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热镇痛抗炎药

合集下载

第二十二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二十二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本类药与吗啡镇痛作用的比较
本类药 机制 抑制PG的合成
作用部位
外周
吗啡 兴奋阿片受体
中枢
应用
钝痛
剧烈疼痛
三 抗炎、抗风湿作用
抑制环加氧酶(COX),使PG合成减少,产 生抗炎、抗风湿作用。
PG是参与炎症反应的体内活性物质,对致炎 致痛物质有增敏作用。
除苯胺类外,都可以控制风湿,类风湿病的症 状。但不能根治,也不能控制并发症。
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 扑热息痛、醋氨酚)
对乙酰氨基酚为非那西丁的体内 代谢产物,非那西丁毒性大(肾脏及 血红蛋白),已不单用。
[特点]
1.无抗炎、抗风湿作用;
2.解热镇痛作用和阿斯匹林相当,常用于感 冒发热、头痛、关节痛、神经痛和肌肉痛等; 对阿司匹林过敏或不耐受的人可用。
3.胃肠反应较轻,凝血系统障碍影响很小;
COX 概念 ( 1995 )
花生四烯酸
内毒素 , 细胞因子 , 有丝分裂原
COX-1
COX-2
血栓素 A2 前列环素 前列腺素 E2 (血小板) (胃肠粘膜) (肾)
炎性前列腺素
生理保护功能
非甾体类药物
促发炎症
副作用
抗炎镇痛作用
解热镇痛抗炎药分类
按对COX选择性不同分 非选择性COX抑制药 选择性COX抑制药 按其结构不同分 1. 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 2. 苯胺类,如扑热息痛; 3. 吡唑酮类,如保泰松; 4. 其他有机酸类,如吲哚美辛。
五、昔康类
吡罗昔康(炎痛喜康)
1. 镇痛、解热、抗炎、抗痛风作用较强, 速效、强效、长效; 2.用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多种 原因疼痛,痛风.
选择性COX-2抑制药

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

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

对乙酰氨基酚
常用的解热镇痛药,适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
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通过抑制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解热 、镇痛作用。它适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的疼痛,如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与 其他解热镇痛药相比,对乙酰氨基酚的胃肠道反应相对较小,安全性较高。
其他解热镇痛药
多种药物具有解热镇痛作用,适用于不同症状和需求。
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 出血、肝肾损伤等不良反应,应饭后 服用,减少胃肠道刺激。
非甾体抗炎药应遵循医嘱,按剂量使 用,避免长期大量使用。
非甾体抗炎药与某些药物合用可能产 生相互作用,如抗凝药、利尿药等, 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
药物相互作用与禁忌症
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如抗凝药、利尿药等,合用 时应告知医生。
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 抗炎药
• 药物概述 • 解热镇痛药 • 非甾体抗炎药 • 药物应用与注意事项 • 药物安全性评价
目录
Part
01
药物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的药物,主要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和发 热。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解热镇痛药的一种,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和 花生四烯酸代谢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PGs)的合成,发挥抗炎、镇痛和退热作用 。
联合用药需谨慎
避免与其他药物随意联合使用, 以免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解热镇痛药之一。
吲哚美辛
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常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等炎症性疾 病。
吲哚美辛是一种强效的抗炎药,常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和其他炎症性疾病。它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 成来发挥抗炎作用,但不良反应较多,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 使用。

《解热镇痛抗炎药》教学设计

《解热镇痛抗炎药》教学设计

《解热镇痛抗炎药》教学设计【摘要】这篇文章将主要围绕解热镇痛抗炎药的教学设计展开,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类药物。

在将介绍背景信息和研究意义。

接着,在将设定教学目标,并安排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

将探讨教学手段的应用和评估方式的设定。

最后在将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希望能够为解热镇痛抗炎药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药物应用能力。

【关键词】解热镇痛抗炎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估方式、教学效果、改进建议、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常见的药物,通常被用来治疗发烧、疼痛和抗炎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重视也日益增强,人们对解热镇痛抗炎药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由于药物的复杂性和使用方法的不当,造成了一些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甚至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为了使人们正确地使用解热镇痛抗炎药,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开展针对这一领域的教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系统地教授解热镇痛抗炎药的知识,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药物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对药物治疗的了解,有助于提高人们对解热镇痛抗炎药的正确使用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解热镇痛抗炎药的能力,提高解热镇痛抗炎药的正确使用率,从而促进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1.2 研究意义解热镇痛抗炎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药物,其在治疗发热、疼痛和炎症等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解热镇痛抗炎药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症和不良反应等关键知识,提高他们对药物治疗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教授解热镇痛抗炎药的知识也有助于学生加强对疾病的认识,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健康。

