筑的全寿命过程中,即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今后建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建筑技术水平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是如何将建筑行业发展成为世界领先的、可持续发展型的建筑。这样融合了环保健康舒适的绿色建筑就成为了世界建筑的主题和未来建筑的主导。
关键词:绿色建筑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1、绿色建筑理念的诞生 随着不同时期社会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技术的需要,人们所追求和需要的建筑环境也在不断的进步和变化。古代人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中保护自己、求得生存,从巢居、穴居、散居到建房聚居正是人类力图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不懈改善其生存环境的真实写照。 从远古时代到工业革命之前,人类为防御自然气候与灾难对生命的威胁,所建的建筑仅仅是为了遮风避雨。从工业革命到20世纪70年代,大量煤炭和石油的开采利用,发电和生产燃气技术的相对成熟,使人们得到了更多改善居住环境的方法。空调和采暖技术以及照明技术的应用,使人类有条件去追求建筑的舒适性,人类进入了所谓的“舒适建筑”时期,产生了大量完全靠人工照明和空调来维持室内环境的“现代化建筑”。 然而,在1974年开始持续的石油能源危机,使赖以维持人们生活居住环境的能源供应产生了危机,而这些能源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对人类的居住环境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工业界以及人们对生活观念产生了很大变化,建筑界也不例外。于是很多节能规章制度和节能技术应运而生。此阶段的建筑设计特征致力于在舒适与节能之间寻找平衡点。20世纪80年代,国外学者开始研究“健康建筑”,特别是室内空气品质,甚至在大楼里建设模拟自然环境的日光浴森林。这一阶段,耗能有所反弹,但更多的研究都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能源利用率,而现代信息和技术的介入对提高效率和降低能耗有了可靠保证。这一阶段的建筑设计特征是在健康、节能之间寻找平衡点。 可持续理论的提出使人们开始反思,前期的建筑历史实际上是人类在不断的与自然抗衡,是人类以不可再生的能源作为武器与自然在斗争。其结果是人与自然两败俱伤,环境被破环了人类健康也没有了。考虑到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和排放到大气中的浓浓废气,于是“绿色建筑”这一全新概念就出现在一些学者脑海里。绿色建筑可以理解为“可持续建筑”,“生态建筑”。这种建筑的建筑环境应该是健康的、舒适的、所用的能源是清洁或接近清洁的,对大气影响是最小或接近最小的,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亲近自然,不破坏环境,保证居住者的健康,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回归自然的理念。可见,生态建筑的出现是建筑设计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可持续发展在建筑领域的具体体现。它的出现标志着传统的建筑设计摆脱了仅仅对建筑的美学、空间利用、形式结构、色彩等方面的考虑,而逐渐地走向从生态的角度来看待建筑。
2、世界绿色建筑发展史 1969年,美籍意大利建筑师鲍罗·索雷里首次综合生态与建筑提出了“绿色建筑”理念。 1969 年,美国建筑师伊安·麦克哈格著《设计结合自然》一书,标志着生态建筑学的正式诞生。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能源危机,使人们意识到耗用自然资源最多的建筑产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0世纪80年代,随着节能建筑体系追逐渐完善,以健康为中心的建筑环境研究成为发达国家建筑研究所的新热点,并在德、英、法、 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泛应用。 1987年,联合国环境署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990年世界首个绿色建筑标准在英国发布。 1992年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与会者第一次提出“绿色建筑”概念,绿色建筑由此渐成为兼顾环境与健康的研究体系,并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实施和推广,成为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 1993年美国创建绿色建筑协会。 1996年香港地区推出自己的标准。 1999年台湾地区推出自己的标准。 2000年加拿大推出绿色建筑标准。 为了使绿色建筑的概念具有切实的可操作性,发达国家在1997-2006年间还相继开发了适应不同国家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从而定量地描述了绿色建筑中节能、节水效果、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的影响,3R材料的生态环境性能评估以及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能指标。这些标准是绿色建筑发展的有力保障。 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建成了一大批经典的绿色建筑,例如日本的酒井燃气大厦,该建筑采用了多种节能措施,在提供有效的建筑功能和舒适的室内环境情况下,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冬季暖和,太阳能资源丰富,同时辅以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多种方式。还有英国考文垂雷特李克兰切斯特图书馆、德国凯赛尔可持续建筑中心等。
3、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史 自20世纪90年代绿色建筑概念开始引入中国,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中国政府相续颁布了若干相关纲要、导则和法规,大力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1994年我国发表《中国21世纪议程》,同时启动《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1996年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居住发展报告》,对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居住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和保障措施。 2004年9月建设部 “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的启动标志着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 2005年3月召开的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暨技术与产品展览会(每年一次),公布“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获奖项目及单位,同年发布了《建设部关于推进节能省地型建筑发展的指导意见》。 200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06年3月,国家科技部和建设部签署了“绿色建筑科技行动”合作协议,为绿色建筑技术发展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奠定基础。 