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_解热镇痛抗炎药[可修改版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生欣快感、成瘾性。
【抗炎抗风湿作用】: 1.作用特点:除苯胺类药物外,大多数解热
镇痛药都有抗炎、抗风湿作用,对控制风湿 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有肯定疗 效,是抗炎抗风湿的首选药物。
只是对症治疗,不能对因治疗。
2.作用机制:
解热镇痛抗炎药 非特异性致炎物质和抗原
(—) COX-2
PG合成增加
反应 腹泻、胃溃疡
性帕金森综合症
说明:
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发热刺激了机 体的免疫系统,使其消除病菌和抵抗病菌侵袭的能 力增强;另外,不同的热型又是诊断疾病的依据。 因此,一般的发热不必急于使用解热药。但体温过 高或持久发热会消耗体力,机体防御感染能力反而 下降,同时引起头痛、失眠、谵妄、昏迷、惊厥, 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所以高烧时应适当应用解热药 来缓解症状。
(-)
PGs
解热镇痛抗炎药
(组织胺、缓激肽、组胺、5-HT) (PGE1、PGE2、PGF2α)
致痛
痛觉增敏
感觉神经末梢 局部疼痛
致痛
解热镇痛药和阿片类镇痛药的特点
解热镇痛药
阿片类镇痛药
作用 机制
作用
通过抑制外周的环氧酶而抑制 通过与脑内阿片受体结合而使中
(或减少)PGs的合成与释放; 枢兴奋性物质SP物质释放减少
从而缓解或消除PGs(特别是PGE2) 的致痛、致热和致炎作用。
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
白三烯
COX-1 COX-2
NSAIDs)
环内过氧化物
血栓素
收缩子宫
花生四烯酸的代谢途径、主要代谢物的生物 活性及NSAIDs作用环节
前列腺素(PGs)在热、痛和炎症中的作用
❖ 1. 致热作用以PGE2最强 ❖ 2.致痛作用 PG不但本身可致痛,还增敏致
?:有实验证明,将微量PGs尤其是PGE2注入动
物脑室内,动物也会发热;那么,我们对其使用 解热镇痛抗炎药,动物的体温会降至正常么?为 什么?不会,因为NSAIDs只是抑制PGs的合成,而 对PGs本身没有作用
4.解热镇痛药与氯丙嗪对体温的作用
解热镇痛抗炎药
氯丙嗪
作用 机制
通过抑制(或减少)PGs的合成 与释放,使体温调定点恢复至 正常,散热增加产热减少而解
痛物如缓激肽在痛觉神经末梢的致痛作用。 ❖ 3.致炎作用 PG有致炎作用,也能增敏缓
激肽等致炎物的作用,加之扩张血管和致痛 ,造成炎症的红、肿、热、痛症状
6
Cox-1(结构型)和Cox-2(诱导型)
COX 概念
花生四烯酸
内毒素 , 细胞因子 , 有丝分裂原
COX-1
COX2
血栓素 A2 前列环素 前列腺素 E2 (血小板) (胃肠粘膜) (肾)
如内脏、骨骼肌
散热效应器
如皮肤、汗腺
产热
散热
37℃左右
3. 解热机制:
病原体及其毒素等外源性致热源
↓进入机体
刺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产生与释放内热源
(细胞因子如:IL-1、 IL-6、TNF等)
↓进入中枢
内热源作用于下丘脑前部 (-)
↓环加氧酶COX-2
前列腺素(PG)合成与释放↑
解热镇痛抗炎药 PG合成减少
炎性前列腺素
生理保护功能
NSAIDS
促发炎症
不良反应
抗炎镇痛作用
NSAIDs的共同药理作用
【解热作用】:
1.作用特点:降低发热者的体温,使病人 的体温恢复至正常,而对正常人的体温没有 任何影响。
2、人体正常体温调节
低温 冷刺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体温调节中枢
高温 热刺激
体温调定点
冷敏神经元
热敏神经元
37℃
产热效应器

PG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使体温调定点上调至37℃以上


体温调定点恢复至正常

机体当时的体温低于调定点 发烧状态的体温形成热刺
而形成冷刺激,产热↑,散热↓ 激,散热↑ ,产热↓

体温↑

体温降至正常
解热机制:解热镇痛药是通过抑制中枢的PG合
成酶(环氧酶COX-2),减少PG(特别是PGE2)的合 成和释放,从而消除PG对体温调定点的上调作用, 使散热增多、产热减少而发挥解热作用。
【镇痛作用】: 1.作用特点:⑴ 、中等强度镇痛作用,对慢
性钝痛镇痛效果好(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 肉或关节痛、痛经等);对严重创伤性剧痛、急 性锐痛和内脏绞痛无效。
⑵、不产生欣快感与成瘾性,临床广泛应用。
2.镇痛机制:
组织损伤、炎症或过敏

局部细胞生成和释放一些化学物质
致痛物质
(COX-2)
作用部位在外周
并使突触后膜超极化,阻止痛觉 冲动传导;
作用部位在中枢
对慢性钝痛有效,对急性锐痛、 对各种疼痛均有效。 剧痛、内脏绞痛无效。
用途
不良 反应
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 关节痛、痛经及小手术痛
胃肠道反应,但不产生欣快感和 成瘾性。
用于其他药物无效的急性锐痛、 剧痛,如严重外伤、烧伤、癌症 等引起的剧痛
热。
直接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 枢使其调节功能减弱,随外 界温度变化而调节体温。
只能使升高的体温降至正常, 配合物理降温,不仅可使升
作用 而对正常体温无影响。
高的体温降至正常,也可使
正常体温降到正常以下
用于各种发热。 用途
用于低温麻醉、人工冬眠
不良 胃肠道反应等,如恶心、呕吐、椎体外系统反应等,如药源
发展历史
1829年---发现柳树皮有解热作用 1897年---合成乙酰水杨酸钠 1899年---阿司匹林用于临床
20世纪60年代,消炎痛等进入临床 近年来,选择性COX-2抑制剂研究的发展, 将本类药物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如塞来昔布 尼美舒利 。
NSAIDs共同作用机制
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中的 环加氧酶(cyclo-oxygenase, COX) 而抑制体内前列腺素 (prostagladins, PGs)的合成,
协同作用
组织胺、缓激肽、5-HT等释放
增强致炎致痛
扩张血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痛觉增敏
扩张血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致痛
致炎致痛
致炎致痛
炎症 红、热、肿、痛 (红斑、水肿、疼痛 )
明显的控制 关节炎的症状
❖ 抗炎机制:
❖ PG是参与炎症反应的重要生物活性物质, 它们不仅能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引起 局部充血,水肿和疼痛,还能增强缓激肽等 的致炎作用。
第18章_解热镇痛抗 炎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 而且大多数(苯胺类除外)还有抗炎、抗 风湿作用的药物。
抗炎作用与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 不同,自1974年始国际上将这类药物归入 非甾体类抗炎药类(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