在当今社会,药物治疗在临床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解热镇痛抗炎药作为常用药物之一,对于保障人们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药理学解热镇痛抗炎药【共20张PPT】

药理学解热镇痛抗炎药【共20张PPT】

第二节 常用药物
二 、苯胺类
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 (acetaminophen),又名扑热息痛
❖ 是非那西丁在体内的活性代谢物,仅有解热、 镇痛作用,无抗炎抗风湿作用。
❖ 起效较阿司匹林快,镇痛作用较弱。 ❖ 主要经肝脏代谢,肾脏排泄,给药剂量过大、
间隔时间过短或肝功能减退时,易引起中毒, 引起肝损伤。
药物抑制COX活性,体温调节中枢PG合成减少, 调定点下移,达到解热作用。
第一节 概述 NSAIDs
一、解热作用
❖ 注意: 1.降低发热病人的体温,但不会降到正常体温 以下。 2.作用于散热过程,对产热无影响。 3.对正常人的体温无影响。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解热作用与氯丙嗪的 降温作用有何不同?

第一节 概述 NSAIDs
❖ 不能消除炎症病因,不能阻断炎症病理过程和并 发症,属对症治疗。
第二节 常用药物
❖ 解热镇痛药分类:
1. 水杨酸类(salicylates) 2. 苯胺类(aniline) 3. 吡唑酮类(pyrazoketone) 4. 其他有机酸类
第二节 常用药物
一、水杨酸类 ❖ 水杨酸类药物包括:
▪ 阿司匹林 (aspirin) ▪ 对氨基水杨酸钠 (sodium salicylate)等 ❖ 本类药物最常用的是阿司匹林。
图17-1
吡P不前口本P过急GG服唑列良类量性具具吸酮腺反药可中有有收类素一一应物引毒快(是定定p较抑起可且y重的的r完少 制 高 采a要z致 致全o,炎铁用的k,痛 痛e偶症血洗t炎滑o作 作n见局红胃症膜e用 用)腔皮部蛋、介, ,浓质疹白催C且 且度O,、症吐能 能X较P药和、显 显活高GE著 著热肝应。性、提 提、、用,P高 高G粒肾乙减I神 神2细损酰少等经 经胞害半P除末 末G减。胱直梢 梢生少氨接对 对成引等酸缓 缓,起变或激 激能的肽 肽态 硫明炎等等反 乙显症其其应 胺减反他他。 等应轻致致措外炎痛痛施,症物物。还质质的可的的红增敏敏、强感感肿其性性、他,,热炎产产、症生生介痛持持质等续续的的的症致钝钝状炎性性,作疼疼可用痛痛缓。。。解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

20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20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二十章解热镇痛抗炎药一.学习要点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其作用机制在于抑制体内前列腺素(PG)的合成,亦称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药物分类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1.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

2.苯胺类,如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

3.吲哚基和茚基乙酸类,如吲哚美辛。

4.芳基丙酸类,如布洛芬。

5.芳基乙酸类,如双氯芬酸。

6.烯醇类,如吡罗昔康。

7,吡唑酮类,如保泰松。

8.烷酮类,如萘丁美酮。

选择性环氧酶-2抑制药:如塞来昔布、罗非昔布。

共同作用1.抗炎作用:大多数解热镇痛药具有抗炎作用,对控制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有肯定疗效,但不能根治。

2.镇痛作用:具有中等程度镇痛作用,对临床常见的慢性钝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或关节痛、痛经等有良好镇痛效果,并且不产生欣快感与成瘾性。

3.解热作用:降低发热者的体温,而对正常者几乎无影响。

作用机制都是通过抑制环加氧酶而抑制PG合成产生作用。

(一) 阿司匹林作用与用途1.解热镇痛及抗风湿作用: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用于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及感冒发热等;抗炎、抗风湿作用也较强,控制急性风湿热的疗效迅速而确实。

2.影响血小板的功能:PG合成酶(环加氧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乙酰化失活,减少血小板中TXA2的生成而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