2007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逐步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200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推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建设等一系列措施。 2008年3月,成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节能与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对外以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名义开展工作。 2009年8月27日,我国政府发布了《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提出要立足国情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 2009年11月底,在积极迎接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召开之前,我国政府做出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到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 2009年,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境测控优化研究中心成立,协助地方政府和业主方申请绿色建筑标识 2009年、2010年分别启动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工作。 基于绿色建筑理论研究的成果,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经济发达地区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开展了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体系的集成研究和应用实践。一系列示范建筑、节能示范小区、生态小区陆续形成,并且成为我国绿色建筑的技术展示、教育基地和促进研发的平台。全国先后见证的示范工程已经超过100万平方米。还有一些更为传奇的绿色建筑如中国深圳泰格公寓,位于北京的中国民居等。中国绿色建筑新发展阶段的前夜。
4、中国绿色建筑之展望未来 中国的城镇化目前只完成了一半,这意味着在未来20年30年中,我国每年还要新建20亿平方米新建筑,在实施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下,在当前绿色建筑健康的发展趋势下,建设绿色建筑具有较好前景。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绿色建筑必须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与科技的和谐统一。此外,绿色建筑具有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它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对绿色环境的冲击最小。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建造的住宅,不仅可以让人们享有更舒适、更方便、更健康的生活条件,而且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它不仅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商界的广泛关注,更赢得了消费者的厚爱。再加上我国公民最近几年节能减排意识和行为的提高,从政策法规方面对绿色建筑的监管和扶持力度加强,技术法规、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水平不断提高。新材料新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不断创新和改进,这些将大大有利于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和推广。研发机构、开发商对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理念的积极宣传,倡导低碳生产与低碳生活方式,人民大众的积极参与,这些都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速度。绿色建筑将会登上建筑舞台,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翻开崭新的一页。 由于这几年中国是市场经济跟计划经济相结合下的推广绿色建筑,我们中国政府的手还在背后推动着绿色建筑,把节能减排作为国家的一项国策,再加上一直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所以我国绿色建筑将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从早期的标准适用范围只讲到了三类,办公建筑、商厦建筑、宾馆建筑,到后来发展到现在的学校、医院、科技馆、展览中心,纷纷跟国家提出要申报绿色建筑。 这充分说明在我国绿色建筑的可行性和受欢迎程度。 在世界范围内,绿色建筑也成为通行的理念。在这方面,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绿色建筑也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总之,从宏观战略高度上看,绿色建筑既是解决建筑、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需要,也是丰富、完善、更新、拓展传统建筑学学科内容的需要,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将成为我国建筑史上新的篇章,为我们的现在生活注入新的血液,引领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它是我国建筑师的必然,属于21 世纪历史发展的必然。
5、结束语 绿色建筑是人类社会是在环境、能源和人类健康受到严重影响的社会环境下诞生的一种新兴概念,推广绿色建筑就是将能源、环境和健康相结合。这一动态的、发展中的概念,它会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类认识的加深而不断发展。现在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大进程中,如何积极推行绿色建筑、保护环境是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为了和自然共存,我们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建筑模式,深入理解绿色的意义。同时我们要养成爱生活爱自然的良好品质,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让绿色充满心间,让绿色建筑给人类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家园。
参考文献: [1].姚润明. 面向未来的绿色建筑.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3. [2].卜一德. 绿色建筑技术指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4. [3].李念平. 建筑环境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6 [4].谢秉正. 绿色智能建筑工程技术.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