小剂量用于防止血栓形成。

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包括稳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及进展性心肌梗死患者,能降低病死率、再梗死率及脑缺血。

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较大剂量口服引起胃溃疡及不易察觉的胃出血。

2.加重出血倾向:抑制环加氧酶,强而持久性抑制血小板TXA2合成,较少抑制血管壁PGI2合成,致使血小板聚集受到抑制,出血时间延长;大剂量抑制凝血酶原形成,引起凝血障碍,加重出血。

3.水杨酸反应:使用剂量过大(≥5g/d)引起。

4.过敏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可诱发哮喘,称为“阿司匹林哮喘”。

制药第十六章解热镇痛抗炎

制药第十六章解热镇痛抗炎

在某些情况下,可将不同种类 的解热镇痛抗炎药联合使用, 以增强疗效或减少不良反应。 但联合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 行,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或加重 不良反应。
个体化治疗策略
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剂量
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
考虑患者的特殊需求
不同患者的疼痛、发热和炎症程度不 同,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 整药物剂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治疗方案设计
一般治疗
对症治疗
联合用药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合 适的解热镇痛抗炎药进行治疗 。对于轻度疼痛、发热和炎症 ,可选用非处方药进行治疗; 对于中度至重度症状,建议在 医生指导下使用处方药。
针对不同症状,采取相应的治 疗措施。如对于头痛患者,可 选用具有镇痛作用的药物;对 于发热患者,可选用具有解热 作用的药物。
药理作用
阿司匹林属于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它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 而产生抗炎、镇痛、解热作用。
临床应用
阿司匹林广泛用于缓解轻度或中度疼痛,如头痛、牙痛、月经痛、肌肉痛及关节痛等,也可用于感冒和流感 等引起的发热。此外,阿司匹林还可用于防治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等。
03 药物作用机制与药理作用
解热作用机制
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通过抑制该中枢,使周围血管扩张,血 流量增加,出汗增多,散热增加,从而 起到解热作用。
VS
阻断致热原的作用
某些解热镇痛药可阻断致热原对体温调节 中枢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恢复正常。
镇痛作用机制
要点一
抑制外周炎症组织局部前列腺素 的合成
注意事项
长期使用解热镇痛抗炎药可能会导致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按 量服药,避免过量使用。

解热镇痛抗炎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药物,主要用于缓解疼痛、降低发热和减轻炎症反应。

本文将介绍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分类、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一、分类1.非甾体抗炎药(NSDs):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萘普生等。

2.硫酸酯类药物:如硫酸氨基葡萄糖、硫酸软骨素等。

3.吲哚美辛类药物:如吲哚美辛、依托考昔等。

4.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

二、作用机制1.解热作用:这类药物可以抑制下丘脑中的前列腺素合成,降低体温调节中枢的敏感性,从而使体温下降。

2.镇痛作用:这类药物可以抑制疼痛区域的炎症反应,减少疼痛物质的合成和释放,减轻疼痛。

3.抗炎作用:这类药物可以抑制炎症反应中的前列腺素合成,减少白细胞的聚集和活化,减轻炎症反应。

三、临床应用1.疼痛:如头痛、牙痛、肌肉疼痛、关节炎等。

2.发热:如感冒、流感、急性感染等。

3.炎症: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四、不良反应1.消化系统:如胃肠道出血、溃疡、肝损伤等。

2.泌尿系统:如肾功能不全、急性肾衰竭等。

3.血液系统:如血小板减少、出血倾向等。

4.心血管系统:如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

5.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哮喘等。

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重要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

在使用这类药物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注意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的安全。

在上述内容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不良反应。

这类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不良反应,有些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因此,了解和掌握这些不良反应,对于临床合理使用解热镇痛抗炎药具有重要意义。

一、消化系统不良反应1.胃肠道出血:这类药物可以抑制胃黏膜的前列腺素合成,降低胃黏膜的防御能力,容易导致胃溃疡和出血。

长期使用或大剂量使用这类药物的患者,胃肠道出血的风险更高。

2.胃溃疡:解热镇痛抗炎药可以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酸对胃黏膜的侵蚀作用,从而导致胃溃疡的形成。

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抗痛风药讲解

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抗痛风药讲解

发作间歇期
①抑制尿酸生成药:别嘌醇。
②促尿酸排泄药——苯溴马隆(轻中度肾功不全者)、丙磺舒 (无肾结石、肾功正常者用)
慢性痛风和痛风性肾病
抑制尿酸生成——别嘌醇(尤适于尿酸高或排尿酸药无效时) 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苯溴马隆
联合用药 慢性痛风性关节炎/ 关节炎反复发作而控制不佳
别嘌醇+秋水仙碱/吲哚美辛
急慢性关节炎疼痛,发 •与其他NSAID有交叉过敏 热、痛经、牙痛
代表药物 美洛昔康
尼美舒利
解热镇痛抗炎药
适应症
注意事项
类风湿性关节炎 、疼痛性骨关节 炎(关节病、退 行性骨关节病) 的症状治疗
•溃疡及出血风险小 •小剂量开始使用 •溃疡慎用 •注意查肝肾功能
慢性关节炎、术 后疼痛
鼻咽部炎症疼痛
发热
选择性环氧酶-2抑X制型药包题括 AB
A.美洛昔康 B.氯洛昔康 C.吡咯昔康 D.布洛芬 E.水杨酸钠
治疗慢性痛风的药X物型有题AC
A.丙磺舒 B.羟基保泰松 C.别嘌磷醇 D.秋水仙碱 E.水杨酸钠
X型题
阿司匹林引起胃出血和诱发胃溃疡的原因是 A.抑制PG合成 B.凝血障碍 C.变态反应 D.局部刺激 E.水杨酸反应 ABD
NSAID
药物的相互作用
合用药物 其他NSAID
后果 生物利用度,不良反应
对乙酰氨基酚
肾毒性**
抗凝血药/抗血小板 药(除外塞来昔布、
出血**
萘丁美酮)
利尿药
补足水分防肾衰
AT1受体阻断剂 受体阻断剂
肾衰 降压效果
环孢素
肾毒性
锂盐
毒性浓度
用药监护
权衡NSAID的获益与所致溃疡和出血的风险 (1)注意溃疡病史 (2)注意心血管风险 (3)注意年龄、饮酒、阶梯式加量 关注NSAID药潜在的心血管风险 心血管病史慎用,尽量小剂量使用 解热首选对乙酰氨基酚,注意补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二节 常用解热镇痛抗炎药
阿司匹林(aspirin)
【作用及临床应用】
1. 解热镇痛及抗风湿作用 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常与其他解热
药配成复方制剂,用于感冒发热及头痛、牙痛 、神经痛、肌肉痛等慢性钝痛;大剂量有较强 的抗炎抗风湿作用,适用于急性风湿热和类风 湿性关节炎。
第十六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二节 常用解热镇痛抗炎药
其他常用解热镇痛抗炎药
药物 吲哚美辛 (消炎痛)
布洛芬
尼美舒利
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最强的PG合成酶抑制药之一,有显著抗 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中枢 炎及解热作用,对炎性疼痛有明显镇痛效 神经系统反应、造血系统反应 果。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椎炎、骨关节炎, 和过敏反应 对癌性发热及其他不易控制的发热有效
快克胶囊 (新速效感冒片)
第十六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学习目标
●掌握阿司匹林的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 ●熟悉本类药物的作用特点及作用机制 ●熟悉对乙酰氨基酚的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
反应 ●了解其他药物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学会观察本类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能熟
练进行用药护理,能正确指导病人安全、合 理用药
第十六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案例16.1:
患者,男,63岁。一年前无诱因出现双侧腕关节肿痛, 三个月后受累关节增多,双手近端指间关节、双肩、双膝均 受累,且伴有明显晨僵感,寒冷刺激时病情明显加重,以清 痹骨康丸治疗,效果不明显。随病程延长,多关节出现畸形, 生活不能自理,遂入院治疗。临床诊断手和腕的后前位X线 照片显示有骨侵蚀狭窄,类风湿因子阳性。服用萘普生 500mg,一日2次;泼尼松40mg,一日1次。5天后出现黑 便,实验室检查:大便潜血阳性。试分析讨论引起消化道出 血的原因是什么?应用萘普生应注意什么?
海 麻比 巴 美 工
拉 黄妥 比 沙 牛
明碱
妥 芬黄
0.015
安痛定注射液(2ml)
氨咖黄敏胶囊 (速效伤风胶囊)
0.1 0.04
0.25
0.015 0.003
0.02
0.01
第十六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三节 解热镇痛药的复方制剂
常用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复方制剂


药物制剂


白 白加黑感冒片

泰诺片剂 (泰诺感冒片)
第二节 常用解热镇痛抗炎药
阿司匹林(aspirin)
【作用及临床应用】
2. 抑制血栓形成
小剂量阿司匹林即能抑制PG合成酶(环氧 酶),显著减少血小板中TXA2的生成而防止血 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达到抗凝作用。
用于防治血栓性疾病,以预防心肌梗死和 脑血栓形成;治疗缺血性心脏病,能降低病死率 及再梗死率。
第十六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花生四烯酸代谢、生物活性及药物作用环节
知识链结
环氧酶与 NSAIDS
环氧酶(COX)也称为前列腺素合成酶,可分为 COX-1和COX-2两型,前者是固有的,存在于胃、血管及 肾等大多数正常组织,具有重要的生理学意义,如由 COX-1催化产生的PGE2、TXA2和PGI2具有保护胃肠、调 节血小板聚集和外周血管阻力的功能等。COX-2是经诱导 而产生的,只存在于受损组织,具有病理学意义,如由 COX-2催化产生的PGE2和PGI2具有致炎、致痛作用等。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对COX-2的抑制作用被认为是 此类药物治疗作用的基础,抑制COX-2开辟了治疗炎症的 新途径。而NSAIDS对COX-1的抑制则是本类药物不良反 应的毒理学基础。
其他常用解热镇痛抗炎药
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 (扑热息痛)
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属苯胺类药物。解热镇痛作用强,无抗炎 抗风湿作用。临床用于解热镇痛,因无 明显胃肠刺激,适用于不宜使用阿司匹 林的头痛、发热病人
不良反应 偶见过敏反应,如皮疹, 严重者伴有药热及黏膜损 害。急性中毒时可致肝坏 死,肾损害。
保泰松
第十六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三节 解热镇痛药的复方制剂
常用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复方制剂
成分及含量(g )
药物制剂
阿非 对
司那
乙 酰
匹西 氨
林丁 基

复方阿司匹林片 (APC)
0.22 0.15
氨氨 咖 氨
基替 啡 苯
比比 因 那
林林


0.035
索米痛片(去痛片) 0.15
0.15
0.05
苯 伪巴 苯 右 人
第十六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常用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药 第三节 解热镇痛药的复方制剂 第四节 治疗痛风的药 第五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用药护理
第十六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一节 概 述
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 镇痛,大多数还具有抗炎、抗风湿作用 的药物。本类药物通过抑制体内前列腺 素(PG)的生物合成而产生效应。
具有明显的抗炎、解热及镇痛作用,主要 偶见视力模糊及中毒性弱视, 特点是胃肠道反应较轻,易耐受,临床被 出现应立即停药。长期大量服 广泛用于治疗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也可引起胃肠道症状
新型解热镇痛抗炎药,具有抗炎、解热和 偶有胃肠道反应,轻微而短暂 镇痛作用,对COX-2的选择性抑制作用最 强,因此,抗炎作用强,副作用较小。
第十六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一节 概 述
共性
1.解热 使发热的体温恢复正常 2.镇痛 中度镇痛,对慢性钝痛效果好 3.抗炎、抗风湿 缓解炎症反应 4.作用机制 —— 抑制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
第十六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二节 常用解热镇痛抗炎药
分类
水杨酸类: 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 苯胺类: 对乙酰氨基酚 吡唑酮类: 保泰松 其他有机酸类:吲哚美辛(消炎痛)
第十六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二节 常用解热镇痛抗炎药
阿司匹林(aspirin)
【不良反应】
1. 胃肠道反应 2. 凝血障碍 3.过敏反应 “阿司匹林哮喘” 4. 水杨酸反应 解救:停药、碳酸氢钠静滴 5. 瑞夷反应(Reye)综合征: 肝毒+脑病 6. 对肾脏的影响
第十六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二节 常用解热镇痛抗炎药
属吡唑酮类,抗炎抗风湿作用强而解热 镇痛作用较弱。为治疗急性进展期风湿 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的 次选药。大剂量可促进尿酸排泄,临床 也可用于治疗急性痛风
不良反应较多,常见有胃 肠道反应、肝肾损害、水 钠潴留、过敏反应、再生 障碍性贫血、干扰甲状腺 功能等,临床已少用
第十六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